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u能夠成為中國的snapchat么?

Snapchat估值200億美金,faceu的出現會給中國的社交網路帶來轉機么?


一、snap懸案

盼星星盼月亮,snapchat終於即將上市了。

日活用戶超過1.5億,16年營收4.04億美金,目標融資額30億美金,估值可能在200-250億美金,美國科技產業3年來最大IPO終於上演了。一個基於手機和眼鏡的照相機公司,一個完全屬於年輕人的聊天工具,一個90後95後的社交網路……與低調簡約的扎克伯格完全調性不同,飛揚跋扈的高富帥斯皮格爾,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的小巔峰。

在大洋彼岸,習慣了c2c(copy to china)的中國創業者發問了:能不能做一個中國版的snapchat,一個專屬於中國90後、95後、00後的社交產品?

要知道,這個問題絕不是在snap上市的今天應景而生,事實上它已經存在了4年以上,也就是說,從那時候起,就已經有創業者在朝著這個方向發(當)力(炮)探(灰)索了。

支持者們堅信:snachat的崛起是因為facebook太老了,年輕人需要更酷的社交產品,同時他們也不願意和自己的父母老師使用同一張社交網路,人家要不端不裝、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嘛!而這些條件在中國完全成立,微信已經太老了,「克制」的60後張小龍總是想著滿足所有人需求的最大公約數,這就不可能充分考慮年輕人特點,你看微信界面已經土掉渣了。

他們堅信社交網路就像衣服換季一樣,會有最新的流行款,你看校內網、開心網、微博不是差一點兒就乾死了騰訊,成了社交網路的潮流嗎?按照這個道理,別看微信今天如日中天,搞不好哪天就會被不知從何而來的黑天鵝給逆襲了。

他們堅信,這樣的產品一旦做起來,互聯網的巨頭們根本別想跟進,因為只有90後才懂90後,年輕人的世界、大人們根本別想看懂,不是馬化騰都謙虛地說「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太老了」嗎?

在這種理論的作用下,幾年以內幾乎所有和年輕人沾邊的公司都開始這種嘗試:

1、第一批,是blink、now!等為代表的初創公司產品,在全面複製snapchat特性的同時,也開始了「本地化」。一時間該領域大熱,紅杉、真格、創新工場等投資大咖紛紛重金入局,騰訊你的好日子要到頭咯。

2、第二批,是在其他領域取得成功的公司,開始年輕人社交的嘗試。臉萌曾經坐收移動互聯網第一波紅利,現在他推出了激萌的facou;in在圖片領域取得成功,開始做香蕉聊天;陌陌拿下陌生社交第一把交椅後,做了流星;echo的3d聲音大熱,他們做了lucky;美圖上市的前夜,他們推出了長期調研、精心設計的閃聊。

3、第三批,是同樣在做年輕人社交的,只是基本沒有採用snapchat的玩法。same推出了界面清新、孤獨特別的same,立志成為年輕人的一座城池;派派是聊天室模式,加上各種怪趣玩法;抱抱接連轉向,最後投入了直播的懷抱;在最右app上,忠實的鐵粉們為了維護社區的純凈,居然自發故意去蘋果商城打1星,好讓別人不進來。

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儘管玩家已經如此之多、花樣已經如此之多、資金已經如此之多,模範者們卻遠遠沒有能夠達到snapchat成就的高度。騰訊手q和微信組成的雙保險,依然牢牢鎖住中國社交的江山,在大多數時間和大多數年輕人那裡,社交依然在企鵝的世界「體內循環」。

賣萌、逗逼、斗圖、彈幕、二次元……為了迎合年輕人,創業者們已經什麼奇招怪招都盡出了,換來的卻只能是一段時間內嘗鮮者們的「火一把」,然而這種一時火熱並不能動搖企鵝城牆的分毫。5年過去了,中國依然沒有出現自己的snachat,斯皮格爾的故事完全沒能夠本土化。

多少公司前赴後繼,snap疑難成了一個懸案。

二、您說的都對,除了

微信太老了,界面太土了,年輕人要有自己的社交網路,可以遠離父母師長的眼睛、不端不裝做自己……嗯,您說的都對,這些點我全部承認,除了一點。

騰訊不止有微信啊,別忘了還有一個企鵝頭像的社交產品叫手機qq,一個用戶規模和活躍量與微信旗鼓相當的手機qq——是的,中國的年輕人都在那裡,從某種意義上說手q的一個身份就是中國版snapchat。

創業者們最大的問題是恰恰弄錯了對手,眼睛只盯著如日中天的微信,而忘記了近在眼前、卻最容易被忽略的手q。你去訪問中學生用戶的時候,手機一響、他低下頭的時候,桌面上那五顏六色的可不是微信哦,而是手q。

這個答案看起來太過簡單。可是又有創業者說了:手q多low啊,功能那麼多重死了,基本就是東抄一塊西抄一塊湊起來的大山寨,空間一打開都是非主流……

面對手q,他們依然是自信的:我的交互設計更有逼格啊,我的交互習慣(斗圖、塗鴉等)更符合年輕人特點呀,我的功能點子更有創意呀(人臉識別貼圖、閱後即焚、打卡、寵物等)……

行,還是那句話:您說的都對,手q有各種low,而你的產品從界面到交互到功能都更符合年輕人特點,但就除了一點:

和微信一樣,手q掌握了關係鏈呀!

三、最強大的護城河

對於社交產品而言,握有關係鏈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護城河,沒有之一。

什麼叫握有關係鏈?其實就是你的所有好友和日常關係都在那個平台上,你也習慣了用那個平台「運營」你的關係鏈。這有兩層含義:一來要有關係數據,二來要有使用習慣,缺一不可。

這就好像我們的手機通信錄一樣承載了大部分的關係鏈數據,但是我們運營維護自己的關係鏈,已經不會用手機通信錄(來電話和簡訊)了;也許支付寶已經竭盡所能獲取了我們的關係鏈,但是除了換福卡,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會在那上面運營維護自己的關係鏈。

手q是如何握有關係鏈的?新生到校的時候,老師說我們建一個班級qq群吧,有什麼事在那裡溝通。於是順理成章同學們都加了群,後來互相都加了qq,再後來各種社交行為基本就是在手q的消息和空間里了。

