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金融風險會有什麼新特點,未來的金融風險管理會是什麼樣子的?

https://www.quora.com/What-is-the-future-of-Financial-Risk-ManagementWhat is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Quora上面對應的一個問題。


被點名了,不得不謝邀瞎掰兩句。講的不全面或有疏漏望包涵勿噴。

首先風險管理作為金融機構日常運作的重要內容,其方式,內容和手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如證券化,結構化,融資方法以及 生品市場的發展。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現,必將對風控的內容和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甚至重新定義風險的定義和範圍。如對手風險只有在OTC衍生品市場具備足夠規模以後才開始被人們意識到,成為金融機構風控的重要內容。而netting,collateral條款的標準化,以及中央清算的普及,又使得對手風險的度量方法與管理手段都在不斷發生演變。今天,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談到對手風險管理時,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CVA計算與對沖,而是考慮到更深層次的內容,特別是funding risk的管理。這是後08金融危機的產物,funding risk和CSA specific discounting被納入風控的範疇,直接對傳統的BS期權定價理論提出了挑戰,使得人們被迫跳出無風險套利的框架思考如何應對這些新的問題。

其次,是監管環境。目前各國監管部門對於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和資本量化模型的控制越來越嚴格,從Basel 2.5,CCAR/DFAST一直到FRTB等監管資本規則,以及各種競相出台的法律法規,如Dodd-Frank, Volcker Rule等等,對銀行的風控系統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伴隨而來的是銀行內部對風控體系的加強,以及對Model Risk的認識和控制。總的趨勢是標準化,統一化以及對風險敏感度的強調,以及所謂的holistic risk management, 即跨越風險分類的整體風控架構。包括各種風險之間的關聯整合。未來對於銀行內部風險模型的限制會進一步加強,從而提高透明度和跨機構的可比較性。

最後,是技術發展的推動力。高頻交易,大數據,互聯網金融,P2P等為風控既提供了新的工具,又帶來了新的挑戰。總之,未來的風控人才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應對各種挑戰,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11/11感謝@於鵬 提出的補充:

1. 大數據帶來的新技術與挑戰,在市場風控的範疇已經用了不少了。買方的各家對沖基金們,在上天入海的各種數據里尋找獲利機會,同時也得應對與獲利機會孿生兄弟的風險點。同樣,銀行等賣方機構也在通過海量數據,建立新的風控模型或者完善已有模型。

2. 在信用風險領域,應該還有很大的空間未被用上。比如利用網路社交數據對信貸的對象交叉驗證,如果在哪天微博推特中「無意吐真言」,與正常途徑申報的材料內容有衝突的,可以作為潛在懷疑點去複查。或者在發放大筆貸款後的貸後管理中,發現借款人的微博或朋友圈曬了在澳門或拉斯維加斯的花天酒地生活。當然這些牽涉更廣泛的內容, 如隱私權,legal risk, cyber risk與operational risk等的綜合應用.


在義大利旅行期間看到自己被點名了,也簡單說說我的看法吧。我想未來的金融風險會成什麼樣,取決於未來的金融業會有哪些變化。鑒於這是一個非常開放的課題,我就姑且讓自己的腦洞開的大一點,想想未來金融風險管理會發生什麼?

自動化交易對風險管理到底意味著什麼?

自動化交易已經成功在股票和外匯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那麼未來自動化交易會進軍其他非標準市場嗎?會不會有很多從事場外衍生品交易的人工智慧交易員?技術的發展會不會縮短複雜衍生品從交易到確認完成的時間?想像一下10年後,作為一個賣方的風險經理,面對那些從下單到交易確認僅需以毫秒計算的自動交易對手,如何控制你的風險?

