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廣告行業(尤其是DSP)有哪些重要的趨勢,各家公司主要公司的特色如何?

我覺得移動用戶的增加以及手機的作用正在迅速增加;另外一個趨勢是產業鏈正在完善,ad exchange,dsp,dmp都在逐漸的成型。

這樣的產業大環境下我的感覺是大家都在起步。

具體到公司方面,移動端的多盟前一段時間在大力的招聘銷售人員,我想可能是在資源和技術上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開始導入客戶。

Inmobi宣稱的優勢是有全球化的網路,但是我覺得他們在國內部署的人員太少,可能只有百十來個,我有點擔心他們在國內用戶數據的獲取上以及技術能夠給到國內市場的支持會比較少。

PC端為主要業務的Mediav以及品友互動,我覺得剛剛完成中層人員的部署,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也大一些,但是從目前我能看到的東西來說,沒有看到有殺傷力的東西。我猜測是沒有足夠的數據來支撐策略的提升,可能現在大家都在想如何能夠獲取到完整的關於用戶的更多的數據。然後才是基於數據的策略的創新。

悠易互通這個公司,從網上看到創始人出走。然後有三個O進入公司。我想可能他們現在還在做高層的人員部署,應該處于思路規劃階段。


基於對@王俊宏老哥深深的愧疚感,認真用我僅有的知識答一個吧.......不對之處還請指正。

先來談下移動互聯網廣告的趨勢。

三點:

  1. 交易方式更透明更高效,保證三方(廣告主、平台、媒體)交易的公平性是整個行業壯大的基礎,也是必然結果。
  2. 投放方式更精準。
  3. 展示形態更豐富。

這裡插一句廢話,DSP的趨勢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比如人群分析演算法和高頻快速競價的技術。

從傳統廣告業的情況來看,賺錢最多的是4A,接著才是DSP和DMP,SSP是最苦逼的。那為什麼大多數廣告平台都想往DSP拱,而不是直接去做4A呢?首先一個4A這個玩意得巨量的成功的歷史經驗做擔保,不是創業公司三兩年的資歷能沉澱的。那為么是DSP不是DMP或者SSP呢?因為....天朝還有DSPAN這玩意.....說白了DSPAN就是DSP+DMP+SSP三樣都不精的組合體。我始終相信精細化分工是整個行業效率提高的表現,而不是秉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思恨不得把整個產業鏈都給做了,讓其他人都轉行去搬磚。

除了文化的問題以外,還有一個現實的情況是上來就做DSP,實際上無事可做....

DMP的主要職能是數據管理和評估,問題來了,他木有數據來源....比如國內的秒針和友盟,應用嵌入他們的SDK以後可以監測到用戶使用應用的行為,但是監測不到用戶點擊廣告和與廣告的互動行為,為嘛?因為SSP沒跟他們合作不提供回調介面!!友盟統計到的廣告點擊之類的數值,竊以為是不準確的(友盟的朋友看到的話請答疑),要麼高了要麼低了。因此根本不可能實現精準的用戶分析。所以歸根結底,還得是看SSP能不能提供這些數據。

SSP(廣告平台和聚合平台實際上都是SSP,聚合可以叫SUPER-SSP,瞎起的名字...)的主要職能是收集零散流量,通過在應用內嵌入他們的廣告SDK實現廣告觸發位置的固定和請求、接收並展示廣告的功能。問題又來了,因為一些同行的流氓行為(明文收集用戶隱私並實名存儲在雲端,吸費等)以及行業上下游的不正當競爭(比如安軟無公開標準隨意把廣告SDK報毒,應用市場因為私立拒絕第三方SSP進場等)等原因,使得用戶對訪問隱私許可權警惕性極高,SSP壓根無法收集到足夠的用戶數據。

那既然DMP和SSP都無法盡責,為毛DSPAN就能做?真相只有一個!因為目前的現狀剛好符合DSPAN的定義,就是什麼都做,什麼都做不全做不好!拿自己的SSP收集到的殘缺數據,通過自己的DMP分析整理,再由自己的DSP平台競價購買,一切都和諧了!國內如易傳媒、力美、品友之流實際上都是做的DSPAN,看其分支機構的組成就知道了。要說目前國內誰做DSPAN做的最好的話.......我能說是騰訊么?-_-lll

以上提及的一切矛盾都還得等行業協會與各方勢力協調破冰。比如MMA或者廣告協會啥的~

最後提一下題主比較看好的多盟。題主在哪聽說的他們大肆招聘銷售?招的是哪個級別的銷售?如果是應屆畢業生或者跨行業人員一類的,其實業內大多數平台都在靜靜的招聘中,畢竟是「金九銀十」的季節。而且移動互聯網廣告行業銷售要求比較高,除了大多數銷售都具備的臉皮厚廢話多之外,對營銷、行業、產品、技術、未來趨勢相關知識都有要求。話又說回來,國內有比較好知識儲備的移動廣告銷售樂觀估計不超過300人,還被百十家平台瓜分了,他大肆去別的平台挖人么?多盟一向比較高調,軟文檢索數是其他平台的幾十上百倍,至於日流量比其他平台多多少嘛......不清楚!


