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以詩文的形式評價辛棄疾?

今日又讀了一點稼軒,為他寫了點東西。希望同儕也能寫寫一些。先貼出自己寫的。


人生浩蕩間,意氣挽危顏。

末世多風雨,荒坡盡草菅。

登高憂社稷,望遠慟河山。

憐子應如此,歸雲莫等閑。


雖然很喜歡稼軒,但確實還沒為他寫過東西。

不過,可以看一下,同時代的劉過是怎麼評價他的:

《六州歌頭·寄辛稼軒》

宋·劉過

古豈無人?可以似吾,稼軒者誰?擁七州都督,雖然陶侃,機明神鑒,未必能詩。常袞何如?羊公聊爾,千騎東方侯會稽。中原事,縱匈奴未滅,畢竟男兒。

在劉過眼裡,陶侃、常袞、羊祜這些人都不是稼軒的對手。可以看出稼軒在那個年代也是偶像級的存在啊!

這樣寫,真是與太祖的「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有那麼一比。哈哈。


《念奴嬌》

野棠花落,但目送、幾回春去匆匆。冷香寒露盡堆砌,更堪病馬嘶風。暮雲凝碧,江頭浪怒,成敗幾英雄?馮唐未老,醉看玉帳連空。 卻憶南都舊事,二十五載,離恨千萬重。尊前擬訴人未醒,就中多少愁容。斷魂拘檢,欲去還住,罥雨侵客夢。醉翁休問,明年花與誰同?


尋尋覓覓青玉案,冷冷凄凄郁孤台

鵝湖山下鵝湖寺,斬馬橋邊斬馬盟

心系君王天下事,志在書生萬戶侯

男兒試手補天裂,剩水殘山業已休

十論九議平戎策,平樂村居種樹書

眾里尋他千百度,斜陽煙柳斷腸處

把酒憑欄嘆吳鉤,天涯何處是神州

……既不押韻也不合轍,待修改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余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陳亮《賀新郎》


辛棄疾

對一輩子的總結

忍看友輩皆戰死,羞向書叢覓故知。

腐儒祿蠡非我輩,欲整乾坤待何時?

大鵬無翅且奈何,平戎萬字人笑痴。

漫將沙場英雄氣,付與華髮淚兩支。

對你流逝的愛情

春已綠,鬢已思。人間別久怎稱悲。猶憶當年紅蓮夜,驀然覓伊闌珊處,兩處沉吟互不知。

皓月幾曾,雲歸無雁影。今朝重逢,只見白髮生。舊恨新愁雲散,樽前聊話當年夢。卻不知,人已成個今非昨,鏡中花已不堪折。

酒歌

惆悵豈能爾?拔劍恨欲狂。

對酌共明月,月殘照客鄉。

月既不解飲,北路崎且長。

今夕復何夕,醉里鬢髮蒼。

對酒當歌,家國幾何?

眼前萬里江山,今日竟是誰家之天下?

無人與吾共明月,豈是我堂堂中國空無人?

美芹十論化作種樹書,滿紙平戎策變做痴人語。還不如擁梅妻鶴子,一任平生。如是青山嫵媚,鷗鳥攜來時,卻念古人不知我狂,知我子在何方?

心繫何方?我本狂客,此心不安南瘴非吾鄉。斜陽外寒鴉萬點,煙柳斷腸。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一雙試整乾坤手,只能把欄杆拍遍,吳鉤看了,悵然嘆,平生意。於是煢煢孑然獨飲,以手推松曰去。


江南非我久居地,旌擁萬夫踏黃沙。

朔雪貔麾三千里,蒼莽故城十萬家。

縱馬似星望江北,挽弓如月久不發。

恩謝東家種柳樹,閑坐西溪話桑麻。

青刃久不飲頸血,白首厭彈後庭花。

夜驚吹角呼余酒,晨掃狼煙傾殘茶。

赴死不求蔭妻嗣,驅馳非為帝王家。

汴梁城下新苔綠,佛狸祠頭落日斜。

三十六騎今安在,挑燈細數白鬚髮。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


辛棄疾:本欲沙場秋點兵,了卻君王天下事

卻成了爾等眼中的文藝青年

文| 烈酒封侯

圖| 來自網路

1

「詞中之龍」辛棄疾

說到辛棄疾,你首先想到的,他應該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大詞人,腦海中也一定立馬閃過了他的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詩詞。

