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從程序員轉型做產品經理的?

有什麼契機,讓你從程序員轉而做產品經理?

在成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之前,你做了哪些準備?

哪些知識儲備,在你成為產品經理之後最有用?


- - 這個問題很合我的胃口,我就是程序員轉的產品經理。

關於契機

其實我覺得這不是契機的問題,是基因的問題,一個真正適合做程序員的人是不會考慮轉型的,在職業發展上,程序員比產品經理的路線更清晰,投入與產出比更穩定,而產品經理,說實話,是個很看臉的職業,這個職業的路線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什麼我會轉型,因為我本就不適合做程序員,我無法滿足於翻來覆去就是CopyPaste的工作,對於技術也沒有狂熱的追求,當然,我十分討厭加班,確切的說是無休止,非計劃性,帶有潛規則性質的加班。

你或許會問,既然不適合,你為什麼要選擇程序員這個職業呢?說實話,在沒做之前,我真的不知道我不適合。

回到正題,我是在一個什麼情況下轉型的產品經理呢,頗有些黃袍加身的感覺。人是有慣性的,放棄既有的優勢,去投入一個看似美好,卻很可能是刀山火海的職業,是一次危險的賭博。

沒有親身體驗產品經理,只能說是這山望著那山高而已,所以始終帶著不確定性,而當時公司規模急劇擴大,中層管理青黃不接,沒有產品經理的情況下,BOSS考慮到空降人員可能水土不服的問題,希望從內部發展可靠的同志,於是對我進行了先進性教育,我思前想後,就是那句「我發現你對產品很有感覺」,讓我抱著士為知己者死的念頭,決絕的點了點頭。

關於準備

說實話,沒有準備,也沒辦法準備,因為你面臨的是一個完全未知的崗位。就想你看別人玩遊戲,和自己親自玩遊戲,是完全不同的感覺。別人無比嫻熟的操作和風騷的走位使你拍案叫絕,但是你真正自己去玩的時候才發現,APM不夠啊,意識跟不上。

怎麼準備,看攻略,好吧,那些寫攻略的人往往討論的是在一個對方站樁的情況下,你怎麼來乾死它,卻沒討論,如果對方後退了一下,或者忽然又一個敵人出現了,你該怎麼面對。在實際的工作中,你面臨的是各種意想不到,千奇百怪的局面,想通過攻略來解決是完全不現實的。

關於有用

我覺得最有用的東西就是換位思考,以前做程序員的時候,我只需要考慮我怎麼來實現,我的時間夠不夠,項目什麼時候上線,有了任何問題,我可以等待,我可以扯皮,我也可以作壁上觀。但是作為一個產品的負責人(視公司崗位職責的不同,或許有很大出路),我就像一個管家婆一樣,必須時刻注意到哪裡可能出現炸彈,每天更多的時間不是在執行,而是在觀察,思考,應變中度過。

我不再擁有一個可供我自由分配的八個小時,我的上一秒可能在思考問題,下一秒就會有人過來找我,碎片時間變的很多,就連上廁所,都會有電話進來,你隨時保持著戰鬥狀態,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這個時候再去看程序員這個崗位,你發現,原來是這個樣子的,但因為我也混過,我自然知道程序員的心態,這是我的最大優勢,我能夠和程序員很好的溝通,並能理解他們在別的策劃轉為產品經理的童鞋那裡難以理解的問題,所以我這邊的研發進度往往保障的很好。

我發現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像我想像的那麼簡單,方案的問題,計劃制定的問題,人員本身的問題,處處都會產生蝴蝶效應,我總是在不安中小心翼翼的防微杜漸或亡羊補牢。

但我發現,即便我付出了再多的努力,項目還是會因為各種原因走向失敗,這個時候檢討是沒有意義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為什麼我說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看臉,是因為這個職業看起來能決定任何東西,又發現自己決定不了最關鍵的問題,所謂盡人事,聽天命,以前總被我嗤之以鼻,我發現,有些時候,我真的很有共鳴。

總結

題主希望通過大家的回答來給自己做一些提示,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你要走的旅程,是孤獨的,是充滿刺激的,是無法預知的,與其為了防範各種問題,背著一個大大的背包,裡面所有東西都有,但是你卻發現最終你根本用不到。不如輕車上路,帶著一個良好的心態,去勇敢的面對一切的問題,那麼你的成長是遲早的事情。


如何看待開發人員轉型做產品經理? 之所以談論如何看待開發人員轉型做產品經理這個話題,是因為之前有人在小密圈跟我提問,他想從技術轉為做產品,如何轉型,我把之前分享和回答的又進行了稍微的修整,分享給大家。

