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在不同環境下(十年內)會發生什麼變化?

假設死亡環境:

1、被流沙吞沒

2、被沼澤的淤泥吞沒

3、被困在沉船船艙里

4、被爆炸的載人航天器炸到了太空里

5、核電站輻射最強的地方

等特殊的環境下,如果能腦洞打開的更多列舉就更好了,謝謝···

———————————————————————————————

腦洞是你們大···不是追求創意來源···也不是戀屍癖,就是最近別人給介紹了個女朋友,挺漂亮的,做法醫的,但是感覺不健談,就惡補了點法醫的知識用來引起共同話題,然後聯想到的··你們夠了···


說一些常見的保存型的屍體類型。

(吃飯者請離開。)

1、乾屍,也就是木乃伊。

比如大家熟悉的埃及木乃伊。全世界凡乾旱沙漠地區,易發現。

屍體處在乾熱或通風良好地環境中,水分迅速蒸發而不發生腐敗,以乾枯的形式保存下來。

2、屍蠟

埋於濕土或浸於水中的屍體,皮下及脂肪組織因皂化形成蠟樣物質而被保存,成為屍蠟。

屍蠟少見,多於屍體局部。

3、泥炭鞣屍

處於酸性土壤或泥炭沼澤中的屍體,因酸性物質作用,骨骼脫鈣,皮膚鞣化,變成體積小、重量輕、易彎曲的軟屍,成為泥炭糅屍。

4、特殊型古屍

葬於特製棺墓的年代久遠地保存型屍體成為特殊型古屍。

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地是一具女性西漢古屍,稱為馬王堆屍。

據考證,死者是長沙國丞相之妻,葬於公元前168年以後數年。

全身半浸於弱酸性(PH5.18)棺液中,頭髮附著較牢固,軟組織富有彈性。胸、腹、臀有輕度屍蠟化,骨骼明顯脫鈣。

分析是先脫水形成乾屍,後再經棺液浸泡使其組織又重新水合而形成。

5、浸軟。妊娠8周以上的死胎,滯留於宮內不能被溶解吸收,浸泡於無菌地羊水,變得軟而小,稱為浸軟兒。

此種情況母體是正常活著的。但是胎兒已經死了。

此外題主說的:

6、被流沙吞沒:正常應該會被各種動物微生物分解吧……極小可能會變成木乃伊?

7、被沼澤的淤泥吞沒:比較罕見的情況能變成剛才提到的泥炭糅屍...

8、被困在沉船船艙里:正常不應該餵魚了嗎?

9、被爆炸的載人航天器炸到了太空里:

如果是被炸成碎片,說不定可以變成一顆顆小衛星,繞著地球一直轉?

10、在核電站輻射最強的地方:被變異的小動物吃掉嗎?


美國的罪案研究實驗室做過一個實驗,把屍體拋屍到海里有什麼變化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煎蛋網無聊圖


來我也強答一個,我的姬友跟基友都在公大讀書,一個刑科一個??(就是專門盯著不讓你網上亂講話那種

我們讀高中的時候都是伊藤潤二愛好者,所以得知他們選修了法醫有關的課程時我一點都不驚訝。

所以我知道了很多條子們的日常,其實警察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處變不驚的,真的是鍛鍊出來的。他們看的課件的血腥程度可能超過大部分cult愛好者。

我知道了其實第一次上這些課這些未來警察們還是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有一些女孩子捂了眼睛不敢看,有一些男生雖然不說也是低頭看別處,然後老師就以過來人的姿態說看多了就習慣了。

每個人都有客服不適心理的方法,我的姬友的方法比較特別,她喜歡把課件拍下來微信發給我...那段日子我想起來都想洗眼睛。這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上文的基友也有同樣的愛好,所以他們看一遍的東西,我他嗎還要複習一遍。

就講一個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泥沼里挖出來的老太太,變成糅屍了,可能是泥里的壓迫力,脊椎骨打斷很扭曲的一個形狀,遠遠看像一個匍匐的動物,再加上那具屍體的表情很生動,我猜測古代不少關於妖怪的傳說就是緣起於這種特異化的屍體。

另外題主說的經歷強核輻射死亡的屍體,除了做成標本是沒辦法自然保存下來的,參見日本東海村核事故,b站有紀錄片,不過不推薦看,真的是充滿死亡的氣息。核輻射打斷了細胞內的遺傳物質,使得大部分細胞失去複製自身的能力,只能運作完最後一個周期走向凋亡。而每種細胞的壽命是不一樣的,皮膚組織的細胞是周期代謝最快的,所以最先死亡,那個時候病人的皮膚粘條膠帶一粘就是一個滲組織液的創口,且無法復原,你可以想像成這個人在慢慢融化,到最後因為心肌組織是周期最長的,整個人化完了外面血淋淋的一層只剩一顆心臟在跳動,那個時候這種用儀器維持的生命真的不如馬上去死。所以這樣子的屍體其實不具有自然保存的條件的。但是我討論的是經歷過強輻射回到正常環境的人,一來染色體損傷對一些微生物來說並不像人類一樣致命(比方兩種損傷,一種是染色體打斷到無法複製,一種是能複製但是細胞產生變異,這兩種對人類來說都是gg,但第二種情況對微生物的影響小得多),二來脫離輻射環境後輻射劑量也在衰變。但如果是一直置於強輻射環境下,結果應該與辣條所說相同。

