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網路將會怎樣改變世界?


通信世界的演化很快,幾乎10年就是一個時代,從上世紀90年代的2G,到2010年左右興起的4G。這個行業雲集了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鑽研著最頂尖的技術,為社會帶來無盡的便利和福祉。近代人類社會的演進伴隨的就是通信技術的演進,從最開始的電報,電話,到近代的移動通信技術,正是溝通便捷讓加快了歷史的進程。但通信行業本身也很尷尬,這是一個基礎設施行業,承擔著為應用提供管道的角色。今天的移動互聯網風口很大程度上就是移動通信技術的進步挖出來的。所以通信技術本身的貢獻需要從應用通信技術的應用體現出來,當然5G也不例外。

要談5G網路會怎樣的改變世界,談通信技術本身,必須談及伴隨著這種技術應運而生的應用。5G網路主要有三大特點,極高的速率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極大的容量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極低的時延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我就從這三個方面入手聊聊他將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潛在的應用。

  • 高速率

5G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依託4G良好的技術架構,5G可以比較方便的在其基礎之上構建新的技術。未來的5G願景最強烈的一個方面就是用戶體驗到的網路速率。4G現在已經很快了,但是還不夠,5G要做到的目標是最大10Gbps(defined by METIS)。

10Gbps是如何做到的呢?現在的移動網路工作在相對較低的頻段,低頻段的好處的是傳播性能優越,可以使運營商用較少的成本(少量基站)達到很好的覆蓋。但是有一點不足就是低頻段的連續頻率資源非常寶貴,在國外各大運營商會通過競標的方式購買頻段的使用權,而在我們國家是政府分配。在4G LTE中單個載波最大的頻率範圍是20MHz,通過載波聚合技術可以將多個非連續的載波合起來使用達到更高的速率,但是這樣還依然不夠。5G的一個特點就是高頻,受限於高頻的傳播性能,所以很多的高頻段頻率資源沒有被使用,這正是5G可以好好利用的資源。但是如何解決高頻通信的傳播問題呢?這就輪到大規模天線(massive MIMO)登場的時候了,高頻資源的頻率很高,波長就很短(毫米波),那麼在天線設計的時候可以做到天線陣子和他們之間的距離很小,就可以在很小的範圍內集成天線陣列。天線陣子數量的增加可以帶來額外的增益,結合波束賦形,波束追蹤技術以彌補高頻通信在傳播上的受限。

如此高的速率可以支持什麼應用呢?

  1. 高速上傳下載
  2. 3D視頻,4K甚至8K視頻流的實時播放
  3. 結合雲技術,工作,生活和娛樂全都交給雲
  4. AR,VR與遊戲生活相結合
  5. Media everywhere 改變媒體傳播的方式

  • 大容量

物聯網這個話題最近幾年來一直佔據著熱門,但是受限於終端的功耗以及無線網路的覆蓋,廣域物聯網仍處於萌芽的狀態,伴隨著5G網路的出現,可以預見未來它必將大熱。

5G將會通過什麼技術手段來支持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呢?首先看看它將如何解決物聯網技術的核心問題:功耗問題是困擾著物聯網技術發展的最大障礙,因為物聯網的節點太多,而且由於很多條件的限制,終端沒有辦法充電,只有通過初次裝入電池,寄希望於終端自身能夠節省電能,使用越久越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3GPP專門推出了針對廣域物聯網的窄帶物聯網技術,通過限定終端的速率(物聯網終端對通信的實時性一般不高),降低使用帶寬,降低終端發射功率,降低天線複雜度(SISO),優化物理層技術(HARQ,降低盲編碼嘗試),半雙工使終端的耗電量降低。而5G還會在這個基礎上走得更遠,通過降低信令開銷使終端更加省電,使用非正交多址技術以支持更多的終端接入。

大容量應用

  1. 物聯網
  2. 智慧城市
  3. 智慧家居
  4. 智慧電網
  5. 智能放牧,種植

  6. 物流實時追蹤(以後不是查快遞到沒到,而是查它在哪條路上)

  • 低時延高可靠

LTE網路的出現使移動網路的時延邁進了100ms的關口,使對實時性要求比較高的應用如遊戲,視頻,數據電話成為可能。而5G網路的出現,將會使時延降到更低,會為更多對時延要求極致的應用提供生長的土囊。

降低時延的技術原理:LTE中的一個TTI是1ms,而5G將通過對幀結構的優化設計,將每個子幀在時域上進行縮短從而在物理層上進行時延的優化。相信在後期5G信令的設計上也會採用以降低時延為目標的信令結構優化。

低時延高可靠應用

  1. 遠程醫療手術
  2. 遠程駕駛
  3. 車聯網自動駕駛
  4. 工業控制

  • 網路現狀

截止2016年4月,全世界162個國家共有496張LTE網路,有78億設備通過移動通信網路相連接,而其中只有12億連接使用LTE,近一半的設備還使用的是蝸牛一般的2G網路。未來伴隨著5G網路的出現,數據流量一定會呈指數級別的增長,相信5G這陣妖風一定會吹出一個又一個的風口,越來越多的應用會應運而生。而用戶體會到的是真真正正的便捷與無處不在的優異的網路連接。

參考文獻

Coherency and synchronisation in MIMO systems, more than just a phase

Ericsson

Latest IoT Devices

http://www.nokia.com

Backgrounds, textures and icons


今天是2017MWC的最後一天,沾單位的光去上海給公司站台。順便更新一發今年的內容

今年熱門主題 「萬物互聯」

比如2015年展會上大家聊的LTE水表,現在已經有了

基於NB-LTE,適用於小數據量場景。周期性喚醒上報數據,平時睡眠。一次電池的待機時間長達5年。以後敲門查水表的都是騙子

當下的通信技術儲備已經在New Radio(5G)里被挖掘的差不多了,基站端的大規模天線陣列已經基本確定。

可用於無線通信的低頻段的資源所剩無幾,為了獲取更多可用的頻段,NR的頻段選取集中在比LTE更高的頻段,20GHz~60GHz 微波頻段,但是這會帶來一個覆蓋的問題, 因為我們知道頻率越高,衍射特性越差,越不適合遠距離傳輸。據我的了解,廠商們選擇通過密集小區來克服這個問題,還不清楚在非城市的場景下怎麼辦。

