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會是怎樣的局勢?

.

政府供地是會收緊規模、減少供給,提升土地的緊缺性,還是會繼續保持現有規模,保證財政收入?2015年一線城市地王頻出,甚至包括個別地塊的退還,會給2016年的土地招拍掛帶來何種影響?

房地產開發商的策略可能有何種變化,轉型、收縮?樓市庫存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嗎?一般來說,往往國家想調控什麼,什麼反而降不下來。

老百姓的購房需求在2016年會持續釋放嗎?對房價是看多還是看空?自主和投資的趨勢有什麼不同?

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可能會有什麼差異?

這只是題主暫時想到的幾個方面,權作拋磚引玉,望知乎上的業界達人不吝賜教,分析預測,謝謝。

新華社:一些房企還在幻想「政府救房市」

習近平提4個殲滅戰 樓市去庫存位列其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鼓勵開發商適當降低房價 ——鳳凰房產北京

按最近的動作 2016的房地產到底會是什麼趨勢?


謝邀。

因為我個人對全國的房地產形勢還是沒有足夠的把握的,僅說說我的印象吧。

自2014年起,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實際上在進入一個市場細分的階段,房地產的投資屬性已經不再象前些年表現的那麼強了。北上廣深組成實際上的第一集團,分別代表著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城市群,四城市分別具備不同的資源優勢(包括但不限於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交通、產業、環境等等等),而其資源優勢又絕對是輻射全中國甚至輻射海外的,目前在中國絕對無法撼動的。所以第一集團會始終保持一個穩定的上漲態勢,一旦從政策層面對其進行非市場化的壓制,換來的一定是一段時間後的報復性反彈,具體看2015年的北京,深圳。

幾年前,第一集團之後是一個由地區中心城市、計劃單列市組成的大集團,不過近年來這個集團越來越開始呈現分化狀態,呈現分化狀態的原因無非是一城市的經濟發展形勢(GDP);二未來的經濟發展預期;三地理位置(包括其與第一集團城市的交通距離);四城市土地供應情況。自2015年始,這個集團的房地產形勢已經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回暖,南京、杭州這樣曾經的集團領跑者不說,即使是瀋陽這樣的尾巴也有了一定的好轉(相對比2014年)。這個好轉不一定是指價格上的,主要表現在一開發商經過2014年的突然襲擊後,對市場情況有了進一步的心理準備,開始各種不同方式的應變;二消費者經過一年的觀望後,部分有剛性需求的消費者不再觀望,重新進入市,這部分消費者主要是周邊地區進入中心城市的;三自2014年起,由於包括房地產開工量的不足的原因在內的各種原因,建成房屋的存量已經開始下降,儘管不多,但是在下降。

除以上兩個集團以外的城市,其房地產市場仍然很不好,未來好轉的可能性也幾乎看不到。

個人認為2016年的房地產市場主要看的是第二集團,第一集團的地位不可動搖,畢竟北京是全國人民的北京。第二集團會進一步分化,但會整體向好。一是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預期怎麼也要好於其周邊地區;二是這些城市具備著周邊地區絕不具備的各項資源;三是我國城市居民仍然沒有投資渠道,2015年的股市相信給股民朋友上了絕好的一課,大量資金還是要找到出口;四是隨著總理提出的保障房建設ppp模式,似乎為存量房找到了一個新的出口。

地方政府尤其是第二集團中的地方政府我認為絕不會再次收緊土地市場;土地市場,尤其是第二集團的土地市場仍然是不會很熱,不過第一集團就不一樣了,很可能會再次大熱。

開發商手裡的存量土地輕易也不敢開發。不過象萬科、保利、華潤這樣的大企業將在這次市場洗牌中成為贏家,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想到那,寫到那,全是印象,手邊沒有足夠數據。


謝邀!

欲知房價走勢,不妨先看看日本的房價,定會有所啟示。

都說「京滬永遠漲」,當年的東京也一樣!

  日本幾代人都被房子坑慘了,它曾讓日本30年沒翻身。

  還記得《日本幾代人都被房子坑慘了》嗎?說的就是當年日本房地產的瘋狂與崩潰,看到最近中國一線城市儼然癲狂的「盛宴」,是否感覺頗有點當年日本的意味?

  據說,當一個國家的房價開始高攀時,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即將盛極而衰。因為錢本身沒有價值,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有價值;而當錢流動到房子這個環節時,就開始變成了鋼筋混泥土,凝固了、流動不下去了。

  日本就是前車之鑒,30年仍然沒有翻身。

  日本房地產就是在這個時候崩潰的

  「只有傻瓜才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智者從他人的錯誤中學習。」 ——俾斯麥

  房地產的瘋狂與崩潰,日本已經經歷過了。日本的錯誤,值得所有人警醒。日本的前車之鑒,值得仔細研究。

  第一,在經濟發展,信用擴張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可以增長很長很長時間。

  根據日本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日本六大都市的地價從1955年有統計數據開始,一直上漲了36年。

  知名財經評論人齊俊傑表示,日本跟我們一樣,上漲的時候都是一線城市漲,東京漲的最快最高。大概當年日本人也相信,日本只有一個東京,東京掌握著教育、醫療、金融、就業等等資源,所以東京房價不會跌。東京買不起了就買東京圈,東京圈買不起了,就開始買6大城市,最後再買小城市,從漲幅上來看,甚至6大主要城市的漲幅遠遠超過了東京圈和東京核心區的房價漲幅(有基數原因),這就是一種跟風炒作,不過潮起潮落,潮水總歸要退去。

  而在80年代後期,地價的上漲急劇加速,直到1991年房地產泡沫破裂。

  齊俊傑指出,別管什麼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還是東京核心圈,價格同樣是暴跌。只不過跌到後來,一線城市還能止血,而二三線城市根本就沒有這個功能。現在還在跌!有個朋友家的父輩買了一套大阪的房子,當年傾其所有,現在跌了一半,每年還要交著沉重的賦稅。根本賣不掉。

  第二,在經濟停滯,信用擴張受阻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可以低迷很長很長時間。

  房地產是長周期資產,受信用周期影響,價格的變化具有長期趨勢。一旦趨勢形成,就會持續很長時間。自從1991年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直到24年後的今天,日本六大都市的地價仍然沒有恢復。

  對於一般人來說,住宅的價格走勢才是最值得關注的。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的東京住宅價格指數從1993年6月開始。可以看出,東京的住宅價格從1993年開始至少下跌了10年,之後窄幅震蕩。相信可能有很多日本家庭根本沒有意識到房地產的長周期屬性,在這10年間不斷抄底,讓很大一部分辛辛苦苦獲得的家庭財富被周期的力量摧毀。