一旦青少年的關係鏈被拿下,則無論對手做什麼,都已經很難再撼動。因為這時社交產品的比拼,已經不再是誰好誰壞、誰有特性的問題——不論挑戰者有怎樣的優勢特性,他都要對抗主流社交產品已經掌控的整個關係鏈。

也就是說,當一個用戶想要用你的新產品替代手q(或微信)時,他的成本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會和我所有的朋友熟人失去聯繫,直到他們全部都用了和我一樣的新產品、並且在上面和我建立了聯繫……為此,我將不得不扮演銷售員的角色,不厭其煩地向他們推介這個新品。

對於一個用戶來說,你的特色功能,你的逼格界面,你的優化設計……這些都是吸引人的,但是一旦他需要付出「暫時失去關係鏈」的轉移成本,這些優點都變得無力。

按照鄧巴數原理,一個人穩定的日常社交網路大約是150人,也就是說,你得讓這個人至少動員50到100人使用新品,否則一定會陷入四面無人的孤獨。更何況很多人的通信錄,遠遠不止150人。這是怎樣的成本?簡直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於是,再多的優越特性,在必須付出「轉移關係鏈」的沉重成本面前,都像是蓬勃生機的新生兒,撞上了嘆息的牆壁。你不是不夠拼,只是輸給了「天意」。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faceu做的再努力,小盆友們也只是把它當作「激萌短視頻」製作工具,這些視頻做出來還是要發到qq或微信朋友圈裡社交的,而要他們在faceu上一直社交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更悲哀的是,手q總能反應過來,你的激萌表情、美顏濾鏡、閱後即焚……企鵝家都可以抄啊,哦不,我是微創新!

悲劇一次次上演,新產品新特性總能在一段時間內引發轟動、吸引一波流量,卻始終無法動搖騰訊的關係鏈護城河。而企鵝總能反應過來,稍加跟進,則所有的「用戶時間」又可以一步步吸回去,吃了骨頭都不給你留渣。

也許,當你做用戶調研的時候,告訴小盆友你的產品可以這樣那樣的好玩,可以滿足這樣那樣的需求,他們一定會表示樂於嘗試使用。但是千萬別高興得太早,如果加一個問題:「那麼,你願不願意從此就不用qq了呢?」

他們幾乎一定會面露難色:「那得看……我的朋友是不是也都在上面了。」

也許你要說,我並不是要替代qq啊,我只是讓年輕人多一種選擇、兩者並行不悖啊。然而我們知道,人的大腦是一團懶肉,就算一段時間內浮躁的小朋友可以兩個產品交替並用,但假以時日,他們還是會傾向於選擇最方便社交的工具。什麼是最方便?關係鏈在哪裡,哪裡就最方便!

說到這裡也許大家心都涼了,那麼為何snapchat可以成功呢?

四、窗口只出現一次

我們分析snap成功的因素,可圈可點的地方太多:閱後即焚的反社交壓力、富二代對時尚的敏感,符合95後心理的絕妙設計,令人上癮的高效玩法機制,早期的小情色(黃圖炫耀工具)……

但是在我看來,這款准im的社交產品之所以成功,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起飛的那一刻,社交領域的老大facebook在移動端反應太慢,甚至沒有一開始就意識到im是比newsfeed更加剛性的存在。這給了斯皮格爾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窗口。

當然,同期還出現了kik、whatsapp這樣的對手,臉書也曾推出一些不倫不類的模仿品,但是這些給snapchat的威脅,遠遠不如「facebook一開始就反應過來,傾注全力打移動端、搶im」來得可怕。值得慶幸,這樣的假設並沒有發生,斯皮格爾在老虎醒轉過來以前已經拿下了年輕人的關係鏈、培養了他們用snap來日常溝通的習慣。

然而這樣的時間窗口在中國幾乎不存在,雷軍的米聊或許曾經有機會,但是勝利的天平很快倒向了張小龍一邊。而對於snapchat的模仿者來說,哪裡有反應太慢的facebook,從一開始他們就面對騰訊的微信qq雙保險。

他們一開始面對的格局就是,qq已經拿下了年輕人關係鏈,qq已經培養了大家使用習慣,qq比你有更豐富的社交經驗,qq比你反應更快,qq比你更能「微創新」(抄)……

另一邊,即便是微信,除了設計上走了「全體人民的公約數」,其他一樣可以變通實現:你閱後即焚,我消息撤回;你故事消失,我隱藏半年以上朋友圈;你照片塗鴉,我圖片編輯;你隔離父母老師,我直接朋友圈分組。

所以我們分析snapchat,不能只分析山河大事業已確定之後、產品最終的特性和形態,而必須分析它崛起的時機。如果沒有facebook留出這個空前的時間窗口,很可能它在閱後即焚的第一代就戛然止步,至今只能是傳黃圖的小眾工具。

這樣說來,關係鏈護城河真的沒法突破嗎?

五、也有例外和契機

這世間沒有完美的存在,騰訊的關係鏈長城也是一樣。長期以來,我們在qq和微信上建立關係鏈,主要通過三個手段:

1、詢問獲取對方的id。你的qq號多少啊?能不能加一下微信(二維碼)啊?

2、群。先建立個班級群,然後就可以加班花啦。

3、地理位置。還記得最初qq上的網戀嗎,同城、女、16-25歲,篩!還記得微信附近的人嗎?

這樣的手段必然會有它的軟肋和漏洞,有時候你不方便問到對方的id,有時候你想和對方聯繫卻不想互加id。於是三個機會出現了。

1、王興的校內網一開始有機會,因為他提供了一個建立關係鏈的新方式,不是去問人qq號,而是直接基於學校院系去查找,這就形成了一個純粹同學的新關係鏈。他打的是「羞於問對方id以建立關係鏈」這個痛點。「不方便問校花的qq,但是我可以從校內網搜到她、加好友啊!」

2、接著是新浪微博,一樣是直接檢索建立關係,只不過是和公眾人物(機構)的單向關注關係。明星大腕肯定不會給你他的個人id,那該怎麼建立連接呢?「在微博上關注就好了,還可以評論私信哦!」這又是擊中了痛點,建立了圍繞公共人物和時事熱點的關係鏈。

3、接著是陌生社交app。陌陌基於位置和興趣群組建立關係鏈,貼吧豆瓣們基於興趣建立關係鏈。

我們總結以上三個機會,他們建立關係鏈的方法(搜索、興趣、位置)多少都鑽了騰訊的空檔,要麼你不方便通過對方的id來建立關係鏈,要麼你並不想把這麼多人放進自己的常用關係鏈(微信qq通信錄)。

