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AT等一線公司呆了三年的程序員們會有怎麼樣的未來?


謝邀~ 既然你真誠求問,我們來真誠回答。

其實我們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為了能夠更好地回答題主問題描述里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去深度採訪了 3 位在 BAT 工作 3+ 年的程序員們,看看他們的現狀如何。

採訪後,我們梳理了三個程序員的發展之路,將從以下三個角度來回答題主的提問:

  1. 離開 BAT:不破不立
  2. 離開 BAT 之後去哪?
  3. 離開 BAT 之後發展的如何?

這個回答較長,約5000字,可能會花費大家8-10分鐘。


離開BAT:不破不立

  • 離開理由一:部門邊緣 與主業發展脫節

「與其說我坐上了 BAT 的豪華游輪,倒不如說我是坐上了貼著 BAT 牌子的小漁船。」方星這樣回顧他在 BAT 的工作經歷。

2011 年北郵碩士畢業的方星,校招季首先拿到了某 BAT 的 offer,薪資崗位都十分符合方星的預期,公司甚至還給出了額外的抽籤落戶北京的機會。這些「美好」,讓方星開始暢想自己未來的生活。

但讓方星萬萬沒想到的是,現實的打擊來的這麼快且直接,先是 50% 概率的抽籤落戶沒有抽到,直接和北京戶口暫時說了再見。再是工作上方星發現自己被「坑」了。

雖然給 offer 時,標明了崗位,以及大概的工作內容,但是作為應屆進入 BAT 的方星並不知道自己進入了 BAT 邊緣部門。他進入的部門,主要負責公司內部 OA 系統建設工作。方星越工作越感覺自己是「一座孤島」。方星的組裡加上 leader 總共不超過 5 個人,大家相互之間也不怎麼交流,各自負責各自的工作。

除了業務邊緣外,方星所希望的:能夠感受公司的技術氛圍,搭建自己人脈的想法也隨著業務部門邊緣直接破滅。他和主業的溝通僅限,「我的賬號怎麼又登錄不上了」、「給 XXX 開個許可權」,方星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像是一個IT管理員,「就差找我修電腦了」他自嘲道。

對於剛剛畢業的方星而言,進入一個沒有被公司提出市場化要求,或者進一步的發展需求的部門,打擊是顯而易見的。根據 100offer 觀察,進入 BAT 的邊緣部門,最後導致離職,也是很多應屆生進入 BAT 之後比較常見的離職因素之一。應屆畢業生面對大類招聘時候,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業務部門,但由於嚮往 BAT 的光環,還是選擇「賭一把」。那些進入邊緣部門的應屆生往往很快就發現和自己預期所想差距太大,最終選擇了離職。

合同期滿後,方星順勢選擇了離開BAT。

  • 離開理由二:受限業務 晉陞遭遇瓶頸

2013 年碩士畢業的石浩宇,是一個對演算法有點想法的演算法工程師,剛畢業的時候加入了國字型大小的某研究院,「和市場有點脫軌」、「清閑」、「上升空間窄」,這些缺點逐漸消耗著石浩宇的工作熱情。雖然研究院幫忙解決了落戶問題,但是工作一年之後,石浩宇還是選擇了違約離開。

石浩宇在研究院中自我積累下來的技術基礎幫助他順利通過 BAT 的面試。這家 BAT 公司開出了優厚的待遇和符合石浩宇期待的演算法崗位。雖然評級只給了 P5(參考阿里標準),但想著未來的發展趨勢和自己的職業目標,沒有太多的猶豫,石浩宇隻身南下,以演算法工程師身份進入某 BAT 公司中的一個重要業務部門。

「蜜月期很快就過去了」,石浩宇提到以前的工作,有些無奈。石浩宇和他的同事們的工作時間不斷被會議、運營和產品同事分割,「我們煩不勝煩,給運營的團隊開發了一整套小工具,即使這樣,也無法阻止他們事無巨細的反饋和詢問」。

雖然是演算法工程師進入公司,但是並沒有很多空間給石浩宇做模型的探索、實驗,「甚至會有點懷才不遇的感覺。這不是說沒有遇到好的老闆,而是老闆也有業績壓力」石浩宇如此形容他的這份工作。

像石浩宇這樣,進入核心部門,從事自身目標崗位的 BAT 程序員,他們煩惱的方向又有了變化。業務導向成為了一柄雙刃劍,合理的業務導向的確能夠直觀反映技術帶來的效果,但是也會挾制技術的發展。100offer 接觸的很多像石浩宇這樣在平台上看機會的 BAT 程序員就面臨這樣的困擾。他們通常抱著一顆技術精進的心進入大廠,但還沒有渡過適應期,沒找到平衡的方法,就「先身士卒」。

壓倒石浩宇,促使他離開 BAT 的最後一根稻草,大概就是晉陞失敗了。「倒不是說一定要在一年內升級有多麼重要」,石浩宇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自己選擇離開是正確的,「這是一個節奏和未來發展的問題」。對於石浩宇而言,南下就像是一場實驗,既然不能給自己帶來技術成長,加上晉陞也沒有成功,那不如快速止損,回到北京。