  日本朋友提到現在的房子,都是咬牙切齒,有一部分人徹底被房子綁架了,他們不得不繼續工作,只為了房子上的負擔,由於在日本開徵了房產稅,大約每年的房產稅率是5%左右,這樣算下來一套500萬的房子,你每年要交的錢是25萬,雖然日本人收入高,但面對這樣一筆錢,也是相當的撓頭。日本還規定了,房子買賣要交重稅,贈與也要交稅。於是日本人徹底瘋了,房子完完全全的砸在了手裡,再也賣不動了。

  第三,周期的巨大力量不可忽視,潮漲潮落,有漲必有跌。

  日本六大都市的地價從70年代翻了五倍,卻在泡沫破裂後跌去了60%左右。這背後是周期的巨大力量。當年日本人也並不相信周期,相信東京等核心都市的房地產價格由於稀缺性,會一直上漲。但是,經濟的規律最終打破了日本的「特殊性」。

  關於房地產,日本能夠告訴我們很多,但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尊重周期的規律。房地產受經濟周期,信用周期影響很大,而且是長周期,甚至超長周期資產。當周期上行,可以持續很長時間,一旦周期改變,則誰也無力回天。對個人和家庭來講,十年是很長的時間,但可能只是周期中的一瞬間。而個人和家庭的財富,則可能隨著周期的車輪上漲,也可能被下行周期的車輪碾碎。

  中國房價上演的正是大跌前的瘋狂?

  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瘋狂已經引發了業內的警覺。

  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祖昱指出,在投機炒房推波助瀾之下,購買力和房價之間已經產生明顯斷層,再加上資本市場利好在2016年難以重現,所以對2016年深圳房價不能預期太高,特別是部分房價上漲過快的高端項目,可能會存在一定壓力。

  而據一財網報道,上海中原地產一位內部人士表示:「我們認為今年的情況可能需要謹慎看待,去年上海樓市的交易量很大,已經開始透支,目前的房價由於交易標的較少仍在上漲,但如果漲到購房者不願意接手,市場自然會回調。而且,當房價需要靠三代人的力量才能買得起的時候,購房者也會猶豫。」

  中信證券地產研究團隊也在報告中指出,如果2016年不出現降息,一線城市全年的樓市熱度可能不如2015年,深圳等房價絕對水平和漲幅相對透支的城市,甚至可能出現下跌。

  而職業投資人黃生甚至認為,此次一線樓市的瘋狂的背後,是銀行信貸在年初的高度井噴所導致,長期必然無法維持,之後將迎來大跌!

  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曉博則認為,當我們說樓市見頂的時候,是需要有一個精準的定義的。比如,它是美元計價之下的「見頂」,還是人民幣計價下的「見頂」。從中短期來看,中國中心城市的房價存在一個「美元頂」。或者說,在2016年9月30日之前,北上廣深的房價很有可能在以美元計價上,創出一個高點,而且是未來幾年內難以超越的。而如果以人民幣計價,一線城市房價仍然有明顯的上漲空間,而且在M2增速快過GDP增速5到6個百分點的大背景下,可能很難見頂。

  聞到了嗎,狂歡下瀰漫著樓市腐屍的味道?

  以下文章來自「真叫盧俊的地產觀」,僅代表作者觀點。可能顯得過分悲觀,甚至引起部分讀者不安,但保持憂患,總好過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正在裸泳。

  日前,市場出政策了,類似關於契稅減半也營業稅減免的政策,又是激起各種狂歡,認為這樣的政策對二三線的樓市有極大的利好。盧俊其實不是特別懂政策環節,日常出政策的時候我也不大發文字點評,但是樓典微信小窗我說:有沒有感覺一點點不對?

  我說:感覺到了

  我說說我的一些直觀想法

  ——如果有一樣東西,鼓勵大家拚命去買的好像都不會是特別好的東西,這個故事隱約在2015年的上半年股票市場上發生過

  ——改革開放初期,所有好的稀缺的東西,比如大米,比如雞蛋都是限購的,需要用糧票才能購買,不讓買的說明是好東西

  ——從商業邏輯上來說,針對一個目標密集性的出台政策只能說明兩個問題,要麼是這個東西有非常嚴重的問題,已經來不及中醫調理必須西藥針筒此後;要麼是之前的政策失敗了,需要用下一個政策來修補,但是不論是哪一種,都說明問題比想像中的嚴重。

  這是我不長的文科生涯里,自己時常告訴自己日常我們容易被欺騙的邏輯思路。

  為什麼在今年這一刻,我突然把這三點全部想到了呢,因為我手機碎片信息化背景下經常有幾個關鍵詞在刺激我的腦袋。

  所有人都看出來國家在鼓勵大家買房,特別是二三線的房子。

  2015年最好的樓市,恰恰是那些政府捨不得賣嚴格限購的北上廣深。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樓市的扶持政策秘籍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所有這些片段都在潛意識裡告訴我,是不是樓市的問題已經嚴重到開始腐爛敗壞的程度?

  我開始查找一些數據。

  判斷整體市場是否健康的重要數據:城市庫存

  這個數據是我在任志強的微博里看到的,71853萬方。因為甚少關注全國市場,其實我對7萬方存量的概念是沒有的,所以我找了一些比對的數據

  2007年到現在,中國住宅的銷售量只增長了80%左右,但是市場的庫存已經翻了快6倍。我們認真看一下趨勢,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從2011年開始失控,庫存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停止下來的痕迹。

  我希望大家記錄下2011這個時間點。然後再來對比下,2011年前後,政府對待房地產的態度又是如何。

  從2009年因為四萬億的扶持事件之後,全國樓市開始衝天逆轉,市場快速去化,同時價格也快速攀升。而這個時候,全國的輿論壓力也到達極限,當時經常在各個媒體端看到類似這樣的輿論。

  任志強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所有人認為是全民公敵。

  所以在這個壓力下,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對於房地產的態度就是:控制房價,從而實現平息輿論的目的。

  但是錯就錯在當時簡單的認為房價飆升是因為炒房團的介入產生的,所以採取了限購和限貸的手段,希望能夠遏制房價。

  這個政策,從目前來看,是沒有用的。

  但是如果在那個背景下如果只有這一件事情發生的化,地產的蝴蝶效應還可以控制,不會有嚴重的惡化。

  但是中央政府在用限購和限貸政策控制樓市的時候,地方政府卻做了一件小事情:這是歷年全國市場的土地出讓情況,比較小,大家認真看。

  從2010年開始,土地市場的供應突然增多,而且在2013年的時候到達極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看圖片最右側的出讓金佔地方本級收入的百分比,在2010年之後提升到60%以上。

