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業都是如何快速地讓新人完成經驗積累的?
一個大半夜寫小說寫不出來的人,跑出來作答。o(︶︿︶)o我是一枚編輯。沒仔細看上面的答案,不知道有沒有編輯前輩回答,反正我繼續來說說我自己的經驗好了。目前從業時間為,一年零四個月。所以真的還是個新人。
但自己胡亂摸爬滾打了一年多,多少有點感悟吧。
當然,僅限於我目前的職業經驗,都是在圖書公司,出版社的編輯是如何運作的,我還真不了解。私以為,對於編輯,新人快速積累經驗。需要以下幾個步驟。【僅為個人看法,跪求業內大神指點】- 知道編輯這個職業到底是做什麼的。
大家對出版編輯的刻板印象,大概就是改錯別字。以至於有時候我發文章,別人會說,還是編輯呢,這麼多錯字。但是實際上,一枚編輯,需要做的事情,真的遠遠不止這些。從職位功能上來說,編輯分為策劃編輯,文字編輯和營銷編輯。策劃編輯就是找選題、聯繫作者、跟作者簽約、整本書的策劃和包裝(比如書名、封面、排版,文案以及整體定位這些。文字編輯大概就是修改錯字和病句,看稿子改稿子這些了。營銷編輯就是負責圖書的推廣和營銷了,一般有傳統媒體,新媒體,線下活動聯繫等方面,總之,讓你負責的書得到最大範圍的傳播,被更多的人看到,你的工作就做得越好。對編輯的分類有一個了解,知道自己擅長什麼,能夠做什麼,才更方便大家選擇踏入出版編輯這個行業。
- 了解圖書編輯的流程
我目前乾的是策劃編輯的活兒,大都是原創作者的圖書,所以我的流程就是:找到一個文字不錯以及有一定粉絲的作者——跟領導討論這個作者的書應該怎麼做有一個初步的策劃方向——跟作者溝通,確定初步合作意向——跟公司報選題——選題通過(如果選題沒通過,這個流程就over了,可以換下個作者了)——繼續跟作者溝通,確定合作條件——簽約——等待作者交稿——初步審稿,有初步策劃方向,選定稿件,有不合適的跟作者溝通,修改或者替換,定稿——稿子交給文字編輯修改——策劃,確定書名——根據書名和策劃方向寫文案——聯繫設計師,設計版式和封面——不斷地修改版式和封面——確定版式和封面——填一大堆表格,征訂——出片——下廠印刷——上市
其中還包括,向出版社申請書號,等待審核,拿到書號和cip等需要出版社編輯做的事。我第一家公司是家規模很小的圖書公司,所以從我的建議來看,一些想要從事圖書編輯的同學們,可以選擇從小圖書公司做起,因為公司小,人少,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活兒都得你自己干。雖然辛苦,但是確實,在這種高強度的勞動下,能夠迅速積累經驗,幾乎了解整個圖書出版的流程。
除了策劃編輯,找作者,找選題這些,我還要干文字編輯的活兒,基本上就是不停地改稿子改稿子改稿子,說實話這點我做得不大好,畢竟不是專業的,我真的不大能分辨得出錯字和病句。所以對我來說,改稿子是件很痛苦的活兒,那麼,怎麼積累經驗呢?很簡單,反覆地看,反覆地改,我第一個經手的書稿,大概看了有七八遍,在電腦上看完了之後,用紙打出來看,改完了再在電腦上對一遍,然後再打出來改一遍。句子成分不懂,那就多念幾遍,反正念順口了就差不多了……就這麼改到最後,送給出版社的時候,返回來的稿子,還是批紅一邊,然後繼續看,對著PDF繼續改。改了大概三部稿子之後,好像才終於有點感覺了。一開始的時候,改的稿子不過關,被老闆訓得可慘了。 T T然後營銷編輯的活兒,也是我乾的,當然我基本上只負責我自己的書的營銷。我那時候是新人,沒有任何營銷資源,沒有任何媒體上的人的聯繫方式。要怎麼把我做的那本現在我自己都不好意思看的豆瓣雞湯合集給推出去呢?然後這本書,就這樣在我的瞎折騰下,一直在噹噹勵志榜能夠見到身影,而且還上了豆瓣的最受關注圖書頁面。
後來這本雞湯合集賣了三四萬,對貴圈來說,算是一本還不錯的書。——我很感激這本書,也因為它,從選稿到營銷的整個過程,我認識了一些人,至今仍然同一些豆瓣,微博,大號保持著聯繫,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因為它賣得還算湊合,給了我後來跳槽的資本。- 我覺得對新人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習的主動性。
你需要了解自己的工作需要做什麼,然後努力讓自己去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臉地去向業內前輩請教,偷偷跟著別人去學。
我當然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自己一開始幫很多編輯寫了書評,認識了一些很優秀的編輯,而且我來北京,也是和一位資深編輯合租的房子,她教了我很多東西。還有我師傅,帶我的時候也很用心。
在這裡需要強調一點的是,不要一位前輩們,有責任和義務教你任何東西。畢了業在職場上,其實摸爬滾打都是自己的事,你的工作做得好與不好,都只與你自己有關係。所以,對待前輩們,一定要態度很好,做一個討人喜歡的人,別人才願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訴你。哪怕是求教,也需要懂得分寸。我從來都不會去問,編輯到底要怎麼做?怎麼樣才能做一個好編輯?為什麼你的書能賣的這麼好?還有你是怎麼簽到作者的?這種很廢話的問題,因為別人真的沒法告訴你,如果向人請教,最好是自己先做好功課,去虛心請教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我寫的這個文案,能不能幫我看看感方向對不對?你感覺這幾個書名哪個比較靠譜?而不是「文案到底應該怎麼寫啊」「應該怎麼想書名啊」這種問題,別人沒有義務教你,真的,所以,即使是在問問題的時候,也盡量去問別人能夠簡短回答的問題,這樣別人才會有耐心回答你。每天遇見不懂的東西,就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百度,去查閱資料,自己琢磨的差不多了,有想法了,把自己的想法拿出來跟同事或者前輩們討論,而不是傻乎乎地到處去問別人「這個是什麼啊?」「那個要怎麼辦啊?」- 看書,看大量的行業內的書籍
我一直認為,讀書是成本最低的獲取經驗和積累知識的方式。
其實我看的書,不算多,但是多多少少看了不少,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看書,了解行業知識,真的對一個人的職業素養的形成挺有用的,至少,在看了一些專業書之後,能夠知道怎樣用專業的語言去忽悠作者……大概說一下,我買過的一些書。
《圖書編輯校對實用手冊》——這是一本需要沒事就翻翻隨時查閱的書,必備《這書要賣100萬:暢銷書經驗法則100招》 井狩春男——這本也很好,能夠了解一些暢銷書運作的嘗試《老貓學出版》 陳穎青 ——這本很好,基本看完就能大概對出版行業有個認識了《文案創作完全手冊》作者: [美]羅伯特·布萊(Robert W.Bly)
《編輯這種病》(日)見城徹 / 邱振瑞 / 浙江大學出版社 編輯力(珍藏版) : 從創意、策划到人際關係 (日)鷲尾賢也 / 陳寶蓮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3-6-1 / 39.00編輯人的世界 (美)格羅斯 主編 / 齊若蘭 / 新星出版社 / 2014-3 / 59.00
論編輯的素養楊牧之 / 2009-6 / 45.00元編輯是一門正在消逝的藝術 吳波 主編 / 金城出版社 / 2013-3 / 29.80元這些都是一個和編輯有關的書,除了最後兩本確實沒啥實用性,其他的多看看對編輯是個啥玩意兒這個命題的理解,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另外還有一些,雖然不是直接說編輯,但是我覺得,看了之後,對工作有很大幫助的書故事 : 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羅伯特·麥基 / 周鐵東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14-9-1 / 68.00元如何閱讀一本書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 / 郝明義、朱衣 / 商務印書館 / 2004-1 / 38.00元如何閱讀一本小說 : A Jaunty Exploration of the World"s Favorite Literary form by Thomas C. Foster[美] 托馬斯·福斯特 / 梁笑 / 南海出版公司 / 2015-4 / CNY 39.50影響力[美] 羅伯特·西奧迪尼 / 陳敘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6-5 / 45.00元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 : 從邏輯思考到文案寫作 高杉尚孝 / 鄭舜瓏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 2013-7 / 32.00元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 : 從邏輯思考到真正解決問題[日]安宅和人 / 郭菀琪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 2013-12 / 29.80元對話美國頂尖雜誌總編 : 卓越媒體的成功之道王棟 / 作家出版社 / 2008年1月 / 56.00元……好吧,其實還有不少,但是我懶得一一貼了,其實總結一下,就是出版行業內的牛書,大家都認可的一些,還有就是一些有關文案寫作,傳播和媒體方面的書,從某種意義上說,書也是一種媒介,做書的過程,其實還是將書的內容最大程度傳播出去的過程,所以我的體會是,覺得多了解一些社會學和傳播學,以及廣告、創意方面的知識,對做書很有幫助。- 看書,看大量的同類書