這三個機會有沒有可能最終突破騰訊的護城河呢?他們首先得解決一個問題,他們全部是通常意義上的「弱關係」。

六、弱關係與強關係

微信qq拿下的,是每個人的家庭關係、同學關係、同事(工作夥伴)關係,這三者的主幹基本都是強關係。也就是說,當你加對方微信號的那一刻起,你心裡多少已經認為,你和他可以建立一種穩定的聯繫,即便一開始未必聯繫頻繁,他也應該躺在你的通信錄里,以備未來之需。

強弱關係對比,有六組區別:

1、強關係網路搶佔的用戶時間更穩定剛性,弱關係網路搶佔的時間要看狀態。

沒辦法,咱們是一個熟人社會,你每天都會有穩定的時間用在微信上聯絡同事親友。

陌生人呢,也許你今天忽然興緻來了,要去某個興趣社區好好聊聊,或者情緒鬱悶想找一個陌生人傾吐心聲,或者熱點來了去微博圍觀,但是很難想像這種狀態一直高頻持續、每天發生。

2、強關係網路不需要對用戶身份嚴格控制,弱關係網路需要。

你加的微信好友,多半是你認識的,至於上當受騙也多半是你交友不慎、遇人不淑,關騰訊什麼事呢?

但是陌生社交網路必須對用戶身份嚴格把關,這就像校內網一開始對學生身份嚴加審核,所以你怎麼加、加到的都是正兒八經的學生。可是後來陳一舟放開了,於是人人網上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了,你通過人人的搜索未必搜的到班花,卻能搜到一群網紅臉的野花,這還怎麼玩下去?

3、強關係網路不需要過多的內容運營,弱關係網路需要。

在朋友圈裡,我們並不care每條動態的內容質量,而更在意這條動態是誰發的。只要是你在意的那個人,發的再low也是可以點贊的——當然微信並不是不在意內容,他利用訂閱號自媒體的生態,充實了朋友圈的內容質量,然而這個內容體系依然是不需要中心化運營的,微信只需制定規則和邊界。

但是一個弱關係網路要想保持吸引力,對連接人們的內容(pugc)是高度依賴的。我們不是好友,沒有穩定聯繫,但我常常來看你,是因為你發的東西有價值,當然也可能是基於你的名人身份價值。因此弱關係網路往往是部落化的,需要一個個製造內容的kol小中心、粉絲環繞周圍消費內容。

4、弱關係網路需要保持社區的氛圍和調性,強關係網路沒這個必要。

微信並不需要對朋友圈的氛圍和調性進行運營,因為基於好友關係的內容分發,導致每個人眼中的朋友圈都完全不同,氛圍調性也就完全不同。學生有學生的朋友圈,企業家有企業家的朋友圈,中老年有中老年的朋友圈,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朋友圈。

但是放到弱關係網路中,就不是那樣了,人們往往共同處於同一個「開放廣場」中,那麼這個開放廣場的社區氛圍就異常關鍵,像豆瓣same這些,稍微有一點點變味,都可能導致用戶雪崩式的離開。

5、用戶對弱關係網路有明顯的功能預期,對強關係網路則要求較低。

明明是弱關係,為何天天光顧呢,得有一個明確理由。用戶上了微博,就是要看到明星和公共事件的最新動態,如果不能滿足、他們還不如去看今日頭條;用戶上了豆瓣和貼吧,就是要看到感興趣的優質內容,如果找不到、立刻就去了知乎;用戶上陌陌探探就是希望獲得與高質量異性溝通(約)的機會和體驗,如果幾次滿足不了,還不如去直播平台看網紅。有預期就會有滿意和失望,而要一直讓大多數用戶保持滿意,這個運營壓力可不低。

但是用戶用微信、qq,只要其方便安全好用就行,至於具體和誰聊、聊什麼,看自己的需要就是了。

6、弱關係網路變化分流,強關係網路穩步增長。

伴隨著時間推進,弱關係網路一定會發生分流,一部分弱關係會逐步變成強關係(互相加了微信號,不在你這玩了),一部分徹底淡化(從此見面不相識),只有一部分能持續交互、共同維護社區運作。

強關係網路則是穩定的,你會有選擇地拉黑一部分人,並循序漸進加進更多需要的人。

從以上六點看過來,我們發現騰訊的便宜佔大了,強關係網路搶佔時間最穩定,不需要運營用戶身份、內容質量、社區氛圍、用戶預期,還會穩步增長。而弱關係網路,從一開始便要千方百計、投入巨大成本來保證:

我的用戶素質是不錯的,我的內容質量是高的,我的社區氛圍是穩定純粹的,你的預期幾乎每次都能得到滿足。

然而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從微博上殭屍粉水軍橫飛,到陌陌探探上美女紛紛成了微商酒托特殊職業工作者,我們看到,一旦用戶爆髮式增長,用戶質量就會魚龍混雜、身份真假難辨。

從微博信息流逐步水化、二十條動態沒有一條感興趣,到以專業見長的知乎也開始出現段子手抖機靈編故事,我們看到,一旦pugc爆髮式增長,社區內容的平均質量就很快拉低,內容運營的壓力越來越大,劣幣驅逐良幣、信息過載、蒸發冷卻效應時常發生。

same推出了一個你發自拍我來畫的功能,沒想到轉眼間火了,更沒想到一時間整個社區到處都是自拍,原有的社區調性蕩然無存。而在最右、icity上,小朋友們紛紛表示不希望太多人進來,會破壞社區氛圍。這也說明,一個社區的調性氛圍常常在相對小眾、用戶較少時容易維持,一旦海量用戶湧入就很難不亂,可哪有產品願意讓自己一直人少一直小眾呢?

