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和 OFO 合併的可能性有多大?


隨手

局面很微妙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共享單車本身,這種利潤想像空間不大的租賃生意,並不是爭奪的焦點

現在各方的態度,比如朱嘯虎為代表的早期資本,希望合併,儘快實現利益變現。但二大資本,騰訊與阿里,才有決定權

阿里在後半場突然出手,扶持哈羅單車,並不是看上了這個形同雞肋的租金市場,而是不得不這麼做。共享單車對於騰訊與阿里的重要意義,在於支付端的競爭

阿里的支付寶,缺乏社交功能,在電商領域無人可敵,但是線下領域中,沒有一個穩定的,長期可把持的場景

騰訊的微信支付,利用社交功能,通過人際關係,建立起強大的另一類支付場景,這個以人為中心的支付形式,與阿里形成了二個陣營的競爭

現在,這種競爭,在線下,互不相讓

對這二家而言,共享單車重要的優勢,就是支付端的落地綁定。一個大型城市,不到百萬輛的單車,僅幾個億的投資,卻能夠實現數千萬人的註冊與支付綁定

這才是二家爭奪的重心所在,至於單車本身,能不能產生利潤並沒有吸引力,它只是一個載體,一個確保自己的支付地盤,不被對方侵蝕的重要工具

現在阿里的突然發力,出於無奈的防禦

微信支付建立在更符合社會人際關係的基礎之上,現在線下零售等場景越來越成為投資的重點,作為支付寶,如果不能搶奪更多的線下支付入口,僅僅守著電商這一塊地盤,後果,將十分不利

一切的競爭,無非二個支付者的戰爭

能不能合併,如何合併後保障雙方的平等支付地位,這是一個超級硬骨頭,幾乎無法調和。共享單車這種模式,並沒有天然排它性的優勢,後來者,只要保持資本攻勢,同樣能創造下一個新的巨頭,阿里眼下的做法,是一種嘗試

投資哈羅單車,這個嘗試如果建立在穩打穩紮精耕細作,總結摩拜與OFO的教訓之上的話,結果也未可知

但是,前期投資者們,恐怕會一天比一天焦慮,彈藥燒得差不多的時候,突然有一隻生力軍橫空殺進來攪局,這是朱嘯虎們最不願意見到的局面

但影響支付地位的任何一個區域之戰,誰也不會大意,更不會拱手相讓,要怎樣破局,看二馬的智慧

長遠來看,雙馬卧槽,才是上策


臨近年末,摩拜和ofo合併的傳言不絕於耳.....

12月4日,時值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哈羅單車宣布完成3.5億美元的D1輪融資,螞蟻金服是主要投資方之一。阿里加碼投資共享單車,被認為準備在共享單車領域打一場大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接受採訪時更是直接喊話騰訊,

表示了解騰訊希望兩家合併,但是他表示,任何合併都需要思考對行業的貢獻,而不是為了壟斷,早點收錢。

阿里的加碼入局,讓摩拜和ofo的前途,進入撲溯迷離的狀態,摩拜和ofo合併傳聞不脛而走。

12月9日,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投資ofo的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講到:

任何一個企業合併都很複雜,因為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在裡面,包括投資人,包括創業者,包括股東,包括用戶,各方面的聲音都在裡面,要平衡各種各樣的聲音,這裡面很多很多的利益不是那麼容易平衡的。這個市場還沒有打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就合併,這是需要股東有大智慧和大格局的。當戰局已經比較明朗化,再打消耗戰就沒有意義了,對雙方損耗都很大,需不需要再打?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從話里意思可以看出,作為作為ofo的A輪投資人,朱嘯虎希望ofo和摩拜儘早合併。而且,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ofo和摩拜佔到整個市場份額的95%,投放量已經飽和,如果想要盈利,那麼兩家必須合併。

2017年12月12日,在36氪Wise大會上,摩拜單車董事、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劉二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對兩家單車公司合併持「開放態度」。

我不反對合併,但我反對合併的公司為一家大公司所控制,這是不可接受的。

以上三個事件相互影響,可以看作摩拜和ofo合併的吹風會。從目前的情況來講,到底是誰希望摩拜和ofo合併?誰又不希望合併呢?

朱嘯虎、劉二海等代表的ofo和摩拜的早期投資機構,均對合併持「開放態度」。對於投資機構來講,摩拜和ofo不斷的加碼燒錢大戰,不僅虧損不賺錢,而且在後續融資後,自己持有股份被不斷稀釋,而摩拜和ofo所佔有市場份額不差上下,這場大戰還不知道要打多久,所以他們希望儘早合併,這種想法符合投資機構的的利益。

對於阿里和騰訊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來講,共享單車的爭奪,是出於流量和支付場景佔領的大戰略考慮。

阿里方面並不想摩拜和ofo這麼快合併。阿里進入共享單車投資比較晚,雖然持有ofo的股份,但不是很多,並不具有話語權。如果摩拜和ofo合併,共享單車領域,基本上就沒阿里什麼事了。阿里投資哈羅單車,跟投ofo的舉動,也被認為是在爭奪共享單車領域的主導權。