你想要做什麼類型的書,就去看市場上這個類型的,賣得比較好的書。
不要用你的閱讀品位和文學鑒賞水平去看,要把自己調整到一個書商的思維上去看。努力嘗試去分析:這本書為什麼賣得好?從作者本身,圖書公司的渠道和宣傳策劃,書名怎麼樣,文案怎麼樣,封面怎麼樣,書的整體裝幀怎麼樣等等去分析。比如我做的,基本就是通俗暢銷書這一類。那麼就去看。感覺我這一年,都快變成雞湯小公主了,幾乎市場上賣得還不錯的雞湯書,故事書,我都瞅過那麼幾眼,反正我豆瓣上標註的讀過的書里,從我打算入行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應該至少有三百本。(當然不會全部讀完,除了專業書,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看看幾篇,研究一下整本書的策劃 = =)不僅僅要看書,還得去從其他方面去尋找答案,為什麼這本書會賣得這麼火?我不會告訴你,我當時整理過,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劉同《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大冰《他們最幸福》《乖,摸摸頭》以及其他一些暢銷書的,在亞馬遜的每條評論我都翻過……為了看讀者對他們內容的反饋,喜歡他們什麼,不喜歡他們什麼。我還翻過一些當紅的作者的微博,看看他們的粉絲評論,看看粉絲們最喜歡他們什麼,哪些點使他們獨有的,能不能複製……等等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思去研究,不過我這種是隨意派,大部分情況下,我都是順便有空的時候去瞄一眼,然後心裡有個數。- 去關注業內大咖
你做的這個書的類型,通常都有一個很牛逼的業內大咖,那麼,去關注他的微博、豆瓣、微信公眾號(可能的話去認識他,但是作為行業新人,一般是沒有機會認識的……所以默默關注就好了),看他寫的文章,看他發的微博,看他豆瓣標註的讀過的書有哪些,看他微博關注了哪些人……
總之,多找幾個這樣的人,尤其是,那種願意分享自己工作經驗的人,然後默默圍觀,偷偷學習……真的,長進特別大。恩,我就不告訴你我關注了哪些大神們。- 多去認識作者,從各種渠道去認識
雖然有時候,認識很多作者,也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並不是有機會能夠跟他們合作……
但是,很多時候,作者之間,是有圈子的,比如,你認識了A,你跟A合作不了,但是通過A你認識了B,很有可能你跟B 就有機會合作……總之一句話,多認識人,就算暫時沒有機會合作,但是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有了呢?比如,我自己也混豆瓣,也寫文章,粉絲也有一些,那麼,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便利的條件,因為一般作者,就算不認識我,很可能也跟我有過某種程度的交集。然後後來我自己也做了個公眾號,一開始只發零星自己的文章,後來發現,其實我可以把它變成一個去勾搭作者的平台,於是就做到了堅持每天更新,為了維持更新,就強迫自己每天去關注最新的熱文,看到好的文章,就去聯繫作者,如果覺得作者有潛力的話,就考慮簽下來。——我有好幾個作者,都是這麼簽的。公眾號的主題是女性成長勵志,會發一些跟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大部分是勵志隨筆(俗稱雞湯)以及一些攻略,情感故事等,然後我自己做書的方向,目前來說也是這個,很多時候,自己不停地測試讀者對某個話題的反應,也能夠讓我保持對這個市場的一些判斷,後來因為實在是太忙了,也想著不僅把它當做一個工作工具,就拉了小夥伴一起做,在此不要臉順便打個廣告,歡迎大家關註:好姑娘光芒萬丈http://weixin.qq.com/r/RkiRiXzEtyHIrTjq9x1U (二維碼自動識別)
- 隨時總結自己,關注自己有哪些不足,哪些長板和短板
這是我個人的習慣,隔一段時間會去會看一下自己,做了哪些事,做得怎麼樣,以後需要有哪些改進,想做什麼。
在做圖書出版編輯這點上,我大概還算是目標明確,比如說,我對自己目前的產品線定位就是,做通俗暢銷書(以後可能會嘗試別的 = =),因為我目前關注的主要是這一塊,年輕人的成長方向之類,至少,在我看這種類型的文章的時候,能夠在腦海中想像得出,它成為一本書大概是什麼樣子的。及時總結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和困惑說出來,很多時候,某個觀點,你不表達的時候,也許它是不完整甚至是錯誤的,但只有表達出來,它才會有被人修正和得到討論的機會。我之前在豆瓣,有寫過一篇去年年底的年終總結——我做編輯這一年(工作總結帖,碎碎念,慎入)這篇文章,於我而言,是個總結,記錄自己的工作動態。但卻給我帶來了意外的結果,那就是,被我現在的一個同事看到,推薦給了他的領導,於是我就得到了來這家公司面試的機會,最終來到了這家公司。尊的是意外之喜……↖(^ω^)↗當然,可能也只是因為我比較愛嘚瑟,大部分同行們,都是非常優秀而且低調的……( ˉ □ ˉ )- 總結來說,做編輯,尤其是策劃編輯,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儘可能地去看書,去了解作者,去琢磨作者的稿子,任何積累的所有目的,都是為了在腦海中,試著去想像它呈現成書的樣子。你積累的越多,這個樣子或許就越清晰,越接近它應該呈現的樣子。
作為新人編輯,我算是很幸運,得到了很多前輩的指導,還有我師傅,在上家公司,也儘可能地給我的工作環境創造了能夠任我去發揮的空間,事無巨細地教了我很多東西。真的非常非常感激。作為新人,選對一個好的師傅,也許真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還有我想說的一點是,對新人來說,僅僅依靠別人的指導,就想完成原始積累,是不可能的事。更多的功夫,都需要花在自己的鑽研和學習上,很多時候,你的自我學習能力有多強,大致決定了你能夠用多快的速度真正領悟這個行業。還有可能是,任何行業都一樣,你對這個行業的興趣有多大,也能夠決定你能夠在這個行業走得有多快和多遠。對我而言,做圖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很享受把一部書稿打造成一本書的樣子,當然,如果它能夠賣得好,我更開心。目前其實只做了幾本書,大都賣得一般,但至少,我一直認為,自己在不停地進步著,這對我來說,就足夠讓人歡喜。因為喜歡,才願意去花心思,哪怕是周末時間,也願意花在去北京的大大小小的書店溜達,看看不同的渠道,哪些書能夠暢銷,看看讀者更喜歡哪種風格的封面。基本上每天都會查看噹噹和亞馬遜的暢銷榜單,看看最近圖書的動態,從我入行至今,一直都是一種習慣。到了新的公司,接觸了一些之前只存在於傳說中的牛編輯,看到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書是怎麼做出來的,才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的無知,認識到自己在這個行業中,仍然有無邊無際的盲點,原來我所了解的,不過是滄海一粟,我目前所積累的這些,也不過是極少的一部分。而需要在這個行業做得更好,還需要知道更多,了解更多,需要不停地去嘗試,去學習,去犯錯,去糾正自己。坦白說,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個新人,自己積累的速度算是比普通編輯快了很多,比如很多策劃編輯都是要從文字編輯做起,才有資格自己做選題,而我直接繞過了這個過程,一入行就自己做選題(再次感謝我師傅以及上家公司老闆的信任),然後很幸運的是,竟然歪打正著做得還不錯,所以才能夠一直做策劃。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算是給想從事圖書編輯行業的新人們一個參考吧。可能我的理解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圓,你需要在不停地學習和探索中,把自己的直徑變得越來越大,你才會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在圖書行業里,有很多牛逼閃閃的前輩們,他們都非常非常優秀,而且為人謙遜低調。我只是最底層的小策劃一枚。所以論述中有不周的地方,還請多體諒。p( ^ O ^ )q 加油!*昨晚寫的,寫到差不多的時候困了就睡去了,中午想起來補充了一下。財務人員占坑怒答!加班狗看到這麼多評價,不得不停下手下的工作寫一段讓大家看看,僅先寫一段,忙完接著補上。看到這麼多贊,10點半加完班回來又更新了一些,寫的非常簡略,有時間再接著更新!評論里說我這個崗位只能叫財務經理,我覺得也是,只是我們公司叫他子公司財務總監,那我就改成財務經理吧。
