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工商銀行創立的「七大創新實驗室」?

工行年報: 金融科技將改變銀行傳統的競爭格局

2016年,工行創建了互聯網金融、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與生物識別等「七大創新實驗室」;著力推動 e-ICBC 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打造「融e行」「融e購」「融e聯」三大平台和網路融資中心及支付產品線;加快網點渠道的智能化輕型化改造,著力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

工行管理層在年報中提到,經濟金融領域的新技術革命浪潮迭起,為銀行構建線上業務渠道、創新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和建立與客戶的新型業務關係提供契機,由此推動的客戶需求個性化、多元化也為金融創新提供無限的空間。

「七大創新實驗室」能為工行帶來哪些變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一般而言,類似工行這種金融機構成立創新實驗室都是加個牌子不加人,還是原來那些人,頭上多加個頭銜,比如某某創新實驗室負責人、研究員之類的。沒有激勵,也沒有約束,你來說說能有什麼質的改變。

記住,既然這些領域屬於全社會熱門,大多數機構都是湊熱鬧而已。我本人還是更願意相信基因決定論,這樣新技術的突破,更大概率來自創業企業,來自機制靈活的互聯網巨頭,而不是國企中的巨無霸。


然而網點客戶還是該排隊排隊,該罵街罵街,員工還是該罵娘罵娘,該划水划水。學習論壇還是AGG,BGG,辭職萬人送祝福。


不請自來,原諒我只是來抱怨的。

作為宇宙第一行的工行,其手機app的使用體驗跟被強行塞屎一樣(不論iOS版或Android版)。此外實在不懂已經2017年了,不論手機或者PC轉賬,都需要使用工行的電子令牌設備。iPhone7因為取消了3.5mm耳機插口,必須藉助轉介面才能使用該設備。


謝邀,沒有辦法給出回答。

在行業越久,越看到自己的不足。離開銀行業已經五年多了。願意多看多學,不知道如何可以給出更好的輸出和反饋。


謝邀。

銀行的官僚基因決定了創新的步履維艱,作為創新的方向可以定位為未來的戰略。但是,在眼下體質內和監管日趨嚴格的大環境下,指望他們用做代替說,估計希望很渺茫。宇宙第一行絕對有實力包括資金、資源、人才等各方面創新的實力,但是創新人才被固化住的體質不更改,在短期內我們幾乎看不到太多的改變。


不負責任的說一句,工行應該是預設,類似預備隊的性質。先取個名字然後暗中觀察·~~大機構不會輕率的踏入新領域,除非他已經有足夠的信息和信心。不然為什麼叫 實驗室?


「七大創新實驗室」能為工行帶來哪些變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謝邀,作為曾經的銀行人,現在的互聯網人。我來談談我的觀點, 「七大創新實驗室」既然出現在年報中,說明肯定是作為未來的戰略提出。但銀行人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官僚化。官僚化的一個典型特徵是說得多,做得少。我相信圍繞著這七大創新實驗室,定戰略,開高層會議,寫報告,任務布署之類的工作是不少的。但是執行過程中碰到的傷筋動骨的時候一般就會避而不談,再轉頭談戰略,談理想。

產生的影響么?多出來幾個部門和一堆全職僱員,寫出來一堆報告,惹來各分支行一通抱怨。其他的,對業界的實質影響基本沒有。


工行七大創新實驗室,裡面講到的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需求,為客戶更加合理處理閑余資金。在近期企業資金短缺,而個人手中握著大筆現金而無處投資,提供一個健康的平台,企業可以在平台上得到資金,個人可以讓閑余資金增值。


推薦閱讀:

TAG:中國工商銀行 | 財報 | 金融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