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任期不足一年,第二次擔任首相卻能夠持續至今。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我曾經閱讀過相關方向的大量文章,有不少人分析說,2006年出任首相的安倍實在是太「點背」:內閣醜聞頻傳、年金事件爆發,還有日本在中東地區的出兵問題等等等,以至於安倍的首屆首相位置沒能坐穩就下台了。但是我一直在想:內閣醜聞、國際壓力等等這些問題,在安倍的第二任任期上也並不少呀?僅僅解釋為「第一任太點背」,恐怕是說不通的。

除此之外,安倍第一次出任首相,面對的可是小泉為他創造的相對有利(特別是對自民黨有利)的環境;第二次上台,他面對的可是野田給他留下的爛攤子啊!

所以很想問問大家的觀點:為什麼安倍的第二屆首相任期遠遠長於第一屆呢?


謝邀,我還以為這麼好的問題我已經回答過了,結果竟然沒有。認真答一發,盡量把各種觀點總結一遍。

1 媒體被完全操縱的陰謀論

在YAHOO搜「安倍 支持率」之後自動跳出的關鍵詞全是「奇怪 暴跌 捏造 操縱 說謊」這種負面的。中立的則是「最新 日經 理由」。

很多人覺得在森友、加計學園兩大丑聞的狂轟濫炸之下,各大報社調查出來的支持率竟然還這麼高,實在是匪夷所思。上圖是每日新聞的(偏左),也是唯一一家不支持率超過支持率的,朝日得到的支持率比它稍高,讀賣和產經基本在這個基礎之上+10%到15%。雖然都在下降,而且已經造成了自民黨和安倍的恐慌,但下降幅度和醜聞的嚴重性不成比例。

順便插播一下,安倍最近的失態越來越多,演講時亂說話被痛批都不叫個事了,最搞笑的是他演講時在野黨噓他,他生氣地讓在野黨安靜,結果在野黨一個三流小議員發言,他身為堂堂首相,居然當眾噓回去了……回去了……去了……了……就算是黑幫老大都知道這種事情要由小弟來干吧(?_?)

扯回支持率,其中有一種解釋認為,調查使用了名為RDD(Random Digital Dialing)的方式,也就是機器自動且隨機打電話出去調查,一來只打給固定電話,而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只持有手機,導致採樣本身不科學;二來面對機器問答,回答的人也比較隨便,才導致了這個結果。

當然也有陰謀論者堅信是安倍完全控制了媒體。這個嘛,要說產經和讀賣被控制,我絕對相信,但朝日這幾個月來懟安倍絕對是拼了老命的,一個接一個爆料,說他們也被操縱了未免太過魔幻,不如觀點2靠譜。

陰謀論里還包括激進極左翼,會由此上升到國民劣根性之類的,堪稱日本版為黑而黑的公知……略。

2 自民黨的分化媒體戰略

這種觀點認為自民黨對媒體進行了分化管理,也就是「對立與控制」,對不聽話的就抽鞭子,聽話的就發糖,拉一邊打一邊,沒讓他們變成鐵板一塊。大概類似川普的FAKE NEWS!VERY FAKE NEWS!我只相信FOX!

這點在加計學園的醜聞中尤其明顯,文科省前官員一爆出對安倍不利的證據,讀賣馬上爆他的黑料進行個人攻擊,完全喪失了一家正經媒體的底線(按日本慣例,一般這種不犯法的性醜聞都是在周刊上爆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文春)因為這件事讀賣被輿論噴成了新聞界之恥。

再扯開說一句,產經的名聲早就爛了,現在知乎上有人喜歡用讀賣「中立」的數據來洗地……拉倒吧,日本現在左右掐得那麼厲害,哪還有什麼中立的媒體,要知道站錯立場可是會掉粉的,尤其是涉及內政的話題都是立場先行,掐架的套路和知乎也沒啥區別,最多是裝作中立和連裝都懶得裝赤膊上陣的區別而已。

