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近代中國而言,「現代化」約等於「西化」嗎?

我說的「西化」是個中性詞。因為無論從「器物」(衣食住行、科技醫療)還是從「制度」(現代政黨、代議民主)層面觀察,現代化好像就是向西方逐漸學習、靠攏的過程。所謂「現代性」的理念也都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成果。


你把「現代化」和「西化」這兩個詞放在你的問句中罷了。什麼叫現代化,維基百科的解釋是:現代化是發展中的社會為了獲得發達的工業社會所具有的一些特點,而經歷的文化與社會變遷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過程。注意這個詞:"包容一切" 「現代化」乃一來自西方的概念,由於東西文化的差別,致使在西方人看來是「現代化」的社會過程,在東方則不存在此種問題。如余英時先生指出:『如果西方「消除神話」是基督教的「現代化」,那麼我們可以說中國的三教(儒、釋、道)都早已「現代化」了。如果你分清楚了這點,每個國家當然都有現代化的過程,可現在出現西化這個詞,你把它們分開也罷聯繫起來也罷。

我粗略的說一說,你要有興趣就看吧

1919年大概是個轉折點,也就是新文化運動,從這以後中國的很多文化跟唐宋元明清周秦等等文化已經分道揚鑣了。這就是一個大規模的國家轉型開始了,大規模的反對中國固有文化的運動開始了,大規模的西方文化進來了。如果你用這個轉型拿去和老祖宗的文化比較,你會疑惑,現在的情況到底發展的是什麼文化?還是不是所謂的中國文化?所以你也才會問這個問題。現在我們回到「現代化」這個詞,之前提到這是「包容一切的全球性過程」所以日本,印度,歐洲的國家,美國也在不斷轉型,比如你現在也很難說哪一種文化就是德國文化、義大利文化,因為它都被現代文明,現代藝術,新的哲學美學籠罩滲透改變,要在現代化格局裡找到百分百和這個國家本土和歷史一點沒有改變完全屬於這個國家的文化其實很難了。

只是中國的文化藝術變的太快也太會變了,迅速忘記過去的文化藝術,一直到現在我們已經無法辨認了,今天我們看唐宋元明清的東西看國學會顯得有陌生感以至我們還覺得特別好,這就像是外來的文化一樣,現在有幾個人可以把老莊倒背如流,有幾個人懂易經?中國是一個非常有承受力和過於應變的民族,所以在這100年,因為強烈的自卑,因為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就拚命想要西化,所以就在文化上一個龐大的西化過程,教育,風俗習慣,什麼領域都西化了,除了食物。醫學、音樂、服裝、廣播電視電影、繪畫、文學。。。全部有西方文化。盜版文化,不止是中國整個東亞的文化差不多就是西方和美國的盜版文化 ,但盜版沒有什麼不好,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出現了一個強大的意識,按教我畫畫的老師來說就是 「油畫民族化,國畫現代化」是不是很糾結很矛盾 接受外來文化又排斥文化 從這十個字一直映射到現在,包括我們所有人都說過的這四個字「崇洋媚外」 我們中華的文化雕刻,繪畫,詩經,文學都牛逼過,所以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思路就是:「我們在學外來文化的過程中會問我們自己在哪裡?」要我說這個思路的出現就是不誠心,你要模仿就誠心的模仿,到最後就會有你自己的東西。

從油畫繪畫來講,發展大概從徐悲鴻劉海粟這代人開始還有解放後第一代油畫家還有文革的油畫家到今天的畫油畫的年輕人,這個過程不到100年,但卻經歷了西方從文藝復興到今天為止五六百年,所有流派,所有觀念所有美學的發展過程。中國人的學習適應能力盜版能力很強很強。再比如城市建築,拿上海和紐約比較,很多人都說上海北京是國際化大都市。你想想紐約城市的發展用了多少年,這是可以稱的上大都市的地方,上海北京呢?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不過30多年,中國飛速的蓋房子,鋼筋混泥土現代建築全上了,好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用陳丹青的話講不倫不類,不中不外,不古不今,形容目前中國的發展階段。但這不是壞事,希望在年輕人。

