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的名字翻譯成中文不音譯,但中國人的名字翻譯成日文要用片假名音譯?
韓國名字應該也有類似問題,只是韓國名字的發音和對應漢字發音差不多。
就日語而言,「毛澤東」念「mō-taku-tō」、「濟州島」念「sai-shu-tō」、「阮福暎」念「gen-fuku-ei」。當然,這些讀法只能在日本語中通用,與當地語言(華語、朝鮮語、越南語) 的發音不相同。
對於中國大陸及台灣等沿用漢字的地區的固有名詞,日本一般仍慣用日語漢字音讀法。但是對於越南、朝鮮等已經廢除漢字或者漢字使用率極低的國家的專有名詞,日本則日益趨於使用從當地語言的讀音音譯的讀法,這種讀音稱為「現地音」。
日本傳媒於1980年代開始對南北朝鮮的專有名稱改用現地音讀法,所以現在一律以現地音讀法為準。所以,「濟州島」按照從韓語的音譯念作「che-ju-do」或者「che-ju tō」(「tou」為「島」的日語漢字音)。但是,與歷史有關連的用語則往往不受此限制,如「李承晚ライン」及「光州事件」等則仍普遍使用日語漢字音讀法。近代以前的人名如「李舜臣」和「金玉均」等普遍仍以日語漢字音讀法分別念作「ri-shun-shin」和「kin-gyoku-kin」,但現時教科書則有時將日語和當地 (韓語) 發音並列出來,有時乾脆只標出當地發音。
由於越南廢除漢字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日本對越南的固有名詞多使用當地讀法。現在日本稱越南為「ベトナム(betonamu,從「viet nam」的音譯)」而非「etsu-nan (「越南」兩個漢字的日語漢字音讀法)」。日文中的南北朝鮮專有名詞會以漢字表示,並且在漢字之上用片假名註明當地 (韓語) 讀法,但越南的固有名詞則幾乎完全不用漢字表示。現在日本只會用片假名「ホーチミン (hou-chi-min)」來代表「胡志明」,幾乎完全不用「胡志明」這三個漢字,亦不會按日語讀法念作「ko-shi-mei」。另一方面,日本對於越南古代的人名、地名、歷史用語、古代寺院名稱、年號等則仍然使用日語漢字音讀法。
原則上,日語漢字音讀法一般使用漢音,但往往有例外,如台灣的「高雄」訓讀為「takao」(其實這是因為在高雄原名打狗,此名實為不雅,而又與日語Takao讀音類似,故用漢字轉寫為高雄),「西太后」有時使用濁音念「sei-tai-gō」,「金日成」、「濟物浦」亦分別使用促音念作「kinnissei」和「saimoppo」,而「金正日」念作「kin-sei-nichi」或「kin-shou-nichi」均可。
至於中文,則一律把韓國、越南的人和事物以中文漢字音念出來,甚至是日語的訓讀辭彙,也多採用中文漢字音讀法而非音譯。
現代韓語一般以當地讀法去念中國、日本、越南等地的專有名詞。但對於有歷史關係的用語則使用韓國漢字音讀法,例如「豐臣秀吉」念作「pung-shin-su-gil」,而著名的地名如「東京」亦常常念作「tong-gyeong」。
古代的日本、韓國、越南、琉球等國的專有名詞幾乎完全由漢字構成,且這些國家在古代也都使用漢字,因此在專有名詞的互譯時則比較方便,直接利用漢字即可,並按照本國慣常的漢字讀音來讀。這種互譯方式至今仍然存在,如中國現在在翻譯日本的專有名詞時,便直接採用其漢字,並按照中國的漢字音來讀。如,日本地名「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讀作:hok-kai-dō)其在日語中的漢字即為「北海道」,現代漢語直接採用此漢字,並按照中國的漢字音讀作「ㄅㄟˇ ㄏㄞˇ ㄉㄠˋ/běi hǎi dào」。另外,由於南北朝鮮和越南現在極少使用漢字而採用表音文字,所以這些國家進行的漢字直譯時,通常表現為直接用本國的漢字音表記這些本由漢字構成的專有名詞。
