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網站有哪些好的機制,能激勵編輯、作者長期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應小歐的希望,過來說兩句。

從問題來看,大致有個前提:這個作者不錯。因為問題問的是媒體有什麼機制,而不是問作者如何做才會長期貢獻好文。

有幾點是需要考慮的:

1、錢。銀子當然很重要。沒銀子很難吸引到別人貢獻好文。不過,話要說回來,如果沒銀子,但作者極多,總能挑出一兩篇不錯然後予以重獎。虎嗅本質上就是這個模式。但虎嗅有一個小小的危險:從眾多作者中拼殺出來能夠獲得報酬的作者,有可能會跑掉(因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每篇文章都能拼殺出來)。我們現在已經可以隱約看到幾個虎嗅的作者成了門戶科技頻道的專欄作者。

2、網站自身的影響範圍,包括它的流量,它的社會化賬號。作者寫一篇東西,除了希望得到一些物質回報外,也希望得到名聲上的好處。流量太低的網站,除非高額換取文章,吸引力會低很多。

3、編輯。我個人認為,編輯是最重要的一環。稿酬過得去、流量還可以,如果編輯非常優秀,就可以把作者圈住。一個優秀的編輯需要懂得:

1)單個作者ta擅長寫什麼方向的話題,並與之討論,激發ta寫作的慾望(或者說靈感);

2)編輯對作者的文章會提問,會挑戰,會糾正一些常識性的錯誤(比如錯別字),從而幫助作者儘可能拿出好的作品;

3)編輯嘴巴比較甜,能滿足作者,尤其是成名作者的虛榮心,但絕不是靠貶低他人來獲取的。討好一個人也要討好到點上,比如懂得發現作者的一篇文章的閃光點;

4)編輯會幫助作者催要稿費,能夠比較清晰地告訴作者收入的情況

4、關係維護,沒事組織點線下的作者聚會什麼的,但不要太大,十個人以上沒啥意思的

最後說一句,錢絕對不是主要的,嘿嘿。媒體和作者如果只是一個買賣關係,這個作者隊伍是相當不穩定的。媒體和作者也不是媒體出錢然後利用作者,利用作者很偏激的言論為自己吸引流量,這種「工具關係」也不長久的。說到底,是合作關係,人情關係


錢。


由於曾在新媒體實習過一段時間,對該方面內容有過一定思考。

本答案,僅僅做一個自己在這方面思考的梳理。

首先,先讓我們看看新媒體里有哪些人來供稿。

1. 傳統媒體若干專欄作家,互聯網領域較有話語權的大牛(魏武揮、謝文、尹生、師北辰等等)

2. 自媒體人士(青龍老賊,之前的潘躍飛等等)

3. 互聯網評論員(多數為新手)

4. 公關、槍手、初創團隊

接下來,分析下這些稿件的優劣程度:

從內容優劣上看肯定是 1&>2&>3&>4

最理想的程度莫過於,讓1和2的人持續高效,快速,低價的供稿,才能將新媒體的內容支撐起來。

當然,這不可能。

於是我們就需要供稿量快速、多量的1+4來補充平時的稿件內容。

然而3+4多了,稿件質量差,充斥各種廣告,就無法擴大新媒體網站本身的影響力,無法帶來流量,就更無繼續被投資的可能性了。

新媒體難以提供傳統媒體的內容質量:

首先,1的需求新媒體無法滿足。

一般情況下,新媒體自身運轉資金有限,難以長時間高薪聘請傳統媒體大牛為自己寫稿。而大牛也絕對不會因為新媒體是一個展示自己,刷知名度的平台,而來此免費或者低價提供高質量稿件的。因為他們自己本身都可以單領出來做自媒體了。

其次,3變成2以後就會離開新媒體。

新媒體僅能成為互聯網評論員新手訓練場。從影響力上看,新媒體僅僅能提供一些菜鳥級別的評論員以一個說話的地方,而這些人中也不乏有一些有識之士。一旦他們在新媒體里得到了影響力,逐漸又會脫離新媒體,建立自己的自媒體或者去更加有影響力的媒體供稿。