  • 離開理由三:發展快速 過早摸到天花板

孫驍霄也沒想到,自己能發展的這麼快。2010 年,上海世博會,大四的孫驍霄第一次到上海,目的當然不是觀光,還有在某一 BAT 公司的實習,這一實習,就是四年。

「我應該屬於運氣比較好的那種」,孫驍霄謙虛地說,孫驍霄加入公司的一個新業務部門,那個業務在2010年,不僅是新,可以稱得上是荒了。

他就是開疆拓土中的那一個,整個組只有孫驍霄一個前端,再加上小組的技術 leader 的風格比較自由,願意給成員自己發展的空間,孫驍霄就全包了所有前端的工作,體驗了一把從 0 開始。實習期表現亮眼的孫驍霄畢業後以 P5(參考阿里級別)轉正。通過這個項目,孫驍霄不僅體驗了一把業務數據量達 30 億的快感,他還建立起了項目大局意識,順便發表了一個專利。

級別上他也一躍升到 P7(參考阿里級別),這個時候,孫驍霄開始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辦,繼續留在公司,幾乎可以遇見光明的晉陞未來。

但是孫驍霄發現,自己在目前的業務上,再也不能獲得如此迅速的成長了,甚至達到了瓶頸期。他開始思考換個地方試試,當「去外面看看」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孫驍霄決定離開「舒適區」,進行下一個冒險。

無論是上述哪種離開 BAT 的原因,背後都蘊藏著「不破不立」的決心,那麼離開 BAT 之後,他們選擇了哪裡?


離開BAT去哪兒?

雖然在 100offer 平台上,他們都手握 10+ 個面邀,但他們的選擇反而十分慎重。市場上的公司無非可以分成,創業公司、可以成為下一個 BAT 的獨角獸、另外一家 BAT。他們在選擇的過程中又是如何考慮的呢?

  • 選擇一:加入早期 TMD

2014 年,方星離開 BAT 的邊緣部門的同時,也離開了自己從本科求學開始就生活的北京。伴隨著方星南下跳槽的是甲公司和乙公司的 offer。這兩個公司和 BAT 比起來,都算是創業公司。相對於乙公司剛剛起步不久,業務也比較初期,甲公司業務更加成熟,規模也更大一些。

兩個公司開出的薪資都差不多,乙公司還承諾方星更多的「技術自由」,口頭允許方星使用他推崇的 scala 進行業務實現。經歷了第一次職業選擇上失誤的方星,這一次顯然更有警惕心。方星理智地綜合考慮了一下兩家公司的業務和發展,認為在甲公司至少在業務上能夠比乙公司更加靠譜,最後決定加入甲公司。

「當時覺得如果實在不行,甲公司的工作經驗寫在簡歷上,可能稍微比乙公司好跳槽一點」。方星加入的甲公司現在成為後 BAT 時代的領跑者,也有了自己的標籤:TMD。

能夠像方星這樣順利加入一個能成為下一個 BAT 的獨角獸企業,也許是每個從 BAT 出來的程序員都想「賭贏」的一件事。問及方星是否想到會有這一天時,方星用了「人品好」這個詞。在職業選擇上更尊重理智與內心,警惕那些「投機取巧」與「看上去很美」,是方星給出的職業選擇方法論。

  • 選擇二:進入另一個 BAT

2015 年,石浩宇在 100offer 平台上選了又選,還是進了另外一家 BAT。「看了許多創業公司,還是覺得大公司更符合我的需要」,石浩宇如此總結這一次選擇。

2015 年,石浩宇在 100offer 平台上所獲面邀數

對於一個演算法工程師而言,創業公司的確有更多自主權,但是也少了很多能夠對業務有帶動的技術牛人。再加上這個階段的石浩宇工作只有兩年,他更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帶動自己前進。

通過「手寫代碼」的優異表現,另外一家 BAT 直接解決了石浩宇晉陞的問題,給了 P6(參考阿里評級),和一個核心部門的核心演算法崗位。面對這樣的誘惑,剛在北京買了房子的石浩宇實在有些心動。

像石浩宇這樣需求的候選人在 100offer 平台上並不少見:資歷火候不到技術管理,又有一定的工作經驗。BAT 在面對這類程序員通常能開出比創業公司更加優厚的待遇。再加上能夠解決晉陞的問題,不難理解石浩宇最後重回 BAT 的選擇。

但並不是每個候選人都能和石浩宇一樣,保持自己的技術水準,順利在下一家 BAT 直接升級。無論工作的外部環境如何,對自己的技術要求不放鬆,這是石浩宇能夠順利斬獲 offer,並且晉陞的方法論。

  • 選擇三:與創業公司一同成長

同樣是 2014 年,孫驍霄在一家創業公司老闆的力邀下,加入了 F 公司,這家公司的主要方向是互聯網金融。孫驍霄看中了這個剛起步的行業,進行又一次「拓荒」。

孫驍霄的這次選擇,看似冒險,其實非常穩健,通過朋友的朋友介紹,孫驍霄認識了 F 公司的老闆,對於公司的業務發展以及自己的工作職責,孫驍霄在入職前就心裡有數。

經歷了在 BAT 的全面成長,對於孫驍霄而言,如果不能夠直接升級技術管理,那麼他大可不必離開目前技術都發展良好、自己熟悉且有發展未來的團隊。

看準了行業,符合自己下一階段的求職需求,孫驍霄爽快地接受了這個 offer,加入了 F 公司,完成了又一次職業晉陞。

從他們三個人的職業選擇上看,他們首先都非常客觀和清晰地分析了自己目前的處境和需求:方星選擇南下異地跳槽,思考的是如何給自己留後手,於是選擇加入了業務更加成熟的公司;石浩宇定居北京,思考的是如何技術精進,更進一步,所以選擇加入另一家 BAT,看中了公司的技術環境;孫驍霄想要直接晉陞技術管理,看重自己的發展空間和行業的發展趨勢,最後加入一家有發展前景,尚處於行業起步期的創業公司。

他們的選擇無疑是「理智的程序員」跳槽選擇的經典三步走:衡量處境,確認目標,然後篩選。


選擇後的未來:新的工作會更好嗎?

