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精準投放使得用戶感到隱私受侵,如何平衡兩者?
精準營銷基於大數據
大數據=全部樣本在互聯網時代,隱私是個偽命題啊。
基於題主的問題本來也是讓用戶「感覺」不受侵犯,感覺而已。舉例來說,每次我在哪個商城搜了什麼玩意兒的,一回頭百度任何玩意兒,網頁的banner就都是那貨的廣告了。
包括備受大家詬病的微博和淘寶的合作,都是這樣----以讓用戶不舒服的方式來精準營銷了。換個方式來說,亞馬遜的個性推薦乾的也是這麼一件事兒,蝦米音樂豆瓣FM的猜你喜歡也是這活兒,大家反倒津津樂道了。其實問題在於營銷的語境----你的推薦和我的需要在一個節奏里,你是精準營銷,是大數據,是消費者的貼心小棉襖;你的推薦和我的需要不在一個次元里的話,你就是侵犯隱私是奸商。
話說直了,就是我想買一包姨媽巾的時候你湊上來說姐們你還需要一紙巾啊,我會覺得艾馬真是!!! 可如果你非湊上來說朋友買支冰棍吧,就別怪我甩你一記白眼了。先貼出自己觀點:
你應該主動放棄自己的隱私,就像病人對醫生坦誠,懺悔者對神父坦露那樣,這樣你的體驗才能最佳。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互聯網時代數據和隱私是一對死冤家。隱私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要。------------------分割線----------------------首先我們來看精準廣告是什麼東西。依託於搜索引擎龐大的網民行為資料庫,對網民幾乎所有上網行為進行個性化的深度分析,按廣告主需求鎖定目標受眾,進行一對一傳播,提供多通道投放,按照效果付費。——定義參考互聯網。實現機理:用戶PC中一種叫cookie的文件(一種記錄用戶上網信息的文件,它記錄了你的用戶ID,密碼、瀏覽過的網頁、停留的時間等信息,用於用戶身份的辨別)可以實現跟蹤分析,Agency利用特徵關鍵詞對用戶進行分類,同時與廣告主產品的特徵進行關聯,匹配和排序。
我還是覺得有必要說一說我認為廣告最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saving time,你沒有看錯。在你準備作出購物決策前,消費者大體是這兩類人:一類是傾向於不知道知道自己需求的(是買洗衣粉還是洗衣液呢?),這時候你恰好看過「立白洗衣液,洗護合一」的廣告,這個時候你就不會像一個化劑師一樣分析兩類產品的成分,得出誰能較好的保護衣物。第二類是傾向於知道自己需求的(你決定了買洗衣液但是不知道買藍月亮還是紅太陽),呵呵你搜索了一下自己欠發達的大腦,我聽過藍月亮的廣告,那是一種看起來很big的廣告,做出來的東西應該不錯吧,so你選擇了藍月亮,而不會像一名工藝師一樣,分析藍月亮和紅太陽灌裝線工藝流程,原料配比,上流供應鏈等才發現MD這兩個牌子都是一條線出來的貨,外包裝不同而已,最後選擇了賣的便宜的紅太陽。在整個過程中,如果就那樣簡單粗暴順應廣告的呼喊,忘記思考,簡化購物流程,肯定節省相當一部分時間,這些時間豈不又可以多勾搭一個妹紙。這就是廣告的作用,弱化一切購物前的決策思考,簡化一切購物流程。
而精準廣告就是這樣一種廣告,極大的節省你花在購物前獲取,篩選,甄別,核實信息的時間,讓你有更多時間干其他。
Agency需要為你做消費者立體畫像。互聯網公司通常講的人群定向並不單單包括人口的自然屬性(demographic),還包括人群興趣(interest)、人群行為(behavior)、購物行為(purchasing)。自然屬性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地域、婚姻狀況、家庭狀況(是否有小孩,小孩年齡等)、收入(個人收入、家庭收入)、行業、職業等信息。單純通過互聯網瀏覽行為並不能分析到如此全面且準確的信息,目前還主要以找到真實的樣本進行建模分析為主。(土話講如果看起來是一隻狗,走起來也是一隻狗,吃的東西都像一隻狗,那麼你就是一種狗)
