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黑格爾完成了哲學?
題主有福了,因為有本書可以看:
Eckart F?rster The Twenty-Five Years of Philosophy: A Systematic Reconstruction作者開篇就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場景:
1781年康德第一批判說,在他的批判哲學之前是沒有哲學的;1806年,黑格爾又說,哲學在這裡結束了。如果這兩人都是對的,「那麼哲學史就在這二十五年中!」
在近年哲學史的作品中,這本書有一種難得得親切與深刻(這話說得像賣書的……)。
如果題主對哲學有嚴肅的興趣,那麼,讀這本書吧。如果題主對哲學沒有嚴肅的興趣,那麼,知道以下這些就可以了:作為一種哲學的立場,先驗哲學在1781被明確提出;作為一種系統的框架,在之後的25年里被建立完成。它終將走向何方,後來的學者仍將前赴後繼。
有興趣歡迎私下交流——對長回答失望中……@唐逍 這麼說太過於粗糙了。我們一般說黑格爾對哲學(舊形而上學)的完成,實際上是可以從學理上去論述的。就算是黑格爾自己吹自己,也必須是有理有據的。馬克思、尼采都可以說是舊形而上學的終結者,也是同理。但是相反,如果有人說斯賓諾莎或者笛卡爾終結了哲學(舊形而上學),除非論據相當充足,否則也就是一句空話。
也就是說,說黑格爾完成了哲學,這是有理由的。
————————————
那麼是從何意義上黑格爾完成了哲學,我們在這裡必須構建一個以問題為引導的鏈條。是什麼問題引導舊哲學一直前進到黑格爾哲學中。
我們都知道,笛卡爾那裡為了使知識的有效性得到承諾,在普遍懷疑這樣的高強度懷疑前提下,以我思(cogito)作為確定的思維實體,以上帝作為保障重新出發構建客觀世界。
但是這裡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最致命的一點就在於思維實體作為主體與被構建的客觀世界是如何複合的,在笛卡爾那裡被表述為身心二元論的問題。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作為主體的思維實體,和作為物質的對象實體二者是如何通達的。
接下來就是我們相當熟悉的近代哲學經驗論和唯理論關於主體—認識——對象的一系列爭論。而這一系列爭論在Kant那裡被系統化做出了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哥白尼革命。
在Kant那裡問題是通過主體對於對象的先天認識形式這樣的先驗哲學而規定的,之所以在康德那個時期我們可以說康德終結了某某某(比如經驗論—獨斷論)之類的,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而言,康德以形式邏輯作為形式,以主體認識中的範疇作為核心構建出了主體性的認識論。
但是這個解決也不是完全的,因此才有了後來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發展。
而在黑格爾那裡,問題被主體性全部囊括了進去。之前我們提出的問題在這裡被回答為「實體即主體」。也就是說,精神實體被作為唯一實體,精神實體,絕對精神設定自身,它在否定之否定中發展自身,展示自身,甚至異化自身以完成它的本質。近代以來的認識二元問題在黑格爾那裡以一種邏輯學—存在論—認識論的統一作為終結。因為黑格爾那裡,絕對精神的運作作為一個發展的圓圈,自身設定自身,因此這個問題在黑格爾那裡實際上是被消解了(完成了)。
既然問題不存在,那麼從亞里士多德那裡出現的實體性問題,再到近代哲學的那些爭論的問題鏈就在黑格爾那裡得到了完成。
————————————
當然,的確和唐肖說的那樣,黑格爾也只是自認為完成了,因為它的體系也有認識論上的前設,因而這個「完成」也是飽受詬病,這都是黑格爾後的事情。而我們所闡述的就在於「從何種意義上而言,黑格爾完成了哲學」我們經常說搞哲學不是搞哲學史,甚至唐肖自己也經常說哲學應該按問題來,但是這個問題鏈條應該怎麼樣去理解,它的發展形勢之中是否被遺漏了什麼線索,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是可以以哲學史為線索發現很多細具上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很可能是關涉到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是否可以被解決,甚至是應不應該被解決。所以讀哲學史沒有什麼不對的,只是要避免的是無意識的去讀哲學史,僅僅作為一個接受的殭屍。還是引用鄧曉芒老師在講黑格爾時的回答吧:
黑格爾是我們公認的西方2000年的發展中少數的幾位偉大哲學家之一。他把康德創立的德國古典哲學、唯心論哲學發展到了最高點。
德國經典哲學在西方哲學界的經典意義是指它有一種定型的模式,其思路、傳承都是主流的,所以它達到頂峰以後必然走向衰弱。