對於進行了職業二次選擇的方星、石浩宇和孫驍霄而言,從抽象上看,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發展路徑。

  • 方星:在 TMD 走向技術管理

進入 TMD,方星是他老闆手下第四號員工,且資歷最深。工作剛過大半年,方星就被升級成了小組長,帶著兩個新兵蛋子,負責一個系統。主要負責工作是二次開發、重構等。「這次工作,我不僅知道了什麼叫團隊合作,還知道了什麼叫對結果負責」,和上一份在 BAT 邊緣部門的「單兵作戰」工作不同,方星此次發展之路開始變得生機勃勃。

一年之後,公司業務調整重組,方星和他負責的幾個程序員被迫分到了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業務部門,老闆也換了一個。那個時候,方星過的非常鬱悶,不僅事業上受阻,而且炒股也賠了不少錢。

「沒有想過跳槽嗎?」,面對這樣的提問,方星表現的非常淡定,「沒有,我不是那種特別沉不住氣的人,再加上我還帶著幾個人,這麼一走了之,有點坑隊友」,對團隊的責任感讓方星選擇了留下。

半年之後,公司又重組了業務,方星正式升級技術管理,成為一個細分業務條線的負責人,老闆也換了回來。熬過那段糟心的日子,方星的職業發展終於算是過了一個坎。

從一開始只用負責一個系統,到需要負責一個業務,方星不能再單純地做一個「快樂的碼農」,要開始操心營收、轉化率……操心很多技術之外的事情。「這是一個很無奈的事情,往前發展,你離一線碼代碼肯定會變得越來越遠」,雖然自己還會花時間折騰喜歡的技術,但是再也沒有一線碼代碼的感覺了。

2017年,方星邁入 30 歲大關,手上握著數目不小的期權,帶著屬於自己的團隊,年底準備試試能不能升到 P8(參考阿里級別)。這麼看來,如果非要深究是不是「一線寫代碼」實在有點矯情。但是當 100offer 和他討論未來發展時,他還是堅持說,自己是個技術人,以後還想做個「快樂的碼農」。

  • 石浩宇:留在大廠穩定發展

石浩宇現階段,算是人生中比較穩定的階段,孩子已經能出去打醬油了。和方星一樣,石浩宇也遇到了一線代碼能力有些下降的這件煩心事。

進入現在這家公司之後,雖然負責了新業務,但是還是難以逃脫「業務」的魔爪,與其說自己現在是個演算法工程師,石浩宇更想划去這個 title 里「演算法」這兩個字。「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靠手寫代碼通過面試了」,提到這個問題,石浩宇有些沮喪。和方星負責一條業務不同,石浩宇雖然也是一塊業務的負責人,但他們的團隊更加鬆散,大家除了這一塊的工作之外,還有許多別的工作,「算是一個雲團隊」,石浩宇這麼評價。

雖然離演算法更遠了,但總的來說,石浩宇目前對於自己的工作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他現在負責的業務算是新興業務,也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工作的挑戰性也不錯。2017年下半年,石浩宇升上了P7(參考阿里級別),手上也握著一些公司的 RSU。

雖然在業務部門,個人發展總是繞不開業務指標的考核,但是談及未來,石浩宇還是對「演算法」有著一些執著。工作之餘,也會盡量多一些時間用來看看公開課、看看論文,相比起來,他還是更喜歡那個能「手寫代碼」,收割一把 offer 的自己。

  • 孫驍霄:重回 BAT,回歸技術本身

2015 年,孫驍霄加入了 F 公司,一手搭建了公司產品的技術框架,為公司建立了高端技術團隊。兩年之後,2017 年,孫驍霄選擇了離開。28 歲的孫驍霄,決定在 30 歲之前,整理一下自己的發展思路,重新上路。

「在 F 公司做技術管理的過程中,難以繞過的坎,就是因為技術管理帶來的技術水平的下降」,孫驍霄談及此次離職時,非常直白的告訴 100offer 的人才顧問,他希望能夠選擇一些 C 輪及以上的大公司,能夠在技術上有進一步的發展。

今年年初,孫驍霄在 100offer 平台收穫面邀情況

雖然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但是在孫驍霄身上,我們看到的除了沉穩和敏銳的眼光之外,還有一顆不斷逃離「舒適區」、冒險的心。這次的 offer 選擇過程中,他選擇了薪資最低的 offer,以兩年前一樣的級別:P7(參考阿里級別)的級別回到了 BAT 。

「會覺得自己吃虧了么?」面對 100offer 的提問,孫驍霄難得地出現了一絲不淡定。

「肯定會有,但是技術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你不能老想這件事,不然就一直過不去」孫驍霄給出了一個十分「完美」的回答。

