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標準話(國家通行的正式官方語言)從洪武時代到清末變化有多大?


與其說洪武,不如說中統。元世祖薛禪皇帝忽必烈1260年的年號。

元朝是真正奠定今天漢語官話的開端。

細節差異都不論,

大方向上《蒙古字韻》裡的發音,遼金元的音譯,與今天的普通話相通程度很高的。

而漢語官話區的劃分線,

中國東北往西南切一刀,東南方是各具特色的方言區:吳、閩、粵、客、贛、湘等,

但江淮以北以及四川雲南卻是大致相通的官話方言,

這也與大元與南宋對峙有關。

(四川雖長期掌握在宋人手中,後來卻是元朝的封王重點區之一,還有雲南也是元朝把漢語通行語正式帶入,梁王是抗明到最後的諸王之一。)

《中原音韻?正語作詞起例》第18條:

「上自縉紳講論治道,及國語翻譯,國學教授言語,下至訟庭理民,莫非中原之音」(國語者,蒙古語也。)

《(原本)老乞大》:

「朝廷一統天下,世間用著的是漢兒言語。」

(注意《老乞大》原本的朝廷指的是大元,證據極多不細舉。)

元朝在實用意義的驅使下,很可能把當時燕雲地區各民族交際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一種混合漢語,加以推廣,構成今天漢語通用語的底蘊。這一點還是該知道的。自從宣統辛亥以來,許多會黨廢物一味扭曲事實宣揚仇恨,這是可鄙的。

還有元朝一般蒙古人也許漢語水平未必高,但帝王則在今天普遍被低估。波斯的史家拉施特在《史集》中提到伊兒汗國的君主合贊汗的諸多美德,其中之一就是懂漢語!遠在波斯的君主尚且如此!不過當然,這前提是他得是認真優秀的君主。那些個只懂混日子的不必論了。

明太祖本身其實是認同元朝的。只是恰巧逢遘世亂,不得已而從賊(韓林兒那批什麼東西哪是什麼起義!),因緣際會又因其本身的天賦並努力而得以建號洪武開基。他本身主觀想像上的共通語恐怕不會是他自己的方言,這在他要求編定《洪武正韻》時可以看得到。可惜由於編定理念的參差,《洪武正韻》成了個非驢非馬不古不今的產物。但自從永樂起自燕京以來,北音又復成為漢語通行語(具體哪個官話方言以及細節差異都先不論,此略言其梗概)。朝鮮崔世珍《老乞大諺解》《朴通事諺解》用諺字拼音,如今讀來都可以依稀彷彿感覺得出那是種與今天大同小異的讀法。

但這當中已經起了一個變化:

本來在元朝的古官話,入聲雖已幾乎消失,但漢語的三組鼻音韻尾:-m、-n、-ng都還保留著。

《中原音韻?正語作詞起例》第13條:

《陽春白雪集·水仙子》

「壽陽宮額得魁名,南浦、西湖分外清,橫斜疏影窗間印,惹詩人說到今。萬花中先綻瓊英。自古詩人,愛騎驢踏雪,尋凍在前村」。

周德清批評這首詞:

開合同押,用了三韻,大可笑焉。詞之法度全不知,妄亂編集板行,其不恥者如是。作者緊戒。

也就是說,「名、清、英」是-ng的韻,「印、人、村」是-n的韻,「今」卻是-m的韻!周德清嚴厲指責這首詞的作者把不同的韻亂用在一起。但這種混淆卻是明清許多填詞者的常態。

在《老乞大諺解》《朴通事諺解》裡可以看得到-m與-n已經完全混合成-n了(唯一例外是「甚麼」的甚,涉與後方連音)。這是朝鮮方面為了訓練到北京的外交官而編的書,所用的俗音很有代表性。

但,更為可惜的則是尖團的混淆。《西儒耳目資》裡面,漢語團音gi、ki、hi類(我用團音用的是原始定義,不是後來唱曲家訛誤的說法)都還很清楚的。可是晚明已經有一些俗讀把gi、ki、hi讀成ji、qi、xi了。早期關外滿拼漢字音用的就是混淆的俗讀,但在醉心中原文化的順治帝的努力下,滿拼漢字的尖團開始分流,這是個好現象。很可惜民間俗讀的勢力還是太大。在我以為,縱然口語不能改,至少在音譯時該要講究區別。否則對漢語音譯功能的傷害真的太大。


北方話以《中原音韻》為準:

和普通話的區別主要有:

尖團合流、微母/v/疑母/ng或?/丟失、日母兒化、韻母有合併重組、部分主母音有弱化的情況(iai&>ie)、m韻尾丟失、當時可能存在的喉塞音入聲全面舒化、出現[y]母音(當時可能還只是介音色彩的[?])、清入在普通話中亂派。

但中原音韻只能算是當時口語的大致情況,官話(讀書音)應該比這個要更復古一些。

明初《洪武正韻》是當時官方韻書,但復古過頭了,字典的意義要大於韻書的意義。但是也可以作為參考揣測一下當時的官話的面貌,不過洪武正韻編者大多是當時吳越地區的文人,我想,這裡面過於吳語化的一些東西應該不能視作當時官話的特點。

洪武正韻與中原音韻最大的區別是全濁聲母存否。

聯繫到現代方言分布,我覺得,明初口語應該已經沒有全濁聲母了,但官方用語讀書音可能還保存,但不穩定。

與清末比較的話,可以參考與普通話比較。普通話與清末大致上也就部分字音更傾向於採用俗音、部分音弱化。

————————————

補充:

洪武正韻與中原音韻還有一個重要區別:入聲問題。

中原韻韻入聲派入三聲,這個過程或已完成,或還在進行中,學術上有爭議,但即使最保守的看法,中原音韻中的入聲也已經弱化為喉塞音尾。但洪武正韻,還保留典型的入聲(ptk三種入聲尾完備),拋除入聲韻母和全濁聲母,其它的中原音韻和洪武正韻還是非常像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人用一個音表示出一個意,而其他國的人要用好幾個音表示出一個意?
窗帘要用什麼量詞?為什麼?
為什麼人類要保護瀕危語言?
有哪些常見的中文句式是受外來語影響的?
閩南語是否區分 n 和 l 的發音?

TAG:語言 | 古漢語 | 中古漢語 | 語言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