有沒有台灣人能解釋一下,注音到底比拼音準在哪裡?如果不是,這個觀點來自於哪兒?
能舉幾個例子嗎?字啊音啊什麼的。
漢語拼音為了書寫方便的原則做了許多習慣上的調整。
比如將ê(ㄝ)在不引起歧義的情況下寫作e。在單韻母e(如:餓)中是音e(ㄜ),而在複韻母ie、üe(如:葉、月)其實是音ê。
還有中文零聲母字其實挺多的,為了不至於出現大段的連續母音字母(這種情況不便於連寫,比如xi"an、pi"ao),不允許i、u、ü開頭的零聲母音節單獨存在,而是要寫作i→y、u→w、ü→yu(如:ie→ye、iao→yao、ua→wa、üan→yuan)。這裡還有一個特殊情況(i、in、ing、u,它們在用作零聲母時分別寫作yi、yin、ying和wu)
以及j、q、x後面的ü寫作u。
聯合上面幾條來看,漢語拼音在盡量避免不常用字母和符號在音節中的使用。ê、ü是不常用字母,因此只要不引起歧義,就省略了。還有隔音符號 " 作為符號,如果出現太多影響版面,會帶來難讀的問題,因此同樣需要盡量避免。
此外為了讓拼音書寫簡短,在不做零聲母時(即前面有聲母的時候),iou、uei、uen分別省略做iu、ui、un。
因為這些規則的存在,使得漢語拼音方案雖然可以表示全部漢字的讀音,但是並不是和漢字讀音一一對應,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別。
因此在小學拼音教學時候,才會有「整體認讀音節」一說,以便於學生習得正確的漢字讀音而不是根據這個並不標準的拉丁字母拼寫來讀。
至於漢語拼音為何要這麼設計,這要扯到當年的漢字拉丁化運動了。不過當年的這些設計確實在漢語拼音輸入法誕生之後給漢字的信息化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大陸出版的字典至今保留著注音符號,說明並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不是台灣人也不喜歡注音符號的強答一下:
注音符號表示音位比漢語拼音好。
拼音看不出 eng/ing/ong/iong 的音位差別只在介音上,而注音符號可以。
相應地,音值則是拼音表示更合理一些。
不過拼音也為簡略寫法做了一些妥協,iu 和 ui 等簡寫表音不夠好。
首先強調,幾個特例什麼都證明不了。
有個單音節,是郭師傅段子里常掛嘴邊的「哎一鵝(哎呀的轉音)」裡面,「一鵝」連讀這個音節。
用注音符號就可以很方便地寫成「ㄧㄜ」,用漢語拼音……咋整?「ye」?那念出來就成了「哎爺」。「ie」?又不完整。「yie」?且不說人們到底會當成「yi/e」還是「y-ie」,光是看著也不像單音節該有的拼法。思來想去只好學西安加個撇,但明明是一個音節就這麼給割裂了。歸根結底是漢語拼音里的復母音韻母把e當ê(ㄝ)用。
或是我非要用漢語拼音/注音符號把拉丁字母C和G的英語音拼出來。用注音符號就是「ㄙㄧ」「ㄓㄧ」,上拼音吧,「si」「zhi」肯定不是,「syi」「zhyi」又好彆扭……誰叫我非得作呢。兩方都不對
不從一般普遍的認知(換句話講就是常識)切入,光是在語音學專業上打轉比較哪邊音準是鑽牛角尖。
PS:上面說的常識是指一般普通人的認知,並不是指正確的事,一般人所認知的事物未必就是正確的事。
我講一個台灣的常識,台灣人普遍認為大陸人要將自己的名字轉成英文很容易。為什麼要特意提這個例子?見微知著。
以我的名字為例,漢語拼音是這麼拚的YANG FU XIONG。
那麼YANG,FU XIONG是英文嗎?你知我知這並不能算英文,這僅僅只是標示我名子的讀音罷了,跟一ㄤˊ ㄈㄨˋ ㄒㄩㄥˊ是一樣的道理,ㄧㄤˊ ㄈㄨˋ ㄒㄩㄥˊ也僅僅是標示我名子的讀音罷了,並不能算是中文字。
這就是一般台灣人簡單粗暴的心理,既然我的名字是中文,要表示中文讀音肯定是ㄧㄤˊ ㄈㄨˋ ㄒㄩㄥˊ比較準確,YAN FU XIONG是用英語模仿中文,肯定比較不準。
就是這麼直接的直覺反應而已,台灣人對中文標音系統就只學過ㄅㄆㄇㄈ,學中文就是ㄅㄆㄇㄈ,學英文就是abcd,學日文就是あいうえ。
但是大陸人不一樣,大陸人學過漢語拼音,知道BPMF這套羅馬字母除了有英語讀法B[bi]P[pi]m[εm]F[εf]以外,同一套字母還能標示B[ㄅ]P[ㄆ]M[ㄇ]F[ㄈ]。
