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知名院校更受留學生青睞,即使其學校全球排名/科研水平不如英澳德法等國的學校高?
拿我自身舉例吧。
說一下背景:我在美國某本土綜排100左右,專拍50左右的知名大學讀PhD。我國內本科的同學也有一些出來讀博,去歐洲、加拿大和澳洲的都有。有些同學去的非美國的學校綜排或者專排在USNews或者QS等等上的全球排名上是更高的,那裡的學術水平毋庸置疑是沒問題的。可是感覺大多數中國學生依然更願意來美國的大學,即使全球綜排和專排差很多。
講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澳大利亞和英國很難拿獎學金,特別是英國,我師弟申請牛津大學的時候他最壞的打算是自費,因為他不確定能不能拿到獎學金,最後他那個組給了獎學金,雖然不多,但是基本夠活下去了。相同條件下,如果申請者去美國的話一般都能拿到不錯的全獎offer,對於家庭不太好的同學,英國和澳大利亞肯定不是什麼好的選擇。 第二個問題是,學校排名這個事情也就本科有點用,phd之後看專業和導師的排名。
美國給錢比較大方。全獎PhD省著點用畢業時攢個3~5萬刀沒什麼問題。
另外選擇餘地也比較大,一個申請體系里有很多學校可以選擇。
首先,必須說美國大學的整體水平高於英國,遠高於澳洲。
至於為什麼會去一些美國排名不好的學校:
沒錢啊。不給工資就算免學費,我們這些工薪家庭的也上不起。我在美國吃一頓飯的錢在中國可以吃半個星期。光房租就要每個月1000多dollar。美國學校給錢。我們沒有選擇。
謝邀。
很多原因。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高校的選擇面更廣;我當時申請的時候不是沒考慮過美國以外的學校;英國看了下牛劍,如果提供托福成績的話要求每個單項都在25分以上(我那時候英國高校還是接受託福成績的),我低頭看了下口語成績就沒多想了;而且英國學校即使拿到PhD,獎學金也很難拿,基本都要走CSC,太麻煩又有限制;法國么,一個是語言因素,另一個申請渠道也不是很多,復旦可以走中法9+9交換項目(當時叫9+9,現在不知道是幾加幾),我也不是太想走這個渠道,考高師的話我自知沒這個水平。。然後我當時還考慮過申波恩的,還給Huybreychts教授發了套瓷郵件(為什麼找他?因為我手頭上有他那本《復幾何講義》。。),他還回了(這個真的很感動,我找美國學校教授套瓷沒有人回復),說讓我先申了再說。後來我又去諮詢y老師的時候,他讓我別再瞎折騰了,專心申美國的學校,「我們有八成把握讓你進賓大」,聽了這個我基本也就放心了。。
好像扯遠了。。上面說到美國高校選擇面更廣;事實上當時申請的時候,US News美國國內數學專排前50的學校我都有考慮,而美國以外的學校,不好意思我只考慮了我上面提到的那幾所,因為我確實也不想瞎折騰了。。美國學校的申請系統大同小異,其他國家學校申請方式都不一樣,我也懶得花時間研究了。。
哦對了,再說點關係不大的,y老師當時跟我說,萬一我申請美國學校失敗了,他有渠道讓我去法國跟Demailly。。現在看來,真能跟到Demailly的話,美國高校基本也沒啥必要申了啊。。居然把復幾何大師當成backup option,真是罪過啊。。
看什麼排名, 也看什麼專業了。
比如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大學/愛丁堡大學排名高於同為英聯邦的LSE, 也高於美國的西北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紐約大學,布朗大學。大部分中國學生從業的行業來說,認為前者真的優於後者的是不是傻了。
兩方面的原因:
1)「學校排名」不靠譜:很多學校排名都是針對本科教學質量和Reputation的「綜合排名」,而申請Master或者PhD的時候更應該看的是Grad School的實力。因為後者才代表了這個學校真正的學術和研究能力。
在這一點上,美國很多排名比較靠後(50+)的州立大學,學術研究能力相當不俗。幾乎每個州立大學都有自己世界頂尖級別的學科。
2)就業和移民問題:不得不承認很多留學生的留學動機就是移民。所以畢業後能夠便捷的在當地就業是一個剛性需求。在這一點上,美國對留學生找工作還是比較友好的,至少比英國等歐洲國家友好。特別是STEM的36個月工作時間,對就業移民非常方便。
除了經濟原因,美國綜合實力世界第一心理原因,還有個很實際的原因:你是來讀書的,但是同時你也是來生活的。
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也是挺重要的一環的。
而且讀完書也要考慮畢業之後的事情,比如就業和下家之類的。有些事情,離得近跟離得遠,還是不一樣的。
從眾心理、集群行為、有沒有獎學金等等一系列原因歸根到底,實際上就是申請所需要的成本。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申請者還是很懶的——很多人寧願花錢找留學中介,也不願意自己DIY。儘管有時候花大精力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項目收穫更大,長遠考慮(讀博3-8年)其實也是最優的,人們卻總是習慣於盯著眼前。