這裡我想討論的自動化交易並不僅僅是電腦自動執行交易這一簡單環節,而更多是整個衍生品交易流程的自動化。

首先,這是不是意味著日間風險數字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在一個常見的當下的交易枱曆,風險經理與前台交易員坐在寫字樓不同的樓層(極端點的甚至在不同的國家)。每日他們之間的主要交流是靠日終收市後的各類風險數字的計算和日終風險報告的匯總。可是假如自動化交易大行其道,那麼我們還會看到收市嗎?或許日終風險數字將不再具備任何實際意義,因為在業務上再也沒有日終的概念。而監管機構也最終發現要求金融機構每日日終持有足夠的資本是遠遠不夠的。由於不同時區的銀行有不同的cut time, 總有一天全球各大銀行的聰明人會發現一個如何使用自動交易來在各大銀行間轉移風險頭寸的方法來規避日終資本約束(也許現在已經存在了?) 。這總會有一天暴露在監管面前成為新的金融業醜聞,然後,所有的銀行都被要求二十四小時實時計算各類風險敞口並計算資本充足率。所謂End of Day (EoD Number)將會變成歷史。

其次,交易環節的簡單和支付系統的簡化也許會改變金融業當前的交易分布狀況。當下的銀行交易市場還是呈現中心化的趨勢。由於新增交易對手的複雜性(牽涉到法務,支付渠道的建立等諸多環節),一個區域的小銀行也許只和有限的幾個交易對手打交道,而當這個小銀行希望對衝掉某類複雜敞口時,通常需要做的是找到本國一家相對較大的銀行做交易,而這家相對較大的銀行再去找如JPM或者GS這樣的big name對衝風險。所以最後風險集中到幾家大的銀行身上,這也就是所謂的"too big to fail"的問題。

2008年後金融監管當局開始意識到全球金融體系的主要風險集中在了幾家最大的銀行身上,而控制金融風險蔓延的關鍵之一也是控制住這些關鍵節點,因此也就有了所謂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概念。而未來會不會由於支付系統的簡化和交易環節的簡單使得新增一個交易對手的成本趨近於零?因此系統性重要銀行的重要性將會被削弱?想想社交網路的例子吧,在社交網路出現前,我們獲取一個新朋友的渠道其實相對比較單一,而社交網路出現之後,我不能說我認識了更多的好朋友,但起碼與更多的人保持聯繫要容易許多了。那麼未來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新增一個交易對手會不會也會變得非常容易? 那是不是意味著以後對沖複雜衍生敞口時,我並不需要去找JPM,而是可以找到一家也許是在地球另一邊的小銀行?

這對風險管理起碼帶來兩個問題,一監管當局2008年針對系統性金融風險想出來的控制系統性重要性銀行的招數還有效嗎。還是社交網路的例子,在社交網路出現前,zf控制流言傳播很容易,只要卡死幾個信息傳播關鍵節點就可以,可是社交網路出現後控制流言傳播變得不那麼容易了。同樣的,隨著技術發展而帶來的金融體系網路化和扁平化,如何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

二是金融機構將更加依賴某些基礎設施提供商,如中央交易對手和支付系統。通過facebook,也許我們確實更容易與陌生人建立聯繫,可是,假如facebook壞了我們怎麼辦? 同樣的道理,假如這個什麼區塊鏈技術不work怎麼辦?一個金融機構的風險經理需要對這些技術進行code review嗎?

對自動化交易給風險管理帶來的挑戰,這是我的一點看法,對未來真的有很多疑問,希望專家多多指導。

關於其他如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對金融風險的影響,我未來幾天會陸續寫出來和大家探討。

未完待續。



個人淺見,隨便磚。

要想了解未來金融風險管理的,我覺得先要明白現在的金融風險管理的問題和難點。就目前來說,金融風險的管理一般都糾結於:a.風險的合理計量;b.採用金融機構能夠承受的方式抵抗風險;c.對風險的可靠識別和預防;d.提升風險管理整體的透明度和實時性;e.在管理方面增強風險文化和風險意識;f.以及在監管層面進行基於風險的差異化監管。

其次,金融風險總是伴隨著整體宏觀經濟和具體微觀現實的,所以我們也需要了解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未來趨勢。現階段,我們可以看到,世界金融在08年之後變得更為動蕩,全球政治格局也在進行調整,國家戰略、國際關係、貨幣和金融市場本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互聯網、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4.0、比特幣、共享經濟等等的新趨勢決定了未來會比過去更加複雜,需要處理的數據量也在不斷爆炸和增長,另一方面,在微觀部分程序交易、P2P、眾籌、整合性的金融平台等等也不斷刷新了金融創新的速度。可以說,這些宏觀和微觀的趨勢,把金融這輛老車開到了新的疆域。

