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門的世界中,為何多次出現導演Christof「撫摸」Truman頭的鏡頭?

在電影中,至少出現三次這種鏡頭,導演Christof隔著屏幕撫摸Truman?出現這麼多次,必有其深意,這代表什麼嗎?附個圖:


題主你這個問題,恰好搔到了癢處。恰好昨天終於鼓起勇氣看了《楚門的世界》,厚著臉皮來答一個。

首先要恭喜你,注意到了這一點,你就掌握著看懂《楚門的世界》的鑰匙。很多電影要講的東西都在內里,需要細細體會。個中深意,需要有一個切入點,看懂了這個點,才能豁然開朗。

先說一下題主提到的「撫摸」鏡頭,的確是有三次,第一次是在楚門父子相認的那一段,嚴格來說這不算是「撫摸」,不過也說明了一些事情:

第二次便是題主上傳的那張圖片,在克里斯托弗接受專訪之後,看著楚門睡覺,「撫摸」了一下。

第三次便是在最後,楚門要走出小島,克里斯托弗隔空喊話,同時伸手「撫摸」:

作為一部拿了奧斯卡獎項,經久不衰的電影,其中的鏡頭都是經過雕琢的,不會有多餘的廢鏡頭夾雜在裡面。「撫摸」這個鏡頭在電影中多次出現,一定有其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們慢慢來看。

《楚門的世界》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大部分人在看的時候,會第一時間看齣電影中所講的故事:一個小人物被束縛,失去自由、隱私和尊嚴,成為了大眾娛樂的犧牲品,然而他沒有就此沉淪,反而奮起,嘗試各種方法,最終逃離,恢復自由。這樣一看,這是個崇尚自由的勵志故事。

但真的是這樣簡單嗎?仔細體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荒謬之處: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一個影棚,可以把整個小島罩住,而不用一根柱子?怎麼會有科技到達了可以控制局部風浪的水平?怎麼會有一個電視台這麼有實力,來運行這麼大一個影視項目?又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對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感興趣,乃至時時關注?要知道即使把一個明星的一天24小時都播放出來,也是令人厭倦的。難道這個劇本的故事結構是建立在荒謬的基礎上的嗎?當然不是,編劇在用這種荒誕的劇情承載另一些東西,而且絕不止追求自由這麼簡單。

看一部電影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把目光放在主角身上,是看不出全局的。一部好電影,有正面人物,如追求自由的楚門,就有反面人物。這個反面人物就是克里斯托弗。而他的這三次代表性的「撫摸」動作,是個絕妙的切入點,可以幫我們看懂這部電影。

這個動作代表什麼,我先不作解釋,只用一張圖來展示。

這是楚門的舊情人在看電視時的動作,她也在「撫摸」楚門。而這種撫摸的意思非常明顯,不用我說,大家就能明白。那就是愛,刻骨的愛

有了這個做定位,那克里斯托弗對楚門的「撫摸」意思就非常明顯了。同樣也是愛,慈愛。有人會說,克里斯托弗一個導演,怎麼會對自己操控之下的演員有這樣的愛,這不是很不正常嗎?我剛才說過,不要被這個故事荒誕的外表迷惑了。既然我們有了一個切入點,就需要順藤摸瓜,找到克里斯托弗所的隱藏身份,或者說他所代表的東西。

克里斯托弗在影片最後,楚門將要走出小島的時候,有一段台詞,可幫助我們最終撥開迷霧:

你害怕,所以你不能走,楚門不要緊,我明白。我看了你的一生,你出生時我在看你;你學走路時,我在看你;你入學,我在看你;還有你掉第一顆牙齒那一幕。你不能離開,楚門。你屬於這裡,跟我一起吧。……回答我,說句話。……說話!你上了電視,正在向全世界轉播。

這是克里斯托弗在說這段話時的表情。沒有深沉的愛,不會有這樣的表情,也不會有三次的隔屏「撫摸」。上面那段台詞,看你出生,看你走路,看你掉第一顆牙,很明顯這是一段兒子即將離開家,父親出言挽留的畫面。理解了這個,就理解了克里斯托弗的真正指代的事物:父親。而楚門,代表的是他翼下那個鐘愛的兒子。

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不是嗎?我們的父母總是在替我們操心,為我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甚至到我們長大了也是如此。他們希望兒女永遠在自己身邊,做自己期望的工作,買保險也無所謂;娶自己指定的老婆,即使她擺著一副廣告臉,有情人?馬上用各種手段解決;甚至要在自己能夠控制得到的環境里生活。

