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姓氏少,名字多;而西方國家名字少,姓氏多?

西方人名不多,多數都是聖經里來的,但是姓氏很豐富;

中國常用姓氏就一百多個,名字卻很豐富,希望探究深層次的原因


中國人很早就有姓,有很深的歷史淵源,而且把姓視為 血緣關係、傳統接代的最重要的標誌,不會輕易改變。以姓聚族而居,建宗祠、立家廟。可是, 古代英國人卻只有名而沒有姓。從10世紀開始,即相當於中國唐朝末年,才有一 部分貴族以封地為姓。以後別的貴族和一般老百姓也模仿他們,為自己選擇姓 氏。自11世紀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基督教要求對姓氏進行登記,姓氏才得到 普遍使用。這樣,前後用了大約5000年時間,英國人才算都有了姓。 在英國,最普遍的是以職業為姓。例如,古代的鐵匠為居民製作、修理家 具、釘換馬掌,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行業。於是,史密斯(Smith鐵匠)就成了這 樣人家的姓。其他如泰勒(Tailor裁縫),庫珀(Cooper制桶工),巴伯 (Barber理髮師),貝克(Baker麵包師),卡彭特(Carpenter木匠),克拉克 (Clerk辦事員或書記員),庫克(Cook廚師)等,也都是這樣形成的。 還有一些姓,原是父親的名字,加一個「遜」字(son),意為某人的「兒 子」,就成這一家後代的姓。例如,托馬斯(Thomas)的後代姓托馬森 (Thomason),或湯姆森(Thomson);傑克(Jack)的後代姓傑克遜 (Jackson);威爾(Will)有後人姓威爾遜(Wilson);威廉(William)的後 代威廉森(Williamson)等。


中國是姓少名多,西方是姓多名少。_唵啊吽_新浪博客

還有就是西方同名多同姓少,和中國同姓多同名少恰恰相反。海外生活多年依然每每不適應。記得一次開會報道簽字,看到前邊兩位簽的一男一女姓一樣,就上去搭訕,問他們倆不是是兄妹,答案是他們倆是夫妻。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西人結婚女方是要改姓的嗎。古羅馬不單raise的子女跟父親姓,不單娶來的妻子跟丈夫姓,連家裡的傭人和奴隸都跟主人姓。就是一個household里的人就是一個姓。姓在古羅馬是貴族財產標記,就和農民養的牛烙上自己的名字表明是自己的財產一樣。古羅馬一個有財產的家庭的男主人才是權利最完整的公民,其次是她妻子,他兒子地位很不確定,要看遺囑中財產怎麼分才行,否則還是財產都不屬於自己,不單家中財產在父親死之前不屬於自己,而且自己實際上又點像是父親的財產。Raise就和撿回來的一個財產。古希臘古羅馬的公民指的就是household的家長,這也是美國建國有投票權的公民。其它的如妻兒奴隸都是財產。妻兒和奴隸都跟主人姓,是財產標記。但妻兒不是商品,不進入市場交易,而奴隸可以是商品可以交易。古羅馬父親猥褻女兒,就是主人的財產自由權利。

為了完善我的西方的姓是財產紐帶的理論,讓我們看看中國古代姓氏的演化。姓,從女從生,女人生的是姓,在母氏社會中國人跟母親姓。母氏社會是原始共產主義,沒有私有財產。後來國王封地,把地分給諸候,諸候就以食邑地名為氏,「氏」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跟父親的「姓」。而食邑就是國王給大臣的財產,所以,跟父親的姓從一開始就和封建財產有關,食邑,就是我們現在講的real estate。剛到海外對real estate這個字眼感覺很彆扭,為什麼不是house,為什麼有了property這個詞還要用estate這個詞?古代estate就是財產,就是莊園,就是分封的食邑。很長的歷史中法律文件中都用estate而不用property。一個estate這個財產里有一個household,household的男主人是這個estate的唯一的主人,就是獨裁的家長,其它人都是依附於estate上的,這叫封建制度。國王分封食邑是把土地上的人口一起封給諸候的,土地上的人口是諸候財產重要組成部分。這和古羅馬妻兒奴隸都是財產很像。

姓是血緣紐帶,氏是財產紐帶,我的姓追到遠古就是始於黃帝的姬姓,周朝分封幾百個諸候,就是幾百個氏,我的姓就是那時候變成么一個諸候的氏。秦統一天下後,中國實行郡縣制,廢除了封建制。姓氏通用,在儒家思想推動下,姓氏合一還原為血緣紐帶。所以,中國百家姓數字井噴的時候是周朝分封時候發生的,秦統一以後姓的數目就基本穩定了,孔子傳70多代還是姓孔,不像原來那樣兄弟分封或遷徒他鄉可以從一個姓中不斷地分出很多氏來。

所以,英文的Surname相當與中國古代的「氏」而不是中國的「姓」,是用來界定法律的財產關係而不是用了界定社會的血緣關係。我曾經做過保險推銷員,挨家挨戶地敲門,就發現一些偏僻鄉村的街名和街上一些大住戶的姓一樣。這就是「氏」的現象。西方封建制延續到近代,延續到俾斯麥統一德國神聖羅馬帝國滅亡,所以,西方Surname很多,而giving name很少。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西方姓多名少而中國姓少名多的現象。宋鴻兵的《貨幣戰爭》出版以後,大家都知道國際金融中有一個叫作羅思柴爾德的家族,羅思柴爾德這個姓,就是他們家族的商號,德語的意思是「紅盾」。他們把「紅盾」生意做大了,要把這筆巨大資產延續下去,就改姓為「紅盾」。所以「羅思柴爾德」是「氏」,以「紅盾」旗下財產為「氏」,是社會財產紐帶而非血緣紐帶。西方人的姓很多是商行名字,如Smith是鐵匠鋪,Spicer是香料鋪,我還見過姓Salt的,顯然是鹽鋪。


姓氏不多?幾戶百分之九十漢字都是姓氏


推薦閱讀:

哲學普及,有無前景?該如何做是好?
如何評價導演陳凱歌?
儒家為什麼能在中國立於主流兩千多年?
古代大臣為啥可以互相聽懂難道大家從各自的省份去到京城就能學會官話嗎?
阿拉伯半島文化和民族相同,為什麼分裂為不同國家?

TAG:歷史 | 文化 | 姓氏 | 中西方文化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