沒有巨大的關係和內容運營成本,業已掌控的關係鏈和習慣,使微信qq面對所有同類都具備碾壓式的效率優勢。上面幾個案例出問題了,要麼是關係鏈沒用了(人人網關係鏈伴隨畢業漸漸淡化),要麼是關係管理出問題假用戶太多(比如微博探探一度出現的),要麼是內容水化信息過載了,要麼是用戶越多反而越難以滿足了(陌陌越往後越約不到)。

而這些,就是開放廣場幾乎必然要面對的宿命。你要海量用戶的湧入,就要接受自己可能hold不住的事實,如果你hold不住,就難免用戶互相傷害、最終「規模不經濟」體驗嚴重下滑。

七、snap的啟示

讀罷snap公司的招股書,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斯皮格爾並沒有把筆墨更多地放在「年輕人社交」上,而是淡然地說,我們是一家照相機公司,聊天只是我們推出的第一個服務。

聯想到snap最近以來的一系列動作,從公司改名到推出眼鏡到修改宣傳定位,似乎這家公司正在有意無意地淡化社交概念,而Spectacles眼鏡無疑是近來最大的閃光點。儘管這個眼鏡目前只是設計酷炫、病毒飢餓營銷到位、無縫連接snapchat,加上圓形魚眼鏡頭,但是誰都不知道他的未來是什麼?

也許是vrar眼鏡呢?也許是小朋友在使用手機前就早早戴上的時髦玩具呢?

這就讓我們想到,之所以90後貼吧、微博、qq用的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並不是從生下來就開始使用手機,在獲得人生第一台手機之前的更長一段時間裡,他們用的是pc,而這三個產品都是pc上的常用網站或軟體。在pc上培養了習慣之後,以後app的使用都是順理成章。

那麼這裡或許有另一種思路,如果一款產品可以在年輕人使用手機前就捕獲他們的社交習慣(就像某個牌子的手錶那樣),或許後頭他也可以有某種機會。

再開一下腦洞,一款產品如果能成為比肩微信的產品,恐怕會建立在這五個可能下:

1、擁有「效率高到可以忽略不計的」關係鏈建立能力,比如基於某種大數據人工智慧和身份信息庫。如果關係轉移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你剛剛用上這個新產品,你的好友熟人關係也就都在上面了,那微信的護城河也就不稀奇了。

2、人們不玩智能手機了,而新終端上騰訊不幸失靈了,恰好沒有搶到一張站票。

3、微信依存的傳統中心化網路被淘汰了,人類進入了「信息極度對稱」的區塊鏈網路時代。

4、微信出故障了,並且一直當機。

5、未來中國人的關係發生某種裂變,熟人不再重要,圍繞興趣的小部落ngo成為主流。

可惜的是,以上的可能都不是當下就會立刻出現的。人的大腦是一團懶肉,也許短期會好新鮮,但長期來看總是會把時間投入到更方便的地方,這給了掌握了終極社交便利(關係鏈)的微信qq黑洞般的魔力,其他的社交產品都成了他的過濾器;人又是如此懼怕孤獨,無法承擔關係鏈轉移的困難和成本,這使騰訊不用太努力就可以守住他的長城。更何況,他還是一直都在努力呢?

我們依然對未來可能的機會抱有期望,但我們也必須尊重事實和人性。

作者張俊,上海帥醒創始人,開發創意實用小程序,運營sns lab社群,事件營銷研究者,微信號:biohazard2015,歡迎勾兌,吵架不回。

snapchat即將上市了。

然而我堅持認為,這款准im的社交產品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臉書在移動端反應太慢,甚至沒有一開始就意識到im是比newsfeed更加剛性的存在。這給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窗口。

一旦青少年圈內的關係鏈被拿下,一旦通過snapchat運營這個關係鏈的習慣已經形成,則你無論做什麼,都已經很難再撼動。

因為這時候社交產品的比拼,不是誰好誰壞新特性的問題,而是不論對手和你相比有什麼優勢特性,他都要對抗你業已掌控的整個關係鏈。

對於一個用戶來說,你的特色功能,你的逼格界面,你的優化設計……一旦到了他需要付出暫時失去關係鏈並動員朋友們都使用新產品的轉移成本,這都是無力的。

所以,這或許也是國內的同行們已經感覺到了的。faceu做的再好,手q在前也是沒有半點突破的辦法,而手q最後也會做出faceu的功能。

支付寶就算抓走了微信所有的關係鏈,作用依然不大,用戶除了換福卡的時候,都不會在上面運營自己的關係鏈。

這也是國內社交產品的狀況,沒有反應太慢的臉書,而有一開始就具備關係鏈和im優勢的微信和qq,任你抄snap抄得再像,任你怎麼想研究95後去創新,最後都是覆水難收,甚至是幫騰訊家的pm探路。

但是這中間有沒有過意外呢?其實是有的。

校內網一開始有機會,因為他提供了一個建立運營im的新方式,不是去問人qq號,而是直接圍繞學校院系去查,這就形成了一個純粹的同學關係的新關係鏈。他打的是「羞於問對方id以建立關係鏈」這個痛點。

接著是微博,一樣是直接檢索建立關係,只不過是和公眾人物機構的單向關注關係,那些人肯定不會給你個人id的,該怎麼建立連接呢?所以這又是擊中了痛點。

接著是陌陌和論壇類,基於位置或興趣去建立。

但是後三種方式後來都難以動搖微信,反而成為微信的過濾器。這是因為:

1、微信拿下的是家庭工作關係,這是一個強關係,搶佔的時間和忠誠度不一樣。

2、這樣的關係不太需要內容運營,因為用戶不太關心朋友圈內容質量,更關心誰發的。

3、弱關係網路會發生分流,一部分變成強關係去了微信,一部分徹底淡化,只有一部分能持續交互。

4、這僅存的一部分其實是得益於內容的質量,這是需要強運營的。我們不是好友,沒有穩定聯繫,但我常常看你,是因為你發的東西有價值,當然也可能是基於你的名人身份價值。

5、所以弱關係網路往往是部落化的,需要一個個製造內容的小中心。他的大敵是關係的水化,只要進來的用戶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他就很快不行了,而這幾乎不可避免。

沒有巨大的關係和內容運營成本,業已掌控的關係鏈和習慣,使微信面對所有同類都具備碾壓式的效率優勢。而訂閱號體系則彌補了一開始朋友圈動態內容質量相對不高的問題。

而你看上面幾個案例出問題了,要麼是關係鏈沒用了,要麼是關係管理出問題假用戶太多,要麼是內容水化信息過載了。

這就是開放廣場幾乎必然要面對的哀傷。

所以未來會是怎樣的呢?一款產品如果能成為比肩微信的產品,這至少建立在四個可能下:

1、效率高到可以忽略不計的關係鏈建立成本,比如基於某種大數據人工智慧和身份信息庫。關係轉移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2、人們不玩智能手機了。

