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代歐洲的君主經常由外國人擔任?

」在1832年的倫敦會議之中,英、法、俄三國指派統治巴伐利亞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年僅十七歲的奧托王子為希臘的第一位君主。由於當時奧托尚未成年,於是就由一個攝政團輔政。到了1835年,他才親政。

1862年,奧托一世被罷黜後,由來自丹麥的威廉親王即位,是為喬治一世。「

讓外國人做自己的君主,總感覺怪怪的。這個外國人君主做了別人國家的君主以後,將自己視作哪國人呢?


直白的總結就是:

如果你在一家鄉鎮家族企業打工,然後某一天董事長死了,他在外地生活弟弟趕回家鄉接任。

這個場景你就算作為員工,都不會覺得有任何的不妥。

是的,那個年代的歐洲國家就是這麼一回事。

================再胡亂寫一點吧================

再往後,員工們漸漸覺得不對了,這個企業都是老鄉啊,哪怕是董事長,也是俺們村裡有頭有臉的人物,帶領咱們一路開廠子幹起來的,你不行了要換人,換自己家人我們沒意見,比如同樣是一個村的你的親兒子,但要是弄一個不知道在哪個縣哪個村開著另一個廠子的遠房親戚來當我們的老大,沒門!

這就是歐洲民族國家意識的形成。

再往後,員工們覺得更不對了,幹活是我們乾的多呀,憑什麼好處都讓你們家拿了?不行不行,我們也要股份(權利),發股份發股份,不發我們去董事長辦公室吵架(革命)。

呵呵,董事長果然慫了,股份到手嘍。

那既然大家都有股份了,這廠子可不能你們一家人說了算了吧?

要麼給你們保留個名譽主席的位置,然後大家聘一個合同只簽幾年的職業經理人來管理

要麼乾脆你們家都下台,咱們職工自己開股東大會選CEO

這就是近代君主立憲國家,與共和制國家的形成。


因為自羅馬以來,貴族頭銜(也包括國王這種站在貴族階梯最上層)一直是以一種類似於私有財產的形式來傳承的(或者更直接說,像財產那樣繼承的),而且歐洲諸國傳統上不管是否認同女性可以繼承王位,(比如英國承認女性統治者,法國德國傳統上不承認),但是一般都認可女性擁有「繼承權」,也就是說,國王的女兒不一定允許繼承王位,但是她們是有繼承權的,這個繼承權會傳承給她的兒子,也就是國王的外孫,和他的孫子一樣擁有王位的繼承權。

也就是因為這種情況,會發生外國人繼承王位情況,也就是國王的女兒遠嫁外國,後來因為國王的男性後代絕嗣或者遭到罷黜,決定擁立老國王的外孫或者外孫的後裔來當國王,這也就是「外國人」繼承王位的一般情況。當然我們可以看到,新國王血統中是必然擁有舊王室的血脈的,嚴格來說只能說是混血或者n代混血。他們可能根本不會說本國語言,但是血統上還是不能算純粹的外國人。

至於近代希臘,這個問題是另有原因。近代希臘從土耳其治下獨立之後最初是想成為一個共和國,但是內亂不止,全國一片混亂,外則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想要撲滅希臘獨立。這種情況下,列強出於扶持希臘,削弱土耳其的目的加入斡旋,條件則是希臘要成為一個王國。

成為王國就需要選擇一位國王。希臘在被土耳其征服以前是拜占庭帝國的領土,希臘人也是拜占庭帝國的主要民族,他們對拜占庭(或者確切的說,羅馬帝國,拜占庭是後世為了區分於古羅馬另起的名字)是有很深的感情和認同感(在希臘,如果不加特別說明地簡單說「帝國」,那就是指拜占庭)。因此,新生的希臘王國國王,就決定從拜占庭帝國皇室的後裔中選擇一位。