於是新媒體就陷入了內容難以做大做好的形式。新人成為大牛後不斷離開,大牛不願意繼續低價供稿,更不存在名譽獎勵激勵。

長此以往新媒體就只剩下未長成的3和無節操的4,充斥著網站的主要內容。

那麼,就有人提出了新媒體要做平台,不做內容的說法。

然而這樣會導致人人都能在平台發言,從而成為了槍手和公關的靶場。

所謂最好的機制,肯定還是錢和興趣。但是這樣能引導來的人,不可持續。

這就是目前的狀況…


名,利,成就感。

無出這三者,因為你這裡寫的是激勵。

如果還需要有補充的話,就是有好的機制跟環境,能讓他們創造「更好」的內容:

  • 更好的帶領機制

  • 更好的寫作規範跟指導

  • 更好的人脈資源輔助

  • 更好的Club討論

  • 更好的編輯來提高內容質量

  • ……

不一而足


找到想做出自身品牌的作者


樂於貢獻內容跟人有關,跟興趣有關,跟話題有關,跟環境有關。

@Lawrence Li 說是錢,沒錯,錢很重要,但能用錢買來的稿件都不太值錢。如果一個人就是奔著錢去寫,那還不如直接寫公關稿來得快。就如@Brick Yang 所說,首先是個人的興趣,其次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或者簡單地說是表現自我的需要,最後才是外部物質獎勵。

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源源不斷的寫作主動性,因為寫出的稿子,總是要讓人去看,讓人去讀,給人帶來啟發,與人產生互動,進而繼續就某個話題展開討論。

這一功效帶來的自身價值感是很難用多少錢去衡量的,而不是丟給編輯,拿到稿費,從此石沉大海不聞不問。

傳統紙媒在靠稿費激勵作者持續創作,情有可原。因為從約稿到寫稿到出稿再到引起讀者回應的戰線太長,不如互聯網媒體直接、應景、和乾脆。

科技圈內一路飆升的虎嗅網,也不是以稿費養作者,而是獎勵,注意,是獎勵哦,獎勵機制主要是拉開作者與作者之間的競爭,以適當的物質獎勵給最終「勝出」的作者,並非只要出稿,就給你錢。

比如說知乎,你可能說知乎不是媒體,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內容集散地,很多優秀的內容都出自知乎,絲毫不遜於媒體的內容,但用戶樂意免費在這兒提供內容,為什麼?

1.大環境友好。言論對錯無所謂,有所謂的是知乎提供了一種認真面對問題和表達問題的環境,沒有微博的情緒化,不像博客的自說話,知乎上有人,有趣,有點料。

2.互動性不設門檻。一個問題,多人均可參與,這種參與感,本身就是很好的獎勵,在媒體上可以么?你不認識編輯,你沒有關係,沒有門路,就意味著你的稿子在次人一等的位置上,就預示著沒有太多的人會注意到,但知乎上不存在。

3.第三方驅動。很多知友提到感謝XXX邀請,說明外在的榮譽感已經存在,更何況邀請他的人本身是某個領域的大佬,已經完全把「我給讀者寫內容」轉移到「XX牛人肯定我有水平」。

這個世界上可以說什麼都不平等,唯有獲取信息和表達信息的權利是平等的(相對),如果你能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讓更多的人去平等獲取,本身就有種自豪感。

比如說@keso 老師,持之以恆數十年高質量寫作,沒有任何物質上的激勵(以稿賣錢),當有人攛掇他把博客內容整理整理出本書賺點稿費時,他笑了。你可以說他清高不食人間煙火,但這種外在的名利誘惑實難不是所有寫字人的最高追求。

最後很想聽聽@魏武揮 老師對此事的看法,他可以算得上是新媒體之後筆耕不輟的人。


前面是半夜寫的,亂七八糟的

重新總結一下,其實說白了,優秀的人才自己會主動進行高質量創作,媒體要做的就是別去給他們製造障礙,或者壓抑他們的創作熱情

要壓抑人的創作熱情,最主要的方法有兩個:

1. 不給他們提供實現自我價值和需要的平台

2. 不給他們提供與工作相稱的報酬

-----------------------------------------------------------------------------

這篇值得專門開電腦來回答一下。不算是「答案」,希望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如何激勵編輯/作者長期寫出高質量文章應該是很多網媒都在思考的問題。我所說的也僅限我自己比較了解的影像/科技圈。

能促使編輯/作者進行高質量創作的,首先是個人的興趣,其次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或者簡單地說是表現自我的需要,最後是外部物質獎勵。

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鑽研一個課題;有了自我表現的需要,就會主動去寫作。這些都是用錢買不到的。作為網媒來說,第一是要找到這樣的人,第二是為他提供表現自我的平台。