我再多說一句,現在很多年輕人,至少我身邊的人會有一個問題,「到目前我們怎麼樣去維持自己的文化特色」 其實這就是我剛才說到要不要民族化,要不要現代化的問題,幾代人一直被這個問題折磨。慢慢的變成一種話語,我們怎麼樣維持我們的民族特色。我們有屁的民族特色,看看印度,看看日本,再回到中國哪像中國,全盤西化,腦子裡還是很傳統,什麼哥們義氣連哄帶騙,但在外看全部是西化的。如此斷然的放棄自己的表象特徵,包括語言。所以我們應該換個問題,在我們模仿的過程中怎麼樣更色到最後別人忘了你在模仿?這就是日本人,美國人做的事情,他們看到歐洲文化也很自卑,而歐洲也在模仿。文藝復興的時候全歐洲在模仿義大利,拚命的模仿,但真正真摯的模仿有天才的模仿到最後就有自己的東西出來了。中國這種功利的模仿,不老實的模仿,打個比方就很快也要有你有東西,這樣讓別人就認為你就是在模仿。我們所知道的人人網模仿facebook,各類門戶網站模仿美國的模式,從twitter到微博,江蘇台的非誠勿擾也是模仿法國的婚戀節目,法國很早就有這類節目,那首法語歌曲「伊蓮」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歌就是為這個節目寫的。這不都是模仿嗎?但模仿到最後慢慢會有自己的東西。

說的有點多了。

最後一句 希望在我們,我們是未來。


轉貼自此:http://www.cnd.org/HXWK/author/YI-Zhou2/cm0504c-2.gb.html

現代化與西化本是一個沒有必要討論的問題,因為各國的現代化之路事實上就是西化之路。然而有趣的是,我們中國人和許多其他東方民族的人一樣,不願承認這一點,因而有了許多的掙扎,對此問題的廣泛討論不過是掙扎的一種表現而已。

關於什麼是現代化,其定義自然可在字典、辭典中查到,更可以在許多學術專著里找到,但那些概念式的定義讓普通人感覺空泛,不著邊際,因而諸多形象的比喻就應運而生。例如五十年代的時候,當人們問到什麼是共產主義,一個標準的回答是「布爾什維克加電氣化」。這電氣化當然指的就是現代化了。六十年代的趕英超美似乎對現代化的外延作了定義。到了七十年代,周總理在第九屆全國人大會議上莊嚴宣告要在二十世紀末在中國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那時的現代化有了更確切的內涵,但我們對什麼是現代化本身仍然一無所知,只能依靠個人的常識來理解。八十年代的鄧小平更以實用主義為原則,為中國人民勾畫出了一個更具體、生動的藍圖,即在二十世紀末人均收入達到一千美元,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翻。現代化首次以金錢為標準,獲得了一個量化的定義。

今天的中國「與時俱進」,「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喊得通天響,那「超美趕英」可能已經不在話下,因為中國的GDP差不多已經超過了英國,而要達到美國的水平似乎就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了。那麼中國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嗎?以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六的事實,要說中國不是現代化國家也難,但這樣一來所有關於現代化與西化的討論對我們中國來說就毫無意義。目前中國仍然是一黨專政,雖然也與他黨協商,但與西方的「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直選」等理念與做法毫不相干。照此推論,現代化等於西化這一命題絕對不能成立,因為「現代化」的中國不是一個「西化」了的國家。

我說現代化等於西化,是因為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西方的東西已經滲透於東方國家的各個角落。

首先,我們全盤接受西方的科學技術。中國的大、中、小學的教育基本上是沿用了西方的教育體系。學生們在學校里學的幾何代數,牛頓定律等等無一不是西方文明的成果。雖然中國人很早就知道了「勾股定理」,發現了圓周率,但這些都沒有形成現代意義的科學與學科。中國人確實發明了火藥,可是在西洋的火藥配方傳入中國以前,中國人對它的認識可能始終僅僅停留在「一硝二磺三木炭」上。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國是有許多的重大發明,但它們都沒有促成現代工業革命在中國產生,其結果是中國的這些發明和發現都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教材,激發著中國人民的自豪感。

豪情壯志固然重要,但它終究代替不了科學技術,結果我們還得向西方學習,否則衛星如何上得了天?原子彈又怎能爆炸成功?不依靠科學技術,王進喜又怎能在數千里之外知道大慶的地底下有石油?