然而拜占庭帝國145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到希臘獨立已經快400年了,當年的皇室男性後裔雖然有逃出來的,但到當時已經不可考證是否有可靠的後裔留存了。而女性後裔方面,當時能娶到拜占庭公主是歐洲各國王室的榮耀,仔細考察,基本上歐洲各國祖上都有娶過拜占庭的公主,往往還不止一位,更不要說歐洲各國本身也是互相通婚,沾親帶故,所以基本上各國王室誰都有資格當這個國王。最終選擇巴伐利亞小王子奧托來當這個國王,不是因為他血緣最近,雖然他祖上有好幾個拜占庭王朝王室的血脈,但是歐洲比他更近的肯定有,因為他並不是拜占庭末代王朝的後裔。這裡面主要是出於歐洲各國對利益的博弈和交換。

這種「外國人」對希臘來說確實是有抵觸的,畢竟那麼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皇室血脈又如何,400年後早就稀釋了多代,而且新國王也徹頭徹尾是德國人,此前和希臘完全沒有任何聯繫。因此你去看希臘近代史,幾乎貫穿始終的是民眾和國王以及外國顧問的鬥爭。最終奧托一世還是被廢黜,但是繼承者依然是歐洲列強強加於希臘的,當然丹麥王子血統上也是正牌的拜占庭皇室後裔。相比於奧托一世,丹麥來的君主和他的後裔們更珍視這個王位,更把自己當成是希臘人而不是外國人,因此相對來說更受國民的愛戴。所以外國人君主做了別人國家的君主以後,將自己視作哪國人,主要還要看君主本人怎麼想,以及他的母國影響力有多強。


1. 不僅近代歐洲如此。古代歐洲更是如此。比如,從「血統」上說,自從1066年以後英格蘭(「盎格魯人的國」)的國王就都不是盎格魯人(「英格蘭人」)。其中諾曼王朝的君主是諾曼人(維京人),金雀花王朝是法國人,都鐸王朝是威爾士人,斯圖亞特王朝是蘇格人,漢諾威及之後諸王朝的國王是德國人。

2. 西歐民族間語言文化信仰生活都有許多相近共同處,民族自覺形成晚,力度不強,又在大教庭和大羅馬的餘暉中,所以「國」與「國」的認知鴻溝不像今天這樣明晰,很多所謂「外國人」的概念有時也很模糊。比如一個奧地利王室貴胄可能母親是西班牙人而又從小長在法國的宮廷里,最後繼承的是荷蘭的領土,你說他算是哪國人?

3. 近代歐洲君主繼承製幾乎傳襲了中世紀封建繼承製的條條框框,按嚴格禮法而不是族國情理來辦。歐洲王室間親密通婚,所以常有外來和尚念經的情況,甚至通婚被一些王室一些政府當成開疆拓土的辦法,通婚的運作是非常有講究的。

4. 在族國崛起的現當代,本來這種君主制和繼承製已不適合民意,但也因為君主早已只是國家禮器,沒有實質內涵,所以作為「不麻煩」的傳統而被尊重。同時王室在跨過聯姻方面似乎也有所收斂,注意不製造外國人繼承王位的困境。


題主補充的例子都已經是文藝復興後的近代了。

在這階段的歐洲,通常的特點是:

  1. 歐洲已經出現了可以操縱各國事務的若干個強國(五強主宰歐洲的格局形成);

  2. 工業革命逐漸開始;

  3. 基於2,拿破崙戰爭後,工業時代的總體戰開始逐漸形成;這不再是舊日的封建社會的王朝戰爭的時代,戰爭一旦爆發,就會影響全國人民;

  4. 基於3,各國都要求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才能管理龐大而複雜的近代軍隊的日常訓練、裝備補給、作戰預案、乃至戰時管制的實施等等;

  5. 基於4,戰爭不再是發財致富的門徑,各國傾向於以外交談判來解決國際糾紛、而不是直接拉上部隊;