比如: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讀著辛棄疾的這些詩詞,總是能讓真正的男兒熱血澎湃,慷慨落淚。

他還有一些經典詞,雖然不是英雄壯詞,但同樣流傳千古。

比如: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毋庸置疑,他是一位南宋詞人,這個讀過一點書的人,都很清楚,但是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便是南宋將領,不僅武功高超,而且膽識過人,是著名抗金將領、愛國者、軍事家。辛棄疾作為南宋詞壇一代大家被人熟知,他的詩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辛棄疾用他的筆,寫出的那一首首筆力雄厚流傳千古的名句,讓讀者賞析之餘,無不為之感慨,但很多的人,卻容易忽略他內心最真實的身份,他本欲沙場秋點兵,了卻君王天下事,卻壯志未酬成了後人眼中的文藝青年。

被稱之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到底有一個怎麼樣的人生?

本期的烈酒封侯,便來聊一聊八百多年前的這位壯志難酬,內心有著極大壓抑和痛苦的偉大古人。

2

靖康之恥 智取張安國

先交代一下大的歷史背景

靖康之恥: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恥。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沉刺痛漢人的內心,南宋大將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公元1162年,這一年,靖康之變已經過去了三十五年了,在金人佔領區的山東濟州城內,張安國被任命為新任知州,有一天晚上,張安國正在自己的府邸宴請一些金國將領,宴會上其樂融融,新任知州與金國的這些將領頻頻舉杯,開懷暢飲,正在這時候,有人突然來稟告,說是有人來找知州張安國,此時的張安國,已經喝了不少的酒,略感醉意,聽聞有人來找,便搖搖晃晃的前去相見。

他剛出府邸,便被一位騎著馬的雄壯大漢拎上了馬背,帶領五十人馬,揚長而去,在旁的眾人還沒反應過來,新任知州便被掠去,消失在漫漫夜色中。

那一夜,他帶著張安國直指南方賓士而去。

那一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辛棄疾。

那一年,在金人佔領區,智取張安國的時候,他年僅22歲。

辛棄疾為何要綁這位新任知州張安國呢?

因為他是叛徒!他是殺害耿京的叛徒!

那麼,耿京又是何人?

耿京,是山東濟南人,在南宋時期起義反金,他的武裝,曾發展到了數萬人,當時的辛棄疾也便在其麾下,張安國,本是參加耿京義軍的一個將領。

當時金朝官府,為了繼續南侵宋國,加緊了他們的誘降活動,張安國為了貪圖金人的賞賜,貪圖榮華富貴丟掉了氣節,勾結耿京手下另一個部將,趁耿京沒防備,就闖進營帳把耿京殺了。

辛棄疾聽到這個消息後,又是痛心,又是氣憤,發誓一定要除掉叛賊,為耿京報仇。

於是,便出現了上面的那一幕,

辛棄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營,南宋朝廷審清楚張安國的罪行之後,立刻把他砍頭示眾。

也就是那一年,辛棄疾率起義軍余部萬餘人歸入了南宋。想不到吧,這位憑藉詩詞聞名於世的大詞人,原來也是一位武功不俗的武將!

南宋:靖康之恥之後,宋高宗趙構在杭州重建宋朝,史稱南宋,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與金朝東沿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與西夏、金朝和大理為並存政權。南宋偏安於淮水以南,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經濟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開放程度較高,但軍事實力較為軟弱、政治上較為無能的一個王朝。

南宋時期的政權版圖

金朝:漢文文獻一致認為,女真是靺鞨(拼音:mò hé)部落中的一部,靺鞨的另一部分是被稱為「黑水靺鞨」的七個部落,居住在黑龍江的中下游地區(「黑水」是黑龍江的諸多名稱之一)。女真人的第一代祖先就源起於黑水靺鞨 。女真族首領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

3

辛棄疾 燕趙奇士俠義之氣

辛棄疾,在他出生的時候,靖康之變已經發生了,那時候北方已經淪陷於金人之手。

辛棄疾的祖父辛贊,也是一位忍辱負重的愛國人士,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在辛棄疾很小的時候,他的祖父就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在辛棄疾幼小的內心深處,逐漸的培養起了愛國之心,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其實,也正是由於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所以在他的身上,較少的受到了使人一味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忍受金人的嚴苛壓榨,奮起反抗。

時年21歲的辛棄疾,也組織了自己的武裝,最初他聚集了大概有二千人,後來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