MIMO的好處不多說了,可以跳出單信道香農極限的限制,提供並行信道的巨大增益。

最初的MIMO(也就是SU-MIMO)只支持單個用戶的空間分集,多用戶場景通過時分roound robin,接入終端越多效果越差。

而MU-MIMO通過波束賦型在空間上劃分出多個獨立的通道,為多個用戶同時提供mimo業務。

ZTE演示了在高頻段(最高60GHz)的Massive Mimo,採用8x8天線陣列。可以提供3D 波束成型,為多個位置,高度(樓宇覆蓋)的用戶提供高速率的速率提升(空間分集。8用戶同時接入,單小區速率2.8Gbps

5G採用更短的subframe(0.2ms)帶來的超低時延,給自動化和控制方面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比如在現場看到了基於實時視頻反饋的無人駕駛技術,駕駛員帶著VR眼鏡控制無人機等等。以及VR轉播球賽等等,以前的低速率高時延網路是遠遠做不到的。

Drone(無人航空器)更是帶來了更多玩法,比如中移動的這個風箏基站...

本以為是小站上天,傳輸走衛星。沒想到中移動直接拖了跟尾巴上去...簡單粗暴又可靠啊

下個月準備去今年的MWC再去瞅一眼,回頭更下一下

---------------------------------不說應用,單說無線側,目前為止,5G還沒有非常清楚的技術規範。

什麼是5G,歐洲的METIS組織給的這些關鍵指標(KPI)

https://www.metis2020.com/wp-content/uploads/deliverables/METIS_D1.1_v1.pdf

大致有這幾個方面:

1.高用戶峰值(用戶可以體驗到的,三星稱在實驗室達到了幾十個Gbps的峰值)

2.更低的時延

3.更高的可靠性

4.更高的兼容性 (物聯網,智能城市)

5.省電

6.更靈活的cost

可以認為,達到了以上的KPI,你就是5G了,聽起來沒那麼難,真美好喵

上個月剛好被老大派去參觀了上海的MWC2015,基本上幾家大的電信廠商都在demo自己的5G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都很謹慎,名稱上都沒有明確說這是"5G",更多的是"下一代" "4.5G" "beyond LTE"等字眼

附幾張圖,自己拍的,侵權刪。

核桃廠show的是LTE-M,跟講解員聊了幾句(一位姐姐,人家是個senior researcher)。

這裡提到是智能城市,簡單的來說吧,就是所有的感測器都可以無線聯網,想像一下手機控制家電,下班前遠程開熱水器,空調,汽車實時遠程體檢,還有水表

也連了網,不用開門了。

二八廠的Massive-MIMO,數據量成倍的提升。還展示了個遙控的機械手臂,估計是展示時延低吧。

韓國運營商KT展示基於5G的應用場景,大都是virtual-reality的,因為5G流量既多又快又便宜,神馬體感遊戲,體感虛擬購物都走流量玩了。

看了一圈,對於下一代技術(5G),基本上大家都有一下這樣的共識

更靈活的頻譜策略:

為了尋找可用的頻段,厘米波毫米波都上了。這些微波頻段靠不靠譜,能不能給用不好說,但總比現在的900,2100這些2G,3G頻段要豐富的多。

有了頻譜資源,就可以上更高的帶寬,比如上面提到的三星的trial,用了喪心病狂的100Mhz的帶寬,工作頻點也是令人髮指的高,26Ghz (厘米波)。

瘋狂的調製手段:

64QAM很高了吧,現在華為和諾記都在整256QAM。。如此高階的調製在有線傳輸上都不一定穩定,拿到無線環境下引入各種散射,衰落。

看看這個圖,64QAM在27dB的接收SINR下都已經模糊的不行了(一般無線接收機的接收SINR範圍在-5~ 30dB),想像一下更密集的256階

更強悍的天線策略:

天線策略,等同於空分分集,又是在上面的基礎上成倍的翻峰值。

3G里常見的是2x2 MIMO,實際上都很少用。

LTE-A 提出了8x8 MIMO,這是3GPP里的終極版本了(求糾錯)

還是三星,那個幾十Gbps的實驗,說他們搞了64x64 天線陣列。。。你確定這是手機能玩的?不是你們宇宙思密達聯絡外星人用的?

別的不說,64組交叉排列的天線怎麼放到手機里,將是個大問題,RF工程師有得玩了。

還有,要解決電老虎問題。

繼續提升帶寬:

LTE目前最大的單載波帶寬是20Mhz。

不過在3GPP終極版本里,用5載波聚合。最大可以達到100Mhz (最理想的場景),這100Mhz帶寬去哪裡找也是個問題,現有的工頻段(800-3Ghz)已經賣的差不多了。

解決方法就是用上面提到的微波頻段。

Massive MIMO, 3D MIMO:

很fancy的技術,通過載波賦型實現的空分手段。

超低時延:

這裡主要涉及無線接入技術里的傳輸間隔(TTI),比較底層,不考慮IP傳輸層面的延遲

3G R99版本里,TTI是10ms

3G 最終版本, TTI是2ms

LTE目前標配, 1ms TTI

還是不夠,華為展示的技術用了0.5ms的TTI。如此低的時延,可以提供更高QoS保證的業務,遠程醫療,遠程互動等等。

觀看在線視頻的體驗也將提升。

低功耗:

用戶體驗殺手,我覺得這一點可以斃掉上面所有的技術。。。

不過對於有些場景,比如水表,電錶,只要在需要的時候定時上報一下數據,帶寬窄,結構簡單,電池好點的話,基本上10年不用換。

想到了再補充。

METIS的參考文獻:

https://www.metis2020.com/wp-content/uploads/deliverables/METIS_D1.1_v1.pdf


改變世界似乎很遙遠,和以前的技術進步一樣,大多數時候都是技術出來,大家才逐步想出來怎麼用,比如網際網路是70年代的概念,70年代沒改變世界,80年代也沒改變,90年代才開始。現在到處是各種移動應用,它們大多數也都是3G普及之後才興起的。只有那些需求最迫切但技術沒有突破的地方,才能比較準確的預言技術會怎樣改變世界,比如電池技術。

