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留學帶給你最大的改變和思想衝擊是什麼?

總覺得在國外留學的經歷,可以很大程度上改變自己對世界的看法,甚至能夠逆轉人生的方向,但慢慢覺得這似乎有點幼稚。作為一個有心出國的大學生,想知道哪些在外留學的人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提高,出國已經不像以前一樣,是富豪的專利,海外學歷也不再金光閃閃,反而成了國內考試失敗後的保險選項。有些人出國是兩手準備,有些人則是不得已而為之。有人在國外過得快活,有滋有味。也有人在國外度日如年,以淚洗面。歸根結底還是看個人的性格還有個人能力吧。

一般來講,性格外向的,自理能力好的,在國外都不會過的怎麼差的。我出國最大的改變可能就是廚藝暴增,已經到了做飯不用看菜譜,去超市隨便挑幾個菜回家切切炒炒直接羨煞朋友圈那種...烘焙,燒烤,西餐,日料技能點全部點亮,現在和室友每周嘗試幾個新甜點,或者換個國家的菜譜嘗試,口味也不挑,啥都吃的香。

現在也在國外工作,之前實習的公司在我實習期結束之後直接留了我做兼職,我對工作的感觀就是沒有特殊情況誰都別想讓我加班,加班可以你是要給我算錢的,這個事情不在我的commitment裡面我做不了就是做不了,周末和下班時間除非你提前和我打招呼且確實是特殊情況否則我是不會查我的工作郵箱的...我是做設計工作的,雖然也是改稿改到十幾版,但都是兩三個星期一步步改出來的,而且從來不會出現改到第七八稿給我推翻重頭再來的事情。我的上司雖然不懂得設計,但都很尊重我作為設計師的想法,然後很平等的像我解釋他們的想法,我們互相說服,得出最優解。而且因為他們自知專業受限,幾乎不會對我的設計部分提出太多問題,一般都是聚焦在文案的修改上。所以我的感覺是,即便我還是一個在讀大學生,還是個兼職,之前幾乎沒有工作經驗,但我的同事和上司還是給予了我足夠的職業上的尊重。所以我也很樂意聆聽他們的看法並作出修改方案,而且整個工作就算改了7,8稿我也不覺得多麼煩。

這個直接結果就是我不太敢回國工作了...我回去和我媽分享了我的職場感悟後,我媽說你這樣回來大概會被天天氣死吧...

而且我覺得外國人真的就是有話直說的典型,待久了就被帶成了直腸子。我實習結束的時候我經理找我談心,他說我很欣賞你的一點是你從來不把我們對你的工作的critic(批判性的評價)當成針對你自己的評價(take it personally),他說我發現很多亞裔外籍員工多多少少都有這個問題,有的時候我真的只是在說他這個工作沒做好,他只要聽取意見改掉就好了,但他卻認為這是我對他的個人偏見,這種事情一直讓我很頭疼。包括之後學習的teamwork也是的,有時候我提出一個想法,我的隊友會很直接的說我覺得這個行不通,一開始我還會覺得好尷尬這人是不是有種族歧視,後來發現大家都是這麼說話的。

最後就是世界觀吧...

我們小時候,一直覺得中國人在外面被欺負,是因為中國窮,中國弱。現在中國強了,爸媽就一直說出去要挺直腰板,不要讓他們小看了中國人。不過可能是時代變了吧,其實現在在外頭,哪裡有人會因為你國家強了就高看你,你國家弱就小瞧你呢?別人的尊重,講白了都是自己掙來的。我相信我們的上一輩那個時候,可能還有glass celling這種東西,不過到我這一代,起碼我在校園裡看到非常多優秀的亞裔活躍在各個重要的位置上, 我相信以後個人的能力才會是一個人最重要標籤,而國籍,膚色,種族這些,都會被漸漸淡化的。


一直以來,大概都是缺少對未來的規劃,活的像個孩子,不管是讀研還是出國留學也都像是很偶然的事,並沒有耗費太多的心思,無論中間經歷的是兜兜轉轉還是順風順水,後來也終於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首先出國留學是對自己一個歷練的過程,朋友們問我在國外過的怎麼樣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很多事情都是看上去很美。是的,或者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留學表面上的風光無兩,但是背後那些環境的陌生,語言的不通,文化的差異,深深地孤獨感已經無處安放的歸屬感都被忽略了,而這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或許每一項都會把你擊碎。然而,當你熬過了這些,你就會遇見更大的世界,遇見更好的自己!

留學帶給一個人最大的改變是在心態上的,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對於陌生的環境適應很差,總是要花很久的時間,所以總是恐懼去新的地方重新開始,國內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去國外了。到現在忽然覺得自己可以去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城市生活。就像是對於未來你又多了無數個選擇,無數個可能。即便最後你仍然回到了起點。

相對於國內,國外的生活大概是更簡單,更純粹,而他們也更加側重於自己的生活,雖然仍有對物質的要求,但是跟國內比,要好的多,沒有房子可以租啊,沒有車子可以坐公交可以騎車啊,當然這主要歸功於他們公共設施的完善,即便這樣,他們仍然會過的很開心很有品質。大概是自己從小到大也沒過過多麼優渥的生活,所以對物質方面看的更輕,有錢的時候就肆無忌憚唄,沒錢那就省著花呀。出國以後更加明顯。我想一個人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而物質將永遠都不會成為我做選擇的影響。

陌生的環境總是能讓人更獨立,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啦,每日的三餐,每天的工作任務,大概都要自己去安排好,或許在國內很多不需要自己去打理的事情都要自己操心了,沒人會幫你記得,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

對於國外環境的感受就是,或者是因為人少吧,自然環境總是很好的,總是能看到藍天白雲,大片的草坪,野生的兔子和鴿子。對於人文環境,你會覺得外國人心態更加平和,沒那麼急躁,所以也會更加文明有禮貌。師兄說那些深入骨髓的高貴,並不是你有錢以後通過短暫的學習所能獲得的,那是幾個世紀和很多代人的共同沉積,深以為然!

