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論開源 GPU 「MIAOW」?
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Vertical Research Group的研究人員宣布了第一款開源通用圖形處理器MIAOW。MIAOW是 Many-core Integrated Accelerator Of the Waterdeep的縮寫,它是AMD開源南島指令集架構的電阻-晶體管邏輯實現。領導該項目的計算機科學家Karu Sankaralingham說,開源硬體代表著新的方向。他預測五年十年之後企業將會像使用開源軟體那樣使用開源硬體。MIAOW目前還只是一個學術研究項目。Sankaralingham的團隊正在此基礎上構建不依賴於現有商業產品的全新設計。
國內有什麼公司/單位研究國產的GPU?進度/前景如何?
一般來講,能達到商業產品10% - 50%的性能面積和性能功耗比,就說明沒啥常識性錯誤了。
但是這樣的產品,沒有門檻,也沒有競爭力。要想做成產品,解決Robust/Correctness和Optimization的問題,就是靠燒錢養人了。-------------------------------------
開始挖坑,慢慢填。
- MIAOW的PPT在:http://pages.cs.wisc.edu/~vinay/pubs/MIAOW-coolchips-presentation-slides.pptx
- MIAOW只有Shader Unit的部分,並沒有全部的GPU管線,所以它實際上只是一個GPGPU。當然,圖形這部分可以依靠Driver補足,比如光柵化都可以用GPGPU的功能實現,只是代價會很大。
- 之所以要兼容AMD的ISA,是因為Compiler和Driver是GPU很重要的兩個因素,幾乎要佔到一半的工作量,從ISA開始做就相當於省略了Compiler和Driver的部分,由AMD代勞了。
- 和CPU的高複雜度不同,GPU相對來說是很簡單的。真正比較考驗設計水平的,是Scheduler和IO Hierarchy的部分,但是在MIAOW中並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
- 所以,MIAOW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材料,自己也可以弄到FPGA中玩一玩。真要作為產品的藍本也可以,只是並沒有太大價值。作為Micro Arch的Research來說,這一設計對真實的Workload反應還有所失真(也就是PPT中所述的Realism的問題),這會對後續MicroArch研究結論的可信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 CPU界早就有很多的開源和開放IP按例了。如OpenSPARC、OpenPower,MIPS、ARM。它們催生出了一個低成本的CPU市場,也讓CPU教學的難度有所下降。對於GPU來說,開放RTL的利好並沒有那麼明顯。一來是GPU設計結構簡單(這個是和CPU相比較);二來是GPU脫胎於向量機,這個領域的學術研究已經相當成熟和完善,即便是國內,也有設計類似晶元的能力(你看龍芯所謂的拼浮點,其實都拼的是SIMD)。真正難啃的部分(如自動向量化),也多是在編譯器和軟體而不是硬體上;三是應用領域相對狹窄,導致人們對它的興趣不如General-Purposed CPU那麼大。
- 也因為GPU本身並不複雜,所以GPU RTL Design有很多勢力。一是來自主流企業,NV, AMD, Intel, Qualcomm, Imagination, ARM, Vivante,包括更早、現在已經不再活躍的Matrox,3DLabs,3dfx,S3,Trident;二是來自OpenGL ES 1和2時代的小初創企業,不過現在大部分都死了;三是正式的高校研究項目,要養著PhD的。高校的GPU花樣比較多,比如Ray-Tracing,Special Formatted Depth Buffer,MIAOW也是來自高校;四是民間組織。前兩者不會有人開源,最多ARM和Imagination有開放的商業授權,後兩者可能有開源,但是目前看來,做成的只有MIAOW,也不是完全體。當初 論壇(Forum) - 開源計算機圖形學社區(Open Source Computer Graphics Community) 創立的初衷,也是為了做OpenSource GPU RTL Design。
