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為什麼大家都說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這有什麼依據嗎?還是經驗之談?用不同的茶具喝同樣的茶差別大嗎?

下面兩個是知乎閱讀上的。

estion/21831918

estion/21417798


喝茶使用不同的茶器,對於不講究的人來說是多此一舉,對於有喝茶習慣的人來說是平常事。

有個朋友給他爹買了斤大紅袍,他爹拿去工地用保溫杯泡來喝。這屬於不講究的。

雖然泡出來都是茶水,但與用工夫茶具泡出來的相比,說不好聽點,有些可惜了。

我列出幾種不同的茶來講講,也許題主就會明白了。

綠茶:綠茶用玻璃杯沖泡可以觀茶葉在熱水中漸漸舒展開,在水中遊動,很美,算是一種茶趣吧。玻璃杯出來的茶湯口感,比較清、鮮、甜。但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就看不到那美美的芽葉,還有這二者的容量都沒玻璃杯大,所以沖泡出來的茶湯會玻璃杯出來的茶湯濃郁些,而且三泡之後就會變淡許多。

紅茶:很多人喜歡那種帶有過濾膽的玻璃茶具,至於為什麼,我想還是圖它方便吧,適合在辦公室飲,一個玻璃茶具+一個杯就可以喝了。不過我自己就用蓋碗泡紅茶,還是那句話,出水快,看葉底看的清楚,聞葉底能聞的准。至於口感,用玻璃杯與用蓋碗出來的茶湯;玻璃茶具入水量比蓋碗多,前兩沖會濃郁些,後面加水就沒前面濃郁(當然,如果出水快點,就不會)。而用蓋碗,從濃至淡,起碼得五沖,好茶是需要慢飲的,再說,我們又不急。說到紅茶,那就多說幾句吧,一些店家很喜歡告訴客人泡紅茶要多少多少度水,沒錯,我說的是金駿眉。其實只要制茶工藝到位,根本不怕開水沖泡。我們審評紅茶時,基本是幾個蓋碗同時沖泡,開水沖泡,好的紅茶不怕開水。只有那些做的不好的紅茶才怕開水泡。因為衝下去,各種缺點就出來了。所以店家會告訴要用什麼80度,90度的開水泡,無非是為了掩蓋缺點罷了。

鐵觀音、岩茶、鳳凰單樅:沖這三種茶基本是用紫砂壺或蓋碗。說下這兩的區別。紫砂壺散熱慢,所以保溫性強點,茶湯味道更加醇厚些,但香氣被蓋子吸收,還有需要注意的是,紫砂壺容易把茶悶了,時間把握不好,會影響口感。用蓋碗,能泡出它原味的口感,各方面層次分明,所以我們在試茶樣時,都是用蓋碗,方便聞香,能夠準確的評出一泡茶的優缺點,但保溫性沒有紫砂好。有心情有情趣養壺就用紫砂,想專註於茶,就用蓋碗。

普洱:因為我平時是與岩茶接觸的多,對普洱的了解不夠,所以說的可能有點不對的地方,望指教。蓋碗和紫砂壺同樣適合泡普洱,各有特性。但我個人覺得普洱還是用紫砂沖泡適合些,前面說了,紫砂散熱慢,保溫性強。普洱,尤其是多年的普洱,需要用高溫的水沖泡,才能發揮出普洱茶湯的魅力,而且紫砂會有點「修飾」的作用,把那些不好的雜味去掉。不過如果要試一泡普洱,用蓋碗能確切的反應出茶的好壞,不失真。有的人比較挑剔,生茶用蓋碗,熟茶用紫砂。還有的茶客喜歡用鐵壺或銀壺來煮茶。

以上就是幾種不同茶用不同茶器的區別,純屬個人平時喝茶出的感受,不代表一切。

說完沖泡的茶器,現在說杯子,杯子不過是盛茶湯的物件,用什麼杯子其實都一樣。

但如果你喜歡觀湯色,用白瓷杯,追求清透用福建德化高白瓷,追求精緻美感用景德鎮。

如果你有心思養杯子,就用汝瓷。如果你喜歡一個人喝茶,又喜歡大碗喝,用建盞。

還有其他工藝的杯子就不一一介紹了。

最後我想說,喝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不需要太刻意。更別被那些所謂專家口中的茶文化忽悠。

他們能把茶講的雲里霧裡,茶在他們口中能被神化。

我眼中的茶文化是讓茶與生活應該越來越近。

謝謝題主和@徐博聞兄邀。


小壺覺得不同的茶葉沖泡器具

讓茶文化更加豐滿了。

比如說,

綠茶配玻璃杯,利於觀賞外形。

普洱配壺,利於茶湯滋味醇和的呈現。

紅茶烏龍茶配蓋碗,利於茶葉湯色、滋味香氣的呈現。

不同的器具,不同的茶類,不一樣的茶滋味。


為什麼大家都說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就如你吃中餐用筷子,吃西餐用刀叉這樣,不同的茶具不同的飲法,這是更好更方便地去使茶葉發揮到它應有的優點。

這有什麼依據嗎?