1. 從趨勢上來講,大家都在談精準,但對於精準的理解和衡量往往有很多誤區。互聯網廣告相比傳統廣告,其優點是可以立即形成轉化,並且數據可追蹤,但這也同時是缺點,廣告主會因此過於關注短期的ROI。另外,數據追蹤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從廣告點擊到形成有效會話,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廣告主會發現付費流量與有效會話有很大的誤差,加上ROI不達預期,對於廣告的精準性容易產生疑惑。實際上,互聯網廣告需要像傳統廣告那樣看待,承擔的主要是品牌宣傳作用。從長期來講,品牌形象的提升有助於促進購買,並且可以提高產品單價。


2. 目前各DSP雖然在往精準的方向發展,但如果廣告主找DSP投廣告,他們都不會跟廣告主保證效果,只會反過來讓廣告主保證投入。DSP主要還是倚仗後面對接的資源,無論是到SSP還是到最終的媒體端,或者說比較佔優勢的已經不是純粹的DSP,而是DSPAN。廣告主得不到效果保證,只能寄希望於DSP對接的資源能夠帶來優質流量。但實際上,對於優質流量的衡量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如1所說。


3. 從廣告主需求的角度來說,在垂直平台上深耕是他們期望的趨勢,這也是2的一個延伸。


4. 互聯網廣告要確實做到廣告主所求的精準,可能需要解決的是一個閉環的問題。一方面要從媒體端拿到真實有效的用戶數據,另一方面要從廣告主端拿到真實有效的轉化數據,否則一切的大數據都缺乏學習方向。


1. 廣告行業的趨勢,可以對比下2011年IAB和2013年Luma partner的趨勢圖,整體來看,除了DSP更明確之外,數據模塊分工的細化,整體投放的精準化趨勢,yield optimize模塊轉型成SSP,都是亮點,這些都說明了互聯網廣告行業正在從買資源向買用戶轉化。

2. DSP的原理被大家已經講過很多遍,在此不做贅述,大多數DSP都是這麼做的,區別在於系統結構和演算法。

3. 你提到的幾家公司,代表了不同層次,從流量需求來看,目前流量需求比較大的第三方DSP有、wisemedia、mediav、ipinyou、zamplus、YOYI、BEHE、emar等等,你可以找一個有一定流量的媒體接一下谷歌的ADX看一看,就大概知道國內DSP的流量需求

其中wisemedia以遊戲客戶為主,mediav以京東和其他電商為主,品友偏品牌,這是三類典型的DSP,就是在某些垂直領域建立了一些優勢,可能是數據優勢,可能是客戶優勢,通過他們已有的資源和先發獲取了一定的競爭壁壘。

個人認為,DSP運營的垂直化是個必然的趨勢,作為顯示廣告中偏效果追求的DSP來說,在一類客戶里做深的數據成本、優化成本就比較高,因此全網優化的DSP相對比較困難。

4. 個人覺得不要只關注DSP,tradingdesk、retargeting乃至網盟類公司現在也在做精準,如果trading desk類公司能夠成功轉型,那麼其巨大的客戶優勢可能對行業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要關注下流量端,即媒體的SSP化或者private exchange化,即RTB售賣方式的提供,只有售賣方的支持足夠強力,在RTB流量池裡才會有足夠的流量競爭,進而提升RTB投放方式的ROI提升。


抽空看了一下,題主的問題應該是在13年,我現在回答這個問題的可能稍顯落後,比較今日頭條這種平台12年才創建,到現在這幾年才慢慢規模。

像做互聯網推廣行業的人應該會了解一些,前幾年還一直是SEM或者說傳統搜索引擎推廣的天下,在接連出了【莆田醫院】和【魏則西事件】後,傳統搜索引擎可以說已經慢慢的往下坡走了(個人見解,不了解那2個事件都可以自行百度)。另外不是說搜索引擎廣告不行了,因為現在互聯網的一個趨勢是PC向移動轉型,在搜搜引擎廣告里,移動端廣告的影響也是慢慢擴展。