現在大部分人的隱私觀念還簡單地停留在人的自然屬性這一層。其實後面的人群興趣,行為,購物才更是隱私。就好比我知道你是一位男性,但沒有知道你愛好男性更隱私,也沒有你到底喜歡who更隱私,更沒有知道你用岡本小號來的隱私。
我們先來看一看在工業社會你的隱私是如何被暴露的。還記得花生和卷福第一次見面么?在卷福的眼裡花生就像一個少女,沒有V" secret,沒有顏色。
來看一看原文:
「咱們初次會面時,我就對你說過,你是從阿富汗來的,你當時好象還很驚訝哩。」
「沒問題,一定有人告訴過你。」「沒有那回事。我當時一看就知道你是從阿富汗來的。由於長久以來的習慣,一系列的思索飛也似地掠過我的腦際,因此在我得出結論時,竟未覺察得出結論所經的步驟。但是,這中間是有著一定的步驟的。在你這件事上,我的推理過程是這樣的:『這一位先生,具有醫務工作者的風度,但卻是一副軍人氣概。那麼,顯見他是個軍醫。他是剛從熱帶回來,因為他臉色黝黑,但是,從他手腕的皮膚黑白分明看來,這並不是他原來的膚色。他面容憔悴,這就清楚地說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歷盡了艱苦。他左臂受過傷,現在動作品來還有些僵硬不便。試問,一個英國的軍醫在熱帶地方歷盡艱苦,並且臂部負過傷,這能在什麼地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這一連串的思想,歷時不到一秒鐘,因此我便脫口說出你是從阿富汗來的,你當時還感到驚訝哩。」 ——摘自《福爾摩斯血字的研究》
卷福用自己極強的觀察能力,用三維框架鎖定了花生的身份。而在信息時代,你的行為數據是海量的,可以從N多角度對你審視。你的App會留下位置信息,賬號會泄漏你的身份ID,每一次搜索都預示下一次行為,當然還有購物的消費數據等,當把這些信息交叉起來,發現你當前一段時間的行為與某類特定人(已經是確認過的數據)行為相關,那麼別人就可以大膽推薦之前某類特定人產生消費的商品的相關廣告。
--------------6月4日9點繼續--------------------好了,當我們大體知道精準廣告是如何來的,以及廣告對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我們就繼續討論,當你享受信息互聯給你帶來幸福的時候,你的隱私都去哪兒了?
首先,你自己出賣了自己的隱私。各種APP在安裝的時候就已經提醒過你App會調用你的位置信息,通話記錄等,來一張截圖看看。
這是你自己同意了的,否則就安裝不上。當然還有其他各種途徑收集你的行為。第二,你會主動參與這場運用數據(包括你的「隱私」)分析帶來商業變革(廣告只是一部分)的革命,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作Big Data。
來看看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企業通過收集你的行為數據然後對產品進行針對性的改良或提供更優質服務以更好地服務於你,你何樂而不為呢,乖乖交出你的數據,這之間可能只需要衡量收益和隱私成本或者隱私泄漏給你帶來潛在損失,孰輕孰重。目前的技術還有待提高,收益和隱私侵犯不成比例。比如經常在淘寶買了某商品接下來的一星期各種網頁就會有相同商品的推廣鏈接,我覺得它還是很笨的,推薦一些相關產品也好些。目前的問題就是精準廣告不夠精準,因此目前強調隱私保護私以為還是很有必要的。華為內部關於大數據的一篇好文 : 經理人分享(這個就夠high了)
另外當我知道你的Big secret,你知道我的隱私,在信息交流上我們就是平等的了,就不用擔心誰能把誰怎樣了。