  換句話來說,地方政府突然發現土地市場這一塊肥肉,然後在2010年開始大肆的出讓土地。

  所以各位看到了沒,2010年開始中央控制信貸市場不讓需求正常的買賣房子,然後2010年開始地方政府又大量的出讓土地,導致供應越來越多,需求越來越少。

  慢慢的,慢慢的,慢慢的,城市的房子庫存越來越多。

  一線城市有外來人口導入的幫助,城市得到了喘息,而大量的二三線城市,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風險得到最大程度的暴露。

  而所有的問題暴露了之後,地方政府也好,中央政府也好,突然意識到問題比想像中的嚴重,趕緊採取補救措施。

  ——其實最有用的一招在2014年的時候就已經用了:除一線城市以外,其他城市取消限購,這個在所有人眼裡最大程度激活需求的政策。

  但是,很遺憾,沒用

  ——2015年下半年出台降低首付政策,這個應該是僅次於取消限購的重磅政策了。

  但是還是很遺憾,還是沒用

  可以說,問題真的比想像中嚴重。

  今年過好年沒多久,就馬上出台了降契稅政策,在我眼裡已經等同於政府已經開始著急的直跺腳了,要知道降低首付的政策才出台多久啊?

  我後面想想,政府還有招數么,不要說什麼沒用的降息降准了,沒有人規定市場資金流動便多之後一定要流向房地產,資金永遠比人要聰明。

  也許和房地產有關的利好政策,政府還可以打出來的只有幾個了

  1、完全的不限貸政策+強制的商業貸款7折政策

  2、個稅返還甚至財政補貼

  我小窗了不少業內人一個問題說:如果這兩個政策用完之後是不是就完了?

  他們回復都是:完了

  我又跟了一句:地產完了?

  差不多吧

  5年前種下的惡果,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來償還。


謝邀。

對這一串問題談下我看法,個人認為所未來中國房產市場兩頭效應明顯,剛需型市場的會得到大量政策扶持,投資型的房產完全自生自滅。

中國經濟被房產捆綁是註定的了,本屆政府上台試圖改變一下沒成功,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軟著陸是迫不得已,所以對於地產政策也是配合著經濟需要給予支持。用習大大的話就是: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

放開二套首付、降低利率、拆遷貨幣補償這種小的臨時性政策不提,連續出台的國家戰略,如城鎮化、萬眾創業、放開二孩都是從近期和遠期增加需求消化庫存。土地是稀缺的,土地收入又是中國財政的命根,自然還會出地王,只不過在規劃條件等方面會放寬,同樣是政策支持手段。

購房剛需還是增長的,投資沒什麼意義了,北上廣深房價是會漲,但投資門檻太高了,投入產出不合算。

房價變化在別處已達,在此不再展開(任志強說2015不買房,一輩子也買不起房,背後的邏輯是怎樣的? - 李Jason 的回答)


謝xf wang、小白 兩位邀,同名太多圈不到。

話題太大,加之本人資歷不足,眼界不夠,談數據又沒太大意義,只能扯點個人淺見。

1、從房企方面,可以想見,必然是死掉一大批中小型開發商,困住一大批區域性開發商,折騰一番龍頭型開發商。未必算是洗牌,但必然是讓所有房企重新看待這個市場;

2、從房價方面,一線不掉價,二線有分化(有死命扛的,也有扛不住的),三四線有價無市;

3、從政策方面,大家只能是坐等。宏觀經濟層面不是俺這種層面的人能看準的。

不過,個人感覺,對於土地相關立法的調整甚至改革,會是未來幾年的關注重點。

這些年農村土地確權、流轉以及現有政策下用地性質與經濟發展的不合拍,都是促進相關政策進行調整的因素點。

OK,說不了太多,獻醜而已。

收工。

走人。


整體看平。看多二線,特別是有好的資源的,至於前兩年被爆炒起來的小地方的房價,持續看空


謝邀。

個人在回答一個問題時的習慣是徹底搞清楚提問問題中所涉及的真實概念。題主在此問題涉及了一些經驗主義,拋去這些問題不談。首先房地產市場是指以土地為基本要素,進行構築物建設並銷售的一個產業市場。那麼構成房地產市場的要素是廣義的房子,那麼構成廣義的房子的要素又是什麼?土地、鋼材、水泥、勞動力、財務成本、配套設施成本、報批報建成本、銷售營銷成本。那麼決定市場價格要素是什麼?供需關係。供需關係進行鑒別,庫存、需求、政策。

有了以上要素拆解分析,我們可以逐一進行分析最終得出房地產市場走勢。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計算建模的方式來進行要素調節,做出不同要素變動的房價走勢,這是科學進行房價預測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行建模分析,excel進行經濟測算即可。在這裡,我們只分析在國內能夠決定價格大幅變化(4%以上)的要素,這個4%如何得出,邏輯是一個普通家庭居住面積為100平方米,國內百城均價1萬元,全國家庭平均收入為10萬元,變化幅度占家庭年均收入40%。

從經驗來講建安成本占房價售價的三分之一左右,土地成本占房價二分之一左右,財務成本占售價5-10%這個和開發企業規模信譽管理水平正相關。配套設施成本、報批報建成本、銷售營銷成本、近年基本處於平穩狀態,勞動力成本略有提升,但不能直接影響到房價。建安成本目前鋼材價格、水泥價格、玻璃價格均處於歷史地位。因此建安成本基本不變,建材成本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最終結果是建安成本下降,因此房價是下降趨勢,全國如此不分一線或者二線城市。那麼土地價格又是如何,土地價格需要從城市土地保有量來進行分析,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杭)土地趨緊張,因此土地價格是上升的。二線城市、一線周邊三線城市土地交易價格基本持平不變,三線城市、四線城市及其轄鎮土地保有量較大,出讓價格持平但無交易量(有價無市)。所以從全國分析,一線土地出讓價格上漲(10%以上),二線土地出讓價格持平或略有小幅上升(不超5%),三線城市土地成交量趨弱價格持平(名義下降),總體土地是持平或上漲趨勢。因此從房屋要素分析,房價是一線持續上漲、二線小幅上漲,三線價格不變但考慮到貨幣因素,價格暗降。

下面我們來分析市場,從供需角度來講,一線城市庫存不足,二線及一線周邊三線城市供需平衡,三線四線城市供大於需,原因在於二線吸引人口能力及購買力強於三線四線,三線四線城市購房者多為村鎮居民進城。因此從供需角度分析,一線上漲,二線及一線周邊持平,三線四線下降。

