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突發的暴力案件,在技術上比如數據挖掘,或者基於大數據的分析,有沒有可以預測的模型和解決方案?
與犯罪行為有關的模型,常見的包括以下幾類:
- 某起連續犯罪行為可以被確定是同一伙人所為,怎樣確定嫌疑人住所;
- 在犯罪發生之前,怎樣預測下一起犯罪的熱點區域;
- 怎樣在犯罪之前預測出有極有可能犯罪的人物。
這幾類模型關注點是不太一樣的。而且這些模型也不一定都適合用於預測突發性的暴力事件,不同的模型關注的犯罪類型其實會非常不同,不過我可以分別簡單介紹一下簡單的實現原理。因為我自己所知有限,各類模型的介紹我也只是點到為止:
第一類模型主要思路是,考慮到一般的連續犯罪者不會選擇在自己住所特別近的地方犯罪(這樣會讓自己馬上成為嫌疑犯),但又不會為了犯罪而趕到很遙遠的地方(成本增加、未知情況太多、不易逃竄)。因此可以認為犯罪的分布會有一個接近住所處的排斥區和長程的衰減區。根據現在已有的同一犯罪的分布,可以嘗試重建出犯罪者可能的住所的分布,縮小調查者的範圍。這一模型的介紹可以參考紀錄片《BBC:密碼》的第三集「預測」中的有關介紹。
第二類模型希望可以實現預測,這一類的模型我個人認為也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相對靜態的,直接來源於信息挖掘的犯罪預測,這一種預測的方案從各類社交網路上挖掘信息,進行自然語言處理,關注的是犯罪的時空分布圖(舉個簡單的例子,從社交網路了解到,某一地區的居民在周末夜晚因為害怕而不敢出門等等),從而為預測犯罪提供一些信息。另一種模型考慮得更加動態一些,當然其數據也是來源於挖掘,這類模型關注犯罪的流動性,因此並不是只考慮一個靜態的分布,這類模型把犯罪者(犯罪行為)看成是可以擴散的,因此在時空分布之外,還關注犯罪之間的時空關聯性(類似物理學上的「傳播子」),即 A 地犯罪之後,經過 t 時間,在 B 地發生犯罪的概率,關於這類模型的介紹可以參考紀錄片《BBC 地平線系列:大數據時代》。
第三類模型也是基於數據挖掘,但是利用的數據常常不是那些我們見到的犯罪的有關信息,而是與犯罪有關的金錢和信息流。舉個例子,恐怖分子從事恐怖活動之前,往往會表現出與普通人非常不同的銀行消費情況。普通人常見的一些生活費的花費(時間分布、消費數額的分布)在他們的賬戶上表現可能非常反常,更反常的是他們可能有大筆的現金交易和與他們日常消費不匹配的境外資金交易。根據已知的一些恐怖分子的銀行賬戶模式,可以對一些有嫌疑的賬戶進行密切的監控。這一方法近年似乎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除了可以比較準確地識別恐怖分子之外,也已經開始可以較好地排除 false positive。相關的科普性的介紹可以參考《超爆魔鬼經濟學》的第二章《恐怖分子的銀行賬戶有什麼特點?》。取決于思維的角度。
如果採用事故數據來推斷的話,偶然性非常大,是沒有辦法的。他選了昆明,也可能選其他城市。除非經常有類似事件才能有足夠樣本空間去推斷規律。否則一個數據點來推斷偶然事件是不可能的。
但是,換個角度的話,改善辦法是有的。對人不對事。
用數據方法可以跟蹤有比較大危險概率的人。(有過犯罪記錄,暴力傾向,極端言論。與其他極端分子過從過密等等)
例如你從數據上發現發現一些這樣的可疑分子正在往昆明集中。出現了大量的可疑維語通訊等等。
另一個例子是說美國機場的安檢,人人都寬衣解帶,勞神費力還效果不彰。以色列照理比美國應當更加危險,機場卻比美國安全。因為他們採取了類似的對人不對事的做法。
當然這樣缺點是:一則侵犯個人隱私,二則有政治上不正確之嫌。對於shenhe真的呵呵呵了,本來寫的很多都刪了才能通過的樣子,等再有贊了再說吧。。
呵呵呵呵
COOL
感覺終於有一個和我現在在做的Research相關可以說的題目啊!好開心!section 1:已經做過並確實可行的對於暴力犯罪預測的解決方案。(對於那個全英文的回答的匿名用戶說的問題,我覺得需要從兩個方面反饋一下,第一點就是這個section1,現在已有您所謂的emotionless algorithms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的;第二點就是我對您的觀點其實是贊同的。)Section 2: 在進行風險這類涉及人命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問題時候相信這種預測模型和科學是很可怕的。section 3:簡單介紹下crime predicting~Section 1:
根據犯罪歷史信息以及特殊地點以及道路位置信息,得到Criminal Site-Selection model。也就是類似的傳統的hot spot mapping, 根據kernel density estimator得到的結果。然後就是在這個特徵的基礎上建一個根據logistic regression得到的binary classifier就好了。已經被證明是可行的。Section2:
這是一個risk analysis的問題,可以參考一個研究保護大橋的case。Section3:
crime mapping...人的行為是難以預測的嗎?對於隨機樣本來說,的確如此。但是,對於有組織的、精心策劃的暴力襲擊事件,數據分析還是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1. 暴力襲擊不是隨機發生的,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參與人員、針對對象都是經過挑選和準備的。其背後存在邏輯與規律,數據分析可以提供有效的幫助。
2. 此類暴力襲擊背後有相當規模的資金支撐,數據分析有助於發現資金流動的蛛絲馬跡。
3. 此類暴力襲擊需要一個團隊,而成員之間的溝通成本不低,因為需要掩護而且能夠聚集在一起的時間有限(境外培訓不計)。團隊的人越多,掩護工作越複雜也越容易有漏洞,數據分析有助於發現這些漏洞。
4. 卧底與釣魚都是獲取情況的有效方式,而數據分析對於挖掘這些情報的價值非常有用。
5. 在襲擊發生之後,數據分析可以為未來預防類似事件提供很好的參考。比如,對襲擊者攻擊方式的研究,有助於提高安全預防工作的效率。
等等。。。。
對於有組織恐怖行為的數據分析,既不能把它當作萬能靈藥,也不能把它當作無用的工具。
PS:對於恐怖襲擊的分析研究,絕對不是搞搞名單、監聽通信那麼簡單,因為人的動機是很複雜的,一個更有效的手段是研究模式,需要有情報分析團隊去做這件事。事實上,情報分析能力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體現。
這方面沒有研究過,不過我記得看過一個新聞是美國某某公司組織推出過一個ios應用,是犯罪
預報,是根據城市每個街區歷史的犯罪率預測未來的每天每個街區的危險程度.據說準確率不錯,應該有一些參考價值.當然面對昆明發生的事件上文的技術肯定是不行的.這種突發事件又沒有明顯的模式,靠概率是不行的.不過,恐怖份子必然有特定行為模式,比如集體行動,購買犯罪設備,頻繁通信等,我相信這些特徵應該足夠明顯以至於能被演算法發現,但現在的問題不在演算法上,而是在數據的收集上,除非社會上實現數字化,量化的個人行為參數監測,否則數據採集太太太太困難了,如果一個系統連犯罪份子買了張車票去了哪裡都不知道,怎麼可能能發現預防犯罪呢,所以要麼全國數字化,要麼語音識別,機器視覺演算法有根本性提高,不然短期內應該是做不到的.
至於法律問題我覺得不是問題,如果真有能挽救幾十人生命的預警系統,我不介意它窺視我的隱私In this diverse world, cruel things are about to happen. I really don"t think technology can play any role in preventing them.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 mining are algorithms that only can learn from sample so as to make predictions, which are not always right. As you mentioned, recent event and come to think of it, all past violent events, were abrupt and bursty events. Lack of enough samples renders algorithms useless.
Come to matters like security concerning valuable human lives, we really should NOT put our trust in the results of emotionless algorithms.