在幾年之前,ubiquitous computing這個詞挺火,我覺得這可能就是5G普及後的樣子了吧。現在這個詞不火了,並不是這個概念過時,而是已經逐步在實現了

至於流量資費,那是小問題,現在應該大部分用戶已經感覺到用的越多單價越低,以後會更明顯,在5G普及之前不限量或接近不限量的收費模式一定會普及


未來的5G 網路將會為「大連接時代」的計算、存儲、網路資源以及連接提供一個一體化的分散式平台。這一統一的連接架構可以提供更高的峰值速率、低至毫秒級的時延,以及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能效,這將對萬物連接時代提供最有力的支撐。

換個角度說,2G時代,大多為電腦和電腦的連接;3G/4G時代,開始向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轉變;到了5G時代,人與物、物與物將組成一個連接矩陣,每個人、每個物都會成為互聯網上的一個節點,之間交互數據,形成一個大的數據網路。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將顛覆現階段的生產方式。

歡迎補充


「下載」這個概念將不復存在,網路=硬碟


先上一張圖

(補個圖)

這是華為5G最新的測試數據。

看了大部分答案都覺得5G的速度提升沒有太大的意義,其實這是不經過理性分析泛泛而談的。

1.我記得08年以前移動數據流量是非常坑的,基本上沒人用手機上網的,那時候很火的都還有超級手機qq吧/應該是叫這個名字,大概就是那個時候2G也不到10k/s,基本沒有流量包這個服務出售。

2.然後08年以後2G上網速度開始增加,手機上網漸漸浮出水面,塞班這時候大火!流量包20Mb/5(或者10?)軟妹幣,大概是這麼個水平吧,但是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夠用的,但是由於手機很渣,網速很渣,你所瀏覽的東西質量遠遠不如電腦,電腦上網仍是絕對主流。

3.3G出現以後,因為其昂貴的費用和移動設備仍然不佳的使用體驗,手機上網依然沒有過大優勢,看視頻?簡直痴人說夢!只能用於打發時間看看新聞聊聊天。速度不到100kb/s吧,流量包30Mb/5軟妹幣,貌似3G/2G還分開當時。

4.聯通發展出了良好的3G體驗,以及A和i兩大手機陣營的迅速發展,手機上網逐漸成為主流,路上公交上地鐵上出現了很多拿著手機上網的人,聯通速度300kb/s,流量包60Mb/5塊錢。

5.4g時代,不說了,路上地鐵上公交上椅子上凳子上床上,哪裡沒有玩兒手機的人?電腦哪兒有那麼便宜的Retina顯示屏?手機看1080p視頻有問題?手機顯示效果比電腦差?那憑什麼不用手機?對啊大家都用手機了!現在聯通4G市區可達1.4Mb/s,3G500kb/s,移動4G也有1Mb/s+吧,流量包?200Mb/10軟妹幣?閑時流量?月租裡面每100Mb平均3塊錢吧?所以哪些說技術升級沒有實際用處的是不是瞎說。

你也許想說,每一次速度提升那麼多,流量價格提升卻不大。

別人為你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更舒適的體驗是應該的?這些技術的研發是免費的?你以前看個新聞等10s的時候能想像現在一部1G的視頻10分鐘搞定的生活嗎?正如以前那些不錯的手機賣1k,現在賣200,但是現在不錯的手機從2k到6k反而漲了是為什麼,就是因為科技進步給你帶來的更好的體驗是【有償】的。如果科技進步是無償的,那麼拿什麼來推動科技進步。

你應該憧憬一下,未來5G 有1Gb/s時你的生活會發生多麼重大的轉變,比如雲儲存的更加便捷。

甚至100Gb/s時配上超級計算機或者量子計算機你的設備里已經不需要自帶強大計算功能的組件了,一切都交給雲。

這個時候你覺得流量還會收費嗎?


隨著5G漸進,彭博社發文稱,隨著移動運營商美國主要移動運營商均提供無限數據流量服務,加之諸如LTE-U、CBRS等新技術的出現有可能使得5G時代Wi-Fi退出歷史舞台。對此,虎嗅網文章《Wi-Fi將退出歷史舞台,搬個小板凳坐等5G吧》和《無限流量與5G要來,我們距淘汰Wi-Fi還有多遠?》分別就此做了報道和評論。

在筆者看來,Wi-Fi消亡與否僅僅是5G可能造成龐大影響的一部分,甚至不足以構成討論的重點,5G帶給用戶、運營商、智能硬體生產廠商等所有參與者的影響是將是全生態的、革命性的。5G時代我們即將迎來的一系列重大變化,可能包含但不限於以下推測:

1、在4G往5G演化的過程中,我們會迎來eSIM卡時代或者無卡時代;

2、VoLTE會得到極大的推廣,同時運營商會實現5G(4G)頻譜向目前傳統電話使用的較低頻率頻切換的過程;未來我們的語音(視頻)通話和簡訊會完全告別語音信道,通過純流量的方式進行;

3、物聯網將實現快速的爆發和增長,萬物互聯將不再是喊喊口號;

4、運營商也會迎來物聯網的紅利,那時用戶的電視冰箱洗衣機轎車手錶甚至內褲everything都變得需要聯網來進行,運營商們業務的範圍大大拓展了——從智能手機擴展到了一切有數據交換或通訊需求的設備;

5、我們一直以來打電話發簡訊的方式會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我們打電話發信息完全不需要電話號碼,也不需要通過運營商,有聊天軟體(應用)就足夠了。

6、在eSIM卡和VoLTE的雙重影響下下,互聯網巨頭和移動設備生產廠商對運營商的談判能力大大增強。目前如微信等社交軟體可能會成為我們溝通中占絕對主導地位的工具,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地位會繼續鞏固;以華米歐維為代表的移動設備生產廠商在社交軟體上也大有可能取得新的突破。

7、運營商可能會徹底淪為移動流量銷售商甚至是總承包商,可能用戶絕大多數流量的購買都會通過第三方來實現,諸如騰訊阿里以及華米歐維等;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將會是赤裸裸的殘酷。

