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到底是選擇精英學生來教育,還是將學生教育成精英?

在下感覺前者是低錄取率,後者是培養視野,獨立思考等,或許思辨性比技能性要求更多。

當然可能相輔相成,但總有區別吧。

都說我國80年代及以前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主要是因為前者的關係嗎?

社會上很多人都說現在碩士不如80,90年代以前的本科,是因為招生比例使得碩士不稀有嗎?以工科為例,很多訓練感覺本科沒有課時去完成啊,以前的本科教育真這麼牛嗎?


謝邀。

選擇精英學生來教育,也可以教的日了狗了。但目前的情況是,只有精英學生才能被教育成精英。

世界上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能拍著胸脯說,你隨便從街上拽個人來,我用四年時間把他弄成社會前1%。知乎上有一位現在已經被禁言的答主以前一直把德國教育當作中國的榜樣,說大家都有機會受教育,增強階層流動性。結果我查了一下海德堡的臨床醫學專業錄取率3.6%——比常青藤好在哪了?

就題主說的培養視野,獨立思考,這就對學生有很高的要求,不光是自身的要求,也有社會經濟背景的要求。現階段很多大學生不得不面對的還是經濟問題,拿去和八十年代分配工作的沒法去比。問題就是多數人是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的,題主可以去看看美國野雞大學裡抽大麻的文學藝術生,好好學習的有幾個,還天天認為自己有靈魂,結果Ted Cruz看不下去了說別拿納稅人的錢培養人類學學生了。這時候不拿錄取率卡一下還行?

我國現在的大學也是這麼個問題,大家都覺得自己應該上大學,大學又招的人多,問題一個國家能學出來的就那麼多。我媽當年跟我說你要是上不了一本就去學汽修,真好好琢磨手藝學會修好點的車三十多歲一年掙十幾萬幾十萬的有的是,不用非糾結那個「白領」什麼的。問題現在有幾個家長願意送孩子學汽修的?

不過答主所說的八十年代本科比現在碩士強大概有兩種情況:

1. 當年的本科生是受環境制約沒有得到更好發展,但天資確實比許多碩士生出色

2. 「我們當年」是個很厲害的時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陽春白雪流光溢彩,現在的人認為是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人認為是五十年代,五十年代的人認為是康乾盛世,再往前可以追溯到孔夫子和四千年前的蘇美爾人。


我隨便寫點:

1. 我國大學在90年代開始擴招之後,確實學生素質有所下降,所以科大前校長朱清時那時堅決不擴招,科大也一直在保留著所謂的精英教育,但是科大目前發展的如何,不得不說,比90年代那時的風光無限是要差一點的。目前是保前十爭前五?是因為不夠精英么?

2. 我在海德堡讀醫學,海德堡大學的法學,醫學和哲學錄取率都是很低的,為什麼,以醫學來說,那麼多的東西要學,你智商差一點就跟不上,所以招智商不夠的進來也是害了他。另外我了解的海大醫學生(本科生),可不是書獃子,不光一直是海大圖書館的常住居民,還有業餘玩音樂的,創業的,等等,平時努力,期末了最起碼考1.2分(德國1分最高哦……),海大在歐洲醫學專業一直排名前三,這是為什麼呢?

以上是兩個在國際上的一流學校,不是名校(我覺得名校也就全球前十才算吧……),在我個人看來,排除國內教育體制的問題,學生素質是很大的一方面。科大這幾年生源比以前差一點,少年班也沒有那麼多人熱衷了,大家都覺得合肥是個扶不起的二線城市(我也這麼覺得),所以有條件的都去上海北京甚至香港國外了呀……而海大呢,至少在德國人看來,它有德國最好的醫學院,而且城市也是美麗如畫,歷史悠久,特別適合來讀書,而且德國人的教育,在高中以前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分流,能讀大學的和讀技術學院的都是在讀高中時就已經分流掉的,再加上嚴格的考試,能進來的本科學生是絕對不差的,甚至說,素質是極好的……

所以說,學生素質成就了這些學校,我想作為各個國家的名校,他們自然都是進行的所謂精英教育,但是精英教育沒有辦法讓差素質的學生達到好素質學生的水平的,此消彼長……所以只有在對高素質的人進行高素質教育時,才能叫做精英教育,不然只能叫高質量教育……

中國的大學不缺乏身出寒門的精英,但往往是他們自身素質也是很出眾的,在剛開始恢復高考的那時,說句主觀的,這些有頭腦的,有思想的,都是在動亂期間還保持學習狀態的,自然也就可以順利進入大學,本身他們就是高素質人才,而且還帶著當時代人的那種闖勁,所以他們能牛逼是自然的,人才的選擇其實早在動亂期間就有的,而不是光靠高考,所以那時的高等教育,因為有這樣的高素質人才,才會被稱為精英教育……

多說幾句,我一直覺得精英只是社會前進和突破的動力,真正穩定和創造這個社會的,真正讓人類社會成為人類社會的,是無數的普通人,成為精英值得自豪,但不是歧視別人的理由,所謂精英教育的所有內容其實都是來自於普通人的智慧呀。


謝邀。(我很好奇這個問題怎麼邀請我回答的,渣985的土鱉而已……)

個人不認同精英教育這種說法,因為教育本身的目的不是挑選出精英,而是讓所有參與到教育活動中的人掌握所能提供的知識、技能等。「精英教育」,只是在教育過程中,將部分優秀(或者合適)的人挑選出來,而加以強化,其本質還是普通教育,只不過在某些方面更加深刻。

從社會分工更加細緻這個角度來說,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大部分時間需要培養的是合格的社會機器的零件,沒錯,就是那種滿足各種技術規範的零件,以保證社會機器的正常運行。而少部分時間和資源分配給所謂的「精英教育」,也不能保證得到的都是「精英」,而有可能還是普通人。

所以,隨著教育規模的擴大,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斷變化,很多學校提出的「通識教育」觀點,其本質是與題主所想的「精英教育」相悖的。通識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社會機器的零件。而只有在通識教育中被選出的少數人,繼續更高層次的教育,才有可能成為精英的潛質,而後更需要的是社會歷練與個人進步,才有可能成為精英。最簡單的數字比較就可以知道:每年國內畢業上百萬的理工科本科生,而兩院院士的增加人數不過百人而已。「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當不了精英是正常的,當上了才不正常。

另外,樓上的觀點深表認同:穩定和創造社會的是基數龐大的普通人,而精英是為這個社會提供指向和突破的,缺了任何一方都不能讓社會正常前進。所以,如果有機會能成為精英,請努力去做好一個精英該做的事情;如果不能,做普通人又有何不好?


無論國家多有錢, 也不可能讓每一個高考的都接受高等教育。 因為這本來就是錯誤的。

不要再拿什麼大學改變命運做託辭了。 職業教育一樣能改變命運。

我心中的精英教育就是每個人都可以收到適合自己能力的教育, 每個人在自己的方向上都是精英。


80年代前的教育環境和現在不能相比。

在我看來精英教育應該是專業性教育。各行各業都有精英,都是自己領域的佼佼者。

教育本身就是要選擇適合的人,並不是選擇精英學生。


都是


推薦閱讀:

工作三年還能出國留學么?
中國人有哪些優點讓外國人讚賞?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出國讀研究生材料哪些方向好一些,就業前景如何?
各位在國外讀書的前輩,你最想對即將留學的人和剛剛開始留學的人說什麼呢?
帶蕎麥皮枕頭可以在加拿大入境嗎?

TAG:教育 | 高等教育 | 留學 | 985工程大學 | 常春藤聯盟IVYleag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