技術管理似乎總會帶來些許的一線代碼能力的下降,只不過孫驍霄遇到的比較早,他還有時間調整自己的目標和發展路徑。

孫驍霄似乎一直在「折騰」,折騰著進入一個又一個新興行業,冒著一次又一次的險。在被問及,怎麼解決新行業入門問題時,孫驍霄爽朗地笑了,「你覺得我現在加班還不夠多嗎?」,他用反問回答了我們的問題。


在對他們仨進行採訪時,100offer 覺得用「快樂的碼農」來形容他們最為貼切。褪去 BAT 罩在他們身上的光環,他們總是在不斷地推動自己前進。

他們心中都有一桿稱,稱的兩端,一邊是自己的期望,一邊是現在的處境,當這桿稱稍微往其中一邊傾斜時,他們就會做出調整。讓自己的目標和現狀不至於處於失控的狀態。

因此,他們的職業決策也非常理智,並且形成了自己固定的風格。孫驍霄更加「冒險」,喜歡挑戰新的領域;石浩宇更加「平穩」,總能在現有的情況中找到最優解;方星則更加「保守」,一旦做出決策,即使碰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情況,也更願意在現有狀態中進行調整。

撥雲見日,在變與不變的職業選擇中,最後的落腳,都在他們的目標上。

註:為保護候選人隱私,本文涉及人名均為化名。


都花 8 分鐘讀到這裡了,不給點個贊再走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點關於 BAT 的別的乾貨內容:

BAT人跳槽去哪兒?這份報告給你答案

離開 BAT 去創業的人,後來怎樣了?


09年畢業,在百度待了4年多。

其實百度的整體環境還是很適合程序員的,這一點相對與AT要好很多。

至於薪水的問題,其實BAT都沒什麼優勢。如果說AT有的話,那相當大的一部分也是股價上漲帶來的。

至於生活,其實就是:『三年之後又如何,五年之後還這樣』。

房子也許是評價生活質量的第一道坎,不過現在一線城市的房價太貴了。不過對於程序員來說,湊一下首付還是可以應付的。

至於其它的?我可以告訴你都是天方夜譚。

有人說,財富自由四個等級:

第一級:超市自由(在超市買東西不看價格)

第二級:商場自由(在商場買東西不看價格)

第三級:汽車自由(買車不看價格)

第四級:房子自由(買房子不看價格)

第五級:公司自由(收購公司不看價格)

我原以為自己屬於更低的一個級別:自動售貨機自由(因為自動售貨機一般就2-5塊錢)。但是有一次去了個高檔酒店,發現裡面自動售貨機里的可樂竟然要8塊錢一灌之後就知道自己還是一個什麼自由都沒實現的底層Loser。


「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十年都嚟緊頭啦老細!」——《無間道》

我曾經在百度 3 年,現在在 Facebook 已經 5 年了,我想說的就是上面那句話。

其實有什麼沒有什麼本身並不會影響到你的幸福感,真正影響你幸福感的是你覺得你應該擁有什麼和實際上你擁有什麼之間的差距。

我在北京的時候很明確自己不會選擇留下,所以沒有在北京買房或者買車,但因此也就錯過了一次炒房的機會。因為我就認定自己沒有這個需求,所以別人討論哪裡買房好的時候我就自動屏蔽了,而且我也不覺得自己不買房是個問題。


為什麼不問問非一線公司的呢?我也想知道答案啊……

非得逼我進BAT嗎?

決定正經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認識很多人在BAT這樣的一線公司,本科生進去,三年能拿到50萬年薪的應該極其少數吧。

本科985畢業,有幸進入一線互聯網公司的同學,在一線城市(加杭州)研發崗位年薪基本在12K*14(含年終獎)。

大部分合格的一線開發者,不被末位淘汰的話,基本就是第二年比第一年漲薪10%-15%左右。大概就是第一年12*14=16.8w,第二年14*14=19.6w,第三年16*14=22.5w。

一線大公司其實也是由諸多個小部門組成的,每一個部門可能負責一個產品,每一個部門和外面的小公司差不多。自己的收入與所在的部門收入緊密掛鉤。比如騰訊遊戲裡面那十來個死扛開發出的王者榮耀,十來個人給騰訊帶來巨大的收益,人家年終獎拿麻袋裝錢也很正常的。

但是大部分人可能都在一個半死不活的部門裡,做一個平庸的基層程序員,對外依然還是有那種BAT程序員的榮耀感。

大部分的一線互聯網企業程序員,如果沒有父母的幫忙,也買不起所在城市的房子。在北京的,在BAT這種民企,拿京戶的概率為0。

大部分人可能就像我認識的大哥一樣——

大哥今年34歲了,畢業於長春理工大學,至今畢業了10年了。畢業後先在百度那裡工作了快6年,這六年間攢了錢在長春買了90多平房子。

29歲的時候,結婚,第二年生下一個孩子。從百度離職,嘗試過帶著老婆孩子回長春,但是長春那地方工資太低了。

在長春待了一年,又帶著老婆孩子重回到北京,給一家子在天通苑北租了大房子。以後端開發小組長的身份進入當年風頭正茂的E租寶。在E租寶待不到一年,又在長春又買一套房,當時感覺還是得回去長春。

