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蔬菜哪些是原產的,哪些是引進的,和大航海時代有什麼關係?

《舌尖上的中國2》中說辣椒來自大航海時代。

金庸小說中的明顯漏洞之花生、南瓜,這幾樣都是很晚才引進中國,宋朝並沒有。

《射鵰英雄傳》中,公元1199年臨安鄉下的一個窮村破店,曲三居然能夠擺出波斯和美洲的進口食品


這個問題其實是園藝植物起源和種質資源的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作物進化地理學以及瓦維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學說。

作物起源中心學說簡述如下幾點:

1 種植資源研究是育種學的最重要內容

2 物種形成過程總的地里局部化

3 作物起源中心——古代文明發源地

4 初生中心及次生中心

5 同源平行變異律

6 作物起源中心的定位——八大起源中心

中國起源中心

印度起源中心

馬拉西亞起源中心

中亞起源中心

近東起源中心

地中海起源中心

衣索比亞起源中心

中美洲起源中心

南美起源中心

智利起源中心——巴西巴拉圭起源中心

————————————答案的分割線————————————————————————

所以除了中國起源中心的蔬菜,其他蔬菜都可以基本確定是引進的。

而和大航海直接相關的就是現在市面上常見的來自於美洲的幾個起源中心的蔬菜。

中國起源中心:

白菜、芥菜、蔥、萵筍、絲瓜、茼蒿。

中美洲起源中心:

菜豆、刀豆、番茄、辣椒、南瓜。

南美洲起源中心:

馬鈴薯、番茄、辣椒、南瓜。

智利起源中心——巴西巴拉圭起源中心:

馬鈴薯、花生、櫻桃番茄。

————————————擴展的分割線—————————————————————————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瓦維洛夫_百度百科,這是20世紀最偉大的植物分類學家之一,可是因為堅持真理,被臭名昭著的李森科排斥異己,1943年死於獄中,大家可以看鏈接里的介紹。

他提出的作物起源中心學說其實是很有洞見性的理論,上面羅列的6個要點,展開論述的話都非常有趣而實用。而不同起源中心起源所出產的農作物,也並不全是我們之前以為的那樣,比如印度的茄子,地中海的芹菜和大蒜,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在這個答案里展開談一下,或者寫一篇專欄介紹一下,大家可以留言反饋。

引用文獻:

景士西,園藝植物育種總論。園藝植物育種學總論 (豆瓣)


1.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葡萄、苜蓿、石榴、核桃、亞麻、芝麻、黃瓜、西瓜、茄子。

小麥不知是從哪傳過來的,反正從漢朝以後開始大面積種植,所以西漢人口首次超過5000萬。

唐朝傳入菠菜。

明朝鄭和下西洋,帶回榴槤。

2.大航海時代以後,人們從美洲帶來了南瓜、辣椒、玉米、紅薯、西紅柿、花生、洋槐、洋蔥、豆角、土豆大多於明末清初引進。

其中玉米的引進對中國來說意義最為重大,玉米因為栽培條件要求較少,且產量巨大,原先無法栽培小麥的地區,可以出產大量玉米。

所以清朝即在乾隆六年人口已超1億大關的情況下,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到道光年間,成為4億人口大國。

3.這種現象也可以看作試物種入侵,由於玉米的引進-》人口激增-》人太多了,又不斷拓展耕地,導致其他物種棲息地被破壞。

4.中國本土作物有白菜(古稱菘)、水稻、蓮藕、小米、高粱、蘿蔔、大蒜、黃豆。

哥倫布發現美洲的重大意義,有一部分在這裡,

要不是美洲這個神奇的物種天堂,吃貨們都得餓死。


先佔個坑,資料太多,用手機完成不了

很多現在人們熟知的蔬菜其實都是很晚才傳入中國的,但是由於受到影視作品和大家自身不追根溯源的原因,致使不少人以為這些蔬菜是自古有之。

現在從能查到的資料中大概整理一下,歡迎補充。

一、傳統蔬菜

春秋戰國時期

五蔬:葵、藿、薤、蔥、韭

《黃帝內經》中有「五穀為養,五蔬為充,五果為助」這句話,說明在那是這些是最常見的蔬菜。

:葵菜,在《國風·豳風·七月》中也有記載,當時是百菜之王。它能佔據當時蔬菜榜榜首,應該是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在上層階級能吃肉,平民只能吃蔬菜的時期里,有種葵三十畝「勝作十頃谷田」的說法。到明代李時珍《本才綱目》中記載:「今人不復食之,亦無種者。」,可見在明朝後期,這個葵菜由於跟其他引進的蔬菜相比,口感及營養欠佳已經快被淘汰掉了。現在吃葵菜的人也是少數,至少大家聽到的不多。