文化就更不用說,因為從寫字開始我們就已經是「全盤西化」了。今天,一般人是不會再用毛筆從上而下,從右至左地書寫,除非是哪位書法大師在寫帖子。中國人為中國大地上滋養不出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而耿耿於懷,因而有了諾獎情結;為張藝謀拿不回一座奧斯卡獎盃而心存芥蒂,因而有了奧斯卡情結。為什麼會有這樣那樣的「情結」,只因為那些情結所系的東西都象徵著西方世界認可的世界第一。沒有西方認可,我們就難以大聲說自己是世界第一。張藝謀連年進軍奧斯卡,想為國爭光,為中國人掙點面子,其精神和勇氣可喜可賀。但張藝謀為什麼不去非洲掙點面子呢?為什麼不去阿拉伯世界掙點面子呢?因為在那裡沒有被西方世界認可的「面子」,沒有「西化了」的標準。

在奧運賽場上,我們能看到同樣的情結。中國體育健兒爭金奪銀,讓人揚眉吐氣,但若把中國的群眾體育運動的普及程度與西方各國相比較,用「差得遠」來形容可能不是太過分吧!

  服裝同樣是一個全盤西化的好例子。西服在中國的普及程度,那可是西方人也趕不上的。你可能在田間的農民身上看到西裝;在街頭的小販身上看到西裝;在建房的工人身上看到西裝;更能在大學的教授身上看到西裝;而白領們的標誌也是西裝。此外,如果我們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再檢查一下我們的穿著,西化到什麼程度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連西方人也明白中國人所謂的「民族服裝」不過是大型晚會的點綴,特別典禮上的噱頭,在日常生活里,這些民族服裝是很少有人穿的。這話說得或許太絕對,但東方國家服飾上的西化確實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穿上在中國商店裡買的衣服,走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西方大都市裡,如倫敦、紐約、巴黎、羅馬等,單從衣著講,你完全不會感覺自己有什麼奇怪。最近,日本京都市更有一新舉措,旨在鼓勵當地市民多穿和服,即凡是穿著和服前往當地旅遊景點的市民將免付門票。用「獎勵」機制來鼓勵人們多穿民族服裝,這隻能說明「西風」太盛。

  那麼我們一向引以為豪的飲食文化會不會西化呢?我的回答是「不容樂觀」。你看「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鋪天蓋地,咖啡屋和酒吧如雨後春筍,「可樂」和「雪碧」遍布大街小巷。中國人對「威士忌」的追崇拯救了蘇格蘭的釀酒工業,而對葡萄酒的喜好又不知讓多少法國的葡萄園起死回生。就連鳳凰衛視的竇文濤,也不忘在「鏘鏘三人行」里附庸一下風雅,用喝白葡萄酒的酒杯品嘗可能是非常美妙的紅葡萄酒。

  以衣食住行排序,前兩者若還沒有完全地西化,可能也差得不遠了。而住行所依仗的房屋,交通工具等,以及為享受安逸的住行生態所必不可少的大小家電等等,還有什麼沒有打上西化的烙印!

  有人說中華民族是個非常實用的民族,我要說人類本身就是絕對現實的動物。不管你是中國人、日本人、還是西方人,有好東西不用,這是何苦?所以中國的許多古老發明能夠沿著漫長的「絲綢之路」傳到地球的另一端,西方文明的碩果也能跟著西洋人的堅船利炮一起擁入東方。

  如此西化的中國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嗎?