他在E租寶倒閉之前,感覺公司快出事了,在風波之前就離職了。隨後以CTO的身份進入北京的一家賣麻辣小龍蝦的公司,工資加期權一年在48w左右,工作十年了,也沒有達到題主的三年五十萬。

最近大哥想著把長春的兩套房賣了,可以在北京付半款買一套了。

我想大部分的一線互聯網企業的程序員可能和大哥差不多——

畢竟真牛逼的人還是很少的。


還有一種,白菜價進,垃圾組,沒機會做出東西,三年後倒掛。


大家好,我是來傳播負能量的。

還留在公司,但是升不上去。3年最多升3級,年薪怎麼可能拿50萬。二三十萬封頂。

對於技術,已然沒有了追求,也不再擁有想要精進的想法。

沒有買房,因為負擔不起首付。就算家裡有錢出首付,也還不起月供。

房租還負擔的起,因為只需要租一間狹小的卧室,如果還租不起,搬遠一點。

沒有買車,坐地鐵也不需要買車。就算買了車,交通也好擁擠。

就算買了車,搖號也別想了,別說千分之一幾率,就算十分之一的幾率,我想中籤的也不會是我。

沒有女朋友了,有媳婦,已經結婚了。

業餘生活,周末睡大覺,玩王者榮耀。至於愛好,想學學鋼琴。

不是很喜歡所在的城市。最終肯定不會留下來吧。

就算想留下來,也拿不到戶口買不起房,早晚會走。


BAT的,能有多少人?哎~大部分是普通人啊~我們看看普通人是啥樣?

14年畢業。

我應該符合普通程序猿這個範疇。

三年經驗,普通公司,稅前12-18k,大部分人應該在這個範圍,知乎的月薪2-5w畢竟少數,而除去程序員等其他少數工種,其餘普通畢業生工資更低。

買房,不存在的。

買車,不存在的。

即使結婚也不敢要娃。

喜歡工作的城市?不存在的。主要買不起房。

未來可預見的,在一線城市工作攢錢,回三四線老家買房,做點小生意。

興趣愛好?不加班就謝天謝地了。不過回到家偶爾會玩玩樂器,自娛自樂。

吐槽一下。

我的同學(普通大學)除了極個別家裡有錢的,大部分是農村,不在it和金融相關的,工資甚至不到10k。

知乎上普遍30-60w年薪,還在吐槽自己其實不快樂的,怕不是不知道自己已經屬於高收入人群了?當然可能追求不一樣?誰知道呢?


貌似我們團隊沒有單身的,有房佔了多數....


具體行業公司方面我回答不了你的問題,我只能跟你說我看到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我老公。

15年985CS碩士畢業,在一線城市的BAT其中一家工作。研三在這家公司實習半年,是屬於實習留用。從事的研究領域是比較前沿有前途的,表現算是高於平均的。兩年連升兩級,可由於公司和所在部門的發展不太好,普漲加升級,漲薪幅度在15%左右,沒有達到預期(平均普漲10%+升級漲薪)。

從去年起,陸續有獵頭打電話聯繫。我們今年結婚,經濟壓力大增。外加公司漲薪不盡人意,年中決定去面試幾家公司。最後選擇了一家創業公司,公司很多員工都是從BAT挖過來的。工作氛圍不錯,也有很多時間學習新的知識。薪水沒有你說的50w那麼多,跳槽後漲了30%。不過對於工作兩年半的碩士來說已經不錯了。

前陣子,獵頭回訪也邀請了我。席間也講述了很多BAT員工上升瓶頸,很多人都是多年升不上去,起了跳槽的心思。她建議,多培養領導能力,慢慢學會帶人,年齡上漲之後,還是面臨轉型的問題。她建議在創業公司多待幾年,看是否能有上市或被收購的機會。沉靜幾年,在準備下次跳槽。

生活方面,他一周加班3天,8點下班,9點半到家。周五和同事一起去打球。不加班的時候7點多到家,天氣較好,吃完飯就出去跑步健身。周末沒事就會在家看公司買的機器學習的課程,繼續學習。我是央企朝九晚五,平時家務我做,周末他多做一點。現在我們覺得配合的還可以,也算balance了。

在我一個外行看來,程序員起薪高,但工作辛苦,尤其是AT,我有很多同學學CS,經常看到11,12點下班的朋友圈。還有就是要保持一直學習的習慣,知識更新太快,不學習就會被落下。

另外,在房價頂點買了套小房子,首付父母出一半,我倆這兩年的積蓄25%,外借25%。

基本就是這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部門頻繁 re-org ,做的事換來換去,最後職級被做穩定業務的同門學弟趕上,薪資差點被帶的實習生倒掛。

數次 re-org 後部門主業成了我很排斥的方向。隨後精力嚴重透支、無法正常休息、不能做自認為有價值的事,沒有時間顧及家人和做一些必要的 research ,只能在泥潭裡掙扎。激情險些被徹底磨滅去某外企養老,最後決定內部轉崗做喜歡的方向嘗試搶救一下,現在穩步回血中。目前勁頭還比較足,還是有心想搞出點事情的。如果這次搶救失敗,就打算帶媳婦去養老了。

