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研究歷史,有哪些循序漸進的書可推薦?
包括藝術史,哲學史,思想史,中,外,各個方面求詳解。跪謝~~~~
———————————————— 寫在前面 ————————————————————
本來很煩伸手黨(注意:伸手黨與小白、真心愿意學習的人大有區別,別混淆概念),也怕自己寫得太詳細,有的人連腦袋都懶得轉一下,只怕自己的好心終將貽害他人,有違初衷,故不願繼續更新了。然昨日有感於 @沈軻 君一句「如果有人願意伸手讀上幾本,我也覺得功德無量」,頗受感動,遂「重操舊業」吧。不寄望於「功德無量」,僅希望自己能以淺薄之學識,為一批真心愿意向學的青少年朋友提供文史學習上的便利,如此而已。———————————————— 正文 ————————————————————
對題主自身情況不了解,比如學什麼專業的、英文水平如何、古文水平如何、繁體字識別程度如何、史學基礎如何……
時間倉促,先簡略寫個中國史自學的~
1. 自行衡量個人古文水平。
只要高中古文基礎好,就算大學落下一兩年也不會有太大影響,補回來就好了。如果基礎很差,建議先從古文學習開始,其間穿插著讀錢穆《國史大綱》、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以及易中天的一些書(按照個人喜好自行選擇)。P.S.完全不建議讀于丹~學習古籍有哪些方法呢? - 狷壹的回答如何自學文言文? - 狷壹的回答如果自己沒特別喜好,或無從入手,可以看看知友們的精彩回答——
讀史時,哪些故事讓你動容?中國古代有哪些堪稱「有趣」的書?
2. 自行衡量繁體字識別水平。
其實繁體字識別與古文水平是成正比的,因為古文本來就是繁體字書寫成的。但由於中國大陸流行簡體字多年,無論教科書當中的古文篇目,抑或是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普及類「古籍」,都是簡體字的。再加上學生如非成長在港澳台地區或廣東沿海地區,也非自幼受傳統私塾教育的熏陶,故對繁體字必然天然地形成了隔膜。那麼這時候,若想接觸中國古代史,不能忽略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繁體水平。不熟悉古籍上的繁體,有哪些工具書或者方法以輔助? - 狷壹的回答3. 自行估算史學水平。
這個很難說出個水平高低啦,尤其是半桶水的……不過,要是你連我國曆朝歷代都無以倒背如流,那麼應該算是水平很低的了。筆者高中是文科班的,老師當時讓我們背「朝代歌」,這個挺好,朗朗上口,可讓人快速記住各朝代。
【蘇教版】【人教版】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簡易版】
夏商周,春秋戰
秦朝以後是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夏遼金元明清二十朝。
4. 讀通史。
除了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以外,筆者首推呂思勉先生的《白話本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CCTV有套紀錄片叫做《中國通史》,在線觀看請點:《中國通史》_紀實台5. 根據個人偏好,選擇某一朝代歷史專讀。
筆者有個中學同學愛好明史,她說她是因為喜歡看裡面的各種後宮淫亂和白痴君王的故事,然後她把能找到的正史野史都看了個遍。讀史於她,純粹是日常消遣。這樣挺好的啊,平生有些娛樂,且這娛樂還比較高雅。其實許多文史愛好者都差不多,自知不會往研究這條路上走去,然而從文史中得到的愉悅,是一輩子值得回味的。6.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學,很可能是你不會自學——淺談自學的重要性。
筆者曾經是中文系的。本科時期,除了中外文學史、文學批評史、美學史以及中國近現代史以外,基本老師沒傳授別的歷史知識了。因慕晉人風骨,始讀晉書。然後覺得晉書不過癮,又去看了其中自己比較仰慕的一些人的文學作品(參考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還去翻閱了中學已讀過多遍的《世說新語》,將書中人物一一對照。其間發現了自己特別想發掘的兩位詩人——嵇康和陶淵明。於是去讀了魯迅輯校的《嵇康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王瑤《陶淵明集》、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張可禮《東晉文藝綜合研究》……
因為嵇康玄理精深淵眇,我為了搞懂,去讀了《莊子》、《淮南子》、湯用彤的《魏晉玄學論稿》、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的莊子部分、方東美《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的道家部分……因為知道那時候三教合一,各派肯定互有影響,於是為了深入理解玄學,讀了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嚴耕望《魏晉南北朝佛教地理稿》……因為讀了魯迅的《古小說鉤沉》,發現裡面有不少魏晉野史,還有不少關於(男神)嵇康的!!!於是為了發掘更多與男神有關的野史,我把《搜神記》《搜神後記》看了……
因為某天無意中讀到黃庭堅的一封信(《書嵇叔夜詩與侄榎》),
叔夜此詩豪壯清麗,無一點塵俗氣。
凡學作詩者,不可不成誦在心。想見其人,雖沈於世故者,暫而攬其餘芳,便可撲去面上三斗俗塵矣,何況探其義味者乎?故書以付榎,可與諸郎皆誦取,時時諷詠以洗心忘倦。余嘗為諸弟子言:「士生於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或問不俗之狀,余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俗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士之處世,或出、或處、或剛、或柔,未易以一節盡其蘊,然率以是觀之。」
