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一兩千年以前的詩歌現在讀也能押韻嗎?
如果能讀的話。。
漢字和歐洲文字差別太大,兩邊的人讀古詩文的方式差別太大了。
古漢語詩文里的現代已經廢棄了的字詞,今天的人一般是按照其古代所屬的聲韻,找到它的同音字,然後用今天的發音讀出來。而歐洲文字,你曉得,人家是「拼讀」。比如古英語 hlaford [xla:vord],現代人不會「讀」成其現代英語後代 lord 啊,讀成 lord 就叫「翻譯」了啊。那麼首先,我們排除掉用重構的古代發音來讀。然後我們排除翻譯成現代詩文再讀,那樣的話壓不壓韻看譯者心情。
那麼你讓他們怎麼讀呢?用現代的拼讀法來拼讀古詩?把古詩里的辭彙挨個轉換為現代辭彙讀出來?- 先說用現代的拼讀法來拼讀古詩
如果古詩押韻,拼寫上自然體現為末尾字母是一樣的,管你用什麼拼讀法,讀來應該都是押韻的。
In taberna quando sumus,
non curamus, quid sit humus,sed ad ludum properamus,cui semper insudamus.
這玩意兒管你用什麼姿勢去拼,讀來當然是押韻的啊!
話說,古詩歌本身未必是押韻的,上面這是中世紀作品,下面是兩千年前的:Haec ubi dicta, cavum conversa cuspide montem
impulit in latus: ac venti, velut agmine facto,
qua data porta, ruunt et terras turbine perflant.
Incubuere mari, totumque a sedibus imis
音節排列是:
長短短 長短短 長長 長長 長短短 長長長短短 長短短 長長 長短短 長短短 長長長短短 長短短 長長 長長 長短短 長長長短短 長短短 長長 長短短 長短短 長長如果特意把長音節讀來恰好有兩個短音節那麼長,這種詩聽起來彷彿打鼓一般,其格律體現在節奏上,而不是押韻。所以管你古今怎麼讀都是不押韻的。- 再說把古詩里的辭彙挨個轉換為現代辭彙讀出來。
比如把 in taberna quando sumus 挨個轉換為法語 in, taverne, quand, sommes 讀出來。
這有個問題是,詞形變化!漢字可以一個一個挨著讀,你可未必能像 sumus &> sommes 一樣找到對應啊。比如上面出現過的 audiatur 是被動態變形,表示「它該被聽到」(就是說「你們該聽它」)。我所知的現代羅曼語都丟失了這套變化,基本都靠系動詞加被動分詞表達被動,那麼是否允許把 audiatur 「讀」成 sea(系動詞)+ oído(過去分詞)?話說押韻的對應不少:
拉 mortem, sortem法 mort, sort西 muerte, suerte意 morte, sorte不押韻的也不少:拉 patrem, fratrem法 père, frère西 padre, hermano (源自別的詞)意 padre, fratello (源自 frater 的小稱 fratellus)你看 frater 的後代在西語里消失就是消失了,如今只有 hermano,即使有文化的認識古詞 fratrem 他讀 fratrem 也不會和 madre 押韻了。
而漢語撿古詩里廢棄的字,是會適配到現代聲韻來讀的!押韻的機會大得多了!專業是古英語,就古英語簡單答一下。首先,可以明確一點,如果是 詩歌,就一定押韻。一兩千年以前的詩歌口述傳統更勝,對於韻律的要求只會更嚴格。現當代研究古時語言語音的時候,甚至會通過韻律規則來反推一些字母的發音。其次,具體說說古英語,也就是安格魯撒克遜語(更準確點是西撒克遜語)。就押韻來說,古英語詩歌對此是很嚴格的,它講究的是頭韻(alliteration)。頭韻需要每個音節的首個輔音發音相同,比如Pride and Prejudice 就是用的頭韻。對於古英語詩歌,就拿最著名的《貝奧武甫》(Beowulf)舉個例子:
1. Swa ta drihtguman, dreamum lifdon,
2. fyrene fremman, feond on helle漢語讀古詩不用翻譯,還是原來的格式內容,只是讀音隨著時代變遷了,所以有的押韻有些就不怎麼押韻。但是歐洲語言是拼音文字,字隨音變,比如古英語的詩,叫現代人讀基本都讀不懂,要翻譯成現代英語。你要非按照原文讀,應該也沒啥問題,原文押韻讀起來就押韻,可是讀不讀得懂另外一說。
歐洲詩的傳統一定程度上承接古希臘,古希臘傳給古羅馬,再由羅馬遺留給歐洲後世。所以想知道歐洲的古詩押韻不押韻,要從古希臘開始看。
不壓。因為古希臘人沒有意識到韻母可以押韻的現象。羅馬也沒有。現代人看到的一些古希臘羅馬的詩貌似押韻,只是巧合,完全是由於他們的詞尾變格形式一致造成的。他們的詩講究的是音節變化,長音短音的交錯排列造成節奏變化,形成詩的美感,也就是音樂性。這一點上,和中文詩歌的格律有異曲同工的妙處。
當然古希臘詩歌還有其它形式上的講究,這和古希臘語的變格特性有關,比如詞尾變化一致的詞排列成對稱的模式,這些在歐洲後世的詩歌里也有所繼承。
而羅馬滅亡以後的歐洲,一直到整個中世紀,其實都沒有明確的認識到韻母押韻的問題,所以詩的技巧還是在節奏以及形式方面做功夫。古英語詩歌講究的「頭韻」,嚴格說並不是「押韻」,因為很多時候與韻母無關。而真正認識到「押韻」這個規則的,在歐洲是相當晚近的事。如果用古語讀,也許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漢語中有大量的同音字,其它語言(如印歐語系)卻沒有大量同音詞?
※為什麼很多人習慣把「風」讀成「fong」而不是「feng」?
※劉文典曾說矛盾的「盾」應該讀shǔn,為什麼?
※「二」和「兒」的讀音怎樣區分?
※如何評價當今中國大陸施行的漢語拼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