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哲學?什麼是投資哲學?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定義哲學的名言:思想思想的思想。

這裡的第一個思想是動詞:分析研究。

第二個思想和第三個思想都是名詞,但含義不同。

第二個思想,指的是社會和市場中的大部分人普通人對於社會,對於市場的認知和理解。

第三個思想,是指具有高度智慧的少數人,對於人群,羊群一樣的人群,他們在經濟的起落,市場的波動面前,如何反應的一種規律性的框架性的總結,以由此形成的一套系統的應對策略。這就是哲學,投資哲學。


哲學包括世界觀和方法論。也就是人們看待事物的基本觀點,和對待事物的基本原則。因此,投資者學就是人們看待市場的基本觀點,和進行交易的基本原則。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也就是說,你如何看待世界,決定你如何對待世界。你如何看待市場,就決定了你如何處置和市場的關係了。


喜歡閱讀金融相關書籍的人一定都聽說過「投資哲學」這個名詞,當看到「巴菲特的投資哲學」之類文章的時候,不少人應該都會忍不住點進去看一下,潛意識中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投資策略的啟發,賺點零用錢。

弔詭的是,我們國家,本質上是很不重視「哲學」的。大部分的國民一聽到哲學就腦袋放空,左耳進右耳出,對於哲學家的存在也是以一種「雖然不知道這社會有你們有啥用,但反正你們人少吃的也少,我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去審視。

如此不重視哲學的國家,對於「投資哲學」這四個字會如此欣然接受、琅琅上口,我們笑貧不笑娼的社會價值觀是原因之一,但更有可能的是:許多人嘴裡講著「投資哲學」時,心裡想的其實是「投資策略」,並沒有特別想到為什麼原文「investment philosophy」要特別用到「哲學」這個字眼。

曾被尊稱為債券天王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創始人比爾?格羅斯在2013年4月寫了一封題為「鏡中人」(A Man In The Mirror)的信給投資人,裡面有這麼一段文字:

……我們所有的人,即使是老傢伙如巴菲特、索羅斯、法斯——是的,還有我,我們都是在最有利於我們的年代訓練出來的,那是一種投資人所能經歷的最有吸引力的年代。1970年初期美元從金本位鬆脫出來,信貸投資展開了它那令人無法置信的、高度流動性的、完全回報形式的旅程,直到今天。一個投資人只需承受邊際風險,明智地給它加上槓桿,還很方便地倖免於周期性的去槓桿風潮或者資產提領,有時候這樣的投資人被給予了「偉大」的尊稱。然後,或許是年代創造了人,而不是人創造了年代。

這裡的重點是:太平洋投資公司的年代,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年代,彼得?林奇的年代,都發生在一個信貸大幅擴張的年代——一個那些追求利差回報、銷售波動性、傾向殖利以及更多的信貸風險、以及那些由於結構或名聲倖免於提兌或支付(例如巴菲特)、因而能夠在對手最糟的時機予以痛擊的人,終會得到成功。但這些年代都只不過是年代。萬一年代變了?萬一永恆的信貸擴張以及其所餵養的資產價格或者回報出現劇烈的改變?萬一……

(以下省略無數個萬一)

……噢,那就真的會是偉大性的試金石:能夠適應新年代的能力。問題在於,世界上這些巴菲特們、法斯們、格雷厄姆們、馬克們、達里奧們、格拉伯曼們以及格羅斯們將永遠無法得知(他們是否真有適應新年代的能力),因為年代可以而且很有可能會存活得比他們更久……

如果我們把文中那些億萬富翁的名字換成發音困難的古希臘名,然後把「信貸」和「回報」之類的專有名詞換成「戰馬」或者「陣形」之類的,這篇充滿詩意的絮絮叨叨看起來很可能是從荷馬史詩里擷取出來的、哪個身經百戰的大將的獨白。

為什麼一個累積幾十億美元身家、為世界投資人所景仰的債券天王,會寫出這麼虛無主義的哲學自虐文呢?電視節目里那些股市專家,隨便一個都比格羅斯更篤定、更入世且更廢話,為什麼呢?