覺得此人很有眼光,於是決定要好好了解一下這個人……之後,去新浪愛問下載了《黃庭堅全集》來看……至今筆者仍認為涪翁的書法是宋四家裡面最好噠~
【附:如何有效率地自學文史?】
不妨一讀:
鳳凰出版社出版的「近代學術名家大講堂」系列近代學術名家大講堂《梁啟超講國學》《呂思勉講思想史》等等都挺好的《王國維講國學》,吉林人民出版社
顧頡剛先生的《顧頡剛讀書筆記》
嚴耕望先生的《怎樣學歷史:嚴耕望的治史三書》(包括《治史經驗談》《治史答問》和《錢賓四先生與我》)
郭紹虞先生的《照隅室雜著》
(還有好多……慢慢補充~)
7. 根據個人專業以及興趣,選擇某一領域的歷史細讀。
***如果你是建築專業或者愛好建築學,不妨看看——維特魯威《建築十書》、梁思成《中國建築史》、侯幼彬《中國古代建築歷史圖說》、方擁《中國傳統建築十五講》、磯崎新《未建成/反建築史》、梁廣超《不只中國木建築》……還有本傳記,費慰梅《中國建築之魂——一個外國學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婦》,etc.《萬里長城》_萬里長城尋找古代建築上的減震器圓明園 下_紀錄電影《圓明園》
話說四合院 (一)探索·發現 2011年 第87期 困境布達拉宮(上) 《西藏風情》 2011-03-08_《布達拉宮》***如果你是學民間文學的或者民俗學、神話史愛好者,
不妨一閱——魯迅《古小說鉤沉》《中國小說史略》,費孝通《鄉土中國》,周振鶴、游汝傑《方言與中國文化》,趙益《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方燕《巫文化視域下的宋代女性》,小南一郎《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劉向《列女傳》,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弗雷澤《金枝》,蔣梓驊/范茂震/楊德玲《鬼神學詞典》(陝西人民出版社),李零《中國方術概觀》(李零為方術研究之大家,此領域專著頗豐,可博覽之),etc.***如果你對後宮文化、閨房文化感興趣的話,
不妨看看——閻崇年《大故宮》(1、2、3)高羅佩《中國古代房內考:中國古代的性與社會》
沈復《浮生六記》王溢嘉《中國文化里的情與色》胡文煥《香奩潤色》秦淮寓客《女史:解密古代閨閣私密》潘健華《雲縷心衣:中國古代內衣文化》高羅佩《秘戲圖考:附論漢代至清代的中國性生活(公元前二〇六年——公元一六四四年)》杭海《妝匣遺珍:明清至民國時期女性傳統銀飾》朱子彥《帝國九重天:中國後宮制度變遷》德齡《御香縹緲錄》(又名《慈禧後私生活實錄》)林京《晚清太監宮女掠影》,etc.***如果你對我國古代那些遊俠、俠士感興趣的話,
這些書也許合你胃口——汪涌豪《中國遊俠史》汪涌豪、陳廣宏《俠的人格與世界》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龔鵬程《俠的精神文化史論》郭建英《一代遊俠:荊柯》,etc.———————————————— 分割線 ————————————————————
推薦幾本值得文史愛好者讀的書,適合被枯燥的史學知識壓垮時轉換一下腦子~~青木正兒 著 《中華名物考》中華名物考 (豆瓣)
從古典詩文當中的名物著手,小到一豆腐、一杯盞、一飛鳥當中的雅緻溫情,青木先生用他細膩的筆觸給我們娓娓道來,寓學術考據於生活情趣,豈不快哉?P.S.中華書局出版的《日本中國學文萃》日本中國學文萃《中華生活經典》中華生活經典系列書籍都棒棒噠,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閱~
許倬雲 著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萬古江河 (豆瓣)
正經點兒說,這本書是按照「中國的中國」、「東亞的中國」、「亞洲多元體系的中國」、「進入世界體系的中國」幾大塊來寫的,條理清晰,循序漸進。不正經點兒說來,比如會講到燒制瓷器啊、湯包饅頭胡餅稠酒擂茶啊、白蓮教天地會啊、席地奏樂登堂入室啊……各種大百科亂入,嚴肅的知識被描述得繽紛有趣~~因為裡面涵蓋衣食住行,若想了解古人衣食住行的變化與演進,就留點心讀讀書中所引述或提到的書目咯~~(自學的重要性!!)評論里有些知友也提及了一些書目,謝謝各位友人O(∩_∩)O
(不嫌看評論麻煩的可以看看~)———————————————— 分割線 ————————————————————
再來說說藝術史~~這個我是諮詢了當獨立藝術家的朋友之後,再結合自己學藝術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噠~~
最基本的,得先把西方藝術史(馬丁·坎普 《牛津西方藝術史》牛津西方藝術史 (豆瓣))、中國藝術史(邁克爾·蘇立文 《中國藝術史》中國藝術史 (豆瓣))看了。
接著,再具體閱讀各個流派的書籍。然後,還要看相關的社會學、哲學與文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啊~~【如何選擇各流派書籍以及相關文史哲書籍呢?——請看《西方藝術史》和《中國藝術史》時留意下面或後面的注釋。學會看注釋,這可是自學神器之一喔~】
關於藝術,你肯定不想錯過的紀錄片——
藝術的力量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藝術的力量 (豆瓣)藝術創世紀 How Art Made the World
藝術創世紀 (豆瓣)曠世傑作的秘密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
曠世傑作的秘密 (豆瓣)書香 The Beauty of Books
書香 (豆瓣)交響樂的故事 Symphony
交響樂的故事 (豆瓣)印象派 繪畫與革命 The Impressionists - Painting and Revolution
印象派 繪畫與革命 (豆瓣)盧浮宮之旅
盧浮宮之旅 (豆瓣)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
