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會覺帶口音的普通話「土」而以說一口標準一甲的普通話為榮?

我初步考慮是:

和方言使用地域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有關。比如北京話就通常被認為會給人一種傲慢高貴的「帝都」氣質,東北方言同常讓我們覺得幽默搞笑,跟語言本身語調和辭彙有關,也因為東北出相聲小品比較多吧。

這裡不討論這種在某種程度上並不讓人覺得「土」的方言腔調的普通話。也不討論該不該覺得有些方言腔調的普通話會「土」。

感謝JJUNSU:因為標普的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是後天接受教育的時候才學會的,所以它的使用者身上的標籤更多的是[受過教育的] [年輕人] 之類的,這樣的人群的廣泛使用標普,也使得標普被反過來影響到.


所有的語言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精神財富,哪裡由得到我等給其標定高低貴賤。

其他的,得看環境,在家大家都說土話,在外都大家都說普通話,在香港大家都說粵語,在國外大家都說英語,語言無所謂高低貴賤之分,而只有是否符合環境之分,若在不合宜的場所說了不合宜的語種,被鄙視活該。

以普通話為例,在大城市,兩人第一次見面,互相能聽懂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方說普通話,一方說難懂的方言,交流就難以成立。而不會說普通話,往往被聯想為 1.沒受過好教育(沒機會學普通話),或2. 語言學習能力低(學不會普通話),或者 3. 沒覺得說土話不好(不在乎聽者的感受,也可以歸為第一類), 而無論哪一種,都有被人看輕的把柄。

所以,我覺得所謂的「土」,其實是人鄙視人,而不是人鄙視語言。

另外,我覺得隨便「鄙視」別人的人,也不是什麼好人。


在北方,標準普通話的確比帶方言音的普通話有一些優勢,因為普通話跟北方的方言有更大的相似性,所以同一基礎上比較起來自然標普後來居上,使得方言味兒的普通話聽起來的確有點土.在我家鄉,平常大家講本地話都覺得毫無違和感很自然,但是一旦本地新聞上聽到本地話就覺得特別彆扭奇怪.

在南方,情況有些不一樣,方言&>方言味兒的普通話&>標普.比如粵語,閩南語.大概是因為這些地方的經濟發展在同期比其他地方更好更先進吧,從流心理導致這些方言被誇大影響廣為流傳,會講的講起來更大聲,不會講的也讓自己的發音更靠近,標普的就感覺被孤立了.港台腔大概就是這麼來的.

這也是一個現象:語言,口音隨著經濟/政治中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古代時候政治經濟中心在中原,所以那時候朝廷上講話都是[中原官話],雖然古代口語跟現代口語有差別,但是想想當年朝廷上皇帝和大臣們講話,大家們吟詩都是用河南話講出來也的確挺帶感的.至於更早的始皇帝,那口陝北話估計也是[這幫瓜皮!灑掉灑掉!]之類的.

國際上,葡萄牙西班牙在航海到了南美就殖民當地,所以那裡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是主流,後來美國人發達了全世界都在學英文.

所以現在是說著標普或者極度類似標普(比如北京話)的地區的經濟的極大發展促使周邊地帶以致更遠地方都收到這種變化的衝擊,標普被極大繁衍發展.而且標普是綜合各地受眾廣大的方言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新的口語,取長補短,自然比自然生長的方言有先天的優勢,也是被廣泛推廣的重要原因.要是標普講起來很咬嘴聽起來很費力,誰也不喜歡去用的.

----

假如有一天東北那裡跟戰鬥種族和全宇宙的中心的土著們的交易經濟發展到全國矚目,那時候台灣人說不定上街打招呼也是[瞅啥瞅]呢?

假如有一天又像是回到很久之前的古代,中原又成了全國的中心,那時候大家上街都是[中不中]呢~

----

腦洞大開了一會兒,純屬玩笑,沒有任何地域攻擊或者種族歧視民族黑的意思.而且我也討厭地域攻擊.

-----

題目上說的那種感覺可能還是跟個人所處的環境有關吧.

小時候在家鄉讀書,上課說家鄉話會被嘲笑,但是下課時候說普通話會被認為裝13的.

後來再一大點能出去跑了也就覺得學會標普是多麼的重要.至少旅遊時候雙方都能把話說清楚啊.反正我們省內旅遊有時候講家鄉話對方也不一定能聽懂...

出來讀書的時候更逗比了.本來國內英文教材都是美音,加拿大音為標準,出來以後沒想到新加坡英文才是王道.....平常跟本地人交流,不是很正規的場合下,再講標準的美語英語就感覺stupid...所以很快我那一口標準美腔就隨著節操一起隨風飄散了.

除了英文以外,華文的口音也是有變的.反正本來我一句閩南話都不會,但是現在閩南話的罵人功夫略有火候了~

後來在佛山住了一段時間,那個地方的人似乎不會講標普=.=! 去個咖啡館要wifi密碼也是粵語!呀一%$^%^$^$%聽半天簡直比英文還難懂..幸虧一起來的朋友幫我翻譯..那時候也有打算學過粵語,學著電視里的[母雞呀]被批[什麼鬼話來的].我說學的粵語啊,人家告訴我粵語的[不知]反正不是那種講法...


