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類廣告、效果類廣告、品牌廣告分別指什麼?


這幾個分類是有交叉的,並且沒有嚴格的定義,不同機構的報告中定義不一樣,我說下我理解的

1. 展示類廣告通常是以圖形展示為核心的廣告形式,包括以banner(即廣告條)、視頻廣告(有的把視頻划到富媒體廣告)等,通常以CPM(千次展現)、CPT(時間包斷)為主要計費方式,CPC廣告通常也會划到這個範疇。

2. 效果類廣告通常是指以效果計費的廣告,通常是指CPA(以註冊、下載等行為為核心計費方式)、CPS(以銷售額為核心計費方式)等,嚴格上來說,CPC也算效果類廣告,但通常不在這個裡面統計。

3. 品牌廣告通常是指建立品牌形象、傳達品牌理念等為核心的廣告,一般會涵蓋展示廣告和富媒體廣告(如樓中樓、視窗等),但有的也會把百度的品牌專區視為品牌廣告投放策略的一種,這個具體需要看研究者的定義。


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有什麼區別,做品牌廣告還是效果廣告

90%的公司、營銷人員都錯誤的在產品發展階段,做了品牌廣告的事情。問題是,我們平時無論在地鐵看到的廣告,還是在電梯間看到的DM廣告、還是馬路上看到的公交車身廣告、路牌廣告,這些喜聞樂見的品牌廣告,不是拿到了巨額融資,就是一些上市公司,但是對於還在發展期的公司來說,也同樣適合嗎?

今天這篇文章講的是,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有什麼區別,在不同階段怎麼選擇廣告形式,以及我們怎麼來評估效果廣告和品牌廣告的效果。

很多營銷工作者每天都在研究各種大創意,情不自禁的認為廣告效果好完全是因為寫出來了一句特別有創意的slogen,結果是每天都在家死憋大創意,要追熱點,做所謂有爆發力、吸引眼球的的活動,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現。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品牌廣告,什麼是效果廣告。簡單說,不容易直接回收流量效果的就是品牌廣告

一個包地鐵內部車身的廣告,我們看到圖中的這個公司把車門,牆壁,地面都做成自己的產品和配色,但是你問這個車身廣告給我的網站帶來了多少點擊,多少購買呢?很難評估對不對。

再看另外一張圖

這是一張數據報告的截圖,效果廣告就是可以評估獲取流量的成本和效果的廣告。發微博,我可以設置監測鏈接,看有多少人通過微博鏈接點擊到我的網站,你在百度投放競價關鍵詞,也可以知道每個詞花了你多少錢,帶來多少轉化,這些都是可以評估的,結果很簡單,如果花了1000掙了2000,那這個錢你可以無限花下去,如果花了1000掙回來0元,那就放棄這個渠道,或者調整內容重新測試。

這時候有同學會問,如此說來,可以說品牌廣告沒用么?當然不是。

我舉一個例子:

「雙11淘寶購物節,某IT男中午坐電梯的時候看到了購物節的廣告下班坐地鐵的時候看到了購物節的廣告,回家之後想到了購物節,在百度搜索「雙11」購物節,給自己買了一台新的mac電腦」

從購買來源看,是百度帶來了這次購買,那你能說電器裡面的廣告和地鐵廣告沒用么?顯然是不能的。

那麼怎麼來評估品牌廣告的效果呢?這裡需要從整體的營業額、利潤角度來看效果。比如:2014年京東購物街沒有做品牌廣告,1天內的營業額是5000萬人民幣,2015年做了品牌廣告,花了500萬,營業額變成了1億5000萬,ok,說明品牌廣告是有效果的。要從整體上看,因為單個品牌廣告的渠道,是沒辦法給你反饋具體數據的。

所以產品的不同階段,要做不同的事情。每一個階段的推廣工作,首先需要有一個產品目標。一個產品的成長過程和一個嬰兒的成長過程非常相似,嬰兒在一開始不能吃米飯饅頭,喝的是奶粉,目的是順利活下來。產品也一樣,在初期最好能評估營銷效果,企業初期非常容易夭折,這時候了解到底花的錢帶來盈利還是虧損,能即使的獲得盈利和調整至關重要。