@Yayo@李辣條

看我複習得好不?可不可以來當插班生


謝謝 @Yifan 的邀請,同時邀請的 @Yayo 已經回答的差不多了,還有專業法醫回答。相差不多的就不贅述了。

我就開下腦洞吧,1,2兩個無異議。

3,沉船中的屍體,若船艙封閉,屍體將在腸道自帶的微生物和海水浸泡下被分解。若船艙不封閉,很快就有各種食腐海洋生物蜂擁而至,不久將什麼也不剩。

4,航天器炸出去的屍體,若有傷口,屍體中的血液將迅速被真空抽干,然後結冰。若沒有傷口,那就是真空給屍體做一次全身拔火罐,大面積毛細血管破裂,然後結冰,並出現全身屍斑,而且百年以後栩栩如生。此處想手動@卡茲sama。

5,強核輻射可以殺滅細菌微生物,估計這種環境下的屍體只會有初步的脫水和屍斑,不會有屍體腐敗。

第一次回答問題,輕噴。


瀉藥。

作為痕迹檢驗員,經常和屍體打交道,所以我們對死後現象必須掌握和了解,雖然我們沒有法醫了解的深,但基礎理論全部要掌握。接下來我就深入淺出的把這個問題細細的解釋一下,解釋的不到位的還請各位法醫專業知友多多指點。

聲明,以下回答的內容,全部總結於 王雪梅教授 編纂的一本公開發行的「青少年讀物」名叫科學探案之法醫探案。防止某些知乎網友的玻璃心,書的封面我依舊做了打碼處理。我的這本書淘至「北京市第十七中學」的二手清倉貨。好,說完了出處,下面言歸正傳。

如果要想清楚的回答題主的疑問,我覺得還是首先要搞清楚人在死後會自身會發生什麼變化,只有了解了這個,才能進一步探討環境對屍體的影響。

一般人死後,表現出的現象,我們稱為屍體現象,屍體現象可以分為 早期屍體現象晚期屍體現象。(這篇文章不好配圖,所以感興趣的,就自己去百度圖片吧,這篇是系統的純理論探討)

人死後最先出現的是早期屍體現象,而這一現象要從第一部,肌肉鬆弛還是說起。

一、肌肉鬆弛

肌肉鬆弛發生在死後一小時內,由於人死後,神經系統活動終止,肌肉的緊張性喪失,皮膚及肌肉的彈性減弱,屍體受壓部位呈扁平狀,並難以復原,在受壓的皮膚表面可形成與壓迫物體表面形狀相同的壓痕。例如,裸體卧於席子上的屍體,直接與席子面接觸的皮膚,因壓迫而出現該席子特有的花紋痕迹,變動屍體位置後,皮膚上的壓痕不會消失,法醫根據死後肌肉鬆弛現象,可以判斷死後體位,有無移屍,如有移屍,還可推斷屍體處在第一現場時的情況。

肌肉鬆弛結束後,屍體會發生迅速降溫的情況,我們稱之為屍冷。

二、屍冷

人死後.由於新陳代謝終止,體內停止了產熱,屍體內部的熱量通過傳導、對流、輻射、蒸發等方式不斷地向外界散發,於是屍體逐漸變冷。因屍表水分的蒸發,屍溫可降至低於室溫2°C至3°C。屍體溫度下降是估計死後經過時間的早期屍體現象之一,在室溫16°C至l°C的環境中,成年屍體,在死後10小時之內,平均每小時下降1°C左右.在非特定環境中,屍溫在死後4小時內下降較慢,死後5至16小時,屍體溫度以較大幅度下降,當屍溫接近環境溫度時下降又明顯減慢。屍溫的下降受屍體自身因素和外界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利用屍溫推斷死亡時間,必須考慮到以上因素對屍冷的影響。

屍冷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屍僵。

三、屍僵

人的生命終止以後,肌肉系統經過大約一小時的鬆弛後,便逐漸變為緻密,堅硬並輕度收縮。這是由於肌肉中的三磷酸腺苷吸服在肌纖維上,使肌肉保持一定的水分和柔軟性。當三磷酸腺苷下降至原有量的四分之一時,屍僵便開始形成。

屍偎通常於死後1至3小時出現,最初僅見少數肌群,經6至8小時後.擴延至全身。其順序是:先頜骨肌、頸肌開始出現,繼之顏面肌、軀幹、上肢、下肢至全身,稱下降型.有少數例外,其屍僵形成順序則與此相反,稱上升型。死後12至15小時屍俚達到最高峰,故屍僵最強硬,此時翻動屍體,保持形成屍僵時體位。在24至48小時後屍僵開始順序緩解,肌肉變軟,並關節稍可動,2至3天後關節易轉動,屍僵完全緩解多在死後3至7天。

屍僵出現與緩解的早晚和快慢,以及屍僵程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受屍體內外因素的影響抆大。(1)環境溫度高時,屍僵發生與緩解均早,反之則遲。(1)肌肉發達者屍僵晚而強,持續的時間亦長。所以男性多強於女性,老、小、弱者則出現早而弱,持續時間短。(3)死前有痙攣者,如士的寧、異煙肼藥物中毒,患破傷風或觸電、刎頸、搶傷致死者,屍僵發生的早,緩解的快。水腫、肌肉麻痹、窒息死及大出血死等,能延緩屍僵發生。

在屍僵形成的過程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現象,叫屍體痙攣。

四、屍體痙攣

屍體痙攣是一種特殊的屍僵。死前有劇烈的肌肉運動、或精神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死後肌肉未經鬆弛階段:立刻發生偶直,稱為屍體痙攣。

屍體痙攣可發生在局部或全身,以局部屍體痙攣較為多見。例如,持手槍自殺者,死者手中緊握手槍。食指還在按壓著扳機。溺死者的手中緊握水草或抓有泥沙。戰死在馬背上的士兵,兩腿緊摟馬背等等。

因為屍體痙攣可將屍體固定於死亡時的原始姿勢。因此,有時對判別自殺和他殺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屍僵成形後,隨後屍體上就形成屍斑。

五、屍斑

人死後,血液循環停止,血液因重力作用,墜積於屍體低下部位,導致毛細血管及小靜脈內充血,透過皮膚形成暗紅色或紫紅色的色斑,即為屍斑.