一、萬能小會計成長之路
我的奇葩經歷需要從招聘開始說起,2013年畢業之時,手裡有很多offer,有企業也有銀行,同學大都去了銀行,我選擇了企業,原因是當時該企業承諾讓我去做合併報表會計,合併60多家子公司的報表,我覺得這個工作干比銀行櫃員爽。
結果入職之後,被告知沒有合適的崗位了,原因是當時招聘的時候報表會計要辭職,急需報表會計,但是待了2個月,報表會計又不走了,但是我已經被招進公司了,於是先讓我各種實習,我當時只能呵呵噠了。
實習就是給人家老會計訂憑證,給老會計們端茶倒水,聽聽這個領導的故事,聽聽那個同事的八卦。終於過了三個月,人力資源要求必須定崗,領導沒辦法了,只能將之前一個人的崗位分成了兩個人的崗,給我的崗位名稱是應付會計。
做應付會計的時候工作量很小,其他時間我就看注會。做應付的時候,我在做發票的同時,往前延伸到採購環節,往後延伸到生產環節,學的東西也就不少了。
第一個轉折是辦公室一個大姐懷孕流產,她負責管理費用預算,因為我比較閑,於是我就同時兼任費用預算專員,上市公司雜七雜八的管理費用與科研費用都在這裡,費用執行情況需要給公司領導彙報,又牽扯部門的費用考核,於是一邊跟我不認識的各部門的領導們打交道,一邊晚上天天加班給他們做分析。這個日子過了兩個多月,對費用預算有了認識。
第二個轉折是辦公室大姐退休,但接任他的人還沒來。她負責的是開發票,因為我比較閑我就又兼職去開票室開發票了,開具發票需要與銷售商務部的人溝通協調,哪些需要折扣,哪些需要放到介面行,還得保證發票開具質量,就是蓋發票章都得經過嚴格的訓練。開票開了一個月。
第三個轉折是財政部檢查內控建設,要求進一步加強我們對各方面進行風險識別並進行內控自查。領導來了我們就又得開始內控了,審計部門的內控師要求會計部門和他們一塊進行內控自查,因為我比較閑,於是我又開始了兼職內控師的生活。我主要就跟了一個倉庫管理內控,整個過程也就一個多月。
第四個轉折是組織機構調整,一直安排我兼職干這干那的領導被划去分管成本控制,於是我又成了成本管理會計,終於不用兼職了。期間,我跟著各個分廠的成本會計學習成本會計的內容,然後一邊研究公司產品的配方,到後來給我說一種產品我都知道裡面的配方,而且知道各種原料的組成。
第五個轉折公司施行阿米巴經營管理,開始進行管理報表建設,我對計算機方面有些特長,就被調去會計報表信息化小組,開始開發經營會計報表,並對其進行信息化,最後做出了一個半自能的東西,也在老闆那裡獲得了好評。
第六個轉折是公司加強原料板塊建設,單獨給原料板塊成立了一家子公司,要求5年銷售規模達到120億,這個時候,老闆問誰能去此子公司分管財務,公司財務總監想了想,好像我比較合適。
二、財務經理成長之路
當領導找我談話,告訴我要讓我做子公司的財務總監,我當時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我才畢業不到2年啊,我很多事情都不懂啊,我直接給領導說,我覺得我可能做不了,領導說,讓你干你就干,哪裡不會問哪裡,一個企業讓你單獨運營,虧損了正常,賺錢了算你的本事,干成什麼樣算什麼樣吧。聽了領導這樣的話,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乾呢,這裡特別感謝領導。
從一名小會計突然被提拔成子公司財務總監,整個蛻變過程是很痛苦的,現在仍在這個階段,但是做了這一段時間,感覺是有變化的,主要是三個方面。
(一)心理方面
之前開會,全是領導們在講在討論,什麼任務都是領導去分配,現在我單獨負責一個公司,開始是很不適應的。開會的時候,子公司總經理徵求我的意見;其他人提出了意見,我要從財務角度給予判斷;討論問題的時候,我一邊需要考慮資金安全問題,還需要考慮賬務處理的合規性。一開始接受這個角色,我的定位是很不清晰的,我是沒有自信的,每個會議之前,我都要準備本次會議需要討論的問題,提前詢問會計部領導的意見,生怕自己出了錯誤。我從好多地方看如何增加一個人的自信,面對業務人員的時候,我總是讓自己保持頭腦清晰。
(二)業務方面
之前我只是個小會計,負責整體的一小部分,雖然多次轉崗,但仍有很多崗位是沒有接觸過的,主要是稅務崗位、財務資金崗位、報表崗位。
稅務工作,不再單單是財務數字的問題了,更多的是與人溝通的問題了。每每有新業務,我都需要先查閱稅法書,後來直接看國家稅務局網站,然後去找稅務局的人溝通,面上溝通的不了的,就免不了酒上溝通,我酒量不行,但是也需要硬撐,說到這,我就覺得自己可委屈了。
財務之所以表面上非常強勢,就是因為掌管資金。在內部,資金支付需要我們審批,在外部,各個銀行都等著我們的存款。資金是一把雙刃劍,也非常燙手,如何使用好資金進行管理,是我上任以來一直在考慮的,出一筆問題,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估計就會受很大挫傷。我現在梳理了資金支付流程,劃分了審批許可權,另外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保證資金的安全。資金是企業的命脈,更是我們財務人員管控的重點的重點,我現在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每月出報表,都是我最痛苦的時候,現金流量表真麻煩,尤其是主表和附表核對。
(三)團隊方面
由於是新成立的公司,我下邊只有一名出納,除了出納,其他什麼事情都是我干,這幾個月把我累得啊,第一個月10點半之前沒回去睡過覺,一個月瘦了10斤多。
業務量增加,人員定員也批下來了,我這裡還有一名成本會計、一名綜合會計、還有一個報表會計。招聘通知掛出去,報名的人好多,面試了好幾次,面了將近20個人了,總是各種原因沒有招到合適的,僅有一個上崗,還需要接著面試。
雖然人員還沒有完全到位,但孬好也算個領導了,突然意識到,不是什麼話都能說了,有些活不能自己幹了,在分配工作的時候還需要考慮他們的成長了。
分割線。。。。。。。。。。。。。。。。。。。。。。
今天我要說一說,子公司財務經理的定位問題,也是我感悟的財務人員應該有的定位:
1、財務首先是一個公司的風險把控者。很多時候,業務人員變著各種法的跟我們要錢,見的東西多了,也便能識別他們的伎倆。我們不擔心業務人員要錢,我們擔心的是把錢給出去後是否能夠掌控風險;我們也不擔心業務人員要的錢多,我們擔心的是他要錢的金額是否可控,是不是會以此理由接著要錢;我們不擔心業務人員花錢多,我們擔心的是他們花錢是否有效果。
2、財務其次是公司的服務者。給業務人員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讓他們不因為錢的問題而影響業務的進行。給公司管理者提供財務數據,將管理變成可量化的報表。
3、財務還是公司的價值創造者。通過參與設計商業模式、稅務籌劃可以直接創造利潤。
在崗位說明書中提到最多的要求可能就是工作經驗了,但是很多人其實並不理解什麼是經驗。如果不理解這個核心問題,那就很難回答四個衍生問題:
- 經驗重要麼?
- 什麼是有價值的經驗?
- 如果沒經驗怎麼辦?
- 如何積累經驗?
- 什麼是經驗?
經驗是對小概率事件的評估和應對。
經驗不是知識,知識是一般,經驗是特殊;知識對應大概率,經驗對應小概率;知識是標準流程,而經驗是異常處理。
知識可以通過書本或培訓學習,經驗一般只能通過實際工作積累。
任何知識都是歸納出來的,而歸納代表著從事實到一般的過程,這個抽象過程捨棄了細節和小概率事件。
舉例來說:
管理學是知識,學習管理學可以讓你了解企業管理的一般規律。管理10年是經驗,經驗可以教會你,只有先走上管理崗位才有機會踐行管理學,而且你工作的多數企業,團隊的多數人稍有理學的一般規律。
游泳教程是知識,學習教程可以讓你學會游泳。游泳10年是經驗,經驗可以教會你如果游泳時發現他人抽筋溺水怎麼應對。
所以,無論什麼樣的知識和培訓都不可能完全替代經驗,真要是把經驗作為學習培訓內容,也完全沒有性價比。
- 經驗重要麼?
經驗的重要性取決於所在領域小概率事件產生的影響。
多數時候經驗不重要,也沒價值。拿市場賣菜來說,小概率事件最大的影響就是收到假錢,所以賣菜10年和賣菜1年基本沒有區別,也沒有價值。
少數時候經驗非常重要,也極具價值。拿飛機駕駛來首,小概率事件最大的影響可能是機毀人亡,所以老司機和菜鳥完全不同,This wasn"t a video game. It was life and death.《Sully》
- 什麼是有價值的經驗?
有價值的經驗一般出現在兩種領域:
- 標準化程度低的領域,能夠抽象出來的一般規律只能解決少部分問題。比如管理諮詢、心理諮詢,照本宣科套模型的諮詢很可能是一場災難。
- 小概率事件影響巨大的領域,出現一隻黑天鵝就足以改變歷史。比如金融風控、特種部隊。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就是經典案例,無數次套利和一千億資產也不代表分析方法和模型絕對有效。
- 如果沒有經驗怎麼辦?
正如前文所說,經驗難以學習,只能積累。
如果是非工作領域,最好的方式是找到值得信賴的顧問。不要期待隨手百度一下,就知道怎麼診斷,如何開藥,記住越是抽象,簡單的知識,就捨棄了更多的細節,如果沒有細節,其實你並不知道你是95%有效者,還是另外5%不良反應。
如果是工作領域,一定要區分知識和經驗,在知識範圍內按流程辦事,在知識之外的經驗範圍,盡量諮詢專業人士。如果實在沒處可學,硬著頭皮上的時候一定謹慎,這是在我們所受教育範圍外的陌生領域。
- 如何積累經驗?