從事相關競價行業的人應該會了解,之前從渠道劃分會把除了百度競價以外的劃為小渠道,比如360推廣,神馬,搜狗之類的。

再之後,信息流,DSP廣告的說法盛行起來,廣點通,今日頭條,UC,新浪扶翼什麼的慢慢進入傳統競價的視野里,這些渠道用過之後可能產生這樣的心裡。

ヾ(?`Д′?),我曹這個是什麼平台?我曹怎麼這麼多流量?我曹我怎麼更好的降低成本,我曹我曹我屮艸芔茻。

恩,廣點通,今日頭條什麼的就不放了,了解的人都會比較熟悉,這裡介紹一些小小渠道吧。

——————————我不是開戶的啊,不要找我要這些平台的資料,找他們的客服代理商他們很願意給你的,而且介紹的更詳細—————————————————————————————

如果不介意可以看一下我的簽名咧~_(:зゝ∠)_~

——————————————————————————————————————————————————————————————————————————————————————

有道詞典

有道雲筆記

每日英語聽力

百度魔圖

無線湖南/聽歌學英語/賺紅包

如意頭條

暴風影音

朗易英語

太平洋電腦

萬能鑰匙

懶人天氣/並讀新聞/智慧無錫/小米視頻

訊飛輸入法((⊙v⊙)輸入法都來賣廣告你能說什麼)

人人美劇

========================先這樣咯,其他有空再補充==========================

https://jq.qq.com/?_wv=1027k=48SKQa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感覺criteo的模式是未來的趨勢

買入cpm賣出cpc

如果技術不過關的廣告公司無法保證點擊率(耍賴自己造機器人的那是下三濫,有的搜索引擎sns就這麼干,具體是誰不說了)會賠錢被淘汰

光扯大數據沒用 還是得看ROI,轉化率

(這點商戶可以判斷媒體質量和無效點擊率以決定取捨)


樓上的大牛們都說了些現有廣告模式的發展與延伸,我就說說其他潛在的吧。

我們每每在談趨勢的時候實際上談的是未來的產業格局,我想除了現有廣告模式的延伸,其他異軍突起的力量定然不可忽略。我們先講一段歷史:

1609年定期報紙誕生到1925年電視出現花了316年,報紙被邊緣化;

1925年電視到1990年第一個網站出現花了65年,電視被邊緣化;

1990年到1998年google誕生只花了不到8年,google將所有網站收入囊中(後來眾所周知的是goolge在2013年廣告營收就超過美國所有紙媒的總和!);

現在,Facebook正在崛起.....

你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在廣告業,一定是存在模式更替迭代的,奧格威時代的廣告大師放到現在應該也是作用不大的。現在,投廣告的本質一定是精準地找用戶。所以我的看法是個人傳播在將來會改變現有廣告業的格局。

BAT統治太久了,他們是平台思維,且做不到與用戶的情感依附與精準觸達,這樣廣告的成本是很大的,所以為什麼自媒體廣告投放會崛起,這就是原因。現在主打傳播的薪客、微博易、享推、新榜等公司都在向那個方向發展,未來很有意思。


中互聯DSP的優勢

媒體資源量大

中互聯DSP對接了目前所有主流的adx和SSP,

涵蓋了主流的媒體資源,移動端日PV已經達到9億,預計年底可以達到13億。

廣告展現形式豐富

支持多種廣告尺寸,物料形式為圖片、文本、彈窗、Flash、視頻等

強大了位置信息挖掘能力

中互聯DSP通過對硬體終端的分析可以獲取用戶精準的歷史經緯度位置信息和實時經緯度位置信息,

並將這些位置信息作為用戶長居住地,可以把用戶定位在具體的某個街道、縣或區。

高頻快速競價的技術

中互聯擁有強大的RTB競價演算法團隊, 能在不同時間段對不同的媒體資源進行詢價,保證對ADX價格知情權,以取得合理的廣告曝光機會

效果出眾

通過挖掘WIFI的數據,可以很方便的挖掘潛在客戶,把老訪客找回,


2013年的老問題,發現今天還有人在回答。作為在這個行業工作3年的老人(講真,在我們這裡3年就算老員工了),來說說目前的情況。

DSP:已經過去輝煌的時刻了,廣告主前兩年的投放中基本都會找DSP,但最近感覺少了很多。為什麼呢? 首先DSP背後接入的資源質量下降,很多門戶媒體、視頻媒體都在做PDB/PD的模式,好資源留在自己家,賣更高的價錢;效果類客戶看不到轉化,自然就會放棄DSP,反而還有一些品牌類客戶在用,不過量不大;

DMP:市場上做DMP的公司越來越多,基本上每家DSP都有自己的DMP,或者可以接入其他家的DMP做判斷(如Talkingdata、AdMaster等)。但是哪家的資料庫更准呢?這個誰也說不好,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吧,當然也有水分在。可能公認度高的是BAT的DMP,但是他們三家不會對外開放數據;