屍斑的形成初期為雲霧狀,而後呈塊狀,最後融合成片狀,分布於屍體的低下部位,但與硬接觸面相壓處無屍斑。例如,死後仰卧位的屍體,屍斑分部在背、腰、臀、枕部和四肢背側靣-屍體懸垂,例如縊死,屍斑見於下肢、兩手和前臂等.

屍斑的發展可分為三期:

(一)墜積期.從屍斑出現至死後12小時內,此期人剛死後不久,血管完整並有一定彈性.血液墜積在低下部位血管中,尚未擴散到血管外。指壓屍斑,受壓處血管內血液向周圍流動.故屍斑的顏色完全消失,當壓力消除後,屍斑又重新出現。翻動屍體後,屍斑逐漸消退,在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形成屍班。如果切開屍斑部位的皮膚,從血管內流出血涌,可觀察到紅細胞的形態完整。

(二)擴散期。死後12小時至24小時,此期血管彈性下降,擴張和松她,由於血液向低下部位的血管墜積,所以成囊狀。此時組織液也墜積於血管四周,並能透過血管壁滲透到血管內。組織液與血液混合後引起溶血,於是血紅蛋白也能滲透到血管外,使組織液被血紅蛋白染色。如果用手指按壓屍斑處,屍斑不會完全褪色,即稍有褪色,變更屍體位置,已形成的屍斑不易消失,在新的低下部位也不易形成新的屍斑。切開屍斑處的皮膚,血管斷端有血滴流出,組織中存少盤水樣紅色液體流出。

(三)侵潤期。死後24小時以後至屍體腐敗,此期被血紅蛋白染色的組織液滲入到組織細胞中去,使組織和細胞都被染紅著色,用手指按壓屍斑處不再褪色,變更屍體位罝,新形成屍斑不消失、不褪色,在新的低下部位也不會形成新的屍斑,切開屍斑處皮膚.無血液流出組織的斷面為均勻的紅色。

屍斑的顏色是血紅蛋白顏色的反映,決定於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和還原血紅蛋白的含成。一般在死後氧合血紅蛋白轉變為還原血紅蛋白;故屍斑呈暗紫紅色,窒息死者尤為顯著。氰化物中毒,氰離子能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使組織細胞失去攝氧的功能,引起內窒息死,由於體內血液中含大量氧合血紅蛋白所以屍斑呈鮮紅色。凍死屍體因組織耗氧少,水中的屍體因水中的氧透過皮膚形成氣合血紅蛋白,屍斑也呈鮮紅色。

屍斑的顏色還與死亡的性質有關。例如:一氧化碳中毒死者,因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屍斑呈鮮紅色。亞硝酸中毒時,因形成高鐵血紅蛋白,屍斑呈灰褐色。根據屍斑的位罝,可以推斷死亡後的體位及有無移屍等。

六、局部乾燥

機體生命終止後,體表水分蒸發,又無新水分補充,所以死後不久,粘膜和鬆軟的表皮由於水分的蒸發,呈現黃褐色,皺縮變硬,這種現象叫屍體局部千燥,亦稱皮革樣化。

局部乾燥容易發生部位是:(1)皮膚較薄嫩和濕潤的部位:如陰囊、陰唇、腋窩等處。(2)無角質層的粘膜:如口唇等。(3)皮膚皺摺處:如鼠蹊部、嬰兒的項部、頸部等。(4)生前的表皮剝脫:銣縊溝、勒溝、扼痕、抓痕等.(5)槍彈傷、外傷的創口部位。

七、角膜混濁

生前,角膜透明可以透視瞠孔。死後,由於角膜自身的水腫和自溶,而逐漸變成不透明的乳白色,以至於不能透視瞳孔。

—般情況下,死後6至12小時,角膜發生輕度混濁,可透視瞳孔。18至24小時,角膜出現中度混濁,角膜可見有小皺摺或瀰漫的混濁,但瞳孔仍可透視。48小時后角膜重度混濁,已不能透視瞳孔。法醫可以根據角膜混濁的程度,推斷死亡時間。

八、屍體自溶。

人死後組織細胞失去生活能力,在其本身所釋放的酶的作用下發生分解,而使各器官組織變軟或液化。這種現象就是自溶。屍體的自溶過程同細菌無關,是自發進行的。只是自溶後,由於細菌的作用而發生分解,進入屍體腐敗。這是理論上的說法。實際上,人體死亡後,存在於體內尤其是腸管內的細菌也是要迅速發揮作用的。它所產生的酶,必然要迅速參加到組織溶解過程中去。

早期屍體現象全部形成之後,剩下的就是晚期屍體現象。常見的有 屍體腐敗。

晚期屍體現象:

一、 屍體腐敗:

屍體在細菌的作用下,皮膚表面出現腐敗綠斑、腐敗水泡,在靜脈叢的地方可形成靜脈血管網。此時肌肉和皮下組織因產生腐敗氣體而呈氣腫狀,屍體膨脹變形。由於腐敗氣體不斷產生,在氣體的壓力下,口鼻腔可出現腐敗血水,胃內容物被氣體壓出(稱「死後嘔吐」),眼球突出,口唇外翻,舌挺出,子宮脫出。如系孕婦,可能出現胎兒被氣體壓出(稱「死後分娩」)、糞便外溢等現象。

