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是否是全手工紫砂壺呢?
當你開始問這個問題時,我默認為你準備入門了。如何分辨是否是全手工紫砂壺?那你知道市場上所謂的「紫砂壺」有幾種成型方法嗎?一把壺,我們基本分為
壺身
壺嘴壺把壺蓋我們就針對壺身的成型方法介紹市場上壺身成型方法分為拍打把泥巴打成泥條,圍在泥片上,靠拍子和手指的變化,使身桶拍成理想狀態。常見與圓器
鑲接把泥巴打條,切片,用泥脂鑲接成器。常見於筋紋器。
模具把泥巴打條,拍成基本形狀,放入模具。用工具擠壓,使泥巴貼合模具。
手拉手拉胚常見與陶土瓷器製作,不解釋機壓類是鋼板衝壓成臉盆,原理一樣。不解釋灌漿用泥巴調稀,灌入模具,靠模具吸附性,使泥巴吸附在模具上,晾乾後取出,類是硅膠玩具製作。
不解釋。以前我提到過,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介紹』採用純手工的拍打鑲接技法製作『』清末時期有用模製或轤轆成型的工藝『
得出真正的紫砂壺製作只有拍打,鑲接,模具。其他手法都不是真正的宜興紫砂製作工藝。
好的到現在,我們已經基本了解紫砂壺的成型方法了,下面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學習如何分辨全手工。我們分辨全手從外表,內在展開。外表 1.外接頭2.收縮紋內在
1內接頭2泥門具體詳細,下次介紹。於2016/2/27 22:36分割線---------------------------------------------------------------------------------------------------------------------------------一下內容之針對圓器外表有句話我很喜歡,『從礦石到成型,一把紫砂壺,它所承載的又豈是一壺茶』所以說沒把紫砂壺,都有作者感情的融入。看字識人,紫砂壺也一樣。作者用不用心,從作品上就可以看出。
1.外接頭 如圖,紫砂壺身桶是由泥條圍在圍片上用工具把泥條兩頭鏈接起來成圓柱體,用手和拍子的變化,而拍成理想的形狀。所以,一般傷口只有一個地方。就是這個位置,稱之為接頭。對接頭的處理,都是拿來裝把的位置。而對立的那方位,就是裝壺嘴的位置。由於那個位置是拼接的 所以在壺身上會有個接頭,加上入窯燒後,泥巴的收縮性,那個位置會尤其明顯。圖中那個位置就是接頭,外表由於需要繼續加工,或者裝嘴巴,所以會不明顯。
而非全手工壺而不同。前面過程基本相同,不去看把那頭的接頭,看壺嘴,很多做工不精的紫砂壺作者在處理上會做不好,所以,茶壺燒出來以後,在裝壺嘴的那個位置會出現模具線。
如圖 所以,假如您手上的壺,在壺嘴位置有模具線,那麼,它就是模具壺無誤了。2.收縮紋(以前畫的圖還在哈....)