所以在產品萌芽期和起步期,一定要做效果廣告,就是可以回收數據評估效果的廣告形式。不管是效果廣告,還是品牌廣告,到最後都會是一道數學函數題。因為每一個渠道針對你業務的流量總數是有限的,我們投入精力和金錢,總會到一個時間點,效果會下降。比如說投放SEM,某個關鍵詞和你的業務非常相關,每天就是3000個搜索量,當你希望獲得10000個搜索量的時候,就需要拓展周邊相關的關鍵詞,這會讓你付出更多的費用,由於詞不是那麼垂直,質量也會下降,這時候你就得算數學題,到哪個點,付出回報比對你來說是最合適的。

總結一下,在產品萌芽期和起步期,一定要做效果廣告,帶來的是有效流量,在產品的發展期,可以開始嘗試品牌廣告,前提是你已經把能評估效果的流量做到最大值了,這裡我仍然建議以效果廣告為主。當企業到成熟期,為了進一步擴大宣傳,可以把品牌廣告的比重調大一些,這也需要看具體的業務,如果是大眾消費品,那麼在地鐵做廣告就是合適的,如果是做軸承的,產品受眾人群很垂直,就不應該選擇大眾媒體做投放。

ok,今天這篇文章目的就是讓大家了解,在產品初期,包括萌芽期和剛剛發展的時期,不要盲目去做品牌廣告,要做能回收數據的營銷內容,目的是能評估營銷效果,做有用的營銷工作,即使到產品成熟期做品牌廣告,也要從整體上去評估效果。總之一句話,一定要知道花出去的錢,到底是帶來盈利還是看不見的虧損。

————————————————————

以上內容均摘自這個網站:專註學習互聯網營銷知識,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


目前互聯網廣告只要分為兩大類:效果類廣告、品牌類廣告;

廣告形式會有多種:

1、展示廣告:banner、文字鏈、移動端的插屏、全屏等等;

2、富媒體廣告:沒錯,就是打開某網站右下角彈出的Flash視頻框這種的,還有打開首頁會有一個視頻下拉的泰山壓頂等等;

3、視頻廣告:以視頻網站的前貼片、中貼片、後貼片為主;

這裡我們重點介紹下效果類廣告和品牌類廣告:

1、效果類廣告:以電商、遊戲等行業的業務投放最為突出,通常客戶比較關注轉化率(ROI),對廣告的展示和曝光環境沒有特殊要求,典型的結算方式有CPS、CPA等

a)CPS:常見於各種網盟(成果網、億起發等),廣告主的與媒體的結算方式以訂單轉化為目標,一般帶過來一個訂單會返現訂單金額的百分比(10-20%不等)給媒體分賬,反之媒體則無收入;

b)CPA:常見於客戶要求帶過來一個註冊用戶、或者完成一個測試問卷等等;

2、品牌類廣告:一般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更多的是以曝光、到達目標受眾為目標,通過重複的廣告曝光,從而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心智,有以下幾個特點:

a)此類客戶一般對廣告的曝光環境有較高的要求,比如可口可樂投放廣告,一般會選高大上的網站如新浪、搜狐等等之類的大媒體,而不會選擇小論壇、小網站去做投放;

b)品牌類廣告主一般預算相對效果類的會大許多,許多更是傳統電視的大客戶,像類似於《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這種強勢綜藝節目的冠名等都屬於拿錢砸品牌的範疇;

c)從KPI的考核上與效果類也會有較大差異,更側重於曝光、到達(Reach)、甚至二跳(CTR)等;

伴隨互聯網廣告行業的發展,廣告主品牌類的投入預算和效果類(促銷)投入預算基本已達到50%:50%的比例。


你說的這三種廣告分類的方式不一樣,展示廣告是以展現形式來劃分,還有原生廣告、搜索廣告等;