屍體腐敗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腹部膨脹

由於屍體的腸道內有大量的腐敗細菌,因此在陸地上,屍體腐敗通常是由腹部開始的,最早出現的徵象就是腹部膨脹。這是由於腐敗細菌的作用產生腐敗氣體,引起腸道脹氣的結果。

腐敗綠斑

腐敗氣體中的硫化氫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綠色的硫化血紅蛋白,在皮膚上呈現污綠色的斑塊,稱為腐敗綠斑。陸地上的屍體,盛夏季節約在死後12小時以後,春秋季節約在死後24~48小時,冬天約在死後72~120小時,就會出現腐敗綠斑。腐敗綠斑最初為淡綠色,以後逐漸變為深綠色,中間部分較周圍部分顏色更深,邊緣界線一般不甚明顯。隨著屍體腐敗的發展,腐敗綠斑逐漸發展到全腹部以至全身,顏色由綠色變為褐色乃至黑色。

口鼻流出血水

腐敗後的屍體,常有淡紅色或者暗紅色血水從口鼻流出。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於翻動屍體的時候。高度腐敗的屍體,由於腐敗氣體大量進入血管內,口鼻腔可能流出泡沫樣血水。這與溺死屍體的蕈狀泡沫有明顯的差別。口鼻腔流出血樣液體這種現象,在屍體腐敗或死後自溶的情況下都可以發生,不能誤認為是顱底骨折的徵象。

腐敗血管網

隨著屍體腐敗的發展,腐敗氣體大量產生,胸腹腔的壓力增高,血液由於受壓而流向外表,充積在皮下靜脈內,並通過血管壁染紅周圍組織,在皮膚上呈現出暗褐色的網狀條紋,這種網狀條紋以後逐漸變成綠色,這種現象稱為腐敗血管網或腐敗靜脈網。這種因腐敗氣體壓迫而使血液沿著血管流動的現象,在法醫學上稱為死後循環。

一般情況下,腐敗血管網最先出現於胸上部和胸腹兩側,其後可逐漸擴散到全身。

腐敗水泡

人死後循環血液流向屍表,血漿滲出血管外在皮膚的表皮與真皮之間聚集,形成腐敗水泡。腐敗水泡內充滿惡臭的液體,有時也有氣體。腐敗水泡內的液體顏色淡紅或淡綠,在其脹破後,表皮剝脫,淡紅色、褐色或者淡綠色的皮表顯露出來。法醫在進行屍體檢驗時,應當特別注意將腐敗與燒傷、二度燙傷所形成的水泡區別開來。

最先出現腐敗水泡的部位是腹部兩側,隨後是腋窩和胸部兩側,並多出現於腐敗發展較快的屍體。其出現的時間可能與腐敗血管網同時,也可能稍後一些。

腐敗巨人觀

高度腐敗的屍體,由於其全身軟組織充滿腐敗氣體,極其顏面腫脹,眼球突出,嘴唇變厚且外翻,舌尖伸出,腹部膨隆,腹壁緊張,陰囊膨大呈球形,整個屍體腫脹膨大成巨人,難以辨認其生前容貌。這種現象稱為腐敗巨人觀。

腐敗巨人觀的出現,要受環境溫度的影響。一般來說,陸地上的屍體,夏天需48~72小時,春秋天需72~120小時,冬天需10~15天,即可出現腐敗巨人觀這種屍體現象。

由於腐敗氣體使腹腔內壓增高,心臟受壓而擠出心血,肺臟受壓而使集聚在支氣管和氣管中與腐敗氣體相混合的血性液體流到喉頭並經口鼻溢出;胃腸受壓迫而使胃內食物溢出口腔之外,或者進入喉頭、氣管之內,稱為死後嘔吐;小骨盆底受壓迫,使直腸內的糞便溢出,甚至使肛門脫出,女性的子宮和陰道也可因受壓而脫出;如果是懷孕女屍,子宮內的胎兒也可因受壓而娩出,稱為死後分娩、棺內分娩。

軟組織液化

屍體腐敗進一步發展,使屍體各部位的軟組織腐爛液化成半流動液體,逐漸毀壞消失。毛髮、指甲亦隨之脫落,直至僅存屍骨。陸地上的屍體,在夏天的氣溫下,經過1~1.5月時間,軟組織即可全部或大部分液化消失。

二、 屍體白骨化

屍體軟組織經腐敗過程逐漸軟化、液化,直至完全溶解消失,毛髮和指(趾)甲脫落,最後僅剩下骨骼,稱為白骨化。

一般埋於土中的屍體,經過2~3年,軟組織變為灰污色,似泥漿狀物質,白骨化過程即告完成。如土質乾燥,有時需7~8年才成為白骨化。大約10年後屍骨才會脫脂乾涸,經過300年以後屍骨才會變得很輕、易碎,甚至1000年以後才能風化。這些過程出現所需的時間取決於溫度、土壤性質、埋葬深度、棺木厚薄、屍體肥瘦、入殮情況等。在曠野中,這一過程的出現則要比墳墓中早得多。

地面上的屍體形成白骨化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環境溫度、季節、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空氣濕度以及當地毀壞屍體的動物種類等。一般完全形成白骨化需1年左右。楊方倫報導一例59天完全形成白骨化。有報導夏季野外的屍體,在蠅蛆侵食下,約15~30天甚至更短時間便可使屍體變成白骨。

三、 乾屍

乾屍,顧名思義,就是乾燥的屍體。通常情況下,人體死亡之後,體內細胞會開始其自溶過程,細胞中的溶解酶體釋放出各種蛋白水解酶,使生物大分子逐步降解為小分子。除這一自溶過程外,還自然受到各種腐敗分解,這是一個自然過程。但是,乾屍卻違背了這一自然過程,沒有腐爛,相反卻以乾屍的形式呈現在今人的面前。乾屍的特點是:「周身灰暗,皮肉乾枯貼骨,肚腹低陷」。