對於開發人員來說,其實晉陞通道很窄,而且又少(注意:這並不代表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而且程序員絕對不是吃青春飯的)。一般一個開發團隊小的前端,後台,設計加起來也就10人左右,大的幾十人,甚至幾百人,但是能夠做到技術經理,甚至CTO的,一個團隊也就一兩個人。這也就是意味著你得有身穿長袍,單槍匹馬從千軍萬馬中神情自若,脫穎而出的本領才可以。所以很多程序員干久了就想著轉型了。其實對於轉型,最大的還應該是跟興趣有關,如果喜歡產品,那就好好做產品。

技術優勢

我認為對於開發人員轉型做產品經理的優勢,那是不言而喻,自然不用多說,那就是:技術優勢。不僅僅是和技術人員的溝通變得非常容易,更重要的是技術人員也不會隨隨便便用「這個功能實現不了」來糊弄產品經理了。畢竟哥們年輕的時候也經常那這句話來反駁產品經理。但是我估計弱勢也有很多,比如:程序員的思維模式,溝通能力,還有就是協調能力等等。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應該還是思維,一定要把工程思維,技術思維,轉化為產品思維。

弱勢分析

思維模式

程序員的思維模式很簡單,程序員的編程思維導致程序員思考總是在一條龍的邏輯上,雖然非常嚴謹,但是考慮面除了技術,那就是比較窄。做產品,應該需要從市場,競品,商業,運營等多方面考慮。一個產品的成功,不僅僅只能依靠技術,技術的可行性上。更多的應該著手於市場和用戶,學會分析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這樣才能做出符合市場和用戶的產品。自己平時應該多下載一些產品和競品使用,擺脫從技術角度如何實現這個產品的思維,而是思考人家這款產品為什麼這麼設計,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用戶喜歡,要站在一個用戶的角度,考慮產品成功的原因。

溝通能力

如果走向了產品崗位,那就意味著你要和測試,和運營,和市場還有技術,還有客戶等所有人打交道了。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怎麼能夠讓市場,開發,運營的人聽懂你想要做的產品呢?產品經理處在溝通的中心,在不同的階段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尤其是產品立項、產品宣講都需要產品經理向別人表述清楚你的產品,你要把你的產品不僅僅是告訴別人,最重要的還得表達清楚。所以作為沉悶,不善言的程序員來說,要積極鍛煉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協調能力

協調能力是需要加強的,不用多說,看看處在產品中心的產品經理需要推動整個產品的開發和運營,而且要協調收集整個市場反饋回來的信息。不僅僅要把控整個產品的進度,還要把控產品經理。從產品的需求開始,就要進入整個協調階段。前期協調開發,推動開發,之後是測試,還要和運營配合,完成上線,最後要和市場和運營收集用戶的體驗和反饋信息,再進行產品改進。從中都要考驗你的協調能力。

當然產品經理不僅僅需要上述能力,最基本的產品經理還需要會使用產品的工具,畫原型圖,寫需求,流程圖等等,這些都是基本功。這些工具的使用對於程序猿和產品汪來說,都應該不是問題,工具用多了自然都熟練了。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改變思維誤區。

我們上面談論了關於程序員,技術人轉變為產品經理優勢和弱勢,現在我們來聊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就是思維誤區。通過聊這個話題,簡單來看看轉為產品經理應該注意哪些東西。

思維誤區

其實技術人轉變為產品經理最有意思的誤區在於哪裡呢?我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這麼說的。技術人一般都是一群這樣的人:喜歡秀優越的智商,做事喜歡以自己的興趣為導向,具有完美主義綜合征。而真正的產品人呢,是一群這樣的人:喜歡把用戶當做傻瓜,認為用戶的智商沒有下限,做事是以產品結果為導向的, MVP 產品能用就行。

看完對比就知道問題了吧,程序員的轉變就是應該從秀自己的智商優越感轉變為認為用戶都很笨才行,這樣做出來的產品,才能讓用戶簡單,方便的使用,以你的智商做出來的產品,可能用戶學起來比較麻煩。而且做事應該以市場,用戶為導向,滿足用戶,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制定,最重要的是機會很重要,市場競爭這麼激烈,不要等到做的非常完美的時候,才發布,那時候已經晚了,MVP 產品可用就行,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簡化可實行產品。

是不是感覺非常有意思,做到這點轉變,才深入學習一些產品知識,我感覺技術人做產品還是非常有前途的。畢竟咱們是一群開發過產品的人。

推薦閱讀:

萬惡的PM是推動程序員技術不斷進步的不竭動力

移動開發者的聚集地,公眾號「非著名程序員」,每天一篇原創技術分享和移動互聯網知識分享,微信公眾號:smart_android ,頭條號和百度百家賬號都是「非著名程序員」。


我是一個非典型案例,通過跳槽完成的。之前做過PHP研發和ios開發,前端也懂點。後來跳槽的時候投了一個高級產品經理的職位,順利入職,慢慢補習提升自己不足的地方。

我的經歷很雜,在學校做了4年學校網站,後來創業做外包項目2年,又出國1年。幾乎市面上所有和IT沾邊的概念都了解或者做過,例如CRM、ERP、呼叫中心、LED、電商、社區、移動應用開發等等,技術背景也很雜,linux也玩的轉,還自學點並實踐一點運營和管理。

現在,我在是新浪微博的產品經理:)


不請自來~

主要是看到了目前贊數第一的答案,有一點點感觸想分享出來

前陣子看《重新定義公司:Google是如何運營的》,裡面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做「技術洞見」,大意就是能看到技術可能帶來的變革式的前景;

作者說在Google,所有成功的項目(像Gmail、Android)都有明確的技術洞見,而相對不成功的產品都缺乏這一點;

讀到這部分的時候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兩個關於Apple的故事,一個是說東芝當時做出了全球最小尺寸的大容量快閃記憶體,但是不知道有什麼用途,結果被Apple的VP看到,馬上告訴了Jobs,Jobs第二天飛到日本簽了合同,過一陣子iPod發布了;

另一個是Jony Ivy團隊里的一個工業設計師,由於熱愛電子工程技術,在一次類似於腦暴的會議中,給團隊展示了他得多點觸控Demo(是不是他開發我不記得了,但是這個傢伙進行了演示),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並且認為這會是一個非常大的革新,後來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樣,多點觸控作為革命性的交互方式,和iPhone一起改變了世界;

說這麼多都是想表達同一個想法,就是:單純的優秀技術不一定能成就偉大的產品,需要有「洞見」,看到技術的產品前景、將其產品化,才有可能讓這項技術的價值最大化。

作為一個技術人員,能夠轉型成為產品經理的一大動力,一定是有「自己知道技術能做什麼」的自信 + 「我要把它做出來」的決心

所以在看到 @Robert Struggle的答案時,(雖然他說的很對,但還是)想跟大家說,程序員不一定就是CopyPaste,而產品經理也不僅僅是一種「不必加班」 or 「有產品感覺」的職業選擇;

了解技術的情況下,如果有想要創造產品的慾望,那麼很自然的你就會成為一個產品經理(廣義)


我並沒有從程序員轉型做一個產品經理,而是轉型做了一名技術作者

然而,雖然產品經理和技術作者不同,但都是從程序員轉型而來,我想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一點相似之處的,說說我的想法,也許可以供你參考

首先,程序員和技術作者所關注的點不同。程序員關注的是具體技術的實現,而技術作者所關注的是如何將你掌握的技術通俗易懂地傳播給其他人。而產品經理更多地關注的是用戶的需求,以及如何設計產品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各自角色的技能的需求了,要求程序員掌握更多更高深的技術,積累更多更豐富的經驗,要求技術作者擁有熟練的語言技巧和表達能力,要求產品經理擁有很強的感知能力,能夠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有很強的設計能力,能夠將用戶的需求轉化為產品設計。具體而言,涉及的內容就很多了,包括心理學,行為學,交互設計等等。可以慢慢熟悉和掌握。

除了這些技能上的變化之外,最關鍵的還是我們看問題的角度的轉變——從程序員到產品經理,我們看問題的角度發生了變化。作為程序員,我們往往了解軟體的具體實現,看軟體是從軟體的內部去看,而作為產品經理,則是從用戶的角度,從軟體的外部去看。看問題角度的不同,往往會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軟體打開文件出錯,如果從程序員角度,我們需要給出的用戶提示是為什麼錯了,而從用戶角度,我們需要給出的用戶提示是如何解決這個錯誤。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是我們從程序員轉型到產品經理首先應該認識並轉變的。


我是做了多年的研發之後,轉的產品經理,別人看起來似乎很成功,但實際上很不成功。


給大家分享個小故事,

DevStore辦公室小故事

程序員甲:怎麼給我臃腫不堪的代碼找個理由呢?

程序員乙:你就說產品經理是2B就行了~

小美:嗚嗚...

小胖:無論你們以什麼理由發動戰爭,表打我就行。

老徐:小胖,趕緊去安慰小美,小美又哭了。

小胖:又不是我惹哭的,幹嘛要我過去挨打......