一言難盡,百感交集。先佔坑,明年再來答吧。


看大家回答的好嚴肅我活躍一下氣氛啦,沒有調侃別的職業的意思,只是想讓大家開心一下~

說說我吧 餓了么三年 太累 換到百度外賣一年 然後現在在美團工作一年,最近準備跳槽了 但是不知道出去改要多少薪資合適,能抗壓 能力也可以 ,重要的是這幾年技術方向沒變過,一直從事送餐這塊,現在公司給配了電車和棉衣,冬天送餐倒也不是很冷


到12月份了?互聯網碩士招聘,高潮那一波快過去了吧,感覺都快成年經題。

研究生出來後,跟實驗室一直還保持著聯繫,手上陸陸續續走過N多師弟師妹,算上他們的朋友圈,手上樣例涵蓋各大中等985/211。

手上確切的資料有,某個二線互聯網企業,碩士14年18W,15年20W,16年22W,今年報24W出頭,SP能給到27W左右。

BAT在此基礎上,上調10%,獨角獸/不缺錢上調20%。

有接觸過的14-15屆的開發(碩士/本科在內),總計264人,17年中旬朋友圈/閑聊/動態統計來看,明確升任中小型團隊leader的:4人,收入大概在35-45W上下,視團隊而定。

漲幅最佳獎,頒給某位不知如何做到的一位前端,四年三次跳槽,稅前薪水破百萬(他自己在朋友圈的分享)。

綜上。

剛畢業的學生,拿到一份遠超其他行業待遇的offer,內心有些飄飄然,人之常情。

但要明白的是,後面跟你競爭的,可就不是學校里參差不齊的學生,那可都是青年才俊、人中龍鳳。

一心撲在技術上鑽研打磨的日子,很有可能一去不復返,充斥生活的變成無窮無盡的需求、支持和維護,還要加上現實瑣事的拖累。

哪怕是一個很普通的團隊,都有5-6位技術相當/資歷更久/經驗豐富的同事,或明或暗的競爭。

就個人搜集的資料來看,持相對悲觀的看法。

14年入職的白菜價員工,在不跳槽的情況下,大概有80%以上的人,會出現薪酬倒掛的現象。

也就是說,年薪稅前不過30W。

至於17年拿到25W-30W水平offer的新白菜們,把握好入行最初的三年時光。

否則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三年後在知乎上面對以下問題。

【入行三年還沒有拿到50W,在下是不是不適合當程序員】

【求大神幫忙,45W的A好,還是35W+期權的B好?】

【女朋友說IT待遇高,碩士出來能拿50W,是不是真的。】


本科畢業在BAT中2年多,一年升一級,現在加股票大概35W(稅前)吧,拿到手不多,再升一級3年拿50W比較勉強,碩士應該會多些吧

現在處於一個迷茫期,不知道選擇跳槽還是繼續留,留的話成長大多都是自學,我們組工程師偏多,但是專研的人比較少,跳的話還是選擇大公司有牛人的地方,預計有50%左右漲幅

對技術還是每天會專研,每天看論文啊,書啊,有考慮出國。看的越多發現懂得越少,不管是技術啊,還有人際啊,理財啊,身體管理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啦

買不起房,買得起車(現階段也沒有必要),沒女朋友

所在城市離家很遠,想回去


程序員在工作生活過程中,除了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和軟實力之外,花點心思在與工作生活相關的投資機會,能讓自己做個更自由的做程序員。看看我的故事,浪費了多少機會,但是我會從中吸取教訓,把握住將來的機會,一定還是會有很多的。

騰訊和華大基因都送了我1000萬,我沒要,天生的屌絲程序員的命嗎

當你認定一件事,但是卻沒有投入精力,沒有去做,結果自然也就與你無關。每每想到生命中錯過的堅持和機會,除了悔得肚子疼,我們還能做什麼呢?這次只說說與投資相關的。

我是在2011年入職騰訊的,進騰訊的股價不到200港幣,期間起起伏伏,甚至探底到過100港幣左右。接觸了很多騰訊老員工,了解了很多財富的故事,比如騰訊初期,公司沒有收入,年終沒有資金髮年終獎,就只能發股票了,所以很多老同事有很多股票,如果能守住,千萬富翁只是起步價了。但是能夠守得住的也不是很多吧,有個同事經常自嘲的指著他的馬6說,別看我的只是馬6,這可是股票賣的錢買的,如果折算成現在的股價,保時捷啥的,小意思。而我呢,聽著竟然心理有著莫名的平衡感。

在騰訊期間,也學了很多證券相關的知識,什麼巴菲特、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彼得.林奇,簡直如數家珍,覺得騰訊市值已經很高了,漲是肯定的,但是難成十倍股,所以,我一直在找我的十倍股,期間有個領導老同事,一直勸說我買騰訊的,一個港股手續有一點點麻煩,對騰訊的股票一直沒怎麼動心思,最終也沒買。慢慢的,我的十倍股不少成了垃圾股,而騰訊卻一騎絕塵衝到了600港幣,然後拆股了,而我最終也只靠著中國中車賺了個裝修房子的錢,讓我哭一會....;

如今拆股後的騰訊也已經400多了,成了真正的十倍股了,如果當初,那麼也1000萬了,哎,只能悔不當初了。這就是騰訊給我的一千萬,但是被我拒絕了,但是這次拒絕心理並不是很難受,畢竟是自己認知能力方面的問題,並沒有下過要去買的決心。