乾屍可分為 人工乾屍和自然乾屍。

人工乾屍

一種就是國外通常所報道的乾屍,即木乃伊,它們在死亡後都經過處理:

剖開體腔,取出內臟,屍體用熱溶的松香澆灌,然後用浸透松香的布包裹,出土的木乃伊在顱內、乳突小房內均有松香。此類應屬人工乾屍。如古埃及法老死後,經人工脫水和用樹酯香料處理而製成的木乃伊。另一種則是國內所發現的棺內乾屍。主要由於墓地地勢高爽,地下水位低,加之棺和墓內密封程度高,棺不漏氣,所以沒有受到地下水及濕度的影響。而棺內的腐敗過程和氧化過程耗掉了留下的氧氣,形成缺氧環境;加之屍體組織和一些物質的分解產物,不利於腐敗細菌的生長繁殖,屍體的腐敗便逐漸停止下來。屍體水分滲出體外,被殮裝、棺木或棺內存放的燈心草、木炭、石灰等吸水物質所吸收,屍體便逐漸干化而形成乾屍。因此,可以認為,凡是屍體埋葬前進行過防腐、取臟器、澆灌松香或棺內放入吸水物質等人工處理所形成的乾屍,稱之為人工乾屍。

自然乾屍

指那些未經人工處理,主要由於埋葬環境乾燥導致屍體脫水而自然形成的乾屍。比如新疆的樓蘭古屍就是由於該地區地勢低凹,氣候乾燥,降雨量極少,屍體僅以粗製毛布和羊皮覆蓋,上面壓一層干樹枝和沙土,並無密封良好的棺槨裝殮,故屍體周圍可接觸外界流通的空氣,在炎熱乾燥的荒漠之中,體內水分很快蒸發,對細菌生長繁殖極為不利,即便已開始腐敗的組織也逐漸減慢其腐敗過程,最後處於靜止的平穩狀態,使屍體保存下來。電鏡下觀察到皮膚、軟骨、橫紋肌、腎、腸等組織中出現大量的細菌或和細菌芽孢結構,足以說明死者體內發生過細菌繁殖過程。這些細菌與機體組織自溶、分解相互作用,使部分組織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由於乾熱環境的影響,屍體水分大量迅速減少,細菌生長和屍體組織腐敗較快受到抑制,這也是使樓蘭古屍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又如哈密古屍,其情況與樓蘭古屍類似,其墓葬地點是深入戈壁荒漠之中的一處偏僻的綠洲。地勢低凹,海拔只有200米,周圍是一片戈壁荒漠,氣候特別乾燥,有「哈密的吐魯番」之稱。哈密縣全年的降雨量平均只有34.1毫米,濕度年平均為40%~50%。可見古墓地所處的環境是十分乾燥的。而哈密古屍所在的墓穴和墓室十分簡陋,墓頂封土很淺,葬具不密封,這些因素會造成屍體與外界流通的空氣接觸,在極乾燥的環境中,屍體內的水分便很快蒸發。與此同時也抑制了細菌的繁殖,屍體的腐敗也就停止,並較好地保存下來。

四、 屍蠟

屍蠟,一種特殊的屍體現象,肥胖的屍體長期停留水中或埋在不通風的潮濕地方里,腐敗進展緩慢。約經3—6個月,屍體的皮下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質分解產物中的氨結合,形成脂肪酸銨,再和水中的鈣、鎂形成灰白色蠟狀物質,使部分或全部屍體得以保存,稱為屍蠟。

屍蠟先在皮下脂肪組織形成,而後擴延到其他脂肪組織。成人屍體在1~1.5年期間,可完全形成屍蠟,嬰屍6~7月即可形成。從發現的屍蠟實例中,全身屍蠟少見,大多數是屍體的一部分形成屍蠟。一個成年人的肢體形成屍蠟,至少需要6~7個月的時間。

在法醫學上,單憑屍蠟不能準確判斷死亡時間。但是,屍蠟能在較長的時間內保存屍體上的傷痕、系溝、雞皮疙瘩和生理、病理特徵,這對於識別死者和揭露犯罪具有重要意義。

知道了人死後的全部現象,我下面再告訴你,不同環境下,屍體會表現出那種情況。影響屍體現象的因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十種:

(一) 溫度

人體具有保持體溫穩定的散熱和產熱系統,人體的平均體溫為 37℃左右。由於人死後新陳代謝停止而導致產熱功能喪失,屍體會出現溫度降低的現象。屍體的溫度逐步降低直至與外界環境溫度接近。這種屍體現象稱為屍體冷卻。屍體冷卻速度的快慢,會受到屍體自身的條件及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屍體熱量發散速度與周圍環境溫度相關聯,溫度越低,屍體冷卻就越快。通常在室溫環境中,人死後的 10 小時內,成年人的屍體平均每小時下降約 1℃,10 小時以後下降速度減慢,24 小時後,屍溫就降至與環境溫度基本接近。

(二) 乾濕度

濕度的增加,可以增加蠅及蛆蟲的活動,進而加速屍體自然腐敗的過程。在乾燥的地區,木乃伊的形成就是由於屍體曝於通風良好空氣乾燥的環境中,細菌不會大量滋生,因此屍體就不會大面積腐敗,而是會逐漸乾枯,最後形成乾屍。形成乾屍的條件一般為:高溫乾燥、通風良好、周圍有沙土草木灰等吸濕物、瘦弱者或其他呈脫水狀者、將內臟取出添加防腐劑者。由於乾屍能夠保留某些個人特徵和暴力作用的痕迹,因此具有一定的法醫學和人類學意義。