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 (豆瓣)根據筆者學藝術的經歷,推薦以下書籍——
《馬克思恩格斯論美學》萊辛《拉奧孔》高居翰《圖說中國繪畫史》李澤厚《美的歷程》徐岱《美學新概念》(此書已絕版,可以買二手書或影印版)Dali Salvador《達利》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逛博物館、旅行也是學習文史(也不限於文史)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筆者就很喜歡逛博物館,每到一城,必先逛其博物館,覽其古今淵源流變。鑒於之前答主的書目缺乏由淺入深的層次,故擬重開一份書單。
回頭看了看題主問題(我是跟蹤 @狷壹 大牛我會說?),發覺題主絕非以讀史為娛樂消遣之意,故重新修改思路開列書目如下:史學方法嚴耕望治史三書 嚴耕望以歷史地理、制度名家。而此書較為親切,初學歷史務必一讀。其中所舉例多自唐史研究中來,如不懂可先跳過舉例。通史
錢穆國史大綱 嚴耕望評價此書: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周振鶴此書,個人感覺是既宜入門又不是學術性的。辛德勇曾經稱周振鶴對學術研究較具敏感,此書可約略見之。先秦史
論著 童書業春秋史 較好的入門書。錢穆先秦諸子系年
錢穆此書較難讀,但讀一過可大致了解戰國史料範圍和諸子生平梗概,雖然間有錯誤及可議,仍不失為一部佳作。藤田勝入史記戰國史料研究
此書應屬於史料學、文獻學範疇,但個人認為其內容於學習史料考辨以及使用上大有裨益,結論亦有新意。典籍
春秋左傳 國語(左傳、國語作者問題可參閱張以仁先秦史論著)戰國策
附:先秦經子典籍往往散見史料,需自行搜集。秦漢史
論著 張金光秦制研究 西嶋定生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 : 二十等爵制研究 以上兩本來自友人對我的推薦。秦制研究在讀,確實好書。據聞其中一些結論已經成為如今學術界的共識。二十等爵制一書,重要性首先在於提出一種制度結構以解釋秦漢史,與下文將提及的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相似,都是一種創舉性研究。(此處大致承友人告知)辛德勇秦漢政區與邊界地理研究
看不懂,跪膜辛大仙人。以下再開列幾本有耳聞而尚未讀過的著作。
朱紹侯軍功爵制考論 朱紹侯於超星又有軍功爵制的講授視頻,下載資源附此:河南大學 朱紹侯 秦漢軍功爵制研究 115網盤禮包碼:5lbe6gof2qi1 河南大學朱紹侯秦漢軍功爵制研究_115網盤禮包_115禮包碼辛德勇建元與改元
典籍
史記 通史。因漢代分量相對較重,故居此。漢書
後漢書
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
論著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論集、魏晉南北朝史札記 就耳聞所知,似乎札記更比論集重要。現今中華書局所出版魏晉南北朝史十二講,文章系論集中選出。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山居存稿續編、唐書兵志箋正、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中古史研究有四小生之稱,分別為唐、周、何(茲全)、王(仲犖),何、王二位不太熟悉,需自行找書閱讀。而唐先生在其中,著作之豐富,恐怕未有其比。此處所列文集舉論文題目屬魏晉南北朝史中尤重要者。三論屬於斷代史專著,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曾徵引討論,似頗佳。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東晉門閥政治、拓跋史探
田先生著作少而精,全錄於此。尤為學界稱道者為東晉門閥政治。但北大史學系陸揚老師於微博曾言拓跋史探屬於開拓性研究,將來將比東晉門閥政治更為重要。附: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金明館叢稿二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陳寅恪著作中觀點如今大多僅供參照,但其中的方法、思路,盛名不衰。典籍
三國志晉書
宋書
梁書
南齊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
南北史
舊唐書
新唐書
世說新語
……
中古史典籍較豐富,姑列如上。五代兩宋
論著鄧小南祖宗之法典籍
元明清
論著陳垣元西域華人胡化考小野和子明季黨社考
典籍
以上書目論著在前典籍在後,典籍舉最主要者,不加說明。如此並非典籍重要程度不如,而是先對論著有相應的閱讀,能更快速的掌握史學研究中的關鍵問題。又本人讀書,既好博覽,又僻居一隅,無從了解當今學術前沿,故所列各項皆寥寥無幾,且多常見常聞者,惟簡介既自出心裁,聊可助益。但須知今日史學研究,極重綜合,往往需用多種學科方法工具探討一問題,因非我所長,尚待知者有以教誨。
===============================================待更更新日誌:2014年11月5日更新:補充了唐史的一些資料。補充了經學、目錄學,以及小說類、宗教類的一些資料。並回答幾個問題: Q1、《劍橋中國史》適合入門讀嘛? A1:不適合。一來為翻譯書籍,讀起來有隔靴搔癢之感。另外,裡面的觀點我至今不認同,但是會提醒我自己是不是民族情緒在作祟。我的朋友說,也許不是你的,而是作者的民族情緒在作祟。如果需要一本通史做入門的話,我建議《國史概要》,樊樹志著。 Q2、正史那麼多,感覺很難讀,怎麼入手? A2:建議讀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一來體量較小,二來文筆最好,三則是因為比其他正史有趣的多。強烈推薦裴注《三國志》,和《史記》中的列傳部分。 Q3、這些書都很貴啊?你是從哪裡買的? A3:我還在讀書,有圖書館可用。很多大部頭我都是從圖書館借的。