事實上,這裡面存在著所有自我尊敬的投資者——乃至於任何頭腦清醒的人類——都應該理解的、關於投資的一個道理:未來是不可知的,不管一個投資人再聰明、再努力、再全盤考量,運氣在創造和摧毀巨額財富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至為關鍵的角色。

這也是為什麼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投資人:股票、債券、私募、對沖乃至於風險資本,都必須建立出自己的投資哲學,那是一種跟自己本性和天份相符合的核心價值,然後以這個投資哲學為核心,根據手上的資源以及時代的潮流,去制定出投資策略,進而執行。有核心的投資哲學,才不會愚蠢地同時執行兩套其實互相抵銷的投資策略,才不會因為一時的獲利或者虧損,而輕率地回頭對於投資策略下出正確或者錯誤的評價,才能夠建立長期的投資布局。

但是過於哲學也會產生深刻的自我矛盾——這十五年來指數ETF的加速成長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誕生於1993年的ETF(Exchange Traded Funds、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種可以低成本追蹤指數的基金。一般的指數基金是由人工或電腦操作,根據指數的組成成分去調整個股在基金中持股比例,以追蹤指數的價格變化。這種被動型做法雖然已經比一般主動型共同基金成本低很多(因而手續費也低很多),但ETF的聰明設計可以更進一步將成本下降,導致通常低於0.5%的年度總費用。

ETF降低成本的方式在於運用市場逐利機制。舉例來說,一檔追蹤標普五百指數的指數ETF基金本身並不會買賣股票,其發行的ETF單位會在市場上交易出市場價格,如果該市場價格高於標普五百指數,就會產生ETF和對應的成分股股票的套利空間,參與ETF組成的券商就會拿自己所擁有的對應成份股股票或者ETF單位和基金交易,賺取價差。這個交易都是自動的,量大,速度快,因此很快就可以把ETF價格和指數的價差縮小到無從套利為止,而整個交易成本則由各大券商自行用賺得的利潤吸收。結果就是主流指數ETF在追蹤指數的表現上比指數基金還優異,對投資人來說流動性更高(隨時可以在市場上交易ETF單位),管理成本也更低。

ETF發明於1993年,在進入21世紀後由於電腦的普及和性能提升,開始出現爆炸性成長,美國的ETF總額從2002年的1千億美元水準,成長到現在的3萬億美元。

指數ETF爆發性成長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機構投資人和許多散戶投資人越來越能接受效率市場理論。「沒有人能夠長期持續地擊敗大盤」的觀念,從只有少數金融理論研究者提倡,到這幾年幾乎變成金融時報和經濟學人等權威雜誌的口頭禪。既然沒有任何投資人能夠長期持續地擊敗大盤,那麼投資大盤以外的組合或者標的就沒有金融上的意義,不如直接持有指數。而持有指數成本最低、流動性最高的方式就是指數ETF,因此造就了ETF的爆炸性成長。

但是如果這樣的成長持續下去,就會發生市場價格失效的弔詭結果。

要理解為什麼,只要想像一下整個市場都變成了指數ETF,這些指數ETF想進行自動交易以追蹤指數,但他們想追蹤的指數就是由自己和自己的交易價格決定,這種無限循環的結果,就是市場價格失去任何實際上的意義。

換句話說,完全不做任何基本面或者市場面分析的指數ETF,只有在另外有一群為他們所訕笑的、忙得團團轉的積極型投資人存在的情況下,才能有存在的意義。只有在有積極型投資人彼此多空廝殺,產生有效的市場價格時,指數ETF追蹤這些價格才能為他們的投資人產生市場回報。