8、目前領先的移動設備生產廠商如華米歐維可能會拓展和蛻變為智能設備生產廠商,用戶可以在手機上實現對自己所有的智能設備的遠程監控和管理。

9、物聯網相關產品、eSIM卡相關智能晶元廠商可能迎來一波好的生意;

10、未來Wi-Fi可能會被極大削弱,成為5G的補充或備用,家中常見的路由器成為雞肋。

各位看官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如此推斷的理由。

我們談及5G,不僅僅是通訊技術進入了第五代,更是通訊技術引領下整個社會經濟和進入了新一代的競爭和博弈,並最終形成新的平衡的過程。信息技術的升級不是孤立的,而是同硬體系統,軟體系統等相互消費,相互促進,一起構成的社會技術生態系統升級。中國目前在4G網路推廣應用上取的成果在世界範圍內首屈一指,一方面是離不開運營商的積極推動,另一方面,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性價比移動終端的生產基地和市場。同時,中國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業和實踐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領先。

所以,我們談及5G,必然談及硬體層面的IoT萬物互聯和智能化,必然會想到與之配套的軟體系統和生態,以及這背後一系列參與者的博弈。5G是信息通道的升級,必然建立在某種消費升級上,不然會遭遇閑置、浪費、推廣無力等問題。以智能化為目標的物聯網會是是5G的孿生兄弟,5G時代主要的應用場景發生端,並構成5G重要的消費市場。

目前國內4G不論在數據流量上無論FDD-LTE還是TD-LTE使用的基本上是1700MHz以上的高頻頻譜,而我們通話和簡訊依賴的GSM或CDMA 系統語音信道佔據的是覆蓋效果好且成本低的低頻頻譜,大概在800~1000MHz之間。隨著4G用戶數量的提升以及互聯網的發展,數據流量的使用需求會極大地超越語音通訊需求,頻譜錯位會形成成本差異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最終必然導致運營商逐漸將4G或5G的數據流量向低頻轉移和布置。

據工信部《2016年通信運營業統計公報》,2016年電信業務收入結構繼續向互聯網接入和移動流量業務傾斜。非話音業務收入佔比由上年的69.5%提高至75.0%;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占電信業務收入的比重從上年的26.9%提高至36.4%。中國移動更是在2016年中期年度報告中表示,其流量收入貢獻實現標誌性跨越,首次超過語音和短彩信等傳統業務躍升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

在去年的天翼智能終端交易展上, 中國電信宣布將啟動在800MHz上建設LTE網路的計劃,對800MHz這個目前用於CDMA的頻段進行重耕;用於三網合一的700MHz的閑置已經被多次吐槽;時至筆者截稿之日,網傳工信部批複聯通試點450MHz LTE。與此同時,各運營商都在積極開發並推進VoLTE。

這一系列的新聞背後,我們可以明確看到的趨勢是:5G時代將會是一個全流量時代,未來通話我們將徹底告別傳統的語音信道,進入純流量時代。隨著VoLTE的部署和普及,語音信道將會被逐步廢除,5G亦將逐步向低頻頻譜布置。頻譜的布置和切換會更大程度地降低4G、5G的覆蓋和運營成本,在提高無線數據的覆蓋率及穩定性同時,大幅降低運營商的成本。

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場景:得益於頻譜資源的合理利用,5G時代我們將享受到比目前4G覆蓋率和穩定性更好的上網體驗,在絕大多數目前2G信號能覆蓋的地方,未來我們都可以很輕鬆地在幾秒內下載一部電影,我們將進入全流量時代。當然打電話發簡訊也通過使用流量的方式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手機通訊錄和手機號碼不再是我們必須使用的東西——用戶會更傾向於通過社交軟體來聯繫彼此(社交軟體在提供通訊服務的同時還能提供更加豐富的社交內容)——哪個APP體驗最好、覆蓋最廣,用戶就用哪一個來聯繫。在這種情況下,以騰訊為首的社交軟體公司會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王者地位,運營商在號碼上的統治權會被進一步削弱。

在向5G的升級的過程中,兩條主線將徐徐展開,一條主線關於通訊信息技術的升級以及向全流量的轉變,另外一條是以智能化、萬物互聯為目標的智能硬體的發展壯大。這兩條主線中,5G促進硬體的發展壯大,硬體對5G的技術進步提供消費場景。在這兩條主線中間,是軟體生態的發展將加速促進二者的融合。

在4G到5G未來幾年的進化中,萬物互聯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目前智能化產品在推廣不溫不火呢?

在筆者看來,這一方面是由於多數產品還停留在「偽智能」的層面,不僅沒有為用戶帶來便利,反而影響了使用體驗;另一方面,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在於,在萬物互聯的第一步——通訊智能晶元上,都沒有達成一個統一的標準。

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意味著無法大規模推廣生產和推廣,也就無法降低生產成本;

在智能路由器出現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廠商甚至都不確定是使用藍牙還是Wi-Fi作為智聯模塊的主要通訊方式;在智能路由器和智能家居的概念逐漸普及之後,Wi-Fi成為了智能家庭的首選通訊模式,也出現了類似於小米和360在智能家居智聯模塊標準上的競爭和博弈。在小米推出應用於家電設備的通用智能模塊,並喊出了「22元的售價接近零利潤」的口號後,360 很快公開自己的智能家居的智能家居「Wi-Fi 晶元模組」,號稱1元擊穿行業底價。每一個企業都想做行業的領導者,且不說小米和360哪一家能最終勝出,在熱血搏殺的之前,先讓我們冷靜思考:Wi-Fi晶元模組是未來一種科學的智聯模組么?