近代以來,韓國和越南逐漸廢止了漢字,使得對這兩個國家的一些專有名詞的漢字直譯產生了困難,另外,日本、南北朝鮮、越南的專有名詞中亦存在少量的固有辭彙,而這些固有辭彙並沒有對應的漢字。鑒於這些情況,採用音譯的方式逐漸增多。音譯,即按照對方專有名詞的當地讀音來翻譯。如,韓國地名「??」(讀作:seo-ul),是一個固有詞,無對應的漢字,以前中文多採用該城市的舊名「漢城」進行表記,現在則在韓國人的要求下,採用音譯,即按照其當地讀音「seo-ul」進行音譯,翻譯為「首爾」(讀音:ㄕㄡˇ ㄦˇ/shǒu ěr)。
中文世界對於韓國和越南的專有名詞的翻譯仍然完全採用漢字。但是由於近代以降韓國和越南的漢字廢止,由於表面上無法分辨使用的是哪個漢字,從而使某些韓國、越南的源自漢字的專有名詞的翻譯產生了偏差,同樣在使用假名的日本人姓名的翻譯上,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日本女演員「宮沢りえ」、現代漢語通常翻譯成「宮澤理惠」。其實她的本名是「宮澤梨繪(宮沢梨絵)」。這是因為翻譯者判斷其名字「りえ」的發音用日本語通常表記為「理恵」,所以就用下去了。在對朝鮮半島和越南人名、地名的翻譯上也出現有同樣的情況,例如韓國女演員宋慧教(???)在華人社會卻常被譯為「宋慧喬」,本名反而很少人知道,另外有不少韓國演員姓名都有好幾個不同的中文翻譯,卻未必是正確的。
對於用固有詞表示的專有辭彙,中國方面雖儘可能使用漢字表記(若存在),但有時採用音譯。例如韓國首都,舊名為漢城(??, Han-Seong),為漢字詞,現代漢語直接使用其原漢字「漢城」表示其名稱。1946年8月15日韓國發布城市憲章,並將其首都改稱為「??(發音為:Seo-Ul)」,「??」為韓語固有詞,無對應的漢字,2005年以後,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等華語地區逐漸採用音譯的「首爾」來表示該城市名稱(原漢城市議會宣布城市中文名稱更改,韓國政府追認通過,並希望世界共同更改)。同樣位於漢字文化圈的日本和越南,也曾使用相應的漢字詞表示其舊稱,如日語的「漢城」、越南語的「Hán Thành」(「漢城」的漢越音)。漢城改名後,日本首先改用音譯表示其固有詞的名稱「??」,叫做「ソウル」(souru),越南語後來也採用音譯,由於越南20世紀40年代開始採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國語字),其音譯則直接使用韓文羅馬字「Seoul」。
韓國對於中國的人名、地名部分採用現地音來音譯(如: 北京--&>??? Beijing),部分採用漢字音直譯、即把中國的人名、地名的漢字用韓語的音讀方法讀寫出來(如: 北京--&>??),兩者時常混用。韓國對於日本和越南的人名、地名大部分採用現地音來音譯(如:河內 Hà N?i --&>???)。
北朝鮮(以及中國大陸朝鮮族)對於中國、越南的人名、地名的翻譯,較之韓國來說,使用漢字音直譯的情況多一些。這亦影響到中國大陸的官方機構及韓國商人在中國的生活。舉例說:「吉林」按這兩個漢字的韓語發音是「??」(Gillim),無論是吉林當地的韓語出版物還是在當地生活的韓國商人,都一律採用「??」這種寫法。可是,在韓國當地的報章,卻一律把「吉林」按其普通話發音寫成為「??」(Jilin)。這使雙方在溝通方面出現不少問題。
現代韓語主要使用諺文進行表記,漢字並非完全必要的文字,而多用於輔助場合。因此,在翻譯人名及地名時,現在韓國多使用諺文來表記。對中國的人名進行翻譯時,以辛亥革命的時間為基準,對此前的中國的歷史人物、地名等採用韓國漢字音進行表記,例如:
孔子→??(gong ja)
王安石→???(wang an seok)
曹操→??(jo jo)
長安→??(jang an)
辛亥革命以後的現代人物則以現代漢語音進行音譯為大原則,例如:
毛澤東→????(mao jjeo dong)
胡錦濤→????(hu jin tao)
也有少量的中國現代人物採用朝鮮語漢字音直譯的,例如:
毛澤東→???(mo taek dong)
蔣介石→???(jang gae seok)
江澤民→???(gang taengmin)
另外,對台灣和香港的藝人姓名的翻譯的情況稍顯特別。過去,多採用韓國漢字音直譯其姓名。例如:
成龍→??(seongnyong)
王祖賢→???(wang jo hyeon)
林青霞→???(im cheong ha)
李連杰→???(i yeon geol)
然而,從英語名的音譯、從現代漢語音譯、漢字音直譯的現象也有混合存在的情況。例如:
葉蘊儀(英文名:Gloria Yip)→???? ?(geul-ro-ri-a ip)
章子怡→???(jang jjeu i)
這些翻譯,由於大眾早已習慣,所以也經常使用。另外,從現代漢語音譯、漢字音直譯同時接受的情況也有,例如:
張國榮→???(jang guk yeong)[韓國漢字音直譯]/???(jang gwo rong)[從現代漢語音譯]
周潤發→???(ju yun bal)[韓國漢字音直譯]/????(jeo-u run pa)[從現代漢語音譯]
關於翻譯中國地名的情況,原則上採用現地音,即從現代漢語音譯。例如:
北京→???(be-i jing)
天津→??(tyen jin)
上海→???(syang ha-i)
杭州→???(hang jeo-u)
潮州→????(cha-o jeo-u)
而對於一些中國大城市,尤其是有較多韓國人居住或工作的地方,往往也同時採用韓國漢字音直譯,例如:
北京→??(buk gyeong)
上海→??(sang hae)
廣東→??(gwang dong)
山東→??(san dong)
曾經是外國殖民地的香港同澳門,則以英文音譯作準:
香港→?? (hong kong)
澳門→??? (ma ka o)
對於日本的人名的翻譯,原則上不分時代,一律使用現地音,即從現代日語音譯。例如:
源 頼朝/みなもと の よりとも(minamoto no yoritomo,源賴朝)→????? ????(minamotono yoritomo)
小泉 純一郎/こいずみ じゅんいちろう(koizumi junichirō,小泉純一郎)→???? ????(koijeumi junichiro)
由於這些日本人名採用了訓讀,因此與朝鮮語漢字音的差異很大。只有與朝鮮史關係密切的日本人名才部分使用漢字音直譯。例如:
豊臣 秀吉/とよとみ の ひでよし(toyotomi no hideyoshi,豐臣秀吉)→????(pungsin sugil)
伊藤 博文/いとう ひろぶみ(itou hirobumi,伊藤博文)→????(ideung bangmun)
與翻譯日本人名一樣,翻譯日本地名的原則同樣是採用現地音音譯。例如:
大阪/おおさか(oosaka,大阪)→???(osaka)
仙台/せんだい(sen dai,仙台)→???(sen da-i)
例外的是,東京/とうきょう(tō kyō,東京)除了從日語音譯作??(to kyo)外,也常使用韓國漢字音直譯的??(donggyeong)。
對於與日本史相關的辭彙,採用韓國漢字音直譯、從日語現地音音譯的兩種方式都存在。例如:
幕府/ばくふ(baku hu,幕府)→???(bakuhu)[從日語讀音音譯]/??(mak bu)[韓國漢字音直譯]
當該單詞為日語音讀詞時,多採用韓國漢字音直譯的方式;當該日語單詞包含了訓讀時,則多採用從日語現地音音譯的方式。
由於日本仍使用漢字,日本對於中國的地名多採用直譯(漢音),即以漢音讀中國的漢字寫法。但有若干城市使用特殊的讀法,如台北、香港、北京等。對於人名,也主要使用漢音,但有時音譯現代讀法。對於南北朝鮮和越南的人名、地名多採用音譯,即直接引用其相應羅馬字的寫法。
(以上內容摘自維基百科詞條,漢字使用國間專有名詞互譯)日本、韓國在讀現代中國人名、地名時採用普通話音譯而不是漢字音讀(稱為「現地音主義」),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趨勢。與此相對,日本、韓國之間,則一直都採用現地音主義,按對方語言的讀法來讀人名、地名。
從好的方面說,現地音主義體現了「名從主人」的尊重,而且在口頭交流時各國人對同一個人或地方的稱呼一致。但是,現地音人為地割裂了「漢字」這一三國間的紐帶。