3、微信一直當機。

4、未來中國人的關係發生某種裂變,熟人不再重要,圍繞興趣的小部落ngo成為主流。

以上的可能,都不是當下就會出現的。至於snap,當下一個非常可被看好的就是他的眼鏡方向,誰都不知道這個富二代後頭想拿這東西玩什麼。

我們分析snap的成功因素,可以分析出很多,富二代對時尚的敏感,產品對95後心理的把握,年輕人不喜歡和父母同一個網路,早期的小情色。

但你看,微信除了設計上沒法緊追,其他都已經可以通過撤回、隱藏半年以上朋友圈、分組、圖片編輯來解決。

更何況,還有qq抓著年輕人不放呢。

作者辯手李慕陽 微信號 biohazard2015


近日,臉萌科技又大刷了一次存在感,繼2014年刷爆朋友圈後,郭列帶領的臉萌迅速沉寂,之後一直默默沒有任何聲音。直到今年1月底,發布四個月的的Faceu又一次登頂,南七道老師稱其為「唯一的一位連續兩次帶領產品登頂appstore的年輕創業者」,網路上一時間唱好之聲不斷,有解析Faceu為什麼成功的,有解析Faceu玩法和營銷特點的.....然而,Faceu產品真的能逃脫火一把就死的魔咒?郭列從臉萌的失敗中真的獲得了成長嗎?這一個89年出生在騰訊工作一年曾拿到過IDG投資的創業者真的成長了嗎?

一、為什麼有的產品火一把就死?

我們要分析Faceu的產品發展前景,就必須得回到一個概念上來,那就是火一把就死的app和h5產品。有些產品因為某些原因,得以迅速引爆社交圈,一時間風光無二,刷爆微博,霸佔朋友圈,最終以登上Appstore總榜或分榜前三甲作為火爆的標誌。但在火爆以後,這些產品彷彿中了魔咒一樣,陷入了怪圈,紛紛成為月拋,甚至日拋的產品,迅速落寞。在這些產品中,前有李開復老師投資的豌豆莢、百度魔圖、啪啪,後有其他公司的臉萌,足記、瘋狂猜圖、魔漫相機等app,還有H5的神經貓、瘋狂打企鵝、微軟的Howold、必應讀心機器人等活動。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產品火一把就死?

1、產品以功能為出發點,而非強需求

這些迅速火爆的產品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以一個產品功能作為切入點,簡言之很大一部分就是奔著實現一個創新功能的工具去的,以一個市面上的幾乎從來沒有的新功能或者從沒有被滿足的新功能來撬動整個市場。比如足記以首次推出的電影式大片的圖片製作工具爆紅,小咖秀以首次實現表情配音的功能方式,啪啪首次實現的在線Ktv音樂功能,Drawsomething首次便捷的在線猜圖的功能......然而,這些新功能最大的問題是僅僅是一個功能,成功吸引用戶注意力後再也激不起用戶的荷爾蒙,再也帶不來有任何的新鮮感和值得炫耀的地方,這就是「當你脫光了站在我面前,我都不會硬一下」的狀態吧。而真正有長久生命力的產品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滿足用戶一個未能得以解決的需求。

與此同時,以功能為出發點或者以創新模式為出發點的產品也最容易被競爭對手抄襲複製的,神經貓火爆不到一周就有眾多同樣功能的產品上線,足記大片火爆後美圖秀秀迅速跟進推出了同樣的功能,足記的用戶就被迅速截流了。對用戶而言,既然我常用的產品已經有當下熱門的功能,為什麼還要新的APP呢?甚至對普通美圖用戶來說,大片圖片模式完全就是美圖秀秀的原創,足記?對不起,沒聽過,當然更不用說創新功能歸屬了。

李開復老師旗下的啪啪、豌豆莢都是這樣的產品,藉助開復老師微博以及人脈圈迅速刷爆,但功能元素導致產品後期迅速消亡。

2、產品粘性低,留不住用戶

以功能為出發點的產品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不斷激發用戶一波又一波的分享和高潮,但持續不斷的高潮哪有那麼容易?沒有男色小藥丸的時代除非你是清水健,但清水健(虎嗅注:日本一線AV男優,曾90分鐘射15次)只此一個。所以眾多的產品既沒有持續創新能力,推出新需求來滿足用戶不斷提升的心理預期和心理滿足,又沒有留住用戶的社區型社交機制,功能創新更不上,做不了工具,衍生不了社區,用戶就這麼流失了。你畫我猜用了4個月從1460萬日活銳減至190萬日活,臉萌百度指數從2014年5月的47.7萬高值到6月就下降到僅8000。

3、盈利模式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缺失

眾多一炮而紅的產品在產品爆發之初可能也並沒有料想到產品會迅速爆紅,更多的是小團隊的率性之作,在產品上線之初根本沒有想好產品的盈利模式或者壓根沒有去設計,等到產品爆紅拿到投資需要考慮盈利模式時才發現除了廣告外根本沒有合適的盈利模式,最終只能要麼繼續不要盈利模式用做大產品聚集更多的用戶來忽悠投資者,要麼就用簡單粗暴的廣告條來變現,嚴重的干擾用戶體驗。所以,缺乏高效的盈利模式,也是爆紅產品不能持續的一大原因。

4、無法實現和而不同的用戶需求

當iPhone成為街機後,iPhone的裝逼功能就消失了;當豆瓣對所有用戶開放時,它的魔力就不復存在了;當LV成了人人可識別的二奶包,BOTTEGAVENETA就開始熱起來......當火爆APP產品興起後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真正讓用戶願意去傳播一個產品是因為這個產品可以戰勝用戶本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怎樣的特質,「我」希望讓我的朋友認為我是一個這樣的人,有內涵有創意有道德有同情心有創新力......所以新功能的產品在首次爆發可以激起用戶相互間PK的現象效應,同時表示「我」是一個接受新事物的人,然而當朋友圈、微博圈乃至生活圈全部都是一個現象事件時,那如何體現「我」的獨特性?只有真正的和而不同才能激起用戶持續的關注和使用。

美國學者C·R·賴特在《大眾傳播:功能的探討》提出用戶可以通過娛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新的身份、新的社交方式,但如果一個大眾化的產品已經不能實現用戶的精神愉悅,那產品迅速跌落也就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二、Faceu註定逃脫不了火一把就死的產品魔咒

