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憑什麼選擇電動汽車而不是內燃機車?

現在到處都在吹噓新能源汽車,都說電動汽車是未來,各大互聯網和傳統車企也都開始造電動車。特斯拉的成功更是為這個趨勢舔了一把火。電動車自然有它的優勢,比如比較環保(其實還有待商榷),不需要高昂的油費。但是現階段對於消費者來說,電動車充電速度遠低於加汽油速度,續航也低,還需要考慮電池壽命到期的巨額更換成本,車本身售價也沒有優勢。這些造成的不便似乎遠超出了帶來的好處。那麼,如果取消國家補貼和電動車不限牌的非市場要素,消費者有什麼理由要選擇麻煩的多的電動汽車而不是內燃機車?如果沒有理由,那為什麼還要去研發製造電動汽車呢?石油並不會很快燒完吧。


因為利益,說什麼動力、環保什麼的都是虛偽,炒作方為了逐利而已,那麼多錢投入電動車真的不是給大家做環保或者提高大家生活質量的,而是為了賺錢的。

如果鄰家店賣漢堡好吃而且生意火爆,你做的漢堡難吃到死,沒人來買你會怎麼做?可以賣煎餅之後用類似民族榮譽感這些話題給人洗腦達到自己煎餅大賣的目的。

如果你無法贏得現存市場,你需要做的是改變市場規則,電動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但並不是每一次改變市場規則都能成功,結果怎樣我相信大家自己心裡都有想法,注意別被廠家當槍用了,畢竟不管什麼動力的車,老百姓開車都只是想要一個物美價廉的交通工具罷了,就和午飯吃什麼一樣,便宜好吃又安全的都是好食物,何必被商家忽悠讓別人幫你做出選擇呢?


如果電動車能做到和內燃機車一樣的充能速度,電池能量密度達到目前的兩倍,而且電池壽命也做的很好,冬天還不會因為溫度出現電力損失,而且車價還比同樣配置的內燃機車低,我肯定第一個買,使用費率更低何樂不為呢*?

但是這種車現實生活有嗎?沒有,有的是什麼樣的電動車呢?低價位只有搖不到牌才會有人買的垃圾電動車,在不限牌地區買電動車的,大多數是買特斯拉寶馬i3這種玩具車,真正好的實用性高的電動車一個也沒有


主要還是用車習慣,目前的用車習慣是保養、添加燃料等操作都是消費者自己完成的,用車時間不確定但是必需保證車隨時可用,這就意味著加註燃料的時間不能太長,電動車續航里程短就是一個大缺陷。

我比較喜歡的另一種用車方式---------分時租賃,雖然國內只在北上廣深有試點,這種使用習慣下,純電動就非常有優勢了。因為還車之後就可以隨時充電,所以續航里程不是問題,同時電池剩餘電量也比剩餘油量更加容易集中統計,充電也比加油更簡單。電動機的維護簡單,可以大大降低運營成本。


瀉藥。

目前買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車為主)的消費者,主要的購買點在於:1.可以享受補貼;2.可以上新能源牌照(大城市的牌照,比如上海,價格超貴)。

很多人買車的時候並不會追求性能,更多是注重價格,空間,電子化設施這些很雞肋甚至很廢柴的東西。

就個人而言,雖然很想買台model 3,但是沒有排氣聲浪的車,總覺得怪怪的。

以上。


理由有二:

1、充電比加油省錢;

2、時髦。

至於環保與否,很少有買車的人會考慮大氣質量問題。


比亞迪e6

不是因為限牌不會買,買來之後覺得用著還不錯。夏天可以去天津,不限號,省油錢。


經濟發展沒有新的增長點呀


電動汽車根本不是什麼新能源,它的歷史比內燃機汽車還早了差不多五十年,但是長達一個半多的世紀里電動車都被汽車徹底吊打。在充電和電池技術沒有革命性的飛躍之前,我看不出電動車有什麼勝算。


消費觀念而已。


為什麼?要不你來體驗一下家裡愛妻身懷六甲,抑或是小孩平日加周末四處補習上課轉場,再么就是自己有的時候要因為各種個人的或者工作上的事情四處奔波而又被擠在兩百多萬搖號大軍里無法翻身的feeling?