更延伸來講,所以台灣人會有大陸人很容易就可以把自己名字轉成英文的錯覺,因為只要看到羅馬字母台灣人第一直覺反應就是默認成英文,一般不會聯想到羅馬字母還有個功能就是標示讀音,也因此錯把漢語拼音當英文。
這就是常識未必正確的例子。
然而實際上不管是ㄅㄆㄇㄈ或BPMF都只是一種表示讀音的"符號",只要這套符號可以達成他的目的(標示讀音)並且不會造成自相矛盾,他就是一套可行的系統,甚至於只要大家說好,要用表情符號 :) :( >< <>標示ㄅㄆㄇㄈ(BPMF)也沒有關係。
但是呢,語音學是一門大學以上的專業學科,不能要求普羅大眾都會有語音學常識,甚至於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只要不是該專業,他也不會有這種常識。
因此誰比誰準沒有意義,PTT上那篇不是討論語音學而是討論政治,以語音學去解讀政治根本抓不到癢處。
====================
夾帶點私貨,講個習慣。
上面關於注音我把聲調也打出來,這是注音符號輸入法長久以來的習慣,我們打字是讀音連同聲調一起打出來的,不連聲調一起打不成字。
我知道打漢語拼音不用,但是注音打的太習慣了,不打聲調我光選字就選半天,反而更慢。
這也是小部分音準不準的原因,但是這是輸入法的問體,跟注音或拼音誰比較準無關。
符號本身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符號的意義是人為賦予的。也就是說,不管是注音符號還是拼音,他們的具體音值也都是人為賦予的,所以說不存在誰更標準的問題。有些舉例子說某某音拼音或者注音符號無法表示,這隻能說明這個音不是普通話音系中的音,雖然能發出來,但很可能只是個方言音而已。
蟹幺
我不是台灣人…手機碼字,可能有些不太規範。我的觀點:
不能說注音比拼音更准,雙方各有千秋罷了。先說說拼音罷
1.拼音中存在著一些不太規則的地方,比如:夜yè中的e 應當寫作ê 它並不是原本的發音 鵝 如果念成鵝 拼出來就很奇怪而在注音符號中 ê有一個對應的符號ㄝ 可以十分精準得拼出 丨ㄝ 夜 如此一來 注音在這些拼音字母難以表示的音中是具有優勢的。2.另外,拼音還做了一定的簡化,對學習拼音也造成一些難度,例如iou=iu uen=un 等等,按照單個母音的讀音拼在一起怎麼念怎麼彆扭,但是從未簡化的拼音中不難讀出正確的音。
再說說注音(突然變繁體是因為用了注音輸入)
1.在注音中,大部分聲母是和拼音一一對應的,只有ㄓ ㄔ ㄕ ㄖ 可做zhi chi shi ri的整體認讀音節 也可做聲母zh ch sh r與其他韻母相拼。而注音韻母符號比較少,很多拼音韻母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韻母注音符號拼出來的。注音韻母符號只有15個ㄧ i /y ㄨu/w ㄩü/yu ㄚa ㄛoㄜe ㄝê ㄞai ㄟei ㄠao ㄡouㄢan ㄣen ㄤang ㄥeng其他的要靠它們拼出。2.在拼讀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許多字的拼音讀法與注音讀法不盡相同,例如:東 拼音:dōnɡ 注音:ㄉㄨㄥ(dueng)用 拼音:yònɡ 注音:ㄩㄥˋ(üenɡ)
月 拼音:yuè 注音:ㄩㄝˋ(üê)憑我的個人感覺,在這些個字的讀音上,我站拼音更準。事實上,無論拼音還是注音符號,如同古時候的反切等等,都是用來給漢字表示讀音的工具,只有自我用著方便才是其實在意義所在。
PTT上有個觀點:外國人用拼音學出來的漢語口音怪怪的我想說,就算外國人用注音學出來的漢語,說出來口音也是怪怪的… 這是因為外國人使用的母語的發音器官和發音方法不同於漢語罷了,他們在學漢語時,只是用自己母語的發音器官和發音方法來模仿漢語的讀音罷了,模仿的越像,我們就覺得他的漢語越好。很明顯很多人沒有理解台灣朋友口中的「准」是什麼意思。就這個問題而言,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都是漢字表音方案,用來標示現代標準漢語的讀音,無論是用來標示普通話還是國語,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都是「准」的,但其實作為表音方案,也就沒有所謂什麼准與不準。所以說這個問題其實前提就不是很正確,討論意義不大。