那麼政策如何?從目前狀況來講,一線城市政策調整幅度不大,多是小幅響應政策。二線城市政策影響很大,會在中央政策條件下做出更加利於房地產發展的政策法規,三線四線城市政策放開,無限購,無貸款限制,無戶籍限制,無首付比例限制。因此一線城市價格在政策方面是上漲,二線及一線周邊是上漲趨勢,三線四線城市價格持平(因為購房政策已經無節操,潛在風險極大,大部分房企已經出現資金鏈斷裂,財務成本高於收益率的情況)。

綜上所述,考慮到要素價格,市場供需,政策調節三方面因素,得出一線城市房價繼續上漲(幅度在7-10%左右),二線及一線周邊三線城市價格小幅上漲(3%-7%左右),三線四線城市房價在政策利好的情況名義持平,實質下降(10%左右)。

購房需求持平,但隨著經濟持續下滑,收入降低,購房預期下降,因此需求下降。房屋銷售將以自住和改善型需求為主,投資增值需求下降。特別是放開二孩政策之後,住房改善性需求加大。

未來房地產格局將以大型房地產企業集團進行區域劃分開發為主,各自利用現有房地產開發優勢進行專業領域突破。如萬科將以城市綜合體形式(服務性)進行房地產開發,萬達繼續以城市綜合體(商業娛樂型)進行開發,其他房地產商也將在專業領域進行突破,形成自身開發特色,更加註重產品形式和品質定位。

關於政策走勢,政府對於房地產是中國貨幣蓄水池的定位不變,但將逐步以產業升級的形式發展新型產業,吸引一部分貨幣流量流入新型產業,今年的股市和互聯網市場資金充足充分說明了房地產市場波動對於貨幣流向的影響。政府將更加傾向於將貨幣流向新興產業,形成中國自身的產業優勢,通過產業全球輸出(例如現在的高鐵、基建)帶動經濟增長,形成高效良性的經濟運轉模式。但明年房地產政策更加註重於內需的挖掘,城鎮化將會成為重點,將從鄉村城鎮挖掘國內經濟增長內需動力。從現在的多次降息降准、公積金異地貸款、首套比例下調等等政策,明年的房地產利好政策仍會持續,政策力度與經濟下滑程度成正比。經濟下滑不意味沒有增長,只是增速放緩,只要有增長房價就會上升,只不過一線、二線、三線城市上漲下跌幅度不同,但均值上漲。


政府的現金流,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現金流(省市這兩級),一是稅收,二就是土地。樓市好壞直接決定土地拍賣(這是大頭)和相關的稅收。

房地產是個死結,因為現在不是說只是庫存大這麼簡單,開發商尤其是大開發商的土地儲備大的很。哦還有巨大的在建面積。怎麼辦?要開發商拿地?開發商不是雷鋒,而且,本質上是用銀行的錢。

說破天去也沒用。簡化一下,你認為房子是商品,那麼就繞不過供求關係。如果你認為房子就不是商品,那就沒辦法了。


2016年以及未來3年的對中國房地產的看法:

房地產崩潰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不能排除可能。

政府托住房價是大概率事件,但是這是有成本的。

一二線城市新房子設計更合理,配套設施更好,價錢更高,需求旺盛。舊房子,價格暴漲比較難(但是不好說),下跌也不會太嚴重(除非經濟崩潰)。

部分配套不齊全的房子,有問題(質量問題或者因為人口流動產生的問題)可能會腰斬打折或者成為鬼城,這並不出乎意料,也不算什麼大問題。

房價就那樣,買不起就搬家吧,三線四線房價會比較公道的,生活壓力也會比較小,將來醫療教育會逐漸跟上的更適合生活居住。

我對托住房地產的代價更感興趣:

1.資產泡沫加劇,這其實不算什麼,債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人。

2.社會投資向地產傾斜,繼續抽製造業的血,這屆政府應該不會犯這個錯誤,至少製造業還是挺重要的,抽血風險依舊存在。

3.流動性,流動性和通脹應該算一體兩端,央行可以放流動性,但是要承受通脹的壓力。流動性放給誰,直接注水地產是不是有點蠢?砸錢去搞第三產業?去砸科研?然後帶動房地產去庫存?這個路徑是不是好一點?但是行政效率如何,不好說....

其它影響房地產走勢的因素:

1.滯漲,這個是很可怕的,當通貨膨脹壓不住的時候,噁心循環開始了。而且幾乎無解....

2.農業改革?我不知道,因為不懂,也不了解,如果提升農業效率,那麼可以提高農民收入,解放勞動力,保護糧食安全,但是哪些原有的勞動力怎麼辦,去幹什麼?製造業目前不景氣,第四次工業革命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破,這些失業的農業勞動力怎麼辦?他們希望能去大城市,也是房產的潛在需求,但是錢呢?工作呢?第三產業又對教育的需要非常高,繼續讓他們上學?社會貧富矛盾會不會加劇?

3.石油價格維繫底價,假如石油價格真的穩定到了30美元,中國50%的能源成本要下降到15-25%,那麼物價自然會下跌,那麼房價會不會下跌呢?恐慌情緒誕生的時候會不會引爆泡沫?通過加稅維繫油價,然後再補貼製造業?那麼會降低社會效率么?會摧毀製造業競爭力么?

4.黑天鵝-中東亂戰,石油價格暴漲,高通貨膨脹,高物價,居民消費被遏制,房地產去庫存更艱難,社會發展陷入桎梏,托底房產壓力劇增,銀行壞賬滾雪球般變大,央行一方面面臨滯漲的威脅,一方面又不得不釋放流動性,社會失業率居高不下,維穩成為第一重要的事情。(我認為從利益角度講,油價回漲是大概率事件,低油價不利於美俄,至於什麼供求關係,只要有個攪屎棍在中東折騰一下,石油開採自然就受阻了,美國只需要找個要削減赤字的理由撤幾個軍事基地就可以了)

5.廉租房,棚戶區改造,我看....有點難。

歡迎指出不足之處。


2005年:「國八條」

2006年:「國六條」

2007年:「9·27房貸新政」

2008年12月:「國十三條」

2009年10月:傳住建部牽頭成立房改試點小組,被官方否認

2009年12月:「國四條」

2010年1月:「國十一條」

2010年3月:二次房改方案被寫入兩會正式議案

2010年4月:新「國十一條」

2010年9月:「九月新政」

2011年:新「國八條」

2013年:「國五條」

2014年:「雙向調控」

2015年:「降首付至兩成,滿二唯一免徵營業稅」

實名反對樓上所有答案。

眾多答案已經都提到了,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細分了,不再是普漲普跌的市場。

所以題目並沒有意義,因為全國房地產市場可能一頭髮高燒,一頭凍成狗

看過那麼多年房子,這個市場主力並不是炒房團,這個市場的主力是自住需求,置換需求。自住需求買入房產後,這套房源就從市場消失了,他不會輕易賣出來。而炒房團,投資團,遲早要賣出來,這套房源進入市場,就要接受市場的選擇,一個時間點,有人願賣有人願買,交易就是公平的,雙方得益的,不存在誰賺誰虧的問題。

