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成績一般申請時逆襲留學去了世界名校是怎樣一番體驗?

突然發現周圍很多學習一般家境很好的人去了國外的名校,成為了很多人眼中的人生贏家,而那些學習很好的人只是在中國大學裡讀普通211或者申請國外大學的排名沒有那些比自己成績差很多的人好。

想知道:一方面,在國外名校的那些以前成績一般的人到了世界名校,心態生活學習狀態怎樣。會有很大的改變嗎?

另一方面,作為這些逆襲者的同學/同桌/發小又是怎樣一番體驗?


我知道有人想聽雞湯,但是事實就是能上哈耶普的大神,在國內也會是大神/逆襲只是普通人留給自己的念想

-------

不過我倒是知道這種:一模考沒上過1900的妹子不知道花了幾萬買到2300,再砸中介———范德比爾特。非常符合「成績不好逆襲去名校」,但我想了想還是不去問她體會了

其實這個問題和今天看到的另一個問題:「如何在一年內把20萬變成100萬」的性質是一樣的

踏實一點,初高中成績不好去了國外變的popular還有希望,因為你可以去渣學校可以不學術,但是大學,該懶的還會懶,該機智的還是會機智。會合理安排時間的去了國外也一樣。我不是說環境沒有影響,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人自身。把希望寄託於體制,是一種自我催眠。


更新:北大的朋友已經拿到了哈佛的錄取通知。

我當年覺得多倫多大學已經算很好的大學了,夢想就在這了。可是來到加拿大讀高中後發現基本是個人都能申請上,只要成績不是特別渣。

Dalhousie和滑鐵盧也算是不錯的學校,可是我朋友當著我的面跟我講即使當年有科目只得50多的平均分,最終還是申請上了Dalhousie並且拿到了2000的獎學金後,我就不怎麼相信排名了。

而真正打擊我的是,玩漂流瓶竟然撿到過一個北大的碩士,一個劍橋的博士,這種小概率事件都能被我碰到讓我開始懷疑名校學生和普通學校學生到底有什麼區別。

如果說他們心態是怎樣的,真的因人而異吧。北大的那個就比較高傲一點,的確是為自己學校感到驕傲,最終目標是哈佛。至於考不考的上就是另一回事了,不去也沒什麼大問題,畢竟在國內的話,北京大學的名聲足夠用了。而劍橋那個反而覺得比較無所謂,在哪上都一樣,來劍橋只是因為興趣點在這加上有這個機會。不過兩個人都很隨和,所以人品上沒什麼差異。

名校可能真的只是【名】校。之前我在國內還一直覺得清華北大好了不起,劍橋牛津好牛逼,哈佛耶魯簡直不可一世。可是出國後發現大家似乎並不把學校的名氣或排名作為噱頭,應該說大部分外國人並不在乎這一點。好多人很聰明,大神級的智力與學習能力,最終還是去了community college,不為別的,就是喜歡的專業在那,或者自己的興趣在那。選大學的時候也都是按照自己興趣選的,並不會特意為了排名而去。雖然為了排名選學校的有,但是相比與中國人,這種情況還是少。就是覺得大家都很實在,看的很開。

而我在加拿大這幾年思想也逐漸被自由化,發現名校和普通學校真的只是對個人有影響,在外人眼裡可能就是一時羨慕而已,沒什麼大作用。而且國外的教育給學生很多機會去發現自己的興趣。經常會舉辦各種講座。而Keynote speaker也許會是哈佛畢業的學生,也許是市長,也許是queen representative,也許是建築工人,也許是志願者,也有可能是歌手,是話劇演員。這些講座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去發現和挖掘自己的興趣,去更廣泛的了解世界,去學會尊敬每一個人,而不是他們的頭銜。Dr. 和 work man是沒有區別的,學歷的高低,學校的排名都不能改變他們存在的價值。

所以可能出來了就會發現排名什麼的真的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了解人人平等的理念,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態度溫和的去對待這個世界。

但是這可能只是我的學校帶給我的感受,不過總體來說名校和非名校差的也只是名氣和教育質量而已。可是教育質量到底怎麼衡量呢?你說是在名校上500人的大課有效率還是在college上5人的小課有效率?你說是天天忙的焦頭爛額為了保住學位有意義還是開心的參加各種社團有意義?可是反過來,你說是發表很多paper被人崇拜有價值還是找不到工作只能打雜工有價值?你說是在高學歷人群中討論問題有收穫還是在為畢業論文發愁的人中討論有收穫?

