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未來會取代工程造價或工程管理嗎,或者說他們的關係是什麼?
BIM發展越來越廣泛全面,這對工程造價管理又會有什麼影響
BIM在概算行業里的應用,又稱為5D BIM。剛開始接觸BIM的時候,想當然的認為既然所有的信息都在模型里了,概算工程師在項目里變得無足輕重。隨著真正項目的進行,意識到了當時的想法太不成熟了
1 BIM概算的缺陷
BIM模型精度決定了BIM概算的準確程度,而現有BIM模型的遠無法達到直接算量的要求。舉個例子:設計師可以從BIM模型中自動導出混凝土構件的長度、混凝土標號、體積等信息,但是結構構件中的受力及構造鋼筋,模型中無輸入(很多情況下無法輸入、亦無必要輸入),鋼筋算量無從導出;當然我也的確看過有的設計師使用插件或者Revit自帶鋼筋功能輸入了鋼筋。我自己也在2013年左右開發過一個自動鋼筋生成API,可以直接讀取平法配筋信息,生成樑柱配筋,因此我對其中弊端此深有體會。
首先要確認誰輸入實體鋼筋?結構設計師還是概算工程師?
手動創建實體鋼筋,模型體量可能增加一倍,建模工作量增加兩倍,誰來為此帶來的工作量及硬體投入買單?要知道,設計院里概算工程師的硬體是相對落後的。
實體鋼筋算量准嗎?考慮了不同的抗震構造?角柱轉換柱箍筋全高加密,框架柱兩端加密?考慮了鋼筋搭接長度或機械接頭?考慮了鋼筋運輸長度?考慮了砌體構造柱分布及其配筋嗎?
有人說可以用YJK或者結構分析軟體,直接生成實體鋼筋啊?作為一個結構工程師,我想說正規設計院的設計師很少會直接用軟體生成的配筋結果。早年間有人干私活才用PKPM生成配筋。再說誰家有把握,結構分析一次成功不修改。如果上述你建實體鋼筋的時候都考慮了,項目還有有法幹嗎?
BIM改變了已有的工作流程及配合流程,需要概算工程師的早期介入,但是在設計院里,概算工程師的話語權受限。他們在項目早期向設計師們提出要求,讓製作族的時候考慮概算參數,不太現實。
2 BIM概算的優點
首先BIM模型算構件個數絕對準確,項目裡面不同的門窗種類的個數,修改後可以時時出結果。
做大的方案改動時,通過模型實時概算,做出最終決策;並避免了後期各方糾紛發生。例如Revit裡面的Design Option功能,你可以將幾種方案並行推進,直到最終拍板選定一種方案,在此過程中,你可以創建不同視圖及其對應概算。
基於BIM實體模型,提高了概算的可靠/精確度。不準確的概算,必然增加業主所要面對的風險及資金流動性。例如在NavisWorks裡面,可以將概算信息添加入施工模擬中,從而更好地預測隨著施工進展,項目需要的資金。下圖很久之前收集的,忘記出處了。
看過BIM Handbook上的一個例子,翻譯下來(原文見第九章):
Sutter醫療中心項目中86%的概算是由BIM模型導出,其餘14%是由概算師按照傳統方式導出,原因如下:
1.BIM模型中未包含,例如腳手架、臨時支撐、模板、砌體結構構造柱圈樑等 2.BIM模型包含但是無法評估數量,例如施工縫位置,例如型鋼樑柱拼接位置等。 3.施工損耗,例如異型鋼板切割導致的損耗等。 4.概算是和模型無關,和時間等相關,例如臨水、臨電、人工費用等。我覺得BIM模型仍不可能代替概算工程師。想想概算工程師在項目中的作用遠不止計數及測量這麼簡單,他們需要評估項目中影響概算的一切因素,例如獨特安裝方法帶來費用改變,特殊構建加工帶來費用增大等。概算工程師應該將BIM作為一個很好的工具,輔助進行自動計量;從而騰出精力進行施工可行性審查,並優化分包及供貨商的報價。
辯證的看,對概算工程師來說,BIM是個好東西,讓機器干機器擅長的重複的工作;讓人脫離了繁重低級的任務,集中精力做一些高端的任務。
其他幾個相關回答:
Speedeagle:使用 Revit 時選擇不同的項目配合模式,各有哪些優缺點?
Speedeagle:想自學navisworks這個軟體,軟體已經下載好了,請問哪裡有教學視頻資源?
Speedeagle:關於revit模型數據導出?