- 尋找有價值的領域。只有在前文談到的兩個有價值的領域,積累經驗才有意義。這裡要注意的是,領域不是絕對的,從整體看一個沒價值的領域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可能會很有價值。比如前文所說,賣菜的工作沒有價值,但是通過賣菜的時間了解市場行情,學習如何經營就有價值。尋找有價值的領域,沉澱有價值的經驗。
- 選擇有挑戰的機會。經驗是對小概率事件的評估和應對,所以,越穩定的系統積累的經驗越少,越混亂的系統積累的經驗越多。所謂外企學知識,民企練能力;甲方學習方法,乙方解決問題,都是這個道理。
- 不斷復盤和總結。小概率時間代表著不會有太多練習的機會,所以復盤總結非常重要。吃透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影響,估計問題產生的概率,復盤應對方法,為類似問題準備應急預案。
參考:
管理常識課 知乎 Live 專題課程
2017-8-29更新
在臨床工作兩年後轉崗做Field MKTField Training,專門負責新技術。有了一些新想法。
在新人成長方面,最大的感受是:不斷發展的技術就是縮短學習、完成經驗積累的最大助力。
在新技術的加持下,快速讓新人完成經驗積累的方法就變成了:
- 使用行業最新技術學習工作流程,設計學習中的必需資料。最小化業務能力中對「經驗」的需求。
- 藉助新技術設計模擬訓練,應對各種情況,盡量降低實戰後意外的發生率。
===================================
以下為原答案:
我是醫療器械行業的臨床技術工程師,工作中計算機操作系統邏輯和相關醫學知識都是基礎,對於大多數工作來說屬於有些門檻的。一般情況下完全培養一個能獨立出現場的工程師需要的時間以月計算。一個完全成熟能應對各種現場的工程師需要半年左右。
完全跟著師父的時間一般1個月,另集中理論培訓3周。剛好最近有培訓師專門教了帶新人。結合自己入職時跟師父學習的體會和最近帶教幾個新人的感想簡單說下吧:
核心綱領:七二一原則
70% 實踐。循序漸進地反覆地高頻地重複動手做。
20% 帶教。資深員工傳授,包括幻燈介紹和實地講解。10% 自學。自己找說明書,教材,典型案例,病理分析材料等看。帶教終點:離場測試
讓新人獨立支持3-5個不同類型簡單現場,確認在師父不在的情況下能夠完成所有工作。
保障:我離開現場但在不太遠的地方,與客戶溝通好萬一有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怎樣找到我,多久我可以到現場。(我們的現場對新人不太友好,容錯率低)理想境界:人機合一
公司層面可以提供給新人的資源:
1. 為期3周的脫產授課,包括理論和基本操作。
2.一個師父:一般由老員工擔任,負責介紹常用基礎知識,帶新人出現場。如果新人愛問問題,這個師父基本可以隨時隨地隨便抓來問…3.一份新入職的自習指導:大多數情況師父幫忙設計的,一般是為期一個月的計劃,指導新人在如此茫茫多的知識技能以及獨立的壓力面前,如何按部就班地掌握所有內容,循序漸進地進入工作狀態。新人要做的:
1.多總結。多總結!多總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認識的每一個優秀的新員工,都會對工作反覆復盤,學過的知識也都會複習。永遠不要相信一遍就能掌握精髓。
2.多問,多問,多問!提問不僅能展示思維過程,也能讓師父了解掌握程度,從而調整帶教內容和方向。
3. 多行動,但行動前多確認。百分百鼓勵新人多動手,但新人往往有觀察現場不全面的特點,所以在有師父的時候,多確認。
私以為新員工自己的能動性這才是快速成長的關鍵。從七二一原則看,新員工自己的因素也佔到了絕對比重。
一個新人,好奇心強一點,腦子多想想,稍微激進一點,獨立的心態迫切一點兒,雖然最初看起來可能略莽撞,但是比蔫巴巴不揮鞭子就傻站著的好。【工作中的帶教和學習,並不應該是小學生一樣的填鴨,可惜許多人都不懂。】
話說回來,對於一個師父來說,教新人本來已經夠麻煩了,比自己出現場簡直煩2個數量級,如果苦心教授的東西都像打在棉花上,實在是太沒有樂趣了。
手機打字,沒有排版,請見諒。
謝謝邀請。律師執業頭三年大多是苦逼的,這種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法律知識豐富與律師經驗技能匱乏的矛盾,年輕人很難平衡這種矛盾,常常是自己跟自己「較勁」;二是收入不高(除了漢坤這類的高薪所)很難實現財務自由。如何在苦逼的頭三年迅速積累實戰經驗呢?結合個人經歷針對爭議解決律師提如下幾個建議:1、業餘時間不停的再學習,注意,不要再去讀法理學、法制史了,認認真真的去讀讀判決書,看看法官是怎樣審案件用法條判案件的,然後從代理人或辯護人的角度去設計應對思路,這是最高效的積累之路;2、瀏覽北京法院網的開庭公告,查找感興趣的案件去旁聽,看看雙方律師是如何攻守的;3、跟緊你的師傅,留意他的一言一行,吸收精華,包括生活細節,很多時候,生活細節及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式決定了成功的高度,每一件事每一個決定都將在你臉上刻下痕迹,或明或暗罷了;4、專註自己承辦的案件,用心吃透,不要小看任何一個或一類案件,離婚訴訟的庭審程序與合同糾紛的並無太多區別,珍惜每一次出庭機會,回來寫庭審報告和總結;5、尊重並學習對手,很多律師有個壞毛病,那就是不懂尊重對手和同行,總以踩踏對手太高自己為樂趣,不信,您可以捫心自問是不是這樣,對手站在對立面思考和準備,當然有不同的視角和策略,學習對手比聽課效果好很多。時間關係,下次再聊。
住院醫師3年加住院總醫師1年,住院醫師每周工作80~100個小時,1~2個夜班,住院總每周24*6在醫院工作各處奔波~~
謝邀。產品經理,製造業。1. 師傅領進門:剛轉崗到產品職位時,其實有點不知道自己的職責範圍和方向。為了保證轉崗順利,大領導安排前任產品經理——現任研發總監帶了我一段時間,從價格體系到產品應用、市場情況,通通過了一遍,於是算入了門。2. 在解決問題中成長:同事們遇到的問題習慣性的會向產品經理諮詢,這個時候,哪怕你對這個問題也是一頭霧水,也需要埋頭找到解決方案。於是在不停的知識積累中(選型調試,售前售後,質量價格,etc.),漸漸豐富自己的知識庫。3. 在交流和傳授中成熟:漸漸的開始做很多技術交流和路演,開始答疑和交流,這個過程比較考驗知識儲備和演講水平、交流技巧。也是一個從硬著頭皮到揮灑自如的過程。4. 找回初心,從頭再來開始漸漸的根據自己的想法總結提升。重新編輯樣本和PPT,銷售工具和選型依據,等等。另外,在一些方向也有了一些開拓。以上過程走了一兩年,應該不算太長,很多所謂三個月成為行業專家完全是不接地氣的夢囈,一旦說的深一些,行家自然知道你是個空殼子。怎麼才能快速成長?接受有挑戰、有實質的任務,總結之後傳授別人,在Deadline的緊迫感、同事們期盼的眼神中成長,肯定不會是慢車道。
居然第一次有人邀請我答題!內心也是小激動呢!
這必須認真寫一寫,簡單來介紹自己,本人畢業三年換了三個行業:奢侈品零售(就是在店鋪的那種)管理培訓生——&>快消行業數據分析——&>互聯網金融運營。三個崗位的積累都不深,都還是初級崗位,但是都到了可以帶新人(teamleader,最大的team有5人)的階段,所以自認為還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看到一個帖子,如何快速進入工作角色,適用於新到崗位的磨合期:
摘抄如下:偵查 | 熟悉環境,認識同事 | 觀察領導 | 了解職能、目標適應 | 適應環境 | 適應工作氛圍 | 適應領導風格訓練 | 小事做起 | 細節積累 | 歸納提高打仗 | 展示訓練成果 | 目標證明能力交往 | 建立人脈 | 結交朋友 | 買賣不成仁義在深以為然。不過原帖找不到了,我抄錄到本子上也忘記出處了。
而我個人的經驗:
1.對工作有全面的認識,有長遠的目光&>搜集相關信息,包括公司的規範、體系、產品、歷史等,競爭對手的產品歷史,行業的信息、發展進程等等。對整個公司、行業的情況做簡單的了解。&>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有簡單的期望。&>期望的未來所需要的能力模型草圖。2.做好工作計劃,工作成長路徑
&>工作計劃:每天要做什麼?每周要做什麼?每個月要做什麼?分別要達到什麼目的和結果?統統寫下來。&>工作成長路徑:每個階段要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分別具備哪些能力(資歷/級別)?3.主動學習,並總結及系統化知識
&>凡事多去思考為什麼,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一些看上去的顯而易見背後也有自己的邏輯。&>崗位的經驗、怎麼做得更好,互聯網圖書館裡已經有很多資料。沒有真的想做卻做不好的。&>看了太多也不一定有幫助,能不能對自己了解到的知識進行總結,能不能通過總結將這些工作方法、技能變成自己的工作邏輯/體系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深度。4.用leader角色思考工作
&>每個工作,我不光做自己的計劃,我還做整個團隊的工作計劃和schedule。我會要求team member做自己的計劃並且每周反饋結果給我。(我是新人的時候我就是這麼做的,領導不會認為這是愛表現,反而領導很願意聽到安排下去的工作的進展)&>不管是在大公司小公司私企外企國企,永遠可以有改進的地方(親測)。不管是工作流程、工作協作、哪怕只是一份培訓資料,永遠可以找到新人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去做改善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是上級和上級的上級已經沒有精力親自去做的事。eg. 給全體辦公室成員發一封郵件,寫一份如何省油快捷方便的使用印表機;整合公司的新員工培訓材料,與時俱進並做一些優化;某個小工作的有很多老員工可以做很好,但沒有一份全面的指導手冊/標準化流程給0經驗的同事學習觀摩…… 這些都是新人可以去發揮的地方,這時候你只需要多用心一點點,就是在為上級優化整個公司的工作體系。&>還有很多可以升華自己工作角色讓自己快速得到成長的事。以上是我自己的度過新人期的方法,我會要求我的team member做同樣的事。