離開騰訊後,去了一家與華大基因有些淵源公司,所以對於華大基因在生物信息領域,基因測序行業的地位是非常了解的。在華大基因上市之前,與家人及同事多次提及華大市值絕對是千億級別的。但是,又是可惡的但是,我心理出現了一個想當然,想當然的認為華大上市市值應該是千億左右,不會有多大出入,另外也覺得雖然上市肯定會有一波漲幅,但是前期估計都是漲停,很難買入。所以我就像是一個單線程的CPU,一門心思的撲在工作上,兩耳不聞窗外事,竟然沒有持續關注華大上市相關的信息。哎,又想哭一會...。如果但凡我看了華大上市價格和市值,竟然只有區區的80億,我一定會砸鍋賣鐵的進場,而且第一天竟然還有打開漲停板的買入機會。今天,我前前後後看了下華大上市的走勢,每天精力充沛的我,情緒異常低落,肚子持續的有飢餓的那種疼痛感,即使剛剛吃了午飯,也沒能消除這樣的痛楚。錯過華大對我的觸動太大了,大到非要讓我寫點東西來記錄下我的心路歷程。如果說騰訊的錯過是認知的問題,那麼華大的錯過是什麼原因呢?首先,工作再怎麼忙,再怎麼百分之百投入精力,還是要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工作不是全部,如果稍稍抽出一點點心思看看我的華大,那麼也許都不用再工作了。其次,想當然害死人!!!

彼得.林奇說的對,關注你工作和生活中接觸到的公司,往往隱藏著十倍股。前些天工作中接觸到了科大訊飛,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了,於是就買了些,會是十倍股嗎?會是5浪到頂了嗎?走著瞧


本科畢業剛滿4年的一線互聯網公司程序員,稅前年薪差不多50w,目前團隊最核心的東西由我在主導負責,工作比較有激情,明年大概率能再晉陞一級,年薪應該能再漲一些吧

做股票基金的量化投資已經連續3年盈利,今年美股+A股+原油基金有十多萬盈利

目標的話,希望30歲的時候可以年薪百萬吧


下文來自我20多天前在公眾號看到的一篇的文章,很喜歡這個優雅轉崗小哥哥的文章,通過搜索「蘭亭風雨」可以在知乎上找到他。


我最初是以雲計算研發工程師的身份來到華為的,來華為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5月份華為有人在脈脈上找到我,問我是否有興趣去華為做雲計算,我最初是完全忽視這些信息的,因為基本每天都會在上面收到各種獵頭或者企業HR的留言,而我在當時並沒有跳槽的打算。但後來仔細考慮了下,覺得Android開發這條路以後只會越走越窄,也可以嘗試下,於是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面試了一把,最終在六月中旬拿到了offer。這個時候我就糾結了,本來只是想試一試,想給自己多一個選擇,沒想到真拿到了offer,最關鍵的是,待遇比我現在漲了不少,於是我更加糾結了!

後來仔細權衡了下,不想去的原因無非三個:

1、覺得這個時候離職肯定會背鍋,但如果等到八月份考核結束後再走,那就不太划算了,畢竟相當於放棄了今年的股票和年終。

2、虛榮心作怪,心理上總感覺華為比較low,而騰訊比較高大上。

3、根據一些外部的了解,華為太過狼性,不夠人性化,所以心理上會先入為主,有點排斥。

而想去的原因無非也是三個:

1、錢多。

2、比較看好雲計算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而Android開發的黃金時代很明顯已經過了。

3、對於騰訊,目前這個節點上我還是不太想離開的,畢竟也挺喜歡公司文化,而且之前也一直覺得至少先呆夠三年;但對於團隊,我從一開始就不喜歡團隊的氛圍,太壓抑,每天上班如上墳,所以內心裡知道自己早晚要走的,只是時間問題。

最後綜合對比了下,既然難以抉擇,那就一切跟錢走吧,畢竟錢才是最實在的!於是8月份,考核結果出來後,果斷提交了離職申請。

9月6號離開騰訊,9月18號入職華為,本來是很順利成章的事,但是在入職前和大隊培訓時發生了一些事,導致我創業的想法越來越強烈,於是我又開始糾結了,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在沒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居然還小賺了一筆不算太少的外快,這讓我更加糾結。

就這樣一路糾結著,去部門報道了。報道後的前三天,基本處於懵逼的狀態。一方面從客戶端開發轉到雲存儲開發,跨度之大讓我一時間很難適應,雖然在此之前我已經做了很多次思想上和專業上的準備;另一方面,這三天基本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每次跟領導溝通關於我工作安排的事,他都能完美岔到其他話題上去,最終總是沒有一個結論,我也是醉了。就這樣,在工位上發了三天呆,越發感覺焦慮,而這種焦慮又進一步刺激了我創業的想法。之後的十一長假,我做了很長時間的思考,最終終於說服自己下定了決心,最後兩天還把公司名字、註冊流程、預算、創業前期可能遇到的狀況、預計的發展規劃等通通過了一遍,雖然還是很忐忑,但至少有了一些心裡上的準備,只是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後面事情完全發展到了另外一個方向。

