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電容發熱的原因和突變電容兩極電壓的可行性?

1)在實際電路中,電容工作會發熱,這個發熱,和什麼有關?通過電流一定時和頻率有關嗎?這個發熱損失是哪來的?是不是在電能?電場能的過程中損失的呢?

2)電容兩極電壓一般不能突變,除了用理想電源外,是否可以通過改變已充電電容的電容值而突變其兩端電壓(可變電容器)?比如將已充電的1mF電容改變至0.1mF,以獲得原先10倍的電壓?@Patrick Zhang


電容,我們從初中就開始耳有所聞。

我們來看看電容大至的結構,如下:

我們看到,電容器其實就是三張卷在一起的紙,中間一張紙和最下方一張紙上有金屬膜鍍層,在用兩根導線壓在金屬膜鍍層上引出。

注意哦,導線之間是被紙隔離的,也即被紙給絕緣了。

左上方就是電容的示意圖。我們看到,兩個極板之間就是絕緣材料。

當電容的兩根導線加上電壓後,由於絕緣材料存在,因此在一定時間以後,我們會發現導線中沒有電流,而兩個極板上卻充上了電壓。

注意這裡的用詞「在一定時間以後」是什麼意思?請知友們自己去理解。

第一個問題:解釋電容的發熱

回答:

題主希望知道的電容發熱,其根本原因就是絕緣體發熱。現在我們來看看絕緣體發熱的原因是什麼:

(1)關於絕緣介質的絕緣電阻

理想絕緣介質的絕緣電阻趨於無窮大,而工程上所應用絕緣介質為非理想絕緣介質。

如果l在絕緣介質兩側電極上施加一定電壓時,利用高靈電流表可以檢測到電流,即所謂的泄漏電流。

泄漏電流是由絕緣介質中及表面的帶電粒子(正常情況下通常是以離子為主)的移動而形成的,其大小與帶電粒子的密度、速度、電荷量、外施電壓、環境條件等參數有關,其數值的大小表徵絕緣介質絕緣電阻的大小。

注意:絕緣介質內部的泄露電流對應絕緣介質的體電阻,而其表面泄露電流反映了絕緣介質表面電阻的大小。絕緣介質表面電阻與附著於介質表面的水分和其他污物情況有關,特別是吸水性強的絕緣介質極易吸附水分,從而影響絕緣介質的性能。因此,設計絕緣結構時應考慮其使用環境,特別是濕度的影響,必要時應對介質表面做防潮處理。

絕緣電阻具有負的溫度係數,因為溫度越高,形成泄漏電流的帶電粒子就越多,從而導致絕緣介質的泄漏電流也就越大,其絕緣電阻就越低。

(2)絕緣介質的極化

根據構成絕緣介質的分子是否具有極性,或極性的強弱程度,絕緣介質可分為:

極性絕緣介(如環氧樹脂、油浸紙、聚氯乙烯、酚醛樹脂塑料、有機玻璃等);

非極性絕緣介質(如聚四氟乙烯、氮氣等&>和弱極性絕緣介質(如聚苯乙烯等)。

當絕緣介質受到電場的作用時,絕緣介質中的帶電物質會產生應變,從而在絕緣介質的端面上產生與電極極性相反的電荷,這種現象被稱為絕緣介質的極化。最基本的極化形式包括電子式極化、離子式極化和偶極子極化。

1)電子式極化

當構成絕緣介質的原子中的電子軌道受到外電場的作用時,它將相對原子核產生位移,由此而形成極化被稱為電子式極化。

電子式極化存在於一切氣體、液體和固體介質中。電子式極化有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由於電子的質量極小,所以形成極化所需的時間極短,約10^{-15} 秒。

第二個特點:極化具有彈性,即當外電場去掉後,依靠原子內部正、負電荷間的吸引力,其作用中心又會馬上重合而呈現非極性特徵,因此電子式極化沒有能量損耗。

典型的例子就是水:

2)離子式極化

固體無機化合物多屬離子式結構,當無外電場的作用時,大量離子對的偶極矩相互抵消,故平均偶極矩為零。當介質置於電場中時,正、負離子將發生偏移,其平均偶極矩不再為零,介質便呈現極性。離子式極化也屬於彈性極化,故其極化過程幾乎沒有能量損耗。