效果廣告是按付費形式劃分的,主要是指按照廣告投放的點擊、曝光、互動、轉發、成單等廣告效果來計算費用的廣告。

品牌廣告主要用來宣傳品牌,擴大影響,各家都有品牌廣告產品,微博有「品牌速遞」產品,大概這個樣子。

移動展示廣告

跟PC展示廣告類似,移動展示廣告的展現形式也非常豐富,由移動DSP作為基礎支持。

三種主要展現形式:

1、Banner廣告(旗幟廣告、橫幅廣告)

一般使用GIF格式的圖像文件, 可以使用靜態圖形, 也可用動畫圖像。常在app的底部或者頂部出現,尺寸較小,對用戶的干擾影響也較小,在閱讀類app當中出現較多。

Banner廣告能突出體現中心意旨,形象鮮明的表達情感思想或宣傳中心。

特點:短小精悍、重點突出。

不足:較容易被忽視,特別是在閱讀小說的時候,基本會無視掉。

2、插屏廣告

與Banner形式相比較,插屏廣告會更加大氣美觀。插屏廣告主要是指採用了自動廣告適配和緩存優化技術,可支持炫酷廣告特效,視覺衝擊力強,開發者可定義「開屏廣告」或「退屏廣告」,與自身app完美結合,擁有更佳的用戶體驗,更好的廣告效果。是目前比較有效的精準廣告推廣形式。不會強制用戶看廣告,有點擊或者忽略的選項,主要以cpa方式進行計費。

3、全屏廣告

全屏廣告(Full Screen Ads)是當用戶打開APP或者網站頁面瀏覽時,以全屏方式展示3至5秒的廣告。可以是靜態頁面,也可以是動態Flash效果。對於廣告主來說,全屏廣告是效果最大化的廣告形式,在廣告發布頁面里,它基本上可以達到獨佔,曝光性較高。

全屏廣告能根據廣告創意要求,利用整個頁面,通過特定技術手段把廣告鎖定在最大空間傳遞廣告信息。視覺衝擊力強,能夠表達整體的宣傳概念。

開機報頭就屬於全屏廣告之列,微博新推出了微博開機報頭+tips聯動版和開機報頭iPad版。這兩款新產品屬於微博開機報頭家族,由最初的開機報頭普通版、互動版發展而來。

除了3秒默認時長和衝擊性全屏展示以外,在互動轉到落地頁的功能上,添加了和tips聯動打包,多位置重複曝光的功能,還提供普通版開機報頭+tips和互動版開機報頭+tips多種組合。iPad版的開機報頭更是將全屏廣告的優勢表現的淋漓盡致。

根據微思敦移動營銷在投放中記錄的數據反映出,微博開機報頭特別適合產品上新和活動推廣,能夠獲得3400萬的曝光量,在此基礎上,如果加上tips功能配套展示,能獲得雙倍的曝光。互動版能夠獲得均值2%-3%的互動率。更多詳細內容,可以聯繫微思敦諮詢。

除了以微博開機報頭以外,還有新浪扶翼、廣點通、今日頭條,搜狐彙算等在移動端以展示形式展現的廣告產品。

新浪扶翼移動端展示類廣告

產品介紹

扶翼是新浪推出以精準營銷為導向的雙平台、多終端的效果自助廣告平台。品牌認知度較高,擁有覆蓋全新浪系(新浪網+新浪客戶端+手機新浪網+站外資源等核心頻道)44億廣告位(新浪網40億+新浪移動端4億)。

後台可選擇覆蓋目標受眾,包括年齡、性別、地域、興趣、操作系統等人群維度,通過五大維度對用戶定向,分時段,實現對目標人群的精準投放。在這方面,微思敦移動營銷團隊中有不少經驗豐富的顧問,能夠提供專業的投放優化策略。

除了投放維度之外,還提供ADbox智能創意平台,助力智能,多種形式提升互動。主要採用CPM/CPC/GSP方式按效果付費。

一直在做微博粉絲通、扶翼等產品的微思敦Wesdom,對這些微博營銷產品的投放與優化有著豐富的經驗。除了對產品進行日常維護之外,還有專業顧問提供的效果優化策略和全程標準指導服務。有什麼關於微博營銷和營銷產品方面的疑惑,可以關注微思敦Wesdom進行交流。附上公眾號一枚,上面會不斷更新一些行業知識與諮詢,可以掃碼關注了解一下,也可以用微博關注官微@微思敦移動營銷。

