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Lady M 蛋糕店以及其營銷?

話說去Lady M的時候都是中國人 / 亞洲人在各種排隊,所以有點懷疑是不是有"營銷"...


Lady M在中國就是新零售,很多人看不懂正常。

Lady M,喜茶,鮑師傅,還有未來你看到的各種各樣看不懂的品牌,都會走上這條道路。這是新零售的最大特徵:線上線下的銷售理念統一化認知。零售的本質是一個公式:流量x轉化率x利潤率,開店都是要賺錢的,所以順著這個思路很多問題就好解釋了。

線上線下在過去十多年是很割裂的,因為人們的生活也很割裂,線上線下商業的操作很割裂:

--我們去吃飯、喝茶,這是滿足線下的生活體驗,比如說就是一次訪友,就是一次聚會。我們在線上買東西追求的是性價比,追求的是產品的豐富性,所以我們看到截止目前賣標品的電商還是佔據主流;

--線上開店考驗物流,線下開店考驗選址,大家思考的東西不同,商業運作模式就有很大不同。空間位置有限,所以渠道很重要,切換成本也很高;全網位置幾乎無限,總有新渠道,切換成本很低。

新零售從2014年開始很多網紅店,就表現得很不一樣,Lady M、喜茶這種品牌是典型的線下零售,線上思維

1.我們的產品不僅僅提供的是食物或者飲料,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給用戶發朋友圈晒圖裝?的機會)

2.顏值就是正義,流量就是王,所以地段、網路、口碑,哪個好用就用哪個(只關心流量)

3.我們就是流量派髮型店鋪,所以線下資源、供應鏈物流資源可以玩命壓價(IP牽頭供應鏈)

4.不在乎刷量,對水軍輕車熟路。傳統餐飲刷量是算不過來賬的,涮羊肉刷量對全網流量貢獻幾乎為零,而新零售企業算賬的模式是全網線上線下,在線下刷了量立刻會被線上話題引爆,而線上的話題會在最短時間落位線下。

5.核心不在生產產品,核心在於IP的使用與供應鏈整合,所以同一個團隊做出親媽都不認識的兩個品牌很正常。

這是一個好時代,我們在未來兩三年即將見證零售的種種新玩法。這得益於過去十多年間中國供應鏈體系(Lady M這裡將是冷鏈大發神威),物流體系,網路營銷體系的規模化、正規化。他們將在更長一段時間對現有的線下和傳統品牌帶來衝擊:

你在希望成為百年老店,人家不在乎像一陣風一樣,起得快,落得可能也快;

你吃的是稻香村點心那味道,人家過的是排隊發朋友圈的生活;

你在胡大餐館排隊,那就是排隊,人家不僅在Lady M排隊,也在默默地給他們的線上流量賺錢;

你苦苦尋找黃金地段落位,人家自己就是流量中心,盤活一個商圈;

你要的是先做味道,再做營銷,人家80分味道90分營銷120分傳播;

你看,傳統的賣場都要裝不下這些好吃、好玩了。

我們包了個遊樂園,把它改造成了你「沒想到」的樣子

(不是做廣告,最近在從事零售行業項目,看了很多有意思的項目)

誰能想到,Lady M、喜茶給顧客提供的價值里,最高的是那些微信朋友圈,微博PO文呢?


1 / ( (15.24/2/100)^2 * 3.14 ) * 1999 ≈ 109641

上海房價終於找到了匹敵的對手了......