如果要追究日本、韓國對於中國的現地音主義的起源,我有如下猜測:- 在日本方面,日語中漢字的讀法很多,一般都有音讀、訓讀兩種,有不少詞還有特殊讀法,這就導致漢字與讀音之間的對應關係比較弱。當日本人接觸到中國的人名、地名時,可能不太容易確定該怎麼讀,於是就乾脆音譯普通話,作為跟音讀、訓讀並列的第三套讀法。這種讀法除了用於人名、地名外,在菜名和麻將術語中也很泛濫(我跟 @鍾音 稱之為「麻讀」)。
- 韓國的情況則比較簡單:近幾十年學校不教漢字了,大部分韓國人根本不認識漢字,也不關心中國的人名、地名用漢字怎麼寫,所以你怎麼讀,我就怎麼讀。
國人看得懂漢字 而且用漢字更容易表達日本人名字的意思
比如「太郎」這名字是「老大」的意思 很好理解吧 那音譯過來「tarou」(塔樓)是什麼鬼
順便中國人名用假名發音通常不是音譯 是用日語的音讀來發音 只是有些時候音讀讀音正好和音譯讀音相同 感覺像音譯(其實音讀非要說的話也算一種音譯吧 只是用的是古音 所以日語的音讀和閩台地區的部分方言發音會比較接近)舉個例子 「王」在日語里通常念オウ(ou)而不是ワン(wan),「オウちゃん」是「小王」,「ワンちゃん」是「汪星人」...但是比如「林」的音讀正好就是「リン」,和音譯一個樣當然不是沒有音譯的 因為有些漢字日語里沒有相同或是相近的 就用音譯了但是日語假名的音素太有限 中文很多字沒法音譯 就用上面說的音讀個人感覺音讀優先於音譯 因為有些能音譯的名字並不一定適合音譯 比如某位領導人的名字 是「リ コクチョウ(li kokutyou)」而不是「リカチャン(莉卡醬)」…就那麼想被查水表嗎「橫濱」直接寫橫濱大家都看得懂 為什麼要音譯成「油口蛤蟆」呢 年輕人不要總想著搞一個大新聞 翻譯也是要按照基本法的(手動滑稽)事實上大多數情況下直接念漢字音讀,是最近幾年才有一些媒體開始用音譯的
覺得前二的答案說的很完整了哎。
不過多補充一點點自己想到的吧。
我國不使用音譯而使用漢字直讀的原因:
1.我國使用漢字有客觀歷史基礎2.自然而然的用字效率選擇日韓選擇音譯的原因:
1.韓語放棄漢字之後完全成為表音文字,同音過多2.日語中假名表音屬於習慣做法,對外來語一貫是片假名標音。中國自然也是「外國」3.就日韓目前狀況來說,認讀漢字的群體知識水平仍屬高層,平常人認讀還是不方便。再者很多在漢語中比較常見的姓名用字,在日語中讀法不容易確定,出於禮節日本人也樂得直接音譯。漢語的發展對漢字的依賴比較大也是由漢語中音節的負擔比較重導致的。
所以翻譯國外地名人名的時候,總會出現一坨的狀況。不是有句玩笑傳言叫做「百年孤獨里把人名去掉的話,篇幅可減少1/3」么...就日語名字來說,拿我團四哥舉例子:大名:二宮和也發音:ninomiya kazunari譯名:尼糯米啊卡住那裡這個用字效率就是兩倍的關係啊……人都是懶的加上我國和日韓在語言上有天然優勢。對韓國來說,他們名字讀音相同的人超級多,正式表中名字都會寫漢字,對中國人來說也就順水推舟了。要不然,你音譯一個音 誰知道同班裡誰是「裴勇俊」 誰是「賠庸菌」啊?最後,個人覺得,對大中華區漢字圈兒的事兒,我朝還是有天然文化強勢的心理。就醬聽CN領·導人的名字的時候大多還是漢字音讀。但是有些人的名字用音讀就怪怪的甚至很難念 所以問題並不完全成立
還有韓語中翻譯日語內容時現在幾乎完全使用音譯,不按照漢字音翻,日本人以前念韓語名字也是按照漢字音讀念我單名雷難道日本人要叫我「姓+かみなり」么···哎 話說 聽起來好霸氣的樣紙···
音讀也可以的啊。大部分還是音讀的吧。我名字在日語里都是常見字,我都要求日本人音讀的。中文音他們發出來實在是太詭異了……當然也有音讀太詭異要求日本人發拼音的
他們嫌麻煩而已,又沒硬性規定...我嫌自己名字轉寫片假名的讀音太難聽就改了ルインリャン-&>リク ギンリョウ
音譯的話會像中亞人名一樣,比如我男神 柏原崇
