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建設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都無法做到完全按規範或者技術標準設計、施工、監理?


你來新加坡我們項目看看,我們現場的RE/RTO(相當於中國監理,但比監理牛逼多了)嚴的要死,我不說100%按圖/規範施工,99.7%總有的的。

遇到問題了不能按圖施工怎麼辦,寫郵件給顧問公司要求改圖,現場等!

遇到問題了圖紙不清楚,模稜兩可,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也可以怎麼辦,寫郵件給顧問公司要求詳細說明,現場等!

真的等死我們了,地下室就是這樣活生生等了一個月!要不是當初打樁的時候天天搶,早就悲劇了。

兩台泵車架起來了,就是嫌清理不幹凈不讓下灰怎麼辦,上8個工人,兩台空壓機吹,四個人撿鋼筋扎絲,要還是不行就自己賠泵車錢,明天再下!

訂的洋灰要求塌落度是150-200mm,現場到的是145mm怎麼辦,退回去!

要按100%照圖紙規範做是完全做的到的,但那樣卻並不合理,自己給自己設置太多不合理的要求,導致更多的人力,更長的工期,更大的成本,也沒見提高多少的質量何必呢。什麼你說質量有提高?


個人認為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從設計方來說,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遇到過設計圖紙與施工現場完全吻合的情況,這並不是說設計單位的資歷存在問題,而是在實際施工時,很多情況下原設計需要根據甲方意見或現場情況進行妥協,不論是建築結構、消防、水電、弱電等哪一項出現調整,都可能會於其他幾項在高差、位置、容量等地方出現衝突,結果只能現場協調。 當然這還只是影響施工過程最小、可控的方面。

其次從施工方來說,無法完全按照設計施工規範施工的原因也有幾點,施工工隊的素質是一方面,利潤成本是一方面,施工工期是一方面、甲方意願是是一方面,現場情況也是一方面。施工工隊的素質和利潤成本很好理解,這個就不多說了;至於施工工期,這也是多方面的,有資金問題,有施工計劃的問題,很多情況下,在施工過程中會存在施工緩慢或停滯,這主要是資金是否到位,這會導致施工拖延,最終工期將近時候便會出現搶工而不注重工程質量;關於甲方意願,這也是影響施工的一方面,設計圖在甲方確認環節,領導不滿意,要求變動,也只能按領導意願執行,可能會影響原設計的布局、美觀、實用性、甚至安全性;現場情況我已經在「首先」中說明了,設計跟實際施工是兩個概念,一個是理想,一個是現實情況,畢竟施工現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然後是施工環境,畢竟我們是不活在在真空中,可能會有周圍的村霸要求承包建材及施工、可能會有人示意購置意向,所以社會環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自然環境,惡略的自然環境也可能導致施工工藝偷工減料或者不達標。

至於監理方嘛,在很多情況下監理的堅持是需要向甲方、工期、施工方、施工環境妥協的。

當然你所說的施工規範,這只是一個安全合格標準,並不能說低於這個標準的產品都是不合格的,不論是工程施工的哪方面,大部分情況下,在行為準則上都不會過多的低於施工規範。

拋磚引玉,還請高人指點。


多快好省 這是國家對整個工程行業的要求 正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事情

設計上有個保險係數 而所有規範是在這個保險係數數據下(偏理想偏保險狀態)編製的 要完全按照規範施工 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

按照定額做出的標底價 你投標的時候業主還要求進行一定幅度的下調 在加上低價中標 如果按照規範干就根本沒有利潤可言


建築行業屬於手動勞動密集型產業,機械化程度低,加上粗放型管理,使得施工的成果與驗收標準的偏差較大,當然不是所有的都做不到,比如魯班獎工程,就可以基本滿足國家規範的允許偏差範圍。


1、首先是標準本身太過嚴格,或者不合理,甚至不合法。我國的國家標準,大多翻抄歐美或者日本、台灣,本身與我國的管理、施工技術裝備水平相去甚遠。比如說高鐵標準,就是翻抄自德國日本,以這樣的標準,來量度比人家至少落後30-50年的施工水準,這叫我怎麼說呢。

2、是標準的制定過程,完全是主管部門一廂情願,根本不考慮標準卡控對象的實際情況。國外很多標準,都是行業協會自主制定國家發布,經過建設各方的反覆討論磋商,大家公約,所以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和遵守。但在我國,標準就是政府主管部門一家之言,他說是什麼標準,大家就必須遵守,指望這樣的標準獲得所有人的認可和嚴格遵守,你當老百姓是傻啊。