藿:豆苗的嫩葉,古代常以藿食者指平民,由此可見它作為食物較為粗劣,如今極少拿來當菜吃

(xiè):藠(蕎)頭。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東西,只是叫的都是方言不是很清楚它的學名,下面我貼一張圖大家都會知道了

沒錯,就是它。直到現在,因其價格低廉,很多老百姓家裡尤其是農村的家庭在夏季時都會腌制一大缸,作為夏季喝粥時的配菜。但這屬於比較差的蔬菜,是拿不上檯面的,連老百姓自己都不把它當做蔬菜,也不會在主食中吃這一食物。

韭、蔥在古代蔬菜中獨成一屬,現在是作為調味的蔬菜,大家都比較熟悉,就不介紹了。

還有一個就是大白菜,古時稱「菘」

《詩經》中提到的蔬菜有二三十種,但多是野生植物,大家見到的不多,在此不表。

總的來說,中國古已有之的蔬菜流傳下來的就這麼幾個了。

二、引進蔬菜(水果)

中國有在外來物種前加"胡"、"洋"、"番"、"西」等表明物品歸屬地的傳統,在蔬菜上也是如此,以後大家見到那些帶這些名的蔬菜時,就應知道該蔬菜為引進品種

按時間順序表明蔬果引進先後(應有謬誤,請幫忙指點)

西漢(張騫通西域帶來的成果)

1.胡桃(核桃),原產於伊朗和阿富汗,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2.石榴,原產地是古代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中國。「何年安石國,萬里貢榴花。迢遞河源邊,因依漢使搓。」據晉·張華《博物志》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南北朝時,出現石榴詩,石榴裙。自古石榴為吉祥物,它象徵「多子多福」。

3.苜蓿,也叫紫苜蓿。原產於小亞細亞、伊朗、外高加索和土庫曼高地。苜蓿抗逆性強,耐寒、熱、旱、鹽鹼、薄,適應範圍廣,潛在產量高,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稱。後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4.胡瓜,現在統稱黃瓜,由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稱為胡瓜,五胡十六國時後趙皇帝石勒忌諱「胡」字,漢臣襄國郡守樊坦將其改為「黃瓜」

5.胡椒

6.大蒜,它原產地在西亞和中亞,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把大蒜帶回國安家落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7.胡豆,現多叫蠶豆,又稱又稱羅漢豆、南豆、豎豆、佛豆,起源於西南亞和北非。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中國

8.葡萄,原名蒲陶,《史記·大宛列傳》載:「宛左右以蒲陶為酒…,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又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齊民要術》載:「漢武帝使張騫至大宛,取蒲陶實,於離宮別館傍盡種之」。 所以有些背景是先秦時代的古裝劇中出現葡萄是錯誤的,也是由於這些不負責任的不考究歷史的劇組,誤導了諸多國民。

9.胡麻,現多稱芝麻,又名脂麻。芝麻這個稱呼源自脂麻,表明了它是作為油料作物引進的。據《夢溪筆談》考證,芝麻是張騫帶回的。

10.胡荽,現多稱香菜,又叫芫荽,張騫使西域始得種歸,故名胡荽。荽,乃莖葉布散貌。石勒諱胡,故晉地稱為香荽。

11.蕪菁,別名蔓菁,大頭菜。長得很像蘿蔔,但是它是圓球形。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它出自「西番吐谷渾」,估計是張騫通西域時傳入。但在《詩·谷風》中又有「采葑采菲,無以下體」的記載,有說其中「葑」就是蕪菁,年代太久,不可考證。