羅馬讀音:kashiwabaratakashi音譯:卡西哇吧啦塔卡西 像賣石油的,又像在念巴拉拉小魔仙的咒語原因很簡單,就是為圖省事,日本人名發音大多用訓讀,雖然大部分是漢字,但實際讀音和漢字讀音一般完全不同,本身在日本人名也很少用音讀,事實上很多日本人自己在見到陌生人時都需要和對方確認一下對方名字的讀法,尤其是個別有多種訓讀的單字出現在名字中時。如果按音譯到中國,連日本人自己都拿不準的讀音中國人怎麼能拿得准,而漢字是兩國人都認識的,而且日本漢字的音讀大多和中文的普通話差異並不大,換句話說中國人用普通話讀日本人名,日本人大概也能猜出是誰來(前提是這個人的知名度足夠大,如政治人物或明星名作家名運動員)。中國人的人名翻譯到日本為什麼要音譯呢?首先並沒有做過調查,本身你這個提問的準確性我就有點懷疑,像一些中國的名人,可能直接就按中國發音讀了。至於為什麼要音譯,也是為了方便,又回到剛才說的,如果不音譯,那就要像日本人習慣一樣,把人名訓讀了,連他們自己國人的名字他們都拿不準,要把外國人的名字也訓讀那不更沒把握了?而日本漢字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音讀讀音,你給他一個中國人名,他們很自然會按音讀讀出來,並不是翻譯成假名,而是讀成音讀。比如一個姓林的中國人,你說日本人叫他哈雅西(訓)先生合適呢,還是林(音)先生合適呢?所以中日人名讀法並不太涉及翻譯的什麼問題,只不過日本同一個漢字一般都有兩套發音方法,而音讀本身就接近漢語的普通話。你也可以理解成日本把中國的人名翻譯成日本的音讀,而中國把日本的人名翻譯成中國的普通話,這樣就可以統一你的認識了。你產生困惑是因為日本人名本國讀法一般是訓讀,中國翻譯成普通話發音差距會很大;而中國人名本身就一個音讀的讀法而已,翻譯成日語音讀差距並不明顯。
有一期mujack請來的嘉賓是早安少女(李純和錢琳還在的時候),日本人的名字全是漢字,兩個中國人的名字卻是片假名
就比如你對著你認識的 安倍晉三 四個字
要念成 阿貝信作?既然這樣就來個擴大版
倉木麻衣 Kuraki Mai 庫拉奇 麥濱崎步 Hamasaki Ayumi 哈馬薩奇 阿尤米蒼井空 Aoi Sora 阿歐以 索拉波多野結衣 Hatano Yui 哈他諾 由依綾瀨遙 Ayase Haruka 阿亞瑟 哈羅加長澤雅美 Nagasawa Masami 那加莎娃 瑪莎米石原里美 Ishihara Satomi 依希哈拉 撒托米木村拓哉 Kimura Takuya 奇姆拉 塔庫亞
櫻井翔 Sakurai sho 沙庫萊 咻MDZZ我正式證件都用的漢字,但這幾個字在日語里極其不常見,很多地方電腦打不出來,所以其它時候,甚至銀行卡,用的都是漢字對應的假名,可是日本人根本不能把這幾個漢字和假名對應,他們甚至有時覺得這是兩個人..於是我腦殘,覺得寫拼音羅馬字母沒問題了吧?問題又來了,我名字拼音羅馬字剛好和幾個假名的羅馬字相同,於是很多時候日本人又自作聰明的把我的名字直接寫成拼音對應的假名。更崩潰的是,有時候他們又把我名字的漢字對應的日語讀音的假名,直接寫成對應羅馬字,寫在英文材料里....於是我在日本有5個名字。個人建議,除了常見的漢字,比如張王李,其它最好用漢語中讀音的假名,能和漢語拼音對應最好。
多啦A夢不服。
因為中國人可以看懂漢子,所以沒有必要跳過漢語音去讀作日語音啊…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長澤雅美。誰回去喊他nagasawamasami…
日本語言政策對民間不作強制要求,但是正式場合依然需要對中國姓名進行漢字音讀。
也不都是音譯的。音譯也就最近最近才開始的。起碼我身邊絕大多數中國人被叫的發音都是音讀。音譯更接近本國發音所以最近多起來了,日本人本來就比中國人喜歡這樣,所以外來語很多。中國人更喜歡意譯,比起發音更看重含義。可能跟漢字表意能力強有關。
日語名字聽著看著按漢字讀法多優美多有格調啊,按日語讀那簡直就是在念咒語啊。
因為念不出來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給人感覺是一個保守而禮道的國家,AV產業卻這麼發達?
※為什麼東京空氣那麼好還有那麼多人戴口罩?
※如何看待當代國人對 日本文化輸出 和 仇日情緒 的矛盾心理?
※去日本留學要花費多少錢?
※同被日本殖民過的韓國人的反日意識會那麼強烈,而台灣就出了李登輝這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