  6. 依然是基於4,君主逐漸成為尊貴的花瓶,其存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基於歷史的慣性。管理日趨複雜的稅收和戰爭事務需要一個專業、高效的官僚團隊,而不是放任君主任用私人;但反過來,這支官僚團隊一旦出現,君主的權力也就逐漸受到限制了。簡而言之,誰都有能力當國王:他只需要在文件上蓋章,在陽台上對著民眾揮帽子就夠了(當然長得丑肯定沒人權——比如我——自然也當不上國王)。
  7. 歐洲因為長期的封建社會傳統,並不一定非要找前任國王的嫡系親屬,甚至不一定非要找前任國王的血親,只要有點親緣關係就行了。&實在不行就派間諜總管偽造宣稱權,或者找個人當格拉摩根伯爵。&
  8. 歐洲的各國王室因為長期通婚,所以要找個沾親帶故的人是很容易的。關鍵是選誰。

  9. 君主的選擇從來就是個政治問題。在古代中國是皇室的嫡系子孫和背後的各派勢力的抗爭;在中世紀歐洲是和現任國王沾親帶故的宣稱者和背後的各派勢力的抗爭;在近代歐洲,則是各大國經過談判後選出來的折衷方案。

在這種背景下,弱小民族和弱小國家的君主,選擇通常是不能自主的,背後體現的是保護國的意志和決心。

當然民族主義興起後,各強國直接操縱的程度下降,尤其是1848年以後(不是誰都會願意為了保一個當地人民反抗的傢伙當國王而空耗國帑的;其他的強國都在盯著自己,希望自己衰弱呢)。

另一方面,隨著各國憲法逐漸制定、國會逐漸掌握權力,君主逐漸成為尊貴的花瓶,花點錢賄賂一下議會領袖,要有用得多。列強直接操縱國王人選的做法,也就漸漸消失了。


題主問題的題目起的大了,而想問的東西比較小,按照你的題目,更合適的例子應該是1831年比利時獨立請的日耳曼的薩克森-科堡-哥達王子利奧波德為國王(所謂選舉就是走個過場);或者1573年波蘭貴族跑了去請法國瓦羅亞王朝安茹公爵亨利為王(明知道人家鄙視自己還上趕著去求);題主的例子幾個高票答案比較容易就解決了。

簡單的說,sovereign是私貨,只有擁有sovereign權的house或個人才有權為君主。自己國家裡,要麼沒有,要麼有的我們不想要;而外頭通過各種利益交換有合適的,幹麼不要。血緣和姻緣都屬於附加成分。

比較特殊一點是的1818年,瑞典奧登堡王朝絕嗣,立的是法蘭西平民元帥貝納多特為王,建立貝納多特王朝(主要是之前為了對付拿破崙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

而百姓也清楚sovereign是人家家的權利,誰當國王那是應該的。一戰的時候,英國人一方面拚命迫害國內的德國人(集中營的概念就是英國人提出來的,後來英國人抗議納粹的集中營,人家一句跟你們學的,英國人噎個半死),一方面覺得自己的國王好好好(當然,喬治五世還是怕的,把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名字改成了溫莎王朝)。

至於國王覺得自己是哪國人,國王是一份工作, Ich Dien是其工作的核心,然而敬不敬業的還是看個人。例如,早期英格蘭獅心王查理根本把英格蘭當成肥羊來宰,也弄了個英雄的好名聲;瑪麗一世和西班牙菲利普結婚後,也拚命搜刮自己國家來滿足別人的需要,從另一個方面為伊麗莎白一世奠定了好名聲;漢諾威王朝的喬治一世就不想理英國,派個代表當首相完事也算盡忠職守。近現代社會國王不敬業試試,分分鐘共和。


剛想批評題主:「歐洲人都是外國人,當然都是外國人當君主了,不然你找個中國人去當試試。」

點進來才發現理解錯了。


西羅馬帝國崩潰、蠻族入侵之後,歐洲各國的君主,甚至各國大部分的貴族,都出自日耳曼征服者後裔,所以一般認為藍色血液的日耳曼貴族比較高貴。所以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出來的巴爾幹各國,除了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推選本民族起義領袖為王外,大多從德意志各邦王族中選擇國王,羅馬尼亞國王出自普魯士禍亨索倫家族,保加利亞國王出自薩克森-科堡家族。