魏晉南北朝

1.茄子,最早產於印度,公元4-5世紀傳入中國。南北朝栽培的茄子為圓形,與野生形狀相似;宋代則培養出長形茄子;到清朝末年,這種長茄被引入日本。

2.扁豆

3.。。。。

隋唐

1.萵苣,又名萵筍,原產地中海沿岸,約在5世紀(差不多是隋朝)傳入中國。據說是隋朝廷用重金從外國使者處求得,故民間傳為「千金菜」。

2.刀豆

3.蘿蔔,此蘿蔔是白蘿蔔,有些地方方言叫菜頭。傳說白蘿蔔在唐朝中期時屬於朝廷貢品,僅在指定地點可以種植。物依稀為貴,也許真的現在這麼廉價的食品也有輝煌的過去。

4.菠菜,又名波斯菜、赤根菜、鸚鵡菜,原產于波斯(今伊朗)。據《唐會要》記載:菠菜種子是唐太宗時期從尼泊爾作為貢品傳入中國的。

5.西瓜。這個大家夏天最不可或缺的水果,現在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唐代時引入新疆,再在五代時傳入中原。歐陽修《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說:五代同州郃陽縣令胡嶠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

6....


作為一個日常安利郵輪的機構賬號,其實這份對大海的嚮往,是來自於我們的……胃。

以下是攜程郵輪的代表蘇叔叔講述的關於大航海和食材的故事。

這是一個有點有趣的機構賬號,以下是我們的其他熱門答案和專欄文章:

公主郵輪的新船盛世公主號怎麼樣?是否值得一去?

可以發射火箭的9億人民幣,只夠這艘船裝個修

坐郵輪好玩么?

有沒有一些比較小眾的日本旅行景點推薦?

乘坐豪華郵輪是一種什麼體驗?

2017年,你計劃的旅行清單是什麼?

海上廚師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為什麼大型豪華旅遊船叫做「郵輪」而不是「游輪」?

國產化豪華郵輪/游輪目前有何進展?

更多郵輪相關的體驗和介紹文章,可以點擊這裡查看

也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攜程郵輪」(ctripcruise)


呃 向日葵 呃 這個可以勉強算到做菜的原料中吧 這玩意也是來自新大陸的說。。。 葵花籽油。。。葵花籽。。。 哈哈哈


大航海時代以後,人們從美洲帶來了南瓜、辣椒、玉米、紅薯、西紅柿、花生、洋槐、洋蔥、豆角、土豆大多於明末清初引進。我今天就在直說下辣椒吧,其實辣椒最開始的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然後帶入歐洲,最後經過貿易由歐洲引入到亞洲國家,日本,已經中國東南海沿岸地區。中國最開始出現辣椒的地方是江南一帶,那時候中國還是明末的時候,江南那一帶經濟也繁榮,對吃也挺講究的,最開始辣椒並不是吃的,主要是當做看的。在《牡丹亭》里又有記錄的。那時候,江南人絕對甜食才是高貴的,這樣辣的東西是上不了檯面的。辣椒之所以成為了吃的主要是在明末的二時候,動蕩,戰亂,李自成起義啊,吳三桂等起義,社會開始動蕩,戰爭不斷,四川和重慶的人們那時候經常會鬧饑荒,有什麼吃什麼,主要是吃野菜,最後發現在野菜中加入辣椒沒有那麼的難吃了,而且,冬天吃辣椒容易發熱發汗,也覺得沒有那麼冷了。但是那個時候辣椒還會被視為下等食物,是隨著中國慢慢的生活節奏等方面的改變,才使得辣椒現在能夠紅遍的大江南北。中間具體的額原因肯定是四川人民的智慧在其中!


看到前面幾個知乎大神的回答,瞬間讓我長了很多知識,作為一個學習了好幾年的農業狗,竟然從來沒有研究過各種蔬菜的歷史,實在汗顏啊,好在知乎大神有人懂,萬分感謝知乎。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會認為《舌尖上的中國》記錄的重點是「美食」而不在於「中國」?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進賬一個多億元是否屬實?它的商業運作是怎樣的?
說說你吃過的最好吃的燒烤在哪裡?
為什麼長得越丑的魚越好吃?
如何評價《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四集《家常》?

TAG:蔬菜 | 植物 | 農業 | 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