另外兩點對team member的coach方法,1.具體到一件事如何做的五個階段:
講解做:帶新人做一件事,先講解方法原理、原因邏輯目標。演示做:自己動手做一遍,演示給對方看,並告知注意事項。一起做:對方做完,可能自己還要進行調整和修改。看他做:初步交接完成任務,僅提供支持。放手做:僅對結果進行監督,給與放權,並鼓勵其按照自己想法進行多種嘗試。2.用SBI模型不斷進行反饋
要點:反饋及時,針對行為,強調影響SBI是一種工作溝通中的反饋方式。三個單詞各代表:
S——situationB——behaviorI——influence也就是說,同事之間以及上級對下級在進行反饋時,採取的說話模式是:
描述場景——描述行為——描述該行為帶來的影響。如(用我零售一線的經驗舉例了),「cathy,剛才我注意到一位穿紅色衣服的女顧客走進來瀏覽最新款的絲巾,你拿出了展示櫃中的絲巾托盤為顧客試戴並介紹產品的特點。但你隨顧客離開絲巾展示區域的時候,沒有將絲巾重新放回展示櫃,留在了桌面上,而這附近沒有人試戴。這樣會讓新進入門店的顧客感覺店鋪不整潔,商品被隨意放置。」
這已經是一個針對發生不久的【不良行為】的S+B+I反饋。如果還要更深入更完整的反饋,那就接著說:
「如果你能夠隨手將絲巾整理好放置歸位,或者條件不允許可求助其他同事幫忙恢復陳列,那就能維持整個店鋪的陳列形象,也不會給新來的顧客不舒服的感覺。」
這是一個通過描述未來的S+B+I給出的指導。兩個SBI加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糾正行為】的溝通,我們關注的是影響他未來的行為。---------------------好吧。寫完感覺自己有點偏題了,估計題主是想強調不同行業的專業度如何快速積累的。不過我覺得呢做事做人方法相通的。一樓說的能動性和多總結多做也是我很贊同的。我的回答可能更側重如何快速進入陌生的工作領域及幫人快速進入陌生的工作領域?想到再補充。謝邀。
醫生的經驗積累無法快速完成。
醫生的經驗積累無法快速完成。 醫生的經驗積累無法快速完成。醫生從大學階段理論課程結束後開始臨床實習,一般是最後一兩年,從最簡單的工作入手,沒別的,就是看別人做,然後自己做,不懂就問就看書,沒有快速的捷徑,一般一在個科室里大概一個月能學會基本的操作和處理,三個月能明白為什麼這麼做。
畢業後從住院醫開始,24小時全天候工作,吃飯睡覺查房交班寫病歷開藥換藥接診問診辦手續做檢查各種解釋簽字上手術天昏地暗……
……以上狀況持續3年。
你以為經驗積累結束了?不不不,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很多醫生在醫院呆了很久,仍然是個干雜活的,這是因為一部分科室沒有太多的東西要學,但是另一部分想上手需要特別長的時間,尤其是外科,但凡大手術,不但需要長時間的實踐,還得有人教你,而且讓你動手,很多新來的並沒有上手的機會,而且需要實踐很久才能有獨立手術的把握,獨立進行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才是正兒八經的經驗積累。
我上班時間也不短了,到現在每周還要工作110個小時……不說了都是淚。謝邀
就律師行業來說 新執業律師尤其是剛從象牙塔里走出來的學生 面臨沒有案源 沒有法律實踐經驗 缺乏社會閱歷等現實問題 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沒有或者缺乏收入來源 無法體面的生存 無法建立自信 對職業前途產生迷茫 如果此時再沒有個老法師指點迷津 傳幫帶 那麼這個律師的執業痛苦期會很難熬這裡又要分訴訟律師和非訴律師
訴訟律師又分授薪律師和提成律師 授薪律師如果跟了一個某專業領域大拿 通過協助大拿師傅辦案 跟大拿師傅維護客戶 耳濡目染 通過自身不懈努力 師傅給點拋頭露面的機會 用不了幾年就會成長成為專業領域新秀 事實上很多年輕的專業律師就是走的這條道路然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靠譜的伯樂更是難求 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 就算餓不死師傅萬一徒弟吃裡扒外也有違教規 所以師傅的顧慮還是很多 就算沒有顧慮 有專業能力 有優質客戶 有耐心 有時間 有貨又倒得出來的老律師還是很稀有 二八定律在這個行業展現的淋漓盡致
上面說的是授薪律師 走的是康庄大道 如果開始執業沒有名師相伴 沒有優勢資源 那麼很多人就會選擇做提成律師 也就是個體戶 那會更辛苦 需要更大的毅力 很多萬金油律師就是出身於此 我認為 他們更能代表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的法律從業者 他們踏實 務實 吃苦耐勞 始終在追逐夢想 大部分會無師自通 在摸爬滾打中積累最基礎的一手經驗 這些是那些專業律師所不具備的素質
非訴律師 工作的大部或全部內容都是處理非訴訟類業務 很多都是高大上的業務 很多人連法院大門朝哪開都不知道 屬於白領或金領階層 很多人都能做到與國際接軌 服務老外比服務國人更順手 慢慢要麼職位上去積累了自己的客戶 要麼進入公司做內部法務 很像會計師事務所人員的歸宿
說了這麼多不切題的廢話 其實不管什麼行業 除了公司或者行業內部有比較好的再教育機制 比如聯想大學 華為大學 更重要的還是得靠自己 平台很重要 但金子在哪都會發光
手機按的 累教師行業
在這裡可以分為民辦教師和公辦教師首先說民辦教師一、對老師資歷要求一般 主要看中教學能力 而這個教學能力又比較看中課堂氣氛活躍能力 和 與家長交流溝通能力 作為新教師 首先進入學校的時候就是試講 也就是得讓人看到你的可塑性 專業水平 整體形象(這點很重要) 其次就是會根據你的特點安排一個比較有經驗的老師 讓你跟著不斷聽課(這點對於教師快速成長比較重要 第一部就是模仿 進而找到自己的風格) 過了一段時間 也要運氣夠好 混了個好師傅 就可以帶班 然後會有學校管理階層的人過來聽課 不一定是校長之類 但是肯定精通教學 並且找出不足 再然後 儘力改正這些不足 只要沒什麼重大問題 就齊活兒了 自己在實踐中去慢慢摸索 越來越上手第二、公辦教師
其實對於公辦教師應該是爭議比較多 進入公辦教師的途徑只有一個 就是考試 分為筆試和試講近幾年來 因為大學教育輸出的人才過多 還有教師招聘人數越來越大 教師招聘考試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 三年前我們這最好的區進面試130 今年150了 學霸一代更比一代強再來說說筆試 雖然它有存在的不合理性 但是 反觀競爭的激烈 能夠在這樣的考試中脫穎而出的 最起碼有嚴格的自控力和學歷能力。必然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主兒。所以 筆試 還是有必要的 對於公辦教師 也就是只要你踏入了這個門檻 也就不用擔心了 畢竟是國家事業單位嘛 就我這幾年所看到的 並未出現完全沒能力勝任這個職位的人出現 在公辦學校中作為新人進去以後 首先可能就是當班主任 orz 簡直滿滿都是淚不要怕 當個一年班主任 包你以後能好好帶孩子那教學能力提高呢。就是靠自己比較多 如果有困難的同志 要跟學校教學部提出聽課要求(因為你說 某某老師 我今天去聽你課吧 她保證不打你)所以 由領導提出是最好的。這一步可以大概糾正你教學上比較明顯的不足好了 終極秘密來了 我認為在公辦 最快提升的辦法就是。 參加比賽首先 可以減肥 哈哈 其次 讓更多人能夠馬上認識你在準備的過程中反覆推敲一節課 一句話 一個知識點 你的語言 肢體動作 甚至一個表情 都給我按劇本來 我承認好作當你搞完幾次比賽以後 你會發現 哈哈哈哈 普通上課 so easy好累 就寫這麼多最新補充:今年到現在,移動互聯網已經趨向飽和了,要轉行的知友最好轉別的IT 方向,或者等待下一個風口吧。
8年多機械設計,轉行 iOS編程,很想說說,可惜太忙,先敲代碼,假如點贊多過100,我就說下我的經歷。補充: 隨便回答下別的網友了。機械這行太廣,累積的東西太多,積累知識很慢,並且行業中的大公司都視為自己的經驗為核心或者專利,不願分享,需要的積累時間很長,並且工資會一直很低,又臟又累,90%公司都是單休。我累積了多年,勉強在行業里有點名頭,但突然行業不行了,換了工作又要重新累積經驗。機械行業里不同的小分類行業,不相通的東西也是不少的。而IT呢,知識迭代很快,主流的知識很多人都在分享,基礎也好學(相對理工科的來說),並且工資水平確實過得去,我現在薪資比我8年機械的還高,再並且是雙休,只是偶爾晚上加班。我剛轉行,最近自己晚上都在學習,Swift 出來了,忙著學這個。還有幾個方向也可以去轉行的…比如大數據伺服器編程,安卓,雲端相關的這類吧,或者等IT的人過來指點下大家。以下內容來源於我12年的書——《好工作是設計出來的》,因為長文不看,有興趣還可以百度一下《如果在三個月里獲得三年的工作經驗》。
有興趣加QQ,2696273671。
重要的事說三遍:
經驗=職業技能+職業思維模式=知識結構+標準+規則+周期+流程+經驗值+細節+資源……
經驗=職業技能+職業思維模式=知識結構+標準+規則+周期+流程+經驗值+細節+資源……
經驗=職業技能+職業思維模式=知識結構+標準+規則+周期+流程+經驗值+細節+資源……
如何獲得工作經驗?