另外針對網路輿論,安倍政權也成立了專門的T2 ROOM,對推特、FB、2chan進行監視管理。共謀罪通過以後,這種監視肯定還會繼續加強的。

3 心理學角度分析

這個我看日本心理學書的時候看到過,叫「ゲイン効果」,但是直譯成英文的gain effect卻沒有找到任何文獻,大意就是初次見面如果給人留下太好的印象不是啥好事,因為人家對你期望值過高,之後一旦犯點小錯,印象分就會刷刷刷往下掉(參考頂著光環出場的背鍋俠哈利波特同學)相反的叫「ロス効果(loss effect)」,就是一開始印象很惡劣,之後只要稍微表現出一點點閃光就會得到大幅度的印象加分(參考哈利他表哥、他死對頭)

這種心理現象套在安倍身上,就是因為他已經失敗過一次了,所以第二次上台時,大家的想法都是「又來?」結果發現他竟然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爛,反而贏得了好感。

4 政治主題分散

同時推進多個議題,反中、和俄韓進行交涉、親所有中國的對手、安倍經濟學、TPP、修正憲法、共謀罪、博彩業解禁等等等等,一個不行了就趕緊換一個,俗稱轉移話題小能手。

5 安倍經濟學的成功

之前貼過一張數據,應該算是有成功有失敗,沒達標的比較多,但因為在就業、加薪、股市這種馬上能讓民眾切身感受到的地方有了成果,所以一度被認為是成功的。而在長期來看比較重要的領域比如負債、財政方面雖然搞得一塌糊塗,但經濟學裡有一個詞叫「公債錯覚」,就是說絕大部分群眾是沒啥警惕性的,明明是整個國家舉債經營,搞砸了大家一起狗帶,但他們會陷入一種誰都沒有負擔(因為負擔在遙遠的未來)卻能享受到利益(當下就有)的錯覺。所以他們更容易認同那些短期實現了的目標,最最明顯的就是股市,明明只是熱錢流入,對實體經濟並沒有幫助甚至有害,卻一群人高唱讚歌的現象不是TC特有的。

6 託了豬對手的福

終於講到這裡了,以上5個理由都是出場自帶反對+沒有幫助的高贊被踩典型,只有這個理由是絕對妥妥的第一。

其實從我和身邊日本人的交流來看,發自內心支持自民黨的很少,尤其是教財政學和貨幣銀行學的教授對安倍經濟學深惡痛絕,但他們更不喜歡民進黨。民進黨當年執政時的混亂給他們留下的心理陰影太大了,所以只能捏著鼻子支持自民黨。

民進黨奇葩到什麼地步呢?前首相菅直人為了打倒安倍,親手製作了一張傳單↓

這濃濃的復古風……親,你還敢做得更爛一點嗎?而且這位前首相居然還親自跑到三鷹站外面去派發,和當眾噓議員的現首相簡直是半斤八兩。

對民進黨現在的表現,みのもんた有一句話總結的很精闢「成天指責政府這不好那不好,只知道唱反調卻沒有提出任何解決方案,你們做的事和我(媒體人)有什麼區別」

所以為啥安倍能持續至今,大部分人的想法是這樣的↓

翻譯一下就是↓

參考:

安倍內閣の支持率が依然高い理由(小笠原誠治の経済ニュースゼミ) 赤かぶ

安倍政権の再登板後の支持率は超安定 小泉政権は國民の期待感が支持率に直結|ニフティニュース

<內閣支持率急落>自民「厳しい」 共謀罪や加計問題が影響(毎日新聞) - Yahoo!ニュース

何をやっても安倍政権の支持率が下がらない理由/西田亮介氏(東京工業大學准教授)(ビデオニュース?ドットコム) - Yahoo!ニュース


安倍晉三第一次執政時不是中國的老朋友,雖然安倍晉三的訪華號稱破冰之旅,但是自由與繁榮之弧和美日印澳四國合作也是當年推出的構想。第二次執政也不是美國的好朋友,在安倍執政之初就爆發克里米亞危機,日本不僅是G7中唯一一個沒有制裁俄羅斯的國家,反而屢屢給普京經濟支持。安倍晉三既不認為中國會成為日本堅定地盟友,也不認為支持美國的敵人有何不妥,這種民族主義風格在第二次任期內大大放大了,他更看重的是一個外交政策對於維持日本大國地位的價值。