  科學技術可以西化,因為我們懂得「洋為中用」;文化、藝術、體育可以西化,因為我們要與「西方」這個「國際」接軌;衣食住行照樣可以西化,只要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唯獨的例外,唯獨不可以西化的,就是那安邦治國平天下的方略。中國人民不論擁有什麼樣的現代化,目前確實是缺少民主與法制的現代化。

  沒有民主與法制的現代化,中國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現代化國家嗎?


個人覺得文明不應該有中西方之分,文明只有更高級和低級之分,低級文明被高級文明「同化」或者「征服」基本也是世界發展的常態,比如近代化以來的中國,比如唐宋中國強盛時期對其它地區審美、文字、藝術等等的影響。而文化是有各自特點的,高級文明的引入並不意味著文化特點的消失,比如中國的飲茶、相聲、山水畫;比如儘管英國的工業化帶來了近代文明,但歐洲的各個民族依然有自己的特點等等。所以,其實我不是很喜歡「西方文明」這種說法,因為它太容易讓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民族立刻想到一種對立,但其實,真的不是對立。人們不應該混淆「文明」和「文化」這兩種東西。但為了更準確地回答問題,我還是用「西方文明」代指一些「近幾百年來,起源於歐洲美國的那些先進文明的事物」。

下面回答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如果讀些中國近代史,應該不難知道對於中國近代史整個過程(史學界認為中國近代史始於1840年第一次鴉片),「大部分」當權者對西方文明的態度從「我天朝上國,爾等蠻夷之術」,到「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到最終的「不能只學習器物,更要學習文化和制度」。其實有些人自己的 一生就經歷了這四個階段,比如李鴻章,慈禧。「全面西方化」似乎還沒什麼統一的定義,我覺得大意應該是指「不止學船堅炮利和理工科技術,還學了社會形態、社會治理模式,同時人們的思想也逐漸被西方化了」。如果對「西方化」或「全面西方化」的理解和上述意思接近的話,那麼毋庸置疑,整個近現代中國發展的歷程確實就是「西方化」的過程,不然現在我們不會有公司制,不會有銀行,不會有工會和政黨這種組織,不會有人人平等的觀點,不會有不應刑訊逼供的想法,不會有法院,不會有分門別類的法律(中國古代社會,基本是大宋律、大清律之類的all-in-one的法律),不會有憲法,不會有行政、司法和立法機關分開的社會形態,不會強調教育平等,不會有大學,不會有中小學制度,不會有義務教育制度,不會覺得男女平等非常理所應當,不會思考對權利的制衡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坦白說,如果題主問任何一個學歷史的人或者歷史學家,我覺得無論他多麼愛國和愛中華文化,如果他是一個真誠的學者,他應該都會接受或者認可「整個中國近代化的過程就是西方化的過程」這種說法。只是這種有點刺耳的說法里,嚴重的混淆了「文化」和「文明」的概念,準確地一種改寫是:整個中國近代化就是在像更高級文明靠攏和學習的過程(這點和日本是相似的),但這不等於西方文化/歐洲文化全面「洗劫」了中華文化;中華文化里的那些「美好」,即使在當下,也依然閃爍著自己的光芒。


雖然情感上的不好接受,但中國的現代化基本上就是在「全盤西化」。


基本上把,中國的現代化就是西化,只是國人不好意思叫出口而已


當然不是。

只是西方更現代化讓你有了這個錯覺而已。


至少麵包不會取代米飯


現代化是為了更加強大,是有很強的目的性的,是主動的。

不管是現代化工業,農業還是軍事,航空,中國都是竭盡全力向最先進的國家學習。

西化是指西方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對中國的影響,主要還是被動的。

國家並不會號召大家西化。但是如西方快餐,電影等等。這些中國未必在主動學習。但開放以後,他們必然會進來,也受到市場的歡迎,我們就只能消化和吸收他們,成為我們經濟文化的一部分。


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實現現代化,就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東西,就要在很大程度上西化。

