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iPad Pro上沒有使用3D touch?
我猜也有設備大小導致的技術困難的原因吧,不論是Apple watch、macbook的觸控板、還是最新的iPhone6s,force touch都有一個清脆且易於識別的震動反饋。iPhone6s還沒有摸到,但是macbook上觸控板對於輕按和重按的反饋不僅真實而且有明顯區別。watch的震動反饋也很棒。
因此,為了用戶能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重按,按的到底有多重,精確的震動反饋是force touch必須的。但是iPad,尤其是iPad pro過於龐大了,如何讓整個大屏幕有相同的震感,如何讓震動明確不拖沓等等等,估計都是很難實現的目標。畢竟iPad從來沒有配備過震動功能。
以上都是猜想,指不定過幾個月ipad air3就打臉了呢……蘋果的一項技術一般要過幾代才能普及到全產品線上。
比如說Retina屏幕,首次應用在2010年的iPhone4,2012年首次在the New iPad上應用。
再比如Touch ID,首次應用2013年的iPhone 5s上,2014年在iPad Air2上應用。
所以對蘋果來說也需要一個過程。
所以3D Touch別急,未來的iPad一定會有。
這次沒用只是因為這次只是3D Touch的初代機。
這是為了讓iPad和iPhone一樣有多一維的操作方式,也確保iOS全生態的體驗一致。現在用上,明年新款就不好漲價了。
iPad屏幕太大太平,同代的iPhone 6s上的3D touch技術很難直接移植過去。
iPhone 6開始採用略凸起的2.5D屏幕有一定的承壓並轉換壓感的功能——當你按壓顯示屏時,電容式感測器會立即測出表層玻璃與背光之間距離的細微變化。參見ifixit對iPhone 6s的拆解(及3D touch運行時的動態圖),中間黑色長條框就是3D touch的壓感單元Taptic Engine。
而應用在MacBook系列上的ForceTouch技術,本質上是用「應變片/Strain gauge」轉換壓力信號,適合有一定鬆動的觸控板,但也不能簡單適用於平板屏幕。 所以蘋果還在研究(或者已經確定好)方案,可能air3都很難用上3d touch。是為了避免大家真的把它用來當體重秤
樓上收了這麼多多,我就問問,大家思考下
ipad pro 推出時,主推什麼?
是不是配合apple pencil的繪圖?筆的按壓功能是不是很贊?你屏幕如果支持按壓,我筆怎麼用?我猜的。iPhone 是蘋果新技術的一個跳板,大部分的新技術,用在其他設備上之前都要在 iPhone 上面出現,就是因為 iPhone 的用戶群體和開發者群體十分強大,新的技術可以得到很好的應用。比如 App 內的 TouchID 驗證。還有一點就是 iPad 屏幕太大,如果加了 3D Touch 增加成本不說,還有可能拖累產能。
因為如果加了3dtouch,體重器就沒人買了
有幾個原因吧
首先是成本因素,現在iPad pro售價已經夠高的了。加上3D touch之後的售價對iPad這個產品來說就沒什麼選擇性了。
其次是把3D touch技術留到下一代,當3D touch已經出現引起轟動之後再在同期引入觀眾的幸福敏感度就沒那麼強了,沒那麼大的「哇」效應了。
另外,新技術的推出需要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比如touch ID,當iPhone推出之後,用戶的使用習慣已經養成,再在相對弱一點的iPad產品線上推出市場會比較容易接受。
最後應該是需要花時間來解決的相關的技術性問題了。我覺得上面有一位網友說的對,如果你在用筆繪圖,結果觸發了3D-Touch,然後就得暫停下來,這是極其破壞使用體驗的。再者,這麼大的屏幕拿在手上,一隻手握著,另一隻手再去用不同力度點擊屏幕,感覺是不太人性化的,反正我是不太喜歡這種彆扭的感覺得『
畢竟官方藍牙筆,要想獲得系統級支持,筆尖接觸時禁用3Dtouch並不是問題。沒3Dtouch,多半還是Apple覺得沒必要這麼快普及或技術限制.....