3、是執法不嚴,權力尋租現象泛濫。這個大家每天都有切身感受,在工程建設行業也是一樣的,自己體會吧,無需多言。


大家可以看規範有很多字眼,比如,宜,應,不宜,嚴禁等,這是在告訴我們哪些可以不,哪些是必須的。工程這一行特彆強調資質也就是經驗,有經驗的承包商,不僅可以避免違反規範禁止的事情,還可以避免規範不曾提到的東西。說白了,技術規範這個東西也就是一些很強大的經驗總結,完全按照規範來做並不一定能建出優質工程,相反做一些有經驗的變通卻能得到經濟上的優勢。施工單位,或者監理單位他們不是在依靠規範在工作,而是依靠自身豐富的經驗,如果單純的依靠技術規範,那麼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也能做的來,無非就是按照條款一個一個來。這個我覺得不是只有中國這樣,全世界的土木行業都是這樣的。


盡量將企業迫到違法的邊緣是尋租的最好手段。


我們領導的指導思想是:不要出事、質量要好,進度要快,最後還要最省錢。這種領導我送他四個字:屁也不懂。


什麼事情從國外引進到中國就成了特色了,監理也概莫如是,成了中國特色的監理了。監理在國外地位很高。在80到90年代的中國地位也可以。但隨著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這條線上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來,由於業務的相似性,造成了惡性競爭,打價格戰,開發公司的住宅項目按照平方算錢,11-12塊做,如果體量大,如我們常州這世茂香檳湖一百萬平方,5-6塊做,政府的安置房好點,有17-18塊。由於是跟甲方做業務,從甲方拿錢,造成了獨立性的缺失,而且要論關係,你怎麼比得上施工單位和甲方,質監站,安監站,建設局的關係,人家是直接砸的。我聽說中天建設接項目是這樣操作的,一輛剛買的豐田皇冠開過去,鑰匙留在領導台上,走掉了。

惡性競爭的後果,本來像中海這樣的甲方,按照合同上現場應該配多少專監,但是價錢又不是合同上的,都有個陰陽合同,導致監理單位現場組建項目監理機構人員業務水平是大縮水了,本來是專監,那就監理員頂上去,現在的情況是一個總監代表帶著一票監理員幹活,現場自然是得過且過了,而且監理的這點工資,養活自己都難,別說家庭了,所以難免會對施工單位吃拿卡要,自然也就投鼠忌器了。但是作為監理,對於現場的拿捏還是有一定分寸的,涉及結構安全的肯定是寸步不讓,就說鋼筋的隱蔽驗收吧,肯定按照圖紙來,板筋間距,直徑,柱筋焊接質量,梁筋搭接長度,搭接區間,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地下室外牆防水,主要靠混凝土的自防水,外加卷材或聚氨酯輔助一下。

而且房地產目前行情不好,就說前兩年行情好的時候,像中海地產,都是低價中標,勘探單位,保溫單位也說,那個價錢低的他們都不敢去做,勘探單位是做了一個標段後也不去做了,現在價格透明了,人員工資,獎金要算在裡面,這樣一算還虧錢,還怎麼做,不是逼良為娼么!

也不說按照施工技術規範進行操作了,本來一個行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是企業要有利潤,要維持在一個正常的利潤水平,辦企業要有效益才能良性發展,辦企業不賺錢就是犯罪。而目前的情況是開發公司或者政府給的價錢只夠養養人,常州這婦幼保健醫院項目進行招投標,三四十家樁基單位去投標,最後的價錢,按照一個搞樁基的朋友算下來,只夠養人。