西化並不等於自己的東西就完全不能保留了,我們畢竟是在選擇性地西化。


也不能這麼定義。現代化的科學18世紀在西方大爆炸了,而在中國一直都沒有出現,直到人家打到我們家門口。按理說硬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全球化格局與中國的私民社會傳統(陳春文)

希望能看一下。


基本上算是吧,西方國家從農耕時代邁入蒸汽時代並開始工業化,然後又進入電氣時代,。而與此同時東方國家卻還停留在農耕時代,後來的現代化只不過是電氣時代的西方人強塞給我們的,而不是東方文明的自我發展。而現在,曾經的傳統已經成了封建迷信和遺毒,曾經的道德已經成了不道德,這不是西化又是什麼呢?


西化中化等詞其本身是具有意識形態,並不是貶義詞當然也不能算是褒義詞,不管承不承認近代中國(在科技上)是落後了的,所以才要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由此而來。很多現代化就是西化來的,只而這只是在器物上/物質上,沒什麼問題,中國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符合發展的,但在文化上精神上卻未被西化,至少根基未動,對於近年來的洋節像聖誕節之類的國人越來越推崇,一方面是崇洋媚外的影響及西方意識形態的植入/入侵很多西方精英其實大量渲染中國威脅論希望中國精英發動顏色革命,從側面也可看出西方對中國文化的畏憂。一方面是其節也是符合大眾的特點,這其實是可以發展成中國本土的節日,像佛教本土化一樣,成其一部分,得益於其自有文化上的先進性獨特性而未像有些國家一樣全盤西化。連根都化沒了(像印度)滿族,北魏等,太弱而被完全漢化,現代化源於西方文明,而現代化的本質自然是西方的全球化即西化也。其文明的強勢性是歷史上中華民族所遇之最強大的文明。而我們未被全盤西化也證明了中華文明強勢性雖衰猶在耳。


構建現代西方社會的最近一次思潮。即白左平權運動,起源地是中國(所以說有濃濃的平均主義味道)。

這是西化,還是東化?

中國的西化問題,不是日本那麼簡單。

現代中國有爆發思潮這一典型的西方文化基因。可以說中國的西化程度,其實是非西方國家中唯一真正到了全盤西化的國家。

西化到了中國語境中的東方,其實是指歐洲大陸的(法德俄)的程度。在這個語境下討論西化問題,。。。。。。。。


沒有任何單一文明在各方面都能領先,漢文明不行,現在所謂的西方文明也不行。但隨著全球化各文明取長補短相互融合產生新的更適合時代發展的新文明則是不可避免的,這個意義上西方文明或傳統狹義的漢文明都會被淘汰或更合適的是傳承融於新一代人創造的新文明中,類似父輩老去兒孫成長的過程。

很多人以為現代化就是西化其實是個誤解,要麼是對立了中西文化認為兩者非此即彼,要麼是對中國文化還停留在中學課本或影視小說的印象,把一些習俗禮節服飾作為特徵。中國文化真正研究的是社會與人性不變的規律和科學研究物質世界規律互相補充,人類存在中國文化就會一直發展,越趨向人性複雜性問題或個性化社會就越趨向中國化。


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估且認為它存在,叫中化,西方的傳統文化估且叫它「 西化 」,但是「西方」已經把自身的傳統文化,現代化了,所以現代化不等於西化。


個人感覺中國古代科技和當今的「科學」不屬於同一體系,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映自然,就像當今科學解釋不了中醫經絡學說,由於現代西方科學更為「先進」,我們學習西方,實現現代化,至少從科學的角度上說,現代化約等於西化


推薦閱讀:

一個外國人問為什麼中國看不到殘疾人?
沒有推翻地主壓迫農民的封建土地制度,其後統一的中國陷入40年的內戰和分裂。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進步呢?
美國存在貪污嗎?當人掌握權力的時候,是怎麼通過制度控制其以權謀私的?
知乎是否可以取消投票制度了?
關於大學查早起,早檢,衛生,跑操等大家有什麼看法?

TAG:歷史 | 中國近代史 | 制度 | 現代化 |