其實就是你怎麼看待而已。按照人人平等的理念,這些生活方式和最終選擇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但是人人平等只是理念罷了,人總會criticize,所以選擇自己想要的自己適合的就好了。畢竟每個人都有看法,而每個看法都不一樣,所以在乎那麼多幹什麼。名校不名校,只要你不說,誰又會知道。人都一樣的,只不過都想依靠點什麼給自己貼金讓自己發光而已。只不過有些人恰巧選了名校。可是別忘了,名校,名的是校。

有些人就是有雄心壯志,就是想去名校,想要名聲,想變的矚目,那就去好了,只要心甘情願,只要開心,只要是想做的,那為什麼不做。

而也有人只想生活的簡單點輕鬆點,沒有相對大的壓力,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按照想要的方式生活呢?

的確生活不能只顧著開心和興趣,等到找工作的時候發現名校還是有優勢的。但是身為人的話,多多少少是要有些長遠考慮的。相信做出決定的時候就已經擔負起了責任。這個決定不光只是去什麼學校,還包括人生很多其他的選擇。所以名校和非名校到底什麼區別,還是要靠personal interpretation。反正對我來說,自從通過漂流瓶也能撿到名校的學生後,名校對我就沒什麼吸引力了。因為我發現大家都活得差不多,不會有名校學生就是牛逼就是高高在上我得跪舔的感覺。也可能是我運氣好正好認識了兩個隨和的人吧。

最後吐個槽,不要太崇拜名校的光環了,多大校園裡清華北大學生一抓一把。哈佛校園裡,多大學生一抓一把。保險公司里,哈佛學生一抓一把。所以天外有天,名校不是終極目標。而名校出來的學生最終落腳在何處也並不可測。我以為的終極目標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標準和意義過好不知何時結束的一生。畢竟走一遭不容易。

C"est La Vie.


牛人到哪兒都是牛人,絕大多數「逆襲的人」其實只是你以前沒看到他們的牛。

而前面答案提到的有的學校聽起來很牛,但是具體項目其實很水這個可以解釋剩下的大部分狀況。同理,出國前很多人盯著綜合排名,出國後大部分人都會發現綜合排名一點兒也不重要:有很多在國內名不見經傳的大學有好些特別牛的專業。

當然,也有極少數逆襲的例子。但是在美國大學這種寬進嚴出的環境下(雖然個人認為寬進並不確切,但是嚴出是千真萬確),即使進去了也不一定能畢業,即使畢業了也不一定以honor畢業,而這些都是影響未來更長遠的路的。所以以進入名校而稱之為人生贏家,真的有點為時過早。

記得我高中的老師說過一句話,高考的成績算不了什麼,我們學校的榮譽要看你們十年後,甚至更多更多年以後的成就。

跑題了。回到問題上來。第一個問題,我並未見過這種情況,然而我覺得美國名校的氛圍很容易感染人——事實上我在大學學到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如何學習——所以被感化而發憤圖強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那麼反之自暴自棄也是有可能的。第二個問題,雖然我也沒遇到過,但是個人感覺如果發小能「逆襲」,那他們必定有什麼出眾的地方在,應該看看適不適合自己學習借鑒。如果對方真的只是運氣好或者什麼因素,那麼應該鼓勵他抓住機會,發揮這份運氣的價值。

為了選擇心儀的專業所以本科在國內並不算什麼很出名的學校,那時候很多人覺得我也不咋地就是爸媽出錢讓我留學(事實上我爸媽也只是工薪階級,他們從我出生前開始為我打算而已。另我的的高中和我的成績也都不差,浙大保個底應該有的。)。然後我現在做到了一件別人口中不可能的事情,於是也有那麼幾個人覺得我是「逆襲」了——當然更多的人並不知道我做到了什麼:-P

只能說,很多時候看到的東西很有限,大部分逆襲的人都是達到一定條件後必然的成功。


一方面是知道自己就是個(或者說將要成為)掛著名校頭銜的菜雞,自己水平究竟有多差,自己知道。所以一點都不狂,一點都不驕傲,只覺得自己實在太幸運,覺得要好好珍惜機會。

一方面覺得不理解。其實在我知道被錄取的當晚,我腦子裡就冒出過這麼一句話:「人家為什麼要撿起你這坨屎」?