那為何台灣朋友會認為漢語拼音不準呢?這個問題 @漂浮星球 君的回答是最確切的。因為台灣人對於ISO basic Latin alphabet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英文上,而大陸人不同,大陸人自幼接受漢語拼音教育,而漢語拼音字母是基於ISO basic Latin alphabet,外加四個聲調符號和ü。所以台灣人口中的不準是因為他們認為以拼英文的方式去拼拼音時不準確,這是當然的。例如「龍」的漢語拼音「lóng」,他們會覺得這個拼得「准」,因為用英文的發音規則去讀,與中文類似。但是其他一些音節就不一樣了。所以說,台灣朋友所言的「准與不準」,跟大陸朋友所言的「准與不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就解釋了「是誰向台灣人灌輸這個觀點的呢」這個問題。而「准在哪裡」的答案就是沒有所謂准與不準,因為漢語拼音不是英文。
其次,題主所看到的問題源自PTT八卦版,八卦版是一個比較亂的看板,發言的人並不一定對這方面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加上有一些偏見,所以就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觀點。這個跟本問題的某些回答者是同一個道理。
雖然沒所謂「准與不準」,但是有「合理與不合理」之說,漢語拼音目前成為了ISO 7098,說明其相比其他拉丁化表音方案,還是有比較高的合理性,儘管漢語拼音裡面有一些缺陷,但瑕不掩瑜。如果現在讓語言學者們重新設計一套注音符號方案和一套漢語拼音方案來取代原來的方案,我認為完全可以設計得更好,甚至在下這種業餘人士都可以班門弄斧拋磚引玉設計一套方案出來或者對原方案進行改善,但是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人們已經用習慣了。
以上。
========== 分隔線 ==========
下面的內容跟本題目無直接關係,但是看到不少答主提到這些問題,所以我就來分析一下。
以上便是對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最本質的分析,但是有部分答主提到了漢字輸入問題,那麼這就是另外一個方面的問題了,即輸入法的問題。輸入法與漢語拼音和注音符號有關,但是僅僅是有關,關係也並不是很大。注音輸入法和漢語拼音輸入法都是音碼輸入法,通過現代標準漢語的讀音來輸入漢字,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就是學習成本低,因為小學/國小或者是幼兒園/幼稚園就有教。但是大家應該明白一點,輸入法的本質是什麼。有些人說到注音輸入法可以加聲調而漢語拼音輸入法沒有,這個問題應該推鍋給輸入法公司,因為漢語拼音也是有聲調的。但是呢大部分人用的輸入法都是主流輸入法,例如搜狗拼音輸入法、QQ拼音輸入法、微軟注音輸入法這些,這些都是大公司開發的,使用人數也有很多,所以他們做的產品不知不覺就成了業界標準,舉個例子,現在大多數人用的PC都是Windows系統,所以Windows系統也就成為了某種標準。
就主流的輸入法而言,基本的注音符號加上五個聲調,總共佔用42個鍵,而漢語拼音佔用了26個鍵,因此注音輸入法把這42個鍵分配到鍵盤上,除了字母區之外,還佔用了數字區和部分符號區,這個鍵盤布局稱為「大千式」,又稱「standard layout」,這個布局方式由於古老,很多人都用這個,所以也就成了標準,儘管它用起來不是很方便。而漢語拼音輸入法用v代替ü,因此只佔用了26個字母鍵,這就對選字和輸入符號造成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由於雲輸入的發展,拼音輸入法也越來越智能,所以以目前的市場趨勢看來,那些主流公司也不會有增加聲調輸入的想法。
