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P2P平台可信的方式有哪些?


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互聯網金融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在投資p2p之前,最好儘可能多的了解他們的信息,判斷它們的可信性從而將風險降到最低,一般來講,判斷p2p可信的方式有這些:

一、看平台的備案、域名是否合法,這裡主要講的是看平台的資質。

二、看管理團隊,平台的管理團隊決定著平台的風控實力,有條件可以實地考察下,看平台人員的額整體素質和相關專業程度如何。

三、看風控能力,我們往往被收益率所吸引,而忽視了平台的風控能力,如果壞賬率很高,平台很有可能跑路。說到收益,我們也不能被高收益說吸引,收益大概在大致在8%-20左右,再高的可能涉及騙人了。

四、看資金是否有託管擔保,p2p平台不能設置資金池,如果有和銀行進行資金託管並且有擔保方,這會大大降低投資風險。相對比較安全的方式是第三方支付扮演支付通道的角色,銀行扮演託管的角色,即:『通道+託管』的模式,共同服務P2P平台,這樣相對比較安全,畢竟有雙重保障勢必會降低投資風險。

當然了,投資有風險,具體判斷方式其實還有很多,平時要多多留心。


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方便快捷和低門檻高收益的優勢獲得了很多投資者的認可,但是互聯網金融發展太快,相關的監管規章制度並不完善,平台中也魚龍混雜。

最近新聞也頻頻曝出部分P2P平台跑路現象,所以對投資者來說,學會一些鑒別p2p可信的方式很有必要,在此總結如下:

第一:看公司,主要是看公司成立時間和註冊資金,相對來說有實力的公司註冊資金相對比較多、成立時間也是相對較長的。

第二:關注資金去向,一般好的P2P網貸平台都會標明投資者的資金流向什麼市場,到哪個人的手裡,也就是說,它不會顧左右而言他,它會詳細解釋平台上的每一個標的,所以,在投資之前必須對平台,特別是標的進行嚴格的審查,那些躲躲藏藏的平台很可能有貓膩。

第三:看收益,P2P的利率雖然要比銀行理財產品、定存、餘額寶等高多了,但也不是上不封頂的,大致在8%-20左右,不可能達到30%多,所以,如果這家平台突然說因為什麼什麼發布一款超高收益項目,那麼你就要注意了。

大概知道這些,希望可以作為你的參考。


由於投資者和平台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長期存在,所以換個思路來解答題主的問題。不可信、不安全的P2P平台有哪些特徵?未必100%適用,但大家可以引起警醒。

一、借款/投資過於集中

很多平台都有定期運營報告(如果連運營報告都沒有的平台,建議還是不要投了),可以看出借款或者投資情況,平台投資列表裡面也可以看到借款情況。如果平台大額標的很多,借款金額集中於少數幾個人或者企業,一旦出現壞賬平台難以承受,這也是為什麼監管要求平台對借款限額。投資過於集中也是一樣,一旦集中提現平台資金鏈斷裂的可能就很大。

二、項目數量異常

如果運營了一段時間的平台,投資項目在某一時間段驟增,而且雜亂無章、多為短期標。這樣的平台可能存在很大的問題。沒有大的收購或者合作,平台資產端能力一般不會短時間暴增的,如果不是發假標,就可能意味著風控放鬆。

三、突然做明顯力度很大的促銷活動

在即將面臨大規模提現時由於平台盈利能力差導致入不敷出,平台想在此時大規模融資用以填補,但是有金融常識的人都知道,這種行為無異於飲鴆止渴。

四、信息不透明

最危險的平台就是搞自融或者龐氏詐騙的那種,由於沒有真實借款人,假標最顯著的特點便是信息披露不透明,借款描述往往語焉不詳,邏輯錯亂,含糊不清,資金去向不明,借款人身份信息、借款合同、抵押證明、實地拍照等相關資料也不公開。

五、出現負面消息或危機事件

媒體傳播擴散的負面消息對P2P平台是致命的,哪怕是一個正常運營的平台,如果因此遭到擠兌,都承受不了。

六、平台發展方向與監管要求不符

比方說很多做企業借款大額標為主的平台,如果在資產端沒有成功轉型為小額分散平台,12個月的調整期一到就會被淘汰。


最直接的方法,實地考察


作為某P2P平台的前合伙人,明確的告訴你,普通用戶沒有任何辦法分辨,這個全 TMD 靠運氣!

P2P 中的資金流動經過的階段太多,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發生跑路!