首先這是一個新技術,從今年初才開始消費級(Apple Watch),需要一定時間市場和技術消化。其次這種高集成度的複雜功能在如此大的屏幕實現很困難。最後不管是Force Touch還是3D Touch(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節省屏幕和快捷出身,這一點在iPad上不是那麼重要了,何況是pro的
尺寸問題。
以macbook pro 2015觸控板為例,在按壓的時候其實整個板是會下陷的。
你可以理解為forcetouch下面有一個體重秤的機構。
那麼這個機構決定了它有這麼幾個屬性。
1. 屏幕要能夠活動
2. 屏幕下方的壓力感應以及震動回饋引擎要佔用一定的厚度1對於大屏幕來說會比較吃力,因為屏幕越大就越需要硬度來減小形變。
2就要求厚度了,ipad pro那麼薄,要是加一個force touch進來不知又要厚多少重多少。所以蘋果做了取捨。有點touch id延後出現在ipad air 2上的考慮。1、當你拿著iPad的時候,你想在屏幕中間觸發3dtouch,你不覺得這很難嗎?兩個手已經要抓ipad了還怎麼觸發3d touch。2震動反饋的情況也是很複雜,iPhone放在桌子上,觸發3d touch,馬達的震感就差了很多很多,不知道MacBook上面的馬達是怎麼樣。應該是MacBook上面的馬達設計,和iPhone的設計是不一樣的,給的反饋不同。而iPad有3種使用情況(手持、像筆記本一樣、平放在桌面上),你要那個小馬達怎麼辦3、iPad設備大,無論是iPhone還是MacBook觸控板都是比iPad小很多的,要一個馬達的震感能傳到別的地方太為難那個馬達了。
4、現在ios11的iPad是使用控制條的,Apple的想法是你在使用iPad的時候連home鍵都不要按了,更不會讓你按屏幕了。畢竟蘋果想讓iPad像生產力工具的電腦一樣變成桌子上的設備而不是床上的設備,你想想你的筆記本要按屏幕都非常難,更別說那麼輕薄的iPad。
5、3d touch雞肋啊好像說越獄大神已經通過Apple pencil實現了這個功能
主要就是ipad不好按…加上這功能會比手機上的更難使用
你想想怎麼戳…ipad可不像手機是握在手裡的…想多使勁就多使勁…越使勁手機越不會掉ipad pro一用勁按…要按翻砸臉上了
手機是大拇指用的多…pad是食指用的多…食指比大拇指力氣小筆會賣不出去
因為蘋果帶的壓力福可以與3d touch衝突。。。 試想你正在繪圖時觸發3d touch 時那種酸爽感
純粹的故意的,壓低成本。
iPhone必須上,因為iPhone一直是技術激進派的,從Retina Display,lighting connection到了指紋識別。iPad的技術一直慢了iPhone半拍,當時出指紋識別我覺得後來的iPad上有很正常的,然而是一年之後的air 2才有。可能今年沒有十月的發布會了,因為mini4也更新了,很難為iPad和電腦再開發布會了。
當然不排除新一代的技術放在iPad pro上,具有壓感的屏幕對我而言在作圖等方面是有天生優勢的,可能現在的壓感級別還不夠。商業尿性行為。Pro是個小眾產品,普通用戶不需要,專業用戶不待見。它是個試水性質,沒理由把寶全押它身上。iPhone和上一代比需要一定的區隔,需要賣點,得保住大頭。Tim沒你想得聰明,當然也不算笨。
推薦閱讀:
※OS X 會擴展支持 ARM 架構嗎,有這個必要嗎?
※iPad Pro的意義在哪裡?
※Surface Pro 4 和 iPad Pro 相比哪個更適合做課堂筆記?為什麼?
※iPad Pro 能否取代 Surface Pro?
※iPad Pro 適合學生做筆記嗎?
TAG:iPad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