對於安倍來說,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無法左右其是否下台。他死了三十年的爹沒法讓他當上首相,他那位「戰後支持率最高」的政治導師也無法在安倍晉三參議院失利的情況保下他。日本政壇自然有自己的規律,到目前為止,安倍晉三本次執政沒有碰到一條足以使他下台的「紅線」,而很不幸的是,10年前他卻碰到了2條。

在日本戰後實行民主制的70年來,日本戰後的28名首相一共有4種下台方式:

  1. 總裁任期屆滿退任。在90年代以前還有很多任期滿退任的總裁,包括鈴木善幸、中曾根康弘等,而90年代以後則只有小泉純一郎。
  2. 眾議院大選失利下台。大選失利,執政黨就下台了,不過日本民主制以來只有兩次政黨接替,所以大選失利下台的首相只有三木武夫、宮澤喜一、麻生太郎和野田佳彥四個。
  3. 日本眾議院受到參議院制約,如果參議院選舉失利或者在野黨利用參議院多數地位轄制執政黨也可以使首相負責辭職。在日本民主制以來,「扭曲國會」和參議院選舉失利下台的首相有宇野宗佑、橋本龍太郎、安倍晉三、福田康夫、菅直人。
  4. 除此之外的日本首相辭職原因基本都是因為支持率低於警戒線的30%,如果持續幾個月時間首相本人支持率依舊低於30%,那麼大概率首相會負責辭職。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條、第三條很可能混合著第四條。因為首相個人支持率極低,可能就是導致參議院或者眾議院選舉失利的原因。例如安倍晉三第一次內閣、菅直人任期內支持率都低於30%,雖然是因為參議院選舉失利辭職,但是不辭職也沒有人支持繼續當首相了。而麻生太郎和野田佳彥任期內支持率都低於30%,其本人支持率極低也是眾議院選舉失利的一個原因。

所以可以說,絕大多數的首相失去政權都是因為支持率過低。一旦首相個人支持率低於30%達到了一段時間,那麼無論如何也無法逃過失去政權的命運。由於日本民主制推行以來並沒有前首相再擔任首相的先例,支持率一旦低於30%,就意味政治生命的終結。

安倍晉三在2007年的支持率低至30%以下,同時任期內參議院選舉大敗。雖然安倍晉三還想硬抗,但是很快就識時務辭職了。對於安倍晉三來說,他的政治生命並沒有在2007年觸頂,反而突破了回相的限制。到了現在,他的歷史地位可以說有機會超過他的老師小泉純一郎了,他的成功可以說一定程度學習了他老師的經驗。

自民黨本身內部存在審查總裁選舉表現的政治集團,絕大多數的總裁辭職都是因為選舉失利。在1989年後自民黨在參議院無法過半,參議院選舉嚴重影響總裁的個人去留,從宇野宗佑到福田康夫,自民黨的10任總裁中5人在參議院選舉的前後退任, 便是因為選舉觀察集團根據其失利表現或者其支持率推測其表現,從而決定是否要施加壓力迫使其辭職。

此外,參議院選舉也是如此。大多數情況下,黨內不希望一個支持率極低的政黨領導選舉,因為日本眾議院選舉看重的是首相個人政策。一個低支持率首相帶來的選舉結果一定非常差,野田佳彥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結果就是失敗,而安倍晉三就屢屢得手。像安倍晉三一樣強大的首相甚至能確保你只要是人就能當選。在2012年和2014年,安倍晉三提名了占自民黨議員數高達40%的100多名新人候選人參加選舉,這些議員能當選完全是因為安倍晉三本人的威望。