根據茶文化和茶歷史不斷的實踐下來的依據,當然世事無絕對,只是暫時這樣的說法較為合理而已。

還是經驗之談?

要靠多實踐而斷定呢。

用不同的茶具喝同樣的茶差別大嗎?

挺大的。

喝一般的茶沒所謂。。但喝上稍好的茶,用不同的茶具和不同的手法對口感來說是很重要的,這樣也是對茶和做茶人的尊重,做得一手好茶和飲得一口好茶也不容易,得要看緣分。

就本人觀點稍微舉例,如有不對敬請原諒及指教。

以前我只喝普洱,用紫砂壺泡茶,後來各種茶都去喝,現在都只用蓋碗,因較方便和能公平地評出茶的好壞。

1 普洱茶分熟普和生普,可用紫砂壺和蓋碗,100度水溫沖泡,可根據茶色和時間結合出湯,如用其它玻璃杯什麼的沖泡,那你要是高手才能沖泡得好了,具體不細說,細說太多要說了。

2 紅茶,用紫砂壺和蓋碗比較適合,本人飲過英德,武夷山,黃山,雲南這些地方的紅茶,俗話又說,好茶不怕開水燙,好的紅茶水溫可高點,一般低檔的紅茶水溫稍高就酸。我用蓋碗沖泡時,觀看茶色、聞蓋香味出湯,具體不細說。

3 猴魁、黃山毛峰、雲霧、茉莉花、綠茶適合用玻璃杯,沖泡,中投方式較適合,因這些茶的形狀和泡茶水溫的不同,所以不不太適宜用紫砂壺類沖泡,具體不細說。

4 武夷岩茶,品種很多。。。紫砂壺或蓋碗較適合,可用100度水溫,高沖低落,聞香出湯,用玻璃杯等其它茶具不太適合,會影響口感,具體不細說。


建窯

在今福建建陽。始於唐代,早期燒制部分青瓷,至北宋以生產兔毫紋黑釉茶盞而聞名。兔毫紋為釉麵條狀結晶,有黃、白兩色,稱金、銀兔毫;有的釉面結晶呈油滴狀,稱鶴鴿斑;也有少數窯變花釉,在油滴結晶周圍出現藍色光澤。

這種茶盞傳到日本,都以"天目碗"稱之,如"曜變天目"、"油滴天目"等,現都成為日本的國寶,非常珍貴。該窯生產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較厚,含鐵量高達10%左右,故呈黑色,有"鐵胎"之稱。宋代著名書法家也是茶學家的蔡襄在《茶錄》中云:"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燲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可見,宋代盛鬥茶之風,又視建窯所產茶碗為最佳之器。

景德鎮窯

在今江西景德鎮。始燒於唐武德年間,產品有青瓷與白瓷兩種,青瓷色發灰,白瓷色純正,素有"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磐"之譽。


現在的都市上班族,估計沒那麼多講究了~~要是再講究也沒人會像我一樣,在辦公室裡面擺個三炮台自個喝自己的單叢~


問題忒大,簡單回答。

1,不同的茶具的「發茶性」確實有差,適應的茶葉種類也確實不同。

2,不同茶具的功用不一,是為了追求茶湯的質感還是追求過程的美感,視泡茶者自身的選擇而定

3,人、茶葉、茶具,水,泡茶時這幾個變數中任意一個或幾個的變換都會導致最終結果的變換,而且對於最終結果最優解的判定既有一定的客觀性,又有一定的判斷個體的主觀取捨。

4,什麼茶具適合泡什麼茶?對沖一下不就明白了?(當然,得到的答案時以對沖時泡茶者的行茶技藝為基礎,某種茶具在沖泡某種茶葉時表現最好)


如果要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概括挑選茶具的標準,大家認為應該用哪個字、哪個詞?