統一語言只是政治語言,而母語的烙印是在靈魂里。分清國家和民族。


說一個三觀不那麼正的答案吧。

官方語言的推行是必然的,也是方便的。如果能夠掌握官方語言(也就是現在的普通話),一般也會被認為有比較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會地位。如果一個人只會該地方方言,那麼從普遍意義上來說見識和教育應該比受過正規官方語言訓練的人要差一些。

方言本身一點都不土。土的是只會方言,卻沒有辦法說好一國官方語言,以及背後折射的水平較低的教育。


在上海新天地 路邊昂貴小店裡 隔壁是3個年紀接近40 阿姨 談天說地 下周去智利 我們下次一起去南美吧 好呀 下班年我在歐洲沒時間 明年吧 就這麼決定啦 當然 3個打扮緊緻的阿姨說的台灣普通話

公司來了個中外混血實習帥哥 不會普通話!!!大家什麼反應 大讚!!太帥了 不會說普通話才是高級!!!

不是以口音來評判人 而是當你以口音來評判人的時候 你很大的幾率是對的

當然這個就和黑人犯罪里高一點點 拉美裔都販毒一樣 都是政治不正確 但是是大概率正確觀念

引用一句最高票

在很多人(包括我)眼裡,哪裡政治地位低哪裡就土,哪裡經濟落後哪裡就土。

這是真理

你喜歡雞湯 你就看他後面一句


回復一個跑題的答案。

因工作原因,近幾年大量接觸來過或沒來過內地的台灣人。常常被台灣人評論」完全沒有口音」有很難分辨出是哪裡的外省人,也有不容易發現是陸客的意思。在內地,則變成因為帶台灣腔又聽不出口音則常常被人以為是台灣人。(我認為還有禮儀方面的因素,商上常和台灣人打交道,適當遵循對方的禮儀也是一種禮貌。)

以上是兩個方的評論,對於前者,我並不會為沒有口音而自豪。到大學才發現自己的家鄉話非常不地道,箇中原因就說來話長,總而言之,就是不會講任何地方的地道地方話,勉強能把普通話說好就已經不易。四處漂流混生活的人知道對外地口音的歧視哪裡都存在,唯有講好普通話是自我保護的簡單方法。只是至今對不會講地道家鄉話的自己有些傷感,總有點忘本忘源的感覺。

再說到後者的情況,對方所表達出的感情部分,常常是一半是驚訝,一半是鄙夷。可能會認為這種人是有多媚台,刻意裝台灣人是有噁心,有本事就變成真的台巴子啊!

想起大學時代有個天津的好友常一起聊天,最後我的普通話口音也明顯有了天津腔,自然到對方常脫口而出家鄉話。在上海工作幾年後,和上海的士司機玩猜家鄉的遊戲,基本都是被當做江浙一帶的人(畢竟明顯不會說上海話,沒可能是上海人,但普通話又有本地的口音)。總之,我是容易把地方的一點口音融入我的普通話。我可能有一點模仿的天分,但是學習語言的能力很差,自認連普通話都說不好,繞口令都完全沒辦法。

從個人經歷的角度來分析,

1.口音歧視明顯存在,說好普通話是避免麻煩的手段之一。

2.利用片面口音歧視,選擇性帶口音或不帶口音來獲取好感。

3.就是要討厭排擠對方而已,用口音或者其他理由都沒差。

4.做不到的妒忌。

5.從眾心理,大家都討厭,那自己也跟著討厭好了。

6.其他。

總而言之,你們要講我口音怎麼不好,那就講吧,反正沒有辦法討好所有人。總會有其他方面被人討厭。


語感也是一種個人能力。除了特別偏遠落後的地區之外,我國的語言文字規範工作已經普及得不錯了。從小學到大學天天泡在課堂上,學校給普通話提供了非常強大的語境,所以我真心覺得,讀那麼多年書連普通話都無法融會貫通的,要麼是不走心,要麼是智硬。另外,據我觀察,普通話和方言轉換困難的人,在學習英語時也往往存在一定困難(特指年輕人,老一輩姑且不算),起碼發音這一關就很難過。不說別的,n,l不分的小夥伴們你們還好嗎……

我是北方人但不會說方言,因為家人曾經在媒體工作過,對孩子的語音比較注意。我的姑姥姥70多歲,上海人,在北京工作,至今能實現標準北京話和上海話的無縫切換。姑姥爺和她朝夕相處幾十年,卻完全無法掌握北京話。所以我說,語感絕對是一種能力。我們不是覺得說方言土,而是覺得「雙語人才」比較牛逼罷了。


請注意,「帶方言的普通話」跟「方言」是兩回事。

我覺得純正的方言都是好聽的,因為一種發展完善的語言自有其和諧之處。

而帶方言的普通話,就不一定了;相性好的,如北京話,可以跟普通話以任意比例互溶,相性差的,如我貴州話,摻起來就像放壞了的牛奶,不倫不類。

當然也有心理因素。

————————

而且普通話標準確實直觀體現了受教育水平,以此作為一個優點也正常。


因為是真的很難聽啊 這大概是由人聽覺系統生理結構造成的 有些語言聽了就是會造成不適感。就像《我的滑板鞋》一樣 你說他唱的好不好 他的發音方式聽了難受不難受?