騰訊方面不置可否。由於入局摩拜較早,而且摩拜的幾輪融資都有跟投,持有的股份應該不算少。對於騰訊來講,摩拜和ofo合併與否,並不用費心抉擇。如果現在合併,騰訊會繼續佔有主導地位;如果不合併,繼續加碼一樣玩得起。

另外,美團投資了摩拜;滴滴投資了ofo。這兩位作為國內互聯網第二梯隊,生活出行領域的爭奪者。對於共享單車的投資,都是出於場景拓展的考慮,他們應該也不希望摩拜和ofo都這麼早合併,從而做大做強,成為自己新的競爭者。

摩拜和ofo的實際運營人,雖然之前的多個場合表示:「不會合併」,然而隨著資本的不斷加持,除非另闢蹊徑,也許合併只是早晚的問題。

於用戶來講,摩拜和ofo合併並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前有滴滴和快的的合併之鑒,合併後就再也沒了用戶補貼,壟斷市場後,行為也越來越霸道,前幾天還爆出滴答拼車痛斥滴滴讓司機二選一的事件。

現在摩拜和OFO都推出了5元月卡、免費騎行、贈送月卡等客戶讓利活動,如果合併後佔領95%的市場份額,盈利必然是變成第一任務,沒有競爭,摩拜和OFO還會對優惠活動這麼熱衷嗎?結果顯而易見!你希望摩拜和ofo合併嗎?


事在人為,但時勢比人強。

ofo比mobike更需要這個合併。


基本上會合併的,這個根本不是那些創始人可以決定的事情。投資人是要回報的,融資一步步擴大,漫無止境地燒錢對投資人來說根本不如合併。就算你有把握贏又如何了,資本只看收益,當然你可以不聽他們的。但是你找誰融資了,BAT的故事告訴我們,互聯網行業只有壟斷了才是巨頭。不壟斷說不定哪天就被人幹下去了!


如果說滴滴快的是阿里和騰訊的移動支付大戰,

那麼ofo和摩拜則是阿里和騰訊的徵信體系戰

在騰訊徵信沒有做出里程碑的成績的時候,馬化騰就難以同意ofo和摩拜的合併。

總所周知,阿里的徵信系統已經很完備,通過十幾年金融積累再背靠最大的電商平台,從芝麻信用分、花唄、借唄。而騰訊目前靠社交的人脈價值和紅包積累出的小額金融數據,難以建立成體系被信賴的徵信系統。

『ofo摩拜』,與『滴滴快的』『美團點評』等最大的不同是有自己的實體產品。

滴滴快的合併了,司機換個APP,一切正常。

美團點評,58趕集,優酷土豆都還獨立運營,但是本質上他們都是純互聯網企業,產品可以互相交互,互相融合。

但是ofo摩拜是實打實的有上千萬輛自行車散布在各個角落。

這可不是幾行代碼,黃車就變橙車了。

所以考慮到之前付出的成本,兩個品牌必然要獨立運營相當長的時間。

那麼問題就來了,兩家合併,一個App可以開兩家的車這是最基本的,但是目前一家押金199,另一家卻要299。當一個App可以開兩個品牌的車的時候,大家肯定都會選擇安裝押金少的App。但是這是企業和資本都不願意看見的。

所以我大膽的猜測下,合併後,

ofo會將押金提升至299,摩拜也會全面開放免押金服務。

ofo提升押金的事之前也不是沒這麼干過,再說了,合併後就我一家獨大了,還怕什麼。

而現在的摩拜只有一個新用戶免押金一月3次的雞肋服務。為什麼?因為摩拜背後的騰訊不足以像阿里給予ofo一樣給予摩拜一個可以信賴的免押金體系。

所以當ofo和摩拜合併後,一個App可以開兩款車後,大家就會都湧入押金少,甚至可以根據芝麻分免押金的ofo上。這是騰訊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我覺得,當騰訊徵信成熟,不能說阿里徵信同體量但至少要有足夠的話語權的時候,才是ofo摩拜真的可以坐下來平等的談合併的時候。


個人認為無法合併,跟滴滴快滴不同的是這兩家都有上萬輛自行車,可是我不覺得摩拜打贏了還願意收一堆破銅爛鐵當累贅,ofo倒了用戶自然會投入摩拜懷抱,至於剩下的小黃,估計在兩年之內會消失於街頭,當然ofo應該要留一部分資金用作善後,畢竟大家沒義務為你免費處理垃圾


摩拜是重資產,有自己的產業線,騎行體驗比小黃好,同時壞車率比較低,以及由於比較愛惜羽毛,寫文罵它的也比較少。算是共享單車中的高端品牌。

小黃代工生產,車輛成本低,極易損壞。

但是他們共同的優勢就是用戶基數巨大。

畢竟是最早進入共享單車市場的兩大巨頭。

所以現在大家普遍唱衰小黃,但其實小黃在資本上走得比摩拜更遠。

未來兩家的合併可能是攜程去哪兒那樣子的合併,品牌定位不同,保留各自品牌,外行基本看不出合併產生的影響。

而不是滴滴uber那樣,失敗了品牌就要退出去。


最好騎的小藍為毛車子越來越少搶不到


合併這方面——是不可能合併的,這輩子是不可能合併的!現在掙錢又不會做,就是,嘖……就是融資這種東西,才可以維持住——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進融資會與大佬一起吃飯感覺像回家一樣的嘛!進了這個圈子去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那種,我超喜歡現在這種感覺的!


