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題是怎麼設計的?

那個神一樣的心理測式題是怎麼設計的呢?為什麼問一些吃水果,愛動物,喜歡在水邊還是海邊的房子,就是測出一個人的心理呢?那些層層遞進式的問題,是出於怎樣的一種思考模式下得出的呢?這裡面是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還是心理大師的靈感偶得呢?謝謝,跪求大神指教!

--------

原題主的問題有點讓人尷尬,我來reask一遍,比如明尼蘇達這樣的測試卷是如何設計的呢,結果的統計又是使用什麼方法呢?比如結果中的男性女性化可以精確到數值,這類定量參數是如何計算的?


你看到的「心理測試」在心理學研究者看來都是沒有經過標準化的,信度和效度都低。用以作心理學研究,或者輔助臨床診斷的心理測驗都要經過一個很長時間的過程、標準化的流程設計出來

  一般而言,一份心理測試量表(其實我這裡講的更多是自評的、李克特量表)的設計過程如下:

  1. 提出構念:也就是你想測什麼東東
  2. 分解構念:把1個很大的概念分解成若干較小的概念
  3. 資料收集:有多種方法。可以是查字典,也可以是針對量表目標人群的訪談,等等等等。圍繞原始概念和分解出的小概念進行資料收集,了解和這個概念相關的更多更多信息
  4. 題目編寫:根據上一步收集到的資料編寫量表條目,產生原始版量表
  5. 第一次派發/修訂:派發給大量的目標人群做原始版量表(通常還有其他相關的一些問卷,用來測效度),回收後通過一系列統計方法看這份量表的信度(維基百科:信度)和效度(維基百科:效度),也就是這份設計出來的量表究竟是不是測量了最開始提出的原始概念。一般這時會對量表進行修改,得出修訂版問卷
  6. 第二次派發:派發給大量的目標人群做修訂版問卷,再通過統計方法看信效度
  7. 量表定稿:如果第二次派發之後沒有大問題,一份新的量表一般可以在這裡定稿

例如那份恐怖的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維基百科)的開發過程如下:

  (概念就是心理障礙)查閱大量病史、早期出版的個別量表及醫生筆記,在此基礎上編寫出了550個初始條目,然後分別給在精神科醫院住院的各類心理障礙患者、精神病人,還有社區里的「正常」人填寫,然後通過統計得出前者和後者在哪些條目中的得分是有顯著差異的,這些題目就被保留到相應的心理障礙分量表裡,形成量表

  這是沒設計過量表的心理學本科生能回答的程度了..

補充:

  我不知道投射測驗(投射測驗_百度百科)是怎麼設計出來的..這也是心理測驗的一種,雖然在實證領域被鄙視,但這的確是心理測驗的一種


看到這種對心理學誤讀的題就整個人都精神了。

首先,題主提到的什麼吃水果愛動物之類的所謂「心理測試」跟心理學上的心理測量沒有半毛錢關係。其編製是完全不規範的,根本談不上任何的信度和效度。

什麼是心理測量?就是依據心理學原理,使用量表,對心理活動特徵進行定量描述的過程。

那什麼是心理測驗呢?實質上就是對行為樣本的客觀的和標準化的測量。

那編製的基本程序又是怎樣的呢?其實@憶記 已經說到了關於自評測驗的編製,但我還是啰嗦一下吧。

1、確定測驗目的:明確測量對象(是個體呢還是團體呢,是什麼樣的個體和團體呢);確定測量目標(測的是何種心理特質);明確測量用途(用於心理診斷呢,還是選撥人才呢)。

2、制定編題計劃:也就是編製測驗的總體構思,測驗內容有哪些?分別占什麼樣的百分比?

3、編輯測驗項目:首先要收集資料,其次要確認項目形式是文字式的還是操作式的,最後再具體編寫測驗。

4、預測與項目分析:預測即一個小樣本的施測,項目分析包括對結果的統計分析,確定區分度及難度。

5、合成測驗:即把經過預測是有價值的題目合成為一個測驗。其中,項目的選擇和編排都是有要求的,並且需要編製一個複本。

6、測驗的標準化:包括內容的標準化,施測過程的標準化,評分的標準化,分數解釋的標準化。

7、鑒定測驗:信度和效度怎麼樣啊,常模的情況怎麼樣啊等等。

8、編寫測驗說明書:這一點也很重要,否則信度和效度會受到影響的。

那一個心理測驗在編製成功之後,是否就是像市面上所謂的「心理測試」那樣,是可以隨意使用的呢?顯然不是。因為很多心理測驗是操作式的,而並非文字測驗,就好比投射測驗中的羅夏墨跡測驗。所以呢,很多心理測試並非被試單獨完成的,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主試的專業水平以及主觀判斷

(這就是投射測驗被鄙視的原因啊,主試的主觀判斷啊!)。其次,就算是文字測驗,為了保證測驗的標準化,主試也必須經過培訓,力求不對被試產生任何的暗示以及影響。心理測驗對環境的要求也很高,為了避免環境的不同對測驗的結果產生影響,環境的各種物理條件也是經過統一布置的,測試的時間也是統一的(同一套測驗,上午和下午的測試結果往往是不同的)。

所以說,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心理測驗其實是很少的,而且大多是自評測驗。不過呢,其實各種考試也是心理測驗喲,心理學上稱之為成就測驗。遙想一下高考命題組的老師們是多麼苦逼的殫精竭慮,大概就知道編製一份心理測試是多麼困難啦。