除了大千排布的注音輸入法,還有其他的鍵盤排布,例如「倚天忘形26鍵」,這個就僅僅佔用了26個字母,這種排布注重於英文字母的表音,如B鍵是ㄅ,E鍵是ㄧ,而大千布局是對注音符號的羅列,形成了左側聲母,中間介音,右側韻母的布局。
我本人使用的是大千式注音輸入法,但是我在PC上不使用台灣人所使用的主流注音輸入法,如微軟注音輸入法之類的我都不用。如 @孫志貴 先輩所用的雅虎注音我是不用的,在下也用不習慣,不過如果讓我用的話我當然是用得來的。原因就是我認為這些輸入法不符合我的習慣。商業公司就是為了賺錢,如果有一個能提高用戶體驗卻對提高收益沒有幫助、甚至會減少收益的改進方案擺在商業輸入法公司目前,那麼商業輸入法公司肯定是不會去做的。主流傳統注音輸入法對大陸人來講有個不習慣之處就是選字,目前只有兩種選字方式,一種是直接欽定候選字,如果出錯了就用方向鍵重新選字,另一種是每打一個字就選一個字。這種選字方式在下認為不是很科學,但是由於大公司都這樣弄,所以大部分台灣人都用習慣了,一時半會改不了。如果改成所謂的更科學的方法,由於不習慣,可能放而體驗效果更不好。舉個例子,大家剛接觸美式鍵盤是時候,由於字母排列無規則,所以找起來很麻煩,如果你給你一個按照英文字母表順序排列的鍵盤,那麼你打字的速度便能夠大大提升。但是現在的你已經熟悉的QWERTY鍵盤,這時候再給你一個按照字母表順序排列的鍵盤,你肯定受不了。
而我目前使用的是注音輸入法。但是在決定學哪一種鍵盤排布的時候,我毫不猶豫選擇的大千,並非出於它科學與否的考慮,而是因為它是最常用的鍵盤布局,是最主流的鍵盤布局,是被內定欽點的,同時又不至於十分不科學。按照順序羅列,左手聲母、右手韻母的方式也是有一定科學性的。但是我在PC上使用的並非台灣人所使用那些主流輸入法,我是使用由 @佛振 公子開發的Rime輸入法(中州韻輸入法引擎)中的注音輸入方案。為什麼?因為好用,因為適合我,因為能夠提升我打字速度。我選擇它的原因是它有著簡拼功能,能夠提高打字速度;它有著獨特的選字功能,能夠提高選字速度;它的express輸入風格是中國大陸的輸入風格(這個說法是我自己自創的一個說法,並不嚴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自己定製,看它哪裡不爽可以自己寫yaml文件去定製它。不得不說它默認的方案裡面有很多不適合我的地方,例如使用Shift加ABCDE來選字,我不喜歡,遂改成Shift加JWERT選字。
那我用這個輸入法有什麼優點呢?我用這個輸入法的時候經過我自己的改裝,能夠使之適合我自己,以提高我自己的打字速度和使用體驗,這一點主流的輸入法公司是無法滿足我的,它們的目的是賺錢。那麼萬一某一天我去了台灣,用你別人的電腦,沒有這個輸入法怎麼辦呢?那麼我用那些主流輸入法也是用得來的,只不過打字速度變慢了、用不習慣而已,但是字還是打得出來的。
所以說呀,這些就是輸入法的鍋,跟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本身雖有關係,但關係不大。例如主流的漢語拼音輸入法,明明可以選擇用Tab鍵上面那個`~鍵來輸入聲調的,可以降低重碼,但是有什麼用呢?就算我給搜狗這些大公司提建議,它們也並不會理我。
至於鍵盤上的刻字,目前中國大陸絕大部分鍵盤上面都是美式鍵盤的刻字,字母區僅有大寫英文字母,而台灣的鍵盤除了大寫英文字母,一般還會刻上注音符號、倉頡字根和大易字根。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兩岸鍵盤不一樣,但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美式鍵盤的映射。之前比較古老的中國大陸發售的鍵盤會有五筆字根,這一點我決得台灣的鍵盤可以包含更多的東西,因為每種符號僅需佔用一個位置,且可以附加了注音、倉頡、大易三種符號,而五筆字根卻佔用了很多位置。
好像扯得有點遠了XD
以上。
針對標準普通話,北京人學了拼音後講話,會比台灣人不標準嗎?