大概是無論以後所面對的是貧窮還是富有,順境還是逆境,內心都會多一份平淡,能夠坦然的面對所有。

總之,我以為一個人的一生,遇見什麼樣的人,發生什麼樣的事,做過什麼樣的選擇都是命中注定的,很多時候也並不能說出兩個選擇之間孰好孰壞,大概就像是圍城裡外一樣,所以你能做的就是接受並堅持自己的選擇,享受你現在的狀態。小丸子說過吧,只要活著,肯定能碰見好事。或許結果很重要,但是錯過了過程,失去的更多!

入知乎以來,寫的最長的回答啦!


出國留學前,逢年過節,我足不出戶飽覽國內以及泰國新加坡越南的大好河山

出國留學後,逢年過節,我足不出戶飽覽美國以及加拿大墨西哥的大好河山


我發覺周圍的中國人對在國外留學的態度很不一樣,有些人出了國就瘋狂融入了外國文化,出入於各種party,跟各種老外談戀愛,也有些人出了國就宅在自己屋裡打遊戲,還經常在網上批判一下外國如何不好。有些人恨不得一有假期就要回國,也有些人卻好幾年也不回一次國。這些例子當然比較極端,但留學給人帶來的改變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這個人本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自己的感受,就跟樓上有一位講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理論的一樣。呆久了就覺得全世界都一樣,哪都有哪的好,哪都有哪的活法,心態可以平和一些,不用一面空談愛國,一面又偷偷覬覦國外。


謝邀~

哈哈,出國留學後談不上世界觀改沒改變,這個格局有點大,我不好簡單闡述。不過改變非常大的是對自身的認知感、行為要求、思想觀和心態。

出國前,我其實挺沒計劃的,更談不上規划了。最討厭早起,最不喜歡違背自己意願,大部分時間都是想起什麼就做什麼,但在國外久了,耳濡目染多了,學會了更加尊重別人,尊重別人和自己的時間。後來開始做任何事情都制定to do list,這個習慣一但建立起來將會受益終生,好處頗多。

第二個方面,學會自己審視自我需求和快樂感。留學前我膽子其實有點小,特別害怕一個人出行和一個人做事情,但當你開始學會享受自我時間後,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會變得非常高效。比如我購物買東西,通常喜歡一個人,想好要買什麼,進去就買,非常節省時間。當然,如果是朋友聚會,也會願意去傾聽朋友的聊天,但是不會像以前一樣漫無目的的逛呀逛,聊天也不專心,購物也不專心。我的感觸是:獨處會讓你的頭腦更加冷靜和好用!

第三方面,對自我的認知和要求,國內大部分都以白和瘦為美,但你會發現國外人,尤其是歐美人都非常熱衷健身,身體健康,形體美,自己的自信就會有。這種美不是國內的瘦弱病態,要鍛煉的該有的都有,學會享受陽光。我喜歡這句話:一個人如果連自己身體都駕馭不了,你還能駕馭什麼?

最後一點,就是心態。我覺得國內現在很多人思想都是病態的,努力掙錢、努力工作,但忘記了這一切都是讓自己生活的更開心。我覺得人要學會勞逸結合,了解自己內心什麼事情是真正快樂的。如果真是工作狂,覺得純粹的工作能讓自己快樂,我也覺得沒問題。出於本心,一切都是好的。

剩下我覺得什麼眼界呀,氣質呀,這也都是宏觀的,都能後天鍛煉,跟你出不出國沒啥太大關係。我認識的很多國內學生和朋友也非常棒。

至於最後你說的逆轉人生,親愛滴,我告訴你一句話,如果你好,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是好的,不要對出國留學有太大期待,留學能為你打開一扇窗戶,但至於你能不能從門走出去,那要每個人不同的情況啦。


想給大家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

留學坐標在地廣人稀的土澳,學校的有多所圖書館,其中比較受歡迎的是人文圖書館,空間開闊,閑置電腦多。事情發生在漫長的考試周結束後,圖書館十分清靜。臨近畢業,我與友人呆在空曠的圖書館 2 層看工作、改簡歷,everything was fine, 這是背景。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時不時地就會響起一個女生尖利的叫聲。不是大笑、也不是叫喊,而是地地道道的尖叫,看到這篇文章的女生可以在無人的時候輕輕捏住自己的脖子,然後痛快地叫出來——就是這樣的聲音。

一開始沉浸在鋪天蓋地的 job ads 中的我沒有多加理會,但是女生髮出尖叫的頻率越來越高,差不多 3 分鐘就會響起,在安靜的午後顯得十分惱人。我回過頭去,只看到一個戴著眼鏡梳著馬尾,穿著打扮再常見不過的亞裔女生,以一個舒適的姿勢靠著椅背,笑容滿面地盯著電腦,沒發出任何聲音。