3)偶極子極化

對極性介質而言,單個分子內部正、負電荷的作用中心不重合,從而形成一個永久性偶極矩。無外電場作用時,儘管單個偶極子具有極性,但由於各個偶極子均在不停的熱運動,分布雜亂無章,其極性對外而言相互抵消,因此整個介質對外並不呈現極性。

在外電場的作用下,原來雜亂無章分布的極性分子將順電場而定向排列,結果對外呈現極性。

偶極子極化過程是非彈性的,極化過程消耗能量,而且極化所需的時間也較長(10^{-10}sim  10^{-2} s)。

(3)絕緣介質的介質損耗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題主的第一個問題了,就是電容的發熱。

由於工程中應用的絕緣介質為非理想絕緣介質,其在電場的作用下會形成泄漏電流,由此便產生了能量損耗。另外,極性介質在極化時也消耗能量。這些能量損耗被稱為介質損耗。

注意:介質損耗通常用來描述交流電壓作用下絕緣介質的能量損耗。

在直流電壓下,由於絕緣介質中沒有周期性的極化過程,因此,當外施電壓低於發生局部放電的電壓時,介質中的損耗僅由其泄露電流所造成,利用絕緣介質的絕緣電阻便可以描述此時介質的能量損耗,所以直流電壓下不需要再引入介質損耗這一概念。

如果電極間介質為理想絕緣介質,則在電極施加交流電壓U時,迴路中流過電容電流。

當電極間為非理想絕緣介質時,由於介質損耗的存在,迴路中電流,包含無功分量(電容電流)Ic和有功分量(泄漏電流)Ir。

我們已經知道:電源所提供的視在功率:S=P+jQ=UI_{r} +jUI_{C}

由此可求得介質損耗功率:P=Qtamdelta =U^{2} omega C tandelta

這裡的C為絕緣結構等效電容;omega 為電源角頻率;delta 為介質損耗角;tandelta 為介質損耗因數。

介質損耗因數tandelta 反映了絕緣介質能量損耗的大小,它僅取決於絕緣材料的特性,而與材料尺寸無關,因此工程上常用來衡量絕緣介質的品質。

在絕緣結構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絕緣介質tandelta 。如果tandelta 過大會引起嚴重的發熱,輕者則加速絕緣材料的老化過程,重者會導致絕緣的熱擊穿。

第二個問題:電容兩極電壓一般不能突變,除了用理想電源外,是否可以通過改變已充電電容的電容值而突變其兩端電壓(可變電容器)?比如將已充電的1mF電容改變至0.1mF,以獲得原先10倍的電壓?

回答: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電容的定義開始:電容C等於電量與電壓之比,即:C=Q/U。

我們知道,電量Q等於電流與時間的乘積。由於流過電容的電流是變數,因而電容上的電壓當然也是變數,於是有:i_{c} =Cfrac{dU_{c} }{dt}

那麼電容兩端的電壓等於什麼呢?如下:

U_{C} =frac{1}{C} int_{0}^{t} i_{c} dt

對於正在充電的電容,我們可以求得電容上電壓的表達式為:

U_{C} =U_{0} (1-e^{-frac{t}{RC} } ),式1。

當時間t=0時,U_{C} =U_{0} (1-e^{-frac{0}{RC} } )=0,當t=5RC時,U_{C} =U_{0} (1-e^{-frac{5RC}{RC} } )=0.9933U_{0} approx U_{0} approx E

這裡的R是充電線路電阻與限流電阻之和。

注意到一個事實:當電容上的電壓充滿後,它的等效電阻(容抗)很大,因此Uc=E。

現在我們來分析式1:

U_{C} =E(1-e^{-frac{t}{RC} } )

第一,不管電容C取何值,也即它的大小是多少,當電容充滿電後,電容上的電壓Uc=E;

第二,電容值的大小會影響到充電的過渡過程,也即5	au 的時間長度而已,與電源電壓E無關,當然也與電容充滿電壓後的值E無關。

需要說明的是:電阻與電容的乘積是時間:RC=frac{U}{I}	imes frac{IT}{U} =T=	au

由此可見,題主的第二個看法是錯誤的。

不過,題主的第二個問題在放電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成立條件。

我們來設想,一隻可變電容上的電壓已經充滿了,我們把可變電容脫離電路取下來,然後減小它的電容量,再來測量它兩端的電壓,會怎樣呢?