是風雅?還真不是。用什麼茶具其實無關風雅,風雅的是主人,不是器具。凡夫用上顧老的石瓢,終究還是俗人一個。

挑選茶具的最高原則,是「潔」。清潔的「潔」,就是要乾淨。乾淨的茶具至少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衛生,另一個是不干擾茶味。但是據我觀察,真正能達到「潔」這個標準的,真不多。

比如,大家出去吃飯,看到餐桌上的白瓷茶杯污漬斑斑,是不是很噁心?時下流行的「養杯」,「養壺」,就是把開片「汝窯」杯的開片縫隙用茶漬填滿、讓紫砂壺的表面包裹上一層均勻的茶漬,雖然看著比較有成就感,大概可以算是一種老茶客的「象徵」,但是養壺養杯這種習慣,是相當的不潔。「汝窯」杯上的「金絲鐵線」,其成分和白瓷杯上的污漬沒什麼兩樣,而且開片縫隙里的污漬日積月累,只會更臟。有一些蓋碗,包括很貴的蓋碗,也是帶有開片的,以及一些打開壺蓋就能聞到刺鼻氣味的紫砂壺,這就更不能用了。

再比如公道杯上的濾網,也是我不主張用的。濾網濾掉的,是茶湯中的茶葉碎屑和一些雜質,就算每次用完都及時清理,濾網上也會積聚相當數量的雜質和細菌。讓每一道茶湯都經過一遍雜質細菌的洗禮,不妙。

保溫杯泡大紅袍,並沒有什麼問題。喜歡用保溫杯喝茶的朋友,也不會去注意什麼樅味、岩韻。既然如此,用保溫杯熱熱地燜上一杯,大口痛飲,豈不爽快。保溫杯泡茶最大的問題是保溫杯口小肚大,內壁又常常又塗層,不易清理,很容易藏污納垢。說到底,還是不幹凈。

總之,若要講究茶具,先從「乾淨」開始講究吧。


一位做茶六年的師姐說過,不同的茶碗喝同一泡茶味道真的是不一樣的。搞得我都想去買各種茶碗試試了。

紫砂,蓋碗,瓷,鐵,銅,漆,竹,陶,然後柴燒神馬的差別就更不必說了,多喝就會發現


茶和茶具一樣具有靈性,不同的茶具的材質不同。例如泥制的紫砂壺通過其細小的顆粒縫隙不同的吸收茶味,久而久之吸收的茶味也就進行了轉變,紫砂壺具有一定程度的茶香以及更加油潤光滑。

白瓷茶具主要產自於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其製成的茶具上面都有上一層玻璃釉,這樣不會去吸收茶味,蓋碗的內凹的特質讓其更好的聚集茶葉的香味,是評茶的最佳選擇。

玻璃器皿:運用玻璃器皿(透明玻璃杯等),是為了讓茶葉在沖泡的過程中觀賞茶葉起起伏伏以及芽葉的伸展狀態以及欣賞茶湯的色澤。


就像聽不同類型的音樂要用不同的來源的電力一樣

聽搖滾得用火力發電

聽交響得用水力發電

聽鄉村得用風力發電

如上,非黑。


追求到極致,自然內容就多了,若是不追求,止於滿足,也是一種幸福。只是,千萬別暴殄天物啊,好茶用錯器具,泡錯方法,就類似於用博物館裡的藝術品裝鹹菜一樣具有破壞性。。。那真的不如不要買它,即使您能買得起一座金山,這世上只怕也沒有那麼多好茶,留給懂得欣賞它的人吧。。。

若一般的茶,茶具不那麼講究也沒什麼,若是金俊眉,八千顆正山小種芽才能出一兩;大紅袍,只剩武夷山上懸崖邊三棵樹,每年都拿去御貢,正常渠道下買都買不到;野雀舌,都是如雀舌一般小巧的,一株上頂尖兒的那麼一點兒,明前一次采完。。。像這樣的茶,不講究茶具與泡法,便辜負了自然,這天地之靈聚集的那麼一點兒精華了。

若是稍一般的茶,在選用茶具上也需有個大致的分布,該怎麼用就不贅述了。鄙人認為,飲茶飲下的是生活態度。喝茶、辨茶、品茶、追求茶、追求境,不同的態度,雖是管中窺豹,卻可以從中窺見我們的生活態度。我們每個人的氣息都一息貫通,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飲茶也不例外。若開始品味生活之細節,自然開始追求品茶之細節。