共享單車核心是車子和密度,而共享轎車的核心是信息不對稱

合併不合併取決於是否有利於資本

暫時看不到合併能利於所有的資本方,暫時可能性基本為0,從馬化騰和那誰的朋友圈互懟就看出來了


如果合併,就叫O拜吧


兩家都付了押金如果合併了怎麼退呢,他們也會損失不少


謝謝邀請。

個人認為摩拜和ofo合併的可能非常大。而且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因為今天對於摩拜和ofo來說,已經並非單純的商業的競爭。而是來自於資本的競爭。雙方背後的資本,在各自身上傾注了大量的資金。資本在這兩家當中的話語權也將越來越大,並且可以決定他們的戰略走向。

從資本的角度來說,沒有人願意繼續燒錢燒下去。當兩家已經在市場的佔有率足夠大的情況下,彼此很難分出勝負。這個時候解決戰役的最好方式,那就一定是合併了。

如果在國外,反壟斷法,可能對這樣的合併帶來一定的阻礙。

但在國內,我們已經看到了幾年前滴滴和快遞同樣的案例。給他們背後的投資人也是,多麼的相似。所以合併已經不是懸念,只是時間的問題。

倪雲華《共享經濟大趨勢》作者


謝邀。

天使和A、B輪風險投資肯定希望儘早合併一統江湖後IPO,然後賺錢退出,但是,這要看摩拜、騰訊、阿里願不願意。

以騰訊現在的耐心,他完全等得起,等到摩拜成熟、配合自己的社交產品,形成大生態圈,用時間、金錢鞏固自己的防線,因為他在乎的是銀子換來的勢力範圍,作為目前世界上市值第五高的鵝廠,最不缺的就是錢,最需要的就是強大的生態圈、新故事、和自身也很強大的拼圖。

阿里也不缺錢,但阿里最大的問題是需要對所投的項目掌控,完完全全的掌控,這叢阿里在做娛樂產業就能看出來,阿里需要的是一種附庸式的產業,但這種控制欲非常有可能毀了相關的投資項目,所以拿了阿里的錢非常容易就賣了自己的靈魂。

滴滴想通過業務拼圖讓自己強大到不需要被控制,但一個相對還不特別大,另外一個,被投資者本身也不是很小,自己也有想法,利益的博弈很難簡單分出勝負。

最後,最想合併的VC,因為市場已經清理差不多了,但自己也在不斷輸血當中利益不斷被攤薄,弄不好以往吹的牛逼會反過來打臉,共享經濟從炙手可熱到臭大街也才一年時間,即時止盈是最聰明的做法。

最後再不負責任預測下,兩家不會合併,但其中一家會製造出聳人聽聞的城市垃圾出來。


用我的老百姓思維想一想

應該不大吧

畢竟那麼多塗裝好的自行車又要被重裝,還不如新出一個可以兩方通用的APP來的實在。

用我的沒什麼思想的想法想一想

應該不大吧

畢竟摩拜是比較高端的路線,車輛損毀率低但成本很高;而ofo比較低端一丟丟(只是比較),車輛損毀率很高而且大眾對它的認知基本已經定位在了低端共享單車這也是摩拜需要考慮的一個極大的因素。


不請自來一波,併購其實是戰略遊戲。

從產品來看:OFO的車明顯是低成本優勢,mobike造價較好,但勝在品質好。如果合併的話,mobike很有可能會提價,主要面相一線城市投放。而OFO佔據低成本的優勢,可以主攻難啃的二三線城市。

從融資角度來看,兩者也剛融完資,不差錢,個人認為兩者是很有可能合併的,但是一年半以內不可能。

而且個人覺得兩者的估值還沒到頂峰,投資人不會輕易合併套現退出。

如果要合併還是應該在下一輪融資或者一年之後吧。


一山不容二虎,何況大家盈利模式都是一樣的,合併是遲早的。創新的合併模式是值得探索的。敬請期待吧。


基本不可能,背後的資本市場不允許他們合併


哈哈哈哈 為什麼邀請我?

百分之百合併。

就像韻達,中通,順豐之間的競爭。

最終只有一個市場佔有者。

除非膜拜和ofo各自在各自的領域非常突出。

可惜它們目前太相像,有什麼好處呢?


時勢造英雄。

儼然,摩拜在中國已經是龍頭老大,況且已與外企合作。內外相通,暢通自如。

ofo,不做出實質性的革新,只能被摩拜收購,但這只是臆想,也不排除ofo也會迎頭直上。


推薦閱讀:

除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下一階段還有什麼可以共享?

TAG:創業 | 資本市場 | 分享經濟 | 摩拜單車 | ofo小黃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