他們會以各種方式阻止我們遠離,甚至用坐飛機會有雷擊危險這樣的話來阻止:

他們以為這是愛,卻引發了孩子的全力反抗。電影中,表面上楚門的不滿來自於廣告臉的妻子、一成不變的生活,但更深層次上是對父權主義的厭倦與抗爭。他最終逃離的,也不是一個萬惡的地方,而是一個用愛的名義,讓他失去自由的孤島。

綜上,楚門的世界真正要講給我們的,是一個關於愛的束縛,與追逐獨立自由的故事。克里斯托弗和楚門的隱藏身份是父與子,他們之間的衝突也是父親的束縛與兒子反抗。所以,克里斯托弗的三次「撫摸」意義就很明顯,代表著一個父親對兒子最深沉的愛。只可惜,這種愛讓他走了極端,也讓楚門失去自由。

還好,楚門終究是個樂觀又有志氣的人,最終走向了自己的自由。他最終的笑容

也預示著他今後會有個美好的前程。

(一家之言,不同輕拍;純屬原創,拒絕轉載;如有雷同,擔待擔待。)

以上


這是一部典型反對父權的電影作品。

楚門其實就像每一個Teenager,衝動、喜歡冒險、追求刺激、追求自由。而且還特別的單純。而導演就像一個傳統的強勢的父親的角色一樣,希望自己能一直保護楚門,害怕他適應不了外面的世界,被世界的殘酷抹去他的單純。

就像每一個父親的初衷一樣,他們這樣想無可厚非。但是,溫室雖好,但自由終不可棄!


故事的所在是小鎮Seaheaven,攝影棚內的居民安居樂業,與世無爭,如女主所言,他們每一個人都蒙神眷佑,過著高貴的生活。

節目的導演,居住在巨大的月球之上。他能斗轉星移,呼風喚雨。

對於塵世間的子民,他的聲音彷彿茫茫天籟。

孤高自許,孑然一身,深鎖蒼穹之巔。

導演的名字寫作Christof,和耶穌基督只有一個空格的距離。

而他和楚門之間的關係恰如其名字所示,Christ of / True man——凡人之神。

而楚門這邊,促使他離開這世外桃源的直接原因,是一個女人。

這張照片支離破碎東拼西湊,和初戀西維亞的形象只能勉強掛上一絲聯繫。破碎的具象反倒讓抽象概念更容易辨析,楚門追求的不是具體某個女性的愛,而能不受束縛追求愛情的這份自由意志。同是離開伊甸園,比起慘遭流放的神話先祖,楚門更為主動和堅決。

由此言之,偌大的一出真人秀,無非是聖經神話的20世紀復刻版本,現代科技和媒體的誇張噱頭並不能掩蓋其宗教寓言的實質——逃出伊甸園

回到正題上來,導演對楚門,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

在影片結尾,楚門站巨大的牆壁面前,新世界的大門看起來毫不起眼,甚至深邃黑暗,看不見未來。

導演最後一次嘗試挽回楚門,他所說的話是層層推進的。

第一層:強調外部世界的可怕,聲稱外部世界和Seaheaven一樣虛偽,但楚門在這裡更安全。

第二層:喚起楚門和自己的親密聯繫,以見證楚門的成長入手,試圖喚起楚門和自己的感情聯繫。影片里第三次撫摸楚門的影像,也在這裡。

第三層:以上嘗試都沒有奏效,我們的導演之神似乎有些坐不住了,他終於說出了最重要的一句。

他是神,他是造物主,他製造了楚門,培育了楚門,但他並不愛楚門。

只是他所愛的,是在囚禁在屏幕里的明星,是媒體工業的優質產品,是他引以為傲的造物,而獨獨不愛那個活生生的真正意義上的人。

束縛和控制,從來不是愛的內容。

以上算是回答問題,其實這部電影最深刻的含義並不在此。

發幾張圖,不扯遠了。

The end


(Christ of ) Tru(e)man

發現點兒trick,不知道是真是假。人的救主?我感覺這部電影是有些反諷的。

我當初就琢磨過這名字不對了。Christopher是個正經名字,但Christof,不好說。


反對說導演對楚門的愛是父愛。個人感覺更像是對玩物、寵物的愛。他在訪談中說要直播楚門的性愛。你家爹會歡天喜地把你艷照滿街給人看嗎?