還有很多是查閱類的書籍,我是用文淵閣四庫全書全文檢索版。手機和Pad成了我最近幾個月閱讀的主力工具。前幾天剛剛用手機看完了張鳴:《辛亥:搖晃的中國》,順便推薦一記。總體而言,一年買書的支出大約在3k左右。因為專業關係,我相對比較關注的是六朝隋唐的歷史,手機mark。明天怒答。——我來怒答了。因本人閱歷所限,以下所有內容僅指中國史,世界史實在慚愧,知之不多,不敢胡言。 個人意見,學史有兩條徑路:1.從通史進入,進而執其一端,或專門史,或斷代史。此種徑路好處顯而易見,因為對總體脈絡已經有所把握,再行切入一點時,往往會觸類旁通,彼此印證。但是難度似乎也較大一些,因為通史往往很大部頭,如《劍橋中國史》。第一關似乎就讓人望而生畏。個別較薄的通史,往往個人色彩濃厚,雖然多是大家之作,但我認為對初學者容易形成先入為主的觀念,禁錮你之後的視野,如錢穆《國史大綱》(P.S.對錢先生沒有任何不敬,我認同他的很多觀點,也極其佩服他的史學視野,只是認為此書不適合初學者。)。並且起初開始讀的時候,會倍感艱澀。2.以某一時期歷史為基點,甚至以某一時期某一專門史為門徑,如明代封建制度之類。進而逐漸前後延展,拓寬領域。這種方法的優點就是可以選擇自己有點點了解的角度,或者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和時期,但是稍微深入你會發現知識儲備之不足,必須要去了解橫向和縱向的背景及脈絡。不過這也是一種好處,你的觀點不會被前哲所影響,往往會對某一領域某一時期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下面來說說我自己的經歷,主要涉及我是為什麼開始讀,和讀的脈絡,請諸位指教。 1、我在讀大學之前,除了在學校所受的歷史教育和類似探索·發現這類節目外,只讀過少量普及類書籍,如《上下五千年》、《中華國魂》這類。 2、讀大學之後,開始讀史倒是機緣巧合,學校圖書館居然採購了一套《劍橋中國史》(我本科在一個純種理工科院校,圖書館裡大部分都是諸如石油勘探,機械原理這類),上架的時候我正好在館裡,乍一看名字,我以為是類似劍橋少兒英語這種!!!(請不要恥笑我!!!)後來略翻了一下,發現來頭很大。於是就拿了兩本回去看了一下,之後就被裡面觀點的勁爆程度震驚了:諸如把清朝認為是「胡漢合治」,認為晚晴沿海的租界、殖民地是「洋華合治」,提出了「三個中國」,等等。這種勁爆的觀點直接動搖了我的三觀,我表示不能理解以及不能接受。於是開始慢慢著手閱讀其他的歷史著作。 3、後來因為開始臨帖,對《蘭亭序》這個千古第一行書簡直是「心甘情願愛愛愛愛愛到要吐」。於是開始了解這個書帖的流傳,其中最出名的故事當然是「蕭翼賺蘭亭」啦,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學者對其真實性提出了質疑,其中有很多是從隋唐之際,李世民個人的經歷來論證的。於是發現那個在歷史課本上大腹便便的李世民,居然是「天策上將」啊。於是決定了解一下這段歷史。由此開啟了我從唐史逐漸回溯的學習過程。(這個也直接導致我的本科畢業論文選題。) 大約在此前後,我在玩一款遊戲叫《三國志11》,這個遊戲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每個人物的簡介都有兩部分:一部分叫「演」,即《三國演義》中屬於這個人的事迹,一部分叫「史」,即正史中的記載。我發現很多人的故事正史中的比演義中的還有趣,比如吳質居然謚「丑侯」!所以開始慢慢的讀《三國志》。同時也大約在此前後,被王羲之和他的好基友們迷醉的我,把《世說新語》也讀完了。 總之,在幾年間斷斷續續的完成了從漢末到唐的歷史學習。 4、去年年初曾發大宏願,要讀完二十四史,如今看來,遙遙無期。昨天和 @狷壹說起正在死磕《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只能自我安慰自己的大宏願馬上就要完成一部分了。如今的狀態大約就是一方面在讀《二十四史》;另外一方面開始學習宗教史和制度史,還有傳播史。這也是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有的一個疑問:為什麼四大文明中中國是唯一一個血脈一直延續至今,(前文提到的《中華國魂》,開篇就是說這個。。。)希望能從宗教、禮法這些中得到一些角度。那麼問題來了,咳咳,跟挖掘機無關:應該怎麼學習歷史呢?分解問題如下: 1、歷史學習的主要途徑是什麼? 2、歷史學習應該避免哪些誤區? 3、歷史學習需要哪些知識儲備? 4、歷史學習要讀哪些書?現在一一回答: 1、我的觀點:看書和看實物。看書自然不用解釋,看實物需要解釋一二。比如,「天下苦秦久矣」,最初我並無任何直觀的感受直到後來去了驪山,看到浩浩蕩蕩的始皇陵,而且還有更多的埋在地下尚未開掘。我真的震驚了,我實在無法想像在那個時代的工程水平這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對這個二世而亡的王朝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2、誤區一:歷史都是假的。 歷史固然是勝利者書寫的,但是假象也是對事實的一種表現,而且許多痕迹是藏在細枝末節處。我們永遠無法抵達歷史,但是我們可以接近歷史。 誤區二:對歷史的存在一個唯一的正確看法。 我們對歷史的看法是歷時性和漸進的,在當下正確的看法可能被新的材料和證據證明是錯誤的。例如,中古史大家陳寅恪對於司馬氏家族的定位,在近年已經開始受到質疑。但這無損陳先生的在史學上的巨大貢獻。再如建國初大量的用階級分析法分析歷史人物和事件,如今看來,簡直可笑至極。又如,隋亡的原因,有各種觀點:三征高麗,京杭運河,南北融合,等等。這些觀點都有道理,沒有誰對誰錯之分。 誤區三:歷史中存在很多的陰謀 陰謀論的歷史文章在大眾讀者中是很有市場的。歷史的確波瀾詭譎,但是其中的很多事情反而沒有那麼的陰謀和算計。以常理度之,是接近歷史人物的最好途徑。 誤區四:以現代眼光去指摘歷史人物。 前幾天知乎上有一個關於《陳情表》是在裝逼的問題,那個提問者就是典型的不了解古人,還強行用現代人思維苛求古人。設身處地,才能理解歷史事件的動機。比如司馬相如,看起來他似乎如此得寵,只要聖眷不衰,他就可以活得很滋潤,幹嘛那麼拼?