我一點都沒誇張,我想到的就是這麼一句話。


國內外都適用的一條法則是,

絕大多數情況下,本身成績一般然後祖墳冒煙上了名校,到名校還是會現原形的。

我有同學高考超常發揮50分上了南大,到了南大以後還是保持70多分。

也有同學運氣超好進了劍橋,在劍橋學得極其痛苦成績還是不理想。

所以說不存在什麼不公平的,你有多大能耐,到哪裡都會顯現出來。


留學生前來作答。

其實現在國內經過中介為了掙錢的渲染,總覺得他們可以讓你飛躍上名校,然後走向人生巔峰。

相對來說走上名校這句話是不假,但是名校不等於巔峰。

我建議在國內讀高中的孩子,家庭條件允許的話最好來上美本,因為美國從本科以後的教育顯得更為深入和實用,並且真的是根據不同的專業有針對性和探索性。master在出國其實有點雞肋,主要是因為本科基礎已經放在那裡了,只能勉強補足一點。尤其是對於在國內專業技能學習一般的同學,貌似你通過GT洗禮進入了一個名校,但是語言只是工具,你學習的還是你的專業,如果你可以在美國學習期間在各方面都完全擴充自己,才能說你的學習是有意義的,你得到了飛躍。舉個例子,哥大很多專業水是出了名的,master項目能讓學校多賺錢,所以入學門檻真的不高,簡單的憑一張學位證賺取更深層的學習機會或者是做一些高端技術工作是不會被認可的。但是相比於原來的基礎,肯定是有提升的,相對來說資源啊找好工作的機會啊肯定也會多一些,因為能進這個名校也是付諸努力的。

所以你的第一個問題:因人而異,有的人因為原本成績一般跟不上課程而頓然醒悟發奮圖強好好學習(然而或許也並沒有什麼卵用,我現在聯繫導師他們還是會問我本科出身和本科GPA= =,也就是說都是拿整體背景競爭的),有的人依然保持著畢業就好的態度,只要求3.0的GPA(當然3.0也是需要努力的)

第二個問題:不知道所謂發小什麼的關係如何,如果鐵哥們希望還是真誠的鼓勵和督促(我和國內的閨蜜就是 )。如果是父母也會相互比較的關係,請你心態坦然,因為未來還很未知,名校並不代表著前途會比你明亮的多。人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之前,都不會知道你在道路上種下的因會結出怎樣的果實。你能做的就是認清自己,持續努力,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機會。

最後總結一下,我想說的是成功程度永遠只與努力程度成正比,所謂名校只是某個時段努力給予的小獎勵。不要把光環看得太重,不斷的通過努力為光環提供energy,讓它持續發光,才是最重要的。


牛逼的人到哪裡都牛逼,渣的人即便"逆襲"去了名校,而不改變自己的壞習慣,那麼Ta還是一枚渣,只是充其量可以濫竽充個數,扯點名校的鳳凰毛插身上。


受益了 最近一直在糾結是去那個有點名氣但專業不好的大學還是去一個自己喜歡專業比較出名的基礎類大學 覺得自己還是適合小班教學,可以認識教授和同學


高考考得渣無所謂,sat和a-level成績好就能上好學校。而英本美本申名校研究生都比國內什麼211985容易。

樓上好多答案都是自我安慰吧。


推薦閱讀:

南洋理工大學本科申請條件?
如何申請美國博士?
哪些文科類專業容易拿獎出國讀PhD?
東京工業大學如何?
約翰霍普金斯的Carey商學院怎麼樣?

TAG:留學 | 留學生 | 留學申請 | 常春藤聯盟IVYleague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