2000年以來的首相支持率,小泉和安倍維持了典型的「長期政權曲線」

所以說,很多人說民主黨下台是因為美國等,都是不了解日本政壇。上圖三條往下掉的藍線就是民主黨三位無能的首相。

鳩山由紀夫看起來挺親華的,還說要談FTA,然而他只是說,並沒有做。他任期內一共幹了一件事,就是處理沖繩美軍基地問題。當時正是次貸危機的高點,他本人也沒有推進經濟增長政策或者是民主黨選舉承諾的「平等主義」的社會政策,而且處理基地問題還完全失敗,此人一年內支持率竟然直線從70%跌倒20%,當然辭職了。

至於菅直人、野田佳彥兩位首相政策的焦點則在於提高消費稅和更新能源政策,完全無法應對經濟危機,兩者也幾乎沒有嘗試推行民主黨競選時所提出的競選承諾。此外,菅直人改革公務員體系失敗、處理2011年大地震不利,野田佳彥降低公務員工資反而打擊消費、上調消費稅改革失敗,這兩人支持率很快也跌到20%了,自然也下台了。

安倍晉三和小泉純一郎的結構性改革計劃表風格相似,正在持續推進中

而安倍晉三很明顯吸收了他的導師小泉純一郎的執政風格,那就是不能從一個角度切入政策,而要從多個領域同時推進政策。這樣即使一方面出現阻力,通過重新排列改革時間表和轉移焦點依舊可以推進改革。而像就民主黨的只干一件事的首相,一件事受到阻力了,就可以辭職了。

在1990年以來同時推進多個政策的首相只有兩位,這兩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橋本龍太郎和小泉純一郎,除此之外的所有的首相都是僅僅在一個角度切入政策。這兩者都是以改革著稱,前者曾經試圖推行五大改革並且領導了「金融國會」,以改革金融制度著稱;後者則是以「竹中衝擊」改革銀行業體系和私有化國有企業著名。

90年代以後日本的結構性改革並沒有停滯,然而橋本龍太郎的改革卻生不逢時

雖然橋本龍太郎在金融業的改革使得日本的落後的金融業追上了歐洲和美國,但是其選擇了一個極差的時機,其改革時機竟然是在銀行業危機爆而未發以及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時。其緊縮政策導致日本金融業危機全面爆發,其央行獨立化改革使得央行沒有對危機做出反應,反而陷入了通縮,最終其改革使得日本經濟一落千丈,失業率大幅度攀升,本人則在參議院選舉失利後辭職下台。

橋本龍太郎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改革時機不對,即使如此他也執政了長達三年時間,其下台也是為參議院選舉失利而負責,這證明了這種同時推進多種推行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對於維持自身地位的作用。

在2001年小泉純一郎執政後,2002年推行了提高金融部門表現、解決壞賬的「竹中衝擊」(金融再生計劃),2003年推進勞動法和地方政府改革,2004年推進退休金改革,2005年推進郵政私有化改革;而安倍晉三在2012年執政後,每一年都會推進一輪結構性改革的政治行動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從小泉的政治風格中學來的,這種風格有利於首相本人平衡反對派壓力靈活推進列表中的改革序列,不容易因為外部反對而使得所有改革停滯,最終能夠持續的推進結構性改革以保證經濟維持在較好的水平。

回到安倍晉三的具體表現,我們可以發現其支持率絕大多數情況下都高於40%,是典型長期政權的民意表現。在2017年,安倍晉三由於醜聞支持率快速下滑,其支持率據說曾一度低於30%,但是到了現在已經回到40%甚至50%以上,所以一直以來安倍晉三政府不具備垮台的民意基礎。