眾所周知,房地產是低流動性產業,長周期產業,房屋從拍地到建設到投入市場,最快1年。本次庫存,是由2012年開始增加,2015年仍未到達拐點。同時伴隨這次庫存增加的是,中國2012年開始勞動力人口下降,2015年開始流動人口和勞動力人口雙降,勞動力和外來人口減少了,房屋的需求自然減少。畢竟他們是支撐房價的龐大基本盤。

所以從長周期來看,二三線城市的房價長期不看好。理由很簡單,地少人多不成立,外地人流入城市購房不成立,城市新增人口減少是增速見頂的信號

一線和北上廣深,需要承接其他城市的人口流入,暫時依然處於房地產的賣方市場,其中一些城市,可能處於搖擺階段。

2015年年尾和2016年開年房地產銷售面積大幅增加,可能會減緩庫存壓力。但是新開工面積數依然很低,全年GDP增速必然受到拖累。同時,現在消化掉的需求,5年內不可能再次出現在市場上,需求不起來可見未來5年全國房價依然會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今明兩年作為周期底部,暫時看不出有走出底部的信號。

我知道很多人想說房價跌,我也知道說房價跌會收到贊。但是我還是要說,如果確實有需求,不論自住還是投資需求,現在的確是購房的時機。大周期來說,未來中國是往上或者往下沒有爭議的話,周期底部應該購入周期性資產。目前的確看不到中國房地產需求有起來的跡象,但是整個世界可能會走進一波繁榮周期。

最後

不要提日本,不要提日本,不要提日本。

日本和中國很不一樣。

我就放兩張圖,看得懂的自己看,注意是地價,不是房價。單位是平方米,價格單位是日元。數不清零的不用數了,最貴的時候是1991年,278萬日元一平方米。但是95年開始買入房子的,自住的虧了房產稅和折舊,但是價格並沒有虧。


答案轉載自本人原創文章

政策:先揚後抑,總體平穩

元旦後股市暴跌,多項經濟數據不景氣,使得中央到地方大為緊張,穩增長一時成為了由上到下的工作重點,於是淘汰落後產能、供給側改革等變革性政策只能暫時全面讓路,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紛紛出台,基建上馬,貨幣寬鬆,信貸加碼,房地產也再次臨危受命。

在穩增長思路指導下,樓市年初即受到貨幣政策,行業政策兩股力量的強勢推動,全國樓市在春節後隨即出現爆發性增長。

在貨幣政策上,多次降准後M2增速繼續保持在13%左右,社會資金緊張情況明顯改善,房地產市場獲益不少。而多次的降息又大大緩解了房企的融資壓力與成本,再加上寬鬆的信貸助力樓市,目前全國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已到82折,加上現在超低的貸款利息,目前貸款成本可能已經是歷史最低水平。低廉的貸款成本成為了撬動樓市的一條重要的槓桿。

圖片來源:2010年至今五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走勢;方圓地產顧問市場研究中心;2016-06-21

行業政策也是狠招連出。首付降低,首套房認定降低,公積金使用多維度的強化,地方性購房補貼等大批政策在一季度排隊推出,在近乎一天一個新政的強大「壓力」下,反映相對滯後的二線城市也陸陸續續啟動。而在這個助推樓市的大潮中,部分城市甚至採用了一些「過激」的手段。

圖片來源:2010年至今「五一前」首付比例情況;方圓地產顧問市場研究中心;2016-06-21

年初地方的「過激」政策如瀋陽的大學生零首付購房等均被叫停。如今回想,如果不適度控制,政策會亂成怎樣真難以想像,後市會炸成怎樣真不敢相信。雖然一些「神政策」被叫停了,但樓市升溫之勢已經不可逆。深圳可算這波行情的急先鋒,繼去年全市漲幅近5成後,今年一季度繼續暴漲近3成

從3月底開始,過熱的城市由扶持轉向打壓。首先是深圳和上海在同一天出台了嚴厲調控政策,然後是南京、蘇州、合肥等強勢二線城市傳出調控要加碼的消息,但目前尚未有具體動作。調控後的上海、深圳的確也出現了一波成交量的大萎縮,但近期似乎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畢竟利好太多了。

市場:極度冷熱不均

總結完政策我們談談市場,上半年總體體征是極度冷熱不均,從成交量角度看差異基本不大,全國所有城市在政策刺激下都出現了明顯的成交量上漲。不限購的,位置臨近一線城市的二線城市最為火爆,其次是仍帶著限購「緊箍咒」的一線城市和大批二線城市,再下來是三線四線城市。

圖片來源:2016上半年房價三大梯隊示意圖;方圓地產顧問市場研究中心;2016-06-21

成交價方面就差異巨大了:上海、深圳大幅領跑,合肥、蘇州、南京等緊跟,它們形成了房價快速上漲的第一梯隊;一線城市的廣州則落後一大截,和大批二線城市位列第二梯隊,這個梯隊的房價微漲;剩下就是大量三四線城市的第三梯隊,它們平均庫存仍超20個月,還在漫長且艱難的「去庫存」當中。

廣州:一線城市,二線房價,三線漲幅,成交集中郊區、東部

廣州,一線城市,二線房價,三線漲幅。上半年實際漲幅估計在5%左右,但這也是過去三年上漲的總和。目前南京、廈門、三亞、珠海等二線城市的均價都已超過廣州。這樣看來廣州樓市似乎很「不爭氣」,但這就是廣州城市購買力的實際反映,也讓廣州避開了繼續加碼調控的風險。總體而言廣州上半年樓市仍是較熱的

成交區域方面,主要集中在郊區、東部。增城、南沙是大戶,增城仰仗不限購、供應大;南沙則靠自貿區吸引各路投資客;東部的黃埔也長期處於領先位置;中心區多數新項目尚處於蓄客待售階段,尚沒放量;北部的花都慘淡,只有萬達城一枝獨秀;西部板塊受制佛山盤大量搶客,量升也不敢價漲。