一把壺的身桶由幾個部分組成,所以一般全手工在拼接的地方由於泥巴的收縮都會留下痕迹。如圖 常見與假底鏈接處和口片連接處。當然這不是判斷全手的正確方法,因為很多現在模具壺也可以做出這個痕迹。只做身桶,後加假底,做仿手工紫砂壺。外表的看法先介紹到這裡,由於還有其他事要處理,介紹只會一步步跟新,網見諒,(圖片部分引用網路)2016/3/3 20:13分割線----------------------------------------------------------------------------------------------------------------------------------內在1內接頭
何為內接頭,就是紫砂壺泥條兩頭相接的位置如圖 在紫砂壺燒成後由於外表處理,內接頭會特別突出。如圖 這就是所說的內接頭,由於模具壺要用手或工具把泥巴貼實模具,所以內接頭會被抹掉。當然現在市面上有種叫模型仿手工,只需在這個部位加個小泥條就可以了。燒成之後也會有內接頭。2泥門何為泥門?就是紫砂壺內部泥巴紋理。由於模具壺需要用工具或手把泥巴和模具貼合,所以模具壺泥門會比較緊實,而且經常會留下工具橫紋。如圖上圖就是模具橫紋,這把壺為了掩飾模具加工後緊實的泥門。採用了工具拉絲法,就是壺身內壁的拉絲紋如圖
真正的全手泥門因該是比較鬆弛的如圖
可以看到這把壺泥門比較鬆弛,和內接頭那個圖一樣。可以百分百確定是否全手。
有人會說內款啊,第一我自己的全手壺我不喜歡打內款,第二,模具壺也可以打內款。所以這根本不是區分全手的依據。全文完,於2016/3/11 21:23由於最近事太多,跟新起來慢了,請見諒。利益關係:紫砂手藝人。沒有絕對的圓,沒有絕對的方,沒有毫無瑕疵,更沒有明顯可見的敗筆,看著美,摸著美,用著美。前三點,如果有,它在頂級正經拍賣會。另外,問法不對。嚴格意義上說,沒有純手工的壺,每款壺形,都有少量特製模具,若為方器或棱器,純手工……真做不出來。最後,花器不如光貨,而光貨,最多模具壺。
樓上說的很全面了。最明顯的是不同的方法造成的壺身接頭數目不同。其次肩膀、筋紋等造型全手工和模具做法不同造成壺身內部紋路的差別。機車胚壺內會有刀痕,灌漿壺壺身內會看到壺把處的孔,手拉胚需要在紫砂里加玻璃水,成品比起拍打成型和鑲接成型的壺更有光澤度(沒錯,手拉胚光澤度更好,但是加玻璃水也會帶來很多缺點)。所以要選一把全手工茶壺的話,關鍵還是要多看,多了解各種做法的區別,以及這些區別造成的不同痕迹。
其實全手、半手只是二種不同成型茶壺的方法,有些壺適合全手做,有些壺適合半手工做,只是前道工序有所不同而已。
早期紫砂一廠的半手工壺做出來都要驗坯,做的不好就摔掉,為什麼要摔掉?就是基本功還不好。說穿了,做壺靠的就是紮實的基本功,有了紮實的基本功何懼什麼全手、半手。同一工藝師,用同樣的泥料,同樣的器型,同樣的火候做出的全手、半手壺,我只選做工好的,因為喝茶根本不會有絲毫影響。
所以不要糾結這個問題
有答主圖文並茂地詳解了全手工和半手工的區別,很贊。我就從另外一個偏理論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吧。
首先,對於剛剛接觸紫砂的朋友,先不要著急學會區分全手工和半手工。我們先來探討一下什麼是全手工。
「全手工」這個概念,對於紫砂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近乎核心的概念。相比之下,「泥料」問題反倒不是那麼重要。因為紫砂泥料只是一種礦藏,和地球上數不勝數的粘土礦、高嶺土礦、瓷石礦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但是,紫砂礦開採出來之後,經過一系列手段煉製出來的「熟泥」,其性質就相當的特立獨行了。