移動端:移動為王這句話去年就開始提到,年初看了艾瑞的報告,說是全球的移動端流量已經和PC端持平,未來更是趕超的趨勢;而且去年火起來的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以及成熟起來的門戶新聞APP,搶了不少DSP上的流量,因為他們的MAU足夠大,並可以通過標籤投放廣告,以及有些媒體能夠接受廣告主的第一方人群包(IDFA、IMEI等設備ID),現在很多PC上的邊角資源都是打包和贈送賣出;

OTT:最後說下OTT,這部分的流量越來越大了,很多客戶都在諮詢OTT的投放和監測指標,來設定一些KPI以及效果評估。今年再觀望一下吧;

最後,覺得@ 劉澍 的第一點寫的很有意思,「互聯網廣告使這個圈子的人過於關注短期的ROI.....互聯網廣告需要像傳統廣告那樣看待,承擔的主要是品牌宣傳作用

對於大公司,市場/品牌部里肯定有2個team,分別注重品牌投放和效果投放,這個比重未來怎麼變化,我不太了解。但是小公司,為了能活過今年、活過明年,還是要注重ROI的。


巨頭DSP:BAT 網易 搜狐 新浪等巨頭都有自己的dsp,優勢在於巨頭各自的人群及媒體

獨立DSP:各家側重點不同,品牌看品友、電商看億瑪、本地大宗消費看重盟

歡迎關注個人專欄【可愛的互聯網代理商】,一起為互聯網代理商排憂解難


都得自己掏錢去嘗試,允許試錯,要不不會知道結果怎麼樣。

不管DSP也好,SEM也罷,和操作人的投入等都有很大關係,不同的人去執行,效果絕對不同。


由購買邊角料,轉為購買hero媒體hero廣告位,真正做到智能購買。別說我在做夢,只要有人去做,就有實現的可能。


這個行業 Marin software算是做的比較好的嗎?


拋開概念說白話,DSP這種廣告最近才在國內興起,在國外早就開始了。其實DSP就是手機上的競價排名系統。 用戶就像是在使用百度的競價排名,選擇時間、地域等條件競價出標,會有媒體主來自主去接或是系統分配到媒體主。

只是把線上的百度競價排名做到移動上,換個概念DSP。其實本質來說沒啥區別。

現在DSP在國內屬於起步階段,力美也好、多盟也好都是剛剛開始,只是他們長期做廣告和媒體主和廣告主聯繫起來更方便也便於發展新廣告業務。

如果樓主要做這個的話不要有過多的顧慮,暫時還有機會爭得一席之位。但是樓主得對這個行業很了解。

對於力美的號稱全球可以不用理會,力美的所謂的面向全球完全是去年將自己的積分牆SDK和bannerSDK翻譯外文後發給了國內開發者,國內的很多開發者都擁有海外版本發布到App Store,力美出了一個英文版的,然後讓國內的開發者拿國外的海外版本接廣告和投放廣告,要求使用美金。這就是海外用戶群體的真相。

推出DSP之後在憑藉已有的基礎在轉換一批用戶到DSP平台。給開發者點甜頭,很快就會有幾個打的媒體主加入。最後在搞幾個廣告。

DSP看起來很高大尚,其實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金量。

如果是DSP或是別的什麼廣告的話,那麼你要關注的更多應該是這家平台的 數據服務是否精準,是不是可以幫助到你,廣告的投放精準度如何是否真的實現了精準投放、廣告平台服務的穩定性,廣告庫存以及媒體的出庫量、廣告的結款是否OK、至於起的技術方面的東西有什麼可考慮呢,本來這種概念就那麼回事沒啥技術的含金量,而且平台和SDK都是人家做的,給你做售後服務那太小意思了,這都做不了還做毛的廣告平台。

所以樓主要重新關注幾個關鍵點。

補充一個,除了這些以外,樓主要關注一下廣告的體驗度。廣告體驗度一般的用戶是不關注的,其實這個是錯誤的,實驗證明廣告體驗佳的廣告 出庫量要比一般的廣告出庫量高出16%。


推薦閱讀:

你用過最優秀的互聯網產品是什麼?為什麼?
怎樣脫離對產品UI、交互、功能層面的分析,而從更大的的格局去看待產品?
產品分析和競品分析相同嗎?
做產品的也要懂技術,產品經理要從哪裡入門學習代碼?
互聯網編輯類職位每天的主要工作內容是什麼?

TAG:產品經理 | 互聯網廣告 | 移動互聯網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