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非C大調的曲子移調為C大調的曲子會產生什麼樣的聽覺差異?


其實沒有任何變化

樂曲的感情我個人認為和調式有關,和什麼調無關


1.如果是常年修習視唱練耳或固定調樂器,有絕對音準的人,有的聽起來會覺得"音樂感情產生了變化"(我完全體會不到)

2.沒有絕對音準的人會覺得音高發生了變化

3.對於特殊的風格,會有不同的影響.比如thrash metal一類的風格,由於可能大量的使用吉他6弦空弦(這是正常調弦的6弦吉他最低的音),在改變樂曲音高後有可能會給人"更重"(移調後音高降低)的感覺.概因改為大量使用比這個e2更低的音.如果之前聽過大量類似風格的音樂,這種體會會比較明顯.


轉換為C調並不存在「簡化」,僅僅是移調而已。只是如果對特定樂器來說可能C調的指法比較簡單。

移調的變化,如果你有一隻吉他應該比較容易體會。比如掃I VI IV V幾級和弦,然後利用變調夾往高品位夾,很容易體會到每差一個半音的音調的和弦的色彩的變化,比聽單音的更容易分辨。

現在的音樂編輯軟體很多都能對已有的錄音進行移調處理,比如拿《我真的受傷了》的張學友版本去拉高几度,聽起來就會覺得滑稽,缺了低音的根基,整個音樂織體就如很空中樓閣。又拿《Amazing Grace》的管風琴版來這樣處理,莊重感全失。又或拿小提琴獨奏去降調處理,聽起來有如一團老痰卡在喉嚨吐不出的不快,讓人難以欣賞了。 這就是音樂情緒的變化,一個作品總在特定調性裡面才有特定的色彩。


第一點,題主的問題應該改為,非C調的調的曲子改為C大調在聽覺上有什麼區別?

當然題主要是神分句我也沒轍

因為一首小調的曲子改為大調絕對面目全非,可能都聽不出是一首曲子。。

現在開始回答這個問題。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稍微有點不合適,但要說聽出區別,我的確能聽出區別。因為我有perfect pitch,也就是樓上很多人說到的絕對音準。

所以我無法理解一個沒有perfect pitch的人的音樂世界是如何的,我只說說我的體驗。

在我看來,C大調像是一個愛裝大人的小正太。喜歡錶現出一種四平八穩的樣子,但實際上永遠是開心的,歡快的。板著的笑臉無法掩飾他已經小城一朵花的內心。

F大調的降B往往讓我想起我初中時的女神,淡淡的微笑如同春風般拂過。簡單地和弦走向,Fmajor triplet讓人聽起來平淡而又舒服,從Fmajor到以F為底音的降Bmajor triplet,讓人心中一盪,就好比女神在我回答不出老師問題時輕輕的提示,再轉回G為底音的Cmajor triplet 和A為底音的Fmajor triplet,直接讓青澀的我沉浸在女神美好的一顰一笑中。

G大調讓我想起我第一位鋼琴老師,一個和藹的老太太。每次看到我都會塞給我一顆水果糖,令我感到溫暖和踏實。她為了學生經常生氣,自責和難過。有一次因為我彈得不認真把我從下午三點直接留到了晚上六點。我清楚地記得就因為這節鋼琴課我錯過了小學女神的生日party,而田老師只是一遍遍的哄著我,坐在那裡微笑,等我想通了,慢慢進步。就像G大調中的#F,一絲不苟卻又溫暖人心。

先佔個坑。作業要做不完了。。。


如果是「主觀」感覺差異的話,分不同情況(僅代表我個人感覺!不一樣的話很正常,勿噴):

1.如果是古典器樂作品,不用原調,移調演奏簡直不能忍,會覺得音樂原本特有的色彩、溫度以及意境都被破壞了!毀了!!!(對於鋼琴作品這種感覺最強烈,如果是我不熟悉的樂器可能好一點點)

btw,古鋼琴比現代鋼琴低半個音,聽古鋼琴版本的同一作品(比如說巴洛克時期作品)真心超級難受。_(:з」∠)_ 比如說你聽聽B大調的莫扎特奏鳴曲K545試試(「聆聽音樂」裡面就演示過)。。。

2.如果是聲樂作品或者流行純音樂,雖然也會稍微有點不舒服,但是還能接受,畢竟原來當伴奏的時候經常需要根據演唱者的具體情況移調。


不知題目里的「簡化」指的是什麼,分情況來說吧

1.平移轉調。不同的調子會對情感的強弱產生影響,這取決於聽者的敏感度

2.大小調轉換。A小調轉C大調,廣義上來講他們一樣的,但聽者感受的場景應該是不一樣的。

3.真正的簡化。將編配的七和弦等各種增減和弦簡化為普通的三和弦,這將直接改變曲子的風格。


感覺樓上都不太準確,所以來水一下。= =

題目是「一個非C大調的曲子轉調為C大調的曲子會產生什麼樣的聽覺差異?」(其實我覺得題主想問的是固定調與首調的差異問題,不過還是按題答吧)

首先,一個非C大調的曲子轉調為C大調,從調式上來說一共有三種情況,分別是:

1.同主音大小調轉換

2.非同主音的大小調轉換

3.不同大調間的轉換

而轉調所產生的差異,是要根據上述情況來具體分析。但一般而言,因轉調而導致的差異主要分為兩種:音域差異與色彩差異。

音域差異很好理解,即是由於主音的不同造成了樂曲音高主要活動區間高低的差異。

至於色彩差異,值得注意的是,我這裡所說的色彩差異主要是特指大小調之間的、因調式音階全半音組合關係的不同而造成的音響差異,主要體現在和弦(或和聲)屬性以及音響色彩的明暗上。

而樓上有人提到的(同大調或同小調間的)不同調式會產生不同的聽覺感受,則暫時不在我回答的範圍之內。(另外,這個理論從最早古希臘時期的調式情感論再到19世紀法國音樂理論家(具體名字忘了= =明天補)所提出的類似觀點,不過好像從來沒有流行過,如果有感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明確了這兩點以後,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每種調式轉換情況所造成的差異:

1.同主音大調轉換 就題目而言這種情況只有一種可能,即C大調與c小調之間的轉換。這種轉換主要會產生色彩差異,即我們常說的大調比較明亮,小調則比較陰暗。

2.非同主音的大小調轉換 這種情況有很多種可能,簡單來說就是所有非c小調以外的小調轉成C大調,而它造成的差異則包括了音域差異以及色彩差異。

3.不同大調間的轉換 這種情況則是其它大調的曲子轉到C大調上。它主要造成了音域差異

嗯,大概就是這樣,「結語」、「綜上所述」等等那些煩人的東西我就不打了。如果有啥問題或者漏洞歡迎各位大神補充!


對固定耳擁有者來說有非常明顯的區別,區別在於音樂色彩的變化。

對非固定耳首調耳的人來說沒有區別,但對資深音樂愛好者來說還是會有一點隱晦的色彩變。

比如我就覺得同樣一首歌be調色彩較憂傷暗淡,相比之下f調的歌就比較明亮。


如果不懂樓上那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西可以看看《不能說的秘密》里周董斗琴那段

黑鍵練習曲轉成白鍵,就不評價了= =


會感覺音高發生了變化....


移調絕對會造成差別,但是這個還需要看你從什麼調移到C大調。

其實同樣旋律的曲子,不管在什麼調都會給人一種相似的表達。只關注melody的關係的話其實是一樣的,或者說是主觀上不會認為改變了太多,因為12平均律確實具備了每個相鄰的音差值一樣的特性,也就是說只要音程不變,表達出來的屬性就是相似的(當然前提是你不是絕對音感、或者不是十分嚴格地去審視音樂)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是升C大調等很近離C調很近的調性移過去,其實沒啥太大差別。但是如果你移動了很多很多度過去,其實還是有很大差別,如果往高處移動,聲音就會變得尖、清;反之就會讓音變得黏、渾。上一段所說的是比較高檔次的、嚴格的對音的審視;這一段說的是中檔次,只對音的主觀感受的審視。當然,如果你只是聽個旋律的話,其實你只要不是移動一兩個八度過去,基本上也都差不了太多,不會尖(渾)到很難聽的地步。


樂理渣強答一下別的調轉大調不知道,C大調轉A小調試過。有次無聊把小星星用A小調彈,怎麼聽起來都像娃哈哈。。。


個人感覺轉為C大調後,(以下簡稱c調)和原來的調性所要表達的情感改變了。

之前編配流行歌曲的時候由於簡化,先用C調試奏了一遍。後來用原調彈,雖然是同一段旋律,但音高不同,彈奏出來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感覺原調錶達的情感更濃烈,旋律更動聽。而c調就顯得平平淡淡,感情波動不大。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聽多了C調的緣故。

也許是,也許不是。


每個人對於音樂的理解都不一樣,所以自己聽聽唄。

使用最全鋼琴譜APP(免費),打開曲譜最下端有一個轉調,可以轉為任意一個調。

肯定是大家都能聽出區別,但怎麼理解這個區別就是大家都不同咯。


粗魯的分解一下。

近關係調(純5,4):情感推進,或情感翻轉;劇情深化或收束。

遠關係調(減5增4,大小6,3,小7,大2):強烈的不連續感。

二度轉調(大7,小2):KTV升降Key的感覺。

註解1:括弧中數字指音程關係,下同。2:含關係轉調如D—#f屬於純5,因為D-A。


用首調唱名法差別不大,用固定音高去感受------------啊。。。回來了=3=


感情上會有變化.我樂理不精,不能從理論上給出分析...


樓主說的有兩種情況:

1.移調:保持音級不變,只是採用不同調式演奏。這種在聽覺上只有音高的變化,比如說屋頂。由於有男女聲合唱,在前面從男聲轉到女聲的部分,就向上移調了,這樣才能Match女聲的音高。

2.大小調變化:比如說A小調轉成C大調,這時變化的就不僅僅是音高了,而是整個樂曲的基調。比如說櫻花,就是一首A小調的曲子,聽起來是不是很凄涼?


推薦閱讀:

K-POP是最初怎樣發展起來的?起源是什麼?
寫旋律時如何轉調?
如何評價中國新歌聲那英庾澄慶組的導師對決?
新手剛接觸utau,U調音調音只調音高線就算完成了嗎?
如何評價徐佳瑩的唱功和創作功力?

TAG:音樂 | 鋼琴 | 樂理 | 音樂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