節後和主管聊的時候,他反覆勸我多待段時間,至少對華為有了一定的了解後,再做決定也不遲,聊到我目前比較尷尬的境遇,居然還直接給我開綠燈,部門內同級別崗位任我選,就連運營、銷售、甚至HR都可以,這是我所始料未及的。關於這一點,我還是很感動的,主要是在騰訊工作這兩年,讓我很徹底地明白了一個道理:公司就是工作的地方,不是交朋友的地方,來公司工作就是打工掙錢的,永遠要和同事,尤其領導劃清界限。所以,現在的我對人情冷暖看得越來越淡,也變得越來越能隱忍,無論別人看我怎麼不爽,我都可以面不改色地一直站在他面前。

又是經歷了一天的糾結和思考,最終的選擇大家都知道了,轉了運營,一方面目前的薪資確實令我很糾結,這也是之前遲遲無法下決心創業的原因,畢竟我現在還是個沒房沒車的窮屌絲,另一方面,對運營確實感興趣,一直以來也都在學習和思考一些互聯網營銷方面的東西。但這個興趣完全是在工作時接觸了不同的人群後才發現的,以前真的只會寫代碼,以至於當初博客訪問量那麼高時,我都沒考過註冊一個公眾號。

我一直覺得,一個產品做得再好,如果沒有好的運營和推廣,它的價值也很難得到體現,更不用說變現了。所以我做這個號的也是出於運營的訴求,我想把它打造成為一個具有我個人品牌色彩的公眾號。只是中間因為一些比較尷尬的原因,停更了一年多,也是蠻遺憾的,其實如果當初領導不找我談話,就肯定不會停更。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當然,他有他的職業觀,我有我的人生觀,技術層面我很佩服他,但我從來沒想過效仿他,我從來也不覺得他現在的狀態對於我來說有什麼好羨慕的,說到底,大家不是一路人。這世界本身就沒有所謂的對與錯,不用管一些條條框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成功了,你以前任何的選擇在別人眼裡都是正確的,失敗了,重新來過就是了。

說到個人品牌,我真心建議這篇文章的讀者,從現在開始,心理上,一定要有個人品牌這個概念,要逐漸建立自己獨有的個人品牌,並不斷擴大它的影響力,這一點,無論在職場、還是社交網路中,都是很重要的。

短短一周時間,就經歷了這種神轉折,我覺得除了上帝,應該沒人能能預設到會是這樣一種結果,所以我這一路轉的一點也不優雅!但不管怎樣,算是一個新的開始,以前下了班在知乎或者公眾號上寫點東西,心裡總會有一陣陣的罪惡感,畢竟是做技術的,總覺得這個時間應該用來學技術,而不是在知乎上裝逼,但不裝逼就沒有人圍觀,沒人圍觀就不能吸引人關注,所以這是個矛盾點,而轉了運營後,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以後裝逼終於不會再有罪惡感了。

最後,轉了運營,並不代表就不寫代碼了,代碼只是一種工具,是為需求服務的,有需求的地方,自然會有代碼!最近剛好發現一個用戶痛點,準備業餘時間寫個小程序,後面如果搞出來的話,也會第一時間在公眾號分享。

最後的最後,祝大家周末愉快,四季發財。



據我膚淺不負責的了解,

白菜價的一般每年漲薪10%左右,

三年研發遇上個大年的話,

薪資可能和應屆生差不多甚至倒掛……

別的,可能要看歷史的進程了。

評論區不要說你有個朋友或者知道XX了,

反正我不認識這麼牛逼的朋友也不對此負責。

逃……


在bat其中一家呆了4年,因為個人家庭原因,無房無車。

但是我身邊同事,在這裡工作3年以上的,大部分都買房了,有幾個還買了車。

這幾年轉崗或跳槽的很少,每年一兩個,一個是組內氛圍很好,包括學習氛圍和團隊合作,還有就是老大還算不錯,比較客觀。

論個人發展的話,其實在大廠,大部分都是小螺絲釘,個人感覺如果要提高自己能力的話,主要靠自己,一個是工作中主動發現問題,並找到根本原因,最後解決問題,另一個是業餘時間的自學。

職業規劃的話,我自己目標是先做到架構師吧,如果到時候有管理的機會,也可以轉的。


滿滿的負能量,看那麼遠幹嘛

碼好每一行代碼,好好工作就行了

哪來的那麼多焦慮,說著好像焦慮了就能解決焦慮似的。


忙忙忙中更新一波。

他最近開啟加班模式,這兩月要996了吧。

他充滿信心帶著得意地問我拼幾個月,明年薪水翻倍值不值……

他翻倍就一百五六十萬了。

我是覺得值,畢竟我最近天天無償加班,比他還忙,然而薪水卻不夠給他交個稅的。也不知道自己未來有什麼樣的發展。這麼一對比,就覺得他的忙很值得了。

嗯,我是非BAT的運營。

————————忙茫的分割線——————反正題主已經看到了,和諧掉。或許明年滿三年再來更新看看。

——————

原答案已刪


推薦閱讀:

阿里 vs Works Applications(萬革始,日本的ERP公司) ?
如何看待AliSQL在雲棲大會正式開源?
陸兆禧為什麼會卸任阿里巴巴 CEO 職位?
跟馬雲馬化騰相比,任正非有多厲害?
阿里巴巴新任 CEO 陸兆禧(老陸/鐵木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TAG:騰訊 | 百度 | 阿里巴巴集團 | 程序員 |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