其實,最初投奔耿京的時候,耿京對這個前來投軍的秀才並沒有過多的青睞,只命他做了一名無足輕重的文官,掌管文書和帥印。

當初和辛棄疾一塊兒來投奔義軍的還有一位叫義端的和尚。義端本身就是個守不了清規戒律的花和尚,因為受不了在義軍里當差的苦頭,竟偷偷的盜走了經由辛棄疾保管的帥印,準備去金營里邀功。義端本身也是一小股義軍的首領,是被辛棄疾說服一起投奔耿京帳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棄疾問罪。辛棄疾理屈詞窮,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難當,當場向耿京立下了軍令狀,追回帥印。

當晚,辛棄疾帶了一小隊人馬埋伏在了去往金營必經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時候,義端真的騎馬來到,辛棄疾不由分說,一刀將義端砍下馬來。義端見是辛棄疾,嚇得魂飛魄散,當即跪地求饒說:「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頭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將來定有大造化。您饒了我的小命吧!」面對這樣貪生怕死的變節份子,嫉惡如仇的辛棄疾哪裡肯聽,不由分說,手起刀落,義端身首異處。這便是辛棄疾義斬義端的故事,從此,令耿京對辛棄疾刮目相看。

辛棄疾於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

宋高宗便任命辛棄疾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三歲。

辛棄疾來到了南宋,沒有一天不想著統領軍隊打回去,想要恢復大宋領土,但是那時候的辛棄疾,並不了解朝廷的怯懦和畏縮。畢竟剛來的時候,宋高宗趙構曾非常讚許他的英勇行為,而且之後繼位的宋孝宗也曾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

所以在辛棄疾在南宋任職的前期,曾熱情洋溢地寫下了不少的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比如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

《美芹十論》為辛棄疾於1165年寫的10篇論文,陳述抗金救國、收復失地、統一中國的大計,辛棄疾還非常自謙,說這《十論》不過是他自己覺得好,南宋皇帝還不一定就會喜歡——就像宋人喜歡芹菜一樣。事實上,皇帝的確不喜歡。自從辛棄疾獻了《美芹十論》之後,人們就把「美芹」和「悲黍」共同成為憂國憂民,悲國家之顛覆的代名詞了。從此美芹有了特定深遠的含義了。

辛棄疾的這些建議書,儘管在當時深受一些朝廷大臣的稱讚,因而也廣為傳誦,但是懦弱的朝廷,已經不願意再打仗了,偏安於一方的想法,深植於統治者的心中。所以當時的皇帝,反映還是很冷淡的,只是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於是後來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讓他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很顯然,為官一任與辛棄疾的理想是不同的,他的偉大抱負絕不僅僅是做一個地方官,而是要成就功名了卻君王天下事。

雖然他在地方官上也幹得很出色,但歲月流逝,辛棄疾卻依舊壯志難酬,這使得他內心越來越感到壓抑和痛苦。

4

時光流逝,壯志未酬

現實的殘酷,一天天的磨損著辛棄疾的報國之心,他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無處施展,面對畏縮而又圓滑、嫉賢妒能的官場,辛棄疾逐漸有了歸隱之心。

辛棄疾也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所以早已做好了歸隱的準備,後來還在江西上饒的帶湖畔修建了園榭,以便自己離職之後定居。

公元1180年,41歲的辛棄疾再次任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時,第二年春天,辛棄疾來到上饒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闢田」的莊園格局,並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並以此自號「稼軒居士」

果不其然,在公元1181年的冬天,那一年辛棄疾四十二歲,受到了彈劾而被免職。意料之中的無奈之下,辛棄疾歸居上饒。這之後的二十年間,辛棄疾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他都在鄉閑居。

鵝湖山、靈山、博山等地,都是辛棄疾常去尋古覓幽的地方。鵝湖山下的鵝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驛站旁。1175年農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學者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在鵝湖寺舉行了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第一次鵝湖之會)。鵝湖因而成了文化勝地。