喝不同的茶當然要用不同的杯子啊親。

我覺得總得來說是兩大點。泡出來好看和喝起來好喝

泡出來好看

1.茶藝。這是一門藝術,藝術是要把美的東西呈現出來的,不同的杯子才能體現不同茶的美麗。比如泡綠茶總是推薦用玻璃杯,因為可以(邊沖泡邊欣賞茶葉在水中緩慢吸水而舒展,徐徐沉浮遊動的姿態。)

再比如紅茶好用白瓷,白茶可以用反差極大且內壁有色的黑瓷,都是為了襯托,為了表現茶的美。

2.不僅是不同茶葉需要不同的茶具,不同的場合也需要不同的杯子,這是一個色調的搭配。要和環境融和。比如夏天多用白瓷用玻璃杯泡綠茶,冬天家裡就會換紫砂泡普洱。不說茶藝表演的色彩搭配,單是自己在家裡喝,合適的茶具喝起茶也會有很開心的感覺。母上也沒有學過茶藝,沒有學過插花,但是看她閑暇時泡茶,去樓下花店買幾隻花修修枝葉插在普通的玻璃瓶里,很美好呀。

泡出來好喝

1.不同茶葉所需要的水溫不同,比如綠茶一般要85度左右,水溫高就會將茶葉泡熟,失去茶香,而黑茶烏龍茶,就需要沸水。所以細嫩的茶可以選用玻璃杯,而較老的發酵的茶,可能就需要蓋碗使其香味保持。

2.不同茶具的質地不同,適合不同的茶葉。密度高的器具,因氣孔率低,吸水率小,可用於沖泡清淡類茶。這樣泡茶時茶香不易被吸收,顯得特別清冽。而香氣低沉的茶葉,比如烏龍茶黑茶,可以選用低密度的陶器,比如紫砂壺,因為它氣孔率高,吸水量大,茶壺蓋都可以聞到茶香。

這不是什麼矯情,你深入了解茶,真會覺得特別美麗。

用不同的茶具泡茶,是對它的尊重。

(似乎該加一句圖片來自網路什麼的...)


由於不同的茶,製作工藝,口感,以及泡茶時需要表達的用途不同來選擇不同的茶具。

茶具分為:

單杯:長玻璃杯、紫砂單杯、蓋碗杯、陶瓷杯—

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岩茶等,可以簡單沖泡,快速出味道,沖泡次數在3泡左右的茶,都可以通過玻璃被來體現。以個人喝為主,可以待客,簡單易操作,可以感受茶體色澤,茶葉翻滾。

忌諱沖泡次數多的茶,例如:黑茶、滇紅、普洱。因為稍微靜置一定的時間,茶味就會非常濃厚,有些甚至苦澀,無法完全發揮茶本身口感,不能完美的展現茶葉的優勢。

保溫杯——

主要以個人喝為主,由於保溫的效果,以至無法立即喝,同時會形成強大的悶泡環境,所以一般情況下,不主張使用泡茶。

特殊情況,有知友說起工地,比我本人我經常出差,上工地,在冬天的時候,要喝熱水條件非常不便利,很困難,這時候,能喝上自己帶的保溫杯的一口熱茶,幸福感爆棚,這個時候口感要求沒有那麼高了。

由於會出現上述影響口感的情況,我一般換個方式,使用功夫茶的辦法,將茶一泡泡衝出來,裝入茶海,然後整體倒入保溫杯,這樣一不會因為茶葉過分浸泡影響口感,再就首泡與後面的幾泡味道一綜合,味道整體水平很高,壞處就是,只有一杯,比較適合每天回家、辦公、以及功夫茶氛圍濃厚的地區,比如雲南、福建等。

飄逸杯、飄逸壺——

這是典型的懶人搞法,比如說我。

可以迅速的出一大海茶,茶的基本口感能保持,與功夫茶有差距,比浸泡要好,

特別適用於多泡茶:黑茶、滇紅、普洱。

早上出門來不及,我就一般用飄逸壺泡出來,裝在保溫杯裡帶出門喝。

蓋碗——

蓋碗分兩種用法。

一為個人喝茶、古時近現代個人待客常用,與個人單杯使用方法無異,講究一個「天、地、人和」

二為泡茶使用,有各種材質、花色、表現形式。什麼茶都可以使用蓋碗沖泡,有悶泡環境,可以快速出茶,碗蓋敞開,有利於鑒賞茶葉,沖泡過程蓋碗可以聞香,有深色與淺色之分,個人愛好怎麼喜歡怎麼來,與茶壺一樣,區別在於可以欣賞茶葉質感,清洗後不留香,茶葉類別區分後,有利於鑒賞,多為商家使用,商家選擇淺色底色較多,比較利於欣賞茶葉,同時配套的淺色底茶杯利於欣賞茶體湯色,陶瓷比玻璃散熱慢一些,不容易燙手,同時喝與沖泡不會過快散熱。