一個科學的智能模組,首先必須是最具性價比的。這種性價比不僅體現在智能通訊模組本身的生產價格,還在於整個生態鏈的成本和合理性。Wi-Fi晶元模組確實提供了一種解決方式,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不言而喻的:對於用戶而言,所有的智能硬體必須通過路由器來作為管理的介面,設置仍然複雜,設備之間的通用性和兼容性是很大的問題;對於智能硬體生產廠家而言,一方面,智能硬體不僅僅包含Wi-Fi範圍之內的產品,還有很多在Wi-Fi模組之外的產品如無人機,智能手錶,智能汽車等,這顯然不能滿足所有行業的要求;另一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也意味著行業和產品尚不成熟,體驗一般,有站隊的風險。

萬物互聯,可不能僅僅是Wi-Fi下的智能家居的互聯,而是一切可以被連接的設備都要納入萬物互聯的標準中來。從這個出發點來看,流量連接的模式將會是未來所有智能設備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所有的智能模塊都是基於運營商提供的SIM卡通過流量來連接,標準以此來制定,還會有上述問題么?只有基於運營商流量的智聯模塊,我們才能實現每一個在空中的,道路上的,穿戴在身上的,在工廠中的設備真正實現以用戶中心的萬物互聯。Wi-Fi的格局顯然太小。

但是從工業設計的角度,越來越多的家居、日用品等智能設備都有互聯的需求,難道我們每個都要去插一張手機卡么?我們的手機難道必須挖個洞用來放SIM卡么?手機也就罷了,難道掃地機、智能門鈴、冰箱、空調、汽車、智能機器人難道都要開洞來放SIM卡么?智能手錶那麼薄,我們還必須去必須開洞么?

答案是不可能的,嵌入式的eSIM會是智聯通訊模組必然的、唯一的解決方案。

而eSIM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首先,eSIM將促進形成統一的物聯網智聯模組標準,在整個社會需求的巨大規模下,智能模組的生產成本和價格將極大降低,進一步推進物聯網的發展和進步。運營商業務範圍從手機擴展到了所有一切可能互聯的東西;與此同時,eSIM實質上跟攜號轉網有某種性質的相似,會增加設備廠商如華米歐維等對運營商的談判能力。目前我們可以注意到,華為小米等已經在做流量批發了,未來藉助巨大的設備市場存量,他們對運營商的話語權將會更大,甚至能夠成為平衡運營商角色。

在eSIM和VoLTE為代表的流量化通話兩個趨勢的夾擊下,運營商會失去對用戶號碼和流動的掌控能力,同時,由於運營商之間提供的產品高度同質(只有流量),將面臨赤裸裸血淋淋的競爭;流量未來會成為自來水和電一樣的基礎性公共產品,設備廠商如華米歐維和互聯網巨頭如騰訊阿里等很可能會同時成為流量大分包商,運營商可能淪為比較純粹的管道。同時,在龐大的用戶基數支持下,由於設備廠商擁有更底層應用的掌控能力,華米歐維等也有可能會產生類似於微信之類的APP(有可能就是目前的電話通訊錄的升級版),跟微信之類的聊天軟體構成競爭。

最後一個問題:5G時代流量的價格會貴么,Wi-Fi會退出歷史舞台么?

《免費:商業的未來》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表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如果一個產品的邊際成本為零,那麼這個產品的價格也會無限趨近於零,甚至就是免費的。他甚至預言在未來的某一天,電都將變成免費的。

流量是個達到某種臨界值之後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東西,免費與否尚需時日,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流量的單價正在越來越便宜:N年前可能我們5元僅能買15M,而現在10元可以買1G甚至更多。未來會越來越便宜。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某些方面會脫離傳統稀缺經濟學的範疇,進入某種充裕的狀態,如目前用之不盡的數據和文章,聽不完的免費歌曲,看不完的公開課;同時,社會也會越來越多元和包容,溢出效應越來越強,多元到最富的人也能找到適應自己購買的東西,最窮的人也能吃到食物,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和福祉。未來5G更是如此,有錢的人們會直接使用流量看電視,使用VR享受3D直播,沒有錢的人也基本上可以實現流量覆蓋全部智能設備。

在5G相對成本下降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家中的電視可以不用Wi-Fi直接走流量,我們所有的智能設備都可以通過手機來直接監控和操作,我們為什麼要使用流量,為什麼要在家裡準備一個路由器呢?消費級Wi-Fi和路由器可能僅僅會是我們前程路上的一個小小的過渡,而我們最終迎來的是,沒有束縛的自由。


工業上的應用可能會大量增加,物聯網連接的更緊密。

但從移動設備的角度來講,除非能大幅度降低終端設備的耗電量,否則不會改變什麼。

因為5g解決不了移動設備耗電的問題。

哪怕5g能讓你在手機上看4K視頻,就算高流量的傳輸功耗真的如5G標準所言,下降了很多。但你的手機晶元和屏幕要提供4K的解析度時,仍然會大量耗電,大量發熱。

所以真正限制了用戶對流量的需求的,是電池容量的大小。在電池容量或cpu、屏幕功耗沒有突破性的改觀前,用戶對流量的需求,會有一個峰值。達到這個峰值之後,再大再快的移動流量,也是枉然。

******民科的分割線******

有一個可能,就是:

終端不再承載計算的功能。只做數據採集,傳輸,接收和展示。

例如,你對手機說「播放電影火星救援」,手機把這句話的音頻送到遠端的雲伺服器。伺服器用語音解析弄清這句話的意思。然後找齣電影,將視頻流推送到你的手機屏幕上。

這時,手機的作用就只是一個加上了麥克風、攝像頭、網卡、天線的電視機。

現在大多數vr設備,其實都是這樣展示和運算分離的做法。5G時代能解決的,也就是把展示設備和運算設備之間的那條線砍斷而已。

但不知道這樣是否真的能降低功耗。望識者見查。


無論是4.5G,pre5G,還是3GPP官方使用的LTE-A Pro系統均是指與LTE Rel. 8-14標準兼容的後4G系統,而該研究課題決定5G 的NR是不用考慮與LTE後向兼容的,其可以定義新的空口技術以支持5G的三大應用場景和需求: o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 o Massive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 (mMTC) o 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目前,根據3GPP 5G路標,5G NR的部署考慮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標準計劃在2018年6月(Rel.15)完成制定,並於2020年完成前期部署;第二階段的標準版本需要考慮與第一階段兼容,計劃在2019年底(Rel.16)完成制定,並作為正式的5G版准提交到ITU-R IMT-2020,該版本的商用系統計劃於2021年完成部署。