職場新人找工作別被所需要的「經驗」嚇倒
經驗對職業人士與對職場新人的要求是兩個不同的標準。經驗對職業人士的要求是思維開闊、專業知識結構深入、行業經驗豐富、崗位技能熟練,不用培訓就能最快地挑起大梁。而對職場新人的要求是具備一定職業化的思維方式與實用性的職業技能,有良好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踏實勤奮的工作態度,能很快融入角色,而不是那些高深的企業戰略之類的屠龍之術。這些可以通過行業分析、招聘廣告的崗位分析來找到有興趣、有發展的行業和公司,然後根據崗位要求強化職業技能。
職場新人獲得經驗的過程就是學業向職業轉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步一步由知識向技能轉化,再由專業向行業深入,同時培養職業態度,形成職業精神。
n 以業務為導向的專業知識
n 以專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能
n 以行業為導向的職業觀念
n 以結果為導向的職業思維
經驗=職業技能+職業思維模式=知識結構+標準+規則+周期+流程+經驗值+細節+資源……
n 職業技能=具體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礎工具使用方法與技巧
n 職業思維模式=如何解決問題,而不只是如何完成工作
n 知識結構=常識+概念+理論
n 標準=對事物所作的統一規定
n 規則=工作要求遵守的行為模式
n 周期=工作重複的時間與規律
n 流程=工作執行的步驟與責任劃分
n 經驗值=工作中常用數值與變化方式
n 細節=工作到位的品質要求
n 資源=工作中的人、財、物
跨專業的知識結構
學校教育中所獲得的知識、理論、公式都是前人的經驗。我們從學校獲得的是細分的專業知識,這是告訴我們在標準情況下的工作方法,而現實工作中,情況是複雜多變的,如何整合運用知識與技能就是經驗與火候。
職業經驗與行業有關,需要跨專業的知識結構,這決定了你能否完成現實的工作。比如說設計師設計產品包裝時需要對不同材料,以及印刷工藝、成型工藝有所了解,否則要麼你設計出來的印不出來,要麼你無法更好地表現你的想法,這也決定了你能否與你專業之外的人進行跨專業合作。
大學階段所獲得的專業知識還不夠廣,只是某一專業抽象的理論,而缺乏對實際應用的積累,當面對具體問題時,既無法發散,也難以歸納。因此在工作中,我們要逐步積累跨專業和跨行業的知識,特別是工作經驗看重你對行業的整體認識,要對行業內的發展變化,比如說政策、新聞、人物、事件有所了解與認識,了解背後的本質,從而形成職業的思維模式。就像新聞記者的寫作能力其實就是手熟而已,跑比寫重要,人脈比跑重要。只要有決心有耐心,手勤眼快腿勤耳朵靈,能受氣會變通,能及時出現在第一現場,及時聯繫到新聞當事人,成為好記者並非難事。但是要成為著名記者就要求成為專家型人才,必須長年熟悉某一領域,比如時政、經濟、財經和科技發展。
標準
標準是對事物所作的統一規定,工作需要達到的程度。在工作中都會有相應的工作質量要求,比如很多公司對文件會有格式標準,產品有質量標準,過程會有作業標準。在生產過程中我們的每一個工作都應該嚴格按照作業標準去作業,從而確保產品的質量和生產過程的安全。
規則
規則就是制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新來的先學規則,越是高手越是懂規則,那掌握規則是為了什麼呢?首先,遵守規則不挨罰;其次,利用規則佔便宜;最後,在必要的時候破壞規則,搶佔先機。
不同行業也會根據行業特性制定出一套適合本行業的行為準則,這就是行規,是行業內部遵守的規矩。行規包括正當的從業規範和準則之外的一些見不得人的行業秘密,它不具法律效力,但對行業內部人員具備約束力。比如說「薩斯頓三原則」對魔術師進行規定:魔術表演之前絕對不透露接下來的表演內容;不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對相同的觀眾變同樣的魔術兩次;絕不向觀眾透露魔術的秘密。
同一概念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術語,而每個行業的基本術語、邏輯,跟外界的理解也是不完全一致的,就像現代物理學的概念哪怕用了日常語言的辭彙,也不能按照日常語言的概念理解。職業中同樣如此,很多東西你不能只從字面意義上去理解,這也是我們要掌握的,否則會影響你與同行的溝通,這也是別人判斷你是否入行的標準。比如做業務員,同樣是做直營商超渠道,基本規律一樣,但是各個商超系統的規矩不同,也會存在差異。
對於職業發展而言,工作的流程和模式就是規則,越是複雜的流程和模式越有其技術含量和價值,比如說招商運營、稅務管理、私募基金、中小板創業板股權激勵方案設計與上市輔導、MBO(管理者收購)、績效管理系統……這些既是經驗的總結,也有專業理論的應用,都是職業化以後中高層專業人士的專業知識結構。
新人在進入職場後也需要重新認識與人交往的規則,要掌握職場禮節,對潛規則也要了解,你可以不用,但是如果你不知道,那你就會受傷害。利益是處理職場事務的原則。明規則是要考慮到對誰有好處,而潛規則是要考慮到損害了誰的利益,擋了誰的財路。比如我剛開始跑業務時,有人跟我說過這樣的話,你報銷車費前要先問問老同事是怎麼報銷的,不要太老實了,別以為替老闆省了錢。別人怎麼報就怎麼報,別按自己花了多少就報多少,這樣並不一定會讓老闆有多高興,但肯定會得罪同事。
周期
工作是重複的,所以也就具備了周期性,而掌握了周期規律,就具備了可預見性。專業性表現在能解決眼前的已經出現的問題,而行業性是表現在能預見還有什麼問題將會出現,這就是專業人士和行業資深人士的區別。你必須從常規工作中總結出它的周期性變化規律與標準工作模式,只有這樣你才能主動地工作,知道要做什麼事,而不只是知道怎麼做事。
在招聘中我們常看到企業往往要求應聘者有兩年以上同行業同崗位的工作經歷,這是因為在一個行業沒有兩年的工作經歷就談不上經驗,一方面是工作能力和行業資源的積累,另一方面是對工作周期的認識。每個行業的淡旺季都不同,比如說快速消費品銷售有淡旺季,工業品銷售有大小年。「神仙難過三四月」說的就是淡季,「金九銀十」說的就是旺季。甚至再高級一點的職位,要求經歷一兩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或一兩個大客戶的合同服務周期,比如在生產周期之上還有供求周期,就好像養殖大戶要看的不是豬多久出欄,而要看豬價目前差不多三年一個的漲跌周期。
流程
做任何事情都有先後順序,ABC與BAC肯定有所不同,哪個更有效率,更節省成本?那就看你是否去總結、優化。比如說做蛋炒飯就有「先蛋派」和「先飯派」兩大流派,我是「先蛋派」,經過多次總結,並上網查詢,總結為「先小火將蛋炒碎,再大火炒香再關火拌飯,再大火炒香,放鹽放醬油炒勻,最後關火拌蔥,重點是用豬油炒」。
在我們工作中常常要求細緻和有條理,但這兩者不相同,細緻是工作的方式,條理是工作的流程。工作看重全局流程,操作看重細節步驟。只有過程分步不是流程,只是步驟。流程關係到人財物,是相關人員的責權利劃分和資源的分配。流程管理得好,執行力就高,比如說做外貿,那你就必須迅速掌握工作的流程、主要單證的操作,以及相關部門的聯繫。工作中的創新更多的是流程優化,比如台資高科技企業把所謂的高科技生產分解為簡單標準化的流程,使用大量的普通廉價工人也能獲得極高的生產效率。
流程關係到工作的工藝、效率、成本、質量,HR一般會看應聘者對崗位前後端環節的熟悉程度,對關鍵控制點的了解把握情況,比如說生產工藝,合理損耗率是多少、不良率大概是什麼狀況,哪些環節難以控管……這可以體現一個人對工作本身的興趣,以及工作中的主動情況。如果對這些不了解,沒總結,那麼即使你懂很多,知識儲備也夠說得也頭頭是道,但別人還是會覺得你沒有真正做過。因此即使是打雜也要動腦子,要把周期性的工作做一個流程管理,特別是我們參與某一項目時,要記錄項目過程中的所有細節,我們要收集別人的、總結自己的,最終形成專業和標準的模式,這將形成下一次工作的完整工作流程模板和操作流程模板。
執行看能力,效率看分工,流程能將個人的主動性轉化為團隊的推動力。比如我隨手會把想到的事記下來,然後晚上回家後會做一個匯總,然後做第二天的工作計劃,先把想到的事列出來,以及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然後再分標題歸類,再做團隊分工,再分每個人的步驟。第二天上班把清單發給每個人,他們就按清單去做就行了。這樣既不會遺漏,也不需要重複講,團隊成員執行起來也很清晰。
做流程是一個習慣的過程,剛開始時是人為流程服務,之後才是流程為人服務。你現在整理你的流程,將來你才能管理別人的流程。當流程成為模板之後,它就不是告訴你一件一件怎麼做,而是該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這樣你的工作才具備方向性、可複製性,而形成一套可複製的流程既是對自己能力的強化,也是你工作的成績。
流程是較容易從外部看到的經驗模式。很多大學生也參加過一些活動的執行,但他卻沒對活動的過程和效果進行思考與總結,比如你在學校里幫企業做活動,那麼當天在學校還有什麼樣的其他活動、現場面積有多大、周邊是什麼樣的狀況、什麼位置最好、什麼時間段人流量最大、需要多少人來做服務支持、能擺放哪些展示物料、如何準備這些物料、整個活動的成本是多少……如果你能這樣觀察、記錄和分析問題,就能把它上升到經驗的高度,而不會做來做去都只是些打雜的經歷。
在日常工作中不會有太多的技術創新,工作中的創新更多的是流程重組與優化。我們的工作都只是一個項目中的一個具體工作,那麼我們首先是做好這一個工作,然後進行總結和改進,想想這個工作怎樣做更有效率、更好;然後看上下游環節,如何對接和配合;最後看領導是怎樣把這些環節整合起來的,這樣你就慢慢成長起來了。
經驗值
經驗值是每個具體工作中產生和運用的量化數據,它是在日常工作中所總結的、常用的、最適合的量化標準,它能方便你下一次從事相似的工作,並節省你的時間。
我們常見的數學公式中的參數就是經驗值。職業工作中也強調要用數據說話,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多少」。什麼都可以量化嗎?審美夠主觀了,但美可以用0.618來黃金分割,國際標準微笑為露出上面六到八顆牙齒;感情夠主觀了,婚姻也有七年之癢,甚至愛情也可以找到激素分泌量!我們要學會將流程文字化,更要能夠將過程數值化,而量化的能力越強,工作的精度越高,工作的可複製性越強,就像是西式快餐為什麼能做到全球統一。
經驗值在工作中非常重要,而且它會隨環境而變化,這是我們在外部分析中最難掌握的行業秘密。做過比什麼都重要,現場才會有第一手的經驗值,以及得到經驗值的方法,這才是重要的。比如說要做一個新產品的廣告媒體投放計劃,這不只是算媒體價格的問題,而是要從以往的幾個品類中找經驗值和規律,還要結合現在所要求的具體利潤指標的變化,同時還要看產品與競品的關係……
在我們工作中還經常會用到自製的公式,比如說我在網上看到一則這樣的小廣告「本人從事手袋跟單、成本報價十餘年,自己研究開發了一套運用Excel對物料、包裝箱進行成本報價計算系統,能用排模法準確計算物料,對異形裁片利用偷位、中空、邊料都能很好地處理,成本報價的方法一氣呵成,大大減輕排模計料繁重的工作量。特別適用於手袋箱包工廠計料報價人員使用,也可以用來作手袋廠裁床計算刀模數、拉料長度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工作中將自己常做的工作歸納總結出流程和公式,從而大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細節
對於成功而言,看重的是全局。全局是基於對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大處著眼才能作出取捨,從而控制過程對結果的影響。在初始階段你還整合不了資源,此時更看重細節的執行。細節並不一定能成事,但肯定可以壞事,實際操作中常常是細節決定成敗,比如求職者費盡心機找到一家公司老總的聯繫方式,然後寫了封熱血沸騰的求職信,結果把老總的姓寫錯了。