2015年9月14日,在臉萌失敗一年後,郭列推出了第二款APP產品——Faceu,這款產品在今年1月底登頂app排行總榜第一位,一時間郭列和Faceu的報道再度刷爆網路,郭列說:「我們相信Faceu不會重蹈臉萌的覆轍,而對於為什麼本次登頂後朋友圈沒有出現類似臉萌的刷屏效果,原因在於是要做一款長期的產品。」,郭列給出的答覆是「其實我們在年輕用戶那已經刷過一遍了。」,在筆者看起來,這有點類似反正我信了的論斷。在Faceu登頂Appstore之前,筆者也曾把玩過,在筆者來看,作為同一個創始人操盤的項目,同樣推出45個月後才迅速火爆的產品,Faceu和臉萌一樣,註定難逃火一把火一把就死的魔咒,而且這個魔咒到來的時間可能比臉萌更快。

1、Faceu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郭列也沒想明白

臉萌作為郭列推出的第一個產品,但無論從爆紅到沉寂,臉萌的產品形態一直沒有變化,包括產品的迭代仍然是讓用戶頭像更好玩,迭代更多的模板。但Faceu不一樣,可能因為經理了臉萌從爆紅到沉寂的失敗打擊,可能因為是失敗的深入思考,郭列的Faceu從真正上線到爆紅這一段時間的策略看,Faceu產品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一直在搖擺,郭列自己有沒想明白,儘管對外採訪時郭列表示「Faceu這款產品是從2014年底開始開發的,當時就確定要把Faceu當做長期並且重點項目來做」。

1)從聊天社交產品到攝影攝像工具的尷尬和糾結

Faceu目前是在攝影與錄像的類目下登頂Appstore總榜,但實際上Faceu9月推出時將自己上傳到了社交的類目下。可以說郭列在臉萌的失敗上學到了需要將工具和社交做起來才有可能增加用戶粘性,黏住用戶,破除火一把就死的魔咒,所以他希望用社交的方式,以社區來帶動Faceu的發展,但可惜的是做了幾個月一直不溫不火,所以之後不得不將類目改成了攝影與錄像,然後再藉助明星+KOL傳播+營銷段子號成功爆紅。筆者記得上一個目錄搖擺的是同樣爆紅的足記,從旅遊類目調整到了攝影與錄像,當然最終仍然沉寂了。

但不得不說,Faceu產品一直遊走在工具與社交兩端,總想著為了用戶留存而做社交,而不是為了產品而做社交,所以在Faceu的新聞稿對自己的介紹是「一款名為Faceu的圖片社交軟體」。從產品上Faceu卻是為了社交而社交,產品邏輯較為生澀,Faceu在產品內的社交是可以將附近200米的陌生人、通訊錄、微信、QQ用戶添加為好友,但產品內又完全沒有社區的概念,也沒有社區平台,引入好友僅僅為為了單獨給好友發送自己製作的圖片,Faceu想把用戶留在社區內,但又沒有提供類似美拍、小影這樣的留下用戶的平台。同時Faceu所使用的調用微信朋友圈、微信、Qzone也不是社交,不過是一個分享平台而已。

所以Faceu的社交屬性建立的作用是希望將微信、QQ等熟人關係,以及周圍的陌生人關係引入Faceu平台,進而在平台完成產品的使用產生社交內容,但美拍等圖片社交產品都是在先有社交內容時再將社交關係導入進而催生更多更優質的內容,社交關係和社交內容並不是雞和蛋的問題,而是社交內容在前,然後才有社交關係,社交關係再催生更優質的內容,如果顛倒過來社交關係只能是無水之源,用戶也不會導入任何的社交關係,看看活躍用戶數2.7億的支付寶APP在沒有社交內容的情況下導入社交關係花費了多大的成本,但2016年主推社交關係的集五福活動就將支付2億真金白銀,且不說同時還2.69億冠名央視春晚,以及除夕夜即將的數億現金紅包費用,用戶更巨大的工具支付寶在缺乏社交內容的情況下做社交尚且如此艱難,何況是Faceu不到50人的團隊?

2)從挫照到萌照,Faceu本身營銷定位的搖擺

在Faceu誕生初期的定位是「一款專拍挫照的圖聊app」,而現在的定位是「激萌的特效相機」。從挫照到萌照,可以說對於營銷定位來講是一次徹底的轉變,也說明Faceu營銷定位和傳播策略的失敗,這意味著郭列對新產品的定位再度回到了2年前的臉萌,都是以萌來打動90後(當然不是說萌定位不好,萌定位是最能體現90後美的定位,張小龍也說萌是第一生產力,但郭列的策略是從丑的嘗試再退回到之前的萌,這說明在他心中挫照的價值比萌可能更大),郭列時隔2年的策略思考失效了,對於90後的了解並未如郭列在採訪說到的那樣,而Faceu的登頂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對於Faceu登頂後是否會跌落谷底恐怕郭列本人也不會有太大的掌控力。

而臉萌爆紅後的幸運可能也是同樣也降臨到Faceu上,並不是團隊可明顯預期的結果,Faceu上線之初,先後通過90後聚集的彈幕視頻分享網站A站、B站、QQ空間、官方微博和臉萌旗下產品頁面進行推廣,可是卻一直反響平平。

而導致臉萌爆紅借鑒至snapchat的全民吐彩虹營銷本質上也是創意的「丑+萌+創意」的方式,本質上還是丑,這樣的丑用戶很難長情,畢竟在面對美拍、微博等全民開放的平台用戶更願意長期分享美而不是丑。

2、Faceu遠沒有媒體報道的那麼火爆

輿論認為Faceu的成功是因為其登頂Appsotre,但實際上登頂Appstore不僅來源於產品本身,更來源於對Appstore下載排名的規則把控,即使這個規則是個黑盒子,但也有一些基礎的規則來探索,比如比如遊戲更難攝影較易登榜,日下載15萬可能就能進入前五名。而Faceu遠遠沒有報道的那麼成功,也沒有行業人士認為的那麼成功,首要表現是朋友圈再沒有出現類似臉萌,足記的刷屏情形,而對對於此郭列的回答讓人莞爾「其實我們在年輕用戶那已經刷過一遍了。」