- 開源硬體項目容易夭折有很多原因。一是硬體的盈利模式主要靠賣硬體產品,而不是依賴服務產業。因為硬體工程師的技能和社區文化與最終用戶有天然的鴻溝,很難像互聯網一樣靠服務、廣告謀生。所以硬體廠商比較難以通過增值服務的盈利,來補貼硬體的免費使用。ARM的確是通過出售IP掙錢了,但是從整個行業的盈利狀況來看,都遠不如桌面上的Intel。高通早期的利潤率,也是靠著在基帶上的優勢獲得的。長期來看,硬體行業的IP開放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尚且是個未知數。因為在桌面系統上,摩爾定律中的價格因素也是成立的,並不因為較為封閉的知識產權而受到影響。二是,硬體的部署(製造)成本高昂,不能像軟體一樣任意部署。即便開放了IP,也會因為流片和製造而付出高昂的成本。這些成本如果不能通過壟斷或部分壟斷獲得規模效應,那麼在商業上便毫無益處。
- 從長遠來看,FPGA, 開源的RTL Design,EDA工具三者可能是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但是GPU這種規模的硬體,很難從開源上得到什麼好處。可配置的硬體體系究竟能做到什麼程度,主要取決於FPGA的成本,和長尾應用的發展。
用AMD的開源指令集架構,就在很大程度上能用AMD的驅動,開啟了新的悲劇篇章
就 @空明流轉 這個評論展開一下:
開源硬體項目容易夭折有很多原因。……
「開源」這個東西,並不是(像個人精神獨立,言論自由之類的東西)天然有什麼本質上的價值。「開源」只是一種協作方式。一種協作方式要流行起來,本質上就是要有一類獨特的問題,只能通過這種協作方式很好的解決。
技術密集型的產品,重點之一是要鼓勵和回報創新。創新者餓死了,也就沒有產品了。所以技術型產品天然是不開源的。只有當一個問題遇到了更大的困難,不開源解決不了的時候,才會放棄回報創新者這個重要前提。
很多人沒有切身體會的一點是,軟體系統是人類目前構建的最複雜的系統,尤其是操作系統、編譯器之類的基礎軟體。可以說,一個 Linux 內核比一台賓士的引擎還要複雜。正因為這種原因,「開源」才成為基礎軟體的主要協作方式。
CPU/GPU 可能比引擎要複雜,但是沒有到像軟體那麼複雜的程度。這兩年系統的最終性能優化很多都交給軟體來完成了。所以說,開源在近期沒發成為硬體設計的協作方式。或者說,當一個問題複雜度上升到必須靠「開源」來解決的時候,資本、安全、協作等原因就會把這個問題首先變成一個「軟體」方案。「開源」和「硬體」天然就是互斥的。
國內又可以出自主知識產權的GPU了
MIAOW的意思難道不是「喵嗚」?
開源ISA才是正道,RISCV大法好!
問題很多,回答我知道的一個。國內誰在研究GPU:西安郵電大學。沒錯,是西安郵電大學,不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4年前看他們還像玩玩而已,現在做得也有點像話了。以前他們一直沒人重視,現在做出點成就來,突然間各種送傘人一下子多起來了。分割線……………………………………多年前我去西郵交流的時候說我們做過這個那個的晶元。他們只問了一句:你們每年創造的產值是多少?我就…他們說我們學校這方面不怎麼強,每年的產值也才幾千萬吧…恩,我當時內心是非常奔潰的…說到底,這種硬骨頭很難啃,但只要啃出來了也就不需要做任何解釋了。國產GPU想想還真是刺激,又是秒天秒地秒空氣?自行腦補了一下猴王顯卡,
Waterdeep深水城……?FR大法好……?
推薦閱讀:
※為什麼做GPU計算,深度學慣用amd顯卡的很少,基本都nvidia?
※如何評價 GTX 1060 系列顯卡?
※為什麼要買和CPU價錢一樣(差不多)的主板?
※玩遊戲長期開高配置對CPU和GPU有損傷嗎?
※現在英偉達顯卡已經發展到哪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