作者:鄧浩志

鏈接:2016上半年樓市總結 - 鄧浩志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宏觀上人民幣匯率、A股共振已經開始,未來房市也將加入進來。

人民幣貶值,信用收縮影響是一圈圈從外向核心蔓延的,而中國最核心的資產是房地產和銀行系統。

買房是個超長期的投資,不同城市,地產市場完全不一樣(北上廣、其他)。但總得來說,房地產周期是跟隨信用周期的,信用擴張,房價漲,信用收縮,房價跌。在下的判斷是:現在中國已處於信用擴張末期。

因為最近有人說,上香港買房換成港元計價資產保值。。。順說也說下。

香港地區的房價,再下單神棍猜測是:香港房地產也處在下跌邊緣了。香港零售是香港樓市穩定的基礎,人民幣一貶值,去香港購物一下子就變得沒那麼划算了,估計今年香港零售金額、樓下雙暴跌。

香港12月零售同比 -7.8%

據《南華早報》,李嘉誠在出席集團周年晚宴前是這樣說的:

今年香港的商業環境正在變得更加艱難,香港房價下跌10%也沒什麼特別的。

智力中等,就用穩妥的投資方法!

普通人的投資 看微信:lisiwangwu


在過去的201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在寬鬆的政策刺激下,總體步入了復甦通道,市場成交、房價等指標總體上出現回暖,甚至好於預期。那麼2016年的房產方向走勢會是如何的呢?

2015房地產總結

2015年房地產向好的同時,土地成交量、新開工量、開發投資額等指標非常低迷,全國商品房庫存壓力繼續增大,三四線城市市場依然偏弱。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模式,需要房地產新常態發展模式配合。總體上看,中國房地產市場基本面趨於好轉,2015年的市場邏輯也將在2016年繼續得到演繹。尤其考慮到2016年房地產供求政策會趨於寬鬆、市場預期也逐漸向好,樂觀情緒較之2015年會增強。

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由降轉增,當前正在復甦的上升通道中,根據以往走勢,復甦還將延續一段時間。預計2016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可能持續小幅增長,預計全年同比增幅為5%,成交量將創歷史新高。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770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繼續呈回落走勢。這已經是該指標在去年1月開啟下降模式後的連續第21次下調。由於房地產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20%左右,加上鋼筋、水泥、建材等一系列上下游產業,帶動力更大。因此房地產開發投資走勢如何頗為引人關注。

2016房地產走勢會如何?

在成交量繼續上揚的同時,價格也受到影響。報告預計,2016年全國商品房成交均價繼續上升,全年增幅為7%左右。主要原因包括,隨著財稅、貨幣信貸和樓市政策環境的進一步寬鬆,商品房成交量穩步增長,多數城市庫存壓力減小,供求關係改善有利於房價上漲;二是價格變化滯後於成交量,2016年成交量增速放緩,價格漲幅將基本持平,將高於成交量增速等。

不過,不同區域之間的分化仍會繼續。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核心城市價格繼續堅挺向上的同時,廣大三四線城市在庫存壓力之下,需要適當調整價格以加快去庫存。

2016年全國房地產投資增速企穩反彈,但幅度有限,預計全年同比增幅為4%左右。這是因為,目前經濟由高速增長過渡到中高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持續下滑,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也受到一定程度制約,另外2016年土地購置面積穩步增長,新開工量保持平穩,從而帶來開發投資同比小幅增長。

在拿地方面,2016年土地市場將觸底反彈,實現正增長,土地成交面積增幅預計在8%左右。這是由於2015年商品房市場整體反彈,銷售量穩步回升,銷售回款明顯增加,房企資金狀況有所改善;2015年房市溫和回暖,受銷售狀況良好的影響,房企亟需增加土地儲備,為後續發展做準備;此外,2015年土地購置量降幅明顯,造成基期值較低。shqianyy

關於更多相關房地產的信息、政策等可以關注樓市雜談_cshizhanhao_新浪博客


謝邀。

不單單說2016,說說未來的格局吧。

首先,要肯定過去20年房地產商品化開發的成果。我們這個國家從建國開始到90年代初吧,基本上是人口在增加,但是住宅沒怎麼增加。大家居住面積越來越小。房改前人均居住面積大概是2.9平方米。那麼到了2014年底,這個人均面積大概是30平方米。是90年代初的10倍。這是市場的力量,是過去20年房地產發展的成就。

這個結果是90%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住房。90%的家庭成為有不動產的人。孟子說,苟無恆產,必無恆心。沒有自己住房的人是社會不安定的因素。當有產者數量成為絕大多數,就成為社會的穩定因素了。

90%家庭有了住房,也帶來了下一個問題:買房子的動力不足。按照90年代的發展思路,認為小康的居住面積是人均32平方米,現在已經無限接近小康。北上廣深不要按照這個標準計算,東京紐約倫敦的人均居住面積也比其它城市要小得多,這是常識。而花了不到20年的時間,我們居住面積就達到了小康,超出20年前的10倍,9成家庭有住房,自然就缺少了繼續向前狂奔發展的動力。

銷售停滯是在2013年就已經很明顯了,庫存已經超出了飽和狀態。而此後幾年市場還在增加供應,庫存空前大。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一個巨大的房地產庫存擺在面前。

庫存總量大概是什麼樣的,並沒有官方數據,這個月任志強發布了一個數據,大概當前房地產新房庫存是6.8億平方米,預計年底可能會達到7億平方米。我們按照每平方米5000塊錢的標準計算(帝都、魔都的不要扔磚頭,全國市場平攤一下吧,先這樣胡算一下),大概是3.5萬億這樣一個庫存。這筆資金現在是被套住了。而且由於中國房地產開發的一般狀態,這筆錢基本上都是借來的——借銀行的、借基金的、借信託的、非法集資的……一個每天都在產生利息的大債務包袱。

需求幾乎完全停止,而庫存如此巨大、利息每天都產生,政府、銀行、債權人、開發商和無數下游機構都被綁縛其間,日子很艱難。這筆庫存很可能要四年或者更多的時間消化,考慮到中國當前的經濟現狀,這個估計並不為過……然而不要忘了,房地產開發並沒有停止,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不斷的新開發產品進入市場,庫存還在增加,局勢更加惡劣。

那麼市場就這樣為止了嗎?