Faceu不那麼成功的另外一個數據表現是appstore的用戶評論數和百度指數。Faceu在Appstore只有736個評分,對比的是臉萌有2789個評分,魔漫相機6384個評分,足記有3790個評分,美拍14.5萬個評分,還在內測期比從未登頂的玲瓏沙龍APP評分也有334個評分......當然,你可以說評分是刷出來的,然而即使與自己產品對比,Faceu736個評分的產品完全達不到臉萌的2789個評論的火爆程度。而如果看百度指數,faceu峰值也不過2.4萬,對比臉萌峰值是47.7萬。

3、Faceu繼續在犯臉萌同樣的錯誤

筆者不看好Faceu產品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Faceu仍然在重蹈臉萌的覆轍,1年多的思考放佛並未為郭列臉萌科技的產品團隊帶來特別顯著的成長。

錯誤一:無法持續為用戶帶來驚喜,黏不住用戶。

Faceu仍然沿用的是臉萌失敗的招數,那就是以單一的新奇功能來吸引用戶,用戶會因為這一次的驚喜帶動產品的流行,然而持續的驚喜感仍然是缺乏的,Faceu能做的貌似只是不斷的更新貼紙和模板來吸引用戶,但用戶在首次嘗鮮單一功能後,想要再激發他們的高潮就變得尤為困難,用戶越來越挑剔,但Faceu還是用的是被臉萌證明失敗的那一套,即使Faceu近期可能會將snapchat的story功能嵌入,但這仍然不過是單一功能的詐屍,借鑒完snachat功能之後Faceu只會和臉萌一樣迅速沒落,更何況單一功能是最容易被競爭對手所借鑒的,美拍、in等、nice用戶量更大更活躍的APP隨時都可以迅速上線同樣的新功能。

社區功能的失敗嘗試促使Faceu跌回到工具產品的安全區域,讓Faceu的用戶粘性美夢提前結束,郭列借用社區的用戶粘性產品經驗嘗試失敗,又走回到先工具再謀求社區的老路,但這條路是郭列自己也沒摸索明白的,前路怎麼走只能走一步看一路。當然有沒有可能不管產品長期生命力,而僅僅為了再做一款爆品來拿B輪融資?筆者就不妄自揣測了。

錯誤二:產品奉行拿來主義但並未真正中國化創新

臉萌借鑒了Uface和Imadeface的產品經驗,或者可以說是這兩款產品的中國化改良版,功能的創新上除了借鑒和中國化以外,並沒有太多的創新功能,而Faceu也一樣是借鑒的產品,主要借鑒於snow和snapchat,特別是借鑒snachat更多,被網友指責是像素級的抄襲。Faceu包括整體功能,包括雙擊替換前後攝像頭、閱後即焚,包括引爆美拍的全民吐彩虹完全是使用了snatchat的營銷模式,snapchat還有story功能可以讓Faceu做「拿來主義」,但snapchat所有經驗都拿來之後的Faceu再如何找到用戶新G點呢?

Faceu做了像素級借鑒後並沒有真正的中國化創新,而這就導致Faceu的生命力是缺乏的,畢竟類似閱後即焚等功能支付寶、無秘等國內諸多APP都抄襲過,但並沒有興起,而且這個功能在Faceu內本身是反人性的,snapchat推出閱後即焚是為了親密愛人發一些嘿嘿嘿的圖片的人性化「邪惡」用途,當然這最終證明的確帶動了snacpchat的興起,但Faceu的主要用戶是90後的萌照,嘿嘿嘿的閱後即焚真的適合嗎?況且還有截屏通知提醒,這樣的功能有毛用啊!

筆者對借鑒國外產品迅速復用到中國的產品並沒有道德潔癖,甚至希望更多團隊獎經過國外驗證的模式直接引入中國,畢竟經過驗證的模式無疑更容易獲得成功和投資。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模式是靠copy就能完全成功的,國外團隊進入中國之所以失敗除了眾多周知的中國國情和決策成本外,產品不能或者不願中國化同樣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美團也是在真正切入用戶生活後才比Groupon走的更遠,微信也是創造性的開設了搖一搖功能後才迅速超越WhatsApp。

錯誤三:89年的產品經理低估了人性的作用

不論是喬布斯還是張小龍,周鴻禕,他們都是達到了對人性的深度理解然後才創造出了改變世界的產品,張小龍說「產品經理應該像上帝那樣了解人性,產品的終極目標是滿足人性需求」。一款好的產品及運營,一定能迎合人性七宗罪中的。但不得不說,無論是Faceu還是臉萌都是從一個功能出發以萌屬性來吸引用戶,背後的人性缺失也是臉萌迅速沒落的一大原因,Faceu的模仿也沒有切合國內用戶的基本心理,更談不上創新。但人性的體驗,恰恰是89年的郭列所缺失的,也是整個臉萌年輕團隊所缺失的。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上去評判王石肯定會擊敗寶能的論述是:「這種老鳥在商業博弈了30年,什麼沒見過?這是我一個40多歲人多相信老一代企業家的信心。」儘管我不認同這種經驗論斷在商業上的作用,但不得不說在產品邏輯以及人性的理解上,時間的累計和不凡的經歷是最有價值的,但人性的歷練正是一個27歲的小夥子所缺乏的,沒有人性何談產品的人性化理念?張小龍尚且要整天分析用戶的陰暗心理以實現不能明說的情況下讓用戶更爽,何況一個年輕人呢?所以虎嗅資深作者,社交應用旅客創始人判官說:「郭列涉世未深,對人性體驗有限,做不了社交。」筆者深以為然。

除此之外,Faceu的營銷手段同樣也值得推敲,那就是藉助登榜來宣傳,臉萌針對80後90後用戶,登榜後的PR稿在各大媒體傳播的確帶動了80後核心用戶的嘗試,但Faceu的主力用戶群並非媒體受眾的80後而是媒體常規覆蓋度較低的90後,所以登榜後的PR軟文是否對用戶增長有幫助可能要打一個問號,當然如果是為投資者而做那這就還算一個不錯的推廣方式。

而郭列對用戶的理解同樣值得推敲,Faceu的用戶中,60%的女性,20%的男性,20%的未知。郭列表示:「對於未知性別,怎麼理解都行。我只能說,現在年輕用戶確實很不一樣。」實際上在圖片社交領域用戶的性別早就不是傳統互聯網的55-45的比例,以圖片社交軟體IN為例,最初創立時女性佔98%,即使後來男性用戶有增長,現在女性用戶也保持90%左右的比例;Faceu合作的美圖公司子品牌美顏相機最初女性用戶超過90%,現在仍接近80%;以男性種子用戶起家的圖片社區nice,前期女性用戶僅佔20%,除去性別限制功能後,目前女性用戶已達到80%,所以,這樣的年輕用戶並非不一樣,而是圖片工具的行業屬性就這樣。

三、爆紅產品的成功之路還有多遠?