但是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當然費爾巴哈標誌著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黑格爾的地位經常被人們比作古代的亞里士多德。
當人們推崇亞里士多德時,就把他比作古代世界的黑格爾。康德更多地被比作柏拉圖,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關係有點類似於康德與黑格爾的關係。
從思想層面來說,黑格爾可以說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亞里士多德是百科全書式的,他畢生所有的著作,包括他自己寫的和學生整理的據說有400多部,也有人說有1000多部,當然有的並不是他自己寫的也歸於他名下。
總而言之,黑格爾像亞里士多德一樣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他的代表作就是《哲學全書》,包括三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歷史、社會、自然界,無所不包。
就連自然哲學,黑格爾雖然在這方面沒有什麼新的發現,不像康德提出過星雲說,但是黑格爾是站在當時時代的最高峰,他的眼界是可以概括當時各個學科領域的。
自從黑格爾以後再也沒有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了。因為現代的知識爆炸,一個人的腦袋裡不可能容納下這麼多的東西。
但是黑格爾可以擔當得起,你儘管可以指責他的理論,嘲笑他的錯誤——他的自然哲學就有很多謬誤,比如在顏色理論上,你可以證明他是錯的,牛頓才是對的,但是他畢竟在那個時代,熟悉了解那些尖端的理論、科學問題,這很了不起。
他對後世頂尖級的哲學家都有很深刻的影響,我想把黑格爾哲學的思維特點和方式作個整體地概括。
首先我們從宏觀上來看,黑格爾的哲學主要有三個主要特點。這體現出他跟其他哲學家有什麼不同,尤其是他跟他以後的哲學家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重要特點是能動的辯證法思想,這是它最突出的特點。
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主要是一種能動性思想,也就是他在《精神現象學》導言里講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實體理解為主體。
實體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一個東西,主體就是我們通常講的這個東西的能動性。在黑格爾看來,如果一個東西真的是實體的話,那麼它就是主體,人只是能動性的一種表現而已。
宇宙的實體是能動的,萬物都是能動的,從這個角度看待宇宙、萬物和世界,就產生出一種能動的辯證法思想。
這種辯證法強調自己運動的能動性,不要用靜態的永恆的眼光看待萬物,當你用這種眼光去看它時,它就會表現出一種自己運動的能動性,它就會使你失望或大吃一驚。
自己運動的能動性體現出對自由意志的強調,特別是對人的自由意志,當然在黑格爾那裡,人的自由意志不一定採取人的自由意志的形式,可能就採取上帝的自由意志或者萬物的自由意志的形式,採取概念的能動性這樣一種傾向,所以它是一種自由的哲學,也是一種自我否定的哲學。
真正的自由就是一種自我否定,自我否定的意思就是說不願意停留在原來的地方,要改變,用黑格爾的話就是,「永恆的不安性」,他經常用的是「火的哲學」,經常拿火來打比喻。
西方哲學都有這個傳統,喜歡用火、光明、太陽來打比喻。火的哲學體現一種自我燃燒,自由的自我否定,同時燒向外部世界,靈魂的自由像燃燒的火焰。這就是能動性的特點,主要就是突出能動性的作用。
第二個主要特點就是徹底的理性主義和邏輯主義。
西方自古以來強調能動性的哲學家不少,喜歡用火來打比方的也不少,他的能動性與其他哲學家都不同,他強調的是把它納入純粹理性和邏輯化,把能動性邏輯化。
這種能動性不是一種神秘的、不可把握的、偶然的,而是一些邏輯化的、可以學習可以掌握的。神秘主義的最高哲學是不可教的,它講究悟性、慧根,這就是神秘主義。
黑格爾最主要的貢獻就是把這些非理性的、不可傳授的東西邏輯化,可以傳授、可以用語言表達、也可以通過嚴格的理性推出來。一個沒悟性、沒有慧根的人也可以學習。
理性是每個人都有的,理性不是慧根,天才才是慧根,靈感才是慧根。最平庸的人都有理性、都懂得邏輯思維,不會的都可以學會。所以這是一切人都可以學習,可以教的,不是少數人秘傳的,而是有普遍性的。
黑格爾的邏輯學講的是神秘的東西,但是它是可以傳授,你當然要「悟」,因為它包含了非理性的因素,但是它講的東西有一條路指導你去「悟」。所以它蘊含了非理性的因素,但不是歸結為非理性,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種規律。
所以它又被看作是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而不只是主觀內心的妙悟。黑格爾的哲學不是單純地去感悟,它有一個固定的對象,你可以不斷去考察、琢磨它。