我們知道,電容儲存的能量為:

W=frac{1}{2} CU^{2}

也即:U=sqrt{frac{2W}{C} } =MC^{-frac{1}{2} } ,這裡的M是常數。

於是當電容減小為原先的0.1倍時,電壓增加了frac{1}{sqrt{0.1} } =sqrt{10} approx 3.162倍。

可見,題主的結論是不對的,電壓並沒有增加10倍,而是3.162倍。

我們來看下圖:

這是來複式收音機的電路。注意到選台用到了可變電容。我的問題是,此電容容量改變後,會影響到晶體管輸入級的電壓嗎?

================

提個問題:

如果電源電壓的波形是方波,如下:

第一問:若RC的乘積為T/10、T和10T,試問這三種情況下電容上的電壓值及其波形是什麼樣的?

第二問:題主第二個問題的看法在這裡會成立嗎?

解答:

我們用作圖法來求解。

由前面的敘述我們已經知道,電容在5RC的時間內能完全充滿。因此有:

結果正如冷鋒0743知友所說的那樣。

另外,題主的結論在這種情況下也是不成立的。


不止為問題而來,也為前面的回答而來。

前面的回答比較全面的講了薄膜電容的結構和介質損耗,實際電容有很多種,電容的損耗也不全來自於介質。

考慮電容充放電時,電容極板上顯然有電荷的流動,電荷的流動即為電流。現實中的電容的電極顯然不是超導體,所以電流會產生損耗,這個損耗與電介質顯然是無關的,與流過電容的電流的大小、頻率等有關。尤其是各種卷繞結構的薄膜電容、電解電容等,電容極板由金屬鍍層或金屬箔組成,厚度較低、電阻相對較大,且卷繞結構導致長度也較大,電流導致的損耗是非常明顯的。

電容的各種損耗對外都表現為等效串聯電阻ESR,表示電容的損耗角正切值也同時包含了各種來源的損耗。考慮電容的損耗時,只考慮介質損耗是不全面的。

電容的發熱是與頻率有關的,一方面是由於臨近效應和趨膚效應,不同頻率下固定尺寸的導體的交流阻抗不同,另一方面是介質損耗與頻率也有很大關係。隨便找一個電解電容的規格書,可以看到不同頻率下電容允許的紋波電流有效值是不同的,通常會給出120Hz、1kHz、10kHz、100kHz等頻率下的數據。這個數據的來源主要就是電容的發熱。

關於第二個問題,分幾個方面來說:

第一是改變極板距離會改變電容電壓,但並不能導致電容電壓突變,因為按當前的物理理論,速度有極限,顯然改變極板距離也是有一個過程的,電容電壓的變化也就有過程而不是突變。

第二是改變極板距離導致電容容量減小10倍後,電壓是會變大10倍的,這個過程電荷守恆,能量也守恆。電容上儲存的能量1/2×C×U×U當然是變大了十倍,能量來源是改變極板距離的力所做的功。改變極板距離的力需要克服極板上正負電荷之間的引力,導致電容上的能量變化。考慮一下克服地球引力抬高物體時這個物體的重力勢能會升高,也就不難理解改變電容極板距離時電荷的電勢能增加。

擴展一下,同樣道理,電感的電流不能突變,因為磁鏈不能突變;而維持磁鏈不變、改變磁路的磁阻時,電感中儲存的能量也是會變化的。

與電容的例子不同,電感的類比情況很容易在現實中找到實例。隨便找一個直流電磁繼電器,假設其線圈直流電阻為R,電感為L,繼電器在靜止狀態下等效為RL串聯,理論上兩端加電壓U時,線圈電流表現為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電流終值為U/R。而實際上,由於繼電器吸合過程中有磁路變化,其電感量會發生變化,實際給一個電磁繼電器兩端通電吸合時,線圈電流在吸合過程中會超過其直流電阻對應的電流值。

以上。


簡單的回答一下,第一個問題是電容內阻造成了很多發熱的情況。第二問題,你描述的這個裝置叫電容話筒。


推薦閱讀:

論機械設計自動化與電氣工程自動化比較,以後得工資水平,和一般的工作狀況,基本上能到什麼地方工作?
高壓直流斷路器目前的研究概況如何?
低壓成套配電櫃溫升試驗怎麼做?
電氣工程專業工作後如何學習 PLC 等技術?
大型遊樂園的電力系統有什麼特點?在瞬時波動頻繁的情況下是如何保證用電穩定的?

TAG:電學 | 電氣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