這就是現代金融中最大的弔詭。

同樣的弔詭也存在於創業家的世界。一方面我們景仰比爾蓋茨、佩吉、貝佐斯、扎克伯格乃至於馬斯克這些因為創業而成為世界巨富的拓荒者們,另一方面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一些冷靜(甚至尖酸)的文章,點出這些人的成功和運氣、乃至於出身都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往往認為,實現卓越成就的人擁有最好的能力和才華。但這種看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卓越的成就往往來自卓越的環境。成功人士通常都是最幸運的人,他們得益於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方。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極端個例」,他們的成就遊離於其他所有人身處的體系之外。

的確,如果用科學的方式分析,這些白手起家、在五十歲、四十歲甚至三十歲之前就累積出幾十億美元身家的人,一定是統計學上的離群值(outlier),他們的成功路徑一定「不可重複」,一定充滿許多機緣巧合。閱讀這些人成功的故事,並沒辦法讓一個人創業成功,這些都是再明顯不過的事實。

但弔詭的是,如果所有的人都理解這點,因此決定避開這些風險萬分的創業路程,選擇相對為保險的就業之路,踏實地追求小康生活,那麼就不會存在這些「幸運的」創業者,也就沒有這樣的科學分析可以存在。

這不正是和指數ETF對上主動型投資人一樣的辯論嗎?

如果沒有主動型投資人積極交易,追尋alpha,就不會有有效率的市場價格,指數ETF被動地追蹤指數就毫無意義。

同樣地,如果沒有人踏上艱險萬分的瘋子創業路程,獲得一連串命運的青睞,就不會出現微軟、谷歌、亞馬遜、臉書和特斯拉這些超級成功的巨型企業,提供無數的就業機會給希望能夠踏實地追求小康生活的人們。

從我的角度來看,不管是被動型指數ETF對上主動型投資人,或者平穩過生活的中產階級對上超幸運創業家億萬富翁,人類的社會永遠充滿著動態平衡,也永遠需要動態平衡,就像尼采所說的:

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能量的怪獸,既無開始,也不會結束;是一樁由能量所犯下的確定不移而無恥至極的滔天大罪,不增一分,不減一毫;它不會擴張,只會轉型。

在這樣的動態世界中,我們的自由意志可以選擇像馬斯克那樣全盤賭到高風險、高度依賴運氣的創業上,也可以把財產全壓在被動型指數ETF。不管怎麼做,都得理解到命運的世界是變幻莫測的,不管我們做出如何聰明而全面的分析,總得做出決定把自己的腳踩入某一灘泥濘中。


哲學是理性之人的理性思維。感性,帶主觀偏見的人研究的只是他認可的觀點,不是哲學。所以,在哲學界,對人也是有要求的。那種整天玩變換語境把戲的人,不是思考者;他們的觀點也不是哲學。理性思維中的理性,所遵循的原則就是邏輯。人腦只是邏輯得以演繹的場所而已,有邏輯的大腦思維產生哲學。


套問題中的話 哲學就是反思反思的反思


什麼是哲學?

終極問題的終極答案就叫哲學。

什麼是投資哲學?

低買高賣賺價差就是投資哲學。

什麼是軍事哲學?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什麼是政治哲學?

你下來,我上去。

什麼是愛情哲學?

天底下的男人那麼多,真正愛你的男人只有我一個。


哲學=世界觀+方法論


哲學本來是指由古希臘思想家開創的一種思想。但是在諸如「投資哲學」、「足球哲學」這樣的語境下,他的詞義明顯應該理解為「方法」,這是由於人們的誤用發生的詞義泛化。

所以以後在非學術語境下看到「xxx的xx哲學」,基本上可以理解為「xxx的xx方法」。


所謂大道至簡,投資的關注的是什麼?是變化,是對未來的看法,世界永遠是枯榮交替,在枯榮的世界變化里保持冷靜,觀察大眾的情緒(堅果殼).


推薦閱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如果你出身就是富二代,那麼你現在將在幹嘛,人生會如何發展?
有什麼好的中國哲學史書籍嗎?
自知之明是否是自我設限?
為什麼很多男生不喜歡(問題描述中這種)哲學女愛好者?

TAG:投資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