第三大特點建立在前兩個特點之上,那就是邏輯、認識論和本體論「三統一」,在他那裡這些被歸結為一個東西。
邏輯就是理性,通常講的是形式邏輯,但是黑格爾的邏輯不是形式邏輯,它是認識論。所謂認識論就是它給你一條線索,你按照這條線索進行認識,才能把握真理。
形式邏輯不講認識論,它只要邏輯上是正確的,至於對象如何它是不管的。而黑格爾的邏輯不是單純的形式邏輯,但和形式邏輯有關,它本身是辯證邏輯。辯證邏輯的特點是:它既是邏輯又是認識論。
你循著這條邏輯線索不僅是邏輯上正確,而且是跟對象相符合或對象與你的思想相符合,是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以往的形式邏輯都只是思維與思維的關係、觀念與觀念的關係,但是黑格爾的邏輯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主體和客體的關係。
再一個,它又是本體論,他的邏輯又是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他的邏輯就是本體論、就是客觀世界的結構。但它不是表面的客觀世界,而是客觀世界的本質和內在規律。
客觀世界有很多現象,千變萬化,由各種直觀、感性的東西表現出來,在這底下有一個邏輯的本質在支配著它,這是真正的客觀世界。
這個「三統一」是獨一無二的,在西方哲學史上除了黑格爾,再就是馬克思、列寧,但他們也是從黑格爾那來的。由此可以引申出來,黑格爾的哲學有一種歷史主義的傾向。
客觀世界不是一種表面現象,而是一種規律、本質,它既是邏輯的又是歷史的,邏輯和歷史是一致的。因為邏輯不僅僅是主觀的一套思維方式,邏輯也體現在客觀的歷史中,歷史本身是有邏輯層次,歷史按照邏輯的階段發展。
這是「三統一」原則引申出來的重要原則,它為馬克思主義所繼承。後來的人沒有這個思想,海德格爾也主張歷史主義,但他把邏輯去掉了,認為歷史中不存在什麼邏輯規律。
真正的黑格爾傳統中的歷史是有邏輯的,從低到高有一個邏輯的層次,歷史的發展與邏輯結構是同步的。這是很重要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是非常重視的,恩格斯甚至說黑格爾歷史與邏輯相一致,是一個不亞於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發現。
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繼承自費爾巴哈,而辯證法就是從黑格爾那裡改造吸引過來的,其精髓就是歷史和邏輯一致的觀點。通常講辯證法的人不太強調這個方面,但實際上這正是辯證法的一種最根本的表現方式。
辯證法的本質就是在歷史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動的上升過程,這種上升過程是由歷史中的人的自由意志所推動的,歷史的邏輯規律實質上是人自由的能動活動的產物,是這個自由活動的層次的不斷提高的軌跡。
所以在黑格爾的辯證法中,歷史、邏輯、自由、實踐這些東西都是結合在一起的,這就是它的一個重要特點。
黑格爾由此建立了一個是無所不包的體系,因此他被稱為嚴格意義上的形而上學家。
Via:鄧曉芒:那些罵黑格爾的人,極少有真正了解黑格爾的
黑格爾的意思不是指屬於他自己的「主觀思想」盡善盡美,窮括了一切可能的哲學,解決了哲學的一切問題。而是指哲學本身(或者「絕對精神」本身)在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中得到了完整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任何人只要發現了黑格爾自己發現(而非發明、創造)的哲學體系,都可以稱為「完成了哲學」,不管這個人是白格爾,黃格爾,還是蘭格爾。
一句話,黑格爾沒有任何自以為是的意思,相反,他會謙虛地承認自己的哲學體系僅僅是哲學歷史中的一個步驟,儘管在他看來這個是最終的步驟。但是他絕不會認為哲學史上的任何哲學都是無價值的,相反,對於黑格爾而言,哲學就是哲學史。所以這句話不能從字面上去理解,而應該從哲學本身去理解。
黑格爾認為,從前柏拉圖開始,哲學就是三個部分組成的,一是邏輯學或形而上學,二就自然哲學,而三就是精神哲學。
但是呢,歷史上的那些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多葛學派,笛卡爾,萊布尼茲,斯賓諾莎,康德等等的哲學沒有把這三個部分的哲學完整地表現或發展出來。只有到了黑格爾那裡,哲學的全部內容或全部真理才得到了完整的呈現。
實際上,黑格爾認為,之所以只有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才是哲學的完成,這是邏輯必然、也是歷史必然的。因為黑格爾認為哲學史就是這麼從最抽象的「存在」(巴門尼德)到最具體的「絕對精神」(黑格爾)發展而來的。
所以黑格爾說歷史的發展是邏輯的,這個邏輯就是「辯證邏輯」。
(現在隨便說兩句,以後再補充。)
你覺著他老自己同意這個說法嘛
因為他之後的人,都不想再看前人寫的東西了.....