1188年秋天,陳亮寫信給辛棄疾和朱熹,相約到鉛山紫溪商討統一大計。但後來,朱熹因故推辭了這次鉛山之會。這年冬,到了相約之期,辛棄疾正染病在床,於瓢泉養息等待陳亮。傍晚,雪後初晴,夕照輝映白雪皚皚的大地,辛棄疾在瓢泉別墅扶欄遠眺,一眼看見期思村前驛道上騎著大紅馬而來的陳亮,大喜過望,病痛消散,下樓策馬相迎。兩人在村前石橋上久別重逢,感慨萬端:佇立石橋,沐浴著雪後初晴的夕陽,縱談國事,為金甌殘缺而痛心疾首,愛國之情洶湧澎湃於胸,拔劍斬坐騎,盟誓為統一祖國奮鬥不止。辛棄疾在與陳亮別後寫的《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中發出「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吶喊。

辛棄疾和陳亮這次會晤,瓢泉共酌,鵝湖同游,長歌相答,極論世事,逗留彌旬乃別,成為文壇佳話。後人為了紀念這兩位愛國志士,將這次會晤稱為第二次「鵝湖之會」,將期思村前的石橋稱為「斬馬橋」,並在橋旁建了斬馬亭。至今,當地還流傳辛棄疾和陳亮「斬馬盟誓」的故事。斬馬亭還在,雖經歷風雨,仍有不少刻有「斬馬亭」字樣的釉瓦覆蓋其上。

公元1200年,朱熹足疾大發,病情惡化,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幾乎完全失明,終於,71歲的朱熹在血雨腥風的「 慶元黨禁」運動中去世,朱熹病逝時,他的學說已被宣布為「偽學」。在當權者韓侂胄一派的壓力下,許多朱熹的門人弟子不敢前往弔唁,而辛棄疾,卻不畏禁令,前往哭祭,並留下了一句留傳千古的悼詞:「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辛棄疾不在朱熹黨籍,亦非朱熹門生,卻能冒死哭祭朱熹,讓人欽佩!

辛棄疾一向很羨慕嘯傲山林的隱逸高人,閑居鄉野同他的人生觀並非沒有契合之處,而且,由於自己過去的地位,他的生活在歸隱之後也盡可以過得頗為奢華,不是很落魄。

但是,作為一個熱血男兒、一個奢望在戰場上披荊斬棘的風雲人物,在自己正是大有作為的壯年,卻被迫離開政治舞台,這,其實是對辛棄疾最大的懲罰。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在盡情賞玩著山水田園風光和其中的恬靜之趣之時,內心卻不停地湧起波瀾,時而為一生的理想所激動,時而因現實的無情而憤怒和灰心,時而又強自寬慰,作曠達之想,在這種感情起伏中辛棄疾過了一年又一年,轉眼便是後半生。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可憐啊,白髮已生。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在這些詞句中,埋藏了他內心深處無法言說的感慨。

公元1203年,這一年,辛棄疾已經64歲了,當朝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這時候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他,精神為之一振。

第二年,辛棄疾晉見宋寧宗,還激昂慷慨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但,時勢造英雄,而南宋那樣的時勢,造就不了辛棄疾心中的英雄,這一次,他再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他到前線鎮江任職期間,有一群諫官強烈的攻擊了他,辛棄疾被迫再次離職,1205年又成了一位歸隱的老者。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

這年農曆九月初十,民族英雄、愛國詞人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沒有實現的遺願離開了人世。死後葬在瓢泉瓜山山後的陽原山,辛棄疾,他帶著自己的報國之志溘然長逝。

5

這是對山河破碎的悲哀

這是對壯志成空的悲哀

辛棄疾,他面對中原失陷,表現對於民族恥辱的悲憤,抒發報國熱情,已經成為他文學的中心主題,可能他的理想,也只能在自己的詞中實現了。

辛棄疾生長於被金國蹂躪的北方,所以恢復故土的願望比一般的南宋士大夫更為強烈,而且他在主動承擔民族使命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尋求個人生命的輝煌,在他的詞中表現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義精神。

「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調歌頭》

「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滿江紅》

「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

辛棄疾對那些與自己一樣有著報國之心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讚美,與之同聲相應,彼此勉勵,比如,他在祝壽詞《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中,表現出了自己的慷慨熱情,全然不同於一般俗濫的祝壽詞: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

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辛棄疾對於庸俗圓滑、面對民族危亡而無所作為的官僚,他有一種出於本能的厭惡,他鄙視他們,是在精神上面的鄙視。

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

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

——《千年調》

然而正是這樣的人充斥這朝廷官場,有的甚至還把持權位,引導著一條苟且偷安的道路。辛棄疾憤慨地寫道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