紫砂壺——

功夫茶常用,個人使用也可,茶葉品種不限制,但是一個壺限於同類的茶,比如泡了紅茶,盡量不要再泡綠茶,泡了熟茶盡量不要再泡生茶,不然容易竄味。

長時間使用,茶壺留香,使用時間越久,留香越好,茶葉沖泡後口感極佳。

通常同樣的茶,蓋碗與老紫砂壺沖泡,壺的口感可以直接上個檔次,例如:一百多的茶可以泡出幾百的口感。如果是自己喝茶,可以考慮養個紫砂壺,如果是商家鑒賞,你可以要求對方使用蓋碗,而不是紫砂壺。

鐵壺——

煮茶常用,類似於普洱熟茶、老生茶、紅茶等,

這個不考慮茶葉沖泡過程的層次感,講究的一個綜合口感,茶出來後大多醇厚馥郁。

一直喜歡喝茶,高中大學時期在湖南,主要喝龍井、鐵觀音之類的,工作後一直在雲南,主要喝普洱居多,加上滇紅,後來自己做茶葉,就慢慢地開始嘗試其他的茶,類似於金駿眉、信陽毛尖、肉桂等。喝來喝去還是最喜歡雲南的茶,也有可能見識不夠。

對了,糾正一個誤區,茶葉沒有沸水傷茶的說法,紅茶要求80-90的溫度不是傷茶,而是這個溫度的水能更完美地展現出紅茶本身的甜度。


我覺得是為了更好的體現各種茶葉的特點和美感,就像我們會給各種咖啡用不同風格的杯子一樣。


個人認為喝茶使用不同的茶具是為了讓茶的香味發揮的更淋漓盡致。這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綠茶和黃茶,正如樓上所說,一般建議使用玻璃杯,因為綠茶在透明玻璃杯中能清楚的看到茶葉的姿態,綠茶的形態各異,有捲曲的,扁行的,沖泡後,在杯中呈現很美妙的狀態,綠茶一般兩至三炮後就比較淡了,所以第一泡的滋味好,樣子也美,玻璃杯孔徑小,不容易吸附香氣,可將茶的清香味發散出來,

青茶,比如說烏龍茶,可以用蓋碗或紫砂泡,一般蓋碗用的比較多,蓋碗比玻璃杯保溫性好,透氣性也好,由於青茶一般是大葉種的,需要蓋碗燜泡後茶葉的香氣才會散發出來。但是燜泡時間不宜過長,可能會讓葉片發黃,茶湯滋味過於濃郁。

紅茶和白茶一般也建議用蓋碗泡,能讓紅茶的香味儘可能散發出來,紅茶的茶湯一般也只是三泡後就變淡了。

黑茶建議用紫砂泡,因為喝茶一般都會有霉味,紫砂的空隙多,能夠吸附掉霉味,讓茶湯的香氣散發出來,而且黑茶需要高溫沖泡,紫砂保溫性好,能夠鎖住溫度。

雖然茶具對泡茶比較重要,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好水。一般而言,純凈水是最不適宜泡茶的,因為純凈水的沒有礦物質,茶葉中的風味物質不易析出,所以純凈水泡茶頭泡茶滋味都比較寡淡。

適宜泡茶的水我認為是天然礦泉水,特別是低鈉、低礦化度的天然礦泉水,我曾用無錫的一款天然礦泉水和依雲做過對比,該款天然礦泉水的硬度、礦化度都比依雲低,但是泡茶來的結果,從香氣、滋味和湯色三個角度來看,都能達到很好的分數。


作為一個相當資淺的茶人,談這個話題,我知道未必一句兩句能講清楚。但是在線上,尤其是線下,很多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所以談談一些自己的理解,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

多年前,剛跟著一個老師學習泡茶的時候,我也問過他這個問題,他的答案是:「器為茶之父。」

哦,既然器是茶的爸爸,那肯定是很重要的嘍。人們都說,選一個好爸爸可以少奮鬥十年不是嗎?