黑格爾用字數來擊敗了99%的對手
從辯證法的貢獻上來講,黑格爾確實太屌,但是也可以說他什麼也沒做。。
辯證邏輯可以說沒有內容,又是內容本身。。
一、從黑格爾太屌來講:
黑格爾揭示了辯證邏輯,宇宙觀,認識論和方法論就這麼被黑格爾用一元論解釋完了。。
還讓其他哲學家玩什麼啊。所以現代哲學就轉到研究社會,人生,存在之類的具體問題了。。
基本對黑格爾的批判只有兩種:
一種是像羅素這種,壓根搞不懂思辨或者不想搞懂,抱著二元論和形而上學的認識論不放,除了各種瞎比比各種忽悠沒做什麼。。一種是像馬克思這種,把辯證法用來為自己的政治經濟學和社會革命開路,美其名曰發展了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律。但是其實發展的否定之否定律就是為了最後的一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做指導,可是資產階級都沒了,還有什麼無產階級,政治和經濟的矛盾揚棄達到統一到了共產主義之後矛盾將再次分裂就不提了。而且既然是辯證法,就是唯物和唯心的辯證的宇宙觀,頂多就是馬克思的激進派和黑格爾的保守派的區別。。
所以現代哲學只能說做了一些「有用」的事,但是恰恰這些事物都不超出黑格爾的辯證法體系。。
二、從黑格爾沒做什麼來講:
宇宙的辯證運動法則不是黑格爾發現的,可以說法則就在那裡。可以說從伏羲八卦開始到現在的辯證法,又完全沒變。黑格爾哲學說的那些東西只不過是對於辯證邏輯的解釋。仔細讀下來就發現,黑格爾的理論就是易經解讀而已。。居然搶到沙發了,簡單說說吧,沒有黑格爾對古典哲學的總結,哪有後來的以反形而上學為特點的現代西方哲學?沒有一個結束,何來新的開端?引用復旦大學陳學明教授在《西方馬克思主義前沿問題二十講》的總結說說吧,近代西方哲學始於笛卡爾,經過康德,謝林,費希特,費爾巴哈到黑格爾,完成了一個體系,一個以「如何認識知識」為爭論點,以建立包羅萬象的體系為目的,以抽象意識或物質為出發點,以二元對立思想為主要特點的哲學大廈最終由黑格爾竣工,絕對精神的提出,囊括了一切形而上學問題,形成了無所不包,套用公式即可解決問題的哲學體系。所以後人才要從否定黑格爾開始進一步發展哲學。馬克思是用唯物主義批評黑格爾,叔本華(貌似是他?)認為一切形而上學問題已經終結,尼采則說重估一切價值,後來的分析哲學,語言哲學,邏輯哲學,現象學在我看來和文字遊戲差不多了~
說黑格爾哲學是哲學的完結,個人覺得是指黑格爾的辯證法。辯證法使事物具有了發展、揚棄的屬性,其實個人覺得這意味著所客觀實在都具有未來性,都會被發展被揚棄。也就意味著哲學自身也是一個不斷發展揚棄的事物
黑格爾沒有完成哲學,他那套體系就是敗壞哲學名聲,整一個邪教。
我這樣說,肯定有人不高興了。因為如果承認這一點,他們之中的許多就會丟掉飯碗和自己裝逼的資本。但事實就是如此,黑格爾哲學是一種邪教,對於有理性和教養的正常人,它的哲學毫無說服力,但是卻蠱惑了一大批理性天賦很差,但是夢想著在智力上超越科學家,超越企業家,超越一切普通人的哲學邪教徒。
從歷史上看,黑格爾哲學沒能指導任何有意義的社會政治實踐,也沒能指導任何你們聽得到的先進科學成果。但偏偏就是有一些人,從他對科學的藐視那裡找到了安慰,以為自己讀了黑格爾就掌握了絕對知識,它的普遍和深刻能超越一切科學和其他哲學——這不是邪教,是什麼呢?