在中海這樣強勢的甲方面前,你乙方是毫無議價權,就是最低價中標,這就勢必逼得有些膽子大的樁基單位鋌而走險,就是偷樁。樁基的流程是這樣:先由勘探單位勘探,設計單位進行設計試樁,符合要求後出圖紙。施工單位再打試樁,工程樁,做靜載,報告合格後再進行土方開挖。按照流程上講,樁基單位施工也是按照圖紙施工。具體有樁頂標高,樁位偏差,入持力層深度,承載力等要求,一般樁基單位單位進行偷工減料的話就是在樁長上動腦筋,樁位數倒不敢,因為要清點個數的,樁長比如說是三十米,但是不可能一根樁就有三十米,也沒這麼長的貨車來拖,就要進行配樁,30=10+10+10,由三根10米的樁進行接起來,進行焊接,做探傷試驗。膽子小的樁基單位也就30米偷個一兩米,就是偷個入持力層深度,影響不是太大,畢竟設計單位設計的時候有個安全係數,留有餘量的,我見過的樁基單位膽子真是大,直接一節一節的偷,30米的樁長打兩節,還不是單根這樣,是整個房號,整個地庫,整個標段,你說,能不出問題嗎?還是由總包施工單位發現問題的,房號建到主體封頂,進入裝飾階段,施工員巡查地下室發現的,樑柱板上有裂紋,東西單元伸縮縫部點陣圖紙上是50公分,到了上面成了25了,總的結論就是地基不均勻沉降,喊了加固單位進行加固了。


1. 工程施工不像工業標準化生產,受影響因素太多,所以允許的偏差還是比較大的

2. 符合驗收規範的(在偏差範圍以內的也算)就算是達到驗收標準了,恐怕樓主說的是未達到驗收規範的情況

3.. 當前大陸的社會環境,契約精神不濃,出了問題不是在合同框架下解決,而是更多通過各種」溝通方式「場外解決


這個問題答案歸根結底一個字:錢。你看看魯班獎基本所有項目都超過規範要求。那是不計成本的投入,很多地方達到吹毛求疵的程度。沒有錢誰會不嫌麻煩檢查各個地方一有不好就返工,誰會下血本買好材料。現在建築行業工期要求那麼緊,總價卡的那麼死。你還要要求達到各種規範要求可行嗎。其實還有更深層的東西我不好往下說了。但是現在建築市場大部分還是有原則的,危及到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都比較注意盡量不讓其出問題。手機碼字就不展開說了。


第一點:現在都是低價中標 花100塊錢干出1000塊的活是不可能的

第二點:時間都是金錢,趕工期跟按照規範施工是矛盾的

第三點:規範也分對質量有重大隱患的和邊邊角角的地方 大的地方誰都不敢糊 小的地方放放就過去了


我們的的規範標準的設置都是針對的點而沒有與整個系統對接,好比一個鋼筋接駁器的預埋就算他的位置精確到1mm也沒用,因為對面預埋的接駁器與其不同步,對接的時候還是接不到一起,可是他們都沒錯。規範標準確沒說此種情況怎麼辦。


施工規範或者作業指導手冊裡面通篇都是:須、應、宜,力度由強到弱,以此可見並不是非白即黑。施工手工作業,機械自動化程度低,偏差和誤差的界限模糊。至於說的按圖施工和強條,這個是紅線,一般正規單位不敢碰,似乎不在問題討論範圍之內。


目前中國的建築行業屬粗獷型勞動密集型,建築產品的單一性,至少短期內較難實現完全按規範標準操作,作為一名工程人,結構安全、功能性要求要時刻把握住。


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談:

1、建築工程驗收規範規定:"主控項目必須全部合格,一般項目80%合格,一般項目中不合格項目的實測偏差值最多不得超過規定偏差值的1.5倍",所以,規範也沒有要求全部合格。

2、受工程成本、施工工藝、技術能力、操作水平和業主意志、施工工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難按照規範完成。主要的是多年形成的習慣,都沒有完全按照標準、規範施工、檢查的習慣。

反正工程都能交出去,那還有誰認真負責、多花錢、工期長、不討好地去搞好工程建設呢。


完全按照施工規範和準則那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中國不可能。且不說國人弄虛作假的技術超乎其神,光是成本造價就是一個大問題。魯班獎、文明工地獎所獲得的工地也大部分是外表工程,注重面子影響者居多,要說真正按國標規範來隨機抽檢,估計都會刷下去。而且,建築行業有句話:手工操作……


其實就是四個字:利益相關


成本制約


完全按照規範嚴格施工就如同考試考100分,有多少考生能做到100分


推薦閱讀:

人們為什麼選擇做造價?真的有喜歡工程造價的人嗎?
中字頭國企工作,但對建築施工沒有興趣,是否還能任性一把轉行?
BIM在未來建築行業會是什麼地位? 會不會跟現在的CAD一樣,成為設計師必須掌握的技能?
知乎上那麼多都說土木不好,但土木有沒有相比其他專業的優勢?
如何學習土木工程專業?

TAG:土木工程 | 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