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為什麼宣揚「戒色」?

如果人人都戒色了 人類還怎麼繁衍


楞嚴經------阿難,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髮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難,諸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升,自然從墜。此名內分。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所以,對修行人來說,淫慾是一種干擾、蒙蔽,使人不能獲得如馬斯洛所說的世人容易明白的更高級的享受。對非修行人來說,常行淫慾的人面相干枯,整個人沉墜,也不是好事。佛教雖提倡戒色,卻是在講道理,不是干擾、強迫。

另外常有此問《如果人人都戒色了 人類還怎麼繁衍》,按佛教的說法,所有人類是隨業發現,人類隨其業想與行,業豈是輕易就改的了的。希特勒想保留日耳曼的基因,用武力殺了多少猶太人,而今猶太人仍然頑強的生存於民族之林。

實際上,既有結婚生子後成佛的釋迦牟尼,也有安頓母親後出家的慧能和尚,修行人尚如此,何況世人。所以,人類不繁衍而滅絕,除非是最後一世眾生的共業所見。


什麼時候佛教講過要戒色?佛教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五戒是是佛教進入中國被儒家文化改造後的產物,在演變過程中又不斷發生變化,佛教的不吃肉就是從不殺生演化而來——佛教人不殺生,戒律上沒有說不吃肉。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的飲食是吃肉,而全世界學佛人不吃肉的只有中國人。中國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發心吃長素是讀《楞伽經》時,佛講:『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眾生肉』,梁武帝非常感動,所以就自動素食。

同樣佛教人是不淫邪,不淫邪不代表不能做OOXX的事情,而是要做到不要縱慾過度,不要有『非禮』之事。要知道手淫、調戲婦女等行為也是屬於淫邪範疇。『邪淫戒具四緣成不可悔:1、非夫婦。2、有淫心(心愛樂淫慾)。3、是道。(口、大小便處)。4、事成。(正行交媾)』。不淫邪講的是不要過度,君子當以潔身自好。

再言佛家也有「調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機緣」的歡喜佛,「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鑒視」,漸漸習以為常,多見少怪,慾念之心自然消除。佛教教義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利用「空樂雙運」產生了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陰陽調和本就是天道人性,怎麼能違反天道倫常,滅絕人性呢?

——————————————————————————————

佛門是嚴禁婚嫁。不過婚嫁、OOXX不等於『色』,因為佛家講的『色』不是肉體上的OOXX,不是女色,也不是情色,而是形形色色。是指物質存在的總和,眼睛能看到的物質叫色。「色」是變化著的,又是空的,就像《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認為,人心之外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這個世界包括人的肉體和自然界。這個世界是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感覺到,這就被稱為「色」。

廣義之色,是物質存在的總稱;狹義之色,專指眼根所取之境。廣義之色,可以用來表示宇宙大自然的物質與生命體,大至星體,小至微塵,無不包含在內。狹義之色,指人肉眼能識別的對象,如顏色的紅、黃、藍、白、黑等區別,物體的長、短、方、圓、高、下等區別,人類的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區別,皆指眼根所取之境,故稱為色。

色法在佛學裡,又可分為有表色、無表色、極微色、極迥色。

「有表色」:指世上的光色,青、黃、藍、白、黑以及長、短、高、矮等,可以表示出來。就連地、水、火、風所構成的物質世界,一切物質存在,包括眾生肉體,全度可以表示出來。

「無表色」:屬於精神方面,比較抽象,沒有辦法表示。譬如,我們都曉得原子能,那個能是什麼東西?除了正式學物理、科學的,常人並不清楚。

「極微色」:等於現在科學講的原子、核子,微小到幾乎看不見,經由科學儀器還可以看出來,故稱為極微色。

「極迥色」:遠大得很,延伸到銀河系統那一邊,包括整個宇宙中間的這一些東西,稱之為極迥色。

這些就是色法,簡單的說,色就是地、水、火、風四大構成的世界。所謂「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叫我們不要執著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對象的觀念。譬如做一點功德、出一點錢或者救濟一個人,然後說救濟某一個人,那是住相布施。學佛之人幫助人、救助人,應該不覺得有對象,有對象這種觀念要丟掉,不要留一念在心中。我們在身上做功夫,閉著眼睛坐在那裡,心裡念佛也好、參禪也好,都在那裡住色布施。嘴裡說要放下放下,結果什麼都放不下,兩個腿在那裡發麻。為什麼兩腿發麻受不了?因為他住在色法上。一切眾生都在住色修持,而菩薩所謂「不住色布施」,是不住於這個色身上面。

因此,無所謂戒色不戒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個『空』,又何必去戒之。你聽過哪個得道高僧宣揚過要『戒色』,甚至關於OOXX、關於『色』(形形色色的色,不是情色),我倒是聽過一個老和尚是這麼看待的:如果無萬丈紅塵,誰來供養佛祖?若無陰陽共濟,誰來入我佛門,教化世人?如果有大和尚拿出佛經告訴世人要『戒色』,這種人不是文盲就是騙子,你就告訴他知道啥叫『色』不?看過『心經』不?