《楚門秀》是吉姆凱利迄今為止最用力的一次「參獎」。

對於一個現實中比較悲觀的著名喜劇演員來說,角逐奧斯卡?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這部電影,可謂一則「醒世名言」。所以相對應的,片中經常出現楚門熟睡的場景。

也只有楚門熟睡時,片中全世界的觀眾才能安心做自己的事,過自己的生活。

楚門「熟睡」,則世界沉靜、世界沉睡。

楚門「醒來」,則世界心動、世界心驚。

楚門,truman,true man,真實的人。楚門即世人,楚門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楚門的世界的導演,就是現實世界的「導演」。

此「父」不是人父,而是「天父」。

人父是什麼樣子?看看最近很火的《星際穿越》吧。

此種隔空撫摸,也不是人父撫慰人子,而是「造物主」在安撫他的亞當:不要掙扎,不要動搖,不要醒來!

否則接下來,要「失樂園」了。

造物主這種生物,普遍有兩大特徵。一是總覺得他的造物離不開他,二是總覺得自己有權利擺布乃至摧毀自己的造物。

《楚門秀》毫不例外,且更加殘酷。

此「天父」毫無上帝的悲憫和莫測,有的只是欺騙、更多的欺騙、無窮無盡的欺騙……

《聖經》里的失樂園,至少可以這樣解構:「為什麼要賦予人類好奇心,然後把某些禁果放在他們一抬頭就能看見的地方,再擺個一閃一閃的霓虹燈手指,上書三個大字『就是它』?……如果你真的不想讓他們吃,為什麼要這樣做?我是說,也許他是想看看到底會有什麼結果。也許這只是某個超大的不可言說的計劃的一部分。所有東西都是。你、我、他,一切。某個超級測試,為了看看你造的東西是否對頭,嗯?」(摘自某書)

楚門的樂園則不行。它是以犧牲一個變相的孤兒的基本人權為代價,給全世界找了一個樂子和一個虛假的安慰。它毫無悲憫,也沒有任何不可言說的深邃智慧。

它只是一場「真人秀」,是娛樂至死的終極形式。這場真人秀的主演不需要真正意義上的父母,否則根本演不下去。甚至一個有人性的父親角色的扮演者,都演不下去。片中這一部分,表現的就是人性和職業性的衝突與對立。

而真人秀的導演Christof,正是職業性的傑出代表,其所有行為和動機,都是圍繞職業性展開的,表現出的情感,也是職業範疇內的情感投入。他在楚門身上注入心血,根源在於「事業」,而非「親情」。

所以楚門至深的痛苦和隨之而來的醒悟就在於:他以為自己在對抗上天,到頭來發現不過是同類。

命運無法逃避,而俗世卻可以在一併說完早安、午安和晚安後,一走了之。


警告:多圖

對於最高票回答引用《少年派的奇幻旅程》的這句話

不覺的原作是表達溺愛的原因在於這些片段

在我的看法裡頭,我首先認為導演是如父親那樣,到後來越來越覺得像是把楚門當成了一個金礦,金礦當然要珍惜了。


楚門的世界我曾經好奇用它練聽力看了23遍,Truman對於他來說就是個活的芭比吧,一個玩具,或者說是一個寵物。他給這個玩具創造了屋子帆船大海,還能操縱日月星辰,他的恐水症和他的婚姻。

Christof撫摸Truman的幾次鏡頭,都是他設計了圈套安撫了Truman,讓他能在一個有限條件的環境中能情緒穩定地活下去,這種撫摸跟安撫一條狗沒有什麼區別,畢竟人對待寵物也是如此,很小的代價,一盆水一袋飼料便能換取寵物無知且無盡的快樂,這種快樂會讓人獲得滿足,而這種滿足的基礎是一方擁有絕對的主宰權,必要的時候還會伴與展現自己力量的威嚇。對Christof來說,掙錢還是其次,他僅僅利用一個小島布景便能完全操縱一個人過完無知的一生,這種撫摸就是建立在這種巨大的滿足感上的。

在Truman身上,他感到自己就是上帝。


關於排名第一的回答我非常贊同,就「為何多次導演Christof「撫摸」Truman頭的鏡頭」這個問題已經回答的相當清楚和詳細了。此答案僅為排名第一答案的部分作補充與修改。

