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正念?

如題,總是被一些思維控制。比如看了一部劇就會總是想這些情節,被思維控制不能收心。有人推薦先打坐培養正念,不知可行否。


可行。
無法控制自己的念頭在本質上和網癮、賭癮是一樣的,就如1+1=2是最基礎的數學,但由它卻衍生出了無數複雜的數學題。

所以要解決問題也很簡單,從本源開始,也就是訓練你的心,開發出覺知和平等心。

什麼是覺知,意識到自己正沉浸在念頭的妄想中,就是覺知。而你現在來知乎發問則正是自己意識到了問題,才會來發問,覺知,則是意識到自己已沉浸在妄想中即可。

覺知的同時必須還要有平等心,覺知、平等心就如馬車的雙輪,鳥的雙翼,必須共生存在才能解決問題。

什麼是平等心的?則是你意識到了你在妄想,你的注意力馬上可以回到當下做你應該做的事情。而你現在恰巧是沒有平等心,無法控制心回到當下。

原因分析完了,如何訓練這顆心呢?
觀察你的呼吸。

觀呼吸的練習是開發正念的唯一途徑,練習時,禪修方法會這樣要求你:覺知你呼吸的進出,氣息經過左鼻孔,就知道氣息經過左鼻孔,氣息經過右鼻孔,就知道它經過右鼻孔,氣息長,就知道氣息長,氣息短就知道氣息短,如此練習即可。

你要做的就知道警覺與知道,意識到,並不做出任何反應,如果注意力從呼吸上跑掉了,就再把它拉回來,如此反覆,你的心會開發出定力,會開發出平等心,不會再輕易被念頭帶走你的注意力。就猶如你的身體非常的孱弱,任何風吹雨打都會把你吹的東倒西歪,而這時,你必須努力讓你的身體強壯起來,為此,你需要持續不斷的去健身,如:舉啞鈴,而持續不斷的練習必定會讓你的身體,會讓你的心越來越強壯。

回到在生活中,你會知道當下你在做什麼,而你的注意力也就不會輕易被念頭、被他人的言語所影響。

我的專欄中有關於方法更加詳細的解說,朋友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去查閱,若有問題可留言,

祝好。


一,

狹義來說,除了四念處之外,都算不得正念。當然,有一個前提,狹義的說。

每人修行階段不同,念處也不同。不過,耍一下經驗主義,就目前所接觸過的所有學佛者來講,還沒有超過這個的。

說的更通俗一點,是不可能隔過小乘而趣入大乘的。小乘是原文件,大乘是升級包。沒有任何一個程序是不裝原文件只裝升級包就可以跑起來的——學佛也一樣。而很不讓人樂觀的現狀,很多所謂的大乘弟子,其實連小乘的門外的指路牌,也沒有找到在哪裡。

二,

學佛有兩個繞不開的東西,一個是福德資糧,一個是智慧資糧。

佛,兩足尊。就是福德資糧具足,智慧資糧具足。

所以沒有福德和智慧兩種資糧,學佛是不可能成就的。

就像有句話說,不積資糧無悉地,猶如榨沙不出油。

悉地是梵文,意思是成就。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沒有資糧就不可能成就,就像榨沙子不可能榨出油來一樣。

而於此,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沒有資糧,不可能有正念。就像沒有牛,就不可能有牛奶一樣……

三,

《瑜伽師地論》:一福德資糧謂由宿世修諸福德。而於今生豐饒財寶。遇善知識。離諸障礙。能勤修行。是名福德資糧。二智慧資糧謂由宿世修習智慧。而於今生聰慧明敏。解了法義。是名智慧資糧。

福德資糧,第一個,豐饒財寶。

到了這兒,很多人費解。意思就是沒有錢不可能學佛有成就唄?!

其實這個問題特明顯,四諦第一個是苦,四念處也觀受是苦。

一切一切都是苦的,不管多炫目多溫馨多感動,本質都是苦。

說的更通俗一點,所有眾生以為是樂的東西,其實都是苦。

而試想,一個樂都沒樂夠的人,怎麼可能從樂里觀到苦?而沉溺在世間樂受里不能自拔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有正念?

四,

輪迴煩惱五部大論——吃、喝、嫖、賭、抽。

有人看見好吃的放不下,觀想菩薩不太靈光,觀想個醬牛肉大肘子什麼的手到擒來。一座下來本尊種子字壓根不知道啥樣,但是滿腦子都籌劃好了今晚吃什麼。

同理,有人對喝酒、嫖娼、賭博、抽大煙等等不同人間喜樂不厭其煩……落在這些里,又怎麼可能有正念?