並不是。

不斷有新生人口出來,不斷有年輕人結婚,不斷有人湧入城市,舊房子設施不齊備是需要淘汰的,家庭結構改變新的需求會增加出來……其實相比較美國人均60㎡的居住面積,我們顯然還有巨大的空間。

然而現有的政策並不支持這個。

過去20年的房地產規劃政策和行政管理,是立足於「剛性需求」和「居者有其屋」的思路的。要保證每個人的居住條件大致公平,結果是行政指導製造了大量的所謂7090產品——建築面積90㎡以內的住宅要佔到全部住宅產品的70%以上,為了進一步打壓市場,又規定了建築面積超過144㎡的要額外收取豪宅稅。同時由於過快的房價上漲,和過於僵化的信貸政策,把中高端的需求進一步擠壓,結果是市場供應的兩室和小三室產品成為主流,一室產品大行其道。完全剛需的結構。改善無從談起。

另一個因素,是過去這二十年的房地產開發,是完全按照一對夫婦一個孩的假想進行的,所有戶型格局都圍繞著單身、兩口之家、三口之家進行,完全沒有人去設想,一對夫婦兩個孩會怎樣……過去二十年中國製造出來的住宅,在中外歷史上都是一朵胖大的奇葩。會帶來太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爆發。

人口結構改善、家庭成長等所需要的住房,需要市場來提供,但是現有的管理體系、現有的行政控制,並不支持這種需求,所以滿足起來很難。

那麼下一階段的方向主要是行政與市場的關係、庫存的去化、產品結構的改善、供應方式的調整、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合……

這幾天忙,現在來說說接下來的內容:

注意到還有朋友質疑住房私有達到90%的數據,這麼說吧,數據和你自己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年輕人、剛畢業的大學生,身邊都是同齡,大家都沒房,那怎麼的出來的這樣數據?這個要用腦子去想想。放在整個人群中,這個數據是相對可靠的。我們做一線營銷的在現場能感受到這個。

對房地產來說,2015年最大的一件事是普遍二孩政策。之前我們說過,中國當代商品房開發的背景是一胎化的政策,整個行業就沒考慮過給二孩的家庭去留下空間。那麼當二孩成為一種普遍的可能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己過去二十年完全是傻掉了。

隨著人均文化水平提高和收入水平提高,也隨著現代文化生活方式的改變,家庭空間的功能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兩個最重要的變化是:

1、書架其實已經開始成為普遍配置,取代了酒櫃;

2、電腦在房間中佔據一席之地;

傳統的經濟性住房,實際上沒有為書架和電腦留下空間。

加上第二個孩子,實際上伴隨而來的,是兩個子女的單獨空間。

這樣,滿足一個四口之家的比較舒適性的住宅,應該是至少有4個卧室(含書房)和兩個廳的房間。而在當代,這種住房都被劃入改善型住宅或者豪宅範圍內。在規劃數量、比例、稅收情況上都有比較嚴格的限制。

而隨著新生的四口之家的增多。我們可以預計這一類的住宅需求會增加,而供給嚴重不足。那麼一段時間上的較大戶型單價較低的現象可能會被打破,變成較大戶型單價較高。反之,一些一二線城市一室戶型和兩室戶型的流通可能會受到影響。

仍然在忙……慢慢補充吧……


一·走勢分析

1·全國房價近三年走勢

下圖是全國近三年住宅價格走勢圖,註:數據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

從上述圖形可以看出,最近全國房價在今年8月觸頂後回落,且8月份的價格並沒有超過2012年12月的價格,這說明走勢稍顯弱勢,未來幾個月仍有可能回落。

2·北上深一線城市近兩年房價走勢

註:排除了廣州,廣州現在很難排到一線城市裡;數據來源於房天下

從上述三幅圖可以看出,一線城市房價創出新高,價格非常強勢。其中以深圳上升趨勢最猛,上海次之,北京上升趨勢最弱。這種走勢在我們金融分析的趨勢中屬於標準的上升趨勢,未來幾個月可能仍舊上漲(即使短暫回調,也會繼續往上攀升)。不只一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跟上述三城市走勢很像,比如南京都處於標準的上漲趨勢!

全國房價未漲,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在漲,那麼剩下部分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房價是下跌的,其下跌速度剛好跟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上漲速度持平。

二·基本面分析

1·全國住房供求關係

任何商品的漲跌都跟供求關係有關,但是在中國有時候供求關係卻被人為的操控。比如房地產,現在明顯的供大於求。

下圖為1998房改以來至2014年商品住房竣工面積,註:數據來源於統計局

竣工總面積為2542999.43萬平方米,中國現在14.5億人口,目前城市化率為50%,那麼目前人均分到房屋面積為35平,剛好符合我們居住的房屋標準。這說明僅竣工面積就已經達到供需平衡了,如果算上98年以前的房子、其他小產權房和未竣工住房等等,那麼現在明顯的是供大於求!即使未來城市化率達到75%,現在已有的住房面積可能仍能滿足新進人口的住房需求!

2·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分化問題

其實大家目前說房價高,主要是一二線城市房價高,因為這些城市就業、醫療、教育等條件好,所以大家都願意湧入這些城市。但是目前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有這些福利,更多的是社會精英等高收入群體享受。如果不做出改變,照這樣下去,北上深將匯聚高收入人群,而低收入人群不得不將被迫離開,這點跟香港是不一樣的。很多人說北上深房價將直追香港,我覺得這是腦殘說的話,香港他只有那麼大,窮人想離開都離開不了,所以只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爭奪有限的資源(比如土地資源);但是內陸不一樣,如果我們在北上深混不下去了,我們還可以去二線回老家。

造成目前一線城市和三四線房價分化的原因,就是城市發展不均衡,但是這在90年代到現在最明智的選擇。依靠群聚效應(當時劃份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經濟圈,這也是目前中國房價最高的區域)來帶動經濟的發展,才有了現在中國的經濟地位,成為第二大經濟體,讓我們中國人揚眉吐氣。但是這種模式的弊端也不斷展現出來,就比如現在的房價問題、環境問題等等。所以現階段要繼續這種模式,是不太可能顯著提高中國經濟了,反而會造成發達地區越發達,貧窮地區越貧窮。現在需要的是均衡發展,大力發展二三四線城市和小鎮,除開配套的資源外,應該給政策吸引畢業生和農民工回老家創業(特別是農民工,因為農民工有技術能吃苦,創業成功可能性更大),不僅可以解決就業還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慢慢把人口從大城市引流到中小城市!當然這也給基層的縣長市長的能力也提出了挑戰,建議除開書記之外,縣長和市長等職位不問政治背景而採取聘用制,以吸引高素質專業人才!

3·關於政策

目前習大大提出房產救市,主要是針對三四線城市的。但是我覺得不解決根本問題,大家為什麼要去三四線買房?什麼根源問題,上述第二點已經闡明,不再贅述!