I feel sad for recent violent event, but this is not the righ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對於具體事件,尤其是這種具有偶然性、突發性的事件是無法準確預測的。但可以通過情報工作對發生某類事件的概率進行評估,這個評估過程可以建立一些模型,但由於整個情報收集過程人為因素的影響很大,而且這個事件的影響因素太多、作用機制太複雜,所以模型精度不會很高,最多能起到一個警示作用
類似的方案在美國有,主要是通過劃定監控名單,對關鍵詞進行檢索的方式來對可疑信息進行篩選排查。例如你在電話中提到了關鍵詞#聖戰#,而之前又恰好因為參加過極端 ##!宗教組織處在監控名單上,那你的相關通話記錄就會被自動調出來轉交給NSA或是其他強力機構的人員做跟進。美劇傲骨賢妻和諜影重重3中就都有因為提及敏感詞而被做強力機構跟進的情節。(有傳聞說美帝在中國附近的公海區域布置了大量監聽設備監控國內的通訊,以後和朋友聊天時 順帶提及下成飛,中國核工,山東藍翔, 凍1凍拐,首長這類的關鍵詞 說不定20年後你就能在美帝解密材料中找到你們當時的聊天記錄)
諜3中從通話,截獲關鍵詞,人工跟進,慘遭爆頭的情節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如果LZ指的是更高級的由某種雲演算法自動分析識別可能的威脅,很遺憾目前還做不到。即使不考慮信息識別(中國方言這麼多 全部識別臣妾真的做不到啊!)和過載的問題,信息的在傳遞過程中由於需要經過源頭-編碼—傳遞—接收——解碼——反饋這樣一個複雜的流程(見下圖),
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對信息本意的曲解,此外,電話,簡訊由於缺乏非語言類溝通(non verbal communication)本身就很容易出現誤讀(有學者認為人們在面對面溝通中有超過70%的信息由非語言類溝通傳遞),要將這麼複雜的且可能出錯的邏輯關係交給軟體來自動分析實在有些強人所難。所以現在科技所能做到的就是通過人機結合的方式,首先由電腦搜集可疑信息再交由人工跟進來處理分析可能的威脅。 BTW能做到由電腦完全自主分析威脅的神器目前只存在於影視作品和小說里。樓上提到的POI里的machine,《間客》里的老東西皆為其中典範。
在《管理信息系統(第11版)》中有一個案例提到了類似的東西,叫做 反恐篩選中心(TSC)(話說為什麼百度了一下沒找到這玩意)但是,真的,真的,請不要相信技術,技術永遠只是技術,建議看一下《少數派報告》下面附上內容,手機照的大家將就看一下。
再好的演算法也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數據收集成問題.另一方面,真這麼實施的代價請參考稜鏡門.PPS:選在火車站實施真是卑鄙之極.本來打算從個人防衛EDC開始細說,MD處於安全考慮還是算了.提醒各位懂的也處於安全考慮某些事關安全問題不要細說.不要給人類公敵任何可以參考的信息,互聯網是開放的,你看得到他們也看得到.
用電視棒就能攔截民航發送的數據資料 什麼高度 天氣狀況 航向 都不是加密的 可以接受飛機發送的信號 不過那些高端的 HAM 會用更高端的無線電裝置最便宜的就是r820t晶元的電視棒 發送錯誤的導航信息就行 要和塔台的信號標識一致 不對 是和導航衛星的信號一致 為了穩定 快速 導航信號都不是加密的 不過很容易被抓到 火車也不安全 現在啥玩意不上網啊 尤其是高鐵 智能汽車 高鐵使用GSM-R進行通信 攻殼機動隊里只有沒電子腦的死乞丐才沒有被黑……飛機是最容易被干擾的所以才有無線電管理局這個東西 如果有黑的還是會被發現的 飛機發送這些數據 是供給監視雷達的 防撞系統 理論上可以造一個拋物面天線 大一點的 在空中模擬許多飛機 裝有避撞雷達的飛機 就會傻掉 當然 直接 給飛機發送指令 應該不可能的 會有審核機制
以上是關於馬航的某方面技術討論,太祖說:世上最怕認真2字。所以看了就當沒看吧,你們懂
二戰後之所以進入冷戰而沒有進一步爆發戰爭,在於核武器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使得大國之間的全面戰爭必然導致地表文明崩潰。戰爭不再是調整利益鏈、刷新系統、刺激進化的手段,反而成為系統有序度瀕臨倒退的因素,因為熵減原理,大規模戰爭的風險不斷降低。在地表文明系統進一步減熵的前提下,全面戰爭是系統刷新的底線,不可能發生。生產力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戰爭已經過於奢侈,區域性有限的戰亂也變得越來越沒有性價比,在全球化的當今,國家機器很難再通過發動戰爭獲利。如果把戰爭看成是類似惡性競爭的爭奪市場行為,那麼現今地球上能夠通過戰爭獲取的資源已經所剩無幾,也就是說對於戰爭機器的博弈,全球市場趨於飽和。既然戰爭不能再作為主要的系統刷新的變異因子,什麼樣的形式會成為新一代不斷衝擊社會利益鏈刺激免疫系統進化的主要形式呢?答案是恐怖主義