但當你知道了在曹丕拔高文學地位之前,「文章」乃是「小道」,「壯夫不為」,你就能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了。 3、需要地理知識——提到的地名,你至少要知道在哪兒。前段時間 @馬伯庸 做了一個重走諸葛亮北伐路線的活動,也是出於這個原因。蜀道之難,見過才能體會,如不能親見,至少要能看懂地圖。 需要繁體字以及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狷壹 說的很多了,我補充一點,如果是讀正史的話,你會發現《左傳》和《史記》語言運用還是比較接近,但和《兩唐書》就差別頗大了,文言文作為一種雅言,其整體過程是不斷俗化,詞語的意思越來越豐富,語法也越來越規範,各個時期還是有較大差別的。尤其當我翻《清史稿》的時候,已經和前四史迥然不同了。 需要具備一定的資料檢索能力——比如說我前面提到的吳質,可能你一搜,大部分出來的都是「吳質不眠倚桂樹」,這個就和你要找的這個吳質南轅北轍了。 4、我老師對我講:好為人師是病。可是我還是忍不住出來獻醜。。。著述浩如煙海,我先說六朝隋唐部分。以後有時間再寫。【歷代正史(《南史》《北史》除外)均屬最高優先順序,不再贅述】《世說新語》可以當史書補充來看,很好玩。不可全信為事實。《三國志》一定要看裴松之注的,簡直要變成八卦全集。《金明館叢稿初編》,陳寅恪先生著作,包羅萬象,可結合正史看(不結合也沒法看),我當初就是被第一篇《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所折服,陳先生論證了王羲之愛鵝無關書法,(之前不都是說是為了學寫「之」字么)只是因為好服五石散。《魏晉思想史》,那麼有風情的時代,人們的思想也是蠻有意思的。《東晉門閥政治》,田餘慶,寫的一點不好玩。太過於嚴峻了,但是邏輯嚴密。《兩晉南北朝史》,呂思勉,十分紮實——其實不比讀正史容易。《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湯用彤,真心比南懷瑾寫的《中國佛教史略》好一萬倍。《魏晉玄學論稿》,同上。魏晉清談之風大盛,其根底在玄學,務必了解,才能理解他們的做派。《唐會要》,王溥,介個就查閱即可,讀的話,我做不到啊!!!《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陳寅恪,其實不止講隋唐,還對南北朝做了大量論述。需要結合正史中關於典章制度的內容看。《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同上,我剛剛開始讀。。。
(請忽略我惡俗的書籤)
《金明館叢稿二編》,同上,你猜李唐是不是有胡人血統?寫了快三個小時,現在是2014年11月3日01:46:23,困得遭不住了,睡覺。回頭繼續。——————2014年11月5日更新繼續更新書目。《唐人說薈》,陳世熙,這本書很有意思。但是好像很難找,我老師收藏了一個上海掃葉山房的本子,借來讀了一段時間,訛誤較多。收錄了大量唐人筆記、傳奇以及稗官野史之類的東東,但是呢,其實有很多明確是宋甚至五代的。黃永年,《唐史史料學》。強烈推薦。一方面因為從師承上來看,我算是黃先生的徒孫。。。一方面因為這本書的確眼光卓著,對我在學習唐朝文史時起了極大的幫助。張唐英,《唐史發潛》,這本書我也沒讀完——因為它散佚了。我做九家注杜的時候,曾經從我老師那裡要來了幾個單篇,通讀了一下,很多是從歷史人物所思所想入手,用我老師的話說——「是史學裡面的以意逆志」。《唐六典》,其實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是依據《周禮》「建邦之六典」:治(避諱改為「理」)、教、禮、政、刑、事,由三代宰相三個班子完成(張說、張九齡、李林甫),此外——它確立了唐代的很多理論制度,但是很多從未實施。如「工商之子不得預於仕」,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五章《新樂府·道州民》認為《唐六典》常被引用,但實行起來非事事遵行。這樣一看我就覺得它很有意思,一直熱衷於找唐人名不副實的地方。。。以上是和魏晉南北朝隋唐歷史相關的書籍。以下為其他方面:經學:經史子集四門,經永遠是第一位的。從文化意義上開看,中國的經學有點類似西方的神學,掌握著最高標準。不讀經,則難以通史。我自己也不甚瞭然,只能推薦一些入門級的。 朱自清;《經典常談》——我研一的時候拿這本書,教我詩學的周裕鍇老師說,這本書適宜文史類本科生。。。所以說,作為經學入門書籍極好。 呂思勉:《經子解題》。比朱的深入,也相對艱深。成書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所舉述觀點「皆最後最確之說」,所發議論也「皆持平之論」。目錄學;可以算是讀古籍的方法論了。 余嘉錫:《古書通例》,《目錄學發微》,我的文獻啟蒙書籍。至今仍時時翻閱。中華書局有一個兩本合訂的,體量不大,但對我這種之前對於文獻零基礎的剛好合適。 另外,余先生還有一本《四庫提要辨證》,專門給四庫館臣挑刺,想想還是很牛犇的。小說家之流:通常是被認為是史部或者是子部,但是我們現在單列出來。請注意,這個小說不完全是西方的fiction,也不是novel。最初是稗官野史,後來是稀奇古怪,逐漸接近我們現在的小說概念。 《搜神記》,干寶。蒲松齡說「才非干寶,雅好搜神」,直接把干寶奉為祖師爺了。實際上干寶是一個很優秀的史家。而且他撰《搜神記》,某種意義上也是補正史之不足,我估計他自己對鬼神之事是半信半疑的。(Boss:「再來估計、懷疑這種詞,你的論文就給我重寫。」) 《幽明錄》,《列異傳》。 《唐宋傳奇集》,魯迅。宋人洪邁曾說:「唐人小說,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絕,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直接拔高到和唐詩比肩。如果對於《太平廣記》感覺有恐懼,這本是最好選擇。 《古小說鉤沉》,魯迅。附我的論文中的一部分:小說之名,由來甚久。班志條最諸子,判列百家,小說家者,名列最末,又雲十家可觀者九,而小說不與。後世陳陳相因,遂不齒於小說之流。明清二朝,更有賈人貿利,撮拾彫鐫,如《說海》、《古今逸史》、《五朝小說》,往往妄製篇目,改題撰人。然雖小道,必有可觀。魯迅感於此,發意匡正,先後作《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諸書,搜羅放失舊聞,考校古今亡佚。又總論其綱要,辨證其源流,則為《中國小說史略》。