考慮到上面這些情況,可以看到,未來的金融風險管理會有以下特點:1.必須是運用技術手段來處理金融信息、匯總交易信息、學習並預測客戶和市場行為,從而能夠實時的、全面的獲取風險管理信息;2.風險管理的方式會更加系統化、密集化,在金融業務的各個環節都會有相應的風險控制點,這是通過合理的系統的技術的手段來實施的限額和許可權管理、交易控制、欺詐和反洗錢偵測等;3.更加頻繁更加精準的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支持下,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可以開展到令人髮指的程度,這也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風險管理的底線;4.現有的評級體系可能會發生融合,全球範圍內可能會出現整合的聯通的一致的評級和徵信機構,為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可靠和實際的評價體系、研究報告和商業智能;5.現有的評級方法、內部模型法可能為更加新的模型和智能體系替代,模型的基礎是數據和對數據的處理,可以想像大數據和深度學習能夠發現比現有模型更好的方法來對風險進行計量和測算。

先就這些吧,歡迎點贊給心和討論!


瀉藥。

非此領域專業人員,有些外行想法,瞎講了哈。

金融風險簡單說了就是債務危機。整個金融業,往極端說就是玩龐氏騙局,合法的非法集資。基本上任何形式的金融危機、金融勾當、金融騙局、投資騙局,本質上都是這個,變個花樣而已。

包括頭幾年美國倒了多少家銀行的大危機,也是這麼回事。銀行家們大把賺傭金、獎金、分紅之類,其實都是從投資或借來的錢的本金里倒出來的,而並不是真正賺出來的利潤,只不過合夥用複雜的金融工具掩人耳目,把錢洗白。危機暴發,金融家個人不損失,公司銀行破產倒閉,老百姓的錢填窟窿,再換一批新的銀行家上來重搞這套把戲。政客也和他們一夥,整個是他們養的。如此而已。

未來金融風險,就看金融家們再紡織出什麼樣的金融工具了,肯定是概念越來越花,更複雜和高大上。相應金融風險就和玩什麼樣的金融工具直接掛鉤了,相應金融風險管理的特點也就隨之確定了,最底層還是針對債務風險。

中國有可能在一定時期內對金融工具加以限制,尤其是高投機性的。如果能一直這樣下去,是件好事。


沒有工作經驗的金融狗自己回答下,希望拋磚引玉。

目前,根據Basel3的框架,金融機構風險被分為Credit Risk;Market Risk;Opr Risk.

以Credit Risk為例,計量的方式分為標準法,內部評級法(初級法,高級法)。主要關注的是PD LGD EAD,這塊是銀行業的傳統的風險,所以發展的比較成熟。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開始關注交易對手風險。

Market RIsk計量分為標準法和內部模型法。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Correlation Risk開始被重視起來。

Opr Risk也就是操作風險,Basel3有基本指標法,標準法,高級計量法三種計量方式。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Model Risk,Liquidity Risk也被重視起來。

比如VAR忽略的尾部風險。

可以看到風險管理是不斷發展的,金融風險不斷的被明確識別出來,並提出計量手段。

————

相對的,保險業也有Solvency2,償二代。

Data Mining的時代,比特幣代表的區塊鏈技術,對金融風險以及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有何衝擊?大拿們賜教@Steven Li;@朱聲堯


未來的金融風險主要來源於兩塊:

1、我們的無知

中國改革開放到現在為止,三十多年,GDP等各項數據持續上升,全國上下都以超級大國國民自居,各方面都跟美國比,跟法意瑞比,趕英超美已不再是隨便說說的了。但是,靚麗的經濟數據和共黨強力的威權主義領導,遮蓋了光鮮表皮之下的隱憂,最讓人擔憂的是發展中國家的「後發劣勢」——改革開放進程開始以後,我國吸收了可觀的國際投資和先進的技術,勞動力優勢得到最大效果的顯現,但是民主、法治、憲政等現代社會的共同價值,這些配套措施並沒有跟上,造成了許多中國特色主義的亂象。基礎設施越來越先進豪華,但是同時政府部門的腐敗也呈癌症式擴散。證券市場快速搭建並發展起來了,基礎目標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要形成跟國家的經濟體量相匹配的金融體系。金融交易量在不斷提升,但是詭異的是法治化進程卻遙遙無期,發審腐敗、內幕交易等也是公開的秘密。所以我認為,中國金融體系最大的風險是我們的無知,主要表現在政府部門權力的傲慢,對市場規律的不尊重,以及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對市場隨意干預的裝逼行徑。我們國家的金融體系,其駕馭者,未必是真正的專家,而是黨政官僚。雖然不能否認一部分技術官僚的能力,但是黨內各系統之間的輪調,很難不懷疑其專註的是金融技術還是政治資本呢。