(三) 降雨和水中

降雨甚至是降大暴雨,對屍體中蛆蟲的活動都不會產生任何影響。蛆蟲會在屍體的體腔內繼續生長發育。然而,降雨對蠅的活動會有很大的影響,只要是使蠅的活動減少,甚至停止。但降雨對屍體的自然腐敗過程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浸入水中或者屍體周圍的土質比較濕潤時,屍體皮下以及體內的脂肪組織因為氫化和皂化的作用形成灰白色或者黃血色的蠟樣物質,燃燒後發出黃色火焰,加熱後出現熔化現象,這種物質不溶於水而溶於乙醚等有機溶劑,並且可以良好地保存,因此這種屍體現象稱之為屍蠟。屍蠟形成的常見部位有軀幹、四肢、臀部、面部以及女性乳方等。由於屍蠟能也夠保存某些暴力痕迹,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法醫學意義。

(四) 身體損傷

有損傷的屍體與無損傷的屍體相比,屍體的自然腐敗過程要快得多。蠅類會很快地在屍體的傷口處產卵。這可能是有損傷的屍體,腐敗過程加快的一種解釋。在實驗研究中,我們曾對有損傷和無損傷的屍體的自然腐敗過程做了比對研究。實驗對象是兩具男性屍體。一位死者被手槍擊中,胸部有一處貫通傷。另一位死者則屍體完整。觀察中發現,胸部有貫通傷的屍體比完整的屍體自然腐敗過程要快得多。有損傷的屍體自然腐敗過程加快,除了蠅類與較完整屍體接觸時間短之外,軀體的組織損傷使身體中大量組織細胞被破壞,在細胞內溶酶體的作用下,組織自溶加速,也是加速屍體腐敗的重要原因。我們在進行屍體解剖時,常可以看到身體有損傷,皮膚沒有破損,也沒有蠅蛆活動,但屍體上有損傷的部位比沒有損傷的部位腐敗的過程要快得多。

(五) 昆蟲攻擊

對屍臭敏感的代表性昆蟲是蒼蠅。在人死亡不久後,蒼蠅便會在屍體上許多部位產卵,進而發育成為幼蟲,從而加速屍體的腐敗。如若將屍體放在昆蟲接觸不到的地方,如將屍體放置在冰櫃中或塑料袋中,屍體的自然腐敗過程減弱。由此可見,使屍體軟組織降解加速的主要因素是昆蟲幼蟲的作用。但放置在塑料袋中的屍體,在室溫下,即使沒有蠅類幼蟲的作用,在腐敗細菌的作用下,屍體的自然腐敗過程要比沒有塑料袋包裹的屍體腐敗快。

(六) 埋葬深度

放置在地表的屍體,比埋葬在地下的屍體腐敗得快。屍體埋葬的深度對屍體腐敗的影響也很大,埋葬深度不同,屍體的自然腐敗過程也不同。屍體埋葬深度為 0.3-0.6m,屍體的白骨化需要幾個月至一年,甚至會更晚一些。屍體埋葬深度為 0.9-1.2m,與埋葬較淺的屍體相比,屍體腐敗到白骨化的程度,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有的要比埋葬淺的屍體晚上很多年。如果埋葬時,屍體裝在塑料袋裡,或用塑料包裹,則屍體腐敗的過程更慢。例如,美國學者在研究中,把一位死於顱腦損傷的男性屍體,在醫院的護士間里用塑料布將屍體包裹,然後埋葬在 0.6m 深的土下。18 個月後,屍體被挖出,發現屍體有 1/3 白骨化了。儘管屍體不同部位腐敗的程度不同,而且有大量的黴菌生長,但顱骨完全白骨化了。屍體被挖出後,還可以見到少量蛆蟲活動。

(七) 食肉類、嚙齒類動物的作用

動物無論是對新鮮屍體還是腐敗屍體,都有濃厚的興趣,它們對類似的大餐從不挑食。食肉動物主要是啃食屍體的頭部,以及手和足的軟組織,啃食的骨骼主要是髖骨的髂翼、長骨的骺端及脊椎。這一習慣與它們的祖先相同,是從史前動物那裡獲得的行為遺傳。犬類有叼食骨骼的習慣,它們叼走骨骼的活動半徑大約 1/2 公里。家犬也有這一習性,有時它們會將人的顱骨或其他骨頭叼回家,這使他們的主人十分頭痛。嚙齒類,最常見的是鼠類,也會啃食屍體。他們主要在屍體的頭面部、手、足和腹部飽餐一頓。食肉類、嚙齒類的動物對屍體的啃食,可以加速屍體自然腐敗的過程。

(八) 屍體放置的環境

放在混凝土地面上的屍體,比放在土地上的屍體,自然腐敗的過程要慢得多。而且,放在混凝土地面上的屍體容易形成乾屍。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所有的放在混凝土地面上的屍體都是這樣,沒有發現例外。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具體的原因尚不清楚。

(九) 衣物

有衣著的屍體與沒有衣著的屍體相比,屍體的自然腐敗過程要快。因為衣著可以保護昆蟲的幼蟲,使它們的活動能力加強,從而加速了屍體腐敗的過程。人在死亡時的衣著對屍體的溫度有一定的影響,裸露屍體的冷卻速度比身著衣物或者有覆蓋物屍體的冷卻速度要快。

(十) 屍體防腐

經過防腐措施處理的屍體,其自然腐敗的過程會明顯減緩。而且,經過防腐處理的屍體,其自然腐敗的過程與沒有經過防腐處理的屍體也完全不同。沒有經過防腐處理的屍體,其自然腐敗過程,由頭面部開始,而經過防腐處理的屍體其腐敗過程是從臀部和大腿根部,防腐液易於流出的部位開始。

看完這些,大家可以對著整個死亡過程百度相應的圖片了,什麼巨人觀、蓮蓬乳等等,喜歡哪口,自己找吧,放上來,絕對是找罵。2333333333.