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卜運算元》

在辛棄疾南歸南宋的第12年,他重遊南歸的首站建康,一時感慨,他寫下了著名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是對山河破碎的悲哀

這是對壯志成空的悲哀

歲月無情地流去,在內心不敢深思,孤獨與悲哀讓人怵目驚心。

那一首首詩詞,能夠寫出他的孤獨和悲哀,能夠寫出他的痛苦和眼淚。

卻無法也寫不出真真實實的揮兵北伐,雖以英雄自許,卻難掩沉沒之心。

同屬於豪放雄闊的蘇軾,蘇軾詞較偏於瀟洒疏朗、曠達超邁,而辛詞則給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飛揚之感。

辛棄疾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他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範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辛棄疾和蘇軾在詞的語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開拓者。前人說蘇軾是以詩為詞,辛棄疾是以文為詞。

辛詞現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如

《水龍吟》(渡江天馬南來)、《水調歌頭》(千里渥窪種)、《滿江紅》(鵬翼垂空)等,表現了恢復祖國統一的豪情壯志。

《駕新郎》(細把君詩說)、《菩薩蠻》(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表現對北方地區的懷念和對抗金鬥爭的讚揚。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賀新郎》(老大那堪說)、《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永遇樂》(千古江山)等,表現對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滿和壯志難酬的憂憤。

6

辛棄疾,人物評價

縱觀辛棄疾的一生,青少年生活在金國佔領區,手持長劍的白衣少年一心想著報國,二十二歲勇冠天下而成名,多地為官卻終被貶,人生如夢一場。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陸遊評價其: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劉宰評價其:命世大才,濟時遠略。挺特中流之砥柱,清明寒露之玉壺。十載倦遊,飽看帶湖之風月;一麾出鎮,迥臨越嶠之煙霞。上方為克複神州之圖,公雅有誓清中原之志。

劉辰翁評價其: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熳,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並巵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亦足矣。

脫脫評價其:古之君子,出處不齊,同歸於是而已。辛棄疾知大義而歸宋。

白壽彝評價其: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然而,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謝枋得評價其:以此比來,忠義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沒無一人明其心。全軀保妻子之臣,乘時抵瞞之輩,乃苟富貴者,資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過,天地間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公精忠大義,不在張忠獻、岳武穆下。一少年書生,不忘本朝,痛二聖之不歸,閔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結豪傑,志斬虜馘,挈中原還君父,公之志亦大矣。耿京死,公家比者無位,猶能擒張安國,歸之京師,有人心天理者,聞此事莫不流涕。使公生於藝祖、太宗時,必旬日取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過老從官,在外不過江南一連帥。公沒,西北忠義始絕望,大讎必不復,大恥必不雪,國勢遠在東晉下。五十年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義,無責焉耳。

濟南市歷城區,辛棄疾的紀念館,有「一代詞宗」、「義膽忠魂」等展室。

江西上饒的鉛山縣,辛棄疾故居墓葬,郭沫若撰並書之輓聯:「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至此,辛棄疾可能會想:吾本欲沙場秋點兵,了卻君王天下事,卻成文壇大佬!

本文首發烈酒封侯,部分史料出自

《中國通史》

《全宋詩》

《辛棄疾傳 辛稼軒年譜》

《宋史·卷四百一·列傳第一百六十》

— END —

點擊下面藍色字體閱讀往期文章

儒學史上最後一個開宗立派的宗師級人物

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一尊精神偶像

張幼儀,不好的婚姻卻使她成長,遇到了最好的自己

國士無雙者,唯大將軍韓信

陳寅恪,有這麼一位教書匠,大師之後再無大師

杜甫說: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蘇東坡: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洒人生

杜月笙:上海青幫 「流氓大亨」,去世前燒毀全部欠條,並告戒後人不得追債

李小龍的傳奇人生,一掃病夫龍骨傲,唱他萬遍警來人

— 是非成敗,人生豪邁 —

— 堅持走心,堅持長得好看 —


稍微歪點樓

稼軒豪氣亦無雙,終身不曾言岳侯

信是浮雲能蔽日,誰更忍聽休洗紅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推薦閱讀:

古詩十九首在我國古詩詞中的地位是?
有什麼特別熱血燃燒的古詩詞嗎?
你喜歡哪些勵志的詩詞?
現代詩詞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推薦幾首表達相思的詩詞歌賦?

TAG:文學 | 詩詞 | 古詩詞 | 中國古代文學 | 詩詞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