我以為我自己認錯了人,於是繼續看自己的電腦。沒兩分鐘,尖叫聲再次響起,回頭看,確定是這個女生了。依舊是一邊盯著屏幕一邊笑。

OK,我默默地想,下次你再這麼旁若無人地叫,我就過去跟你談談。

於是兩分鐘後,我有點氣急敗壞地出現在了那個女生面前。快到她跟前的我瞥見了她一直盯著的電腦上,youtube 正在熱火朝天地播放著有東南亞風情的影視畫面。

「Sorry, but did you realize that you have been making noise?」

Hmmm,還不是學習壓力過大,婊氣附身的我決定用一個不友善的開場白。

女生看起來有點訝異,茫然又和氣地說,I am sorry。

「Have some self-control please. You are not home.」

回到自己位子的路上,我心裡的小人已經心滿意足地拍拍手,說早就這樣不就完了嘛。

圖書館又恢復了以前的寧靜。

但這個寧靜只是比之前多維持了幾分鐘而已,女生的尖叫又開始接連響起。

好好好,碰到這麼沒公德的人,我閃還不行嗎。就在我準備收拾東西走人的時候,一個亞裔男生走過來,

-Excuse me?

-Yes?

-You can』t tell her to control herself. (你不能跟她說讓她控制一下自己)

-What do you mean by 『I can』t tell her to control herself』?(你啥意思?)

-Cuz she cannot control herself.(她沒法兒控制她自己)

-Sorry, I don』t understand.(不好意思,我搞不懂你啥意思)

-It is not a study place, so she didn』t do anything wrong.(這不是學習區域,所以她沒做錯啥)

-I beg your pardon? We are now in the library with notice of 『keep your mobilephone silent』.(搞錯沒,這是圖書館欸,牆上貼著手機靜音標語呢好嗎)【國外圖書館日常的確比國內圖書館要嘈雜很多,大家是可以隨意討論的】

-I used to study with her. That』s the way she is. She can』t control herself. (我之前跟她一起上過課,她就是這樣的,沒辦法控制她自己)

我猛然明白,她可能是有什麼病理上的缺陷,無法控制自己。我的語氣於是緩和了,

-Sorry, I didn』t know her before. Neither did I know her condition. (不好意思,我之前不認識她,也不知她有這種情況)

結果男生感覺自己佔了上風,開始教訓我,威脅我說因為我騷擾那個女生,他要去叫 security。我聽到後簡直怒上心頭,回擊說你以為你誰啊,我可沒有騷擾她,但她亂叫喊的確是騷擾到了我。

男生看我冥頑不化,也只好怒氣沖沖地走掉。

回到家後,我用一個講述小八卦的輕快語氣跟我的房東聊起我的「小勝利」,結果這個平時非常隨和歡快的澳洲佬神情變得很凝重。

他說,你知道你離讓自己陷入很大的麻煩只有一步之遙嗎?在澳洲歧視殘疾人可是很嚴重的事情。

傲慢如我,當然不肯承認我在歧視那個女孩。

-她的那種情況,應該是神經上有缺陷,可以被視為殘疾人,她的缺陷的癥狀就是無法控制自己,因此你說「你就不能控制你自己嗎」,是可以被視作嘲諷和歧視的。

可是我事先不知道這個情況啊,我仍然辯稱說。

-那麼你也至少應該在過去跟她交涉的時候,用禮貌的語氣問『Excuse me, are you alright?』

我語塞了,這的確是一個更禮貌而不會引起任何誤解的說法。但仍然不死心地說,那她自己的狀況她肯定是知道的,如果我是她,我肯定會盡量減少在公共場合的活動,不去打擾別人。

房東說,你又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學校工作人員的孩子,家長希望她在身邊。而且說不定她的經濟情況比較拮据,付不起醫藥費又只好來圖書館泡著減少開支呢?

我澳洲的房東是一個 40 歲的中年人,按照中國的世俗標準並不是什麼榜樣,沒結婚、幾個月前辭職後賦閑在家,悠悠哉哉,總是要說賺錢,但是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再擺弄手機、夜裡伴著電視機的聲音入睡,還經常用他蠢蠢的澳式邏輯氣我。但是那天他說的話讓我想到了很多。

首先,別人如何做並不能 justify 我走過去就去教訓他人的行為,正如房東所言,我有選擇用一個不唐突的方式開啟這段對話。

了不起的蓋茨比里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大意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你擁有的東西,所以不要隨便的去評論別人。

人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忽略了他人所做的事是由他的經歷、他所處的位置決定的。你無法要求他人遇事後做出跟你一樣的反應,正如道德標準用來約束自己,便有可能成為聖人,而強行用在別人身上,便是綁架他人。

想當然,然後去指責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完全是順著自己本性的做法。但是在伸張自己所謂的正義之前,又會有幾個人去逆著本性,先去正自己的衣冠呢。我不知道當初指責我的男生有沒有想過,他對我的憤怒正如我對他的憤怒一樣,其實都是一個人自以為是然後 judge 他人行為的體現。

這讓我想到我曾經在看到的一則新聞,東北師範大學錄取殘疾人考生後,大學生拒絕入住宿舍的事件。

圖片源自微博

當時微博的評論也是非常的兩極分化,有的人認為,本來錄取殘疾人已經是稀有事件了,大學還對這個殘疾人的家庭給了這麼多的幫助,他們依舊不滿足,評論說:

「你們這樣搞,明年還有哪所大學還敢沒事找事錄取殘疾人大學生?」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殘疾人大學生的要求太過分了,大家都用政治正確的「不要給別人添麻煩」要求自己,也要求別人。

當時對這件事也有關注的小編我也持這個觀點,認為「已經給你和家人租了房子,付了房租,在同為學生這件事上其他的學生和你一樣,但學校卻對你特殊對待你了。如此這般還不滿足,以後真的還有學校願意錄取殘疾人么?這樣只會讓人感覺殘疾人就真的只能去特殊的學校了。」

現在想來,我用我一直以來的處事原則「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是最大的美德」在要求自己,但也在 Judge 別人。

很贊同評論里有位小夥伴說的話,殘疾人大學生沒錯,學校沒錯,只是我們的政府在殘疾人的關懷方面所做的還遠遠不夠。

反觀澳洲,不管是不是政治正確,澳洲的確對於殘疾人之類的弱勢群體特別關懷,相關設施、政策要比中國完善,公眾的態度也的確更加友善,我相信如果當初在場的是我的房東,他絕對不會冒出「有毛病就不要出來害人」這樣冷酷的念頭。殘疾人應該擁有和正常人一樣的待遇,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是捫心自問,真正能做到恐怕並不多。

Don』t be arrogant,be nice, and never skip to conclusion all at once.

作者:Anne 回答經過了編者的修改


我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對別人的看法,出國以後你會明白別人沒有義務對你好,人家沒有背地給你誤導或者捅一刀那就是很好的人了,有時候最好的距離就是彼此客客氣氣,見個面打個招呼,能有舉手之勞的事互相幫個忙,千萬不要去道德綁架別人,覺得人家就應該幫你,因為誰都不欠你的。

我現在覺得只要能和你見面打個招呼的人那就很不錯了,有時候人家拒絕你或者說幫不了你,我還是會和他們客客氣氣的,不會因此怪人家。我現在如果有些需要人家陪的事情,也會提前和別人確定好時間,不會去突然給人家添麻煩,如果人家不行也無所謂。以前在國內發現很多人總是愛要求別人這個那個,別人拒絕了還是人家的不是,多少這種氛圍對我也有影響。出國以後我盡量做到不給別人添麻煩,能夠自己解決的就靠自己。

因為大家都不容易,人家幫你耽誤的是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國外學費這麼高,掛科率也這麼高,萬一掛科了怎麼辦,都是一筆不少的費用,最後還是人家自己買單。如果是這樣有良心的人都會覺得不安,與其這樣還不如自食其力。還有就是學會了多為別人考慮,特別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然如果傷害到了自己的利益,那一定不要太軟弱,一定要為自己爭取,甚至不惜撕破臉。

在國外我也碰見過不太好的人,我發現後立即斷絕了與他來往,他可以說在騙錢了,特別是專門騙新來國外的學弟學妹的錢。剛來的時候那個人特別熱情的帶你逛校園和到周邊玩,等熟了以後他幾乎每個禮拜都有一次莫名的忘帶錢朝別人借,還總是說一起還。我被他借過兩次後發現不對勁,後來有好心的人告訴我他也向她借過錢我就明白了,我特別感激那個好心提醒我的人。

這種人傷害到了你的利益,你發現錢要不回來了就要立刻止損,千萬不要聽花言巧語再借他錢,幸好我損失了RMB200塊認清一個人還是值的,不然以後可能損失更多。所以說這樣對你有消極影響的人,真的還不如一個陌生人。所以對別人也不要太苛刻,我覺得人家不給你添亂或騙你錢,平時可以和你做到客客氣氣足矣,如果還能有時候互相舉手之勞禮尚往來,能認識這樣的朋友,我覺得已經是非常的福氣了,人應該學會感恩。

留學以後我發現我可以和大多數人都保持還不錯的關係,也可以說算是一個改變,以前我不怎麼愛交朋友別人問我某人怎樣我會直接說不熟。現在我眼中大多數人都是很好的人,別人問我誰誰誰怎麼樣,我都會說他很不錯。當然如果遇到特別不懂事或者愛強人所難的人,我會選擇敬而遠之。這就是我的改變,以前覺得朋友要有共同話題,三觀一致之類的,現在我對朋友的要求已經降到了只要不妨礙我和中傷我,大家都是朋友的這種程度。

不要以為這樣那身邊只要是人幾乎都是朋友了,我真的還碰到過因為我特別忙不想花我自己的時間去陪她,結果那人覺得我不夠朋友還中傷我的人。我始終覺得我也沒義務去陪她,我又不是她親媽,我也有我的生活,我不欠她的。如果我欠人家人情或者錢我還不陪人家那是我的不對,禮尚往來天經地義,關鍵就是我什麼都不欠她的,有時候自己沒時間的話我就是會拒絕,所以這樣無理取鬧的朋友不要也罷,你對朋友的要求降低不代表沒有底線的無限容忍。


生活上是獨立自主。

工作上是商業意識。


偶然間看到這個問題,且這兩天在知乎上因為聽到『留學鄙視鏈』的問題,有感而發,寫一點自己的心得:

所謂留學鄙視鏈(某答主所說)大概就是:美國》英國》澳洲》港澳台日新》韓國;還有人符合說泰國留學生也瞧不起韓國。。。(笑)哦,還有韓國大學捆在一起都不是復旦大學的對手等等。。。一時間那個本來是私人問題的題目下人聲鼎沸,大家互相開始找自己的位置、或者炸出了一幫互相鄙視的人。。。

