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SCI期刊的影響因子總引用數是使用web of science 資料庫的數還是使用Web of Knowledge「所有資料庫」的數?
蟹妖。
這個是本行了…
樓主的題目略易產生歧義、歧讀。
我個人的理解是: SCI計算期刊影響因子的總引用數從哪家取數? 不知當否。(因為影響因子的計算,除了SCI之外還有很多家都有各自的計算方法,即便我是SCI期刊,也會有很多種影響因子。今年國內由清華同方在上月底舉行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會議,也提出了更好更合理的計算方法,例如符合影響因子等。)
自然科學期刊的答案是Web of Knowledge。
Web of Knowledge全名應該是ISI Web of Knowledge,即隸屬於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
Web of Science則是美國Thomson Scientific的產品,其中包括了三大引文資料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簡稱SSCI)和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簡稱AHCI)。 由於後兩者都不是自然科學的引文資料庫,所以實際上自然科學的引文資料庫,Web of Science是小於Web of Knowledge的。主要是因為在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上,還可以跨庫檢索ISI proceedings、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BIOSIS Previews、CAB Abstracts、INSPEC以及外部信息資源。而涵蓋範圍里最重要的,是ISI獨享,Thomson Scientific沒有的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國際科技會議錄索引,簡稱 ISTP )。附:
SCI影響因子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計算公式如下: IF(k) = ((nk-1)+(nk-2))/((Nk-1)+(Nk-2)) 解析:k 為某年, Nk-1+Nk-2 為該刊在前一兩年發表的論文數量, nk-1 和nk-2 該刊在 k 年的被引用數量。以計算2011年if 為例:
if 2011= (該雜誌2010被引次數 + 該雜誌2009被引次數)/(該雜誌2010文章數量 + 該雜誌2009文章數量)怎麼把我的問題改了?(希望管理員在修改之前先稍微了解一下相關專業知識,這樣很容易鬧出笑話。) (剛用知乎,還不怎麼入道。)
我原先的問題不是有歧義,而是似乎太小眾。
雖說回答的沒有錯誤,但明顯是答非所問了。
Web of Science是Web of Knowledge其中一個資料庫(也可以說是核心資料庫)。
資料庫成員詳細如下:
Web of Science:訪問世界領先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領域的權威學術文獻資料庫;研究和分析國際會議、專題討論會、研討會、座談會、研習會和代表會議的會議文集。Current Contents Connect:包含世界一流學術性期刊和圖書的完整目錄和題錄信息,以及經過評估的相關網站和文獻。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來自 Derwent World Patent Index? 的增值專利信息和來自 Patents Citation Index? 的專利引文信息。BIOSIS Previews: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研究工具,內容涵蓋臨床前和實驗室研究、儀器和方法、動物學研究等。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為1200 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科學與工程核心期刊中的文獻提供題錄信息與引文。
MEDLINE:美國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的主要生命科學資料庫。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評價工具提供了一套客觀、系統的方法,對全球頂尖的學術期刊進行嚴格評價。 (PS:這也是所謂的SCI影響因子數據)。
我原來的意思是SCI計算的數據是取自Web of Knowledge的「所有資料庫」,還是只去「Web of Science」的數據。這兩者數據差別是很大的。
就簡單說道到這裡吧,我也用一上午的時間做了一些數據分析,希望Thomson Reuters的人也上知乎,而且恰巧能看到這個問題。具體期刊的演算法確實是不盡相同,你可以參考具體雜誌自己給出的IF。
不過就我們研究組內自己統計論文引用頻次的話,一般是直接利用 web of science 的引文檢索功能,去掉自引後得到的那個引用次數就是了。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