如果你還是沒有安全感,那麼請卸載app,扔掉電腦。你的隱私就你知道,你說呢?1、這本身就是樁買賣,用自己的部分信息獲取更個性化的廣告服務。理想狀態下,精準廣告應該向你推送最讓你感興趣的廣告,你需要什麼的時候推送給你什麼,這本是一種服務,總比千篇一律的給大家推送腦白金好,不要小看收益。2、精準投放並沒有侵犯用戶隱私,只是對用戶「隱私」(大數據)信息的一種應用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我在你不知不覺中偷了你的手機,然後還給你,這時候套用問題的邏輯就是「還你手機讓你意識到有人偷了你的東西」,但問題不發生在「還手機」,而是「偷手機」,同樣,精準投放只是對你個人信息的一種應用,在你之前你的信息已然丟失了。即可以不給你精準投放,但並不會挽回你的信息,即我可以不還你手機(這樣你比較難意識到自己手機丟了,也就不會苦惱),但這樣並不能改變你丟東西的事實。其實這樣想想,用戶信息已然暴露,還不如讓別人利用已暴露的信息給你提供些服務。
3、看淡一點,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本身已沒什麼隱私
隱私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比如很久以前原始人都赤身裸體並沒有覺得害羞,現在再這樣大家就會覺得不好意思;再比封建時代婦女露個大白胳膊就不得了了,而現在看看大街上就知道。所以隱私本身就沒什麼,當然一些極其私密的信息大家總會比較在意,但個人感覺精準廣告總不會涉及這些。這裡也要說到用戶隱私信息的泄露並不是互聯網通過什麼卑鄙的手段直接獲取你不想泄露隱私信息,而是通過海量沒那麼隱私的信息(你不太care的)交叉復現你的信息特徵。4、有些過慮了,個人認為不是精準投放過分了,而是還遠遠不夠剛在淘寶上買完手機,看視頻網站電影還給我推手機廣告,這不是赤果果的炫耀知道我買手機了么...一來過於簡單露骨,二來還不是我想要這種東西,關鍵是看場景。比如你在淘寶搜了某個東西,但沒發現合適的。第二天,你又去搜了,發現旁邊推薦了幾款相當不錯的款式,你就會覺得,這狗日的真貼心。但如果是,你在淘寶搜了某個東西,你打開任何一個頁面,都是這個東西的推薦,你就會很煩。第一,這不是購物的場景,這東西會干擾我的注意力。第二,很多東西,也不適宜在這種地方展示,同事看了會怎麼想?後者,就是一種基於狗屁大數據的惡性營銷,就好比你在跟老婆開心,結果一個電話過來,問,先生,你想投資買房嗎,嚴重干擾了我們的生活節奏。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場景。某種非該場景的東西進入這個場景,就是對我們生活感受的破壞。很多關愛員工的公司,下班後就不允許打擾員工,就是尊重員工的生活場景,不讓工作上的東西介入員工的生活場景。大數據這東西如果再這麼下去,遲早被滅。
打個比方,這就彷彿一群暗戀者,不知數量不知善惡,以為你服務的名義潛伏著。我在明,你在暗,你在黑暗中偷窺著我。我卻不知道你的存在,也不知都偷窺到了什麼?我也沒有選擇權去拒絕你。所以,大膽站出來讓我知道你,告訴我你了解了什麼,讓我有拒絕的權利。你尊重我,真誠坦然表現,這樣我才會對你有更多好感。
真不知道那些鼓吹放棄隱私的人心裡咋想的,你們讓那些在淘寶網上購買乳頭夾,假陽具,前列康的人情何以堪。每次同事從你身後走過你都得擋屏幕關網頁,這廣告服務真**貼心啊!
如果用戶覺得隱私比你的推薦還重要,只能說明你的推薦還不夠精準。 比如我在淘寶買了一盆花,結果以後看網頁的時候總給推送花卉盆栽的廣告----我都已經買了好不好,難道你不知道嗎?你不覺得你自以為精準的演算法有問題嗎?
在中國不需要平衡,在國外需要 提示cookie 並告知網站會收集你的用戶數據
機緣巧合,曾就類似的問題問過奇虎360副總裁譚曉生先生:
Q:360已經掌握了諸多用戶信息,且基於這些用戶數據確實做了很多研究。這讓消費者感覺自身是被觀察的,是透明的,那如何讓消費者相信自身是被保護的呢?A:有兩方面:用經濟學規律描述,被消費者起訴所帶來的損失,一般來說都大於一定程度的保護這些數據的成本,公司一般不會因小失大;另一方面,誠如 @Mechaos所說,這是一種契約,消費者在享受便捷福利的同時,是需要承擔個人信息可能被獲取的風險的,通常在軟體/應用安裝之初,發布者就已經告知相關事項,現實的是,我們有幾個人好好讀了呢?