本人在韓留學多年,然而就算上了韓國的TOP校,依然會面對國內偏見的侮辱和鄙視。前些天因為在知乎上為一個同學提供留學建議,建議一個可以有機會考上復旦但家境一般的孩子將來可以來首爾大學深造;遭到一群人冷嘲熱諷,無非是韓國大學不入流,首爾大學垃圾云云。至於經過,不予贅述。

然而這些天重溫了國產老劇《風雲》,讓本人有些心得,希望與大家共勉。

留學也好、在國內讀本科也好,無非是投奔門派,習武修行的過程。

所謂「留學鄙視鏈」,那些歐美甚至同為亞洲留學國的香港新加坡的來嘲笑韓國大學的,就好比一個武當弟子嘲笑了崆峒弟子一樣,資本無非是身後那塊牌匾罷了,真正的高手,不窮兵黷武,只為內心堅持而戰,至少不做有辱門風之事,或戰場上切磋,或者關門修行。卻不見真正的學子/習武者每天靠找人罵嘴仗為生的,當然,古代武林中還沒有網紅這個職業。

國內讀本的孩子,好比少林武當、根正苗紅,基本功極為紮實,且江湖聲譽百年不落。

然而,人都是有慾望和野心的,有人相當天下第一,有的人只是想不被比自己強的人欺辱。

所以有的人出國去投奔更加如日中天的『門派』。

但是,名校好比名門大派,縱然弟子甲天下、名門校友無數,一生無成者、庸才、垃圾渣子也是比比皆是;張口開場白把自己的門派家門掛在嘴邊的,多半是不成器的。

不以自己學歷作為自己裝扮、自成一派且極具學術修為、已入化境的學術大神,正如無名一樣。

學術大牛、但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目空一切、鄙視所有人的有能力之人,正如雄霸。

有些銀牌甚至銅牌選手、喜歡奚落江湖上那些無名無分的,或者說因為無知而無端去欺辱他人的,甚至動不動就開地圖炮的,好比某個武當弟子下山買菜,碰到崑崙弟子就一通奚落.....正如破軍、刀皇一般,永遠做不了天下第一,還會被人恥笑。

那些浪得虛名,有名氣卻無實力的人,只會欺辱弱小、趨利避害、攻擊比自己弱小或安靜對象的人,正如天池十二煞等人。

光環越大、失敗或者作出錯事時,受到的屈辱和指責謾罵也就越大,下場也就越悲慘,如劍晨一樣。

還有些人,剛步入武林、有一點點成就和武功修為,就沾沾自喜、目中無人、狂傲無比的,下場就和斷浪一樣。

所以,總而言之,真正的名門大派不是靠鄙視別人鄙視出來的,也不是吹出來的,是靠踏踏實實的實幹堆積出來的,希望那些天天比來比去的同學,放下心中『屠刀』,悉心修行,學會尊重別人,為人低調一些,畢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還在路上的同學,如果你是名門子弟,那麼希望你忘掉自己的身份,潛心學術,越經學習你會越發現自己的無知和欠缺;如果你是普通學校的學子,那麼你也更應該看輕名利,做好自己,畢竟將來的用人單位用的是你的這個人,不是你留學的國籍;你未來的愛人看重的是你的人格,而非你的學歷。

最後借用《三體》的一句名言,與君共勉。

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若她涉世未深,則帶她看盡世間繁華;若她心已滄桑,則帶她去做旋轉木馬!

其實對於出國會給人帶來思想上的衝擊的一點,就像前面這句話一樣,是見仁見智的,不同的人的,經歷,心境,背景,全都不一樣,因此每個人只能說出自己眼中的世界,無老師應該也是一樣的。這是無老師身邊的朋友比較多,而且總喜歡討論類似的問題,或許會更有代表性吧。

跟大多數朋友討論的時候,往往會得到一個這樣的結論:對於近10年出國的大多數人,出國之後會有一個非常強烈的衝擊,就是不同的國家,其實很多時候不好,比較好與不好,更多的時候僅僅是不同。

說到「不同」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就是出國這件事情也是這樣的,不管在國內對於國外有多麼好的嚮往,又或者覺得國內現在已經發展的如此之好,完全沒有必要出國。不管你持有如上2種的,哪一種心態?當你到國外之後,其實最先遇到的,還是衣食住行這些最簡單最基本的問題。

比如說無老師曾經去過的幾個城市,西雅圖,倫敦,首爾,東京,舊金山,紐約,多倫多。在這裡之所以沒有提國家,是因為其實每一個國家都太大了,比如說一個美國人來過中國之後,有可能只到過北京,那麼他或許會得到一個特別簡單的結論,就是中國全都是高樓大廈,地面經常堵車,地鐵四通八達,但是你如果到一個三線城市的話,你會發現所有的這些結論全都會被推翻。因此當我們討論出國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把不同國家的不同城市拿出來對比。

無老師印象最深的當屬倫敦,雖然這裡有大英博物館,有倫敦塔橋,但是給人印象更深刻的,是街道的狹窄,以及人的慵懶,竟然有一輛貨車在雙向單行道的路上,大搖大擺地把車停在路中間,然後慢慢的卸貨,而且卸貨的人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絲毫不在意整條路的兩邊已經堵的水泄不通。像這種情況,不要說在民風彪悍的東北,哪怕是在珠三角長三角,周圍的群眾也能用唾沫把他淹死。