(多圖預警流量黨慎入)

(給沒來過紐約的朋友們科普一下,Lady M是一家坐落於紐約曼哈頓的連鎖甜點店,價錢稍微有點高但尚可接受,菜單都是法語,名氣很高門口經常有人排隊,這是背景~我本人不愛吃甜點,但覺得Lady M偶爾吃吃挺不錯的,吃起來不膩,奶油不粘但很香))

我覺得Lady M有一點貫徹的很好,那就是簡潔

從它的店面,包括蛋糕的造型,餐具,以及餐巾紙等等一切,都可以讓人感覺出簡潔與幹練的風格,多說無益,上圖

Lady M最常見的就是這種千層餅,看起來並不是很浮誇,包括桌子,杯子以及盤子,都幾乎是純白的,一點多餘的裝飾都沒有,順帶說一句,Lady M的餐巾紙很厚,手感很棒

然後是店內裝修:

以白色為主調,牆上或者桌椅上面也沒啥多餘的裝飾,說逼格也好低調也罷,這就是Lady M的風格,恐怕最複雜的也就是那個大大的M——他們的logo了吧

上面有些人說沒啥感覺的,我覺得這樣就對了,不過是幾刀買的一個小甜點罷了,何必要求它有著小當家料理般的感覺呢?畢竟不是米其林三星(順帶吐槽一句米其林三星其實也有坑貨),所以Lady M給我的感覺就是不怎麼甜,口感不錯,環境舒服,奶油挺好吃的,也就可以了.

有對比才有區別,下面看看同樣是紐約連鎖的Spot甜品店,完全就是另外一個風格:

他家的最著名的甜點是這個:

沒錯看起來像是一盆花,除了花盆都可以吃,上面的葉子是薄荷,黑色的土壤是類似奧利奧餅乾部分的粉末,巨~~~~甜,吃一口就得喝一大口茶

還有這樣的:

他家的抹茶冰淇淋,看起來很好玩很Fancy,但吃起來就是放了一堆抹茶粉的甜到膩的冰淇淋,也是吃幾口就吃不下去了

以及我最厭惡的——馬卡龍

——這個我就不說了,咬一口之後根本吃不下去,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津津有味的像嚼炫邁一樣完全停不下來

Spot的店面的話沒有很浮誇,但比起Lady M來說色彩豐富很多

——順帶說一句,唯一一點好的是他們家的菜單是英語的,我看得懂……

總的來說我對甜品店要求不高,吃著不膩就已經是很棒了,但是在美國我很少吃到不膩的甜點……都是往死里加糖,恨不得一個Cheese Cake上千卡路里,這幫美國人吃的賊開心,這你說他們不胖誰胖啊!

~以上


我個人挺愛lady m的,自己吃掉兩塊沒問題!

而我不是一個很愛吃甜品的人,偶爾吃一點可以,過甜的東西吃過之後就要再吃一口鹹味的東西中和一下。

而M的千層蛋糕我可以吃那麼多就是因為它不甜不膩。

所以,不知道它更受亞裔歡迎的原因是不是它不那麼甜膩更適合亞洲人的口味?老外的蛋糕類甜點都太甜,可能更適合他們的口味


實在是因為美國的甜品都太甜了,誠實一點的東亞人真心吃不慣,去Chinatown找蛋撻吃這種事呢自己都會惆悵更加不會在朋友圈到處傳播了,而Lady M審美上走的是中/中上產階級MM熱愛的所謂極簡風格(就是基本都是白的有時加一點黑的和木頭的,看起來很低調似的),地理位置好,店面雖小但在紐約這不是什麼減分的事兒,加上蛋糕做的確實挺好吃的,就口口相傳火啦


Lady M在上海走紅,一點也不意外

雖然自帶紐約基因,但80%食客是亞洲臉,另外的20%是奉Instagram為Bible的野生拔草專業戶。原因有三:

1.符合東方胃

Lady M的老闆Ken叔出生在夏威夷,卻有日美兩種血統,創建Lady M的靈感源於他和外祖母的環日之旅。雖然千層可麗餅(mille-crêpe)的故鄉是法國,但Lady M區別於傳統西方甜點的重油重糖,以一種清新脫俗的姿態,重新定義上東區甜品概念,並在以華人為主的地區掀起風潮。