接觸過一些BIM造價的應用,要說BIM取代工程造價,那是不可能的。BIM只是一個工具。而且,目前還不算一個好用的工具。對於工程造價,算量這一部分我認為會漸漸藉助BIM快速出量。而計價靈活的地方太多,不太可能自動化,最多做到像廣聯達,魯班類似的輔助套價,這是離不開人的。未來造價人員會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做綜合單價分析,成本優化等技術含量和價值更高的工作,而不是花大量的時間算量。
對於BIM與工程造價,這部分我認為會取代目前的人力密集型工作。因為造價遇到的主要還是規範,邏輯等問題,基本上不涉及到人,而這些正是計算機擅長的領域。雖然目前暫時還沒有,但BIM結合AI,未來這部分會變成計算機的天下。
對於工程管理,這個就跟人關係很大了,不只是邏輯。這部分計算機是沒辦法完全取代的,除非有一天工程所有工人都是機器人。作為一個曾經的工程造價專業學生(之後選擇房地產開發方向了)曾經為了比賽接觸過BIM,但並沒有深度學習使用,不得不說BIM如果會用的話給工程造價工作人員能夠帶來很多便利,特別是我這種門外漢都覺得哇直接用cad或者用bim的軟體建個模之後軟體能夠幫我自動計算套價而且效果也很不錯的時候,我覺得的確是能夠代替工程造價基本工作的,本身大部分工作都是涉及規範和很基本的邏輯和計算,並用不上什麼很複雜的思考,那計算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當然更好。但工程管理範疇有點大吧,更偏重管理,實際操作中項目管理涉及的不可控因素很多,實際情況實際分析的咯(但我真的太門外漢了我也舉不了啥例子)現場施工 驗收 風險管理等等這種也算是工程管理的範疇…吧,這些bim無法代替人思考和查看呀,算是個人想法吧
怎麼說呢 新事物還是不能完全的取代舊事物的呀
近幾年Bim發展的速度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迅速本人呢有幸了解到Bim這個技術 也去考取了相關的證書 參加了相關的比賽呃...成績都還不錯 但是對我的發展 卻沒有多大的改觀我是造價出身 負責成本的
而Bim這個技術雖說最終影響到成本 可是中間也需要經歷很多個環節現在的情況 各個稍微大一點的施工單位都開始重視這項技術但BIM在短期內不能給項目帶來實際效益
能帶來目前短暫實質性成果的就是 場布 夢龍等用來招投標Revit建模審核圖紙錯誤 管綜為施工提供指導意見而剩下的主要就是用來宣傳沒錯 大肆宣傳…
實際性的成果里並沒有成本這一塊 自然而然我所屬部分就少得可憐記得有次某個公眾號宣傳說多少億的項目里 利用Bim技術節省了幾十萬的成本瞬間不知道這個技術搞下去有何意義建立一個工作站 配備相關技術人員的成本差不多也如此不過 多了解一門技術 總好過 啥都不知道要好
可能我理解的也不全面…但是所說的 都是我的真實想法不當之處 還望各位同行指出 祝好…BIM做為工具只會取代造價管理當中「工程算量」這個環節,工程中涉及到造價的因素特別多,造價管理人員不做算量後會有更多的精力做更高級的事情。
大二狗,在學校報了BIM 的培訓班,暫時還沒有正式接觸到這個軟體,學院教授對於這個軟體的評價也是模稜兩可,但是作為一個新軟體的問世,自然有利有弊,有異議才會有進步,對於這個不斷創新的社會來講,不管它會不會替代造價(我覺得就目前來說不大可能哈),不斷的去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永遠不會錯。
個人覺得不會,.隨著BIM的發展,要說bim取代工程造價,那是不大可能也不大現實的。勢必會對目前龐大的建築工程造價諮詢體系產生巨大的衝擊,bim改變了已有的工作流程與配合流程,未來的造價人員會有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去做綜合單價分析,成本優化等技術含量與價值更好的工作,而非花大量時間算量
不可能的 因為施工是存在不確定因素的 沒有什麼施工是百分之百能按原計劃施工的 都還是需要有經驗的項目經理在現場領導指揮 安排工作計劃 BIM是理想的 建立在理論可能性的優化方案 在現場施工有很多是BIM無法涉及的 淺論一下 我認為BIM最大的作用就是它的三維成像 跟直觀 給甲方的感覺就會很好
了解過BIM的人都知道,這是個集成度很高的工具。是在設計階段就開始優化方案控制成本,把造價工作提前到方案階段,但是這個工具在使用過程中還是需要人來根據情況設置條件的,BIM的趨勢個人感覺應該是後續一個常用的工具,替代應該是不現實的。個人見解,跟大家交流學習下!
會呀 就像自動售票機取代售票員
推薦閱讀: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出國讀研的選擇?
※怎麼看待bim類軟體?十年內會普及嗎?是否會對傳統建築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女生學建築好嗎?
※像京基100這樣的高樓是如何清洗高層玻璃外牆的?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