目前銀行不斷降息,且降低首付,一方面可能有能力付首付買房了,另一方面釋放一個信號:銀行降低首付,說明提高了槓桿,增大了銀行的風險,但是銀行居然不怕風險增大,這說明國家是不會讓房價下跌的,或者說短期是不會讓價格下跌的,至少要等你還了幾年房貸才會跌!

另外說說稅收的問題。以前中國瘋狂建房,所以建設環節和交易環節稅費很高,那麼國家收入就高;現在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而增加房產稅,這說明國家也意識到房地產可能會不斷萎縮,建設、交易量將會減少,但是建了這麼多房子還在,那麼就進行存量房增稅,這樣國家的稅收又上來了。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房產稅不一定會降低房價,但是這卻暗示國家已經做好了房價下降的準備(反正降不降,我都可以收取房產稅)!

4·關於人口紅利問題

人口紅利的消失,這是房地產最大的利空因素。雖然現在全面放開二胎,但是這根本解決不了利空的本質。現在放開二胎,這些二胎有住房需求時至少要到20多年後了,而20多年後,我們的父輩母輩卻已老去,他們的兩套房(南方父母一套、女方父母一套)將繼承給我們的下一代。所以放開二代,根本就不可能解決房地產問題(解決其他問題此處不討論)!

5·關於網購的問題

網購平台的發展,無疑打擊了商業地產或者將要打擊商業地產,但是我覺得網購可能會進一步打擊商品住房。現在國家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希望開發農村的資源(比如當地特產等),而阿里巴巴與蘇寧合作開始發展農村物流(馬雲確實有眼光),如果農村的物流和網路普及,那麼農村的資源將通過網購平檯面向全國,這將會給很多農民和農民工甚至大學畢業生提供創業機會,將會吸引更多的人看向農村。那麼小城鎮將得到發展,緩解大城市的壓力。

6·關於房價收入比和租售比

註:數據來源於統計局!

現在全國房價6500左右,去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56339元,人均住房標準面積為35平,一般一個家庭3位人口,那麼房價收入比為6500*35*3/(56339*2)=6,世界通用標準為4到6之間。這說明我國房價還處在合理區間範圍之內,但是為什麼普通老百姓感覺房價高?因為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被高收入人群平均了。而北上深的房價收入比達到30左右,遠超於標準,說明泡沫十分嚴重。

租售比:每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月租金與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房價之間的比值。該指標最能反映住房的實際需求,國際上用來衡量一個區域房產運行狀況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為1∶200~1∶300。目前北上深,該比值達到1:600。這說明泡沫嚴重,北上深房價至少要跌50%以上,才比較合理。

7·關於人民幣貶值的問題

前10多年房價上漲除開城市化原因外,人民幣對外升值一是一大原因。今年8月11日,央行突然大幅下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雖然央行一再強調人民幣不會貶值,但是從走勢看,人民幣貶值已經勢不可擋,那麼美元外流,人民幣資產貶值,房價可能走低。

三·結論

2016年到2017年房價不太可能會下跌,或者國家不會讓他下跌,一線城市或部分二線城市仍舊上漲,其他城市價格可能將企穩。但是這並不能掩蓋房地產走下坡路的本質,也許2018年後房價可能將開始慢慢的下跌熊市。而如果國家進行上述二·2·點的經濟改革,那麼一線城市房價可能將暴跌,中小城市可能房地產要復甦!

關於樓主的問題:

1·從北上深房價走勢圖看,北京二手房遠高於新房價格,這說明投資者和消費者看好二手房,這可能會打擊開發商拿地熱情。這也說明北京房地產市場進入成熟期,且好地段的土地資源比較緊張。上海跟北京相反,這說明投資者和消費者看好新區域的,房地產市場處於發展期,開發商拿地比較積極,同時這也是有一定風險的事情,因為區域畢竟還沒發展,還不知道以後會什麼樣。深圳介於兩者之間。

2·關於國家調控與救市問題,上面已經涉及到了,不再贅述!為什麼調控了,房價漲?我覺得這是溫的失職或者能力有限,他的調控是通過行政手段提高購房門檻,抑制短期需求。但是這些需求還存在,且需求經過不斷累積,一旦釋放房價就報復性反彈了。這屆政府的承諾是市場化,希望能兌現諾言!

3·這個問題文章以及涉及到,不再回答!


瀉藥。用我老鄉向小田的話回答你:大家一定要相信正服、相信檔,大家一定要堅持每天看新聞連波,在賺夠移民的錢之前,一定不要對天朝和房地產看空。


2016可以說是中國房地產分化的開始, 尤其在中國經濟步入下行周期的情況下,資金愈發重要,大小房企都會將資金轉向具有投資價值的城市。因此, 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會穩中有升,而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則會在痛苦中漸漸走向沒落。


謝邀。

大概是買不起的依舊買不起吧。


羊月薪5千,打算用20萬建一個窩,狼不允許,說私自建就是違章建築,只允許向王八買。王八是搞工程的,先用20萬賄賂狼取得開發權,再用50萬元向狼買這塊地,花10萬元把羊圈蓋好,向羊要價200萬元。鼠借200萬元給羊,連本帶利300萬,20年還清,羊全家二十年給鼠打工。狼、鼠、王八都掙了錢,只有羊虧,連崽子也不敢生了。羊越來越少,狼覺得這樣下去大家沒肉吃,於是宣布羊可以再生一個。


蟹妖,一線城市一線業務員。

由於知識儲備不夠,只能從身邊的來說。

15年和14年比魔都的成交量大幅上漲。

主要得益於本身並不萎靡的大環境以及年初開始,一系列全國性的刺激政策。

同時6.7.8月份井噴的學區房也是一大助力。 那麼16年呢?

在全國實體經濟並不樂觀的前提下,國家會有什麼選擇呢?

自己老家位於1.5線~2線之間。屬於曾經房價也殺進過全國前十的地方。

由於扯得下面子住爹媽施捨的房子,所以對家裡的房價並不關心。直到最近有基友因為買房的事情問我,所以特地了解了下。

然後發現,老家的現狀是,二手房沒人買,一手房沒房賣。

所以,綜合起來,對全國的房價,還是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自住類的,不必要等,投資類的,挑個好的。


謝邀。以我現在的水平沒辦法回答題主的問題,實在慚愧。不過看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王健林:房地產仍是中國經濟最後救命稻草」裡面涉及到幾個題主提的相關問題,您可以搜一下,希望對您有幫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財經》對話羅永浩:生於憂患?
在天津財經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最好的財經論壇、雜誌、網站分別是什麼?
油菜病毒苦死了,怎麼處理?

TAG:建築師 | 財經 | 房價 | 房地產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