餅皮把握精準——不少於20層,厚度剛好

奶油甜度克制——清新甜淡,日式精確感

顏色日系清新——低飽和低色溫,剋制的美

店鋪設計極簡——必然不是美國田園風or法國小鎮風

2.有腔調

如今的上海國際化程度齊肩香港、東京,比起食物本身,上海人更看重品牌所傳達的理念。

如果說紐約下城是財富(華爾街)和文藝(Soho和西村),中城是聲望(帝國大廈)和權力(Trump Tower),那麼上城就是腔調了。

舉個例子,紐約名廚Daniel Boulud的米其林一星餐廳Café Boulud就開在紐約76街的某個半地下,稍不留神就會錯過,但無數上東區名流在此大快朵頤。

Lady M也是這個路子,不顯山露水,但暗藏乾坤。日式簡約風,略有距離感,Decor以白色為主,極盡素雅,完全符合上東區Modern Classic的腔調。

其實光Ken叔一張日式和風臉,系著圍裙出現在透明廚房裡做餅皮的樣子,就足夠了。這就像一張法國臉出現在巨鹿路某甜品店的廚房裡的效果是一樣的。

3.有顏值

網紅餐廳的路術,視覺先於味覺。

區別於美式甜品的笨重和歐式甜品的花哨,Lady M有種和風式優雅,分量適中,品相上乘。

招牌千層可麗餅一層層疊起來,層次感賞心悅目。

另外一款經典的Checker蛋糕,表面是一層綿密的巧克力Shell,內嵌方格圖案,有理科生般的精確感,相當「朋友圈友好」。

無論是清新怡人的抹茶千層,還是細膩濃郁的雲朵芝士,配上一壺剛泡好的伯爵紅茶,在店內簡潔純白裝修風格的映襯下,隨手一拍都是情調。


作為Lady M的忠粉,去過紐約波士頓洛杉磯芝加哥香港的店,吃過牛角賣的,也吃過空運的,真心喜歡抹茶千層蛋糕……在美國遍地的齁甜蛋糕裡面宛如一股清流。一定要在店裡吃當天現做的,買回去隔夜都會影響口感。


反正每天都一堆中國人韓國人在那兒排長長的隊,然後引來愛湊熱鬧的老美跟著一起排隊…然後 40 St 靠近公園那一條路就特別壯觀-_-#


Lady M是2008年從紐約上東區起家,因為就位於著名的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旁,故名M;至於Lady么,表明了它的受眾群。

會選在紐約上東區開第一家店,創始人還是蠻有魄力的。畢竟初期投入成本一定相較別的地方更高。上東區的店租不知道是多少,但曼哈頓有一些公寓現在10萬美金一平方,連魔都人民也望塵莫及。

而且麥迪遜大道上一溜全球最大的廣告創意公司,那裡面的人腦子有這個世界最前沿的創意,做著操縱全世界消費的活兒,對啥都比較挑剔。這樣的土壤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形成,看過《Mad Men 廣告狂人》的同學們一定懂我什麼意思。

但Lady M還是在麥迪遜旁生存下來了,在上東區一共開了5家店。

「出生」上東區的蛋糕店,自然是要走「名媛系」的冷淡風

去看創始人Ken Romaniszyn的經歷,簡直是多文化背景的「美國夢」成功案例。

Ken叔(從他的履歷判斷,確實可以叫聲「叔」)是父親美國人母親日本人的混血兒。他們家族從1992年就開始經營日料,生意一路從夏威夷開到東南亞。在這樣的家庭長大,Ken叔免不了成為一個實踐經驗豐富的吃貨。

儘管樣子很有吃貨風範,但Ken叔基本上就是一個精明的商人。

他本科就讀於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這樣的名校,學的是國際經濟,著重關注東亞市場。大學畢業以後,Ken長期在香港工作,曾做過思科(CISCO)太平洋地區客戶經理。除了英語日語,還會說一些中文。

美國人對甜度的感受大概跟我們不一樣,甜品經常齁甜齁甜的。我一直覺得西方人歷史上缺糖,基因里寫滿了對糖的渴望。Ken叔就在這個程度上調整了一點,瞄準越來越有錢且消費慾望特彆強的亞洲市場。