詳細內容可以關注原創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gyNDM4NQ==mid=2651598923idx=1sn=a56923c34a3d3da5f7fcd8f80f4b5e7dscene=0#wechat_redirect


關於5G說兩句:5G的傳輸速度基本可以領先4G2網路20個人頭。關鍵在於傳輸速度快,延遲極低,低到什麼程度,千分之一秒,平時看新聞頻道和海外記著直播對話,延遲大概是一兩秒左右。千分之一秒的概念就是比人反應的速度快的多的多。這就可以運用到自動駕駛技術上面!而且5G的傳輸速度可以傳輸大型數據,好比說一個有1TB毛片的硬碟,傳輸也就是幾分鐘。最最關鍵的一點,5G這個技術實現其實不難,大家都有自己辦法達到這種傳輸速度,關鍵就是誰的技術能成為世界的唯一標準!標準化!假如我天朝能拿到這個標準,和平時期就可以在全球大肆斂財,戰爭時期就可以迅速轉化成國防力量!至於5G,已經是超時代的東西,應用的行業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中國能不能率先制定標準,我們拭目以待!


我試著從技術科哲學兩個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先說我的結論:所謂的5G技術並不會給社會帶來多大的變革,5G技術不是一個新的技術,而只是一個架構,這個架構依託於發展了幾十年的互聯網,而互聯網才是過去幾十年最大的變革!變革已經發生,5G也只是細枝末節而已! 未來能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變革的技術只可能能源技術,什麼生物科技,外星探索都是雞巴胡扯!!

前段時間我聽了一個講座,是關於技術變革的周期性分析,作者是前諾基亞僱員
Horace Dediu,曾今準確預言了蘋果公司的財務狀況。他搜集了過去兩百年各種技術的發生髮展及消亡的數據,擬合繪製這樣一幅圖

這個圖主要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各種技術,洗衣機,汽車,自行車,互聯網,智能手機等等,都有一個類似於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只不過有的快有的慢,最後都會趨於飽和。5G技術作為互聯網技術的一個部分,只不過是試圖革新原有的技術,並不是顛覆。可以感覺到,現在互聯網技術已經處於增長的後半部分,已經趨於飽和了,許多能想到的可以用互聯網來做的事情都快被挖掘完了,5G能做的也只是增強用戶體驗。然而,我們對互聯網的體驗還能再有所提升嗎!!!世間美女給你上了一個,再給你一個類似的,你覺得會有很大的變化嗎。5G技術只不過是一個噱頭,學術界,工業界,運營商,都要吃飯,不提出一個5G,以後喝西北風去嗎?這些推成出新不會造成很大的改變,這是可以預見的。

再說5G技術本身,現在提出來的主要還是網路架構的東西,物理層沒什麼好做的了,原來的OFDM不夠,又搞GFDM,創意不多! 架構的SDN化,主要還是考慮運營商的布置成本,對消費者來說沒有多大影響! 又要快又要便宜,就像以前大躍進所說的,多快好省!但是物理定律在那裡,要好就不能省!通信屆幾十年的研究,發了幾十萬paper,統統都在shannon定律的制約之下,就連最簡單的中繼容量問題幾十年了都沒有完全理解,更別說干擾之下的網路容量問題了。理論問題沒有解決,我覺得實際的部署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5g不是技術問題,因為技術快死了! 是市場和錢的問題。願意投錢的就投,但是市場沒了,賺誰的錢!市場是什麼,是人本身,技術不會帶來市場!

在從哲學層面去考慮這個問題,通信技術的發展已經為我們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架設了溝通的橋樑,可以說按照人交流的需求,通信技術互聯網已經快完成了使命!不要期望技術會無限發展,技術也有停滯。問題現在不是技術問題了,而是人類如何在自己搭建的架設之下生活的問題了,網路再快,信號再好也不會提升你的生活品質。互聯網終極的夢想是希望能消滅地域差別,讓地圖消失,然而,現在看來技術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大同社會依然遙遠!

很喜歡海德格爾關於技術是現代社會的格設的說法,技術和工具即可以使人自由,也可以禁錮人類本身!

胡扯太多了!!!


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4G已經達不到我們瀏覽手機頁面的快速預期了。因而5G在萬眾期待中一步步走進視線,成為焦點。不久前,5G 技術研發試驗的第二階段測試由中國移動率先完成。到2020 年,5G 將有望實現商用。隨著 5G 新時代的發展,預計 2030 年將帶動國內直接經濟產出達6.3萬億,同時更是創造了800W個就業機會

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4G已經達不到我們瀏覽手機頁面的快速預期了。因而5G在萬眾期待中一步步走進視線,成為焦點。不久前,5G 技術研發試驗的第二階段測試由中國移動率先完成。到2020 年,5G 將有望實現商用。隨著 5G 新時代的發展,預計 2030 年將帶動國內直接經濟產出達6.3萬億,同時更是創造了800W個就業機會。

三大運營商紛紛布局

中國移動聯合高通和中興通訊展開 5G 技術測試實驗。中國移動今年規划了首批 5G 試驗網建設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寧波、蘇州。明年將進一步擴大測試規模,用於驗證 5G 網路的組網能力;同時在 2019年還會對5G進行大規模的預商用實驗, 2020年將會實現商用。中國的5G技術在國際領先,推出了第一個原型機和第一個商用。中國移動牽頭提出的5G網路架構,更是在今年5月份寫入了5G網路架構國際標準。可以說中國引領了全球 5G 技術研究和標準化。

 中國聯通5G外場實驗基地在上海,中國聯通聯手華為構建了首個5G外場實驗基地,同時驗證5G進行覆蓋、移動性、高低頻融合、上行頻譜共享等技術方案。同時未來也會在上海對5G產品進行商用驗證。並且中國聯通表示目前已經與國內外多家公司合作,建立5G實驗室並計劃推進5G商用化部署。

中國電信5G基站建設中國電信已經南京建成4個5G基站,未來計劃將在南京區域內增加600個5G基站。中國電信開展5G研究測試,以6GHz以下頻段為首發5G網路,規划到2025年,推動5G技術落地應用。同時在雄安新區全面覆蓋天翼4G和 NB-IoT,將5G試驗網提前布局。

5G時代來臨,這是十年定律?