對於成長而言,看重的是細節,小處著手才談得上品質與控制。哪有那麼多大事?工作中的強人把細節分給別人來做,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做小事,如果你連細節都做不好的話,那你還能做什麼?日常工作往往是不厭其煩地重複做一些具體、瑣碎、細小的事,而這些卻體現出專業水平和工作質量,小事做好,慢慢積累信任,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機會。
工作中的細節很重要,人家看你只看結果,但是你看人家要看過程,這關係到你的學習方向和訓練方法。新人往往會覺得上司要求的很多細節沒必要、太麻煩,感覺並不是那麼重要。但事實上,真正暴露一個人職業素質的是他的習慣與細節。細節就是過程,它能暴露真相,大道理誰都會說,但是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你做沒做過,做沒做到位,你的執行能力如何。在面試中,HR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細節上,你的談吐、著裝、行為、氣質,這是簡歷中無法獲取,卻是面試難以掩飾的職業素質。
對於新人,公司要求的就是技能熟練和細節到位。技能關係到執行和效率,細節關係到工作質量。細節分兩種,一種是給客戶的細節,一種是給領導看的細節。很多很細的地方其實客戶看不到,但是領導看得到,其實只要你能進到這個公司這個崗位,你和身邊同事的能力就差不多,這個時候更多的也就是比細心和用心了,你要讓給你派活的人感覺到你的細心和用心,這是別人對你的印象,也將形成別人對你的信任度。
對於新人而言,工作就是細心細心再細心,耐心耐心再耐心,充滿責任心。細心至少能讓你不把事做錯,耐心就能讓你把事情做好做到位。第一份工作都是很初級的,比的是效率,比的是細心,一個標點、一個格式、一個錯別字、一個數據……永遠記住哪怕只是初稿,你都要當做是最終的提交文件來做,不要希望別人再給你整理排版、校對、補充。犯低級錯誤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對自己作出的東西,自己要有要求,不要只當做是任務。當我們還無法創新時,那就把每個細節做好、做到位、做得藝術,把簡單的事作出效率,在別人都做的事中,留下你個人的印記,這樣漸漸地我們比別人就有了更多的機會。
將經歷轉化為經驗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你要從全局的角度看問題,不但要掌握技術細節,更要了解整個項目的操作流程和控制要點。很多基層的工作都是簡單瑣碎的小事,都沒有技術含量,但如果你能把它們整合起來,形成系統,就有了技術含量。如果用心的話,體力活也能作成腦力活,刷皮鞋也能刷出皮具護理連鎖店,開小超市的也能開成連鎖加盟的小超市管理公司。
單純作技術,三年的經驗和五年的經驗差別不大。技能的提升是有限的,既受限於天賦,也受限於工作環境。職業要想更快地發展,你不能只關注技能,這只是為了完成分工;你要做的不只是個人從專業上完成任務,而是要能從資源上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多部門的團隊合作。你要將工作當成一個項目去深入研究,對項目的各環節都要有所了解,才能在這個領域有更大上升空間。
我們的工作都只是一個具體的分工,好比是流水線上的一個工人,每天重複的都只是一個動作,那麼我們首先是做好這一個動作,然後進行總結和改進。你首先要反思,你的時間浪費最多的地方是在哪裡、為什麼;其次想如何改進它,想這個動作怎樣做更有效率、更好,然後看這件事的上下游環節,流程怎樣優化更有效率,如何更好地溝通和協調;然後看領導是怎樣把這些環節整合起來,這個項目整體上怎麼運作,這就形成了體系。
這能讓你站在全局的角度審視和運作一個項目,從整個項目全周期、全事件和全形色來看待項目中發生的事情關聯性和變化的因果關係,而不會陷於技巧之中。這最終形成你的行業思維模式,從而在第一時間作出最有效的判斷和行動,才能讓自己漸漸由一個執行者變成一個管理者。
技術沒有那麼多新東西,超越是基於更高層次的眼界與角度。就像會計只有把自己當老闆,才能看到會計的精髓,最重要的還是要多想,想想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當你拿過一張報表,你第一個想法應該是這個報表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信息,通過這個信息可以給決策者提供什麼樣的建議,你自己又有什麼解決方法。如果你只是一門心思在做會計,做報表,保證準確,不出差錯,那很枯燥,而且你始終不能跳出來看看自己做的到底是什麼。
專業工作按技術進行分類,按項目進行整合。
行政工作按責權範圍進行歸類,按周期進行整合。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工作沒有技術含量,而是自己還沒有察覺。我們不能把工作當任務,而要當項目來研究;對工作的完整流程和細節進行整理研究,將零散的任務歸納成為專業的項目。
有外企技術部門的新人說,研發項目都是國外主導進行,國內就是改改圖紙,再發布圖紙。雖說在技術部門,但是做的事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就是打雜。其實就是抄,也要學會思考,為什麼人家要這樣?要善於發現問題,在抄的過程中,可以綜合幾個產品所長,借鑒好的方面,也會有所創新。有時因為國內配件供應的問題也需要思考一些變動,這些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切記,就是打雜也要有項目管理的意識,否則你就永遠只能是打雜的人。
項目都是周期化的,你要成為某類項目的運作專家。
創新就是排列組合,但你要找到關鍵所在,知道和懂得是兩回事,只有分解,才能找到過程;只有歸納,才能找到結果。我們要善於從觀察中學習,通過對別人的過程和成功案例的分解,找到其中的關鍵原因,然後重組重定義,按項目建立專業理論框架和服務內容清單。
我做品牌策劃時最煩客戶問我,一個包裝設計多少錢?你以為我給你的只是一個包裝呀?那你為什麼不去找印刷廠的設計師呢?他們一天要出十款包裝,你覺得他們做得不好,那你為什麼不想想他們為什麼做得不好呢?他們是專業做包裝的,而我是做品牌的,我設計一款包裝要考慮消費者需求、消費行為模式、品牌識別體系、產品品類調性、產品線規劃……你眼中只是一個任務,而我眼中這是一個項目!
我們需要將日常工作中的單個任務進行記錄、整理、優化、組合成為項目;而當參與一個項目時,我們更要對項目進行全流程、全細節、全資源的記錄,同時收集同類項目進行比較分析,進行整理、優化、組合,形成系統性,並對現有項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最終形成項目模式、服務內容清單,更進一步你要將活動流程形成執行手冊。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加深對資源的認識理解,清楚了解推進這類項目需要用到哪些資源,這些資源是什麼類型,有哪些層次和指標,如何才能獲得,列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任務分工、流程安排、階段劃分、時間控制、聯繫人……
比如說你參與了一次大型賽事活動的項目,這種項目每年都會搞,會有不同檔次的。比如說本地的、全國一級的、媒體自辦的,那你就要想辦法收集到全套的流程文件,包括策劃方案、線上線下活動執行方案、宣傳方案、招商方案、後期畫冊、全套物料設計方案、媒體計劃、進程表……
通過對項目的研究,你能補充欠缺的專業知識結構,也能加深對資源的認識。比如這類活動需要整合哪些資源,這其中包括由什麼政府部門主辦、什麼類型的企業承辦、媒體支持、企業贊助、專業表演團隊……甚至通過對這些方案內容的整理對比,你都可以找到更好的內容表述角度、更清晰的邏輯、更簡潔準確的措辭,將它們進行匯總整理,你就掌握了全套的項目文件模板。
從項目的角度來建立流程和模式
在我們工作中,當一個項目完成後,你重新回過頭來整理這個項目的流程和變化,這個復盤過程能讓你把項目經歷轉化為項目經驗,並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從一個更高的層面來看這個項目,比如:
n 原來是從專業角度,現在試試從行業的高度,從資源角度來看問題。
n 原來是從執行角度看,現在從管理角度,從團隊與效率角度來看問題。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去關注他們所關注的事情,而你近期的目標就是要成為可以管理你現在這個崗位和你身邊崗位的人!這需要全面掌握資源的調配,培養自己面對市場的靈敏度,提高與員工的溝通能力,積累對下屬的培訓經驗……那麼先看清自己要做什麼,然後看清身邊的人在做什麼,上司要做什麼,再看別的部門要做什麼;最後再看別的公司在做什麼,甚至別的行業在做什麼,政府在做什麼……
好了,我的職業規劃課程在網易雲課堂上線了,值得三十歲以下的白領工作人群學習,相信我,不忽悠。
成長分子 通關簡歷
免費公開課,15課時,兩個半小時視頻課程,包括四部分,創新的人格化簡歷案例演示、三個月獲得三年工作經驗的分析講解,如何通過「信息處理技術+職業思維框架」來進行職業規劃,以及我後期四階職業規劃技術課的詳細分析。本期公開課會全面顛覆你們對簡歷、職業規劃、職業成長的認識,將會對你們現在面臨的迷茫和將來會遇到的困惑提出一套系統的技術解決思路。
成長分子 商務排版
收費課,成長分子職業規劃技術課一階課程,課程上線期間的5折優惠期,建議不要錯過。
字是文人衣冠,排版是商務形象,千萬不要輕視了商務排版對你職業能力的整體提升價值。
29課時,7個半小時視頻課程,8種不同類型的商務文件的全程排版演示,真正的商務文件排版高手提升課程,學完本期課程,你可以超過你身邊所有人。
自學,老員工走了,新的頂上。
石油天然氣,石油儲運專業路過,回望過去,多是唏噓……這個故事被我說的有些冗長,我會一點一點講述一個小白是如何成長並獨立承擔一個項目,甚至可以自己出來單幹……
――――――――分割線――――――――
2011年,土木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畢業……
記得當時建築行情正是如火如荼的時候,幾乎每個高中畢業的孩紙都想往這個行業里鑽,二建證一年能掛2萬,一建好像是十萬,我的結構老師告訴我,他打算35歲之前退休,掛靠各種證書,然後養老……鋪墊完了,開始進入正題。(刪除了之前的答案,感覺偏題太嚴重了)
一畢業就去了一個小工地,機械的重複著每天放線,抄標高的簡單機械粗糙工作,當時每天還是很累,除了這些基礎的機械性工作,其他的就是端茶倒水了,自以為這還是鍛煉自己為人處事,其實狗屁,下班一回家躺在床上就睡著了,澡也不洗,這樣的工作強度基本沒時間自己看書,偶爾接觸一些比較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也僅僅是偶爾,成長太慢,幾乎等於沒有……
――――肚子餓了,自己煮抄手,順便寫寫――――――――
半年後辭職了,因為一些偶然,接觸了石油燃氣,開始入行,並一步步成長……
當時公司很缺技術人員,想培養一部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公司效力,剛進公司就被扔到省外的一個大項目,臨走被為以重任,領導給予厚望,希望早日學成歸來,為老闆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臨走前甚是感動,想想就要擔當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都有點小激動呢!!!