感謝林二的回答。今天第一遍看完楚門的世界很受震撼,隨即打開知乎尋找自己想看到的答案。很受林二的答案啟發,也是收到這個答案的啟發,才有了更深的想法。

先直接引用林二回答的最後幾段,如下:

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不是嗎?我們的父母總是在替我們操心,為我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甚至到我們長大了也是如此。他們希望兒女永遠在自己身邊,做自己期望的工作,買保險也無所謂;娶自己指定的老婆,即使她擺著一副廣告臉,有情人?馬上用各種手段解決;甚至要在自己能夠控制得到的環境里生活。

他們會以各種方式阻止我們遠離,甚至用坐飛機會有雷擊危險這樣的話來阻止:

他們以為這是愛,卻引發了孩子的全力反抗。電影中,表面上楚門的不滿來自於廣告臉的妻子、一成不變的生活,但更深層次上是對父權主義的厭倦與抗爭。他最終逃離的,也不是一個萬惡的地方,而是一個用愛的名義,讓他失去自由的孤島。

綜上,楚門的世界真正要講給我們的,是一個關於愛的束縛,與追逐獨立自由的故事。克里斯托弗和楚門的隱藏身份是父與子,他們之間的衝突也是父親的束縛與兒子反抗。所以,克里斯托弗的三次「撫摸」意義就很明顯,代表著一個父親對兒子最深沉的愛。只可惜,這種愛讓他走了極端,也讓楚門失去自由。

還好,楚門終究是個樂觀又有志氣的人,最終走向了自己的自由。他最終的笑容

也預示著他今後會有個美好的前程。

這段話非常有啟發性,但個人認為,以這個解釋作為對楚門的世界的解讀,還稍欠些火候。楚門的世界應該有更深的哲學意義。

首先,我們來談談林二的觀點。把楚門的世界定義為「父母為了保護孩子所創造的愛與束縛的世界,這個觀點沒錯,但再仔細思考可以發現,如果這樣定義楚門的世界,很多東西都可以替換這裡所謂父母的位置,父母不是施加楚門世界的唯一對象。什麼意思呢?例如學校,學校製造了一個與社會分離的環境讓學生在烏托邦世界裡成長,可不可以說學校給學生製造了一個楚門的世界呢;再例如愛情,愛人努力付出,為了給對方創造出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但這個環境又同時限制著被愛人的自由,可不可以說是愛情創造了一個楚門的世界呢?類似的還有很多例子。綜上,不光是父母,學校、愛情等都可以成為楚門世界的施加者。這個施加群體的範圍可以無限擴大,從小到大從淺到深。照林二的思路,原來的答案是局限的且有可能是錯誤的。

那麼,我來提出我對楚門的世界的認識。我認為,楚門的世界所代表的是每個人的認識觀。所以,楚門的世界所描繪的,應該是一個人從認識觀的無意識到有意識最後再到最後突破的一個過程。楚門真實而幸福地活在楚門的世界裡二十餘年,先開始的他對周圍的人處於無意識狀態,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隨著命運的潮流前進;直到有一天他發現所有人都在圍著自己轉圈,所有人都為了楚門而被安排好他們的行為與活動,這寓意著什麼呢?周圍所有人的行為被楚門開始賦予意義,而這個意義是他賦予的,可以理解為,他早就深藏在潛意識裡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認識觀開始慢慢萌芽並且紮根地面(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所建立的第一個認識觀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先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和學生時代,不排除有些人到很大歲數也依然保留這種認識觀)。什麼叫以自我為中心的認識觀:看待事情以自己為出發點,以自己的意志賦予別人的想法和活動。這樣的認識觀讓每個「楚門」都成為了主角,儘管其他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意志產生行為或活動,但楚門被局限在自己對他們的認識里。

與大多數人不同,楚門決定選擇相信自己不願意去相信的東西(女主說出的真相)。當他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認識觀是多麼荒謬之後,他開始努力去尋找新的認識觀並且努力擺脫舊認識觀的束縛。他坐車、開車、行船,盡各種辦法去突破自己原有的認識觀。當他終於抵達新世界的大門,原來認識觀的局限性清楚的展現在眼前,當他有機會去往一個更深刻的認識觀的時候,導演出現,想要動搖楚門的決定。為什麼對楚門來說,「是否通往新世界」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呢?因為大部分人只聽自己想聽,看自己想看,相信自己願意去相信的東西,不想面對的東西就選擇逃避,不符合自己認知的東西就選擇不去理解。要建立新的認識觀,必須有魄力去毀滅之前被自己熟悉、讓自己怡然自得的認識觀,而毀滅原有的認識觀本身是個很痛苦的過程(可以參見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甚至於,你不知道拋開了舊的認識觀之後前方等待你的是什麼,是嶄新的世界嗎?還是一扇深不見底的黑門?都有可能。導演就像是楚門之前認識觀對他的拉扯與挽留,然而楚門拒絕了它的挽留,像一個戰士,走向深不可測的前方。