啊哈哈哈哈我妖的邀請@Yifan當然要強答一發!

我們專業的法醫課在上上個學期就已經結課啦!考完試那麼久難免有(wang)所(ji)遺(hen)漏(duo)!,勉強把我自己能想起來的和大家分享啦(?′?`?)

一般屍體都要經歷屍僵,屍僵緩解,還會出現腐敗靜脈網、屍斑等。屍體會因為產生腐敗氣體而演變為腐敗巨人觀,大量的細菌會加速屍體分解,從而進入白骨化的階段,這是通常的一般情況!

然而!!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給我們講過很多奇葩的屍體現象,比如屍體白毛化,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張屍體白毛化的照片,屍體被放置在相對密閉的箱子中,屍身上長滿了白毛〒_〒

比如死後分娩,課件的那張圖我現在都記憶猶新,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因為孕婦在死後體內產生大量腐敗氣體,大量的腐敗氣體將腹中胎兒屍體擠出母體(°ー°〃)

還有就是屍蠟,老師給我們講他去出過的一個現場,屍體被遺棄在河邊很多年,因為河邊較為濕潤的空氣和相對通風的環境而形成了屍蠟,據老師說味道很銷魂~~他說穿的新衣服上的味道再也沒洗掉過!!而且頭髮上的味道都停留了一個月之久(╯‵□′)╯︵┻━┻

突然發現有點偏題(? ˙o˙)?

至於題主所說的腦洞大開的情況,

港真,我並不能確定只能自己開腦洞( ??_? ?)

不過我覺得沼澤地的環境條件更利於細菌的滋長,會加速屍體的腐敗

至於炸到太空中的話,真空環境是極有可能保持屍體不腐的吧

好了!大半夜的腦洞時間到此為止(*/ω\*)

因我本人學習不努力(,,?? . ??,,)

以上說法不一定都具有科學性奧,都是我對法醫這門課的不靠譜記憶ヽ( ̄д ̄;)ノ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浴血憤漲。說起來我也比較喜歡研究這些。

回答就用最簡白的話吧。

1如果屍體在沙漠的流沙中死亡。會因為空氣和沙漠的乾熱把屍體內部的水分蒸發。從而在短時間內形成乾屍。如果屍體有部分裸露在外的話會被風沙摧殘成顆粒粉塵,融入在沙漠里。沙漠中是有食肉動物存在的,就像蜥蜴、蛇等。很有一種情況會是死後在慢慢變成乾屍的過程中被動物吃的只剩下白骨,白骨會隨著時間乾枯散碎或是形成化石(這需要很久的時間。)十年內,應該是臘肉形態。

2淤泥沼澤中的屍體從實際的時間上看其腐爛程度會是裸露在空氣中的1/8.也就是如果空氣中的屍體白骨化要30天,那麼淤泥中的屍體會需要240天左右。這還是相當長的一段腐爛過程。不過最終肌肉血液和組織都會被淤泥中的細菌分解。十年內,白骨化。

3.被困在沉船船艙中的屍體,會浸泡在海水中。 由於海水中所含的鹽分可以有效的抑製造成屍體腐爛的微生物和細菌的生長 ,所以屍體的腐爛速度會變慢。如果不受食肉魚類侵襲,十年內的屍體是可以在前期有段時間保存完好,而後慢慢被微生物分解。

4.太空中的屍體,因為真空條件下沒有氧氣也就沒有細菌。所以屍體會浮在太空中成為太空垃圾。上一張我尋來的圖↓

十年的時間內,如果屍體沒有靠近熾熱的恆星,應該會有淺維的組織脫離,但是不會分解。不過所有都只是推測和猜疑。

5.輻射能殺死大部分細菌,而也會存在一種使細菌變異的幾率。所以屍體放在大量輻射的場地中,腐爛程度會略微減緩。感覺有一種生化危機的節奏啊。不過十年內屍體還是會腐爛成白骨的。

提問:1.屍體封在水泥中會在十年時間內發生白骨化嗎?

2.沒有細菌就不會分解,如果把屍體放在一個無菌的環境中,屍體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如同浸泡在福爾馬林中一樣嗎?


好吧,取消重口預警

參考這個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6984282


干千年,濕萬年,不幹不濕就半年


腦洞估計是開不開了,能回答上題主這五種我覺得我就不錯了~

1.流沙,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研究表明流沙是因為沙漠底下的地下水上漲大幅減輕了流沙的摩擦力導致出現沙子的「液化」現象,形成流動,人的密度是1g/ml,沙子的密度是2g/ml,人還真不一定能完全沉下去,除非拚死掙扎,加快流沙的流動速度,那樣人完全沉下去以後會被埋在地下水和流沙形成的沉積層當中,很有可能形成法醫曾哥說的泥炭鞣屍

2.陷於沼澤地中的屍體,沼澤由於是水和泥炭構成的且分富營養、中營養和貧營養沼澤,還有部分沼澤呈酸性甚至強酸性,加之沼澤有自己的生態系統裡面有很多動植物屍體估計很難在沼澤地中保存,估計會被分解和沼澤動物啃食

3.船艙里,越來越慘了……深海中壓強非常之大,除了特殊身體纖維結構的深海魚類沒有東西能抵擋得住深海的壓力,就連飛機坦克下去照樣會被壓扁壓碎,但同時深海的溫度也會下降的極快,實體應該會被逐漸冷凍,然後被接近一噸的壓力壓扁…

4.太空里,因為太空當中的氣壓變得很低,所以人體的體液應該會出現沸騰,氣壓越低沸點就越低嘛,但太空中沒有導熱介質,太空中的陰影處氣溫可以到零下百八十度所以我覺得屍體應該會脹成一個球然後被凍住