我朋友去年在洛杉磯Lady M,說店內的客人幾乎都是亞裔面孔。

人家除了美國本土,其他的店從新加坡到香港再到台北,連東京都沒輪上,直接登陸上海(馬上開業了)。走大中華地區戰略很明顯。

除此之外,Ken叔既不放棄開拓傳統渠道,不僅尋求和當地高檔餐廳合作,把自己家的蛋糕寫到了人家菜單上;也緊跟互聯潮流,開設網上訂購。據說最初使用的訂購系統跟不上訂單需求,他馬上砸錢更換有商業智能的新系統。

北海道的Royce巧克力前兩年火遍大江南北,Ken叔是Royce的美國合伙人,把Royce專賣店開到了紐約。

選秀界有句「至理名言」:夢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Ken叔身上到是應驗了。Ken叔說:

I want Lady M to be what Tiffany』s is to Holly

Golightly in Breakfast at Tiffany』s.

我希望Lady M成為《蒂凡尼早餐》里,蒂凡尼之於郝莉·戈萊特利那樣的所在。

媒體把它翻譯成,Ken叔想「像賣珠寶一樣賣蛋糕」。也對,蛋糕也好,珠寶也好,都是讓女人見而忘憂的東西。

我覺得一門生意只要能獲得女人心,基本上就成了。

———最後賣個萌和小廣告———

每個別人都是你的平行世界

歡迎來到我的公眾號:蟹兜的平行世界(Shadowsworld)


現代社會,解放了勞動力,原本重複的手工作業被自動化機器替代。原本只適合從事簡單手工勞動的人類只能從事一些更加簡單,但是能夠保證他們不餓死的工作。而這類人由於基因中附帶的簡單手工勞動基因,在下班後無所事事,所以會被簡單的,觸手可及的,他們能夠在經濟上負擔得起的虛榮和奢侈吸引。而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價值,與其在發獃中度過,不如排隊買買網紅,在耗費時間的同時,也能讓自己有存在感。


作為一個洛杉磯住了六年的人,這蛋糕已經是吃了無數次了。

而且如果你願意,在美國任何地方可以空運到你家,乾冰包裝。

以前北加上學的時候有妹子過生日,直接定一個空運過來,大家一起吃。

只要85美元。

一整個蛋糕,是的,一整個。 不是2699元,是85刀。

好吧 2699是假的但還是很貴啊一塊60

看到許多公眾號說與其排隊,不如自己做。

其實,他們哪是去吃蛋糕。

只是為發朋友圈而已。

為了防止有朋友不相信:

自己看。各個味道都有。

而且b站上很早就有人教這麼做千層蛋糕了。

我能理解國內的情況,但我依然覺得,費那麼多時間刷存在感……

何必呢……


轉:告訴大家一條賺錢的路:lady m香港賣61元一塊。lady m上海賣75元+70元代購費+等3小時一塊。差價84元。一個蛋糕可以切12塊,香港上海來回春秋機票800,車費200。拿2個蛋糕回來可以賺1000純利潤。這個蛋糕起碼紅2個月,所以,一個月可以賺35000,兩個月可以賺7萬。


可能不是營銷,而是這家店開在上海。

來上海一年,從我自己心態的變化告訴你為什麼在上海,有人願意排5小時買塊蛋糕。

來上海之前,我在一個二線城市,那時候別說排5小時,再好吃的店只要排1小時以上,我都不會去。排過最長的是海底撈,排過40分鐘,然後再也沒去過。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候我吃飯也不怎麼喜歡對著菜拍照發朋友圈。