大多情況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已被獲取並加以利用,那就happy的活下去。
察覺到了,但為了享受相關服務,那還是淡定的的接受吧。反感個人信息泄露並打算武裝起來,那,還是放棄享受服務吧,干不過他們的。最後,補充一點,在大數據時代,無論是國際環境還是我們的當前現狀,關於隱私這方面的政策還不明確,這讓大家都很搖擺。
未來,期待能有相對寬鬆的選擇餘地。給用戶一個選擇和掌控的感覺。可以讓用戶在特定的界面添加幾個關鍵詞,並且定期提醒用戶更新。至於你投放廣告的時候參不參考又是另一個問題,關鍵是讓用戶有一種自己主動自願提供過信息的幻覺。
跑大數據去匹配精準營銷,已經不可避免的觸發用戶隱私了
可能只有減輕這種侵犯感,而不能完全的避免舉個栗子
像在刷淘寶的時候,看到推薦,即使知道他大概從你搜索記錄、訂單記錄等數據里幫你匹配出來的寶貝,但並沒有反感,反而會覺得哇,我剛怎麼找不到
如果是在qq和朋友聊了幾句搬家甲醛空氣凈化器,突然聊天窗口就顯示出除甲醛廣告,這是超反感,qq監控我對話大概區別就在能不能抓住用戶當下真正的需求,在淘寶中,用戶就是要購買,這時推精準營銷產品是有效的。但是在qq中,用戶也許只是聊隔壁張三家,完全不是要買產品,這時就有點反效果
怎麼抓住用戶的真實需求?(好像知道這本葵花寶典。。)廣告精準投放給我帶來的最大的不是隱私侵犯,而是智商上的侮辱
我在JD買了筆記本電腦,然後各個網站上的廣告開始給我推送關於筆記本電腦的廣告,可是我已經買了
我迫不及待的向告訴它們我已經買了不要再給我投放這種類似的廣告
尷尬的是沒有途徑.
隨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量的筆記本電腦廣告轟炸著我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我買了一雙鞋
然後就是鞋的廣告
感覺被侮辱
目前的廣告業能達到精準投放的最好平台是互聯網,更具體的來說是以社交媒體為主導的互聯網。用戶在社交平台上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或娛樂或經濟等等)而主動公布自己的個人信息,而大部分的社交平台也是基於這些信息提供服務建立社交網路。但是互聯網運營需要資金支持,大部分資金又來源於廣告費用,越有廣告效果的平台自然越受廣告商青睞。毫無疑問,那些用戶基數越大的平台會有越密集、分類越詳細的用戶社交網路,這些幫助廣告商更快速準確的確定 target audience,也更好展開相應活動,最後的效果自然也最好。
如此一來,這樣便形成一個循環鏈條:用戶&>用戶信息(所謂的隱私)&>廣告精準投放&>廣告效益&> 社交網路收益&>提供服務&>用戶… 在這個循環鏈條中,用戶其實是自願提供個人信息的,但是一個循環結束後、當用戶發現該平台利用自己的信息去發布針對自己的廣告就有可能感到不爽,心想:我靠我用你的東西給你增加流量,你特么還利用我的個人信息賺錢!臭不要臉!說白了,用戶其實是這個鏈條中最「臭不要臉的」(筆者並無惡意):明明自己為了享受更多好處或服務主動提供個人信息,卻不願承擔最後被動接受廣告的結果,更沒有想過支持社交平台運營或者各項服務的資金來自這些廣告(當然用戶覺得這與自己無關)。
話分兩頭,有的平台也確實夠作,濫放廣告,沒有過濾機制,只看眼前收益,濫放廣告,嚴重影響用戶體驗,結果導致循環鏈條漸漸惡性循環,用戶減少、廣告商撤隊、收益減少、古德拜拜。
因此,真正能平衡這個狀況的思路就是讓這條循環鏈條變成良性循環,我認為有兩條:
1、引導用戶,改變用戶「臭不要臉」的思維模式。這主要還在於投放平台自己不斷完善相關服務,提高服務質量。注重用戶體驗,總之要暗示消費者: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們爽呀!2、嚴格控制廣告,確保優質廣告,妥善布局廣告版面(又要涉及用戶體驗了)。讓消費者覺得精準投放的廣告也能為自己帶來方便,將所謂的侵犯隱私變為定製式服務的體驗,效果自然不同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一體化,隱私?幹嘛的?吃的?
兩種方法能保護你的隱私:
- 下載瀏覽器插件:Adblock Plus 廣告過濾器
- 遇到不同類型的廣告都去點擊,這樣廣告投放系統就琢磨不出來你的特徵,等同於無特徵可分析,在另一個角度保護了你的隱私。
給消費者提供足夠的利益,讓他們覺得雖然隱私被侵犯了,但換來的東西比隱私要更好。比如微信雖然也侵犯你隱私了,但你就怒而不用了么?
推薦閱讀:
※心理學經典實驗米爾格倫實驗和斯坦福監獄實驗在心理學圈究竟有多大影響力?是否已經可以證明人性本惡了呢?
※怎麼定義抽象?
※如何看待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
※為什麼人經常會被音樂感動落淚,卻很少會看一幅畫感動到哭?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邊界感的人,讓別知道自己是有邊界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