本答案錯誤很多,慎看。
本人曾就讀台灣某校中文系,對此有一點體會。可以明確的是,拼音四聲能發的音確實不夠多,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地方言,諸如廣東話是有很多音根本拼不出來的。而注音其實是由反切演變而來的,反切通俗的講就是古人查字典的檢索工具嘛!就好像我們現在查字典要用拼音一樣~總的來說,注音能發的音更全面但是更複雜,所以說注音比較全面是是沒錯的。但是注音的缺點更明顯,那就是打字太慢,大家又不做專業學術研究搞訓詁學,拼音半小時能打的字,非要用注音打一個小時何必??真有拼音打不出來的字,有的是各種方法在電腦里打出來,何必非要搞一套那麼複雜的系統?最重要的是,真要做嚴謹的學術研究……為什麼不直接用古人的反切表呢……注音還是刪減過的呀。總結就是注音作為一套輸入法,上不上下不下,確實算不上一個好的輸入法。我不是台灣人,可是我發現注音有拼音沒有的優點和缺點,在一定的程度上,注音比拼音更準確。
比如:漢字 — 拼音 — 注音(已轉換)回 hui huêi牛 niu niou於 yu ü業 ye iê擁 yong üeng (這個算是例外)知 zhi zh虐 nue nüê月 yue üêê是漢語拼音ye中的e大家看哪一個跟真正的讀音比較像缺點是:在en on un和eng ong ung方面混亂,我比較不喜歡。書寫麻煩,比如鍵盤上沒有標註注音就無法熟悉並且正確輸入。注音輸入法需打出聲調。很多人說這個ㄝ的問題。我來說一句:
當e出現時,如果是單母音,讀鵝,復母音讀誒。單:
鵝e恩en更geng二er復:
姐jie給gei另外地,uen記作wen或un,ueng記作weng,ie記作ye,uei記作ui,誒記作ê不過七十年年,台灣或許就變成了你想怎樣醬紫,所謂準不準又有什麼意思呢?另外準不準是以什麼什麼為標準?孔孟老莊,李杜蘇柳聽我們說話,肯定會說,丟你螺拇,這也叫漢語?語音都是會變的,隨便那個國家人聽幾百年前的語音估計都有障礙。說話是給當下的人聽的,大家語音相對沒變,不影響溝通,這事就了了捨本逐末這種事還是交給日本人去做吧
漢語拼音在設計時為了替代漢字,省略了一些字母,以便提高書寫速度,如uei省略為ui。同時為了在替代漢字後書寫時方便辨認,把ung改為了ong,以區別ang。
光這種替代漢字、自我閹割的打算我就打差評。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小學生要先學拼音再學字,用這種外國人學漢文的方式學習的原因。然後注音符號就算準,有用咩?國語還不是變濃濃鄉音注音的本質是反切的簡化版本,因為這些符號本質是漢字(多為古字)簡化或改造而來,各取其聲母及韻母。
拼音則是音素化文字,主要是把韻母的複韻母、鼻音等特點單獨表示出來。
然而不管怎樣,兩者都是對語音的記錄,不存在哪個準確與否的問題。作為一個學注音長大又自學拼音的台灣人,撇開其他語音學的我也不會的內容來說,我認為注音最大的優點就是發音的塑造,畢竟是一個獨立的表現符號,雖然初期要背要記很花時間,但是發出來的音會比較正
而拼音優點就是非常好學,當初高一的時候我把手機輸入法換成拼音一個禮拜基本就學會了,而拼音系統比較美中不足的就是因為是化用英文拉丁文的字元,以現在大家普遍學習英文的狀況下發音容易被別的語言影響,而造成口語語音的不標準
在書寫方面的話注音可以寫很快,因為一個字最多三個字元就可以表現完全了hh而其他的話注音可以直書,拼音用作橫書,各有優點啦~注音與拼音的優勢主要在於輸入法的準確率和輸入節奏穩定性上,參見:
微軟新注音輸入法相比微軟拼音輸入法而言有何優缺點? - 知乎另外,確實有人說到鳳梨和糞梨。
問題是咱們新華字典上面的鳳的注音也是念ㄈㄥˋ。
(實際讀法是 fungˋ,漢語拼音寫作 fengˋ|前者我能唸出來,某人不用酸了。)
還有ㄝ這樣在漢語拼音當中很難一目了然的讀音,也算是經典的例子。
P.S.: 新華字典上的注音最開始就不是以服務台灣人為目的的,
不然漢字讀音早就跟隨國民政府當局教育部的規範了。
啥目的呢?注音就是咱們中國人的東西、要傳承下來。
P.P.S.: 關於 Rime:
# EOF.
這個事,需要結合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來看。
不才,只來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漢字拉丁化,甚至廢除方塊字這個是陳獨秀、胡適時代就有提到的社論。那時候還是蔣政府,老蔣還在「大陸」。只不過當時新中國成立之後,進行掃盲運動,為了讓一億人民都能看書識字,進行了漢字簡化運動,新中國剛剛成立,文字改革便作為一件大事擺在新政府面前。制訂《漢語拼音方案》、制訂《漢字簡化方案》、大力推廣普通話……為了學習文化不再是少數人才有的權利,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台灣島上2017年有約2355萬人,至今不到一億的半數。所以說這是一個壯舉。以前看書識字是一件難事,清政府時期多依託於宗族私塾,民國時期上學仍是一件難事,普通人民溫飽尚且是問題。看待一個文化現象離不開當時的經濟基礎,國民政府末期極其腐敗,大官僚家族把持著國內經濟命脈。我們看到的民國歷史大半都是文化分子的民國紀史,作為經濟基礎的廣大農民在民國時期默默無聞,無人在乎。新中國成立之後廣大勞動人民才煥發出了屬於自己的生機,自此之後的歷史才是真正人民的歷史。
恕我直言,如今的台灣人,又有多少是蔣介石逃過去之後的「文化分子」的後代呢?台灣在1930年代尚處於日治時代。
漢字注音拼音化的意義不在於一味的「原汁原味」而且在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下誕生的最適合的幫助廣大人民學習權利的最適合方法。http://www.rwwhw.com/Rjstzy/Rjzz/2013-11-13/11543.html
http://www.cssn.cn/jyx/jyx_jys/201409/W020140925384054931001.pdf
關於漢字注音改革可略於此兩文一窺豹斑。
廣大人民群眾有了學習的權利,學習熱情高漲。民間也是各種「漢字速記法」紛紛湧現,中國真正成為我們無產階級自己的國家。我們大陸「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的教育」這個傳統也可以說與當時的歷史關係頗深。學習真正成為了普通人民獲得美好生活的一項可能。
脫離了經濟基礎來談文化現象,是我們這些平安年代的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起碼,當時的黨是真正人民的黨,當年有志氣的那批人都不在了。只剩下被慣壞的新幾代人。然而,生活好了,並不是當初的苦日子就沒有過。
「何不食肉糜」,不敢忘,謹以此文與諸君共自省。注音符號是可以加撇表達濁音的。
僅僅這一點,在對整個漢語圈的應用上,就比漢語拼音方案合用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漢語拼音方案直接導致中國人分不清濁音和不送氣音。
當然,注音符號也是有它的缺點的。最大的缺點是難看。大陸人來回答一下吧:
學習漢語拼音,基本韻母我們會一起學,但在注音符號學習的時候,
規定了韻母和介母的分類。普通韻母: a o e ê,
介母: i u ü。我拿其中一個後鼻音來舉例吧。
在注音符號系統性的學習中,
後鼻音韻母只有兩個,也就是 ang, eng。而我們常用的ing,ong,iong ,
注音符號的理論是:這些都是 介母i,u,ü加上eng(-ng)而得,也就是複合產物。如: ing=i+ng,ong=u+ng,iong=ü+ng。而漢語拼音現在採用的方案,
拿ong和iong舉例,我們容易看出:ong其實是ung, 而 iong其實是üng。
漢語拼音用習慣了,會以為iong裡面的i就是i,而其實是ü。前鼻音等韻母中,這種情況也有。
這種拼寫方法,大家都不太注意。當然如果只是停留在中文上,也沒啥不便。但當學習外語的時候,由於這種拉丁字母的干擾,很容易「想當然」地按照拼音的習慣去理解某種語言的讀音,這樣會影響外語學習。還有,對方言使用者的普通話學習,外國人的中文學習,也容易造成講解上的難點。
例如糾正外國友人「用」字的發音的時候,如果沒有受過特別訓練,會告訴外國友人,是i和ong來拼,但是這樣怎麼也發不對。如果一直用注音符號打字的話,就會告訴他,「用」字,是 ü 和-ng來拼。這樣告訴外國人,是更加準確的。推薦閱讀:
※廣韻為什麼有莊初崇生俟這樣的翹舌音,但朝、日及中國南方方言沒有這樣的音?
※如何看待大象公會的文章「漢語對現代文明的貢獻有多大」?
※用古代漢語表示「我」共有多少種方法?
※為什麼覺得馬薇薇的辯論滿是邏輯漏洞?
※台灣國語的發音是怎麼確定標準的?為什麼和大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