而且心理學真的沒有那麼神棍的,是測不出老公會不會出軌啊之類的問題的,單憑你喜歡什麼動物什麼水果什麼房子也是不能窺及一個人的心理面貌的。

那為蝦米有些心理測驗感覺真的好准哦!這個原理跟為蝦米很多星座分析也好準是一樣的。答案模稜兩可,甚至有些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比如什麼善良勇敢啊,難道還有人會願意覺得或承認自己惡毒又怯懦?)所以呢,這些所謂心理測試永遠都有市場的原因就是,大多數人太容易受到暗示了。而且人都有證實傾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測試(或星座分析)說你怎麼怎麼樣,你相信了,於是會做出一些事情或者改變自己的行為來使其符合測試結果,久而久之,測試結果在你心裡就越來越准了。證實傾向有很多體現的,比如一個老師罵自己的學生「你怎麼那麼笨!什麼都學不會!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那麼這個學生很可能就真的會顯得越來越笨,本來會做的題也不會做了。


看到題目,興緻勃勃的點了進來,結果看到題目描述,一口老血噴在了屏幕上……


來來來,吃我一記超准測試!!不準不收錢!!

你在沙漠中行走,出現一個小木屋,推門進去發現桌上放著各種水和飲料,你會選擇哪個??

A、可樂

B、橙汁

C、牛奶

D、礦泉水

解析如下:

A、你喜歡喝可樂

B、你喜歡喝橙汁

C、你喜歡喝牛奶

D、你喜歡喝水

這種回答會不會被揍啊!!


那些心理測試都是遊戲而已,可以理解為每個意象,即你所說的大海、房子…都是特定人格特質、認知模式、行為方式的投射,編者通過在題目中預設以上所說的特質、模式、方式等,來收集答題者的選擇,最後就有了ABCDEFG種答案。

具體心理測試的編製可參閱各版本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心理測量學》教科書。讀過之後會發現心理測量工具的製作很有難度,製作一個好的量表,包括量表編寫及其信效度檢驗,這一整個過程都可作為博士階段的主要研究,很多博士論文即是一個量表的編製。

而且?( ????? )),心理學專業測驗,體驗感並不那麼有趣哈哈哈… 除了箱庭實驗、羅夏墨跡測試之類的測驗,文字類測驗條目很多很瑣碎。

大概情況就是這樣


知乎處答貼給你了。

本來還想興緻勃勃的用的專業知識回答下問題。

詳細描述嗨到我了。。

您那是叫心理測量??

心理學老師是被你氣死的


「吃水果,愛動物…」5塊錢一本的路邊攤雜誌里的測試叫「休閑一刻」吧!這真的不是心理學測試啊!

標準化!信效度!等等…心理學的量表和測試十分的複雜,如果真的想了解,可以看《心理測量》這樣子的書。

當然肥腸的枯燥,並一定不符合你的想像。

也說不定就打開心理學大門了呢!


難道不是一鍵生成?


巴納姆效應。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百度百科辛勤搬運工)

就如同哈哈哈哈哈哈問你出生日期就能知道你所有人生的星座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去看測試ABCDE…每種描述就會覺得在說你。 好准哦!


我一直好奇選拔飛行學員(空軍~民航)的心理測試,心理選拔項目都是哪些人設計的!!!


點進來一看您的問題,我也是為之絕倒。

在下學這個都要被玩哭了,

你認為心理測量會是你描述的這種嗎?


我覺得有些題目看了就知道選這個答案會讓我往哪個方向偏。。


大部分的題設計都十分粗糙 如果你把各題的跳轉做成狀態機 你會發現最後幾題的權重極高 近似alpha濾波的效果 前邊的題無所謂怎麼回答 那麼問題來了 兩道題就能推測你的性格 你信嗎


我一直以為這些所謂的心理測試都是隨機生成的,事實上有很多就是

打著心理學的旗號忽悠讀者娛樂大眾

看結果描述好像很多都和自己符合其實別的答案也有很多符合

真正的心理測量是經過嚴謹的編製、預測驗修改過程的,但是就連這些測試題都不能保證測量結果的可靠性,更不用說那些毫無依據的測試


我是一個心理測試網站的擁有者,我的網站是 路口心理測試☆專業的心理測試平台!,我添加過很多測試題的。

我認為有些心理測試是科學的,比如這個: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這個是非常專業的測試。

有些測試純粹是趣味性的,比如這個:你是一個快樂的人嗎。

卡特十六人格測試,你可以百度一下就知道它怎麼來的了。

對於你是一個快樂的人嗎,這種趣味性測試,我對它的理解是,它來自於歸納與比較。假設1000個人同時做了卡特爾16人格測試,也做了你是一個快樂的人嗎,這個測試。

那麼通過結果對比,利用卡特16人格測試作為樣板,就能製作出你是一個快樂的人嗎的結果,同時去除不必要的問題。

並不是某個問題說明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是很多相似的人,對同一種情境的選擇是相似的。


我覺得都是針對特定的情況,特定的人作出的,各不相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記憶碎片里保險公司對那個失憶男做的一個測試就很有效:放一些形狀各異的東西在桌面,其中一個帶電,讓他一個個地拿起來,拿到帶電的那個,就會觸電。這樣每隔一段時間測一次,看他每次拿那個帶電的東西的時候的動作表情等,去判斷他是真失憶還是假裝失憶騙保險的。


推薦閱讀:

有誰做過這個親密關係實驗,結果如何?
為什麼上了初三,感覺人活著沒有意思?

TAG:心理學 | 心理 | 心理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