比亞迪補貼送牌,混動兩田各種稅。

為了環保。

章男趕緊把那台插電的卡羅拉拿來賣啊……


1、電動汽車和插電汽車可以上免費滬牌。

2、有條件充電,電動汽車使用成本遠低於汽油車。

3、好點的電動車加速帶勁。


謝邀~

我明確反對題主用「吹噓」這個詞。這個概念就相當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對於汽車的看法。即便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依然有很多人認為汽車是無法取代馬車的。

而現在都已經是21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距離我們已經過去了整整100年,亨利福特發明T型車和流水線生產也都是110年之前的事情了。「吹噓」這個詞只能讓我認為題主是一個安於現狀、缺乏發展精神的人。

按照賓士發明汽車的年代算起,人類以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歷史差不多有130年了。在這不算很長的發展歷程里,車的構造、燃料、性能、擴展性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初的車還是用煤油的,嚴格來講應該叫做「煤車」,而不是燒柴油或汽油的「汽車」。最初的車也是照著馬車的車廂設計出來的,最初的司機都是露天座位,連遮陽避雨的資格都沒有。最初的車當然車速連馬車都未必趕得上,但1920年年代就有人把賽車研究到時速超過300公里每小時的瘋狂地步。

然而今天我們再看看呢?今天的車都是怎樣的?去任何一個汽車博物館裡,我們能否感受到這130年的汽車工業發展變遷呢?

題主我問你,你敢說,這不是科技發展的結果嗎?你敢說,假如當初人們對汽車嗤之以鼻,假如卡爾本茨、亨利福特們聽從了像題主這類人的質疑和反對,不造車了,這個世界會是怎樣的?我們就安於馬車出行了?

是啊,馬車這麼方便,我們為什麼還要一台鋼鐵怪物?馬車根本連燃料都不需要,屁股上兜一個袋子裝馬糞,跑完了還能拿去作為肥料灌溉農作物,多麼完美啊!開一台車還得燒煤油燒汽油,那不是能源的浪費,那不是環境的污染嗎?

英國主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什麼?美國主導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又是什麼?難道為我們生活帶來無窮便利的電燈、電話、電視、電腦……從一生出來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樣子的嗎?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時候,會想到未來他的機器能夠驅動的力量嗎?莫爾斯發明電報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英國人還覺得擁有足夠多的報童就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了。

所以,更多的例子我就不再敘述了。我只想說,新能源車確實就是一個趨勢,以傳統的內燃機為核心的汽油柴油車,確實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像馬車那樣成為歷史博物館的一份子。

這種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不會因為題主的質疑而停滯不前的。

新能源車,不管是Hybrid、Plug-in Hybrid還是純電還是純氫,都是一種嘗試,也都存在諸多的弊端。其中就包括題主所說的電池壽命和更換成本問題。

so what?

難道有問題就可以不再研究了?難道有問題就不允許新能源車出街了?按照這種邏輯,130年的汽車工業史應該只存在於白紙上才對啊!

賓士早期的車沒有半點舒適性,別造了!

T型車只有一個鐵架子安全性堪憂,別造了!

凱迪拉克造了個V16的發動機卻只有不到200匹的馬力,別造了!

……

然而

20世紀30年代賓士造出了當時最先進最豪華的齊柏林。

1937年的奧迪製造出了一台四環 V16缸C型「流線」賽車,人類第一次實現了在普通公路上以406.3公里的時速移動。

1953年8月,美國人赫特里克發明了安全氣囊。

1976年沃爾沃第一個使用了帶氧感測器的三元催化器,將有害廢氣排放降低了90%。

……

所以,對於新能源車。我們理應抱著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去看待它。你可以不購買新能源車,可以自在地駕駛傳統能源車,但不能因為新能源車的不成熟,就否定它的價值。

況且,世界上任何一項新的技術,誕生之初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是需要通過無數的社會應用和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教訓,不斷改善、優化,然後才有了一個相對更好的技術。

如果沒有越來越多新能源車的出現,我們就不會花更多精力去研發更加高效的電池和管理系統,也不會針對現有產品的不足做更多有用的改進。

別指望當你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它就會按照你的需求完美地出現在你眼前。

至於題主說到的成本高、使用不方便。

OK,20年前黑磚頭一樣的大哥大,價格昂貴攜帶不便,就是一個有錢人裝逼的玩意兒。今天怎樣?一部搭載了高通驍龍820處理器的小米5隻需要1599塊錢。


假設一種場景。

某天,米帝聯合其小夥伴對中國實行制裁,把中國的石油通路掐斷。

加油站加不到汽油,你家裡的汽油車只能趴著。出門只能靠腿。

而如果你有電動車,至少你還有大範圍活動的能力。


今天京津冀霧霾,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我的車不限行,上班車上拉了4個人,40,大概夠我開400公里的。


石油是戰略資源,打仗要用的。電能是一種依靠消費的不好存儲的二次能源。所以說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環保什麼的都是噱頭,戰略儲備才是真的。

還有發展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可以參考20年前的汽車,再來想像20年後的。或者想下十年前用的手機,你還能想出十年後手機的樣子嗎?