5.核輻射會殺死人體的細胞和破壞人體所有的組織系統,所以我覺得被核輻射的屍體應該會很快發生溶解和腐爛,直到只剩下骨骼…


自然條件下被微生物分解,興許還能剩骨頭。

在餐桌上的屍體,如果說被吃了,比如大家吃的: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件兒、鹵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燴鴨絲、燴鴨腰、燴鴨條、清拌鴨絲、黃心管兒、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烀爛甲魚、抓炒鯉魚、抓炒對兒蝦、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兒、鹵煮寒鴉兒、麻酥油捲兒、熘鮮蘑、熘魚脯、熘魚肚、熘魚片兒、醋熘肉片兒、燴三鮮、燴白蘑、燴鴿子蛋、炒銀絲、燴鰻魚、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炒竹筍、芙蓉燕菜、炒蝦仁兒、燴蝦仁兒、燴腰花兒、燴海參、炒蹄筋兒、鍋燒海參、鍋燒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兒、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飛禽。炸汁兒、炸排骨、清蒸江瑤柱、糖熘芡仁米、拌雞絲、拌肚絲、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糟鴨、糟熘魚片兒、熘蟹肉、炒蟹肉、燴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釀冬瓜.煙鴨掌兒、燜鴨掌兒、燜筍、熗茭白、茄子曬爐肉、鴨羹、蟹肉羹、雞血湯、三鮮木樨湯、紅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鮮丸子、氽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櫻桃肉、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罈子肉、紅燜肉、黃燜肉、醬豆腐肉、曬爐肉、燉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兒肉、燒肉、大肉、烤肉、白肉、紅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鍋燒肘子、扒肘條、燉羊肉、醬羊肉、燒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炸卷果兒、燴散丹、燴酸燕兒、燴銀絲、燴白雜碎、氽節子、燴節子、炸繡球、三鮮魚翅、栗子雞、氽鯉魚、醬汁鯽魚、活鑽鯉魚、板鴨、筒子雞、燴臍肚、燴南薺、爆肚仁兒、鹽水肘花兒、鍋燒豬蹄兒、拌稂子、燉吊子、燒肝尖兒、燒肥腸兒、燒心、燒肺、燒紫蓋兒、燒連帖、燒寶蓋兒、油炸肺、醬瓜絲兒、山雞丁兒、拌海蜇、龍鬚菜、熗冬筍、玉蘭片、燒鴛鴦、燒魚頭、燒檳子、燒百合、炸豆腐、炸麵筋、炸軟巾、糖熘餎兒、拔絲山藥、糖燜蓮子、釀山藥、杏仁兒酪、小炒螃蟹、氽大甲、炒葷素兒、什錦葛仙米、鰨目魚、八代魚、海鯽魚、黃花魚、鰣魚、帶魚、扒海參、扒燕窩、扒雞腿兒、扒雞塊兒、扒肉、扒麵筋、扒三樣兒、油潑肉、醬潑肉、炒蝦黃、熘蟹黃、炒子蟹、炸子蟹、佛手海參、炸烹兒、炒芡子米、奶湯、翅子湯、三絲湯、熏斑鳩、鹵斑鳩、海白米、燴腰丁兒、火燒茨菰、炸鹿尾兒、燜魚頭、拌皮渣兒、氽肥腸兒、炸紫蓋兒、雞絲豆苗、十二台菜、湯羊、鹿肉、駝峰、鹿大哈、插根兒、炸花件兒,清拌粉皮兒、熗萵筍、烹芽韭、木樨菜、烹丁香、烹大肉、烹白肉、麻辣野雞、燴酸蕾、熘脊髓、鹹肉絲兒、白肉絲兒、荸薺一品鍋、素熗春不老、清燜蓮子、酸黃菜、燒蘿蔔、脂油雪花兒菜、燴銀耳、炒銀枝兒、八寶榛子醬、黃魚鍋子、白菜鍋子、什錦鍋子、湯圓鍋子、菊花鍋子、雜燴鍋子、煮餑餑鍋子、肉丁辣醬、炒肉絲、炒肉片兒。

吃的肉類,還是存活的個體小動物,然後殺死變成屍體,最後吃掉,到最後,小部分被吸收,大部分變成糞便,然後糞便被微生物分解。

不好意思哈,是前幾天剛好吃飯時,剛好在看某電視節目的某比賽,沒錯就是主持人郭德綱父子,整個節目看起來一點都不尷尬,一點都不像是在捧郭麒麟。然後看了問題想吐,決定讓自己能繼續吃飯,所以確實屬於惡搞。。。。。。


讓我們來做個實驗吧→_→


感覺這個答案孫殿英最有發言權了!小時候刨蜈蚣,相信80後的農村娃都知道吧,有時候會一不小心刨出個骨骸出來,第一次會嚇到,後來見得多了也就不怕了,有時候會坐在墳墓上休息,所以我從不信農村的鬼神。


下霧天,一年。


看過提問騙美女圖片的問題。題主騙屍體圖片的問題。我還是第一次看見。這癖好…還要各種環境…口味還挺重的。


你不會是想徵集大家的創意寫進小說里吧?


粽子 殭屍 看下鬼吹燈,@天下霸唱 請回答一下


建議去看識骨尋蹤


你需要關注屍體農場


你倒是上圖啊


推薦閱讀:

比較經典的文藝電影有哪些?
有哪些為了劇情不顧邏輯硬傷強行洗白的反派?
關於作家的精彩電影有哪些?
如何評價葉大鷹的電影《紅櫻桃》?
教父這一電影的好看之處在哪?

TAG:電影 | 健康 | 生物學 | 法醫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