從政治選舉來看,安倍晉三本人領導下自民黨連續取得四次壓倒性全國選舉勝利,實現了「一黨獨大」和「安倍一強」的格局。在2014年和2017年眾議院取得壓倒性勝利,這保證其不會因為總選失利而下台。而在參議院方面,由於在2010年民主黨便已經失去參議院半數地位,保證在2012年12月-2013年7月時民主黨並沒有能力單獨依靠「扭曲國會」迫使安倍晉三辭職;2013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中安倍晉三大勝,其領導的聯盟獲得「絕對穩定多數」,2016年的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實現27年來第一次參議院單獨過半,兩次參議院選舉都大勝而歸的安倍晉三也不可能因為參議院失利而辭職。

所以綜合來看,安倍晉三既沒有因為民眾支持率持續下滑至30%而辭職的機會,也沒有在兩次眾議院選舉中表現失利而辭職,也沒有因為民主黨嘗試「扭曲國會」而下台,更沒有因為兩次參議院選舉中表現失利而下台。那麼安倍晉三失去政權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坐滿自民黨總裁任屆任期了,如果其修改黨章並允許其兩度連任。那麼至2018年為止,沒有任何政治因素足以使得其辭職。

在過去的歷史中,由於害怕低支持率首相的領導會導致選舉失利,所以政治勢力會選擇迫使失去民眾支持的首相辭職。然而由於安倍晉三在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大獲全勝,足以保證其在不提前解散眾議院的前提下執政到2021年(如果總裁任屆延期至3屆),那麼參與選舉的總裁將是下一屆總裁,其本身的支持率並不影響政黨選舉結果,從這種角度來說他依舊沒有理由辭職。

以上探討的是,有沒有理由讓安倍晉三考慮辭職。答案是,實際上安倍晉三在任何角度上都沒有理由考慮辭職。

然而這一個問題實際上機會問題或者說是意願問題,我們談論的是他有沒有「理由」辭職。假設他的支持率真的低至30%,他真的會辭職嗎?或者我們問一下,這種情況下反對派有能力讓他辭職呢?進一步假使政黨內部真的想要清除安倍晉三,問題在於現在自民黨內部真的有人能做到清除安倍晉三嗎?

自2012年,安倍晉三大肆擴充青年候選人,這些上百的新人議員占自民黨議員的比例高達40%,這些人能當上眾議院議員完全是靠安倍首相本人的人氣,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傀儡。參議院選舉勝利後,其本身派閥的山崎正昭統帥參議院,將參議院納入安倍晉三本人控制之下。從事實上來說,自民黨大部分政客都已經被納入安倍晉三本人控制下,在這種情況自民黨有人試圖迫使其辭職實在是難以置信。實際上安倍晉三這一強大的黨內控制力,可以保證其在任何黨派內部審查中強行闖關。

倘若有人試圖挑戰安倍晉三地位,那麼安倍晉三作為自民黨總裁大概就要使出殺手鐧了——眾議院提前大選並且委派新人候選人「刺客」到反對派選區。

安倍晉三已成為戰後最強大首相 在這片文章中我強調了,自1994年日本政治改革以後,政黨總裁有權為一個選區分配唯一的候選人。那麼如果黨內的反對者試圖發動政變,安倍晉三將使用政治核武器解散眾議院,將所有反對派選區委任新人,從而清洗反對派勢力。

在1994年以來的歷史,除了小泉純一郎外沒有人敢於動用這一殺手鐧,因為這首先要確保首相本人在黨內有相當高的地位,同時還要在民眾中有較高支持率,否則也可能因為提前大選失利而失去政權。在2005年,小泉純一郎試圖推進郵政私有化改革,遭到了自民黨內部反對,於是其動用這一最終策略。在獲取眾議院壓倒性勝利的同時大面積打擊了反對派,最終成功推進郵政私有化改革。

在現有條件下,安倍晉三有能力推進這一政治殺手鐧。如果不是像小池百合子一樣直接走人,沒有人敢正面反對安倍晉三,由此一來安倍晉三創造了「政高黨低」——安倍晉三的權威高於自民黨權威的政治格局。