微信

微博


自行對號入座——

1、CPD:兩種叫法,1:(Cost per day) 按天計費的廣告合作方式,某某廣告位一天費用價錢。2,:(Cost per Download) 按下載付費,根據實際下載量收費。

2、CPM:(Cost Per Mille) 按應用廣告的千次展示計費千人成本=廣告成本 x 1000 / 點擊量。比如網盟。

3、CPC:(Cost Per Click) 按應用廣告的點擊計費。比如百度。

4、CPA:(Cost Per Action) 按用戶行為計費,指按照激活/註冊計費。比如積分牆。

5、CPS:(Cost Per Sale) 按銷售額付費,是指以實際銷售產品數量來換算廣告刊登金額。即根據每個訂單/每次交易來收費的 方式。用戶每成功達成一筆交易,銷售可獲得傭金。比如市面上的薪客等等。

6、CPT:(Cost Per Time)按時長計費投放廣告,廣告主選擇廣告位和投放時間,費用與廣告點擊量無關。


展示類廣告:相對而言沒啥互動的廣告形式。高速路上的廣告牌、新浪首頁的大通欄,重在向世人展示:我有多牛。

效果類廣告:自信可以直接幫廣告主帶來轉換效果的廣告形式。啥叫轉換?你看完廣告以後,下一步是點擊、註冊、瀏覽幾頁網站、下單或去門店購買,都算某種效果。廣告主可以與媒體協商,認定是否有效果的標準是哪一條。按CPM賣的,可以理解為展示類廣告。按CPC賣的,基本可以算是效果類了。CLICK應該是基本款的效果,往後就是各種形為數據,再說一遍,註冊、登錄、下單等等都算效果。就看人家市場部考核標準是什麼。

品牌廣告:你可以理解為不太講究即刻的轉換效果的廣告形式。這與「展示類廣告」有交叉。騰訊廣告銷售分為品牌和效果兩類。按天、按展示量來售賣的,有固定排期的,都算品牌類。有預充值,按C來消耗的,算效果。當然有人說「這個品牌廣告位,也有一定的效果」,這話的意思,請你優先按品牌廣告來看待,但多少能出一些點擊量吧。算是安慰。


品牌跟效果的差異是目的的差異,主要是這個廣告的「目的」是拿來建立品牌(很難立即衡量),還是拿來驅動某一個可衡量結果的區別(可立即衡量) 請參見我解釋performance marketing的回答 什麼是performance marketing? - 市場營銷

Display Ads 指的是形式。 網路廣告發展了20年了,各種形式創新手法都很多,但display是最傳統,而且不斷在自我突破的一種。 Display(展示類)可以窄定義也可以寬。窄的話單指banner。 寬的話,例如text(文字),Vidro, 以及更細的edm, advertorial, contextual 都能算在display里。只有 rich media(富媒體)這種具有互動性的廣告形式,以及Search Ads, 會單拉出來算另兩種類型。

這些定義其實每年都會有些變化,具體可以參考美國IAB以及MRC的網站。


有沒有一些範例可以看下效果廣告和品牌廣告在slogan和設計上有什麼不一樣,給用戶有什麼感知的呢?


寫的好,學習了 謝謝


看了一些資料和回答,綜合起來,還是百度百科這個介紹比較靠譜:效果廣告_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蘋果的 iAd 廣告平台為什麼至今仍然不溫不火?
移動廣告的形式有哪些?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一個單純的 App 能成就一個大事業嗎?
為什麼泰國廣告能達到世界頂級的水準,而大陸的廣告卻只能望洋興嘆?
視頻移動業務有些什麼具體的業務形態?是如何盈利的?會有通過視頻本身推廣運營商的業務分成嗎?

TAG:移動互聯網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