而更有意思的是,眾生在契入苦,無樂這個路程上,真的是按照吃喝嫖賭抽這個次第進階的……

五,

而回想佛,當初,

學問極好,本領極好,全國找不到可以教他的老師,財富一等一的多,老婆一等一的美……

世間法的東西沒有可以難住他的,然後佛開始找刺激,那鼓搗一下出世法吧……

世間一切我們認為樂的東西,在佛看,沒勁,沒意思,無聊,無趣,都不好玩,都挺苦之後,才有了出離心,才有了精進力,這時候才有了四念處的正念,才契入了四聖諦……

六,

沒玩兒夠的人,壓根不想回家,也壓根回不去家。玩兒夠了,不用勸他,自己也知道該回去了。

七,

怎麼樣培養正念?

——從多多掙錢好好享受,發現大家的津津樂道其實無聊無趣不好玩兒開始……

說別的,都沒用!都瞎扯!都太早!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 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 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 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 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一個修行人在生活中,要體現出覺的智慧,解脫的智慧。與身邊的朋友正常交往,不搞貪嗔痴,不壞戒律,隨機度化,交往有度,君子之交。

另外,你不覺得,學佛是你一生最重要的的興趣和愛好嗎?!

佛教徒的感情體現在慈悲心上,利益一切眾生是菩薩道修行人所當秉持。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說的是離相的心,不是相。說相虛妄,就是讓眾生心不要執著虛妄不實的相法,離相修行。就是在生活中,不要執著諸法相,起得失心、是非心、取著心、顛倒心等妄心,保持一個解脫無礙的清凈心。

世間修行必須要謹記三種隨緣心:隨緣做善;隨緣放下;隨緣自在。

離一切相,修一切善,利益眾生,莫惱一切諸有情,就是隨緣做善;一切事情,無論盈虧、是非、對錯、分別,都是業緣,非人力能變,當處放下,不再執著,是隨緣放下;萬事不攀緣,攀緣是煩惱,離一切攀緣心,是隨緣自在。

說起來容易,修起來,如夜行泥路,各種考驗,遍布修行路,你要樹立頑強的信心。


要培養正念,多讀金剛經、心經、普賢行願品、愣嚴經、普門品這些大乘經典。開始學佛建議先讀誦心經和金剛經,這些佛經都是金剛智慧能斷一切邪見執著和苦難。開始讀不懂沒關係,只要堅持讀誦智慧慢慢打開,正念就培養起來了。平常學佛碰到不懂的想不通的不要急著下結論,先把問題放一下,有時候急著去解決碰到善知識還好,不小心碰到惡知識自己就會誤入歧途了。碰到問題先承認自己對佛法還了解的不夠,先放下問題。堅持每日做定課,可以固定每日念大悲咒心經這些,其實堅持做定課有時間看看其他的,很多問題都會在你誦經誦咒的過程中突然就明白了。平常注意謹言慎行,現在有些人隨便就說某某經是假的某某人是邪師,千萬不要去附和去傳播,口業最重,不小心就斷了自己的法緣和慧根。


八正道不是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么?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是次第,也是(在達成正等正覺以前)無限循環。在修行位,這個「正」是主動動詞,主動去修正;在果位,這個「正」才是名詞。

正見:聞

正思維:思

正語至正命:修

正精進:無間

正念:初入果位(這裡所說的果位,不是啥四果之類的哦!是有前因而必有的結果的意思)

正定:果位境界

聞法,解義,落實在實際,相續不退,慢慢(在一步步的證實和加深證實的前提下)正念就出來了。比如,相比原來的「國家領導人(皇帝)大過天」的認識,現代人會再有這種愚蠢念頭嗎?肯定不會了…… 這,其實就已經是正念了,真正的正念,是遇到事情後自己自然而然升起的第一願望,而不是通過控制造做出來的。


慧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這麼長(zhang三聲)


被念頭控制,心猿意馬,也就是不能保持專註。

可持戒修止觀。

持戒,從某種角度用現代的語言描述,可以解釋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修止,止「無關當下的念頭」,止「不符合正確價值觀的惡念」,止「貪念,淫念」。

修觀,觀「念頭之從何而來起」,觀「念頭之前因後果」,觀「念頭之外因內緣」。

時時持戒,修止得定,修觀得慧。是為戒定慧。

打坐可修止觀,不打坐也可修止觀。

比如讀書的時候便專心讀書,無關讀書的念頭,則止之,觀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調息」貫穿始終。

參考閱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簡單說一下次第

聞法

持戒

五法滿足

修習安那波那念

十六法滿足

修四念住


隨時隨地。我是我的觀察者


認真做好該做的事,學習也好,運動也好,注意力一定集中,快快樂樂的生活。不要逃避該做的。


八正道中的正念–四念處。


推薦閱讀:

打坐需要有什麼法門嗎?蒲團和香有什麼要求嗎?
如何評價李謹伯寫的《呼吸之間》這本書?
打坐犯困怎麼辦?
靜坐數息念佛的時候 喉輪會特別不舒服 怎麼辦?
打坐時看見白光?

TAG:內觀 | 打坐 | 正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