以本懶癌重度患者為例,我當年申請季基本上只申請了美帝前15的幾所學校,平均每個項目每年算本土也就收10個學生,概率上最容易的可能是Harvard的項目每年差不多招2個國際學生,不可不謂作大死。原因只是不用操心——我不用考慮GT、GPA是不是不夠高或者overqualify啊(人家表面上並不care),和貴旦關係好不好啊(很容易就能打聽到這些項目一個復旦的學生都沒錄過lol),是不是要找特別的推薦信啊,去了之後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導師啊,會不會幹著干著實驗室關門了啊……
雖然當時很多老師都建議我去歐洲,而且理智上講,歐洲相對較短的學制和更簡單的導師-課題制度也的確更適合我,但是我連從哪下手都沒個頭緒,最後就懶得弄了。
美國大學的博士生項目申請基本上大同小異,學習申請流程的遷移成本很低。其最大的優勢是program打包銷售的,課程、經費、獎學金、實驗室和導師選擇、課題研究等等細節流程,學校都有詳細安排,不用你申請的時候就開始操心。你只要交材料來面試就好了,細心一點的可能才會仔細看看項目的細節、導師的人選,思考一下可能的課題。花個一兩周時間,就可以準備十來個學校的申請。
相比而言,歐洲的博士生項目各不相同,有一些也比較像美國大學完全包辦。但是有更多的,要你自己在申請階段就確定實驗室、導師、課題、經費來源。這種情況下沒有兩三個月,連一個申請都搞不下來。我見到過很多同學因為三缺一(一般是沒經費),結果去不了,還得來年再申請。我以前team里就有個妹子牛津劍橋來兩輪的……
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關係特殊的,比如學校之間的特殊合作項目,簡化流程,那麼申請成本會奇高。所以大家自然會用腳投票。而在有大量前人已經申請美帝的情況下,經驗積累更多(比如國內外大量的留學論壇交流帖子都是美帝申請為主),就會進一步降低美國申請的難度,不斷地正反饋。如果比較不同地區不同項目,從申請到最終獲得一個博士學位,需要花費的除了課題和課程之外的精力,其實是差不多的。美國的機制降低了申請的時間精力成本,相對而言會更容易吸引人才。
至於前面有答主提到美國的整體科研實力強於其他國家,我覺得這個對於實力頂尖又沒確定發展方向的這麼一極小部分人群也許會很重要,但是,對於包括我在內的芸芸眾生而言,研究生階段也並不需要所處環境的平均科研實力有多強,導師好不好、生活開不開心可能更重要。
美國經濟體量大門類全,讀出來能找到工作的專業更多,找到工作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幾率更大,尤其是作為職業教育的研究生,美國是有相當優勢的。
不過對於我這樣的混子,基本就是「啊,同學們都在去美國哎,那我也去好了」這種。
利益相關 美國經濟學Phd在讀
要看自己的目標是啥……讀理工科Phd的話,美國的平均水準是無疑的世界第一。 讀社會科學,文科Phd的話,英國澳洲也蠻好的。 比如我好朋友圈子裡 澳大利亞ANU的亞太研究是絕對的世界頂級。念醫生的話,三個國家無所謂,授課難度都一樣,也都很難進,除了英國工資少了點…讀本科且目標是找工作的話,去美國,美國市場大,英澳對留學生不是很友好。讀本科且目標是申請Phd的話,其實三個國家都差不多。本科階段,英國澳洲都會派大牌老師教課,課程難度也相當大(僅經濟學而言,英國澳洲好學校都教的比較難,難度是要大於美國的。我的好基友他本科學校大三學的東西和Phd第一年已經基本差不多了。我給我老闆說我們學校應該加大經濟學本科課程難度,他苦笑了一下。我們學校無論是綜合排名還是經濟學專業都在美國屬於很不錯的了…)我所在的經濟學領域,英國澳洲的同學申請美國頂尖Phd項目的情況普遍很不錯。當然,不可否認美國有地域優勢,但申請Phd的同學誰不希望自己是實打實的強呢)說一下q群
EU群的大家都是天天優化看怎麼撿瓶子致富如何吃便宜的可爸爸,一邊摳牆皮一邊哭泣輸在起跑線
北美群的主要是開心最近買的2輛車比在國內買便宜了個百來萬
怎麼講,就是,
沒錢,太慘了
是任天堂害了我們
PS:UK不算EU,UK也都是巴寶莉celine不離手的有錢人
The American Dream is a national etho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set of ideals (democracy, rights, liberty, opportunity and equality) in which freedom includes the opportunity for prosperity and success, as well as an upward social mobility for the family and children, achieved through hard work in a society with few barriers.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by James Truslow Adams in 1931, "life should be better and richer and fuller for everyone, with opportunity for each according to ability or achievement" regardless of social class or circumstances of birth.