從1G到5G,移動通信網路之所以不斷升級換代、性能不斷提升,是因為人們對於高性能移動通信服務的需求一直未被充分滿足。4G升級5G,可類比2G到3G,從移動互聯時代到萬物互聯時代。3G、4G的發展得益於移動互聯網,5G除了移動互聯增強,另一驅動力來自於物聯網。新技術從引入到成熟要20年左右:GSM的巔峰到2012年,發展了20年,至大範圍退網接近30年。4G從2010年引入, 還會發展很長時間,至少共存到2030年。將來5G網路規模建設始於2020年內,融合4G演進和5G新空口技術。

5G時代:由移動互聯網跨向萬物互聯時代

一、5G時代通信技術的另一次變革

如果說2-3G的轉變實現了業務由通信向個人應用的跨越,那麼4G向5G的轉變將成

為通信歷史上最重大的變革,實現了由個人應用向行業應用的轉變。

二、5G三大場景,定義萬物互聯時代。

通信業界將5G的應用劃分為三個場景: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海量物聯網(mMTC)、高可靠低時延(uRLLC)。其中eMBB相當於3-4G網路速率的變化,用於為用戶提升更好的應用體驗。而mMTC和uRLLC則是針對行業推出的全新場景,推動5G由移動物聯網時代向萬物互聯時代轉變。

萬物互聯的場景下,機器類通信、大規模 通信、關鍵性任務的通信對網路的速率、 穩定性、時延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自 動駕駛、AR、VR、觸覺互聯網等新應用對 5G的需求十分迫切。面向未來,人們對移動互聯網大流量應用的需求及萬物互聯的需求十分巨大,現有的無線網路性能無法滿足這些需求,供給與需求間的缺口將推動著現有的無線網路繼續升級,最終推動5G時代的到來。

5G時代:引領大變化

一、大視頻驅動流量繼續爆發

大視頻時代到來,在線視頻市場規模巨大。近幾年來,隨著光纖寬頻的快速發展、4G網路的開通、智能終端的普及, 播放視頻的需求也在飛速地發展,播放視頻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據行業預測,到2020年視頻流量在網路數據消費佔比將超過95%。

目前4K的硬體已經成熟,8K技術代表未來視頻技術發展的方向。IHS預測,全球8K電視出貨量將從2015年的2700台增至2019年的91萬台。

巴西里約奧運會8K直播試運行,日本將在2020年使用8K技術轉播東京奧運會。

4K/8K視頻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對運營商乃至全產業鏈提出更高的要求。4K超清業務需要50Mbit/s的穩定帶寬,平均40 Mbit/s的4G網路已無法滿足。而8K(3D)視頻經過百倍壓縮之後傳輸速率仍需要大約 1Gbps,這些服務的普及都需要性能更好的新一代無線網路作為支撐,進一步推動5G技術的發展。

移動端視頻市場發展迅速,佔比不斷上升。預測2021年視頻將佔移動端總流量的70%。 據貝爾實驗室諮詢部門預測,到2020年33%的流量由5G/4G等無線網路承載,而移動設備在線視頻觀看時長佔全球在線視頻觀看總時長的比例將由2012年到22.9%升至2017的58.1%。

二、物聯網成為核心場景,空間被低估

物聯網將是5G發展的主要動力。中國移動總經理李躍提出:5G是為萬物互聯設計的。 到2021年,將有280億部移動設備實現互聯,其中IoT設備將達到160億部。未來十年,物聯網領域的服務對象將擴展至各行業用戶,M2M終端數量將大幅激增,應用無所不在。

從需求層次來看,物聯網首先是滿足對物品的識別及信息讀取的需求,其次是通過網路將這些信息傳輸和共享,隨後是聯網物體隨著量級增長帶來的系統管理和信息數據分析,最後改變企業的商業模式及人們的生活模式,實現萬物互聯。

未來的物聯網市場將朝向碎片化,差異化和定製化方向改變,未來的增長可能超出預期;如果說物聯網連接數至2020年將達到500億,那麼有可能這僅僅是一個起點,未來物聯網連接數規模將近十萬億。

三、從車聯網到無人駕駛

與5G結合是車聯網發展必經之路。智能網聯汽車是物聯網主要業務應用之一,受限於現階段的網路技術限制,我們仍處於車聯網第一個階段,用戶體驗很差。無線技術是信息傳輸中介,感測器收集的信息需要通過無線通信傳到伺服器或者其他終端,實現信息的交互,只有實現無線通信與GPS的結合才能實現真正的車聯網。

據埃森哲預測,中國2025年車聯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162億美元,屆時所有新車都將具備聯網功能。

無人駕駛要求毫秒級的時延和接近100%的可靠性,需要通過5G網路的支持才能實現。如果一部汽車的車速 達到每小時120公里,那麼在1毫秒里能夠移動的距離差不多是3厘米多。一般情況下,4G網路的時延約為30毫秒,而5G網路的時延可縮短到1個毫秒,足以支撐汽車自動駕駛功能。 與5G技術的特性有著相當高的吻合度,尤其是5G特有的低延時(5ms)和高可靠性特性,這無論對於DSRC還 是LTE-V來說,都是無法與之相比擬的。

四、工業控制,超低時延的B端延伸

遠程設備控制是物聯網業務應用之一,諸如遠程醫療、危險環境遠程作業這類市場受制於技術及網路性能限制現在仍基本處於空白階段,將來一旦網路性能達到要求,市場將可能迎來爆發增長,潛力巨大。

在去年巴塞羅那通信展上展示了通過的LTE網路遠程控制2500公里之外的一台挖掘機。5G將廣泛應用於工業領域,工廠車間中將出現更多的無線連接,將促使工廠車間網路架構不斷優化,有效提升網路化協同製造與管理水平,促進工廠車間提質增效。預計到 2030 年,我國工業領域中 5G相關投入(通信設備和通信服務)約達2000億元。5G技術是實現遠程設備的關鍵控制重要的網路支撐。

未來,在諸如遠程礦山挖掘、礦山運輸等對安全有著極高要求的環境里或在危險、有害健康的環境里,5G 網路可憑藉更低的延時滿足這些應用場景對網路更加苛刻的要求,實現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作業。