以上(僅個人意見,歡迎討論)


有沒有記得一個情節:導演和攝製組的基地是在「月球里」,我覺得這一點象徵暗示著導演的「神」或者「統治者」的地位。數次用手指輕撫屏幕中的楚門,其實是在賞玩自己的傑作,愛憐與控制欲並存,就像上帝對亞當的態度吧。


這部電影真正讓人著迷的根本不是什麼愛啊,勇氣啊之類。

真的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它的創意:

就是那個大的沒邊的島,

就是那個一切都可以模擬的攝影棚,

就是那個自己的老婆孩子鄰居老師朋友都是演員的恐懼感。

看完電影,你記住了愛情?你記住了父子?你記住了親情?你沒有。

你只是在被創意震撼之餘絞盡腦汁:我是不是也生活在「楚門的世界」里?


剛剛看完楚門的世界。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有人認為是反對父權,我卻覺得是對現實的反諷。導演將楚門看成了自己,妄想給他一個世外桃源。

每一次的撫摸就好像是對自己的一份慰藉。

在楚門一次一次的逃離期間,他為楚門設置的障礙就好像是自己給自己的現實和理想鬥爭的砝碼。一方面依賴於這樣的世外桃源,一方面搖擺不定自由和現實。

楚門的世界是理想的世界,卻是充滿欺詐的世界。

就像開頭說的,外面是欺詐的世界。

而我覺得,楚門的世界是理想化的,但卻才是真正欺詐的世界。

因為真實是不會充滿理想。

僅是個人理解。


我已經看到不少答案,不贊同說

克里斯托弗和楚門的隱藏身份是父與子,他們之間的衝突也是父親的束縛與兒子反抗。

就當自己的一點成長,我也來說說吧……

這個世上,應該沒有哪個父親會假借愛之名,來謀取自身利益和聲譽也沒有哪個父親會假借愛之名,將兒子的事無巨細的生活細節(包括上床,要知道為了增加噱頭,克里斯托弗是有打算楚門MAKELOVE時不再拉帘子的哦)公佈於眾……

如果有這樣的父親,那兒砸絕壁不是親生的吧……

父親會有過度保護我們的時候,但是父親從來不是阻擋我們往前飛的障礙。因為真正的父愛,會懂得放手,期待孩子真正的成長,而不是不顧孩子的意願,捆住孩子的手腳,讓他生活在一個虛偽的世界裡。

所以,克里斯托弗頂多就是一個商人,一個習慣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掌控者。

贊同評論里 @董飛

「撫摸」更像是導演對自己這出「傑作」的一種自我欣賞

但我認為,這三次撫摸里還是帶著愛的。

就好像我們原本對某件物品並無什麼感情,但在陪伴你或你使用了很多年之後,我們就可能會產生類似不舍的感情。何況是這麼多年自己精心打造的這一「傑作」。所以,克里斯托弗極有可能會對楚門產生一種複雜深沉的愛。但是,這種愛更多的是一種權欲之愛、掌控之愛,並不是父子的慈愛。

最後一次的撫摸與說話,大概像鱷魚的眼淚。

這個長久被自己玩弄在股掌之間的商品突然失去了控制,他自然想要全力挽回,或許他那番話是出自真心實意,但真正的目的還是實現自己的私慾,想讓一切重回他的掌控之下而已。

簡單說,三次的撫摸體現人性的複雜,更加深刻地刻畫克里斯托弗這個形象。

再多說一點:

其實,楚門一直生活在被別人打造的世界裡而不自知。這並不是我覺得最可怕的。

我認為真正可怕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一檔有趣的娛樂節目,他們沉迷於其中,不知道去思考,沒有了思考的能力。