黑格爾哲學對人心的蠱惑,主要原因在於,它幾乎每一段話都在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你還不能質疑,因為它每一段話都是明顯錯誤的,要麼就是廢話,你甚至懷疑是不是你的智力不夠,沒能理解他的意思——因為歷史上從沒有第二個人會寫出每一句話都是錯誤的「著作」。物極必反,很有道理。如果一篇論文,全文都推理嚴謹,最後有些許地方有漏洞,可能就被你抓住了進行反駁;但如果你發現一篇廣為流傳的論文,它全文都在胡說八道,每一句話你都覺得錯誤百出,你會怎麼想?大部分人都會害怕權威,覺得,肯定是我的智力有問題,沒理解他的意思,啊,黑格爾真是偉大——從未有第二個哲學家讓我如此費解。
為了讓你體驗一下黑格爾邪教的教義,我們來看幾個黑格爾著作的段落(商務印書館譯本)。我也會說明,為什麼,依據什麼標準而言,這些段落通通是錯的,或者是正確的廢話。這樣的分析,其實每一個有基本科學素養和生活經驗的人,都能想出來。
(1)概括講來,哲學可以定義為對事物的思維著的考察。如果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在於他能思維」這句話是對的(這話當然是對的),則人之所以為人,全憑他的思維在起作用。(2)不過哲學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在這種方式中,思維成為認識,成為把握對象的概念式的認識。(3)所以哲學思維無論與一般思維如何相同,無論本質上與一般思維同是一個思維,但總是與活動於人類一切行為里的思維,與使人類的一切活動具有人性的思維有了區別。(4)這種區別又與這一事實相聯繫,即:基於思維、表現人性的意識內容,每每首先不借思想的形式以出現,而是作為情感、直覺或表象等形式而出現。(5)——這些形式必須與作為形式的思維本身區別開來。——黑格爾,《小邏輯》導言,第二節
我先看(1),(1)首先就給哲學下了定義。但是你真的可以這樣隨便下定義嗎?定義是一種嚴格的規定,你把A定義成B,那麼正確的定義是A能推出B,B能推出A。但是黑格爾這句話顯然是推不出的。哲學=對事物思維性地考察。這當然是對的。但是對事物思維性的考察,就是哲學嗎?明顯不是。科學也是思維性的,但非常不同於哲學。常識也是思維性的,但也不同於哲學。這種武斷的定義,放在今天隨便一個學術期刊,都是過不了初審的。我並沒有挑刺,因為好的哲學作品肯定會對哲學的定義慎之又慎,比如說,引用一段羅素對哲學的總論。
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於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於那些迄今仍為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諸於人類理性而不是訴諸於權威的,不管是傳統的權威還是啟示的權威。——羅素《西方哲學史》緒論
羅素這段話是有實實在在的內容的,通過比較,他大致確定了哲學在思想領域的位置。他不會莽撞地上來就下定義,好像自己是不可否認的上帝一樣的。而黑格爾的作品,每一句話都在為他自己搞造神運動,但對自己的錯誤完全無視,與納粹的洗腦方法異曲同工。
再來看(2),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在這個方式下,思維變成了認識,一種把握對象的概念式的認識。這個說法更加荒謬,思維怎麼會變成認識?有人這麼說話的嗎?思維是一個名詞,它的動詞形式是思考。思考能變成認識嗎?這簡直荒謬無比。比如說,「我認識你」。我可以把它替換成「我思考你」,「我思維你」嗎?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認識」和「思維」是不同的過程,說一個變成了另一個,這完全就是胡扯。正確的說法是,思維有可能促進我們的認識。這樣就對了。但是黑格爾偏偏不這麼說,他一定要說「思維變成了認識」,為什麼呢?作為一個邪教頭子,你就懂了嘛,你如果說正確的話,「思維促進認識」,這句話就是廢話,大家都知道。你必須把這句廢話打扮,加工,化妝一下,搞得一般人都不明白,又很難發現問題出在哪,這樣就確立了自己教主的權威。再說下半句,哲學是概念式的認識,這句話也是一句廢話。常識和科學也需要概念,比如,我指著飯盒說,「這是一個飯盒」。你要說出這句話,你必須要有「飯」的概念,「盒子」的概念,你才能知道「飯盒」。我們日常絕大多數知識都需要概念,不是只有哲學才需要概念。說哲學是特殊的概念式知識,這相當於什麼都沒說,因為所有知識都需要概念。