哈哈,開個玩笑。我又繼續問老師:「你好像只說了器很重要,但還是沒有告訴我為什麼不同茶要不同器。」

老師又說:「因為有的茶還年輕,有的已經睡著了。」當時只覺得他說的玄乎,後來明白了他的意思,因為茶分發酵和未發酵,萃取茶香茶味的方法自然是不同。比如,黑茶用鐵壺煮,因為它睡著了;比如,綠茶用溫水泡,因為它還年輕。

這個答案基本上是沒錯了。雖然不明就裡的人,也許會認為你用不同的茶具是在裝逼,是在修文化課,其實他們不知道這背後的動機原來這麼簡單。為了找到合適的壺,泡出最好的味道。

綠茶要水中游,看那江南的春天,在杯子里舒展,玻璃杯,透,敞,長,想必是極好的;

紅茶要悶悶泡,它不急你不急,凡事總有過程,蓋碗,閉,淺,合,同樣是極好的。

黑茶要高溫燉,它睡得沉了點,你就敲鑼打鼓叫醒,紫砂壺、鐵壺,厚、穩、狠,最好了。

為了好看,為了好喝,為了入眼,為了入味,這跟炒菜豈不是一個道理?

對了,你才說「器為茶之父」,其實還有後半句「水為茶之母」,雖說爸爸很重要,但在茶界,相對而言歷代的先賢還是更看重媽媽。從陸羽到乾隆,從高適到賈寶玉,沒少為一壺水折騰。故事太多,有空我再講。

其實,對我來說還有另一個答案,是我後來自己想明白的。

為什麼要用不同的茶具,為什麼要有工夫茶?其實不是去簡就繁,而是修行。

是慢慢生活的修行,是慢慢思考的修行。

茶,有的人在味道,有的人在過程。

有的人分茶,懂得了公平之道;有的人品茶,懂得了取捨之道;有的人煮茶,懂得了循序漸進之道。

人生一壺茶,盡在不言中,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微信公眾號chadangjia


首先,茶分為六大類,綠、黃、黑、白、青、紅。茶器基本可以分為三種:玻璃杯,紫砂壺和蓋碗。蓋碗也叫三才杯,一般是陶瓷居多,是一種萬能茶具,也就是說,所有的茶類都可以用蓋碗沖泡,操作簡單易會,也容易泡出好喝的茶。玻璃杯主要用來沖泡觀賞價值比較高的茶類,如西湖龍井,眉譚翠片等獨芽加工而成有比較美觀的外形的茶類。紫砂壺主要用來沖泡青茶(也就是烏龍茶)等香氣高,芽葉較粗老的茶類,方便聞香以及對沖泡出其內含成分。


茶具很重要,但和水質比起來,浮雲。。。為啥大老遠從某地買了茶背回家,沒有當地好喝。一方水泡一方好茶。


答前先晒圖…

同樣的茶,用不同的壺泡出來味道不一樣。同一泡茶,用不同的杯子喝,味道也是不一樣的。

每類茶的性格不一樣,所以要用不同的茶具來泡。

綠茶,怕悶,所以用敞口的玻璃杯泡最好,因為綠茶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欣賞茶葉美態,也是喝茶的樂趣之一。

紅茶,基本用蓋碗,如果比較細碎,飄逸杯是極好的,出湯迅速,讓茶會甜美不澀。

普洱,因為耐泡,用壺和蓋碗都可以。

烏龍,我喜歡用壺泡,比蓋碗真的香很多。

茶具是門很深的學問,單單一個壺,不同泥料、器型匹配什麼樣的茶都是可以研究的。

這不是儀式感,而是一門真正的課題。

連喝茶的杯子,都可以讓人投入很多精力。你可以嘗試最簡單的實驗,不同形狀的茶杯喝同一泡茶,入口的感覺截然不同。

茶葉茶具是學問,泡茶更是,不同的茶適宜不同的水、溫度、連注水的粗細、出湯的時間都是學問。

總之…認真喝茶,不容易。

我一直覺得,茶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真正的奢侈品。


有人喝的是文化,我們需要的卻只是茶水。


推薦閱讀:

還有哪些像「一期一會」「茶禪一味」這樣的禪語?
在日本習慣喝些什麼茶?比較暢銷的日本本土茶品牌都有哪些?
為什麼原葉茶(現沖茶)作為中國的傳統飲料並沒有發展得像咖啡一樣?
怎樣鑒別白茶茶葉的品質?
陳升號的老班章是不是中國普洱的茶王啊?!?

TAG: | 茶具 | 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