比如,有些網站把編輯/作者的名字隱藏得很深甚至不露出來,相比那些放上編輯頭像甚至專門開闢作者介紹區域的網站來說,後者的激勵作用就大得多。而且實名之後,作者知道自己的頭像和介紹會出現在文章下面,讀者可以直接指名道姓地噴他,就會更加認真對待;而匿名發表文章的編輯就會更容易鬆懈一些,反正寫得爛也沒人知道是誰。

最後是外部獎勵。我們始終堅持可以為作者提供獎勵,但決不找那些為了稿費而寫作的作者。為錢而寫作,要麼做不到「長期」,要麼做不到「長期高質量」。獎勵是為了回報作者的付出,是對他的寫作的一種認可,這種獎勵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因為它的意義在於「認可」,而不是「賺錢」,所以即使是物質獎勵,也一定要選擇不會讓人產生「謀利」感覺的東西。

當然純粹地「購買」方式也不是不可以。作者為了稿費而寫作時,就是在提供一種商品來換取物質利益。那麼他會試圖以最小的努力滿足客戶需求,因為這才符合他的利益最大化。此時對結果質量的把控就不取決於作者,而取決於客戶——也就是網站的審稿編輯。換句話說,只要客戶能接受,作者就不會主動去改進質量。如果網站有嚴格的質量控制機制,而且出得起大價錢,那麼這種方式也是有可操作性的。

最後的最後,並不是說錢不重要。只是說錢應該是作為一種「對對方工作的認可」的工具,而不是作為換取對方工作的工具。付錢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有價值,滿足他的自己實現的需求。


看了上面太多答案,認為很多回答都是臆測成份居多,唯獨@魏武揮老師所說比較全面,所闡述觀點也比較細緻;在魏老師的所有觀點中,線下組織活動確實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個人也很贊同。

至於用金錢吸引作者,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第一:你能給稿費別的媒體能給更高;第二:文人自傲,很多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作者一般都不不會太在意為了稿費而寫稿(當然如果給的酬勞很高的情況例外);

其次就是網站本身的影響。一個門戶網站的專欄,和一個三流網站的專欄,所帶給作者的成就和榮耀感是非常不一樣的;更何況很多三流網站的編輯、工作人員在交流溝通、素質涵養方面都有一定欠缺,因此網站本身的地位和影響,也決定了作者的去留問題。

第三個則是交流討論。可能很多人會說大家用文章來交流討論不就行了嗎?但這裡說的交流討論是指代人與人這個社群之間的交流,而非文章觀點之間的碰撞(事實上,用文章交流方式的最終結果大多都是吵架),因此時不時的組織一些線下活動,大家面對面的交流,更能提升交流意義。另外,線下活動對促進網站貼進用戶、促進大家人脈拓展都有很大的好處。

我不是在說有哪些激烈措施可以讓網站留住作者,我只是就上面看到的全部意見說說個人看法。好了,我的醬油打完了,各位繼續。


稿費 以及不斷地 長期持續地讓作者獲得認同感 細心的包裝、經營作者 努力地善待稿件 當然這些很多做法都是跟國內的網路媒體的內容理念背道而馳的


現如今約稿比較好的應該是紐約時報中文網 然後是iweekly


物質層面就是錢、獎金,延伸開可能是之後的知名度。

精神層面的話,成就感、存在感、可討論的興趣結合點、小圈子的交流等等。

其實是不是最初靠精神層面的激勵,隨著時間推移開始需要物質層面的推進了呢~?


最近也再思考怎麼讓網站能夠產生高質量的原創文章,以及讓讀者喜歡。我的思路:

1、自己需要有一定的風格,一個網站最核心的是主編。我在做中國精英網(中國精英網_精英們的門戶)和其他財經門戶網站是時候,對采編內容做了嚴格是篩選。

2、培養讀者成為你的投稿人,稿費當然要算的,因為忠實的讀者最了解你,也是最贊同你的需要好好培育。

3、設立價值追求,與物質獎勵。如何設立需要看你們具體的財力和實情。


氛圍,氣場


待遇+員工關懷活動


推薦閱讀:

自媒體與新媒體的從區別與聯繫?自媒體和新媒體到底是什麼關係?
新媒體編輯和新媒體運營的關係 ?
什麼是新媒體?
如何運營好新媒體矩陣?

TAG:媒體 | 新媒體 | 作家 |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