讀到這裡,讀者已經非常辛苦了吧?你看,要反駁黑格爾的著作,實在是太難了。因為它每一句話都是錯的,要不就是廢話,你如果要系統地反駁他,你可能要寫幾十億字,繞地球很多圈,才能寫完。沒有第二個哲學家,不,沒有一個有基本良知的人會寫出這種每一句話都錯的作品來。為了不要掉入黑格爾的圈套,我就不一個個反駁(3)(4)(5)了。任何有教養而認真的人都能反駁。
我現在來說一說,我憑什麼能反駁,憑什麼標準。我的標準就是四個字:舉證責任。作為一個真理的探索者,你要說一個命題,那必須有證據證明它是對的。如果沒有證據,那你必須依賴於每個人都承認的自明公理去支持它。比如若a=b,b=c,則a=c,人類存在,歸納法在概率上是有效的,這樣的公理。我們的大部分常識都建立在公理和明顯的證據之上。因此,哲學家必須對自己的理論負責,它符合我們的日常觀察,它有證據的支持,我們才能承認。否則,漏洞百出,反例甚多的理論,就是錯的,就該被拋棄。這是我的立場,也是所有科學家以及正常人會持有的立場。
但是黑格爾教義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否認這一點。他搞出一套辯證邏輯出來,認為命題是沒有客觀對錯的,因為對錯是一種對抗性的思考。只有否認對錯二分法的辯證邏輯可以拯救世界,達到絕對知識,而其他的知識都是有限的,有條件的,局限的。他的說法極具誘惑力:普通的邏輯採用對抗性的思考,認為有限和無限是矛盾的,一個和多個是矛盾的,自由和必然是矛盾的,凡人和神聖是矛盾的。但是普通邏輯犯錯了,因為它沒有認識到這些對抗性的概念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並不矛盾的。
但這種說法是對普通的邏輯的歪曲解釋。 「有限」和「無限」僅僅是反義詞而已。當我說,我的錢是有限的,這相當於「我的錢不是無限的」。我並沒有主張,有限能脫離無限,因為二者是反義詞,出現了一個必定出現另一個,這兩個概念相互依存,這是廢話。但相互依存的兩個東西,當然是不一樣的,你不能說他們「統一」,這是胡扯。夫妻之間相互依存,你就說他們「統一」,你是賣速食麵的嗎?正常人不會這麼說話。而且,無限和有限之間當然也可以轉化,因為時間在推移,事情總在變,每個人都知道。窮人過幾年就可能變富,窮和富會相互轉化,這是廢話。把一句廢話打扮一下,搞出一些人人自危的大問題,然後就把「無限」和「有限」給混淆,統一起來,然後再進一步否定普通邏輯,這正是邪教把一個荒謬的理論洗白所用的典型手法。
黑格爾教義的另一個厲害之處,就是他有無窮多的借口否認自己的錯誤。因為,每當你批評他,就有教徒會跳出來說「你根本沒看懂黑格爾,對沒看懂的東西,你怎麼能評論呢?可笑。」為什麼黑格爾有這麼巨大的優勢?我已經說過了,因為他每一句話都是錯的,所以思維正常的人根本不可能看下去。但如果他真的看下去,他又要把每一句話都反駁一遍,要寫出相當於好幾個地球周長一樣長的反駁長文——但這種文字,沒有任何人寫得出來。我反駁了他兩句話,就花去了1000字,鑒於一般人最多活120歲,我斷言人類歷史上絕不會有人能夠完整地讀懂並反駁黑格爾。
對於這種思想邪教,最好的辦法不是反駁他,而是由它去。因為很明顯,它既不能指導生活,也不能有利於科學和社會的進步,反而是搞出了很多邪教徒(還好他們不會搞人肉炸彈)。對這樣的邪教,反駁和支持他都是浪費時間,一個人,應該多花時間看好書,學習那些真正經得起考驗,能夠指導實踐的東西。
最後,給幾個黑格爾的逸聞趣事,他是這樣用「絕對知識」來探索科學的(引自豆瓣):
(1)1801年,黑格爾曾經斷言,要是人們稍稍注意一下哲學,立即就會明白,只能有七顆行星,不多也不少。因此,天文學家的
搜尋是浪費時間的愚蠢行為。
(2)黑格爾還認為,陽光本身不熱,他說:「我們把光視為是與火和熱結合在一起的,好像太陽光就是我們通常所看到的地球上的光,它表現為燃燒。因而我們就會以為,為了能夠用地球上的燃燒過程的情況去解釋太陽發光,有必要指明維持太陽上的燃燒活動的方式,在這裡要有火,就必須消耗材料。然而必須指出,地球上的燃燒過程是出現在個體化的物體上,而這類過程的條件在太陽上還沒有在自由的質的關係里發生。我們必須把這種原初的光與火分開。地球上的光大多數都與熱結合在一起;太陽光也確實是熱的。但這種熱卻並不屬於太陽光本身,而是光在射到地球上的時候才變熱的。像攀登高山和氣球飛行所表明的,太陽光本身是冷的。」