很顯然恐怖主義的歷史和戰爭一樣悠久,其破壞性遠遠小於戰爭,但由於人類生產力的普遍增強,恐怖主義又有非對稱戰爭的稱謂
非對稱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 恐怖分子實施恐怖活動的經濟成本低,防禦方的防禦成本卻遠高於前者
- 恐怖活動成功率高,防禦恐怖活動成功率遠低於前者
- 以命換命,以財破財,少數生命財產破壞多數生命財產,損人不利己
可見,恐怖主義是高度熵增的行為,其目的在於破壞系統局部以調整序列。我們可以將其看成是病變因子,刺激系統免疫機能進化升級。目前,公共安全領域的漏洞遠多於電子網路,並且隨社會演變不斷產生新的隱患,系統需要進化出更細緻的有序度以對沖這種熵增。恐怖主義是多元化趨勢下,少數派利益訴求的極端表現,要根本上降低恐怖主義的發生幾率,就不得不提高系統整體的運行成本,滿足更多邊緣化的少數派利益。對於產出低於投入的少數派因子,系統會選擇扼殺
社會體制的民主化讓越來越多的利益訴求得以通過較為和平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使得集團利益的矛盾衝突形式離暴力越來越遠,而暴力焦點則愈發小微化,所以值得重視的是,來自社會內部的個人恐怖主義會越來越頻繁
現代化環境下,個體或微小集體對社會所可能產生的破壞性遠大於其可能產生的社會價值,也就是說報復社會遠比為人民服務簡單得多
比如在長安街附近突然飛起一個8旋翼無人機向著紅牆而去,絕對比吉普車給力,而且還便宜
技術上可以給出無數種可行方案,唯一的問題是不論個恐的形式是什麼,成功率多高,只要出現,恐怖分子便難逃法網,社會學治安免疫系統不是吃乾飯的
所以個恐可以說是個體對於社會絕望的產物,比起民族宗教的傳統恐怖主義,更具有自毀性,也更加極端,個恐才是真正的恐,在社會整體高度信息化之前將是難以防範的頑疾
在某個暴力恐怖事件發生之前,的確有預兆,但是當時沒有人在意。
我現在也不能說。抱歉。引用一位知友回答里的一句話就是「建造一座不會被核彈摧毀的大樓不是建築師的責任,而是政治家的責任」
有,《疑犯追蹤》的the machine。
You are being watched.
The government has a secret system, a machine, that spys on you every hour of every day.I know, because... I built it. I designed the machine to detect acts of terror but it sees everything. Violent crimes involving ordinary people, people like you. Crimes the government considered irrelevant. They wouldn"t act so I decided I would. But I needed a partner. Some one with the skills to intervene. Hunted by the authorities. We work in secret.You"ll never find us. But victim or perpetrator, if your number"s up, we"ll find you.
作為一名MIS專業的人,網路信息的零散,失真,和隱蔽,與現實世界相比太過渺小,我們確實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如果題主的願望真能實現,我想那樣的世界絕對也不是題主想要的。很抱歉。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奧巴馬的前任國土安全顧問mohamed推測特朗普是紐約爆炸案的幕後黑手?
※如何看待法國尼斯衛星城昂蒂布,鞭炮當槍聲引恐慌踩踏,造成 40 人受傷?
※從現在看,我們應該怎樣看待9.11?
※若紐約世貿大廈雙子塔在911事件中沒有倒塌,請問,它可以被完全修復嗎?
※歐洲安全形勢這麼差,德國會不會調整難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