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學經濟學?


謝邀!

答案有點長,不對經濟學感興趣的同學以及經濟學家們,請酌情閱讀。

大三那年,剛好金融危機,被動的耳聞目染,突然對經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從那時起就踏上了經濟學這條不歸路,研究生期間,三年不敢說在經濟學上造詣如何,但是至少是入了門的,也取得過一些學業與學術上的成績,也一直覺得自己是適合學經濟學的:數學背景+濃厚興趣,這基本上是很多學科的一個天然優勢,當然也包括經濟學,但畢業後,還是放棄了繼續深造與經濟金融領域的工作機會,雖然一直有很多邀請我回答的關於經濟學方面的問題,但大部分都是一些常識性的東西,自己百度或者谷歌是能解決的,就沒一一作答。今天看到題主這個問題,覺得有必要給火熱的經濟學降降溫,尤其在考研當中幾乎佔據了四分之一人數的經濟類學科降降溫。這裡主要不是針對高中生來說的,你們愛讀啥就讀啥。

如果單純從求學角度來說,經濟學門檻很低,研究生期間本專業竟然是從中文系跨專業考過來的,但要從適不適合角度來說,門檻低並不意味是好事,這樣意味著很多人覺得自己適合這門學科,比如本科時候一位老教授就很鄙視經濟學,覺得數學學得差的才會去轉經濟學,比如一些文科生,接觸經濟學後,覺得背一背就可以拿高分了。結果呢?按照原有學科的思維去學習經濟學,大部分都走進了死胡同,最後連門都沒入。

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學經濟學,暫且不說經濟學吧,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去涉足某一領域,看得東西肯定不能站在自身現有知識和角度去解讀,很多理工科覺得經濟學的數學很簡單,就一頭扎進了經濟學,最後甚至搞出來一些高深莫測的定理公式,當然這是沒什麼意義的。如果要去判斷是否適合經濟學或者其他任一領域,倘若現在從事的與該領域差別很大,那麼就應該跳出現有的視角,去嘗試用經濟學或者其他任一領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看是否自身具備這樣的能力,這種能力恰恰是自身長期在本身領域所沉澱積累的,還是以數學與經濟學為例,美聯儲又實行新一輪的貨幣寬鬆政策,那對中國製造業有何影響?倘若從純數學角度出發,最簡單的把之前美國的M1、M2什麼的跟中國製造業的產值做個線性回歸,然後看看模型R平方以及參數置信水平,然後洋洋洒洒的給出一大堆結論,呵呵,這樣的文章在我剛解除經濟學時候,是一個星期能出很多篇的。但是,逐漸發現,出發點就錯了,經濟學領域的問題應該就在經濟學領域解決,其他任何學科都是工具,數學的驗證永遠是經濟學研究的最後一步,首先應該做的,應該在已經得到驗證的經濟學理論上去推測會發生的事情,比如經濟學中,貨幣的增發會導致本國貨幣的貶值,相應的外幣的升值,對於中國來說,出口到美國的鞋子服裝就更貴了,按照供給和需求的理論,那麼買的人自然就少了,那麼中國製造業的產值就有可能會下降,接下來,才是把原先所學習領域的知識---數學引入到其中來進行驗證。當然,這只是一個最簡單的分析,而且一百個經濟學家可能有一百種觀點,但是這個流程不會錯。

說了這麼多,大體上已經可以看出來的,決定自身適合不適合經濟學,興趣固然重要,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自身在所在領域是否形成了固化的思維模式,如果形成了,那麼能否在經濟學領域有很好的促進,但至少不是阻礙,歸根高低還是要培養經濟學的思維(是不是很扯淡?);如果沒形成,那麼就要做好準備,自身經歷來說,經濟學思維的培養絕對絕對難於理工科思維,君不見我那室友一夜白了少年頭啊。至於是不是文科理科,真不重要啊,你又不是搞計量經濟學,就算搞它,把頭髮綁房樑上,啃完實變泛函測度概率統計,一樣可以嘛,記住,這些永遠只是工具。要是你下次遇到數學學霸鄙視你經濟學,你就在他面前點燃一毛錢,然後萌萌滴問他:哥哥,你覺得我們國家貨幣供給這一下得減少多少呀?

對了,如果你說經濟學好找工作,還是不要讀了,還有,金融學裡面那些高深的金融工程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別叫它經濟學。


我預設認為指的是西方經濟學。

看你的目的吧。

搞學術的話,看看自己對數學是不是那種能迅速掌握的人,未必成績特牛,但學習速度快的。

如果想未來用起來的,看你自己有沒有商業頭腦。


推薦閱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如何解釋複雜勞動和簡單勞動的差別?
國家層面上的經濟調控是如何影響人們生活的?經濟學又能為此提供什麼樣的依據?
倫敦政經 (LSE) 讀經濟的學生的生活是怎樣的?
計量經濟學裡面的懲罰因子penalty factor怎麼理解?
1040陽光工程是否就是龐氏騙局?

TAG:金融學 | 經濟學 | 大學專業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