五、VR、AR,泛娛樂與工業化

VR對高性能移動網路的需求將推動5G發展。VR要實現完美的虛擬現實體驗,時延要低於20ms才能有效緩解眩暈感,這對網路的性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5G所具有毫秒級的端到端時延的特性可以解決這個難題。除時延外,5G的超高傳輸速率也能很好地滿足VR對數據傳輸的要求。VR設備需要對畫面進行精細繪製,頭盔與主機間需要傳輸大量數據。現有的VR設備受限於目前無線網路傳輸速度和傳輸時延,通常採用HDMI線纜連接,極大地限制用戶的使用範圍,影響用戶體驗。

由於AR的巨大價值在於應用場合的多樣性,保證能夠隨時隨使用AR至關重要,這必然需要更高性能的5G網路作為支撐。與受限於頭戴設備特殊性的VR相比,AR的優勢在於可以被運用於任何場合。AR技術能夠在工業、醫療、教育、廣告、互聯網、遊戲、商務溝通、社交媒體等諸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投資建議

未來5G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美元,從5G的技術特點和產業變化考慮,直接利好板塊:主設備、光模塊、光纖光 纜、天線、小基站,可以沿著這幾個方向進行布局:

1)運營商:中國移動(http://0941.HK)、 中國電信(http://0728.HK)、 中國聯通(600050.SH)、鵬博士(600804.SH)等

2)主設備:無線和網路設備供應商是確定性核心受益品種,並且中國企業在標準上的主導地位提升,將會帶動整個國內產業鏈在全球5G生態的參與度提升,受益公司:中興通訊(000063.SZ)、烽火通信(600498.SH)、大唐電信(600198.SH),華為等;

3)光模塊/光器件:基站數量的增加,以及5G技術的升級,將帶來基站間連接光模塊的數量和速率發生躍變,4G基站廣泛應用6G光模塊6個,5G時代全面升級至10G/25G光模塊且數量級別達到20個此外,數據中心受益5G,拉動高 速率光模塊需求。光模塊廠商將充分受益於5G建設,受益公司:光迅科技(002281.SZ)、中際裝備(300308.SZ)、新易盛(300502.SZ)、博創科技(300548.SZ)、天孚通信(300394.SZ);

4)光纖光纜:高頻組網, C-RAN下的前傳網演進帶動無線側光纖需求大幅增長;流量爆發,承載網、數據中 心帶動光纖需求。受益公司:亨通光電(600487.SH)、中天科技(600522.SH)、長飛光纖光纜(http://6869.HK)、烽火通信(600498.SH)、通鼎互聯(002491.SZ)、特 發信息(000070.SZ)、杭州富通等;

5)射頻天線:MIMO多天線技術,超高頻乃至毫米波頻段的應用,將帶來射頻天線、射頻連接器件及電纜等配套需求的激增,受益公司:梅泰諾、武漢凡谷(002194.SZ)、大富科技(300134.SZ)、 東山精密(002384.SZ)、春興精工(002547.SZ)、通宇通訊(002792.SZ)、 京信通信(http://2342.HK)、摩比發展(http://0947.HK)、欣天科技(300615.SZ)、 金信諾(300252.SZ)等;

6)小基站:從5G的建設需求來看,會採取「宏站+小站」組網覆蓋的模式,並且後4G時期,小基站將會成為室分和網優的主流技術,受益公司:邦訊技術(300312.SZ)、中興通訊(000063.SZ)、日海通訊(002313.SZ)、京信通信(http://2342.HK)、超訊通信(603322.SH),華為 等。

投資建議:

重點受益:中興通訊、烽火通信、光迅科技、中天科技、亨通光電;

建議關註:中際裝備、天孚通信、金信諾、梅泰諾、通宇通信、邦訊技術、新易盛;

相關港股:長飛光纖光纜、京信通信、摩比發展。


看了一大堆回答後,感覺知乎藥丸。竟然想資費問題。4g出來的時候,你們不也是想房子一下子就沒了么。那最後沒了嗎?


等到5G 的時候,估計我這300M 流量夠用兩秒?



可憐巴巴的丁點流量,還天價。多快的速度都是逗你玩


可能沒有了數據線這個東西,沒有了u盤,沒有了移動硬碟,甚至沒有了硬碟,可能也是web應用最巔峰的時候吧。


據說1秒鐘下125gb,那我硬碟里的毛片30秒足夠了。好期待??(???????)??


今天穿著新的短褲舒服地樓下小跑的時候想到,不到兩年,現在出門已經完全不需要零錢了,因為原先那條跑褲因為有個彆扭的口袋,塞點零錢買水。

你看,這變化迅速又真切。

5G比起4G,升級的不單是網速繼續飛躍,更主要的是低時延和多終端數(NB-loT協議下,一個基站傳輸距離近10公里,可以搭載20萬個終端)。低時延與多終端,正是所謂萬物互聯的物聯網通信最核心的需求。

所以5G能帶來的最大的改變就是宣告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後,一個井蓋會是一個通信終端、一個停車計費器會是一個終端(智慧城市)、無數的傢具也會是通信終端(智能家居)。

另外,這幾年來,網路連接、雲計算與大數據服務、感測器以及硬體的不斷升級,已經為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打好了基礎,而5G將會最後解決終端間的通信問題。

不止是試點了,廣東移動7月份就將開始全面啟動NB-loT的布網,也許是3年也許是5年,5G時代(物聯網)將忽如一夜春風般浸入我們的生活,那時將會又有許多新奇的玩意兒。

一天天的改變總是不經意的,有天回頭就發現,過去又不一樣了。


那一台電腦只需安裝瀏覽器是不是就夠了,似乎慢慢靠近谷歌的預測了


推薦閱讀:

在蜂窩通信系統中,從一個蜂窩到另一個如何實現無痕切換?
5G這麼快的速度,存儲設備的寫入速度能撐得住嗎?
如今電話這種通訊方式是否會被網路語音取代?
撥號和寬頻有什麼區別?
相同使用強度下,手機連接 3G 移動網路和 Wi-Fi 哪一個更耗電?

TAG:移動通信 | 5G | 未來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