這就是原因,和中國人對於成功的看法完全一致,強調個人奮鬥和努力。家裡沒錢但是能力出色的澳洲年輕人,也是玩了命的去美國
澳洲,工業界基本為0,讀phd找不到教職就白讀,很慘。
謝邀。沒看到校友,以自己有限的經歷勉強回答一下。比較側重歐洲和美國的比較,澳洲因為不清楚就不評論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把本碩博分開回答比較合適。學科的話只講理工科,其他專業不太了解。
首先說本科。本科歐洲大陸幾乎沒有英語教學。如果家裡不差錢,在「學個小語種」和「繼續用英語」之間選擇的話,我也會選英語教學的。所以我覺得歐洲本科在中國市場真的不是特別有競爭力。畢竟商務語言是英語。美國和英國相比自然美國的就業市場更有優勢,所以相對更吸引留學生。
再說研究生(MS)。歐洲大陸很多學校都開設英語MS programs,也有不少中國留學生。讀MS的學生大部分都是要找工作的,尤其傾向於在本地找工作。所以就業市場對外國人是不是友好是對是否選擇在當地上學的決定因素之一。歐洲大陸市場對本地語言的需求還是很高的。除了語言還有身份問題。比如在瑞士,僱主要僱傭一個中國人,就要首先證明「沒有瑞士人能勝任這份工作」,然後證明「沒有歐盟人能勝任這份工作」,然後才能考慮歐盟以外的候選人。美國也有身份要求,但是畢竟美國國家比較大,機會從絕對數額上來說還是比歐洲多太多了。從這個方面講,美國高校顯然也更有優勢。
最後說PhD。我覺得也是看PhD之後的計劃。如果希望做學術的話,我覺得國家不如組/導師重要。畢竟歐洲科研經歷對在美國找工作也有幫助(反之亦然)。因為學術界並不看你的國籍和居住地,只看paper。如果之後不打算做學術的話,參考MS就業情況,美國可能還是容易一些。至於前面好多人說到的美帝給錢,應該針對的是歐洲碩士VS美國博士吧。因為歐洲博士的工資水平(據我了解)和美國相差不大啊,生活消費相差也不大啊。有個答主說到在美國買車vs在歐洲吃kebab的對比我覺得不是很能反映出消費水平差距。因為在歐洲由於發達的公共交通很少有人買車。
最後不得不承認,雖然歐洲不少學校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都很強,但是在國內知名度並不高。對於希望畢業回國的學生而言,肯定是首選知名度高一點的學校啦~
至於說了這麼多美國的好處,為什麼我自己在歐洲念了這麼多年的原因……嗯當年申請的時候太年輕。不過讓我再選一次的話我還是會來歐洲的,旅遊簡直太方便了(笑)
基本同意@Yuhang Liu 的觀點。
去年自己申請,也幫周圍一些朋友同學申請,總結起來有這樣幾點:
一、集群效應。英美申請是兩套體系,大多數人只能選擇其中一套。美國那邊各個層次的大學都有很多,尤其是一流大學。申請者出於避險考慮,喜歡申請選擇面更寬的美國,增加錄取幾率。英國這邊,頂尖學校差不多也就是G5,而且其中幾所學校還有明顯的專業傾向,對定位高的同學選擇有點少。
二、語言。英國這邊大量學校對非英語母語的學生的語言要求中,都有單項要求,不管你提供雅思成績還是托福成績。對於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講,口語寫作是明顯短板,會大大拉低很多人的可選學校等級。美國那邊不管雅思托福,基本只要一個總分。個別要單項的學校對單項要求也不高,不像牛劍那種單項要求迷高。
三、前景。英國出了名的難留下。美國雖然最近在逐漸收緊,但還是比英國那邊容易點。不少人出國留學的目的不是那麼單純,能不能留下是很多人考慮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四、文化。美國歷史上就是一個移民國家,而英國有傳統的主體民族。相對來講,英國文化讓人難以接近,不好融入。對大多數喜鬧喜聚的中國學生來講,美國文化更適合。
五、最重要的放在最後:錢!美國的博士生一旦錄取,都有全額獎學金。而英國這邊就不一定了。尤其是對海外學生來講,獎學金名額本來就少,而學費又貴,一旦拿不到獎學金,家裡要出至少7位數人民幣才能供下三四年的博士生活。雖然有CSC這種,但...參考第三條。
不過我倒不覺得美國那邊套瓷難。我發了三個教授,其中兩個給我回了,其中一個回得還特別誠懇。然而...還是拒。有錢能使磨推鬼。
老美的獎學金不是吹的。如果想要往wall street發展的話,為什麼NYU和Columbia比排名更高的stanford什麼的要好?