小編:程序員離不開產品,產品離不開程序員,你們是唇齒相依的關係,一定要好好相處哦~(終於輪到小編作總結了,以前程序與產品鬧矛盾都是CEO出面調解,想到這兒,還有點小激動~)

程序員轉型產品有很大的優勢,因為是從程序員過來的,以後在跟程序員溝通時有很大的優勢,只需要了解市場,了解客戶需求之類的


把面試做好,先混進去職位就好說,剩下的就是瘋狂學習補功課了~


往這條路上走著的人,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

1.作為程序員,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功能實現,如何最優實現。

2.但是在實現功能的時候,又會經常加入自己的想法,也就是這個原因,使我產生了向產品發展的想法。

3.前路漫漫,且修遠兮,吾將盡全力。


本人從一個java程序員轉到產品經理。

關於契機,由於在開發的道路上感覺走到瓶頸,無法在技術層走到更深,於是選擇換條路走。

因為一直做著需求和業務分析的事情,有時也會兼顧產品設計和用例的編寫,於是轉到產品經理也不算從零開始,並且負責的產品也跟之前的業務沒有太大的改變。

關於準備,著實很不充分,協調各個部門和人員變成了巨大的挑戰,之前做技術似乎不需要這麼多的溝通工作。

儲備的最多的就是關於相關產品的業務知識,開發人員具備的邏輯思維,對思考產品也有很大的幫助,跟研發人員溝通會縮減一些難度。


目前做開發2年,準備轉入產品行列,正在奔跑中


我正在轉,不知道能不能轉成。以下為主觀臆斷。

一,快速看書

啟示錄,結網,定位 啥的。我也不懂,都是同學推薦的。花兩三天刷一下攢點印象。

二,多投簡歷,爭取面試機會,通過面試學習。

通過面試題,和面試官(一般是資深產品經理)聊天,問答來學習。

一般面試結束後,我會問的問題

1,「請問我如果能來工作,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狀態大概是怎樣的?」

2,「請問我這次面試的表現怎麼樣?剛才的幾個問題應該怎樣去思考,有哪些要點?」

通過這個能學到很多寶貴的知識。所以每次不管面試是不是能通過,我都會特別感謝面試官,感覺真的學到很多。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很不一樣。程序員只要明確了需求,就可以去想怎麼去做了。而產品經理則是給定一個場景,一個目標,一個用戶群。怎麼去設計一個有價值,可用,可行的產品來實現這個目標,吸引這個用戶群。

程序員的刻板思維就是思考怎麼做(how),而產品經理更多的要思考為什麼、是什麼還有能否達到預期(why,what,can)。這是程序員最容易跪的地方。程序員很容易下意識的隨便想出一種產品設計然後暢談如何實現,各種細節。而實現往往不是產品經理一開始就考慮的東西。產品經理會想有這樣一個需求和目標,用什麼產品和功能去滿足?或者反過來,我現在負責著這個產品,它解決了用戶什麼樣的核心需求。我這個產品的目標是什麼?某個功能是不是必須加?功能和這個產品原則是否相符合?

當然程序員的技術背景在轉產品經理時也是有用的。

1,產品經理需要知道每種產品的想法是否可行,技術背景就會在這裡提供幫助。一個想法是不是異想天開,會不會是個開發黑洞?這些問題有技術背景就更容易回答。都說現在是人工智慧的時代,可是蹭過公開課以後還會這麼想嗎?程序員背景會讓人對技術更冷靜。(當然我是說轉型的程序員。。。正在熱衷於技術的開發者怎麼會想轉型嘛)

2,演算法和數據結構

這個算是我強行理解吧,很多數據的展示之類的。怎麼做到有條理?讓產品好用?當然可以借用緩存+調度的思想了,可以把第一屏理解成高速緩存嘛。或者是根據常用操作,來設計邏輯結構。這不就是設計adt么。。。


你們轉型成功沒


在考慮轉型,有些經驗就像是機器學習中的「非顯式編程」無法用顯式的話描述出來的,只能通過訓練,所以我決定訓練自己轉型,一樓 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就是這個


我打算再積累積累經驗 完了我也轉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互聯網公司不太愛招新手?
GitHub 上有哪些有關圖像處理或是機器學習的有趣項目?
軟體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兩個專業哪個好?還有以後分別能從事什麼工作?
C++適合做什麼?
如果只讓你推薦一本 Python 入門書籍,你會推薦什麼?

TAG:產品經理 | 如何成為X | 程序員 | 信息技術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