地域優越感存在較為普遍,其中當然包含地方特色的語言,不足為奇。能夠說普通話且是一級甲等的普通話,一是環境影響且職業需要,二是提升自己的結果。良好的語言面貌是形象氣質的一種體現,說句很通俗的話,逼格相對來都會高一點。想像下周圍大多數人說普通話且以標準普通話為標杆,那麼周遭的環境一般都是有一定層次的,不是嗎?


讓偶們嘲笑一下地瓜腔的胡建狼吧


我是在地域上靠近廣東的廣西人,會說我們家長的土話(也叫做白話),粵語,普通話~(基本我們這邊的人都會這三種語言)。

我覺得在我們這邊能說好普通話是努力學習和語言天賦的一種體現。很多同學不能分清的音 我都能說准,內心還是有點自豪的~但在我們家鄉這邊交流從來不會用普通話啦

不過去北方讀書後同學還是說一聽我說普通話就知道是南方那邊的,因為說得慢 和 語法問題(比如我說「你先走」會說成「你走先」)


很多人覺得普通話中帶港台口音洋氣,標準普通話土


為什麼邀請我??

我不覺得土,不是所有人都是播音員,不是所有人的受教育程度都一樣,而且地域不同受方言影響有的地方人普通話就是不標準。

普通話本來就是溝通的道具。在城市裡說普通話因為大家來自五湖四海。有的人說的不好就覺得別人土,這優越感來的太容易了吧?


瀉藥。語言不分貴賤,人卻有貧富之分。

是西班牙語土氣還是葡萄牙語土氣呢,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沒區別。但說西班牙西語的部分人群卻會看不起說墨西哥西語的人群。說葡葡的也有看不起說巴葡的。

東北話土嗎?西北話土嗎?河南話土嗎?為什麼說粵語就不太會被覺得土氣呢?大概是「香港人有錢」的意識導致的吧。那麼多人學說台灣腔,恁咋就不說河南話嘞?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在自己的城市交流希望能做到一開口是自己家的語言,在別的城市希望大家都能用普通話交流,這就是最理想的狀態了。


溝通是最終目的,如果某人的普通話不標準而影響了溝通的過程,那麼對方完全有理由不愉快


跟寫字一樣

即使字寫的不美觀也不影響其溝通工具屬性,但寫出一手令人賞心悅目的好字不是更好嗎


難道有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不該值得驕傲?我覺得嘲笑的是人而不是帶方言的普通話,方言自然該得到保護,但不代表帶方言的普通話該普及。說不好普通話也許代表所在環境教育的落後,也有可能是個人的學習能力。所以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當然應該感到驕傲,如果沒有那就應該認真學習和矯正。


題主的問題直擊根本,但還是被很多人理解成了地域和貧富歧視等所謂的三觀上。

題主的問題是:覺得帶地方口音的普通話「土」

答案首先是肯定的,是。

我再來說結論,不管是帶地方口音的普通話還是純粹的地方口音,讓人覺得土主要原因在發音上,地方口音通常有大量含糊不清、渾濁、拗的發音,這樣的發音比較像呻吟聲而不像語言,就會讓人覺得討厭、土。就拿日語為例,其中的「嘎啦」(抱歉打不了日語),中文讀作「從」,從哪裡來的從,在這個發音上高下立判,反之也有類似的情況,總之一門高級的語言發音應當是清晰、簡略、音域豐富、表達的內容豐富、排他的。

語言的豐富程度決定了使用者能否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客觀上決定了使用者的智力也就是文明程度,從這個角度講也是說得通的。

另外個人很討厭朝鮮語,韓國人即使在很客觀的陳述,我也會覺得是他在嘟囔、發牢騷嗎?


方言是很有意思的,也是文化傳承的一種表現。

聽到不同人的口音經常會覺得萌萌噠。

但是,在外與人交流時,請自覺說普通話,不是土或榮的問題。


他們不自覺的會覺得,我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也能說帶方言的普通話,而你只能說帶方言的普通話。所以你沒我能,你比我土。


推薦閱讀:

如果普通話不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那麼南方人還能輕易聽懂北方話(比如北京話)嗎?
中國各地方言如何被確定為都是漢語,而不像歐洲德語荷蘭語之類被區分?
為什麼金華方言和上海方言很像?
上海話電視頻道、吳語電影、吳語流行歌曲真是因為有人打壓而絕跡市場的嗎?
Duǐ (常訛作「懟」) 的本字是什麼?

TAG:語言 | 方言 | 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