紫砂泥料的一大特徵是沒法通過拉坯的方式成型。拉坯是非常古老的陶瓷成型方式,有幾千年的歷史,直到現在,中國傳統瓷器還是通過手拉坯的方式成型。不僅是瓷土,很多陶土都可以通過手拉坯成型,但是紫砂就是不行。紫砂泥料,摸起來比較「硬」,但又有點「粘」,和陶吧里那種柔若無骨的陶泥迥然相異。針對紫砂的泥性,才出現了「拍打」成型的全手工制壺方式。一般認為,是明末的時大彬首創打泥片成型的方式。總之,明末清初,紫砂的「全手工拍打成型」方式已經成熟,在一代一代藝人的傳承中,紫砂的成型技法越來越全面、豐富,一直延續至今。
所以,紫砂是先有的全手工,才有的「半手工」。全手工成型是紫砂藝術最核心的技藝,也是在世界範圍內都獨樹一幟的成型方式。知乎上有一個對紫砂極端無知的ID,這個ID對紫砂既不了解、也不肯去了解、永遠不會認錯,並且堅信自己認為的一定是對的。此ID對全手工充滿偏見,認定「全手工」是一個炒作的、圈錢的概念,,認為「所謂全手工帶來的不可複製性與稀缺性試圖使消費者接受其相應的高價」、「在紫砂一廠大師泰斗在世的時候,從無人提出過全手工壺概念」,這種論調謬誤可笑到什麼程度呢?我都不知道怎麼去反駁,因為沒有一個字說的是對的。
「半手工」的出現,主要緣於兩個因素。一是可以相對提高產量,二是可以製作一些曲線特別複雜無法通過全手工成型的器型。半手工,學術一點的名字叫「擋坯成型」,一般採用石膏模。
石膏模擋坯主要是用於身筒成型,身筒就是壺身。但是紫砂發展到今天,不僅是壺身會藉助石膏模成型,把、嘴、蓋、壺鈕都可以藉助模具成型;而「全手工」也成了一個寬泛的概念,一般認為,身筒為全手工拍打成型的壺即為全手工,但是身筒只是制壺的一個步驟,還有壺蓋、壺鈕、壺把、壺嘴的成型。有的壺身筒是全手工拍打成型,但蓋子借用了模具製作,這該算全手工還是半手工呢?還有一些貼花作品,身筒是半手工製作,但貼花部分是全手工貼上的,這又該算哪種呢?
其實就算是一個小小的、再普通不過的圓形壺鈕(當地俗稱「的子」),都有至少三種成型方式。敷衍點的,可以幾分鐘做一個壺鈕;認真的,或許要做一兩個小時。
對於全手工、半手工的區分和認識,不能僅是汲汲於全半手工的表徵區分,而是應該隨著對紫砂的不斷深入了解而循序漸進,功到自然成。
優秀的全手工壺本身會有一種氣質,都無需上手,放在桌上,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全手工,甚至無需看實物,只看圖片就能判定。
肯定會有壺友說,哎呀,我什麼時候才能達到這個水平。
實話說吧,根本不需要達到這個水平,因為就算達到這個水平了,也是然並卵。西晉時阮孚感嘆未知一生當著幾兩屐,換到此處,就是未知一生當買幾把壺。
天地一瞬,大浪淘砂。幾百年過去,宜興城南太湖之濱的小村莊已經變幻成現代都市的模樣,但是窯火未熄,文脈不絕,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借用推薦的答題方式,當你這麼問時,就說明你不玩壺了
即使全手工也不貴!自己去宜興丁山走走,多認識朋友,多交流。另外如果喜歡老壺建議直接上拍,別賣現在什麼大師的。上拍也不是很貴,幾萬買個日常使用很好,新的,全手工,非著名大師,4000也OK。
最簡單判斷的方法就是一分錢一分貨,手工壺是有個打底的價格在的,只有一味求低價存僥倖心理才會買到以模型壺充手工壺,不貪便宜是王道。記住什麼價什麼東西,肯花多少錢買回的東西也就符合這個期望值。因為茶壺價格里的說法並不在這一塊,好東西沒有傻子去用模型貨做,懂的人看不上眼,這麼做也自降身價。PS.淘寶水深,想買個正經東西就有個門檻在,要是想買值得保存的精緻東西更是必須要捨得花錢。紫砂壺是個挺神奇的東西,人拍照修了圖,總是照片比人好看。但好的紫砂壺其質地之美(尤其是用茶湯養過的壺),真的不是乾巴巴打個光調個濾鏡能比擬的。所以。。。格調照片不頂用,還是價格說話(微笑)。
哪有全手工,難道還有人做陶瓷不藉助工具?
剛好從貼吧紫玉金砂樓主那邊盜了幾張,知乎年輕人多懂得不多,學習姿勢水平還是去大貼吧的好。最後一張自己實拍手工壺蓋。就說一個特點吧,環形粘貼痕 。
推薦閱讀:
※所謂的粗陶,冰裂杯,低溫釉茶具,用來喝茶,會析出有害物質損傷身體嗎?
※有哪些看起來蠢實際上也很蠢的茶具設計呢(嚴肅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