而美國的舊金山,既有無數的高科技公司,各種投資銀行,同時也有貧民區,整個街區看上去蕭索荒涼,竟然還有人,在馬路正中間,搖搖晃晃,在那一刻的恐怖感,幾乎讓人想起來了《生化危機》。當然在舊金山貧民區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地方還是高樓林立,同時綠化的很好。實際上舊金山正中間的老城區,很多地方都是華人街以及華人區,那都是老一輩的華人淘金者購置下的房產,現在在向新來者默默地收著租金。

是的,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你或許已經明白了無老師所想表達的「不同」,也就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種族,都像是太陽底下的,一棵向日葵,既有他的正面,向陽的一面,同時也有它的反面。而我們現在平時看到的新聞和宣傳,往往特別喜歡把這些正面,和反面推向極致,而在無老師看來,其實這個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應該是有正面、反面、以及灰色,組合而成的,都有他的優點,同時也有他的缺點,其差別僅僅在於,某一個個人,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優點,以及可以忍受什麼樣的缺點,僅此而已。

比如說「不夜城」多倫多,也許你們會特別的奇怪,好像從來沒有人,把「不夜城」和「多倫多」連接起來,人們會說東京是不夜城,人們會說洛杉磯是不夜城,人們會說紐約是不夜城,但是很少會有人說多倫多是不夜城。之所以人們說紐約、東京、洛杉磯是不夜城,那是因為這些城市的商業非常的繁華,哪怕到了晚上,有很多商場、超市、夜店開門,讓你可以24小時,享受如同白晝的生活,但是無老師之所以把多倫多稱為不夜城,是因為這個城市,甚至整個加拿大這個國家,當進入夜晚的時候,到處都是燈光璀璨,亮如白晝。路燈永遠都不會昏暗,路燈永遠都是像探照燈一樣明亮,而城市裡的辦公樓也都是燈火通明,整個城市看上去燈光閃耀,宛如午夜的遊樂場,又猶如整夜整夜的放著五彩的煙花。

而原因其實也非常的簡單,就是加拿大這個國家水資源豐富,他們利用水資源來發電,因此電非常的便宜,或許對於加拿大人來說,「關燈」這個詞可以在他們生活當中劃掉。對於一個初到加拿大的人來說,會覺得這個城市的夜景好美,但是如果你生活下來的話,你又會覺得,這個國家的稅收太高,福利太好,而使得很多年輕人沒有衝勁,也就是你覺得這個國家缺少活力。尤其是當無老師坐火車從美國進入加拿大的時候,就覺得好像從一個中國的三線城市,進入了一個中國的五線鄉村,而大瀑布前面餐廳的服務員散漫的服務態度,也讓人知道了,在北美並不是每個人都對他人非常友好和有禮貌。是的,還是那句話,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社會,每一個種族,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

前面說了倫敦,舊金山,多倫多,我們再來說說首爾。國內對於韓國是兩個態度,一方面是對於韓劇,哈韓,以及韓國的藝人,推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高度。另外一方面,也對於「全世界都是韓國的」嗤之以鼻。而無老師眼中的首爾,最強烈的感覺就是「這裡跟中國一樣啊」。一樣的街道,一樣的城市衛生水平,一樣的交通管理水平,一樣的人文水平。街邊一樣有廢紙;垃圾箱一樣難找;地面也有灰土路,砂石路;路上的衣著一樣的風格。兩國十分相近。

如果拿首爾與中國任何一個一、二、三線城市,相比較的話,我們會發現差別不大。我們之所以那麼喜歡韓國,以及之所以那麼討厭韓國,是因為離我們太近了,我們太了解對方的優點,同時也非常理解對方的小心眼,我們那麼喜歡他們的明星,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刻意的迎合東亞的市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種本身就非常相近。

但是東京跟首爾和中國就差別很大。東京真的是全方面向歐美看齊。地面很少有露出土地的地方,基本都會用木屑或者碎石進行裝飾,旅遊區的餐館也很少會有特別過分的價格,哪怕進入街邊的小超市,也是窗明几淨服務員彬彬有禮。說到這裡,無老師有一個不成熟的判斷國家發展程度的小技巧,就是看人們在高速公路上的整體駕駛風格。在高速公路上能穩定在120,而且換車道不多的,國家發展程度比較高,比如說日本,美國。在高速公路上經常來回並道的,往往國家發展程度不會特比高,比如說...........

而如果說個人對無老師衝擊最強的,那應該是第一次到美國。剛下飛機坐城鐵進城,那天恰好是美國的一個節日,在半路突然有一個黑人少年站了起來,大聲的跟全車廂說:今天是這個國家的節日,我深深地被這個國家感覺到自豪,請大家跟我一起來演唱這個國家的國歌,然後,就自己張口唱了起來。這種對於國家,對於愛國的,跟國內不同的表現形式給我衝擊非常強烈,想一想,好像自己在國內,從來沒有見到任何一個人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愛國。

其二是跟一個朋友在美國買車,在美國的craglist網站上看好一輛車,跟對方約好去看車,說實話這輛車被保養的挺好,而美國人喜歡打理自己的汽車,你猜這輛車前蓋支起來之後,整個發動機都被打掃得整潔如新,看上去給人的感覺非常好,試駕之後馬上就付了定金,同時我們還留了一個心眼,要了這輛車的VIN號,也就是車架號,回去查了一下,發現這輛車竟然是報廢車,不禁嚇了一大跳,感覺非常的生氣,於是就回去把定金要了回來。