(3)黑格爾反對水的化學組成定義,他認為,水是一種簡單的物質。他說,「與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觀點相反,我們可以提出一個老問題,即水究竟是不是由氧和氫組成的,誠然,電火花會使這兩者成為水。但水並不是由這兩者組成的。」
由上方以權力任命的黑格爾,作為持有證書的大哲學家,是一個頭腦遲鈍、談吐乏味、使人厭惡、缺乏語言方面知識的騙子,他厚顏無恥到極點,把一些瘋狂無比的神秘的胡說亂寫和拼湊在一起。這些胡說被僱傭的追隨者稱作不朽的智慧,所有這些笨蛋都欣然接受了它們,因而湊成了空前完美的讚美大合唱。
——《叔本華全集》(1888年第2版)第五卷103頁以下。轉引自卡爾·波普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第二卷69頁以下 如果你想讓年輕人的才智變得遲鈍,並使他們的頭腦變得不適用於任何思想,那你最好就是讓他們去讀黑格爾。因為那些彼此抵消和相互矛盾的詞句的怪異堆積,驅使心靈徒勞地折磨自身,試圖思考什麼與它們相聯繫的東西,直至最後因精疲力竭而崩潰。因此,任何思考就這樣完全被摧毀了,年輕人最終把空洞的、膚淺的冗詞誤認作真實的思想。 ——《叔本華全集》第五卷25頁(注釋)。轉引自《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第二卷131頁 你們可知道作為一個無比痛恨辯證法的人我看到叔本華這段連珠妙語時有多麼暗爽。每一個接受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的人,都應該來讀一讀波普爾的這本大作 ====================================== 關於我為什麼不喜歡辯證法,我把我在下面的回復提到主樓來吧 我拋磚引玉談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辯證法給人一種萬能的錯覺,彷彿可以用來解決一切問題。想想高中政治卷子上的辨析題和問答題吧,我們以「馬哲認為」起頭,列出諸項原理,運用它們,得出結論。但是事實上用辯證法得出的結論其實都是我們通過其他方法證明了並相信了的結論。有了辯證法,我們只是有了一套繁複而精緻的說辭去重複我們知道的事;沒有辯證法,也絲毫不妨礙我們去發現新知。 第二,辯證法的主張者往往利用辯證法去支撐自己提出的「歷史的必然性」(黑格爾的世界精神、馬克思的歷史規律)——而我和波普爾都相信這是犯了歷史主義的錯誤。辯證法可以為一切事物和行為做辯解(和批評):當黑格爾說「凡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的時候,他是在為普魯士的君主製做辯護,即使它非常反動;毛和鄧一個以階級鬥爭為主,一個以經濟建設為主,但兩人都擺出「主要矛盾」的「辯證法原理」為自己做後盾。 第三,辯證法的具體概念其實非常含糊(這也是它為什麼那麼「萬能」的原因)。譬如「矛盾」。薩拜因在《政治學說史》里指出:「黑格爾所用的『矛盾』一詞,除了意指對立或相反的含混形式以外,沒有任何確切的含義。」恩格斯說「運動本身就是矛盾」,毛澤東說「矛盾即是運動,即是事物,即是過程,也即是思想」。這些話,說了等於沒說。「對立統一」里的「統一」是什麼意思?「解決矛盾」里的「解決」是什麼意思?「聯繫」的原理也是,辯證法提出聯繫具有普遍性,但是又發現主張這一點使任何研究都成為不可能,於是又補充說事物也有相對獨立性,終於使得前一句話成了廢話。量變和質變的關係亦然,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關係亦然,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規律亦然……辯證法永遠把「對立」收容到「辯證統一」的大旗之下,以至於你什麼都推導得出來,實際上什麼也推導不出來,真正想要得出結論,憑藉的還是辯證法之外的專業知識
(感謝作者)
為什麼哲學的完成就必定意味著不再有哲學這一學科, 而不是曾經的哲學觀念全都被綜合起來了 (猶如蘋果樹完成了它一年的工作 —— 結出大量的好蘋果) ?
黑格爾哲學就像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代表著古代建築藝術的頂峰。
但是,這座宮殿放在今天已經不實用了。人們更愛叔本華、克爾凱郭爾、尼采、薩特等人的高樓大廈,儘管它們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地豪華。
不是比利海靈頓嗎?