《鉤沉》輯自漢至隋散佚小說,凡三十六種,依史志著錄與否,分為五部。古小說之已成書並傳於世者,概不收錄。此書魯迅生前雖屢有提及,然思及曲高和寡,為書商計,不曾刊行。又因戰亂頻仍,書籍匱乏,無暇復校,故及其辭世後兩年,方以遺稿付梓。另有序一篇,見民國元年《越社叢刊》,署名周樹人,實為魯迅所作,二十卷本《魯迅全集》未收,《魯迅全集補遺》及十六卷本《魯迅全集》收入。
古之小說,散佚者浩如煙海,後人所見,多取於類書、筆記、雜談之類。魯迅參引古籍約八十種,考其名目,辨其真偽,輯亡佚於書海,刪訛傳於故舊,考諸本之異同,條次序之先後。孔嘉贊之曰,魏晉六朝小說,可說盡於此。鄭振鐸稱其為魯迅輯佚諸作之最重要者。二說非虛。
然此書無序跋,每篇之下又無小序,今人觀之,不知其何以搜羅,何以輯校,何以次序。後學唯參以他書,推測用意,考察旨歸。蓋因生前諸事纏身,未曾暇顧,原手稿之中每種前皆有白紙數頁,當為作序所預,終未執筆,實為憾事。且民國二十七年刊本,次序文辭多有不妥,如列《祥異記》等四種於書末,與魯迅手訂目錄不合,與序文、前文亦不符,如此種種,不一而足,當是魯迅未曾校閱,兼以成書之後多年增補之故也。後之學人,多有校勘,以《魯迅輯錄叢編》為最善,然未竟全功,當伺通人。白璧微瑕,不掩瑾瑜。
以上引用內容謝絕複製粘貼
地理類: 《水經注》,酈道元,名氣大到我沒有說的必要了。而且文章寫得極漂亮。 《山海經》,這個性質複雜哈。但是可以看成古人對自己周遭世界的認識。也可以看做是神話。但上古史中,神話信史雜糅,所以務必有所了解。這本書也幾乎是中國古籍中最好玩的書了。 《元和郡縣圖志》,李吉甫,中國最早的全國性地理圖志。做古史研究,必備。 《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不要為了裝飾門面買老版本!!!年幼無知時曾經入過十年中出的一個版本,直接醉了。宗教類:必須要推薦點好玩的。 《百僧一案》,周裕鍇。咳咳,我不是再給我老師打廣告。因為貌似已經絕版了。。主要說禪宗,全部是故事,略加點評,入門級。 《五燈會元》,其實呢,這個只能備查的。因為有點多,而且我自承沒有能力把他讀完。。。 《碧岩錄》,也是禪宗。聊摘一段,我當時是被震驚了:《抱朴子》,葛洪。我居然完整讀完了!!!有關長生不老,白日飛升的問題請邀請我!!!有關丹藥,養氣,導引的問題請邀請我!!! 《列仙傳》、《神仙傳》。前者劉向撰(存疑),後者葛洪撰(存疑)。關於各種神仙故事。《老子想爾注》,你以為這是講道家的?不是,這是講道教的。大約是張道陵前後撰寫的。俗解《老子》,強行把道教的理念塞進去。饒宗頤先生有《老子想爾注校箋》。暫時這麼多。寒則普天普地寒,熱則普天普地熱;有則普天普地有,無則普天普地無;是則普天普地是,非則普天普地非。法眼云:「渠渠渠,我我我南北東西皆可可。不可可,但唯我,無不可。」所以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碧嚴錄·四十》
題主說要好好研究歷史,我默認是題主想要當一個史學研究的生產者而非消費者,所以給題主的建議偏向第一手史料研究,那些科普類的著作,比如劍橋中國史或者萬曆十五年就不做推薦了,可以看著休閑。
摘錄文獻《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 榮新江著 強烈推薦本書
第一步 傳統古籍的翻閱/一、 史志目錄/歷代正史,多有《藝文志》或《經籍志》,是建立中國古代典籍基本構成的知識架構的必經途徑。二、 叢書和叢書目錄/典型就是《四庫全書》,對於中國古籍收錄最多,又有電子文本可以利用。可以利用工具書,比如《叢書綜錄》進行查閱。三、 佛教道教藏經和目錄/把握佛教藏經先熟悉《開元釋教錄》,道藏可以查閱張繼禹主編的《中華道藏》四、 類書/對於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來說類書極為重要,這一時期的史書失散較多,需要類書佐證。比較重要的類書有《藝文類聚》《文館詞林》《冊府元龜》等五、 小結/古籍不可能都翻閱一遍,但對於你想要研究的時段要做史料長編,古籍是第一手資料。第二步 石刻史料的收集/一、 傳統的石刻文獻/《集古錄》《金石錄》等二、 新出土的石刻史料/《隋唐五代墓誌彙編》《西安碑林全集》等三、 石刻資料目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北京石刻拓片目錄》《西安碑林博物館藏碑刻總目提要》遇到不認識或不確定的字,可查《六朝別字記新編》四、 小結/石刻史料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文獻材料,不少新發現的墓誌可以填補歷史的某些空白。比如剛剛發現的上官婉兒墓誌。第三步 簡牘帛書的檢索/
除了石刻資料外,出土文獻還包括甲骨文、金文、簡牘、帛書和紙本的典籍文書。這些是專門之學,需要專門的古文字訓練,感謝文獻學者錄出來的文書吧。可參考《流沙墜簡》羅振玉、王國維著一、 戰國簡牘/《戰國楚竹簡彙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二、 秦代簡牘/雲夢睡虎地、放馬灘、龍崗等秦墓的發掘報告,自行去刷三、 漢代簡帛/《西域考古圖記》這是英藏漢簡,居延漢簡的考釋大陸台灣都有著作,馬王堆出土了許多帛書,歷史意義極重四、 曹魏、孫吳、西晉簡牘/《樓蘭尼雅出土文書》,走馬樓十萬吳簡第四步 敦煌吐魯番文書的瀏覽/
敦煌吐魯番文書是了解中古歷史(宋代以前)的重要參考資料,最好能安排時間把刊載敦煌吐魯番文書的圖錄和錄文集翻閱一遍。推薦書目《敦煌學十八講》《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敦煌寶藏》《敦煌劫餘錄》《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跡釋錄》等,英、法、德也收藏了一部分文書。第五步 考古新發現的追蹤/