在這裡,舉的這兩個例子其實就是想說明一點,這個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好人和壞人,都有善良和姦詐,而很多時候,只是我們的傲慢與偏見,就讓我們預先設定好了,這裡是好或者不好。

走的多了,就更多的接受「不同」,以及尊重「不同」,進而會選擇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優點,同時也要明白自己要接受他一定會有的缺點。


對我而言,最大的改變是從準備邁向理想主義的中二青年變成了向現實妥協的利己犯

在某歐洲國家留學一年碩士,學校算是該國社科類前五,但專業比較水,項目里的中國人佔了近三分之一。本人家境普通,本身學術水平有限也申請不了獎學金,申請的時候就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並沒有想著非去不可,在國內也有繼續讀書或工作的計劃,所以不是孤注一擲的去申請的,因為畢竟要斥巨資,如果offer不理想的話就會放棄。結果也沒想到相當於第一志願的學校給了錄取,反覆思考後,決定還是去拿一下這個學位。

說這個背景的原因,是想表明我還是挺珍惜這個漂洋過海的機會,不管是自己DIY申請的過程,還是自己工薪階級的家境願意出資支持,都不容易。

在國外這一年,認識了一些同學和朋友,如果把我的朋友圈作為一個樣本,也就是指知道姓名專業背景,但不一定有過交流的留學生身份的人,那麼總樣本量在60左右吧(本人不善交際,sadfrog臉), 其中30%的人本身就是海外本科,40%的人拿著國內還不錯的211/985的本科,通過中介或DIY申請碩士,過來遊學一年,玩多學少。剩下30%的人是不僅背景優秀(既有海本也有國內本),也非常認真的在學習的那類。

這個比例是比較超乎我想像的,因為我所在的學校應當說排名還不錯,那麼排在它之後一溜串的學校里的中國留學生比例是什麼樣,我猜測不會比這個比例更「政治正確」。當然我並沒有認為「遊學」是不對的,畢竟不同的學習生活是自由選擇,有些人想歐洲十國游再順便拿個pass就行的學位,有些人想努力混進國際圈子爭取優秀或者搞學術,這都無可厚非。

但是當你面對自己糾結、辛苦、花費了智力和財力拿到的寶貴的「入場券」,卻看到大部分人手裡的這張券只不過像贈品一樣,本身就唾手可得,不怎麼被重視,那種不平衡的感覺是不可能沒有的,因為自己所在的一方是資源缺失的一方,所以自然會羨慕那些先天資源優渥的。

這種可能不太健康的羨慕多少打擊了我的奮鬥動力,正是應景了不少老話,一句是不要和人民幣玩家爭輸贏,一句是總有人比你聰明還比你努力。

更何況,我遇到的不少同學和朋友,不僅是人民幣玩家,還非常聰明用功,會玩也會學,這樣的人在我的樣本里約有5、6個左右,這個比例,絕對比我之前想像的那種千里挑一要大得多。也讓我深刻體會到生而不等的真實。我或許能夠勤能補拙,在功課上追上他們,但那種從小到大的教育和成長環境培養出來的眼界和氣質,是無法短時間內能夠彌補的。而這種眼界和氣質,往往也更加順水推舟的幫助他們在學業和事業上順利前行。

只能說,這一年我在對同齡人和生活態度上的新世界大門打開了不少,也確實願賭服輸的改變了過去那種非常中二的偽理想自由主義情懷,曾經覺得很多事情只要自己想做一條路走到黑也沒什麼。一年回來後心態平淡了很多,認清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也更接地氣了,更加明白去分析和理解自己這樣的人更適合什麼樣的道路。

還是很感謝這一年留學的投資的,也很感謝認識了這些人,雖然沒有和他們成為多麼親密的好朋友,但是僅僅是了解到他們的經歷背景,也非常長見識了。


生活就是「圍城」,人性在哪都是一樣的。所以去哪不重要,關鍵是最後陪在你身邊的人,以及你本人如何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我看到國內國外都有著相同笑臉的人們,兩者的生活質量環境或許千差萬別,但是他們都擁有著幸福的家庭,知道世界本來就不公平卻仍然擁有顆樂觀向善包容的內心。:)


在英國讀高中

感覺上就是這裡的人思想上都很開放,自己也會逐漸解放很多在國內的一些限制自己的思想。

打個比方,作為一個老師,大部分在中國的老師一定要在學生面前有威望,一絲不苟嚴於律己,總是說著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但是往往沒有幾個學生敢和老師開玩笑,更沒有人敢在一個很有威望的老師的課上打斷他的話,反駁他的觀點。老師為了升學率願意不要工資,占別的老師的課,之後學生明明很不樂意自己的體育課變成數學課,卻要感謝老師犧牲自己的時間提高了他們的升學率。而且老師似乎也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學生感謝是應該的。