臉萌、魔漫相機、足記、找你妹等在產品爆紅之後,魔漫拿到阿里千萬美元融資,臉萌拿到IDG千萬級兩輪投資,足記獲得紅杉1000萬美元融資,找你妹獲得千萬人民幣融資.....所以無論從產品爆紅,還是資本市場認可來看,都不失為一款成功的產品,但之後的迅速沒落也不禁讓人扼腕,那爆紅產品的成功之路到底有多遠?解決那些問題才可能走的更遠?

1、留住用戶是關鍵,有用戶才有後續

產品爆紅就表示產品一定程度滿足了用戶需求,此時現有產品形態上再談什麼是強需求還是弱需求均無益,唯一的目標和可能性就是如何留住用戶,如何將爆紅的產品形態延續下去。此時對於爆紅產品就是一大挑戰,留住用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壯大社區留住用戶關係並儘可能產生內容沉澱

2、推出新的功能或玩法延續用戶的衰減,以技術或運營手段不斷撩撥用戶G點

3、推出新的產品,形成產品集群,集群間產品交叉推薦導流用戶

4、增加壁壘,避免產品被對手抄襲

這三種方式都是殊途同歸,那就是儘可能留住用戶,並發掘用戶新的興趣點,眾多爆紅後產品迅速沉寂也是因為沒有做到這一點,抓不住用戶持續的G點,留不住用戶。而諸多爆紅APP借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傳播,通過分享到熟人社交圈才迅速引爆,但自身並沒有任何的社交和內容沉澱,這才導致了悲劇的註定發生。

2、產品改造,產品定位轉型至社區

真正長盛不衰的產品從來不是以一個創新簡單的功能來實現的,死掉的產品要麼是沒有大用處,要麼沒有持續的用處。但爆紅後為了延續長期熱度,就必須要對產品改造轉型,轉型方向有兩類:

1、工具類,產品向工具轉型

2、垂直型社區類,將用戶關係和內容留在社區內

無論怎樣,需要給用戶一個不卸載產品的理由,要麼是常規工具,如美圖秀秀;要麼是內容,而且這個內容最好是用戶能夠DIY和自發生成的,比如same、豆瓣的群組,比如美拍的內容生成。關鍵是轉變產品方向,補齊短板,但是哪怕是做工具,最終仍然需要往社區做轉型,否則到最後用戶的大數據的搜集以及產品變現都將面臨巨大壓力。男人長情而不專,女人專情而不長,爆紅的APP特別是針對女性的爆紅APP想要讓女人長情非常難。

當然,產品必須要引入人性,人性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及色慾必須佔得其一,看看17,小影是如何快速獲得用戶的吧,看看微信紅包看圖背後的人性思考吧。

3、拿大筆錢或者找乾爹

如果爆紅產品已經是一個細分市場的一個社區,而且用戶關係還在良性沉澱,那麼恭喜你穩步發展或者拿VC的錢就行,如果僅僅是一個工具或者一個單一功能而成的APP,那找爹或者拿大筆錢或者找爹是唯一的選擇,否則都得像神經貓那樣曇花一現。只要有錢或者有乾爹甚至都不用著急著去考慮商業變現問題,拿錢的目的是用更多的資金來嘗試更多可能性。筆者心裡仍然最鍾情於找乾爹,將單一產品植入到大公司的生態體系中,延續產品的生命周期,再借勢熱點和日常運營很容易保持產品長期的生命力,如果臉萌和騰訊捆綁,如果Faceu直接嵌入美拍產品形態內一定不會是現在這樣的狀態。Instagram是在Facebook的半透明和twitter對圖片不友好的情形下誕生的社區,然而若沒有賣給Facebook,Instagram是否還會保持現在這樣的發展速度還很難說,如果沒有乾爹或者大錢,當爆紅產品死去的時候用戶早就忘記了你還在他們的腦海中存在過。

4、適度商業化

賺錢是商業的本質,賺錢也是並不可少的,但在VC催熟下的中國互聯網用戶群以及用戶增長的前景遠遠比賺錢更加有價值,也更能容易拿到更多的投資,同時除了BAT、網易等少數幾家互聯網公司,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很難實現盈虧平衡,所以互聯網爆紅產品如果面臨盈利和發展的選擇,那不妨以發展速度優先,在發展基礎上假設自己的盈利模式,並逐步驗證盈利模式,同樣的投資者對盈利的前景的青睞遠比當下盈利數量更甚,當然如果只是想做一鎚子買賣,那另當別論。會員、增值服務、廣告位以及接入谷歌、有道、360搜索等廣告分銷聯盟都是不錯的選擇。

爆紅產品對開發公司來說,無疑刷了一次存在感,也讓投資者成功的注意到自己並有可能拿到更多的投資,在履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類似臉萌、魔漫相機、天天P圖、啪啪......這樣的以一個單一功能切入市場而成功引爆市場的產品卻因為天生的基因缺陷難以逃脫火一把就死的魔咒,而Faceu完全沿襲了臉萌的基因缺陷,也是同一個產品團隊操刀,如果Faceu在爆紅後仍然沿用臉萌的運營和產品思路,那Faceu註定擺脫不了火一把就死的宿命,然而從目前Faceu的產品策略看,即使再模仿snapchat的新功能,Faceu也必死無疑。


至少目前faceu是可能性最高的。

其實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是 snapchat 是不是真的不符合中國國情?怎麼樣中國化?


推薦閱讀:

谷歌和 Facebook 的區別在哪裡?
為什麼人人和新浪微博都掛橫幅紀念喬布斯,而 Facebook 和 Twitter 沒有這麼做?
如何看待歐洲主流社交網站聯合宣言試圖禁止「仇恨言論」這一事件對美國大選的影響?臉書卻拒刪仇川言論?
為什麼 Microsoft 不與「FLAG」並稱呢?
在這次fb表情包大戰中,大陸網路上的表情包文化讓台灣網友震驚,為什麼其他地區和國家沒有這種表情包文化?

TAG:Facebook | 社交網路 | 即時通訊IM | 騰訊 | Snapch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