要說學術水平的話,莫斯科大學,Technion什麼的完全不遜色於英美頂尖大學,完爆澳洲幾乎所有大學,為啥中國留學生幾乎沒人去呢?
一個道理。選學校的時候,正常情況下,學校排名/學術水平只是指標之一。不正常的情況是指中國這種大家都擠破頭往top2鑽的。一是很多全球排名本身就比較扯吧,而且排名高不一定等同於學術好,學術好不等同於給phd的科研環境好。
美校phd的環境和氛圍確實是好澳洲一截的,英校不了解。不過相當一部分申請美校的其實是跟風,大家都說好,就去了。其實有一種「越難申請,學校就越好」的思想作祟。
有些人覺得:「歐洲學校普遍比美校好申請,而且申請美校的人這麼多,所以申美校肯定比較好。」對這種想法我只能無奈地攤開雙手然後大聲冷笑。phd這事我覺得主要看老闆吧,找不到好老闆才考慮專業水平,最後才考慮院校的名頭。比如潘建偉院士在奧地利的University of Vienna做的phd,這個學校排名實在說不上拔尖,但是人家的老闆很強勢,加上潘院士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出來以後就很強。
總得來說美校機會多,歐陸學校整體也不錯。至於怎麼選就看自己了。我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時拿了一個非美國的phd offer,而且那個學校給安排導師了。老師是個中國人,發了10多篇influential的top journal paper。注意不是灌水的top journal paper。絕對是中國人這個專業的知名學者。是這個field里小有名氣的scholar。當時心動了。打電話給我爸,說可能要離開美國了。我爸竟然當場怒了。他的觀點就是美國世界第一,幹啥都牛逼。當時拗不過我爸,就來了現在這個學校。我猜想跟我爸一個觀點的美國博士也不在少數吧。
很簡單,全球綜排和專排不能當飯吃。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世界大學排名它是怎麼排列的
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運用6方面的具體指數衡量世界大學,這六個指數和他們所佔的權重分別是:
*學術領域的同行評價(Academic Peer Review),佔40%
*全球僱主評價(Global Employer Review),佔10%
*單位教職的論文引用數(Citations per faculty),佔20%
*教師/學生比例(Faculty student ratio ),佔20%
*國際學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佔5%
*國際教師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佔5%
可以看到,學術論文以及論文引用次數就佔了60%,這說明,世界排名是比較看重一個學校的科研實力的。這樣看來,自然學科,理學,醫學,等等做的比較好的學校自然排名不會差。而且很多學科還要考慮 歷史因素,地理環境因素等,比如像是海洋學,有的國家根本不靠海,你怎麼做科研。還有研究石油的,高山氣候的等等。所以,用這個排名決定你去不去一個國家的某一所學校就有點站不住腳了。
再說USNEWS 綜排,這個主要是排美國學校的本科教育水平,尤其是前兩年的通識教育。如果去讀本科,確實應該好好參考。
USNEWS 專排呢,排的是美國學校專業的 碩士 博士 等 教授 就業 科研等實力排名,如果確定去美國讀本科以上的學位,可以重點參考。
選擇美國或其他國家,我認為就更複雜啦,首先要看國家的綜合實力,就業環境,人才環境等,我個人覺得美國還是比英澳加 要好很多的。
推薦閱讀:
※美國化工研究生方向選擇和就業前景?
※作為新入行的留學顧問(有過留學經歷),需注意的事情有哪些?會面臨什麼問題?
※留學生從國外的學校退學是怎樣的體驗?
※留學黨回國後中文不好了的體驗?
※在亞利桑那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