2、我們不知道我們無知

中國的金融體系,基本上是黨國所有,主要是由一行三會在做日常監管,而他們的監管通常是非常細密的,甚至是瑣碎的。一家商業銀行,從經營效率和效益的角度上,它的機構應當是精簡有效率的,但是從國內商業銀行的情況來看,總行的機構是相對比較臃腫的,沒辦法,銀監局、同業公會、人民銀行、工商局等各個機構的大老爺們隨便來個文,需要你行配合提供這個填寫那個,還要參與調研什麼的,時不時又來個監管談話,僅僅這些就已經夠總行部室的員工們忙活的了。總行機構的業務部門也面臨同樣的情況,用於業務創新的精力反而較少。總體而言,監管太細,發展彈性略小。就這樣的金融體系,近三十年基本上是平穩的,但畢竟沒有經受過大的市場波動,沒有真正經歷過市場的考驗,優勝劣汰機制的建成還需時日,僅僅一個「錢荒」都能搞的滿城風雨,甚至升級到政治層面。在所有者主體缺位的情況下,我一直懷疑,情況到底會壞到什麼程度。一個風險事件(如信託違約的剛性兌付)的出現,最終用政治手段捋平,總不能每次都這樣吧?!


個人理解,不論未來還是現在,金融風險管理的本質未變,不斷追尋控制與回報,實現利益最大化是所有組織的目標。但會根據媒介、工具等不斷變化與優化,會產生新的風險形態,隨之也會產生新的利益點。伴隨近幾年國內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金融也乘上了這輛時代快車,但就風險管理而言,仍在解決信息不對稱、量化和定價等問題。所以現在既未來。(語無倫次的說說)


所謂「新特點」,無非是「新瓶裝舊酒」。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也必將爆髮式發展,風險管理一直是金融的核心內容,如何防範和計量風險,將是這個新興業態的挑戰。不過好在還有個東西也在快速發展,那就是大數據,未來風險管理的模式將從依賴定性管理和專家經驗轉向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模式,因此,大數據技術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未來的金融風險管理會面臨挑戰:

1、在各級金融業中增加保險的主導地位,而在財政和金融方面降級僅僅是作為

中介的銀行和機構的逃避風險的行為。

2、完全的金融市場信條遭到了失敗的金融模型的挑戰,而並沒有明確的可替代 的模型。

3、一個多級的全球金融競爭市場已經形成,而主權干預措施在金融市場和監管 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http://www.fxpro.cn/?ib=1025860

4、複雜的金融產品創新的持久性(信貸,保險等),因為它們將保持必要的工 具來滿足增長的資金流動性的需求。同時,它們可能會導致時常發生的流動性風險和高槓桿風險。

5、IT金融轉化,以及新品牌的技術風險和操作風險。

6、「管理風險」以及其道德風險的增長。


不邀自來,作為小貸公司風控,本人覺得未來風控主要還是在欺詐風險和道德風險上,尤其是欺詐風險,傳統的銀行以信用風險為主,但是中國的違約成本太低,越來越多的人不惜鋌而走險,騙取金融機構貸款;然後具體的欺詐風險和道德風險又可以細分,具體的,等下回再說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資產證券化是區塊鏈的最佳實踐場景?有哪些應用?
學習風險管理內控十八條的最好方法?
智能投顧是什麼?「智能」體現在哪些方面?
如何快速準確識別出一筆授信業務的最終風險在哪裡?
怎麼評價現在中國的風險管理髮展?

TAG:金融危機 | 風險管理 | 金融風險 | 巴塞爾協議Bas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