1.你無法判斷平台是不是真的走了第三方資金託管,隨時可能跑路
2.你無法判斷第三方託管的錢是不是真的去了銀行,隨時可能跑路,或者支付平台的下游代理商跑路
3.即便錢進了銀行,你更無法知道這些錢是不是進了標準的資金託管賬戶,可能被人做賬挪用去了
4.終於錢到了借款人手裡,平台除了收取高達30%以上的利息外,基本不會有什麼強有力的辦法處理違約,這個時候他們會告訴你平台只是信息中介,風險自擔。

這個過程的法律難以監管的節點實在太多,說真的我更願意把錢用來學習炒股,如果不想動腦子還是託管到銀行的基金產品裡面吧,反正我聽說的業界某大平台的壞賬率驚人。


相信每個人都想找到最實用的p2p理財投資攻略,但苦於目前網上的各種營銷貼將大部分有價值的東西都淹沒了。一些所謂的攻略貼不僅不能帶來實際的用處,反倒有可能給投資人起到誤導的作用,這樣的文章被投資人久而久之的翻看無異於是將其引向斷崖的邊緣。那麼,究竟有沒有一些實用的技巧能夠在p2p理財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並且具有較高的實操性呢?

今天,奇樂融小編就為大家總結了一些觀點,希望能夠在投資人利用p2p理財的過程中能夠重充分發揮輔助與參考的作用。

總體來說,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觀察統計數據

很多人不知道去那裡了解想要考察的平台數據,小編認為,一些比較知名的第三方平台中提供的數據可以作為數據考察的一項,但可信度要自己掌握,這類平台所提供的數據只是一個範圍,精準度不是很高,所以可以按照月或周的借款人數量給平台排序,有些第三方平台也給出了一個參考排名,建議去掉前面年化收益20%的,再去掉後兩周交易量相差較大的,對比分析流出10個候選平台。

第二:驗證數據

雖然第三方平台所提供的數據不準確,但是在某些數據上與平台還是不能存在較大差異的,所以驗證一些歷史數據可以大概了解平台的一個發展狀況。所以,在第一步篩選出的十家平台中看歷史發標情況,看是否和採集的數據有差異,這裡的差異包括,數字是否對得上,運營方式的不同是否造成某些數字虛高或虛低,比如某些借款人每天都出場會造成借款人數虛高,短標或按月還款方式會造成交易量虛高。不必太精確,如果打個折扣仍然在候選裡面不顯得誇張難看,那就先保留。

第三:看報告

由於地域的限制,不少人沒有條件去平台進行實地考察,那就只能通過一些別人的考察報告來了解該公司的詳情了,通過考察報告中的信息可以讓投資人快速了解該平台的企業實力、資質以及相關信譽。更詳細的,還會像是一些借款資料等信息。

第四:觀察平台交流群

這是直接與p2p理財平檯面對面的一種途徑,通過交流群中的溝通,可以觀察到該平台的客服人員是否專業,回答問題是否有所隱藏,服務是否到位,用戶滿意度是否高等信息。如果以上幾點平台均能夠滿足,那麼這個平台建議可以暫且保留。

第五部:走流程

通過上面四點的分析總結,你手裡應該已經有了幾家待定的平台了,這時候你可以用較低的金額進行試投,最好投三個月左右的標的最佳,這可以充分感受在這個平台的投資流程。另外,在投資到期後通過撤資來檢驗平台是否符合篩選標準。這樣走一遍流程之後既能充分考量其用戶體驗,又能感受平台服務。如果在這期間發現該平台不盡如人意,或是有更好的平台。那麼應選擇立即退出,不再追加投資。


首先篩選平台股東背景,控股股東(有國有金融機構,大型上市公司,大型金融控股集團)比較靠譜;再看平颱風控,信息透明(借款人信息,項目介紹等等是否詳細清晰),資金是否是銀行託管。


看公司擔保的信譽度唄


個人實名推薦 妙音理財app 其實他只是穿著理財的外衣 本質還是

p2p


國有,或上市公司的P2P平台相對較安全,其他的,幾乎都是龐氏騙局,新平台前期能賺錢,是為了吸引人氣,後面的基本上進去就是填坑的。現在的實體企業,有幾個能抗住年化12%以上的利率?私募的年回報才多少?理財收益超過8%,就基本上站在懸崖邊上了。年化收益20%,平台還收通道費2-4%,什麼行業那麼賺錢?房地產現在的毛利率都沒那麼高。當然了,投資一級市場另外說。

很多P2P要麼是自融自用,要麼就是純粹騙錢,風險非常之大。現在銀行的固定回報的保本理財產品,很多都是銀行投行部募集來投產業基金的優先順序資金,這部分回報根據項目業主情況和風控措施大概4-6%,就這樣,一出來很快就會被搶光了。說句難聽的,優質項目,優質企業不缺錢,缺錢融資渠道也非常多,銀行,基金,券商,融資方式也多,ABS,企業債,公司債。像出來搶老太婆買菜錢的企業和項目,用屁股想也不靠譜。


推薦閱讀:

宜信有八億壞賬是真的嗎?如果是,是哪裡出了問題?接下來一般處理的流程會是怎樣?
如何看待新浪微博的上市?
移動互聯網將如何改變金融行業呢?
P2P行業准入門檻已經確定?
如何看待程苓峰對羅敏的採訪《趣店羅敏回應一切》?

TAG:互聯網金融 | 金融 | P2P網路借貸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