一、 最新考古資料的追蹤/由於復原、繪圖等工作耗時很長,新聞報道常常比正式考古報告要快,這一部分可以查看《中國文物報》《中國考古學年鑒》二、 期刊雜誌的定期翻檢/期刊上的考古發現多是簡報,這類刊物主要是《考古》與《文物》兩種,《故宮博物院院刊》與《中國博物館》在文物研究方面有參考價值三、 港台與外文雜誌/台北故宮的《故宮文物月刊》,美國瑞士合辦的《亞洲藝術》,,日本《絲綢之路藝術與考古研究》四、 考古報告/考古報告是研究歷史必須翻閱的內容,其內容比較專門化,應當有所取捨,不作特別推薦,按自己研究的遺址去找就好。五、 文物圖錄和展覽圖錄/同上,比較專門化,泛泛推薦一下《中國青銅器全集》《中國歷代貨幣大系》《中國石窟雕塑全集》第六步 圖像材料的積累/
一、 圖像材料提供給我們的想像空間/對研究風俗變遷的學者來說,圖像資料尤為重要。根據典籍去復原已經散失的原畫也是很有趣的方向。二、 著錄古代書畫的資料/《中國歷代畫目大典》《隋唐畫家史料》三、 現存的書畫目錄/《中國古代書畫目錄》,按目錄去找吧,研究中外關係史就找歷代《職貢圖》,研究建築就……努力去找吧四、 畫家詞典和索引/《中國美術家大辭典》《歷代流傳書畫作品年表》第七步 推薦期刊
《史學研究》《中國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部門史斷代史都有自己的期刊,依然是自己開心就好第八步 專業中英文的翻譯推薦/研究中國史還得用英語發表文章真是憂傷的事情,歷史是我們的,學術規範卻是他們的……一、 英譯漢的問題/《近代來華外國人名辭典》《歐洲中國學》來翻譯外國人名,專有名詞的翻譯就得多刷雙語論文了,Governor平時可以翻成統治者,在唐史里是刺史啊刺史,天寶三載改州為郡之後就是太守了。二、 漢譯英的問題/《中國古代官名詞典》《中國歷史手冊》《西歐語譯二十四史索引》,也可查閱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絲綢之路網站如何系統地自學中國歷史? - 李超字子越的回答初學者如何系統地學習宋史? - 李超字子越的回答
先看《綱鑒易知錄》 , 南懷瑾先生推薦的,青年同學可以從這本書開始入門中國通史
《綱鑒易知錄》是清代學者吳乘權編輯的簡明中國通史讀本
~~~~~~~~~~~~~~~~~~~~~~~~~~~~~~~~~~~~~~~~~~~~~~~~~~以下資料來自百度百科古代史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二十五史也部帙浩繁,難以卒讀。而《綱鑒易知錄》恰是一部古史精華的薈萃。它簡明扼要,通俗易知,不尚玄奧,不敷鉛華,念經事緯,力求平實。有一編在手,諸史於胸之效。對於上下五千年 的中華古史,對林林總總的眾多史籍,《綱鑒易知錄》不失為一把入門的鑰匙,一個登堂的階梯。 毛澤東同志生前的秘書李銳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毛澤東同志在韶山東茅塘私塾讀書的時候,私塾老師曾讓他點讀過《綱鑒易知錄》,並由此形成了對中國歷史的持久感情。毛澤東同志在青年時期做的第一篇論文中涉及的「商鞅立木取信」故事也是脫胎於此書。很多讀者感嘆於毛澤東同志對中國歷史的熟悉程度,就其根源而言,與這種傳統史學讀物的熏陶是有很大關係的。據多位民國學者回憶,他們在少年時期學堂或者私塾里使用的歷史啟蒙教材,都是這部「老一輩的人都很熟悉」的《綱鑒易知錄》。題主是業餘的么反正我是
非專業愛好者關於中國史(1840以前)的經驗(近代史戰戰兢兢不敢談,外國史了解不多):
先從白話的歷史小故事開始,這方面的話推薦《圖說中國》(吉林出版集團的),這套書現在應該還有賣吧不太清楚。當然如果願意的話,看《上下五千年》效果也差不多。總之可以想了解一些出自信史的小故事(野史的話就「看一樂兒」吧),同時應該先打好文言文的基礎,積累一些實詞,學學文言文語法。
當然了如果覺得這些很小兒科的話,可以一邊看小故事一邊到史書里去翻原文。(原文一定要看!同樣的故事看原文和看白話版感覺上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的文言出版物應該都有很詳細的注釋了,可以做一些參考。這樣也可以確定你對歷史是不是真的感興趣,或者是對哪一方面感興趣,是思想史經濟史還是哪一朝哪一代的斷代史(中國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精神風貌的,總有你的興趣點吧)。
這裡順便說一句對待各種歷史小說的態度。歷史小說古已有之(《三國演義》《西漢演義》《封神演義》等等),現今比較熱的歷史小說比如《明朝那些事兒》,《大秦帝國》,《流血的仕途》等等,大可博採眾長,但看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一是要分清史實和合理的藝術加工,二是要形成自己的觀點(比如對歷史人物的看法),力求中肯全面。
不過這些故事並不是「歷史」本身。了結了史實之後,對歷史規律的總結和概括更為重要。個人還是比較偏重先總結前人的觀點,再形成自己的看法。這裡涉及史論和史觀問題,比較推薦的作者有錢穆,黃仁宇等。再如鮑鵬山的《絕地生靈》《天縱聖賢》《彀中英雄》,個人感情比較飽滿的學術散文,觀點也有高屋建瓴之處。也可以了解一下外國的中國史研究,比如《劍橋中國史》等,還有一些台灣學者(許倬雲,已經有知友提到了)的著作,也可以做參考。
有了提綱挈領的觀點,就可以在已經看過的史料之間建立新的聯繫。比如對於「中國古代史是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歷史」這一觀點,就可以想到,商朝的宰相可以囚禁皇帝親自理政;秦始皇坐了豪華的馬車卻不想被丞相發現;漢朝的皇帝要等宰相落座後再坐;明朝時內閣首輔見皇帝只能跪著等等。(高中歷史經常提到的例子,蠻淺顯。)
有一件事還是要強調,就是自己的觀點。無論什麼資料,只要一出現感情傾向比較明顯的用詞或句子,就要小心對待。國內國外,大陸台灣的學者在觀點方面差異可能很大,切記權衡。各種史觀的正確性,我不妄加評論,題主見得多了自己就會有一定的思考。
這樣之後如果還有感興趣的,就可以更深入研究斷代史或者藝術史思想史什麼的。。。這方面更專業的書籍還可以參考其他知友的回答。最後強調一下核心思想:自己的,明確的歷史觀。