一年前來到上海,這一年說實話心態變化很大。現在去熱門餐廳,雖然沒誇張到排5個小時,但是相比以前40分鐘都懶的排的我,現在排隊2小時以內我都能接受,而且也喜歡發朋友圈。排過最久的是武康路的farine(不知道有沒拼錯,不管了這家已經倒閉了),為了一根甜筒排了3小時。結果呢,並沒有很驚艷,但我還是拍照發朋友圈了,證明我吃過。然後看到下面一片點贊,嗯,感覺很滿意。

最近的一次排隊是在yoho潮流嘉年華。就是很多潮牌在裡面布展,然後可能會有一些好玩的體驗,比如老虎機抽獎,美甲,扭蛋之類的,但都是送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還有一些展櫃pink pink 的很適合拍照。然後感受下現場的人流。基本每個櫃檯都在排隊。有的可能排1個小時就為了進去拍一張照,對!什麼都沒有,就是進去讓你用人家的背景拍張照。

或者排隊領一杯自製的飲料,就是放著一些西柚汁,酒什麼的,然後你往杯里一倒,直接帶走。可能一杯成本就5塊錢,為了領一杯飲料一堆人排1個多小時。

其他的像人廣兩大巨頭,喜茶,鮑師傅我都沒排過,實在沒那個精力。但是我身邊但凡吃到這兩家的,絕對會發朋友圈。

那麼回歸正題,為什麼lady m那麼火爆,除了營銷,原因我覺得主要是:

1.上海生活的人對排隊的容忍度極高。人口太多,從醫院到地鐵,基本哪哪都在排隊。而且很多是無法避免的,久而久之,這裡的人對排隊的容忍度越來越高。就像小城市覺得1小時車程已經很遠了,到上海1小時以內都是近的,對距離的容忍度也很高是一個道理。

2.在大城市個人形象塑造很重要。在上海這樣的城市,你生活中的形象一定程度影響了你在職場說話的份量。相同水平的人,一個會吃會玩懂生活的人經常比一個死宅在公司更受歡迎。所以大家都會很重視自己對外展示的生活形象。利用這點,首先,開店前1個月,一堆媒體已經開始向你輸出一個信息「這家店在外國超受歡迎的。一定會瘋狂排隊的,不是誰都能輕易吃到的。」來製造挑戰難度。試想一下,別人排不上的隊,如果你排上了,在能力上是不是你就超過了那堆想吃吃不上的人?你可能會反駁「不會啊,我會覺得排5小時很傻」拜託,通常吃到的人只會發朋友圈告訴你他吃到了,你們這些傻x想吃吃不到。難後隨手順便定個位。有幾個人會告訴你他排的多艱辛。試想一下,相比你在工作上費勁心思完成一個大項目別人才對你刮目相看,這種只要花時間就能塑造出一種「你完成了別人完不成的任務」的形象,成本是不是低很多?至於蛋糕的味道怎樣,who cares?

這就是為什麼我來了上海後會願意花時間排隊,不是因為我時間多,而且大城市這種風氣就這樣傳播的,一個傳染一個,只是有的人病的輕點,有的人病的重點罷了。


所以說中產階級其實就是稍微有一點錢的鄉巴佬。


Lady M 是一家於2001年就在紐約開張的蛋糕店(這裡官網用的是boutique一詞,法語里是「店」的意思,然而英語的引申義卻是「一家賣昂貴小物,首飾或服飾的小店」,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其走小眾、優雅、昂貴的路線。該店的創始人又是一位日美混血(母親是日本人),所以從小深受日本精緻的甜點文化的影響。

在一段對創始人Ken Romaniszyn的採訪中,他說「The one particular thing that influences me the most is the dessert in Japan,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heavy American dessert. That"s actually the reason why I introduced Lady M here, where the cakes are not too sweet or too heavy. 」 因此我認為「做一款與美國蛋糕不同的蛋糕」是Lady M的營銷策略,而且這種清淡的口味深受亞洲人歡迎,所以亞洲人便是Lady M的目標人群。從近幾年來Lady M頻頻在新加坡,香港等地開店可以看出,它確實有在用心開拓亞洲市場。

(在Open Rice上總評分3.7,「味道」得分最高)