即使是闖入楚門世界的人,幾乎無一不是為了想在電視前露個臉,想紅,除了施維亞。

尼爾 · 波茲曼《娛樂至死》一書里有提到這個觀點。

真正束縛我們的並不是那種「老大哥」的黑色恐怖壓制,而是我們沉迷在我們熱愛的東西---各種娛樂及信息之中,喪失了思考的能力,並且對此,我們毫無所覺,我們心甘情願。

克里斯托弗之所以會成功,就是抓住了人類偷窺欲的心理,迎合了觀眾的需求。

而且,他太深知觀眾的需求點,很懂各種套路,比如,為了防止楚門離開桃源島,故意讓「父親」死於海難,導致楚門怕水,從此不再想出海,觀眾對此也津津樂道;又比如,安排楚門與他父親相認的那場戲,什麼時候上哪個機位,什麼時候用什麼特寫,把握得精確無妙,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說,excellent!觀眾果然看得熱淚盈眶。

記得電影的最後嗎?楚門這個節目算是完了,觀眾的反應很淡然無所謂,給人的感覺就是:哦,反正還會有下一個吸引他們眼球有趣的節目出來的!

這就好像一個巨大冰冷的娛樂機器,克里斯托弗也好,楚門也好,都深陷其中。幸運的是,楚門逃離開來。

所以,我認為,不光是楚門身處在楚門的世界,電視那頭的觀眾其實也身陷楚門的世界


裡面有圖圖,但是應該不會浪費太多流量!憋說話,信我!

剛剛看了楚門的世界,也看到了幾次撫摸,但是我的理解不是父親的愛(但是不能否認他確實對楚門有感情的),而是他在這幾十年的控制楚門的人生,太過投入,把自己真的當做可以控制,掌控楚門的人生的「楚門的造物者」,因為在楚門駕船想要衝破這個世界時,他命令手下加強風暴,加強到最大,那個時候的表情更多的憤怒,是不相信自己控制不了楚門的暴躁

而看到風暴加劇,楚門已無力反抗時他的表情有一絲的得意

所以個人認為這不是父愛,但是他對楚門確實有感情,因為在施維亞打電話給他,對他說楚門會有一天衝出他們的「監獄」時,小老頭的表情有明顯的失落

所以個人理解他撫摸楚門多半是對自己「創造」的東西的喜愛,楚文活了30多歲,那麼小老頭也就日日夜夜陪伴了他30年(因為晚上居然也直播),所以都會產生難以割捨的感情。但是不算父愛。


雖然我還算贊同排名第一的回答!

但是我還是想說幾句,電影導演的高明之處大概就是你站在各個角度來看都會有你自己的理解罷了,從哪個角度看都很美吧


其實楚門就是他自己


我倒是覺得楚門是Cristof對真實自我的精神寄託。

導演多次表示外面的世界是充滿謊言,沒有希望的,每個人虛偽而無法離開。但在他創造的世界中,楚門卻能做著「真實」的自己,過著「真實」的生活,導演在看著楚門的時候大概心裡會想這才是自己應該有的樣子吧。

借用今年草莓音樂節的slogan:The world is virtual, you are the reality.


顧影自憐


最後一段的對話貌似能把Christof瞬間洗白,神似父愛一般的存在。在我看不過是締造者的上帝情緒,Trumen代表了他的信仰,是給自己的安慰。Sylvia帶給了他真誠,尊重,這些在生活中真的不存在么。死變態,你忽悠誰呢?


高票感覺很奇怪啊拜託!像某答主說的,父親滿世界播放孩子的性交過程?

我認為導演對楚門是病態的感情。當然並不是愛啊看著傑作什麼的。

24小時全天候看著別人的一生,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喜愛節目了吧?洗澡的那個一直泡著,沉浸在楚門的世界裡。那兩個相擁的老奶奶,睡前睡醒都看著楚門。還有,導演在安排父親和楚門再次相見的場景後,大家那熱淚盈眶的模樣,你不覺得病態嗎??

他們彷彿已經把楚門當做精神支柱了。

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背景是科技非常發達的,而如此發達的科技下人們沉迷於他人的一生,迷失了自我。

不知道怎麼講,我語文爛。但我感覺導演想表達出的東西里是包含著我說的這種對科技發達後人們精神依託等等的,關於真實的思考。

Fox的《殺戮秀》也表達出這樣的意思。

不過或許是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吧?又或許我腦洞大??但無論如何,覺得單純對父權的批判的,我個人認為關注點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背景。或許98年的時候父權很嚴重??

⊙_⊙等等我好像跑題了??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影視評論 | 楚門的世界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