———————————————以下賣萌————————————————————
如此以上,寫了好久,不點個贊嗎?(喂!)楊繼繩《中國改革開放年代的政治鬥爭》
我就僅就先秦史來說一下吧,古文獻方面主要是《史記》、《尚書》、《春秋》、《戰國策》、《左傳》和《國語》,現代代著作比較推薦蘇秉琦老先生主編的《中國遠古時代》,賈蘭坡《中國境內的遠古人類》(圭臬!),白壽彝《遠古時代》,中華書局出過一套六本的文明史系列,名字都是《某代與某代文明》的格式,很可一看,國家博物館出過同樣六本的文物中國史系列,圖文並茂,同樣很好。最重要的,孫淼的《夏商史稿》、許倬雲《西周史》、楊寬《西周史》、童書業《春秋史》和楊寬的《戰國史》,都是這個領域的經典書目。ps.遠古史讀起來故事性差一點,若不介意還想多讀的話,徐旭生、徐中舒等先生的作品都是可以信賴的選擇。
是這樣,作為對古文稍有優勢的我而言,一部通覽性質的史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裡根據個人經驗推薦《資治通鑒》,讀完這本後向前可讀《史記》《春秋》,增加印象可讀《三國志》《後漢書》一類,向後可以續接各種《續資治通鑒》。版本可選擇中華書局的普及文庫,在將地名年號國號人名標出的同時沒有太多冗餘的注釋,同時價格不貴,在此特意推薦。
不建議看各種現代翻譯版本,這種書一定要自己看才有味道。
至於後來的那些白話文版的《xx那些事兒》,《歷史原來這麼有趣》亂七八糟的,個人不推薦看,其中不乏有作品寫得出彩,但總體上還是良莠不齊的,建議自己積攢一些歷史知識再去接觸。歷史本科生過來看看還沒有到可以大放厥詞的地步,就稍稍說幾句。 前面有人說歷史課本的→_→我只想說歷史課本不可信,不說觀點比較老了,而且史實缺乏地很變態︶︿︶會誤導的哦。 思想史推薦葛兆光的╮(╯▽╰)╭沒看過我,不過我一個同學很喜歡他,我那同學比我厲害多了。葛兆光的《宅茲中國》給我很大的啟發,所以我覺得他的思想史不會讓題主失望。 哲學我不是很了解。以前老師推薦看趙林先生的《西方哲學史講演錄》,體系很明確,脈絡清晰,哲學入門看看挺好的。前幾天在知乎到有位大大批評給哲學入門者推薦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現在手機不方便找,回頭有時間了補上鏈接。那個帖子應該挺適合題主的要求的。中國哲學史馮友蘭的那本不咋滴╮(╯▽╰)╭這句話我老師說的╮(╯▽╰)╭。中國哲學超級不懂,厥詞也放不出來,遁了。 中國史必須推薦呂思勉的啊。前面的大大已經說的很好了。不多說了。 世界史我建議看單獨的,不一定看《全球通史》,《世界史》什麼的。挑自己感興趣的國家,然後找一本史書就好了。這裡推薦一下日本史的兩本書。王長新先生的《日本簡史》和坂本太郎的《日本史》。後者是一個系列,還有《英國史》和《美國史》。題主感興趣的話也好找來看看。小道比較偏向日本和希臘羅馬。題主對羅馬感興趣的話不妨看看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史實很豐富,文筆也不錯。如果想看古代史的話題主得好好學古文哦,世界史得好好學英語哦。不能看到豐富的史料對歷史的感覺是不會進步的啊。先寫這些,回頭想起來了就再補一些。*^_^*
推薦一本書 《全球通史》 (美) 斯塔夫里阿諾斯 北大那本 上海社會科學院版本刪減太多 真想學歷史 要把初中高中學的通通丟掉 重新開始學。
個人認為中國歷史可以先看張蔭麟《中國史綱》、傅樂成《中國通史》/呂思勉《中國通史》及徐中約《中國近代史》/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等
藝術史方面,李澤厚的《美的歷程》、《華夏美學》
中國哲學史其實不該算到歷史的範疇吧,就看過胡適的哲學史大綱,貌似被人批得很多;馮友蘭的哲學史搞了個新編,很倒胃口,看到自序和目錄就棄了,導致我對他整個人印象都很差;鍾泰的中國哲學史差評最少(因為沒什麼人關注。。。),豎排繁體字實在是需要耐心,只看了一點。個人建議想了解中國哲學還是看諸子、心學、理學這一類的研究資料
思想史也是只看過李澤厚的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思想史論,推薦。另有蕭公權的中國政治思想史連這個都要問,你怎麼確定自己能夠研究歷史?
如果想研究哲學史的話就不是單純地研究歷史了,更需要讀一些哲學著作,商務的《西方哲學原典導讀》可以入個門。另外不知道題主到底對哪段歷史感興趣沒辦法推薦具體書目。中古史入門的話可以讀周予同先生編的《中國歷史文選》,啃完古文會有很大的進步。樊樹志和錢穆先生的中古通史可以一起讀,留心看看對同樣的人物事件兩位先生的不同觀點和側重點。思想史的話入門可看葛兆光《中國思想史》,說是入門是因其宏觀包羅萬象,但其中大有文章學問,可根據書中所汲按圖索驥。外國史範圍太大,恕無力回答。題主可就自己的興趣範圍縮小研究域。
回到**當王爺
你的意思是歷史就(只)包括你說的藝術史,哲學史,思想史?還研究?建議你先研究研究什麼叫歷史吧!
推薦看看錢穆的書,比如《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國史大綱》等
史學浩瀚,確定方向先吧
研究歷史,如果是想潛心研究,我可以提一些建議。比較科普的讀物是,范文瀾蔡美彪版《中國通史》10卷,這套書反覆看幾遍就可以看上海古籍(也有上海人民)的中國斷代史。然後就是《劍橋中國史》,這幾套都差不多了,你就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朝代了,不可能通讀所有朝代。對那個朝代、那個人物感興趣就開始讀那個朝代的歷史文獻,比如奏章、實錄、刑事案件判詞、當時的小說、帝王實錄、地方志,等等,不一而論,如果是想宏觀一點各個朝代都有涉獵,那就去讀24史吧。
推薦閱讀:
※白俄羅斯多被稱為 ?Belarus?,為何德文名是 ?Wei?russland?,而中文名恰好還是德文意譯和原名音譯?
※最開始的時候外語是怎麼翻譯成中文的?
※歷代皇帝對朝代終會覆滅怎麼看?
※為什麼古代同等級的文官比武官地位高?
※清代貴族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