然後再看看Lady M的推廣策略。在其官網上有說Lady M的蛋糕在哪些雜誌上受到宣傳,一大堆的美國雜誌是必然,然而仔細觀察,卻可以看到日本的SPUR magazine還有中國的marie clarie也在其中。

這是marie claire上對於Lady M的宣傳。

此外,如果顧客在紐約的牛角吃飯的話,也可以在點甜點時點到Lady M的蛋糕。清爽的綠茶蛋糕和其綿密的口感正好緩解了日本烤肉的油膩,使得烤肉店的顧客變成了Lady M的潛在顧客。(雖然牛角的Lady M有一股明顯冷藏過了也沒有感覺很新鮮的氣味)

但是,正所謂有對比才有評判嘛。

除了Lady M以外,也有別的店例如台灣的Wecare(07年就已經倒閉,加拿大的Mille Creperie等店在售賣Mille crepes, 而且加拿大的那家也打著日式清淡的招牌。

不過要是對比一下環境的話,

VS

明顯走親民路線的Millie Creperie要遜色許多。

雖然他們做的都是這樣的蛋糕:

這是Millie Creperie的green tea cake。

這是Lady M的green tea millie crepe。所以,總結一下,Lady M受亞洲人歡迎是因為:

  1. Lady M蛋糕靈感來源於日本精緻的甜點
  2. 其清淡的口味
  3. 營銷策略針對亞洲顧客
  4. 與日本烤肉店的合作
  5. 素雅的環境


人家國內賣85,跑你這裡賣2600,賣便宜了你不買,賣到這個價格你還排著隊去吃

這就是賤啊!


吃過好幾次,NYCBoston的都吃過,大多是陪綁去的。感覺其實挺一般的,抹茶味道也不是很地道,和Authentic的日式抹茶點心的味道差遠了,身邊日本妹子吐糟過。還是cream……

不知道為啥那麼火……感覺是跟風追捧起來的玩意兒。

順便爆個料,那點得老闆是Harvard商院的,所以其實……很大程度上真的就是買營銷的。


今天老二過一歲生日+老丈人61歲,老婆神秘兮兮地端出兩個看起來一點都不起眼的紙盒蛋糕。我說你也不知道買個好點的,然後幾個女客人看鄉巴佬一樣地看著我----你不認識Lady M?這兩個蛋糕300美金知道嘛?

好吧,我真不認識,就上知乎上來查查了


好啊!我在西雅圖都能吃到從隔著整個國家的紐約空運過來的抹茶蛋糕你說他屌不屌?而且運過來以後也很新鮮。他們家空運的蛋糕都只有比較貴的大號的所以我估計他們也不可能因為運輸而虧本吧。


它的營銷在哪裡沒感覺出來, 店小人多排隊算是嗎?口口相傳是嗎?我是聽人說不錯, 路過就隨手買一塊, 感覺也就普通蛋糕. 也許他有千萬道工序, 但不是吃貨也沒什麼研究. 就像小時候放學門口5毛錢買包咪咪蝦條, 味道不錯,僅此而已.下班順便帶塊給妹子, 人家也還是喜歡的. PS: 一堆亞洲人排隊買. 特別是中午12:30-2:00,下午5:00之後(40街公園店).個人喜歡green tea,一種是mousse一種是mille crepes. 另外就是strawberry,也分兩種.

現在吃起咪咪蝦條, 就會想起小時候的味道; 如果以後離開紐約,再吃到lady M, 應該就是勾起一些紐約的回憶吧. 畢竟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推薦閱讀:

求推薦幾本烘焙的書,零入門,目標是開店?
學習甜點的話是在專業學校培訓學習好還是跟著師傅學習好?
巴黎有哪些烘焙愛好者的好去處?
女孩子一般會喜歡吃什麼零食?
如何製作像廣東和香港那種綿密的綠豆沙?

TAG:市場營銷 | 美食 | 紐約 | 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