然而項目的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到了項目上以後,因為與當地協調問題,工地一直處於停工狀態,技術總工又打算辭職,每天打遊戲混時間,還有個技術員早來幾個月,一天也無所事事,當時的自己還是比較有上進心的,乘著有時間,一邊窩在宿舍看書準備考證,一邊跟項目經理說安排工作吧,畢竟實踐中出經驗。然而呢,工地確實沒動工,基本就沒有事兒做,打算自己看看圖紙,問同來的技術員圖紙放哪個地方,他說他也不知道扔哪兒了,他說他也不知道扔哪兒了,他說他也不知道扔哪兒了……後來總工終於無所事事讓我把一份手寫的資料做成電子版,當時很厚的一疊,自己一個上午沒休息就給全弄了,交出去的時候總工很驚訝的說這麼快?又不急,當時其實自己心裡還是很開心的,小小的滿足。然後呢?下午的時候同來的技術員丟下一句話,「你做的有問題,全是錯的」!當時直接蒙逼了,再三詢問哪裡有問題,你說,我馬上改,得到的回復只是沉默及一句「這點事兒都做不好」……
當時心都要碎了(心理細節不是重點,懶得講了,直接跳過)。後來工地漸漸有了起色,開始部分可以施工,項目經理也是帶著同來的技術員進進出出,我只是被安排一些簡單的工作,等同於門童,守家,我依然無所事事,偶然心血來潮跟項目經理提及想去工地轉轉,看看施工過程究竟是怎麼回事,卻是一句「有什麼好看的,把你自己的事兒做好」,而我,究竟有什麼事兒可以做呢?又有什麼事是我該做的?總工依然遊戲吃飯,有不懂的地方問總工他也是很簡單的解釋兩句,然後繼續遊戲,同來的技術呢?還是一副一問三不知的死樣子,漸漸的也懶得問了,實在沒事兒了就自己去檔案櫃里翻,翻著東西了,就自己看,自己琢磨,有次無意中翻到資料目錄,才明白應該做些什麼東西,但是具體怎麼做,還是不知道,就連最基本的圖紙該看些什麼東西都不清楚,畢竟工地也沒怎麼去(這些都是嘴基本的知識,如果有人捨得提點幾句,也就是最多半天的時間你就能吃透,我花了整整半年時間,才算是明白皮毛,至於沒怎麼上工地,實在是因為長輸管道,工地距離駐地還是很遠的,至少走路的一個小時)……一年後公司其他項目急缺技術員,要求調技術回去,我當時實在覺得在這兒待著沒啥意思,給項目經理買了兩條芙蓉王,一盒鐵觀音,然後順理成章的回去了,但是工作能力呢?還是老樣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明白,跟剛來的時候沒啥區別……故事講到這裡,我想讓大家明白,就算公司想培養你,一個小白,沒有人帶,你連門都入不了,自己根本就別想成長。而任何人,都沒有義務帶你,或出於私心,或出於別的目的,你能靠的,只有自己……第一份工作呢?自己連書都不看,一點成長都沒有,而這一次呢,至少閑暇的時候一直在看書,貌似那一年就是看書過來的,別的事兒都沒幹了,這也算是為今後建造師取證付出的努力吧。其實當時最擔心的是自己啥事兒不幹,臨走前公司領導的厚望並沒什麼卵用,自己都不知道回去以後怎麼跟領導解釋。(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回去後讓項目經理簽個證明材料轉正他都不簽,理由是我太懶,連圖紙都沒看,麻痹的,還好當時貴人相助,走偏門混了合同,以至於我多年後依然記恨於心,上位後我懶得搭理當年的項目經理)特別想說的是,如果各位小白真的沒人帶,你能做的就是想盡各種方法提升自己,哪怕於所干專業無關,你也要去提升自己,哪怕成長的再慢,也不要放棄,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你今後的成長做鋪墊。好了,我們等等再開始後面的故事――真正的開始成長……運營崗位。
跟對人,用心學。基層輪崗,多干多想。謝邀,看到不少醫生同行回答這個問題,的確這個行業的經驗積累可能不能用快速這個詞來形容。我簡單聊一聊作為正畸醫生積累經驗的過程。
還是回到醫學這個大的範疇來說兩句。首先,醫學作為一門科學學科,具有典型的科學特徵,就是會隨著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對自身認識不斷深入而改變。我們今天覺得確定無疑的治療也會在未來某一天發現可能是錯誤的。記得Dr. Samson上課時,認真的定義過正畸治療的診斷,他說「我們提出的治療方案是基於針對這個病人,在當時最好、最全面的支持。」他認為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無愧於正畸醫生這個職業。這句話核心詞之一便是「當時」。無論是科技的發展,新技術,新材料的發明,還是人類進化、審美的改變。我們對「正常」的定義可能時刻都會改變。所以,醫生可能一輩子都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改變,甚至於是要不斷改錯。還是簡單說說正畸醫生的成長吧。口腔醫學生——正畸醫學生:
從本科開始會接觸正畸學的基本知識,與口腔其他專業不同的是,口腔正畸學的學習是從研究生開始的。經過8年或者10年或者11年(各院校研究生培養模式不同)的科班學習完成正畸學的基礎教育。而國外培養模式會有些差異,美國為例,Dental School(牙科學院)的學習屬於Graduate (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就是在完成undergraduate(大學)的學業後可以申請牙科學院學習,中上等牙科學院錄取率大概在3%左右,畢業後可以申請orthodontics program(正畸)的學習。錄取率不到2%。個人覺得這種模式不錯,因為到牙科學院里會有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有學美術、攝影、生物等等專業的,在成為牙醫後都會有獨特的個性和技能,對專業幫助很大。有點扯遠。以上是所謂的科班畢業的正畸醫學生,培養模式包含了理論的學習和臨床技能,除了本科的見習和實習外,研究生階段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臨床上看病人。也就是說一個正畸碩士畢業的時候最少也在醫院裡接觸了三年或者更多時間的正畸臨床學習,以國內的患者數量來說,這幾年的訓練通常都是高強度的。這應該可以算作正畸醫生初期積累經驗的階段。正畸醫生——有經驗的正畸醫生:
畢業後,也就是所謂的新人,開始進入公立或者私立醫院、診所工作,開始積累病例,工作單位通常會有資深醫生帶教或者監督管理新醫生的臨床治療。負責治療計劃審核、治療過程的監督,以及治療結束的評定等等。由於正畸治療周期通常在兩年左右,在經歷三到四年的時間才能算做有經驗(也就是至少完成一輪或者兩輪患者的治療)。這個時期是最為艱苦的,需要學習各種新技術,完善理論知識體系。從正畸各種學派中尋找適合自己,並且能在臨床治療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些做起來都沒有那麼輕鬆。而沒有被器械商,廣告,講座代跑,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正畸醫生可能就更難得了。總之,這段時間,就是題主提到的經驗積累的重要時期。除了資深醫生指導,學術交流、培訓學習之外,個人的學習也很重要,查閱文獻、學習專業著作,總結臨床病例等都是快速提高專業水平的方法。而通常這些積累的過程都不會有強制的內容,更多的是醫生對自身職業的責任自律完成的。有經驗的正畸醫生——正畸大師:
就專業能力來說,當一名正畸醫生積累到足夠的病例,能夠應對絕大多數常見病例以及少數複雜病例的時候,專業上的提升可能就沒有之前那麼快了,醫療特點更多的是由性格、品德等影響。是否能走到大師的地步也是受到個人品性影響。總之,這個時期的醫生更多的是展示不同的人性化醫療,以及在行業里傳遞的正能量的多少來區分。這部分超過了問題範圍,不再細說。總之,作為正畸醫生與其他專業醫生一樣,成長過程大同小異。如果說不同,由於正畸治療的周期漫長(通常兩年左右)加上後續保持期(2-5年不等,甚至終生),很少有醫生會面對如此漫長的治療過程,加之牙齒矯正相對其他醫療更偏重美觀,患者對治療結果要求很高。這一切註定正畸醫生積累經驗的路途要更漫長、更艱難。瀉藥!!!!
行業:互聯網,工作:運營
正好帶了一個小妹妹,給他安排工作我一般都這樣做的1、不局限新人想法(只說事情,以及事情要達到的最理想的效果)2、先從小事開始安排(性價比高,不用承擔風險,允許出錯)3、主動去想(我表示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你覺得怎麼做會更好,有時候會讓你驚喜)4、給他講更好的方案(先做後教,在執行,更能夠體會其中奧妙)5、以結果或者目的去要求(經過前面磨練,適當的給予她壓力,讓他有目的的工作)6、獨立將一部分指標交付給他(負擔責任,工作就是承擔責任的過程)7、學習(就算是教,也不能一一教授,只點撥,其他的信息讓他自己去學習整理)最後的最後要說的:1、互聯網是一個瞬息萬變的圈子,我們做運營的一定要有靈活的大腦才能跟著時代的腳步,才能更好的做好運營。小女子一點拙見。2、無論如何,學習能力和責任一定是我想要傳達給新人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我覺得讓他們快速成長的,完成經驗積累的一條道路強烈興趣加長久積累,然後不斷與牛人溝通,一步一步慢慢來,會有一天,然後會突然發現,自己已經略微略微略微略微略微略微略微略微略微有點不同了。
就這樣。當你沒足夠資本和公司制度抱怨時,把腿腳練好,把屁股坐穩,把臭嘴閉上。-銀行信貸管理部。
推薦閱讀:
※現在微軟和谷歌, FB, uber , linkedin 等相比,作為就業單位還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
※2014 年你工作的行業或領域現狀如何?
※中國都有哪些經濟部門在以較快的速度增長?
※如何看待鎚子科技對於「行業慣例」的質問?
※有哪些外行看上去很普通,但在內行眼裡其實非常高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