總結下,日本政治下有三條紅線——支持率持續低於30%、眾議院選舉失利、「扭曲國會」或者參議院選舉失利。在2006年中安倍晉三觸犯了其中兩條,支持率持續低於30%和參議院選舉失利迫使安倍晉三第一次下台。而2012年,安倍晉三沒有觸犯三條中的任何一條。

即使安倍晉三真的觸碰到了其中之一,是否有政治集團敢於清查這位創造出「政高黨低」局面的首相的答案十分明顯。在眾議院中,大量自民黨議員都是安倍晉三直接控制的新人,加上安倍晉三本身派別的眾議院議員,實際上大多數眾議院自民黨議員都是安倍晉三所控制的;而在參議院中,贏下半數的參議院也在安倍晉三自身派閥的議長控制之中。在事實上,大部分自民黨的高層政客都是在安倍晉三本人控制的,足以使得其強行闖關任何審查。

進一步的話,即使有人膽敢發動政變,安倍晉三現有的政治資源足以使其效仿他的老師小泉純一郎發動最終策略。解散眾議院以全面打擊反對派,通過在所有反對派選區上委任新人議員來結束在這些「叛徒」的政治生命。


當年安倍第一次組閣,首訪中國,然後就是因病被辭職。如今第二次組閣,當個反華急先鋒,首相之位越做越穩,還不是美滋滋?

再看當年財務省官員、新任駐華大使被自殺,我們就該認清:想讓日本不反華,先要讓日本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做出符合日本國家利益的決定(而不是符合某爸爸國的國家利益)。

可惜我們絕大多數人是不敢有這種覺悟的,畢竟被日本打怕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算中國的軍力能碾壓全世界,也沒人敢讓日本正常化。


因為中國幫忙。

中國要星辰大海,持劍經商,這直接和美國的海洋霸權形成了衝突。美國要維護自己的霸權,就得藉助日本來維持對中國的地緣優勢。所以奧黑和希婆提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其核心就是和日本確立軍事同盟關係。為此,在經濟上給了日本不少好處。例如允許日元貶值等等。安倍作為首相,自然刷了不少政績。如今雖然奧黑下台,希婆也敗選,但是川普老賊在亞太防務問題上依然繼承了奧黑的路線,繼續要求日本修憲。

以前的日美軍事關係只是美國有保護日本的義務,但是日本憲法規定日本沒有軍事支援美國的權力。現在日本即將修憲,讓自己有這個權力。這樣美日軍事同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中國的軍備雖然這些年雖然有了很大進步,但是只要美日軍事同盟存在,中美開戰的話中國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實際上等於戰敗。某人當年所謂的「太平洋很大,可以同時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的說法就只是夢幻。


小朋友們大概不知道,當年安倍第一次上台打的是親中牌,然後就被搞下去了。

第二次他想清楚了,抱緊美國大腿,死懟中國。

另外有些小朋友還是太幼稚,還把人分成好人壞人。如果一個政客,嘴巴上喊得是親中,政策上推動的也是親中,那麼他就是個如假包換的親中政治家,他心裡怎麼想的並不重要。


第一次執政他比較傻,當時日本老百姓要求他延續小泉時代給他們的日本走出經濟停滯的那種希望,也就是民眾要求他拼經濟,但是安倍卻是拼政治,上台就提出要脫戰後體制,就想修憲,最後當然修憲沒成,但修改了教育基本法,將所謂的愛國心加入了這個法律。所以民眾覺得這個人不太懂民眾的要求。那次他上台後支持率一開始並不算低,第一次大幅度下降是2006年底他讓2005年因為反對小泉民營化而被逐出自民黨的一幫政治家回歸,老百姓感覺到他是要在改革上走回頭路了,對他產生了不信任,這種不信任因為後來的養老金數據丟失問題,以及大臣們醜聞一個接一個而加劇,最終導致2007年參議院選舉的大敗,那時候安倍還不想下,但遭到了自民黨的逼宮,最後以身體不佳為由灰溜溜地下台了。