這個現象在歐洲很正常啊。分封制下,領地就是人家的私有財產。A國絕嗣的情況下,當然要從法理上找有繼承權的來繼承他的財產。哈布斯堡就是這麼用子宮和jj繼承到了半個歐洲的。

也經常有倆繼承人都說有權繼承,然後打起來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


簡單點講,歐洲長期處於類似春秋戰國的封建君主制,國王皇室都是血緣關係很近的貴族階層,換不換君主,對人民影響並不大。甚至戰爭,也只是貴族間的遊戲,參與戰爭要是貴族和騎士階層才有資格類似日本的武士階層,平民可是沒有資格打仗的。國王發展出來一套受勛榮譽體系,也是在這個階層裡的遊戲,除非你被授予勛章,拉進這個體系。

中國自從秦朝統一之後就沒再有過和平相處的封建君主王國,以中央集權制的大帝國為追求,而同樣規模的拿破崙帝國在歐洲只有短短幾年就崩潰了。


最常見是聯姻所致,互有排序繼承權,一國王無嗣,其旁支有繼承權會是其外國表親。如西班牙王位繼承戰,西王無後,其兩個姐姐分別嫁入法國、奧地利,所以法奧兩王室都爭要繼承西班牙王位。

英國伊麗莎白死後,蘇格蘭王詹姆斯六世繼位亦屬此類代表。

其次是實力或金錢影響的產物,最典型的是波蘭選王。


高麗王氏王朝祖先中國江淮王氏

越南歷朝國王皆是華裔(吳朝國王祖先冀人,丁朝國王祖先粵人,李朝國王祖先閩人,胡朝國王祖先浙人,莫朝國王祖先粵人,鄭主阮朝國王祖先閩人)


劉備這個北方人還當過蜀國的君主呢。我們這裡的地域就相當於他們那邊的國家吧


奧托一世是因為有巴里奧略王朝的血統,喬治一世有科穆寧王朝的血統。


這是有產者內部事務,當然不能讓暴徒混雜進入搗亂了


人家歐洲君主基本都是一家人,祖宗十八代都能算到一個人身上


從屁民角度上來看,是外國人;

從貴族姓趙的圈子看,是一家人!


說白了就是君主不頂用,誰當都是當。

歐洲人搞君主立憲,就是自欺欺人,明明不需要君主還

要是自己打下的江山,肯定都傳給兒子啊。


基本是因為和親聯姻【當然我不知道在古歐洲是否是這樣稱呼的大家理解就好】,公主嫁給別國國王或者將繼承大統的王子,男的因為各種原因不能繼承以後就由女性繼承,這是一種情況。

還有就是生下的混血繼承。


這個簡單,因為以前很少有中國人去歐洲,所以都是外國人啦…


可以玩玩王國風雲,雖然是中世紀歐洲但情況相同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就是路易十四想要他的孫子成為西班牙的國王。近代歐洲的政治很大程度上是家族間的權力爭奪,例如哈布斯堡和波旁家族,相比之下,歐洲人的民族感好像沒有那麼強。直到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以後,人們才重新意識到作為一個凝聚起的民族的重要性。例如19世紀普魯士的統一。


這不算是古代了吧,這應該屬於近代歐洲。

可以說,近代歐洲的君主基本上多多少少都有血緣關係來的。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可是被稱為歐洲王室的祖母呢

舉個栗子:英王喬治一世就是德國人來的。

所以說,看似是外國人,其實都是親戚來的。大家都是王室成員,不過是在外國生活罷了。

對於題主你所補充的我不了解,不能亂說。


推薦閱讀:

1929-1933 年美國經濟危機期間,真的有 20 萬美國人申請移民蘇聯嗎?
同樣是國王被殺,為何英法之後會有如此大的觀念不同?
如何評價法國率先與中國建交?
中外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大海戰?
我們驚嘆古代文物的精湛工藝,到底是以現代的技藝來衡量的,還是以文物所處時代的技藝來衡量?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