現在新能源汽車是有各種各樣的硬傷,比如充電時間再短也比不了汽油加油,續航里程短,但是回想電動自行車逐步替代摩托車的過程,會發現這些問題都會隨科技進步解決的,未來會是光明的。

對了,上面說的是正經搞汽車的,不是互聯網那幾個有錢人搞得營銷式汽車,就是弄出來了也真的不安全


現階段來看,在中國,買電動車主要還為了那一塊車牌,並解決在大城市的日常代步而已。尤其是買純電動車的,家裡必須還得在有第二輛車,否則根本開不出城,周末小長假出去兜風,過年回老家都是不太可能的。

要說真的哪裡電動車比內燃機車強的話,電動車的整體組件少,保養花的少(排除電池衰退來看)。特斯拉也讓人見識到,沒了發動機變速箱等常規組件後,車子能增加多少實用空間。說到底,制約電動車發展的始終是電池。

那麼對於廠家來說,為什麼要開發電動車?對於國外廠家來說,這是一個戰略政策,技術是要不斷研究才會有突破的,而且也符合越來越嚴格的排放法規。對於國內廠家來說,做技術的誠意不足,騙補貼的成分更高,隨便一款老年代步車改裝電池,沒ESP沒ABS沒氣囊,也可以賣到十幾萬。而且做電動車還省掉那些研發發動機和變速箱的經費,拿來做廣告推廣,多好。

12.21 更新

我再補充一個自己對電動車是否是未來的看法,我覺得以電池為能源載體的汽車絕對不是未來。汽車發展這麼多年,至少汽車文化比較發達的歐美國家的人,基本是認可汽車代表著一種自由的出行方式,到處都有的加油站和快速的加油方式使得汽車沒有續航的擔憂,可以隨心所欲的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而這點是純電動車永遠也做不到的。純電車主永遠被續航里程捆綁住了自己的出行範圍,而且這個續航里程是隨著用車的時間越長而越短的。

而我認為真正代表未來汽車的方向,還是燃料電池的車。而且從豐田Mirai來看,燃料電池車用的動力總成會更接近現在的非插電混動車,而不是電池直接連接電機的驅動方式。


鍋里沒米了才去種田?汽油快燒完了才研究電動車?就不能看風向提前研究么?如果別人提前研究製造,真的帶起來了變革,你還能喝到多少湯?

電動機比起內燃機有幾大優勢,首先是工作效率極高,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內燃機才有三十幾四十幾的效率,並且內燃機的效率快到頭了,再進一步的提高非常非常難。

其次,安靜。

然後,結構簡單,維護容易。不用複雜的變速箱傳動軸差速器之類的,就能實現高效的四輪驅動。不用加機油。

再者,沒有怠速高耗能。

又,扭矩極高,很容易實現高性能。電價便宜。如果晚上充電的話正好利用火電廠的夜間白白燒出來的電。

又,電子機構的響應速度比機械系統高出幾個量級,更好控制。

又,各種污染排放小。

如此等等。但是最大的瓶頸出在電池上,主要是貴,電量小,充電慢。但是要知道,電池是當今電子科技行業的重頭戲,多如牛毛的科研機構和商業公司正在拚命研發製造新型電池。只要電池的單位電容量每年進步五個百分點(這個比提高內燃機效率容易的多),那麼十年八年內,電動車就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了。


搖號……


對於想咬一咬牙裝個X的人來說特斯拉應該是最好的選擇,除了前期一次性投入,後期費用幾乎為0,同價位燃油車,油耗和保養費分分鐘可以把人搞死,這應該算是電動車一大優勢吧!


推薦閱讀:

純電動汽車會給汽車設計帶來什麼?
賓士可能收購 Tesla Motors 嗎,應該嗎,會以怎樣的形式收購?
大疆(DJI)有沒有可能研發自動(智能)駕駛汽車?
如何評價《無人駕駛第一起命案——特斯拉製造》?
自動駕駛/智能駕駛已經成為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那麼實現這個技術的決定性因素有哪些呢?

TAG:汽車 | 消費 | 電動汽車 | 新能源汽車 | 特斯拉汽車TeslaMoto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