第二次能夠執政至今,靠的是什麼,靠的是選民的消極支持,也就是說,民眾對他並沒有多大的要求,能夠維持我們的生活,能夠維持平穩的政治就可以了,畢竟,民眾認為民主黨也就是民進黨是不靠譜的。


第一任的時候想叫中國一聲爹,第二任的時候真叫美國一聲爹。


1股市好,穩固了基本盤,1/10左右。實際自民黨得票因投票率原因只是全部選民的1/3。有文章說安倍辦公室有顯示股價設備。

2 安倍特別會掌握政策推進節奏,推進完爭議議題會有冷卻期,改退經濟議題,比如第一版三支箭搞完搞憲法96條,搞完安保法案推了好像是一億總活躍。朝日有過類似分析。

3 輿論掌控很好,對媒體用辦法又打又拉。這塊研究或者報道很多。看看對安倍對俄外交評價會明白,日本媒體很多簡直是...

4 黨內沒有敵手。對比前民主黨給人觀感很好。

5 推進好多小議題,一個不行就換議題,不會給人以這個政府失敗的感覺。

6 對官僚掌控很好,內閣人事局與內調。參見最近前川事件。

7 官邸內部輿情分析很好,大數據和公關有專業人士操刀。有猜測還有水軍。


第一個任期的時候

大家對比對象是小泉純一郎,感覺你怎麼這麼差勁。

第二個任期的時候

大家對比對象是野田佳彥,而且還不是自民黨的,大家覺得你還是沒有這麼差勁。

這是一上台的時候。

第一個任期的時候,日本經濟和世界經濟開始進入冰河期,其實這個時候還不算是太差,但是一直喝拉菲的人,突然改成喝張裕喀斯特,覺得簡直生命一片黑暗。

第二個任期的時候,世界經濟在冰河期掙扎了很長時間,有點復甦的跡象了。哪怕是沒有復甦的跡象,大家連可樂都喝不上的時候,突然喝點散啤,覺得生活還是很美好的喲。

這都是一開始的時候,後面也有更多的個人造化和努力,但是萬事開頭難,開始好了,基礎分到手了,後面只要沒有大翻盤就行了。


首相這個職業也需要練習啊,你看看隔壁普京就知道了。


在美國不出戈爾巴喬夫式的sb總統的時候,日本首相能幹穩的決定性因素是能不能舔好美國爸爸。

他第一次下台是因為沒認清後者,而第二次則是幸運地遇到了前者。

安倍任上外交尤其是對美外交極其成功,好處拿了不少經濟上重要的油水一點沒漏,這在一個實際被美國把持的半傀儡國家簡直是奇蹟,不過特朗普上來以後估計要被小開一刀了。。。。說真的日本政治家不好當啊。

另一方面,日本人民的政治熱情還是很低的,腦子清楚的更是應該知道其內政外交大幅杯把持的狀態下,議會選誰都沒啥用,遠不如本地地方官選舉重要。


安倍第一任的時候沒有梳理清楚他的執政理念,第一任時他並沒有現在這麼強勢,中國對他的評價也是很好,水均益還專門高端訪問過他老婆,安倍差點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但因為身體不適他辭去總理職務,在經歷民主黨無能的內政外交之後,安倍的執政理念清晰起來,他明白他要幹什麼,而且必須這麼干,所以他能頂住各種壓力一路走來。一個人的目標越清晰,越能走得長遠。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安倍不經投票再次當選?
我認識的日本人說他喜歡安倍晉三,接下來我應該說什麼?
安倍晉三會怎麼拒絕參加抗日閱兵?會用什麼理由?或者一直不表態?
如何看待稻田朋美辭去日本防衛大臣的職位?
日本這兩年屢次挑釁中國,目的何在?

TAG:日本 | 日本政治 | 安倍晉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