不甚了解黑格爾的哲學思想~但不影響對他做討論。黑格爾與康德,尼采,叔本華等人最大的區別在於黑格爾建立了一套哲學體系,一套規則,並試圖把這個規則加到全人類身上。然而,世界本質是不能被認識的——這個前提沒人可以否認。建立體系是一種強迫性的定義,沒有任何意義可言。黑格爾的偉大在於建立了一套人人都可以理解卻很少有人真正可以理解的體系,這是不願深入思考的大眾群體最能接受的。這種偉大對於那些嘗試建立自我價值體系的人沒有任何意義。
黑格爾的哲學完成了理性哲學的主體部分,實現了方法論與本體論的統一。在元哲學的概念,範疇,辨證法上都已大成,回答了絕大多數哲學的根本問題,在實踐哲學中對歷史哲學、美學、自然哲學、倫理學都領域都進行了深刻的論述,最後形成了一個主體已完成的體系化的哲學城堡。每一種哲學,每一種思想都是一條道路。黑格爾開創的這條道路聯結了俗世與理性天國,未來的人從這條路上走出去,尋找更多的可能,或者在地上的國里踐行理性之路,但在根本意義的提升上是很困難了。所以黑格爾是一條哲學道路的完成,或者說是哲學主幹道的完成。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走哲學的大路、小路、直路和彎路,拓展哲學的領域,探究這世界在理念構造上的種種可能。
還有70億人,何為完成
不可能完成吧,每一個時代都有偉大的哲學家出現,隨著人們對事物認知的過程,哲學也發生變化
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辮清東方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文法體裁、和理念表達方法論。中國的是形而上下問「道」、東方中華創世的是盤古。而西方的是主體思維追問世界本源——終極、形而上學體裁、西方創世的是上帝。所以由古西臘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創建了形而上學的概念——歷史直至康德哲學和黑格爾才完成了國本形而上學的理念和絕對理念。而今中國哲學世界普遍意識的認識、首先未識透形而上學的真諦意蘊和理念意義、所以黑格爾的本意是完成了哲學形而上學的完整體裁的方法論、因為西方人對世界終極理念的觀念是上帝創造了一切。然而黑格爾的三元理念是把哲學的真理和上帝的理念鳥瞰合一、他把哲學的真理提升在西方世界所有思維的最高層次和上帝的理念平合;而不是康德把正反的理性最終歸和於上帝、所以我和上帝都是一。而是中華哲學的絕對理念是零和一、至今無有那個哲人認識。而西方後世所有的哲學家都訛錯地費解了形而上學的本質和真正
意義——即是和東方的「道」相對的文法體裁方法論。隨想,隨意寫寫
黑格爾自稱是浮士德精神的兒子,但歌德從未肯定過黑格爾的哲學。 真正雄渾濃郁的精神,都是直覺性的,沒有那樣的直覺,你就無法擁有那樣的精神。 「哲學家的哲學所顯現的,無非是其品性。」木心如是解,余亦如是。哲學不是上帝,它也成不了上帝,哲學僅屬於哲學家,若哲學成了上帝,那就不是哲學了,是宗教。 即興判斷:所謂的哲學家,是心儀上帝而無從儀之人。黑格爾的垃圾哲學在儒教的上帝永恆創世論面前就是個屁。 上帝和上帝永恆創世是永恆不變的本體和本體的永遠發展變化的永恆的作用的體用關係,當然也徹底否證了黑格爾的所謂絕對精神的學說。黑格爾認為所謂的絕對精神不僅是世界的本體,而且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就是絕對精神自身的發展變化,這不僅實際上就是把世界上萬事萬物等同於上帝的泛神論的變種,而且是把本體和本體的作用混為一談的產物。比如說如果世界上萬事萬物存在黑格爾所說的正反合的關係的話,那麼被黑格爾當作萬事萬物本體的絕對精神自身也將存在正反合的關係,也就是絕對精神能變成自己的反面,成為反絕對精神。如果絕對精神居然能演變成反絕對精神,那它又怎麼能談得上是絕對的本體?而且如果絕對精神能存在正反合的關係,那如此類推,以至無窮,將出現絕對精神、反絕對精神、合正反絕對精神、反合正反絕對精神、合正反正反絕對精神……的無窮循環,這顯然是非常的荒謬。 因此黑格爾將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等同於萬事萬物的本體發展變化的所謂絕對精神的學說,不僅是泛神論的變種,而且是混淆了本體和本體的作用的關係所造就的錯誤。只有用上帝這個超越於一切集合之上的終極存在和上帝永恆創世這個永遠處於未完成狀態的包括一切集合的大全集合是本體和本體的作用的體用關係,才能解決萬事萬物和萬事萬物的本體之間究竟如何聯繫在一起的同時,又必須能區別開這個難題,否則必然會出現類似黑格爾的將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等同於萬事萬物的本體也在產生髮展變化所造就的無窮循環的邏輯難題。
推薦閱讀:
※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怎麼相互轉化的?生能轉化死,可是死能轉化為生嗎?
※「時間」和「數字」這些概念究竟是屬於先驗概念還是超驗概念?
※怎樣列一份關於新儒家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書單?
※什麼是哲學?什麼是投資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