因為淫慾對「精」的消耗很大,指的並不是精液,而是人的生命本源,你可以理解為胚胎幹細胞,可以分化成任何細胞,但是消耗了無法復原,良好的睡眠可以補充它。精散步在全身各處,你做什麼事都要消耗它,你讀書要消耗它,思考要消耗它,你受傷了傷口癒合也要消耗它。這些都是正常的消耗,但是淫慾和熬夜消耗最為嚴重,通宵熬夜第二天反應速度下降,無法處理複雜的事情。人老了之後記憶力下降,生病後恢復速度慢,這都是精的缺乏。佛教提出戒色無非是想讓人們減少這種消耗,把精力投入到其它事情中。實際上你可以不管這些,因為人的身體有一定恢復能力,精消耗後通過睡眠可以補充,只要你不是太過分,對身體沒什麼大礙。


脫離低級趣味的主要原因,終究還是因為低級趣味無論怎樣最終都會使人變笨。


所謂戒色,應該是戒淫慾。圓覺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慾, 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 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 所以說:「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

淫慾是欲界愛之粗重的煩惱,是眾生最執著的五欲之一。 淫慾的斷除很難,我們不苛求學禪的人斷除掉,因為這個 是三果向才能斷除,所以「在欲除欲」不容易。但是一個 學佛的人如果對於淫慾的執著很強烈的話,那他就沒有辦 法學佛,所以淫慾應當遠離。

我們在家學佛的人對於欲, 應當抱持這樣的態度:因緣還沒有來的時候不憧憬;已經 因緣成熟必須履行這個義務的時候,該做就做,坦然去做, 不因為不能離欲而起煩惱;已經過去了,完全不回憶,絕 不留戀。要以這樣的心態來對待,才能遠離生死之心而又 不致引起配偶不滿,阻礙學佛。


如果你想做一件真正忠於自己內心的事,那麼你往往只能一個人去做


諾。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凈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本石沙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夠明了吧。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


在家居士很多並不要求完全戒色 不影響繁衍 而且佛教不對非教徒的性行為做道德批判


說幾句很任性的話吧。所謂佛法的終極奧義是指什麼?涅槃而已,何為涅槃?比較官方的講法,滅盡煩惱,不再受輪迴之苦。永遠不再回這個讓人痛苦的世上啊,所以最愚蠢就是人類的繁衍。所以戒色,並不是要求,而是結果和方法。殺戮也是一樣,貪心也是一樣,這個邏輯是,並非這些事情讓人了悟佛法,而是認同了佛法便不會這樣做。只是後來人把這些東西簡單化形式化中國化,它才失去了最原本的意義。


因為那是慾望,腐蝕人心的慾望


佛教里的色不是色情。這麼多人都在瞎回答。


我答得有點偏。我想說佛教戒的不是色而是所有的慾望。食色性也,佛教通過壓抑人的慾望來獲得清高的道德。


你戒色了,別人才能左擁右抱啊!支持戒色!


此色非彼色。

佛教的戒色意思是戒掉一貫地用眼睛去理解世界。此才是戒色,色是眼睛看到光的意思。

而佛教有戒的是慾望,戒的是邪淫。邪淫的意思是不正確的性慾。當然,繁殖生育的慾望不是邪淫,但過度的生育慾望也是邪淫。


如何理解「色」?做愛就是色嗎?不是的,我想佛教所提倡的「戒色」不是叫你別做愛,而更應該是「節制慾望」。為何要節制慾望?首先應該明白的一點是,人活著不是為了「要更多的」,而是為了「要更好的」。當你搞錯了這兩者,把「更多的」等同於「更好的」,也就是慾望滿而溢出的時候,痛苦就會產生,這些痛苦又會刺激更多的慾望產生,惡性循環,當然有損於原本你想要的「更好的」。「戒色」是削減自己的慾望,從直覺上來說,削減慾望是認輸的表現,可能會讓人感覺到到不適,但當你做到時,你才會發現,啊,真舒服,輸贏什麼的,去他媽的,老子現在很快樂~這裡再強調一次,人要的是「更好的」,而不是「贏」。總之,每天自省一遍「我要的是什麼?」(要是你非說老子要的是更多的,更多的…那行你牛逼,我無fuck可說。)說來說去,這個問題還是你如何理解「色」這個字。它說的不只是做愛那麼淺層的東西,而是更多的。


因為色是人最原始的慾望,佛教作為一種看破紅塵的宗教當然要讓你放棄慾望,不過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從簡單的,容易的,廣為人知的慾望開始


難道沒聽說過胎卵濕化嗎?


僧多肉少


推薦閱讀:

王陽明到底「悟道」沒有?大家如何看待《傳習錄》里的這段話?
有漏善法對於成佛的意義?
佛法往生問題?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如何解釋上座部和大乘之間的關係?
?

下一個佛(未來佛)是彌勒佛,現在修行的人又如何成佛?眾生皆有佛性,不也白搭么?

TAG:佛教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