在英國高中,這裡學生和老師是平等的,上課可以直接打斷老師的話對他的觀點提出質疑,老師們往往也很樂意接受學生的質疑並且願意拿出半節課的時間來討論這個問題,老師上課也很隨意,甚至沒有覺得自己是個老師,發作業的時候直接從前面給你把本子拋過來,你接不到還會讓你扔回來再接一次。從我們中國人的思維來看,老師這麼做是很荒唐的事,學生把本子扔想老師更是對老師沒有一點尊重,應該雙手將本子遞給老師。但在這裡一切沒什麼不能,老師可能和他的妻子手拉手甜蜜地在操場上散步,學生可能會跟在後面起鬨,老師們往往只會害羞的一笑了之。周末老師可以找你一起去跑步運動,邀請你到他的房子里做飯……

對於升學率,老師很在意但是絕對不會強制你幹什麼事,想學你可以在我在學校的時候來問我問題,但是我下班之後請你不要來找我因為我已經下班了,我要享受我的私人時間,不想學的同學考完試考得不好就請你不要再來我的課,換別的科目上課吧。

我來了也有段時間了,思想上改變了很多,在學校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每天早上起來還很想去教室課前和老師聊聊天什麼的。直到現在還覺得出國是一個很正確的選擇。


中國人,香港人,台灣人blah blah分開說已經無感

台灣省是否是中國的已經無感

對各種節日已經無感


大家的回答都好負面啊,孤獨負擔重之類的

像我這種單身loser每天飆車刀塔敲代碼,實在不行玩自己是吧,覺得活的還蠻滋潤的可能中二還沒畢業

剛在管子店吃飯聽三個國內剛過來的大學生高談闊論啊,巴菲特聊到微軟斯坦福,picture了一下高一剛出國時候的自己覺得還挺像的

做出成績之前沒人關心你在想什麼

留學出來你這輩子註定是抗爭的一輩子

自己開車去看state park,老朋友都留在東部,多少有些寂寥


世界這麼大,我只想回家


最大的改變:來美國第一天遇見了現在的老公?然後我從單身狗變成了已婚婦女~(≧▽≦)/~

最大的衝擊,或者說意外,第一天上憲法課(絕大部分是老美),我跟坐我右邊的中國師兄聊天,突然左邊的黑人妹子跟我說:不要聊了,要上課了哦(中文!)我當時真的覺得有點驚恐o(*////▽////*)q

後來跟她成為了好朋友,才知道她真的是超級喜歡中國文化,《步步驚心》《回家的誘惑》《琅邪榜》她全都看過,那天還跟我唱了一首《仙劍三》的主題曲,瞬間讓我有點凌亂。


答主現在大三,在板鴨交換。簡單談一下出國對我的改變。

1 外國的月亮也沒特別圓

在出國以前,看到很多海外黨發過在歐洲遊玩的照片,第一反應就是好漂亮,好發達,好羨慕。後來當我真正來到歐洲,打卡了許多地方,發現其實也不過如此,有些大城市髒亂差,還沒有中國的普通省會城市發展的好,開始能開始理性看待這些東西。比如說馬德里著名的麗池公園,跟國內的人民公園差不多。結尾有照片????

2 自卑—自信,大方。

在出國以前,我對自己特別不自信,也不太愛參加社交活動。出國過後呢,本著提高西語水平的想法,經常邀請板鴨人民來家做客,西班牙人非常有趣,很能聊天,經常一聊就是一下午。除此之外,也見到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中國人,移民。參加了許多聚會。現在遇到社交場合,比以前自信大方了很多。

3獨立思考的能力。

交換的日子給我帶來的最大的感想是,永遠不要以國籍來給人貼標籤。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國家,一個地方,請親自去,永遠不要聽別人說。在西班牙,我遇到很過很多人,德國人,英國人,法國人,他們性格各異,與我在網上看到的評價不一樣。

4 永遠不要以國籍來貼標籤

承接上一段。以前在國內,如果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總會有很多公知說,這是中國人的劣根性,這種事只會發生在中國。後來發現人性都是相通的。西班牙也有很多自私的人,不友善的,愛貪便宜的人。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我們中國人一定要自信。

5變得友善 愛笑

這裡我不得不誇獎一下,板鴨的大部分人民都非常友善熱情,在商店,店員會很熱情地微笑打招呼問好,後來漸漸習慣了,也會很主動打招呼問好,每天微笑,都會心情特別好。除此之外,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好心人,在超市零錢不夠,遇到了一個黑人小哥主動幫我付了所有的商品。在銀行遇到一個老奶奶,主動把她的公交卡送給了我等等等等,他們真的非常熱心善良。雖然偶爾也會遇到很多不友好的人,但是我真的很喜歡西班牙這個國家。

答主在西班牙才呆了三個月,暫時想到這麼多,這一年結束後也許會有更多感想,到時候有空再來回答。

哈哈哈哈哈哈 順便再秀一波照片啦

板鴨天氣是真的好~~~啦啦啦

有空的話 順便點個贊啦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要對自己負責,不是為了父母,不是為了家族,更不是為了周圍人的看法。於是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在踏著別人的路走了二十多年之後開始懂得為自己做選擇。


一開始,看什麼都覺得不一樣,後來就知道了,其實什麼都一樣。


推薦閱讀:

我想了解美國的大學,以便明年出國申請學校。請問從哪裡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美國各種學校的詳細信息?
出國留學後,你對中國的看法有了哪些改變?
如果最終還是回國就業,那麼出國讀研的價值是什麼?
如何看待某些出國女留學生靠賣淫換取生活費進行學習這一現象?
境外消費,兌換外幣、境外取現、刷銀聯卡或雙幣信用卡,哪種方式更划算?

TAG:價值觀 | 人生 | 出國 | 留學 | 留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